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他改变了大宋历史-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高丞相就命令军队赶老百姓走。要知道,老百姓可不是军队,走得就不爽快了。
谁知,小赵皇帝听说高丞相又要建立一个新大理国,也不急着追赶大理的军队,让他们慢慢地向边境走去。
送走了许翰带领的约五万大宋军队。小赵皇帝的七万大宋军队在大理城也不走。小赵皇帝叫一部分军队背着粮食,出去看那些有困难的老百姓,给他们送粮食。
朱慎虽然参加了小赵皇帝召开的会议,对小赵皇帝的意图有所了解,还是对小赵皇帝不派军队去追击大理国的军队不满意。不过,小赵皇帝不走,她也没有办法。
小赵皇帝在现代的书籍报纸上曾经看到大理的佛塔很有名。那个时候,也没有机会,没有钱来看大理的风景名胜。现在去看,肯定比九百年后去看,那些佛塔还要漂亮。
佛塔,据说又称塔婆佛图。大理的古塔多为寺庙的附属建筑,它是随着佛寺的兴建而修建的,最早出现于唐宋时期,如千寻塔、佛图塔、罗荃寺塔等。这时佛教在大理地区已极为兴盛,同时南诏、大理国手工业已发展到一定水平,经济繁荣,有充裕的财力、物力用来修庙建塔。大理古塔的形状与东南亚诸国的佛塔迥然不同,而与西安小雁塔相似,是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但是它又具有自己的民族建筑特色,塔层多为偶数,塔的各部位比例恰当,制作精细,整个塔身线条柔和流畅,十分壮观。
能够穿越九百年前,看留存后世的东西,小赵皇帝感到很兴奋。就带着一百个侍卫,带着自己的妃子朱慎去看佛塔。他们骑着马,见城外二十里外有一个漂亮的塔子。
小赵皇帝说:“朱慎,你数一数,这个塔子有多少级?”
朱慎数了数;说:“十二级吧?”
小赵皇帝也数了数说:“爱妃,你怕数错了吧?”
朱慎说:“您说是多少级?”
小赵皇帝也数错了,说:“十四级。”
朱慎说:“啊?十四级啊?!别人都说胜造七级浮屠,就是七级的佛塔。它十四级,高了一倍,我们去看一看。”
骑马,二十里地也跑不了多久,一会就到了。原来塔子的旁边,还有一座寺庙。远远只看见塔子。走近,小赵皇帝一看,这个寺庙的名字是“佛图寺”。
原来,大理国的丞相,虽然到处在赶老百姓,匆匆忙忙的,还是有一些人没有赶走。这里寺庙就有和尚躲藏起来。
庙里的和尚,见一百多大宋的军人骑马来到寺庙,生怕对寺庙不利,就赶忙出来迎接。
和尚用汉语说:“阿弥陀佛!各位施主光临寒寺,是我寺庙的荣幸啊!”
小赵皇帝说:“久闻大理的佛塔十分壮丽,还在二十里开外,我们就看见贵寺的宝塔,特来瞻仰佛图。害怕影响和尚,我们就自由看一看。”
和尚说:“小僧愿意为各位效劳,不知可否?”
小赵皇帝说:“和尚既然愿意效劳,只有麻烦了。请带路!”
走拢塔身,小赵皇帝见是一座空心砖塔。小赵皇帝就问和尚:“师傅,你们这一座塔有多少级呢?”
和尚说:“回施主,有十三级。”
小赵皇帝说:“糟了!朱慎,你我都数错了。我说十四级,你说十二级。”
和尚说:“没有错!没有错!中和了就对了。”
小赵皇帝说:“儒家讲中庸,你们讲什么?”
和尚说:“我们讲和呀,与中庸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赵皇帝说:“异曲倒是一定的。同工还不知道是不是?”
和尚见小赵皇帝不同意自己的说法,就不说了。
小赵皇帝又问:“你们这个塔叫什么名字呢?”
和尚说:“我们这个塔,它的名字有两个。一个是正式的名字,就叫佛图塔。塔子里面画着各种佛教的故事。所以叫佛图塔。”
“还有一个名字,就叫‘蛇骨塔’。”
朱慎忙问:“为什么又叫‘蛇骨塔’呢?”
和尚说:“在我们洱海周围的白族民间流传着一个妇孺皆知的传说:南沼时,洱海中出了一条巨蟒,兴波作浪,淹没田园村舍。传说有一位名叫段赤城的白族民间英雄;决心为民除害,持刀入水,搏斗中被蟒蛇吞入腹内,他趁势将蟒杀死,他自己也牺牲了。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便将蛇骨烧成灰,在寺庙修塔的时候,将蛇骨和在石灰里,修成了这一座塔,所以又称:‘蛇骨塔’。”
小赵皇帝说:“这证明为人民做了好事的人,人们是不会忘记的。”
和尚说:“施主的话,也暗合我们佛教行善的理论啊!”
小赵皇帝说:“和尚,你们这里还有哪些出名的宝塔呢?”
和尚说:“那边有一座千寻塔,很高,可能是由于高,就叫千寻塔。”
“还有,玉案山南山顶,有一古寺叫罗荃寺。南诏王身傍有一个大法师名叫罗荃,因此寺庙和塔均由罗荃而得名。塔高13级,是密檐式的空心砖塔。”
“还有一个古佛洞塔。在西云峰山腰,有一石灰岩溶洞,洞内雕刻有许多佛像,称为古佛洞。在洞顶的悬崖上有一园柱形白塔,高约7米,10级,是用石头砌成的,称为古佛洞塔。”
“还有什么镇龙塔、白塔、什么聚龙宝塔,都是为了防止水患建的塔子,就与我们佛教没有关系了。”
离开了佛图寺,小赵皇帝一行就沿着大理城周围胡乱走一走。现代是过的城市生活,穿越也是过的宫廷生活。朱慎和小赵皇帝都愿意到城外的大自然玩。
朱慎忽然说:“圣上,您看,那是什么果子?一般的果子都长在树叶下面,这种果子却长在光光的树干上,光光地树丫上。”
听到朱慎贵妃的话,侍卫们也看到了。都说没有看见过。还有侍卫要摘水果来吃。
小赵皇帝说:“这是南方的果实,确实与我们北方看见的样子不一样。但是,你们谁吃过呢?都没有吃过吧,所以,不要轻易去吃。防止中毒。至少要问一问本地人再说。”
到了大理城已经两天了。士兵和将军都要去跟踪追击大理国的军队。小赵皇帝回到城里,就布置留下守城部队。派出地方官员。
守城部队的留下少量战马,其余都用于出征的军队驮粮食。还规定部队每人带两个月的粮食。马都快要承受不起了。这是小赵皇帝原来带部队没有的。
对于这次出征,小赵皇帝也不知道今后还会要多少时间,去跟踪大理的皇帝和丞相。他们跟踪大理国的军队和老百姓,不知要走多久的路。粮食,对于军队来说,是命根子。
九月一日,小赵皇帝的七万南征的大军开始出发。战马带了两个月的粮食,加之战马驮着粮食,走得比平时慢。走得到十多里,小赵皇帝就叫休息。远处连绵的高山,近处坝子里的梯田不断的梯田。随着官道七万大军向南前进。
朱慎见小赵皇帝这样指挥军队,也无可如何,巴不得一步赶上大理的军队,尽快解决统一问题。
第一天,走了将近七十里路。小赵皇帝就命令部队休息。
朱慎在部队住下,去布置了警戒,巡逻的事情后。回来见小赵皇帝。很不爽快,说:“圣上,我以前听说您带领部队行军速度都十分快。前几天,我们行军也不错。现在怎么婆婆妈妈起来。慢腾腾的?”
小赵皇帝说:“不是大家都闹要追击大理的军队。朕还想休息几天。”
朱慎说:“兵书上说:兵贵神速。我们现在这样子叫神速吗?”
小赵皇帝笑着说:“爱妃,你没有听朕在军队将军会上讲话说的:‘朕也不着急,就在后面慢慢地跟着,去看一看。’现在就是慢慢地跟着。人家大理国的皇帝、丞相,去给我们开疆辟土,我们追赶急了,他们能够占领好大的土地。能不能找到理想的土地?”
朱慎说:“哦!圣上,臣妾只想到消灭大理的军队,没有想其他的事情。”
小赵皇帝说:“作为将军,心里要有全局的观念。不是光凭武力。”
九月二日,吃了早饭,大宋的军队继续前进。
走了几十里,小赵皇帝就看见路边有一个老乡奄奄一息的样子。就亲自下马,又派人把随队的军医叫来。看这个老乡的身上鞭痕,伤痕不少。
医生见小赵皇帝亲自召唤,马上快马赶了前来。医生清洗了伤口,上了药。小赵皇帝叫给他喂了水和食物。
老乡大约四十岁的样子。但是不懂汉话。小赵皇帝又叫把翻译叫来。
原来,大理的老乡们都不想离开故土,被丞相派军队赶了出来。一路由于心情不舒畅,都走得很慢。丞相亲自前来催赶。这个老乡说:“这里是我们祖祖辈辈的地方。有好的田地,每年产的粮食也够吃。有山坡可以放牛羊。现在大宋的军队打来了,就是当大宋的老百姓,大宋的老百姓的日子也不比我们差。我们走不动了,干脆让我们留下来。”
丞相说:“啊!你还要投降敌国大宋,给我往死里打!”
他就被打得昏死了。如果不遇到大宋军队,肯定是死路一条了。
小赵皇帝就叫将这个老乡抱上战马,驮到下一个县城再说。
自从见到了一个老乡后,路上见到被打的,倒在路边不能走的大理老乡多起来。
小赵皇帝叫把这些老乡全部抱上马。到了前面的县城,把这些老乡放下来。县城派上县官,驻军。给他们一个任务。收集沿途受伤的生活没有着落的老乡,在县城集中医治。还要在全县救济那些躲藏的老乡,叫他们出来正常生活。
正文 第一百零四章 战斗战斗
小赵皇帝又走了两天,到了泸水城,再从这里过怒江,就是丛山峻岭了。小赵皇帝知道,大理的皇帝丞相一路驱赶着老百姓,一天也走不了多少路。干脆就不走了,就在泸水驻扎下来。
九月五日,小赵皇帝对着地图,就在那里向北派兵,向南派兵。各地的州县各住多少军队,安排停当。各州县官员也同时派出。
小赵皇帝的安排是向北的部队要一直到最北端的县,没有抵抗,才反身回指定的县驻扎。向南的部队,也要一起走到最南端,再反身回安排的驻地。他害怕地方的部落有武装,如果反抗,有造成大的损失的可能。大宋军队大部队从各州县走过,就会促使各地州县的地方武装放下武器,减少抵抗。
安排了地方部队。小赵皇帝就在泸水住下来。这一住,就是半个月。
小赵皇帝我们就没有多少说的。
我们来说大理国的皇帝和丞相。
自从从大理城出来,段誉就心事重重的。十万大军,已经是完全听从丞相的指挥。今后,高丞相还会不会,继续维护大理皇室的地位,维护自己的地位和生命?还好,自己的皇宫的警卫部队,大内侍卫,由于自己为了抓权,已经紧紧地抓在自己的手里。都对自己很忠心。只是担心被高丞相暗中争取了去。
在向西去的路上,高丞相,命令部队把沿途的老百姓全部向西赶去。高丞相看着这大队的人马,大量的老百姓,十分害怕大宋的军队迅速赶了上来。军队和老百姓行军的速度太慢了。还好,大宋军队的影子也没有。
现在,高丞相由于打了败仗,极需要段誉皇帝的权威。所以处处以段誉的名义在下命令。老百姓和军队虽然不愿意,在皇帝的命令下,也不得不离开大理国的土地。
总算安全地把大理的军队和老百姓撤出了大理国的国界,出国又走了一天。实际已经进入了蒲甘国的境内。前面是河坝平谷地带了。据前面的大理前锋部队讲,蒲甘国的边防军先是主动后退。现在在河坝里聚集了蒲甘的两万军队,还有大象部队。
高丞相赶忙从后面骑马赶到前线。
蒲甘国的大象部队已经摆好了进攻的架势。有一百多匹大象,而大理国的大象,由于与大宋打仗只剩下五六十匹大象,在数量上处于劣势。
高丞相派人到后面部队,命令部队里会骑大象的战士,到前线来。
高丞相看了看,中间是一条山谷的比较宽的丘陵,两边是逐渐向上的山包。更远一点,就是连绵不绝的山脉。时间不等人,高丞相在大部队前面拉开距离,设立了四道防线。大象部队在后面。大部队在最后面。
他看了看蒲甘的军队。大象部队,后面,就是大约二万的部队。蒲甘的部队,就是欺负他的大象数量上少。先经过大象部队的战斗,冲乱打败大理部队的大象部队,冲乱大理的部队,后就派步兵在后面进行掩杀。
蒲甘的大象部队开始冲锋了。
大理这边,在前面的是几百人的骑兵部队,每人手持一把神臂弓,身背一把弓箭。见大象部队已经进入神臂弓的射程,大理的骑兵部队开始射击了。前面蒲甘国的大象的战士,被神臂弓纷纷射死,而蒲甘国的大象上的士兵,却射不到大理的骑兵。大理骑兵第一轮神臂弓射完了,大象军队就攻到了。骑兵按规定向两边跑去,边跑边射击。就是用普通弓箭在射击蒲甘大象上的士兵。又有一些大象上的蒲甘士兵被射到。
大象上的蒲甘的士兵向大理的骑兵射击的箭也接近了大理的骑兵。有十来个士兵被射下了战马。但是大多数的大理骑兵都跑出了大象的射程。
蒲甘的大象继续在冲锋。又进入了第二道防线的大理士兵的神臂弓的射程。大理士兵一齐射出了弓箭。大象上的蒲甘士兵,他们的射程却射不到大理的士兵。只有蒲甘的士兵在死亡。等他们冲到可以射到大理第二道防线的士兵的时候,第二道防线的骑兵已经开始向两边跑了。边跑边射击,蒲甘大象上的士兵,死伤无数。大理的骑兵死亡了几个人,就跑出蒲甘大象部队弓箭的射程外。
蒲甘的大象部队继续冲锋,就进入了大理军队的第三道防线。大理的士兵也先是神臂弓放箭。放完就往两边跑。边跑还要边射击。
两边的大理骑兵,稳住了战马后,又调头向后面的大象士兵射击。
一般大象身上安排六个士兵,经过好几轮的大理骑兵的射击,八九百个蒲甘士兵几乎都死伤了。
等蒲甘军队的大象冲到大理军队的大象面前。大理的大象部队兵分两路向大象的两边冲锋,目标是那些还没有死的蒲甘的大象上的士兵。
在蒲甘大象的前面,大理的士兵吆喝住了蒲甘的大象,纷纷爬上了大象身上。
大理的大象部队见自己的大理士兵已经开始操控蒲甘的大象了,就放下蒲甘的大象,向蒲甘的后面的步兵、骑兵进攻。
大理的士兵纷纷爬上蒲甘的大象。再调转大象的方向,向蒲甘的军队进攻。大理的大象军队现在壮大了。蒲甘的军队的将军,命令蒲甘的军队一齐射箭,万箭齐发,希望射住阵脚,阻止大理军队的进攻。大理的大象部队是使用的神臂弓,比蒲甘的箭射得远,大理的箭就先射死蒲甘的士兵。蒲甘的军队见没有办法抵抗,就开始向后逃跑。
一场大逃跑,变成了大屠杀。蒲甘的军队死伤无数。大理的大象军队,骑兵一齐冲锋。只有后面的蒲甘的骑兵跑脱了。
大理军队一路追杀,直到一个关口,才止住。
前面的军队来请示高丞相,打不打前面的关口?
高丞相叫前面的军队撤下来。他知道蒲甘国家还有很强的实力,自己一路去打蒲甘,如果他打不过,向大宋军队求救,自己就会两面受敌。现在自己放过蒲甘,前面的那个关口,就会成为两国的分界线。向西,只要翻过了一座大山,就有广阔的平原。那里人口稀少,本地的土著还是部落形式,还没有建立国家。根本不是大理军队的对手。
见这个河谷的丘陵还是很适合种庄稼。高丞相就命令放下一些老弱病残的家庭,在这里居住。以免影响向西进发的速度。
大理国的军队、老百姓又开始向更艰难的道路前进。
陡峭的山坡,如果没有前面的军队开路,根本没有办法行走。三十多万的老百姓,十万军队,艰难地行进。
段誉皇帝,看见一家老百姓。妇女前面抱一个儿子,后面背一个女儿,男人背着家里的衣服被盖,牛驮着家里的农具。两个老人还背着包袱,杵着树枝。这还是一家比较正常的家庭。那些有病的、残废的人,那些儿女多的家庭,那些又老又病的人就不说了。这就是战争带来的祸害。这就是因为高丞相担心自己的地位没有保障,人民受苦了。
段誉想,如果大理与大宋实现了统一,我安安心心地做侯爷。老百姓安居乐业多好。
段誉看着年轻力壮的士兵,骑着大象,骑着战马。是不是应该改变一下。
于是段誉就命令自己的警卫部队到前后部队去传达命令。
命令说:“各部队,除了前面开路的军队,所有的大象、战马,全部给那些老弱病残,妇女儿童骑坐。全军官兵,都必须与老百姓搬运东西,减少老百姓的负担。加快行军速度。”
这个命令下达后,大理老百姓就跪下,高喊:“谢谢皇上!谢谢皇上!”
军队的战士,马上就执行这个命令。
大理的向西的队伍,行军速度加快了。
高丞相心里痛苦了。这无形中增加了皇帝的威信,降低了自己的地位。有什么办法?其实,他的地位威信也在回升,就是与蒲甘打了胜仗。
又行了两天的路,大理的队伍翻过了山脉一段最低的山垭,段誉走到翻山的地方,才知道前面开路军队的艰辛。一道石头的悬崖,把向西的道路完全阻断。战士们采用倾斜的之字形的办法爬山,许多地方,伐倒树木,用几个大树垫在下面,才通过了上面的高地,下面的深沟。蜿蜒多次的盘旋,才爬上了山顶。
上了山,向远处看去,是一眼也望不到边的浅丘平地。
大理国的士兵,大理国的老百姓高兴了,这就是自己今后的家。比原来的地方,理想多了。
下了山,到处还是树木,森林。
大理的队伍就在山脚下宿营。
第二天早上,就出发。前面的军队走出去不到十几里,就碰到了埋伏,一阵齐头箭一射,就死伤几百人。后面的人想往前赶,前面的路太窄,部队根本前不去。两面的山坡又太陡,又冲不上去。部队只得退了回来。
高丞相气得不得了,只得从两面山后派军队上去。等两面的军队上去后,埋伏的军队已经不知去向了。
高丞相只得派老百姓掩埋了那些死去的士兵。
大理军队挨了一次伏击。高丞相小心起来。自己也跟到前面的部队后面,好及时地指挥部队。又走了一天,到了一条河,这条河说宽不宽,说窄不窄。
高丞相站在高处去看,见对面的山后面,隐隐约约地有人探头观看的样子。知道敌人要搞半渡而击。河对岸还有十几条船。
高丞相就派两个大象托着十几个大理的船工过河,把船划了过来。敌人的目的,就是有意提供木船过河。好搞半渡而击。高丞相就叫渡河暂时不要渡。马上派出部队会水的战士,向上游十里,找容易渡河的地方浮过河。毕竟是南方人,会浮水的人很多,派了五千人。从树林里悄悄地向上游;找拐弯的地方过河。过了河,找地方埋伏起来。下游就派将近约两百匹大象,每头象可以渡十人,一次可以渡两千人。下游派了一万人,也从树林到下游十几里也找拐弯的地方渡河。正面,又搞了十来条筏子,估计上下游都已经达到目标位置后,中间,也开始渡河,一次也可以渡五六百人。
既然想搞半渡而击,河对面绝对不会几百人就开始攻击。至少也要过了几千人才会攻击。
过河大约一个小时可以过三趟,过了大约一个半时辰,河对岸有五千大理的士兵了。过了河的士兵在岸上形成了一个弧形阵势。
突然一声鼓响四下里出现了大量的军队。大理的军队,使用的是大宋的神臂弓,对面的敌人是使用的普通弓箭。对面的当然是使用的万箭齐发的战术。大理使用的是三箭轮流射箭法。
大理军队射箭后,包围的军队也一齐射箭。可惜射不到。大理的箭不密,可惜是箭箭伤人。连续不断的箭向包围的部队射去。河这边,一见被包围,马上点起了一大堆的浓烟。上升的浓烟就是命令,上下游的军队都向包围的军队反包围过去。
见捡不到便宜,包围的部队举着盾牌冲锋了,冲到一定距离,架上盾牌,向大理军队射击,这时双方都有伤亡了。包围的军队冲锋的人就更多了。眼看大理的过河军队危险起来。
正在这时上下进攻的战鼓响起来。包围的军队才发现,已经被反包围了。包围大理的军队阵脚乱起来。渡河的部队又加快过了一千多人。包围的部队,发现还没有完全合围,就开始逃跑起来。三面就加紧了进攻,战场的胜败已经定了。大理军队占了上风。
逃跑的军队,遇到了大象的追击。投降,只有投降。三万的部落军队,彻底地被消灭了。
正文 第一百零五章 段誉杀相
打了接连两次仗,大理国的高丞相还不知道敌人是谁?就亲自到俘虏里面去审问。
问了好几个俘虏,才知道是本地的部落联军。
原来,大理国的十万大军,一出大理国的国界,就被在深山老林打猎的部落知道了。苦于自己没有实力与大理国的大军战斗。就到山外告诉了其他部落。这里的部落,已经建立了部落联盟。各部落马上汇集军队。总的来说,部落本身人就不多,再快也需要时间。三万还是联盟最多的人数。部落的兵力聚集也不简单。
大理的队伍慢吞吞地前进,首先有一个部落,利用靠近大理来的道路,先就给大理军队来一个埋伏。消灭了大理的军队几百人。
接着,就商量了一个半渡而击的办法,准备集中兵力,逐渐消灭敌人,迫使大理最后撤兵。
如果不是被大理国的丞相看穿了半渡而击的计策。大理可能逐步被消耗也是可能的。
聚集了几十个部落才聚集三万人,可见这里地广人稀。聚而歼之,是大理十分理想的结果。高丞相知道周围已经没有大的力量与大理军队抗衡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部落首领。部落的首领,有千百年来继承的。他们在各部落享有天然的威望。他知道,自己家就是继承的。如果不靠继承,自己是爬不上丞相的宝座的。为了清除大理统治的后患,一定要从肉体消灭各部落的首领。
高丞相就命令部队把俘虏按部落分开。再从部落里把部落的首领和他们家族的人清出来。几十个部落,清理出来几百个部落首领和他们的儿子侄子。又派人在森林分别挖了几十个坑。晚上,把他们押出去,咔嚓了。埋了。把坟地平了。丢上杂草树叶。即使走到这里,也不容易看到痕迹。
其余的俘虏,一万多人,有伤的养伤。没有伤的,就分到各部队里去。
打了这一个大胜仗,就奠定了新大理国的地位了。
走不了多久,就到了一个首领的驻地。据说,原来这个首领的官府,是周围最漂亮的了。高丞相就决定在这里暂时住下来。
在这个官府,高丞相也不客气了,他首先占了最好的房子住下来。剩下的稍好的房子才给段誉居住。
高丞相又与段誉皇帝商量,派军队到各地去征剿,先把国土开辟出来。
除了留两万保卫大理国的皇帝丞相外,其余的,全部派出去。兵分三路,去开疆劈土。
现在,高丞相,已经在做打算了。新的大理国,全靠自己打出来的。只要心狠一下,新大理国就是自己的了。
段誉已经看到高丞相,现在想当皇帝的狼子野心了。从分配原来部落首领的官府来看,高丞相就已经不把段誉当皇帝了。
段誉想,当不当皇帝有什么,不当就不当。如果高丞相下了杀心,自己,和自己家族的生命就没有了。现在是夺回皇帝权利的最好时机。
从留下的二万人来看,有一万人的将军暗暗对段誉表示过忠心。另一个将军,则是高丞相的铁心豆瓣。那个暗暗对段誉表示过忠心的,靠城堡最近。那个高丞相的铁心豆瓣,离城堡住得远一些。
高丞相何尚没有想过要借最好的时机夺权当皇帝。不过他的顾虑更大一些。如果自己在军队人数多的时候,杀了皇帝。可能有人为了权利,杀了丞相,拥戴新皇帝,那时自己就有危险。
把军队支走了。剩下的两个自己的忠实走狗。杀了皇帝。外面的军队,只得认定这个既成事实。
这两个家伙都在想杀对方的心事。就看谁先下手。
高丞相,在想军队走得越远越好。在了杀皇帝后,时间久,自己有从容收买军队首领的时间。
段誉想,只要杀了丞相和他的家族。造成既成事实,自己就成功了。
在两个家伙的条件来看,段誉已经占了优势。
段誉把自己的侍卫队长和皇宫禁卫部队的将军悄悄招到内室里商量。
段誉说:“我们在大理,大宋要求我们统一的时候。可以进行统一谈判,使我们的官员和皇家获得最大利益。如果那样的话,我们大理的老百姓就会如大宋老百姓一样过富饶的、幸福的生活。官员也会享受大宋官员一样的高收入。我们皇家,也会是世代继承的侯爷。”
“结果,我们的高丞相,武断地拒绝了谈判,拒绝了统一,拒绝统一,就不应该把我们原来的附属国的地位抛弃了。原来的附属国的地位,使大理的老百姓避免了战争。我们大理还是不错。我们可以与大宋做生意,我们的国家的税收也不错。”
“高丞相拒绝了,不做大宋的附属国,这个我们不说。最不应该的,是派兵去攻打大宋,大宋是个大国,你就是暂时攻下来人家的土地,也是要吃亏的。那里知道。去攻打大宋,通过几仗,我们就损失了三万人。这也给大宋进攻大理制造了借口。边境一仗,损失兵力三万。大象一战,使大理最强大的大象部队几乎被消灭。”
“如果我们谈判,也可能还有希望。高丞相要赶老百姓来建立一个新大理国。”
“现在确实看到了建立新大理国的希望。但是,我们皇家就危险了。高丞相到了这个城堡里,已经不把我们皇室放在眼里了。从来都是皇上住最好的房子。到了城堡,最好的房子已经被他占据了。”
“据从外面传来的消息,高丞相已经决定对我们下手了。如果他得逞,我们皇室、皇帝的侍卫、警卫部队,都有灭顶之灾。”
警卫将军说:“皇上,怎么办呢,我们也听到了,看到了一些迹象,我们如果不动手,我们就完了。”
侍卫队长说:“我们侍卫私下都在谈论啊,高丞相已经比在大理城更加嚣张了。我们不能等死呀!”
段誉说:“你们考虑得很正确,我们不能等死。现在,我们就来商量怎样打击高氏叛乱集团。”
于是他们就商量了具体的办法。首先杀死高丞相,再灭高家。最后召开朝廷会议,宣布罪责全部在高丞相,与其他人无关。
商量完毕。段誉就叫来宦官,叫他去请高丞相。皇上要宴请高丞相,商量给高丞相加封。
宦官没有参加皇上的商量,见皇上亲口对自己说的。就到高丞相的丞相府去传旨。自然是脸不变色心不跳。宣旨就是宣旨。
高丞相见皇上要商量,就想干脆去逼段誉自己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