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贫道混初唐-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怎么老提这事?联说不允就是不负比你有没有想过联?当初你可是说要替联分忧的。”李治有些恼了。
“唉!陛下勿恼!就当臣没说好了。臣告退!”
“嗯。快回家陪你几子去吧!”李治一脸无可奈何地说道。
退出宁心殿后。麦仲肥嘴角荡起一抹冷笑。心里暗道“整整大半年时间你才去自杀。这叮,贺鲁的心里素质还真不简单。虽然迟了点但老弟也总算给你报了仇了。”
轻叹一声仰头向天心里暗道“铁兄,如今可安好?你在朝鲜曾救过小弟一命,此事小弟一直放于心上。此事非是小弟不允,实是陛下不愿坏名。小弟也只能另选他法。如今君买为你殉葬了伽罗部三千多人。小弟也将首恶逼死,你的仇全报了,愿吾兄在天安息!”
第245章 朝鲜一统
二正兰年四月,苏室方攻伐周流道巍战死。扶谋嘣忱。济王扶余隆开城投降。
同月远遁偻岛自立的百济大相福信暗中发兵五千渡海攻刘仁轨所守原百济王都。仁轨动员城中军民设计死守。派人去前线通知苏定方以及留守熊津城的刘仁愿处求援。
刘仁愿接到求援,不从陆路援助,发水军三千绕至福信军登陆处,火焚战船断其归路。水军随即登岸掩杀。会当定方军大胜,闻细 城被侵。命黑齿常之引二千轻骑回援真观城。得到援军到达的消息后。刘仁轨开城出战,福信所谴五千余兵丁在三面攻击之下投降。
大相福信保王弟扶余丰在扶余州自立后,福信专权。对扶余丰多有慢待。扶余丰阴潜使者见于青森草村。欲借兵除逆,条件是扶余州与青森接壤的州县尽数割让给青森。
这倒是个不错的交易。听完蒋涛把扶余丰的意思说完后,麦鸟坐在由大将军府改建成的王宫里暗自想到。
此时的东静王有利可与蜀汉后主刘禅有的一比。什么也不管。只管吃喝玩乐,所有政务皆决于麦鸟与巴图。这也是正是麦鸟希望的结果,有利这家伙的偻国皇族血统还是有利用的价值。
此前麦仲肥来信明确告诉麦鸟,武器盔甲、战马粮草可以支持,但唐军不会渡海来帮他作战。要求他以夷制夷。借以降低这里本地人口的密度,为将来进行殖民做准备。麦仲肥现在对麦鸟十分满意,自己只要告诉他个大方向,这小子就会把事情做的十分漂亮。
能够降低人口密度的最佳方法就是战争,汉末的三千万人口到三国结束所余不过六、七百万这点上就可见一斑。在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冷兵器时代,唐军可不能与这些小矮子们以命换命,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自相残杀。这也是麦鸟立有利而不自立的原因所在。
“可以同意他们,如今陈硕真他们在这里的用处已经不是很大,如果被其他大名知晓鬼夜叉匪帮是我们支持的。那将对我们的声望产生不利影响。”巴图插话说道。
“小恩,就是这样。派人通知陈硕真,让她带着她的人去青森,在那里换成青森军的服饰,去帮助扶余丰。嗯”同时告诉她,让她相机行事,如果时机合适占领整个扶余州,那里就归她统治。”麦鸟沉思了一下后对蒋涛说道。
四月底,程名振到底是上了年纪,连番征战下来,老头身体终于吃不消了。一病不起。高宗下诏调患病的程名振回长安养病,因其夺回平壤,复高丽土地之功授兵部侍郎衔,进爵武卫右领大将军。平东事宜交与席君买负责。
五月席君买命镂方道行军总管薛仁贵帅麾下骑军绕过观山,北渡里水,掩袭新罗王城外围城郭,给敌施压。
又令奋威校尉铁良驹引五千余骑兵滋扰新罗王城到赤川的粮道。见到辐重粮草尽皆焚毁。
自己与萧嗣业引唐军步卒与新罗军再战于赤川。令所携火炮前后两排悉数投入,一时间,炮声震天。
程名振也曾用过火炮,但其所用不得法。只把火炮作为步卒辅助武器。只有当步卒进攻困难时,才下令几门火炮辅助。没有想到过火炮集中使用的方法。故此,虽有火炮辅助,却依然无法击溃敌军。
法敏这次才算是真正见识了这种武器的威力。冲锋的步卒被成片成片地打倒在地,只要在炮火射程之内,冲上来多少兵,躺下多少兵。一时间新罗军损失惨重。法敏命新罗军接替后撤,依山建营,拒不出战,密排厚木板于营前以挡唐军火炮威力。
席君买命折冲校尉黄巢率领三百掷弹兵。翻山至敌营塞侧后山崖之上,居高向敌军营塞投掷手雷,敌营大乱。萧嗣业率兵趁势抢塞。杀敌万余,新罗军大败,降者无数。法敏收拢残余四万多。逃回王城,欲守坚城拒不出降。
唐军四下围堵新罗都城金城达月余。法敏之弟金仁问私下与家臣言:吾兄此行恐祸不远以,吾当亲缚吾兄投唐以减家族之罪。
乃于府中设宴,邀其兄赴宴欲擒之。因事不密,被法敏发觉,法敏夺路回王宫,欲将兵以擒仁问。
仁问乃带家下人等假王命赚开王城西门以迎唐军。法敏闻唐军入城,大声咒骂其弟后,自要于京承宫。新罗国灭。
显庆三年七月,高宗封金仁问为临海郡公,将其家族悉数迁往洛阳。
百济之扶余隆与扶余泰皆封都尉,移其家族于衡州。
自此朝鲜半岛归于大唐版虱 高宗以金城为朝鲜道行军大总管行在,听麦仲肥建议加封薛仁贵为朝鲜道行军大总管、左卫东路大将军以镇朝鲜半岛,分设平壤、熊津、周流、赤川、咸经五州,仁轨为熊津镇守兼熊津刺史。黄巢为咸经镇守兼刺史,席子谦为赤川镇守兼刺史,人愿为周流镇守兼刺史。旧!
东部水师移至平壤港,加封苏定方为神威大将军,平壤刺史。允其扩建水师。定方乃集前百、新、高三国造船工匠二万余人开始试制尖底海船。
朝鲜既平,高宗听取左相麦仲肥谏言,下诏抽调朝鲜半岛八万三千户相当于朝鲜半岛半数人口迁徙至”南安置,以配今下步的江南开发计 ……
另迁河南、山东等地一十六州之民四万五千户填充朝鲜。
九月平东大军凯旋而回。李治与麦仲肥心里最后一块心病彻底除根,李治亲到皇城门前迎接。搞赏三军后,各军归于本镇。
麦仲肥陪同李治亲自接见了降将黑齿常之,伟岸而不显粗野的黑齿常之给李治留下深刻印象。
李治于语大悦,加封黑齿常之为右卫率将军,并为其指婚迎娶宗室、谁南郡王李孝德之次女孀居在家的宏华郡主为妻。
等黑齿常之成婚后,协同宏华郡主一起来拜谢李治之时,李治身边的麦仲肥见到宏华郡主后大吃一惊。
宏华郡主居然就是当初随同染院二档头师好古师老先生一同前往料州的师老先生的徒弟,那个自称柳显迎的柳小先生。当初腼腆很爱脸红的“柳小先生”如今已经是风姿卓越的贵妇人。
宏华郡主见到面露惊异的麦仲肥,也是用手中团扇遮挡住嘴,嫣然一笑道“与麦使君一别十余载。想不到麦使君如今已经身为朝中重臣!我师观人果然很有眼光。”
“再下不知当初是郡主驾到。简慢之处还请郡主见谅。”麦仲肥急忙躬身施礼。
“你们认识?”李治好奇地问道
黑齿常之早已知道麦仲肥身份,此时知道这个圣上驾前红人还与自己新迎的妻室相识,也是很好奇。
“是十几羔前旧事,当时臣正在经营解州,请先皇从染院给臣调拨染师,当时郡主以柳显迎的假名随同师老一同前去的料州。”麦仲肥解释道。接着问宏华郡主道“师老如今可还安好?”
宏华郡主脸有悲色淡淡道“我师已于五年前仙逝。”
“在下无心。多有冒犯!还请郡主见谅!”麦仲肥急忙拱手道。
“不知者无怪!阁老不必如此多礼!”宏华郡主以手中团扇虚扶了一下,对李治道“陛下,如果没别的的吩咐。臣妾等告退!”
“嗯,你们去吧!常之,郡主自幼失祜。为联母后所怜,养育宫中,与联姐妹无异,尔要善待郡主,否则联绝不宽恕。”
“臣安敢如此?陛下请宽心!”黑齿牵之急忙躬身答道。
“嗯,如此最好。你等下去吧。”李治点头道。
等两人走后,李治反复地看了麦仲肥许多眼后哈哈大笑起来。
”陛下因何发笑?”麦仲肥奇怪地问道。
“不知道吧?你差点成了联的表姐夫。”李治笑的前仰后合地说道。
“这如何说起?”麦仲肥一头雾水地问道。
“联也奇怪,为什么联的堂姐怎么就看不中你呢?”李治依然嘿嘿笑着说道。
麦仲肥有点醒悟了疑惑着说道“陛下的意思是那年宏华郡主跟随师老前往料州是去,,相亲?这怎么可能?”
李治依然笑着说道“有什么不可能?那年联还记得当时堂姐应该十四岁了,再过一年就要及弃,母后请父皇为其选婿,当时父皇既没答应也没不答应,只是神秘地笑了笑。不久堂姐就没在出现。一个多月后。堂姐又回到了皇宫里,脸晒黑了,身体好像也健壮了不少。
联偷偷去问母后堂姐做什么去了,母后神秘地笑了笑说“相亲。”之后叹了一声很惋惜地说“可惜那小子没这福分,迎儿看不上他。”今天联才知道,原来母后嘴里的那小子居然是你啊!”
李治嘻嘻笑着又对一脸迷茫的麦仲肥道“唉,仲肥啊!联真的很好奇,当时堂姐为什么看不上你默”
麦仲肥白了一眼一脸八卦神色的李治,没好气地说道“我哪知道?这你得去问你堂姐去。”
其实麦仲肥心里已经了然。当时的宏华郡主应该是犯了以貉取人的错误。
当时解州草创,麦仲肥本着与民同乐的方针。夏天都是一身麻布道衣,冬天一身皮袄。与当地原住民服饰基本相同。宏华郡主他们去时,正是春末夏初,麦仲肥当时穿着一件麻布道衣外面罩着一件羊皮坎肩,根本没有一点官宦的样子,更别提什么仙风道骨了。可惜了一段姻缘就此错过。
麦仲肥看了看依然幸灾乐祸的李治,一脸坏笑地说道“陛下。你很想让臣做你姐夫吗?不过臣可知道,你那些姐夫”
李治原本笑容满面的脸立刻垮了下来。“联那些姐夫!仲肥 今天天气不错啊!你是不是该回家带着妻儿游玩一番?”
麦仲肥嘿嘿一笑躬身施礼道“谢陛下体恤,臣这就回家带着家小出外游玩一番。”说完退出宁心殿。
等麦仲肥走后,李治才叹了口气幽幽说道“还好你不是联的姐夫,否则指不定又会闹出些事端来。唉!身在皇家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十月右相来济上书,请高宗泰山封禅,以彰功德。正是春风得意的高宗李治点头同意。
留太子李贤监国,左相麦仲肥辅之。
李治带着武后以及百官于十月中旬浩浩荡荡前往泰山封禅。京中之事尽皆付于麦仲肥决断。
第246章 太子李贤
…宗李治带着老婆孩午以及女武百官公费旅游”去丫。四麦仲肥顶缸。
李治自当太子后除了那次东征支应大军后勤外几乎再也没有离开过皇城,这一次的泰山封禅哪能不好好游玩一番?为了不影响旅游的心情,李治临行前把处置大权完全下放给了麦仲肥。
这下麦仲肥忙的脚不沾地,虽说小事情都有各部衙门各自的总管处理。但很多大事情却必须请示留守的左相麦仲肥,不仅如此,最让麦仲肥头疼的就是每处理一件国事都要详细地解说给才十岁的太子李贤,而且往往李贤没听明白,麦仲肥不得不耐着性子一边一边地解释。
偏遇上这个太子殿下好奇心很重,麦仲肥如果敷衍,这位太子殿下就会打破砂锅地追问不休。
偶尔一些不是很重要的事情。麦仲肥也会让李贤拿主意,不管李贤的主意是不是很好,他当时都不会提出反对意见。等李贤把政令发出后,麦仲肥才会针对李贤所发出的政令的利弊分析给他听,这让李贤对自己处理的很多事情印象深亥,往往在后来的类似问题上,处理的四平八稳。
在李贤心里麦仲肥比那些只会据理力争的其他大臣亲善的太多了。其实这也是麦仲肥对所谓的“文死谏”这种方式的变通之策。想要达到目不一定非要直着脖子去嚷,换一种方式同样可以。
李治他们走后十天,吐蕃的使者又来请婚了。李贤第一次近距离见到吐蕃人,坐在帝王宝座下首的一把黄缎敷面的靠椅里好奇地打量着吐蕃使者奇怪的穿着,听着麦仲肥与吐蕃使者的对答。
“事关皇家家务,此事只能等陛下回来后才能决定听完吐蕃使者的一番歌功颂德后,麦仲肥不咸不淡地回到。
“太子、阁老,我们大相禄东赞已经等不了多久了。为了能了却他老人家最后的一份心愿,请你立刻派人前去通禀圣上。
。吐蕃的使者话说的很急,麦仲肥从他的话语里听出禄东赞在吐蕃那里很得人心,一个团结的吐蕃对大唐来说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米桑多使者,即使我们派人把此事通禀了陛下,陛下也需要回宫来处理。何况你们只是求亲,能比圣上封禅这事情还要重大吗?所以我劝你还是耐心等等的好。”李贤接过话头回答道。
他这番话语得到了麦仲肥一个赞许的眼神,虽然麦仲肥心里对于帝王们爬到泰山上为自己立款石碑,自吹自擂地歌功颂德一番这种带有极大自恋情节的行为不是很感冒。
“可是”
“米桑多使者,太子所言极是。如果你们实在心急,我可以帮你修书一封,你带两咋。随从骑快马去追赶陛下的车撵。泰山封禅可是大事件,陛下也会招一些国家使者一同观礼,你等就作为吐蕃使者参与观礼吧麦仲肥一副帮他们考虑的样子说道。
对于与吐蕃和亲这种行为,麦仲肥并不反对。以一女子为牺牲能够减少成千上万将士的伤亡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只要控制住重要技术的外流即可。
吐蕃那里即使打下来也没什么用,反倒成了大唐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与其这样还不如严密控制起来。只要你对外伸手,我就把你伸出的手砍下来,如果你老老实实的我自也不去理你。
收复朝鲜以后大的战事恐怕也没有了,成平日久军力必定下降这个道理麦仲肥很明白,留着这一块当作练兵之地却也不错。是不是自己应该建议李治实行常备军轮戍制度呢?
何况这个米桑多实在太执着,三天两头的来罗嗦。索性把他送到李治跟前,让他去败李治的玩性,让李治早点回来,好解脱自己。
“如此有劳阁老了。”米桑多受宠若惊地躬身行礼道。
“不必如此。回头你让人到我府上取书信即可。”麦仲肥礼貌地点点头。
“殿下、阁老!如此外臣就放心了。外臣告退。”米桑多施礼后退出殿外。等米桑多走后,李贤问麦仲肥“麦相为何要答应他?听父皇言他吐蕃对我大唐并不是那么恭顺啊!难道必须用皇室之女去和亲?我们不能象平西突厥与朝鲜一样把吐蕃平了吗?。
“嗯”麦仲肥点头道“殿下这么问说明殿下已经开始对周边的状况有所了解了。对待吐蕃不是不能灭它,而是得不偿失。做每一件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好大喜功往往会把已经得到的又失去。汉武已经把匈奴击溃,本应见好就收,但他不顾当时国库已经空虚,仍然派大军去追击已经西迁的匈奴,空耗国力,以至于从他以后的汉朝变得外强中干。就像纸糊的灯笼一样。”
“可是《汉书》上记载的是内侍与外戚干政才造成了汉朝后期的衰败。这和麦相所说有些不符啊”。李贤不以为然地笑着说道。
“《史记》之所以有名就是再为司马公秉笔直书,即使遭受宫刑也不改初衷的缘故。反观其他史书秉笔之人心中多存有“为尊者讳言,的心态。对于帝王所犯的过错,多是一笔带过或转嫁他人,在这一点上《汉书》最明显。如果没有帝王的纵容和放任,内侍与外戚如何能干政?”
李贤稚嫩的脸上带着若有所思地神色点点头后说道“汉朝引川几几百年间怎么就没有人能看出众点呢。倒是麦相你后皿破
麦仲肥心里暗自一笑,怎么会没有人看破呢?只是他们接受的都是相同的教育,耳使看破也不敢说出来。
“殿下,并不是没人看出来,恐怕还是不敢言者居多。”
“自己很难看到自己的缺点。父皇经常提起祖父与郑国公魏征的故事,魏老爱卿就是祖父的一面镜子,祖父自己的过失经常是魏征提出来,祖父才能明白并加以改正。要照麦相这样说的话,那些帝王岂不是被那些只言喜不言悲之徒蒙蔽着?”李贤思索了一会后很失望地说道。
麦仲肥看着这个赢弱的只有十岁的孩子,心情很复杂。每次李治一提起这个孩子就会唉声叹气。李贤可以说是把李治与武后所有的优点小都集中了,既有李治的仁慈又有武后的聪敏。如果由他继承皇位真不知道这大唐又会是怎样的结果。可惜他却还只有二年的生命,根据麦仲肥看来,李贤这孩子应该得的就是白血病。这种病在当时就只能等死,根本没有治愈的可能。
“殿下说的不错!所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尤其是在重要的国策上,一旦出错后患无穷啊!殿下也累了。臣这就告退了。”
“好。本宫送一下麦相!”李贤想起身相送,麦仲肥急忙拦住“不劳殿下相送,殿下休息吧。”
李贤见麦仲肥言辞恳切。便对身边内侍道“你替本宫送送麦相。”
麦仲肥回到府中,两岁多的麦乐天支棱着两条小腿跑着前来迎接,扎煞着双手嘴里奶声奶气地喊着“阿爹!抱抱。”
麦仲肥把小乐天抱在怀里,笑着问道“今天在家听你娘的话了吗?有没有淘气?。
麦乐天用头早麦仲肥怀里拱来拱去,一边奶声奶气地说“道儿听娘的话,道儿很乖!”小手顺势揪住麦仲肥的胡须,使劲往下拉。
“道儿快放手!”麦仲肥一边忍着颌下被揪撤的疼痛,一边去掰麦道揪胡须的小手。手下的有些重,把麦道弄疼了。刚才还咯咯笑着的小乐天一愣后,哇哇大哭起来。
旁边站立的奶娘急忙接过小乐天去哄劝。米婉华怀抱着网半岁的女儿麦琪闻声出来,见到这情景冲在奶娘怀里拧动不休,咧嘴大哭的麦道一瞪眼,刚才还不依不饶的麦道立刻趴在奶娘怀里不再嚎啕小眼睛滴流滴流地从奶娘肩膀上偷偷看着他娘的脸色。“还是你有办法!”麦仲肥无奈地一笑后冲米婉华说道。
“这不都是你给我的那本《育儿丛书》里说的男孩要严管,女孩要宽松吗?”米婉华冲麦仲肥深情一笑后,轻声说道。
“哦,哦,哦!是的,是的。”麦仲肥急忙敷衍道。道理他懂,可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麦仲肥总是狠不下心来整治调皮任性的麦道。
而把麦仲肥编造的那本《育儿丛书》当作金科玉律的米婉华却是严格按照书中的所说在执行,所以在这家里麦道最怕米婉华。
麦仲肥接过米婉华怀里的麦琪,在麦琪粉嫩的小脸上吻了吻,熟睡的麦琪被麦仲肥的胡须骚扰,睁开眼睛看了一眼后,又闭上眼睛继续睡她的觉。
一家人走回厅堂里。米婉华将麦琪接过来自己抱着,对麦仲肥说道“委老爷子从老家派人来送信,说准备在老家安度晚年,不再回长安了。要你知会一下孙师伯和师傅。还有他说他有个小堂弟今年三十岁,叫毒师德在江都任县尉。此人才学十分突出,如果你要是有用人的地方,可以让他来相助。”
“哦,娄师德,我留意一下此人。如果可用我会重用的。妾老没说他最近身体怎么样?”
“应该是不大好了。七十多的人了”
自从涅德鲁去世后,对其他三个老头的心理影响很大。
孙思邈在完成了他的经典《千金方》后则一心扑在如何运用药石令人延年益寿的研究上。而麦仲肥的座师袁大真人则开始闭关,欲用道家内调之法来躲避死亡的威胁。
而妾师衡与涅德鲁感情最深。涅德鲁死后一直有些郁郁,于前年春提出回家乡养老。麦仲肥挽留了一个月,却密令漠南的麦天派人携巨资先去委师衡的家乡郑州原武为委师衡翻新故居,并配齐家人、仆妇。因妾师衡膝下无儿无女,麦仲肥并没有为他置地,而是令麦天在战争孤儿之中为其选出一名十岁左右聪慧的孩子过继给委师衡为孙,委师衡的生活则有麦府全权负责。
等老头回到家乡后,乡人自发地前来问候,都以为此老是衣锦荣归,连官府之人也都上门拜望,询问在朝为什么官职,与那位大员交厚等等,弄的老头不胜其烦。给麦仲肥的回信也很不客气,责怪麦仲肥,多事,但对给他过继的孙子却赞不绝口,这好心办错事令麦仲肥尴尬不已。
就在夫妻俩闲谈的时候,大管家黑强匆匆进来道“主人,门外来了一队大约五十多人的番兵,为首的说他是波斯王子卑路斯,要求见主人说道这里黑强停了一下,偷看了米婉华一眼后接着说道“而且还说主母是他的侄女
第247章 波斯王子的礼单
从仲肥看了米婉华眼后对黑强另有所指地道“你带他舆甘瑁,他的随从人等安排在西跨院,让咱们的人招呼招呼他们。”
黑强会意,嘴角带着一抹笑意点头领命而去。对于黑氏兄弟麦仲肥很放心。一来这兄弟二个本身就很朴实,二来黑氏一族已经绑在了麦氏的身上,麦氏一门安稳他黑氏一族也同样安稳。
黑氏兄弟也明白皮之不存,毛之安傅的道理。麦仲肥曾多次提出解除黑氏兄弟的奴籍,外放哥俩去军中效力,以博取功名,但黑氏兄弟都拒绝了,理由也很充分,他们哥俩是军中间客出身,不会领兵打仗。
最后麦仲肥取了个折中的方案,黑氏哥俩依然维持现在的状况,他们的子女不再是奴籍,等成年后允其出外自立门户。对于这样的安排,黑氏哥俩欣然接受。
对于波斯王子卑路斯的来意麦仲肥心知肚明。帮助波斯复国也是已经制定的未来规划 之一。
之所以一直押着卑路斯没有给他肯定的答复,一方面是需要全盘考虑周边形势以及帮波斯复国后如何能够让复国后的波斯不再反复,另一方面就是让卑路斯在绝望中得到希望。
人心里对很容易就得到的帮助往往并不感觉珍惜,只有在自己欲求无门的时候得到的帮助才会感恩戴德,这就是为什么雪中送炭永远要比锦上添花更能打动人心。
就周边形势而言,大食是波斯的敌人,西罗马自顾不暇,能够帮波斯复国的只有当前如日中天的大唐。
李治与麦仲肥并不怕卑路斯会另找他人,所以虽然已经内定了帮波斯复国,但表面上依然要做出很为难的样子来,好最后让卑路斯对大唐感恩戴德。
黑强走后,麦仲肥见米婉华一忌欲言又止的样子,一笑说道“你想为你那个小叔叔求情吧?”
见丈夫说中了自己的心事,米婉华脸上一红低声道“妾身也知道这样不对,但妾身县为波斯人又是波斯皇族,理应为波斯出些气力,而且,而且,”“而且你夫君我也正能管的上这事情,对吗?”麦仲肥笑着接过米婉华的话说道。
米婉华有些不好意思地点点头。一脸期待地看着麦仲肥。
“关于此事吗,麦仲肥故作沉吟地说道。
“如果夫君感觉为难,就当妾身什么也没说好了。”米婉华虽有些失望,但同样不愿丈夫为难。
“哦,这样啊!可是你已经说了啊。好吧!既然我的婉娘已经提出来了,就是再难,为夫也一定想办法解决它,婉娘觉得这样可好?只是婉娘要如何感谢为夫呢?”麦仲肥对米婉华调笑道。
“仲郎”米婉华眼睛里一片迷离之色,痴痴地看着麦仲肥半晌后才红着脸轻不可闻地说道“不管此事成与不成,妾身都遂仲郎的意思就是。”
麦仲肥嘿嘿笑着把米婉华紧紧搂住,在米婉华的红唇上亲了一下,网小想再有举动,被夹在两人中间的麦琪被俩人挤醒,哇哇大哭起来。
麦仲肥哈哈大笑,放开米婉华,在皱着鼻子干嚎的麦琪小鼻子上刮了一下,又在米婉华唇上轻吻后说道“为夫这就去会见我们那位小叔叔,既然答应了婉娘,为夫一定会把这事情办成的。”
看着丈夫转身出了大厅,向着书房走去的背影,米婉华脸上带着幸福而宁静的笑容。做为一个女人还有什么比被自己丈夫宠爱更能感到幸福的事情么?
麦仲肥的心情同样也极好。自己一直忙于政事。对自己的家庭感觉有些亏欠,更兼应酬繁多,经常会带着满身酒气很晚才回家。对一个男人而言,不怕事业上有什么挫折,就怕身后有个为些鸡毛小事乱发脾气、喋喋不休的女人。米婉华以公主身份默默操持着这个日趋庞大的家业从没有不满过,一直在默默支持着麦仲肥,这怎么能不让麦仲肥感动?
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生活麦仲肥并不是没有经历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麦仲肥渐渐厌倦了那样的生活,无非就是男女之间抽**插的感官刺激,都是以爱的名义各抱心思来达到各自的目的而已。
书房里一身白袍,面目端方,颌下一蓬弯曲的黄胡须,头上顶着咋。用白绸裹得和个小磨盘一样包头三十几岁的男人正在坐着品茶,他身后站着一个五大三粗同样装束,但头上的包头却要小好几号的虬髯大汉。无动于衷地垂手站立。
见到麦仲肥进来,那个男人站起身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略微一拱手道“波斯卑路斯见过麦相,冒昧前来还请麦相海涵。”
麦仲肥拱手回礼笑着说“这是在家里。王子殿下不必客气。内子也曾提起过王子殿下,论起来麦某还要叫王子一声叔父呢。”
麦仲肥嘴里说着眼睛却偷偷看着这位波斯王子包头正中那块足有鸡蛋大小的成概圆型的蓝宝石帽饰。那块蓝宝石帽饰上斜扎着一根孔雀锐的羽眼,在烛光照耀下流光溢彩,分外夺目。
如此巨大的蓝宝石在长安城内要是卖的话,绝对能卖个天价。即使李治冕冠正中的那块鸽蛋大小的蓝晶也没得比。
蓝晶也就是海蓝宝石。麦仲肥知道蓝晶能镇脑、明目医治眼疾,故麦仲肥曾让王玄策给印度的玛卡达王去信,索要这种宝石。玛卡达王感念王玄策帮自己复国并一嵌在冕冠正中的一块翠玉取下来,挑其中最大的一块蓝晶镶嵌在李治的冕冠正中。
这一举动又引得一些朝臣的不满,纷纷以圣人言:君子温润如玉,以美玉来形容君子。玉的光芒是凛于内而非形于外的。雍容自若的神采,豁达潇洒的风度,不露锋芒小不事张扬,无大悲大喜,此亦是为君之道。左相麦仲肥擅改祖制当问其罪为名上本弹劾麦仲肥。
这些叫嚣都被麦仲肥在朝堂之上轻轻一句“君子如玉而非君子是玉。当今圣上为君,何人能说圣上非君子?。这一偷换概念就把矛盾转移到了李治的身上。看着面面相觑地朝臣,麦仲肥心里暗自冷笑道“我就不信你们有谁敢当着李治的面说李治这个皇帝不是君子的
这一来那些朝臣哪里还敢多嘴,这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
卑路斯并不知道麦仲肥在端详他包头上的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