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5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是尚书府嫡女,还能使得大家留心一些,只是尚书的堂妹,就显得没什么分量了。
若不是托了曹寅这一支抬旗的光,说不定还要小选进宫当宫女。
等到琳琅满目的嫁妆铺了一地,那二十顷的庄子,四处陪嫁铺子,两处房产,一百二十八抬嫁妆,晃花了众人的眼。
就是宗室嫁格格,也没有几个王府有这样的气派,少不得就有人说酸话,阴阳怪气,道:“祖坟冒青烟出了个亲王福晋,顷家之力置办嫁妆也不稀奇。”
这时,晓得曹家东府详情的,才掰着手指头跟大家算起来:“哪里用顷家?曹家老一辈虽只剩下两位太夫人,可小一辈却是个顶个儿都不俗。除了李太夫人身边的幼子,曹尚书堂兄弟四人出仕;姐妹排行五个,除了这个四姑娘不算,还有一个亲王福晋、一个国公福晋、一个皇子庶福晋。有这么多兄弟姐妹给填箱,凑上这一副嫁妆也不算什么。”
宗室,除了有差事的王公外,并不是人人关心权贵人家。
现下,听了这人的话,从最初的不屑,也开始关注起来。
什么福晋同胞兄长已经是二品总兵,还有庶兄为翰林侍讲,什么的,大家对曹家兄弟的官职履历问了个遍。
最留心的,还是曹家几位姑奶奶。
虽说满洲大姓,同族出现多个女子指入宗室的,并不少见,可那个同族就宽泛了,有的是同祖,可说起来不知隔了多远;可像曹家这样,同祖父之下,五个姑娘,三个入宗室,一个入皇室的,任是谁都看出来,曹家在皇上跟前的体面。
原本猜测广禄是“过渡”王爷的那些,面上也添了几分殷勤。
广禄打小寄人篱下,哪里还看不出众人的转变?
对于曹家,他又添了几分感激。
待他去曹家亲迎,对曹顒,曹项两个舅兄,也是真心实意感激。
他不是骄纵的人,四姐又是敦厚的性子,夫妻两个站到一块,看着倒是多几分和谐。
成亲次日,夫妇两个照例进宫谢恩。
四姐儿容貌虽只是清秀,可躲开肖母,个子高挑,不像汉人,更像满洲姑奶奶。又是经过官嬷嬷调教过的,举止大方有礼。
雍正见了,很是满意,问了两句话,赏了东西,便打他们去见皇后。
皇后对曹家的印象一直很好,当年在潜邸时,侧福晋年氏得宠,不少人都捧年氏,反而因她这个嫡福晋死了嫡子,又是温和的性格,而有了慢待;只有曹家,从来都是守份知礼,对她这个嫡福晋很是礼遇。
连带着曹家出来的曹佳氏姐妹,对她也格外孝敬。
为了这个缘故,她对曹家始终高看一眼,否则也不会对五儿另眼相待。
现下,看了四姐儿,皇后更加满意,和颜悦色地话乐几句家常,又难得地留了饭。到两人走前,皇后还嘱咐四姐出了对月后,就多往宫里递贴子请安。
四姐儿谢了又谢,才随着广禄出宫。
他们只是宗室,不是皇室,所以不用往宫妃处请安。
可帝后赏赐,已是不俗,足足有半车东西。
广禄也看出来,自己沾了妻子的光,心将妻子更高看三分。
四姐儿却向来是温吞性子,倒是有些荣辱不惊的犯儿,忍着羞涩,见了王府的内外管事,接了王府帐册与库房钥匙,成为王府的女主人……
当年曹佳氏出嫁时,曹寅夫妇进京送嫁,曹顒这一辈还小。
如今,四姐回门,却使得众人明白什么是“飞上枝头变凤凰”,什么是“尊卑有别”。
除了李氏之外,就是兆佳氏这个福晋生母,也要随着曹顒兄弟,出门去迎接亲王与亲王福晋。
先国礼,后家礼,一板一眼,规规矩矩的,却少了几分热闹。
直到四姐儿去内院,曹顒、曹项兄弟陪着广禄入了席,大家说话才算自在些。
四姐儿给李氏请了安,就望向兆佳氏。
她本是开朗的性子,不是爱扭捏的,可想着往后自己同堂姐平亲王福晋,一年到头也未必有归宁的日子,也忍不住仗着兆佳氏的胳膊,落下眼睛。
兆佳氏看着雍容华贵的女儿,心里说不出得滋味,既觉得骄傲,又觉得舍不得生怕她受什么委屈。
女儿嫁入高门的喜悦,都换成了担忧。
这京城权贵人家,茶余饭后最常说的就是王府妻妾争锋的笑话。
王府深宅,哪里又是好待的。
兆佳氏心,不由懊悔起来。
她早年就吃过陪嫁丫头爬床苦头,很不愿女儿再受这些,陪嫁过去的八个丫鬟都挑的老实本分的。如此一来,却也使得女儿失了助力。
她犹豫了一下,道:“你身边的人若不够使就打人送信回来,这边再挑几个人送过去给你使……”
回门说这个,固然是体恤女儿,却也太早了些。
李氏不好相劝,只做没听见;初瑜与春华做嫂子,更不好说什么。
四姐儿神色平和,道:“尽够了,如今王府就我同王爷两个主子,入册的下人就近百,内宅的丫鬟也有二十来个。”
兆佳氏听了,不由睁大眼睛,道:“怎么才二十来个,你就带过去八个,王府原本才十来人丫鬟不成?”
她这一问话,连带着大家也带了几分好奇,望向四姐儿。
四姐儿点点头,道:“前几年的时候,王府放出去一次人,后来就没有补足之;去年,又处置了一些下人……”
兆佳氏闻言,不由皱眉,道:“就算少了人,总要补上才好,是不是有人欺负王爷年轻,要不要去求求十三爷?”
王府有王府的规制,即便主子少,用不了那么多人,可要是少了,却是失了身份。
除了兆佳氏,剩下的三人多少也明白其缘故。
三年之间,裕亲王府被抄了两次,下人的荣辱都牵在主子身上,被打杀作一些人也不稀奇。
四姐儿忙摇头,道:“不必,人少好打理,一夜事务本就没那么多,现下的人已经尽够使了……”
曹家这边其乐融融,养心殿里却是乌云密布。
“好个史笔如刀,好个史笔如刀!”雍正捏着手的折子,咬牙切齿道。
他的手颤抖着,看来是怒极。
十七阿哥见状,立时跪倒在地,道:“皇上请息怒,犯不着为了不相干的人伤了龙体……”
雍正已是站起身来,咬牙道:“不相干?怎么是不相干?朕本不愿同他们计较,他们却是得寸进尺……朕这‘刻薄寡恩’的名声,不还是拜他们所赐……郭络罗氏、郭络罗氏……”说到最后,新仇旧恨加起来,他直觉得要气炸了肺。
“传怡亲王、庄亲王觐见!”他呼了一口气,叫十七阿哥起身,而后吩咐内侍道。
那内侍应声退下,雍正看了眼折子记录的日子,对十七阿哥道:“五天前的消息,才递到御前,是不是太拖拉了些?即将粘杆处交给你,你也要上心些,别整日里就围着女人裙子转。”
十七阿哥忙道:“回皇上话,宗室消息五日一报,权贵消息七日一报,这都是顺着早先的规矩,臣弟不敢有丝毫更改……不过诋毁圣躬是大事,臣弟正想请示皇上,是不是往后有这样的消息,当时就递到御前?”
雍正点了点头,道:“正该如此……”
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荣辱生死
待十三阿哥、十六阿哥应传“来到御前的时候,雍正的脸色依旧很难看。十六阿哥瞥了心翼翼恭立的一旁的十七阿哥,心中猜测是不是生了了不得的大事。早春时节,既不是早灾出现的时候,也不是水灾出现的时候,难得是会试?
想到这里,他神色不由一凝。科举取士,关系国家大事,每次出了弊端,都要掀起一阵血雨腥风。待他们请过安,雍正并没有先同十三阿哥说话,而是望向十六阿哥:“弘旺今年二十了,郡王府那边递了请袭折子没有?”
十六阿哥没想到皇上会问宗人府之事,心里疑惑,面上却是不显,躬身道:“元年时候递过一次,因弘旺年岁不大,所以不了了之。上个月又递了一次。”
弘旺是廉郡王府唯一的子嗣,袭爵也是理所应当之事。
他是康熙四十七年正月出生,今年已满二十岁。
虽说宗室阿哥,二十岁封爵是常例,可袭爵本不限岁数。像廉都王早薨,嗣子当早承爵位,毕竟没有爵位久空的道理。
当年平王府老郡王薨时,讷尔苏只有十二岁,并没有等到二十成年,直接承了都王爵位。
廉郡王薨了多年,王府唯一的阿哥迟迟承不了爵,早年还有年岁不足这一条压着,都已经是“强词夺理”,如今已满二十,再没有推迟的理由,不得不开始议起来。
十六阿哥已经收到廉郡王福晋上的请袭爵位的折子,同几位宗亲商议后,觉得还是等到端午节前,同其他几家宗室的折子,一起递到御前更妥当。
就是怕冒然递到御前,引得皇上想起早年同廉郡王府的嫌隙。
现下听皇上主动提及此事,十六阿哥便觉得不好,果不其然,就听雍正道:“既然弘旺年岁到了,宗人府就拟个折子上来……,…”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道:“从恭亲王例。”
闻言,几位王爷都变了脸色。
宗室承爵,除了世袭罔替的爵位外,其他爵位都是降袭。
郡王薨”继承人照例袭贝勒爵。
可因帝王恩典,也有例外的。
就例如,圣祖爷三个手足兄弟,裕宪亲王薨,世子依旧承亲王爵位,夺封两次后,广禄也没有降等。要等广禄之子时,才开始降封。
纯靖亲王隆禧薨后,王府阿哥还是幼童,依旧是原级袭了亲王爵位,因夭折才停爵。
等到恭亲王常宁,因搀和进大阿哥与二阿哥的夺嫡之争,为圣祖厌恶,不仅死后无谧,而且也因王府诸阿哥“无嫡子,生母位卑”为名”直接降了两等,由一个庶福晋所出阿哥承了贝勒爵位。
从恭亲王爵位,那就是降两级袭封,弘旺只能得贝子爵位。
弘旺迟迟不能袭封,早已在宗室中有所非议,如此降两级袭封,更像是对上了皇上“刻薄寡恩”的名声。
御前这几个王爷,都是“帝党”,当然不愿皇上名声有损。
十三阿哥已经出列,躬身道:“皇上,还请三思。”
不管早年皇上同八阿哥有过多少纷争,如令人死如灯灭。
这样的袭爵旨意一放出”没有人会说廉郡王府早年有不臣之心,如此是自作自受;反而都会说皇上心胸不足”苛待侄子。
三年前,弘旺指婚,指了个尚书府的侄女。虽说也是满洲大姓,可父兄皆无的孤女,对郡王府阿哥来说,身份也太低了些。
因那件事,当年已经有过风言风语;如今再加上降两级袭爵,皇上在宗室里的名声就更难听了。
十六阿哥、十七阿哥也跟在十三阿哥身后出列,道:“皇上三思。”
雍正冷笑两声,道:“圣祖爷都不怕,联怕什么?“苛待手足,?,难道还要将他们供上天去不成?婢妾所出,袭贝子爵,已经是旷世隆恩。”
虽说十三阿哥等人都明白如此不妥,可都晓得雍正的脾气。话说到这份上,不是再劝就能更改的。
加上现下糊里糊涂,不晓得皇上为何想起来作廉郡王府,十三阿哥与十六阿哥也就息了声。
知情的十七阿哥,跟在两个哥哥身后,没有说话的余地。
等到兄弟三个从御前退下,十三阿哥与十六阿哥才向先一步到御前的十七阿哥打听缘故。
因中间有个粘杆处,十七阿哥不好详细说,只能模糊道:“详细缘故,弟弟也不太知晓。只是弟弟刚到御前时,皇上正大怒,听着那意思,像是廉郡王福晋诋毁圣躬,才引得皇上恼了。
听他这么一说,十三阿哥与十六阿哥都沉默了。
廉郡王福晋的脾气,他们做叔子的,都是见过的。
十三阿哥叹了口气,对十六阿哥道:“折子若是能拖就拖两日,看皇上能不能消消火……”
十六阿哥点头应了,十三阿哥忙去了,十七阿哥却是被十六阿哥请到内务府衙署。
“八嫂那张嘴,向来没好话,怎么这回皇上就大动干戈?十七弟别糊弄我,还是说两句实话透透底儿,省的改日哥哥也不心犯了忌讳……”十六阿哥叫人上了茶,而后问道。
“还能有什么,无非是说皇上不仁不孝的那些老话。不晓得哪一句戳皇上心上了,才让皇上这般着恼……”十七阿哥随意道。
十六阿哥闻言,不由皱眉。
他执掌宗人府,是维系皇室与宗室的纽带,当然希望大家都太太平平地过日子。
皇上如此对廉郡王府,以廉郡王福晋的脾气,怎么肯忍气吞声,还不知要闹出什么来。
如此一来,只能使得事情越来越糟糕。
“皇上这边看来是劝不住的,八嫂那边,还得使人去劝劝……”十六阿哥道。
十七阿哥点点头,道:“,没错,不说旁的,郡王府本是当年的贝勒府改建,八嫂也住了二十多年了,如今却要搬家,还不知分到哪儿去,她能老实应了才怪……”
王公府邸,都属国有,由内务府掌管。
升爵,还能扩建,继续住着;降爵,规制过了,就要换府。
想到八福晋泼辣的脾气,十六阿哥直觉得脑仁疼。
十七阿哥却想起另外一事,脸上露出郑重”道:“十六哥”有一件事,还想请哥哥拿个主意……”
“什么?直说便是……”十六阿哥道。
十七阿哥犹豫了一下,道:“等过了清明,是不是请密母妃与我额娘回宫住些日子……”
十六阿哥闻言,不由瞪大了眼睛:“这是为何……”
宫里就是个大笼子,住在慈宇宫配殿,同一堆寡妇住在一起,哪里有在宫外守着儿孙过日子舒坦?
十六阿哥虽不好天天去给生母请安,可十天半月寻由子去趟贝勒府,母子说上几句话,也比过去一年见不着两面强上太多。
“世祖爷、圣祖爷即位后,也有太妃出宫奉养,可逢年过节,也递牌子进宫陪太后说话。皇上那边,即便不好常见,也多使人请安。如今宫里虽没有太后,却有两位贵太妃,品级在诸太妃之上。可却从未听闻有宫外太妃进宫叙话之事,也没有哪个使人到皇上跟前请安……”十七阿哥道。
十六阿哥听了,摇摇头,道:“荣太妃那边,早就起不来床了,只是熬日子罢了;宜太妃那边死了儿子,视皇上为仇人,哪里会往宫里凑;惠太妃自打出宫后,就在廉都王府佛堂礼佛,从来不见外客,五年功夫,都没出王府一步。三位太妃不动,其他几位太妃,谁还能直接越过她们,请旨进宫不成……”
“总要给皇上个台阶下,要不然一直僵下去,等到皇上作,大家都没脸……”十七阿哥道。
十六阿哥虽心中不愿,可也晓得十七阿哥说的有道理,点点头,道:“也好,我今儿就往贝勒府走一遭……”,这边兄弟正说着话,早有两个侍卫急匆匆地过来传话。
太福晋薨了,王府报丧的人,己经到了宫门外……
曹家这边,是黄昏时分,接到王府丧信时,当时四姐与广禄还没走。
曹颙因心情好”本多喝了几杯”可听到消息的时候,立时醒了酒。
以他同十六阿哥的关系,不必等到“接……”,应当日就去奔丧。
广禄也坐不住,十六阿哥执掌宗人府,数月来对他颇为看顾。
他与四姐匆匆告辞,回去换衣服准备吊祭去了。
曹颙也立时回西府,换了素服,同初瑜一道前往庄亲王府。
庄亲王府外,已经一片素白,院子里也搭起了灵棚。已经有吊客6续到了,由弘普阿哥带着庄亲王旁支的几个子弟,招待客人,执礼回礼。
正主十六阿哥,反而不见。
曹颙担心十六阿哥,忙逮住先他一步到王府的十七阿哥询问。
“自打衣睑后,十六哥就有些不对头,正就后边猫着,不知在想些什么……”十七阿哥指了指灵棚后一角,回道。
曹颙走过去看了,十六阿哥穿着孝衣,坐在灵棚后一处幽暗地,神情木木的,带了几分沮丧。
曹颙原想过去劝慰两句”走了两步,还是停下脚步。
有些事情,还得十六阿哥自己想明白……
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忧患
没等曹颙退后,就见十六阿哥抬头望过来。
“孚若!”十六阿哥如溺水之人看到稻草一般,脸上顿时添了几分鲜活。
曹颙见状,倒是有些迷糊。
自己虽算是十六阿哥至交好友,也不至于让十六阿哥这般动容。又不是多少日子没见。昨日还曾见过。
十六阿哥已是站起身来,道:“孚若陪爷走走。”
两人相交多年,曹颙也瞧出十六阿哥心神不宁,自是无二话,随着十六阿哥而去。
十六阿哥一路缄默,直到走到花园,走到亭子边,才握着拳头,使劲敲打柱子,露出几分沮丧,道:“孚若,太福晋不是天寿将尽没的……”
曹颙闻言,唬了一跳,道:“怎么会?”
庄王府太福晋上了年岁,年前就卧床不起,这是京城众所周知之事。
因此,听到太福晋丧信时,曹颙并不意外。太福晋也是快八旬的人,在这个时候已经算是高寿。
十六阿哥长吁了口气,使劲揉了揉脸,道:“这几日太福晋的脉象已经渐渐稳了,每顿也能用两碗粥,就连太医也说看着好转,说不定能再熬上一年……”
曹颙听着,脸色也变得沉重下来。
太医院给宗室请脉,情况如此都是要记录在册。若是真有人去调查病情案宗,前一回还好好的,现下说没就没了,是有些说不清楚。
就听十六阿哥接着说道:“太福晋是气死的……”
曹颙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忙道:“什么?”
虽说太福晋这几年没少折腾十六阿哥夫妇,可十六阿哥与福晋大面上还是不会错的。
嗣母与嗣子,本就微妙,十六阿哥怎么会落人口舌。
太福晋没时,十六阿哥正在御前劝谏弘旺降两级袭封之事,还真不什么事。
祸是十六福晋惹出来的。
说起来,也不知谁对谁错。
太福晋这几日硬实了,便开始不安心养病,就觉得嗣子、嗣媳不亲,弘旺小两口不过是庶孙、庶孙媳,往后也是指望不上的。
老人家就逼着十六福晋,要安排嫡出的七阿哥抱到太福晋院子里养育。
七阿哥是十六福晋的心尖子,十六福晋哪里舍得离了自己眼跟前。况且,自打太福晋病重后,太福晋的外甥女张氏就搬进太福晋院子里侍疾。
这自古以来,有嫡母抚养庶子,哪里有嫡母在世,庶母抚养嫡子的?
十六福晋看出太福晋的用心,不过是想要离间她们母子,想要将七阿哥拉过去给张氏傍身。
十六福晋心虽恨的厉害,可面上只能说七阿哥身子不好,怕闹到太福晋,拖了又拖。
拖了两回,眼看就要拖不住,她正想要向丈夫求援时,就赶上王府一位侧福晋、一位庶福晋,同时查出喜脉。
所以,今天太福晋旧话重提时,十六福晋就有了搪塞之词,只说张氏位份也够了,等那位庶福晋生下孩子,就抱去给张氏抚养。
她如此说,不过是想堵住张氏的歪心思,也算安安太福晋的心。张氏如今已经是侧福晋,只要有个孩子傍身,后半生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
不想,太福晋听了,却是怒不可赦。
老人家心火大,顾不得十六福晋在旁,劈头盖脸地就开始骂张氏。
十六阿哥纳张氏也有两年多,又看在太福晋面上,每个月多少要过去歇上一天、两天。结果,张氏却是如此不争气,肚子一点动静都没有。
张氏只是用了帕子,捂着脸哭;待太福晋骂得狠了,才说了实话。
除了当年第一次圆房,十六阿哥就再也没近过她的身子。即便是歇在她屋里,也只是睡觉。
太福晋听了,脸色青,指了指张氏,又指了指十六福晋,立时就昏厥过去。
没等太医到,人就咽气了。
现下,太福晋屋子里侍候的丫鬟、婆子都关起来了,张氏也圈了起来。十六福晋强撑着等到十六阿哥回府,将事情说了一遍,便也倒下。
曹颙听了,也为十六阿哥愁。
这王府的事儿,哪里是说瞒就瞒得住的,几百口人,不知有多少双“眼睛”,不管十六阿哥怎么处理,总有蛛丝马迹留下来。
更不要说,这回的祸事,十六福晋拖不得干系。皇上本就厌她,若是晓得她“不孝”,那能不能容她,都是两说。
而十六福晋位置不稳,留下稚嫩的嫡子,处境就要变得尴尬。
“爷该怎么办?”十六阿哥眼睛里都是血丝,望着曹颙,喃喃道。
“十六爷不是已经有决断了么?”曹颙沉默了半响,道。
十六阿哥苦笑道:“终究是爷的不对,才有今日之祸。”
曹颙瞥了他一眼,却是并不反对这句话。
太福晋之所有受不住,也是因十六阿哥之前的欺瞒;若是开始就坦坦荡荡的,不糊弄老太太,就算挨上几句唠叨,也不会将老太太气死。
只是,事已至此,再说无益。
曹颙叹了口气,道:“不过是阴错阳差罢了,十六爷也无需太过自责。太福晋年寿已高,经不得大悲大喜也是有的……”说到这里,顿了顿,道:“十六爷都如此自责,福晋那边定是加倍,十六爷多少还要去劝劝方好,省的福晋想不开,再出大事。”
“忤逆”是大罪,十六福晋为了保全儿子,惊慌失措下,谁晓得会做出什么来。
十六阿哥闻言,却是顾不得沮丧颓废,立时道:“倒忘了这一茬,爷得去看看她……”
十六阿哥既要走,曹颙也不好继续停在花园里,又退回前院。
虽说已经到掌灯时分,可前院来吊祭的人更多了。
见他一个人回来,十七阿哥不由皱眉,道:“十六哥呢,这前边都乱成什么样了,他怎么还不过来?”
“福晋病了,十六爷去瞧福晋了。”曹颙回道。
十七阿哥神情这才好些,道:“怨不得乱糟糟的,原来十六嫂不舒坦……”
晚上来的,多是宗室子弟。
曹颙便使人传话给初瑜,夫妻两个一起回家了。
回到梧桐苑,换下大衣裳,初瑜方道:“十六婶病了,两位侧福晋,一个染疾,一个有喜,都不能出来待客,只有弘旺媳妇一个人撑着,看着委实单薄可怜。今天还好,去的除了王府旁支,就是十六叔交好的这几家;等明儿开始,外客登门,弘旺媳妇一个人,怕是忙不过来。”
说到这里,她迟疑了一下,道:“爷,是不是十六叔府里有什么不对劲?太福晋年寿已高,薨了不奇怪,怎么其他几个主子也都病了?”
“可是有人说了什么?”曹颙晓得妻子不是多话的人,反问道。
“几个奔丧的旁支夫人嘀嘀咕咕的,说的话有些不像;还是惠贝勒夫人开口,才让她们老实下来。那几家,是夺爵败了的几家破落户,不像惠贝勒多少还借了十六叔的光。要是她们嘴碎起来,怕是与十六叔名声有碍,是不是要的告诉十六叔,防着一二?”初瑜道。
曹颙点点头,想到十六阿哥那边,心里沉甸甸的,道:“明过去看看吧,若是有能帮把手的,就帮一把。十五阿哥那边,虽是十六爷胞兄,却是因十六爷出继,反而不要亲密;十七爷那边,若是十七福晋没怀孕,倒是能帮衬一二,说都晓得他们两家关系好。剩下十六爷能信的,也没有哪个了。他向来看顾这边府里,你过去能帮就帮一把。”
初瑜听了,没有异议。
其实,按照他们夫妻两个的意思,这个时候应过去帮忙的是恒生。
可顾及到宫里面,恒生又有些不便宜。
夫妻两个商量妥当,次日初瑜便再上庄亲王府。
王府旁支女眷,都过来守灵。
哪里有真伤心的,不过是凑个热闹,看能不能浑水摸鱼得好处而已。
十六福晋没有继续告病,已经起来待客。
虽说勉强支撑,可脸色难看得怕人,面上哀伤不似作伪。就连昨日里说怪话的那几个旁支女眷,见了她这个模样,也说不出旁的来。
只是不免都觉得奇怪,太福晋与十六福晋婆媳不和,闹腾了几年,本就不是秘密。
太福晋薨了,十六福晋即便不掐腰大笑,也该偷着笑才是,怎么还真是伤心欲绝的模样?
初瑜同十六福晋相熟,见她这个样子,担忧不已,私下里劝道:“这丧事还要办一个多月,十六婶也要多保重才好,千万别硬撑着,伤了身子可不是顽的。”
十六福晋无奈道:“这个时候,哪里能歇着?昨儿才半天没出来,都出来不少口舌官司;要是再歇个一天半天的,就要成十恶不赦的恶媳妇。”
初瑜也晓得她为难,只好道:“即便十六婶不得不露面,也要量力而行。旁的不说,侄女瞧着那位惠贝勒夫人倒是知情达理的。她有是婶子的侄媳妇,实在不行,婶子就请她帮上些日子。”
十六福晋听了,却是心动不已。
惠贝勒夫人,平素就温顺本分,倒是很对她的脾气,同王府这边走得也近……
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初议
在听了初瑜的劝后,十六福晋便使人请了惠贝勒夫人同旁支两个还算本分的将军夫人过来,将招待女宾、守灵哭丧分作几份差事,请几位夫人帮忙料理。
她说得恳切,王府这边确实忙不开手,几位夫人推了推,最后还是应了。至于那几个嚼舌的夫人,当然没她们的事儿。
因这个,引得那几个夫人越咬牙切齿,却是胳膊扭不过大腿,除了背后咒骂几句,什么都不顶用。
有一件事,十六福晋却不放心交到旁人手的,那就是四格格与七阿哥。
这嫡子嫡女,是她的心尖子。一个五岁,一个三岁,正是离不开人的年纪。
即便是王府旁支,都是曾夺过爵位的,即便现下其乐融融,谁晓得有没有黑心肠的。
十六福晋便将此事托给初瑜,初瑜虽觉得担子重,可也晓得十六福晋最担心的就是这两个孩子,所以还是勉强应了。
每天她过来,便直接去侧院,陪着两个孩子。等十六福晋忙完,再将两个孩子完完整整地交到十六福晋手。
因责任重要,初瑜不得不多加小心。
为了防止有人趁着王府治丧乱起坏心,初瑜每天都是带了食盒过来,连她带两个孩子,都不用王府这边的饮食。
不过帮了两天,初瑜就有些忙不开了。
会试结果出来,天佑榜上有名。
一时间,到曹家请安串门子女眷,络绎不绝。
曹家之前就放出过话来,说是儿女晚些议婚。
天佑十六岁,又已经有了功名,可算是不早了;天慧十四,也正是议亲待嫁的好年纪。
正赶上十六福晋在通州的胞妹郭络罗氏回京奔丧,所以同十六福晋商议后,初瑜便将四格格接回曹府照看,只在“烧七”的时候,送回王府跪灵;七阿哥是嫡孙,需要露面的时候多,则留在王府,请郭络罗氏照看。
四格格只比天宝小半岁,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两个孩子便在一起作伴玩耍,倒也十分投契,就在曹家暂住下来。
除了天佑外,魏杰同暂住的曹府的莲花书院举子焦都榜上有名,左住兄弟与暂住曹府的另一名举子谷贤落榜。
按照规矩,殿试时是排名字的,那天佑他们三个已经是准进士了。
天佑,将会是曹家第三位进士。
听到喜报的那刻,曹颙笑了。
或许在世人眼,曹家曾是天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