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5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氏闻言,不由皱眉,道:”即便往后他们兄弟两个分家,也是分祖产,万没有分哥哥嫂子私产的道理。
这府里有多少祖产,旁人不晓得,二婶还不晓得?“
兆佳氏被咽的说不出话,神色有些讪讪,心里却开始活动开来。若是长房真那样分家,是不是东府也可以”上行下效“,那边分家也就只分”祖产“。
看着李氏神色淡淡,对长子长媳丝毫不介怀防范的模样,兆佳氏又疑惑,难道自己这嫂子真没有私心,不偏疼小儿子一些?
随即她想到,自己还有几分私房,更不要说李氏。
不说旁的,单说这些年来宫里的赏赐,就能积攒不少。
看来,她是打算都留给幼子,要不然也不会对家产这么看得开。
这一回,她却是猜错了。”这是?“看着手上的册子,还有眼前整整一车的金玉摆件、古董珍玩,恒生不由瞪大了眼睛。
从曹府出来时,这辆车极为不起眼,恒生没有在意,还以为装的是下人们行李包裹。
直到进了王府,天佑却吩咐将这辆车直接拉到而门外。”这是老太太赐的,早就预备好的,原本是想着等二弟成亲时再给你,这回却是提前了。“天佑道:”诺大一个王府,屋子里家具什么的大家伙事儿会由内务府那边看着收拾,这布置摆设,却得自己预备。总不好都空荡荡的,像客厅、起居之处,总要有几件好物件撑撑门面。”
册子是这些东西的名单,确实不是新墨。
恒生怔怔的,说不出话来。
对于李氏,他虽打心里尊敬,却比不得对养父母的依恋,他心里也明白,在老太太心中,自己的位置也要靠后,比不得长孙天佑,比不得养在老太太身边的小孙子天宝,也比不得老太太的老来子长生。
在老太太面前,恒生向来多几分拘谨,生怕老太太会厌了他。
天佑见恒生不说话,道:”都是老太太的私房,可是正经有不少好东西,老太太倒是真心疼你,这是欢喜的傻了?“
对于祖母的这份”厚赐“,不仅恒生意外,天佑也有些意外。
他已经代父管家,之事晓得库房的情景。
老太太这车古董珍玩,多是贵重好出手之物,占了老太太私房的两成。即便是天佑自己,也曾想过祖母会怎么分配这份财物,会不会分给自己一份,可也没敢想过两成这么多。
毕竟除了父亲同七叔两个儿子,老太太还有两个出嫁女。
就算儿子多分些,分到父亲名下的也不会超过四成。
父亲名下,又有子女四人,老太太却直接给恒生预备了其中两成。
看来,老太太平素里虽待恒生不如其他两个孙子,可老人家心里到底有怜弱之心。
多多为恒生这个孙子,预备这些值钱贵重之物,为他添家底,也是因她不是曹家血脉,不能继承家业与爵位
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开府(下)
汉白玉凤鸟形镇,唐彩绘菱花银扣琴棋图金盘,宋错金错兽提梁壶,元红牡丹纹盘,明象牙八宝如意灵芝摆件……
一件件古董珍玩,晃花了苏德的眼。
郡王博贝也咪着眼睛,不知在想些什么。
“这……都是内务府配的?”苏德犹疑着,问陪他前来的理藩院司官道。
若真是如此,那可真是“黄恩浩荡”。
不管怎么样,恒生少爷,不,现在应该叫蒙克少爷,蒙克少爷驻京已经成定局了。
皇上这般器重,即便王府那边真有其他打算,也要好生思量。
那理藩院司官闻言笑道:“苏大人真是说笑,要是每家王府都要配上这等古董珍玩,那内务府早就空了,据下官所知,这屋子里,只有这套檀木掐丝珐琅家具是内造,其余的摆设物件,当时蒙克少爷自己带来的物件儿。”
苏德闻言,长出了口气。
博贝却笑着点头道:格捋克延丕勒真是好福气啊,自己没操半点心,白检漏这个好儿子……“他笑得诡异,苏德冷眼瞧着,晓得他没安好心,什么叫白捡的儿子?像是在说少爷出身不明。
苏德懒得与之斗口,不管少爷说庶子,还是奸生子,即是皇上金口玉言赐的名,正当身份,那他就是汗王府的世子。博贝想要借题挥,用这个来攻击汗王府,却是要自己个掂量掂量。
跟随而来的内务府司官,看来也是想到此处,飘悠悠的看来博贝一眼,笑道:王爷说的正是,汗王确实好福气,蒙克阿哥是皇子伴读,养父是朝廷重臣,养母是和硕格格,前程大好,压根就不用汗王府来操半点心。
博贝的笑容僵住,他这次进京,除了趁着老汗王去世想要钻营一下,还有为了儿子的亲事。
若是儿子能尚个公主,或是出身显赫的宗室贵女,那即便现在汗王位由别人袭来,等他死了的时候,也能再博一博。
可是在数次陛见后,皇上晋了他的爵位,亲事那边就有些不如意。指婚的格格,虽然是皇上的亲侄女,却因为父亲爵位不高,本身又是庶出,只是封了个固山格格(县主)。
这几个人正说着话的时候,就见恒生从门口进来,冲着众人拱拱手道:“方才有贵客下降,子出迎,怠慢了王爷与两位大人,还请几位勿怪。”
博贝忙堆笑:“无事,无事,又不是外人,蒙克阿哥不必客气。”
苏德与那司官身份低,更称不上怪罪只说。他们二个已经开始忐忑,因为恒生身后跟着几个人,除了他们已经见过的曹府长子天佑外,还有二个少年,腰里系着黄带子。
恒生已经侧过身,对身后那二个少年介绍道:“四爷,五爷,这位是扎萨克图汗部左翼左旗的博贝郡王,这位是汗王府的苏大人,那位是理藩院的崔大人……”
说到这里,他转头对三人说道:“王爷,二位大人,这二位贵人就是四阿哥,五阿哥”
没有提及那个王府,那二人身份,不言而喻。
弘历扫了三人一眼,走到博贝面前,虚扶一把道:“王爷多礼,快快请起。早听父皇赞过王爷勇武,有先祖之风,如今一见,真是名不虚传。”
博贝进京一个月,不是聋子瞎子,虽然没有见过弘历,可也晓得,眼前这位就是大清的储君,未来的帝王,听力这一番褒赞,激动的满脸通红,胡子也跟着一翘一翘的。
弘历仿佛没见到他的失态,目光转向理藩院的崔郎中,道:“王府收拾的不错,这么短日子,就能修缮成这个模样,可见是用来心的,甚好。”
崔郎中叩,道:“都cai职责所在,不敢不尽心。”
最后,弘历才看到苏德,温煦道:“听说你是汗王府老人,往后蒙克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你多提点。他说孤之伴当,也是孤之好友,孤自是盼着他好的。
苏德笑得比哭还难看,只觉得头有千斤重,众目睽睽下,那里有选择的余地,只能老实点点头,道:“外臣谨遵殿下吩咐。”
这般见过,弘历与弘昼无意在寒暄,博贝三人也识趣,躬身告辞离去。
客厅上,只剩下二个皇子与天佑,恒生四人。
弘昼站在博古架边上,打量起来。
他同弘历,都是识货的,自是能瞧出这些物件价值不菲。
弘历已经坐下,对恒生笑道:“册封郡王长子的旨意,过几日就要下了,这回可真是三喜临门。”
恒生眨眨眼,有些糊涂:“三喜?”
开府算一喜,封爵是一喜,何谓三喜……?”
天佑却是反应过来,笑道:“四爷,二弟的亲事也订了……?”弘历点点头,道:“正是,正是
恒生呵呵笑着,倒是有些不好意思。
弘昼已经看完博古架,很是不满意地瞥了恒生一眼,道:”还笑,倒是便宜了你!本当时爷的外甥,往后就要成爷的妹夫了,平白长了一辈儿。”
恒生只是笑,虽说二位皇子没有提他跟谁订亲,可大家心里都有数。
“还剩下四十来天就过年了,年前怕是赶不及,婚期定在明年?”天佑问道。
弘历笑道:“正是,皇额娘舍不得三公主早嫁,正经要留上些日子。”
他口中的三公主,就是庄亲王的大格格,被皇上收为养育,由宫中皇后教养,视同皇女,顺着宫里的排行,行三,被称为“三公主”
话虽如此,大家都明白,这不过是说辞,真正的原因是不好绕过汗王府。
即便由朝廷册封郡王世子,由皇上赐婚,也得由新汗王的谢恩折子走个过场,面上才好看。
不过,三公主年纪确实不大,同天慧同岁,过年才十四……
户部衙门,曹官署。
听了蒋坚的话,曹低声诧异道:“停了浙江乡试、会试?”
怨不得他震惊,天下的文人,半数出自江南,江南的文人又半数出自浙江。因江南的乡试出现舞弊事端,陷进去多少官员?朝廷对江南士子始终以安抚为主。
江南士林稳,人心才稳。
为了弥合当年八旗南下时候聚集地血仇,开国8o多年来,朝廷对江南始终是加恩。
如今皇上仅仅因厌弃了二个汗官,就迁怒与这二个官员籍贯所在地浙江,这也太儿戏了。
其中汪景琪早在年羹尧伏诛7日后,就被处斩,脑袋至今挂在菜市口的旗杆上。他不仅自身获罪,妻儿配黑龙江给披甲人为奴,兄弟叔侄辈流放宁古塔,九族凡在官的都革职,交原籍地方官管束。
说起来,已经是早已完结的旧案。
另外一个礼部侍郎查嗣庭,则是因为担任今科江西乡试主考官时,出题不当,被视为“诽谤皇上”
这件事,到不是历史流传的维民所止,因“维止”二字是去了头,雍正才问罪。
而是因为他出道四道题中,前面出现正字,后边出现止字,正和汪景琪《历代年号论》中“一止之象”的说法,所以被人弹劾。
如今不仅查嗣庭罢官入狱,海宁查家也被清查。
海宁查家,执掌江南士林牛耳,至康熙末年,更是人才辈出,被称为“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
查嗣庭兄弟四人,都是进士出身,子侄辈中,也有三人科举出仕。除了长房兄长查慎行告老,带着子孙在海宁耕读传家外,查家剩下三房都在京中。
曹对这个查家,颇为关注,因为后世鼎鼎大名的金庸金老爷子,就是海宁查家子孙。
因曹家早年久居江南的缘故,曹寅生前同查家族长查慎行私交颇深。随着查慎行隐退,曹寅病故,二家关系才淡了下来。
曹毕竟只是普通人,对于历史的细枝末节知晓的也并不清楚,因此并没有将海宁查家同文字狱联系起来。
直到现在,查嗣庭的案子出来,曹同志才猛然想起来这一茬来。
蒋坚带来几分担忧,低声道:“浙江士林要大乱,李抚台处境堪忧……会不会牵连到二老爷……”
这一点,曹倒是不担心。
毕竟曹颂是江宁总兵,辖地在江苏,李卫那边,也是有惊无险,说不定这正是他升总督的契机。
“李卫简在帝心,位置稳当,他既稳当,老二那边也出不了大纰漏。江南士林乱不了,非磷不必太过担心。”
见曹说得笃定,蒋坚不由好奇问道:“早年因科举舞弊之事,江南士林都闹腾的不行,科举营私舞弊,坏了他们的出头之路,众人自然不平,现在这条路彻底断了,他们怕是闹得更凶,大人怎么还说乱不了?”
曹挑了挑嘴角,带来几分讥讽道:“文人无骨,最少见风使舵。圣祖ye是仁君,又重名声,江南士子就跟那会哭的孩子似的,闹腾一场,总有二块糖吃。今上会给他们糖么……”
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道义与人心
落衙回来,刚进曹府大门,曹颙就见曹项在影壁前打转转。
看到曹颙,他带了几分激动:“大哥……”
见他穿着补服,面带急切,全无平日里的稳重,曹颙不由纳罕:“四弟,这是有事寻我?”
曹项使劲点点头,却是四下里望了望,欲言又止。
曹颙见状,心里有数,带着曹项去了书房。
将书房侍候的厮打下去,曹颙道:“到底什么事儿,这般急火燎的?”
曹项道:“大哥,查学士阖家被抓进了刑部大牢……”
“查学士?”曹颙跟着念了一遍,想起这指的是查嗣庭的二哥,已经致仕的侍讲学士查嗣瑮。
曹颙的神情不由郑重起来,看着曹项道:“已经到这个地步了?四弟如此关切,莫非同查学士有旧?
两人既都是翰林官,加上祖上有旧,有些交情也正常。
曹项满脸至诚道:“当年弟初入翰林时,曾得查学士教导。这几年查学士虽致仕,其子翰林院修撰查基是弟同年,这两年又同在翰林院为官,引为至交。弟常往查家,得查学士教导许多。虽无师生之名,却有师生之实。”
曹颙闻言,面色添了几分凝重。
他并不知查嗣庭案会牵扯进多少查家人去,可对于“文字案”三字却觉得心惊。
汪景琪案只是他自己身亡,妻儿为奴,兄弟叔侄流放宁古塔。
查家的案子,即便他不知道详情,却也晓得不会比汪家的案子
查家就是这四字的源头,这四字又被看成是雍正去头,这已经悖逆不道大罪,可以凌迟处死,诛九族了。
见曹颙沉默不语,曹项咬了咬牙,道:“大哥,查学士年过古稀,老弱不堪,如今又是数九天气……弟,弟……”
他心中挣扎的厉害,为了老师教导之恩,为了好友之义,他本该得了消息后,立时带了银钱,往刑部大牢疏通,让老师与好友日子好过些,然后再图其他。
可是当他匆匆回府取了银票,反身踏出东府大门时,他的脚步却踌躇下来。
查家之案,既是累及亲族,那就不会是案。
倾族之祸!
曹项想着前去年倒了的汪氏家族,还是带了几分犹疑,所以才来西府寻堂兄拿主意。
这会儿功夫,曹颙已经思量清楚,道:“四弟,关心则乱。现下查家的案子才开始审,即便查家亲族关进刑部大牢,在案情没决断前,刑部那边也不敢随意糟践人。”
“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这已经成老话,随着查家子孙辈渐渐长大,这进士的人数,已经增至十来人。
剩下年长的子侄,也都有了功名;幼龄之子,也是记事起便手不释卷。
除非真是灭族之罪,否则查家就算眼前受重挫,只要种子不断,就有复兴之日。
曹项听了堂兄的话,长吁了口气,神色有些讪讪,道:“弟真是怯懦之人,事到如今,顾忌重重,失了一个义字……”
曹颙摆摆手,道:“无需自责,为人要有担当,可以为恩师忧虑,为好友挂心,却不好没脑子的鲁莽行事……查嗣庭案,有谤君之嫌,还牵扯皇上忌惮的结党之事,岂是能随意参合的?”
曹项面色灰败,喃喃道:“那就什么也不做?”
曹颙摇了摇,道:“现下虽不是雪中送炭的时候,‘炭火’却可以预备着。这个案子下来,不会比汪景琪案轻,多是要流的。如今案子刚开始,宫里、朝廷上都看着,只为了心安,将自己搭进去,与助人无益;还不若静待时机,等结案后,再伸出援手。”
曹项肃容听了,躬身道:“大哥教导的是,弟知道当如何做了。”
对于年迈的查嗣瑮来说,千里流放比牢狱之灾更凶险的多。
药,银子,流放地的打点照应,一个也不能少。
“若是银钱不凑手,就来这边取。补品药丸什么的,可以去同仁堂。”曹颙道。
曹项忙道:“银钱还够,弟弟手上还有些银钱。倒是补品药丸,得让乐家多预备些。”
将到饭时,与堂兄说完正事,曹项拿定主意,便没有再久留,先回东府去了。
曹颙同查家人关系不深,不能像曹项那样感同身受。不过,看着堂弟稳下心神,他就跟着松了口气。
自从中午同蒋坚提及查家之事,曹颙就隐隐有一种预感。
查家的案子,不只犯忌,也不单单是查家曾党附隆科多,还有其他的东西在里面。
更像是李绂与田文镜互相攻讦案的后续。
雍正开始打击汉官与士林。
这些人,是对雍正新政反应最强烈的人。
曹颙可不想堂弟这个时候鲁莽,参合到此事中。
进了内院,曹颙照例,先到兰院给母亲请安。
李氏却不在,只有长生与天宝叔侄两个在上房。
外间的炕桌上,摆着笔墨与描红册子,长生正手把手地教天宝描红。
见曹颙进来,叔侄两个都站起身来。
“老太太呢?”曹颙有些好奇,问道。
“老祖病了,老太太去了老祖院子。”长生说道。
“请了太医来没有,太医怎么说?”曹颙闻言,不由有些担心,问道。
“请了,太医说外感风邪,让好好调理。我原也在那头看外祖母,母亲的撵了我回来。”长生回道。
兄弟两个正说着话,就见有人挑了帘子进来,不是旁人,正是李氏身边的大丫鬟,名叫绣鹇的。
原来是李氏吩咐她回来传话,让长生、天宝两个不用再等他,先用晚饭。
曹颙原只当高太君是寻常感冒,听绣鹇说李氏不回来吃晚饭,才觉得不对劲。
曹颙便吩咐绣鹇安排两个孩子的晚饭,自己直接去了高氏院子。
刚走到廊下,他便隐隐地听到初瑜的声音,从西屋传出来。
高太君这院子,上房只有三间,东屋是高太君卧室,西边原是香玉的屋子,现下空着,请了几尊佛像。
有丫鬟见到曹颙,蹑手蹑脚地请安,声音也压得低低的。
曹颙见她如此做派,低声道:“老太君睡了?”
那丫鬟点头道:“刚太太亲手奉了药,吃完才歇了。”
这会儿功夫,里屋人也听到外头动静,初瑜挑了帘子出来。
她眼前红红的,低声对丈夫道:“老太太哭了一下晌了,老爷赶快劝劝。再哭下去,老太太身子也受不住。”
曹颙闻言,倒吸了一口冷气,看了东屋一眼,轻声道:“难道……”
初瑜点点头,轻声道:“太医说是老病,让预备大事,说……怕是不好,就年前年后……”
曹颙的脚步有些沉,慢慢地进了西屋。
李氏在炕边坐着,眼睛已经红肿不堪,脸上都是泪渍。
“母亲……”千万句安慰的话,说不出口,曹颙走到母亲身边,也觉得鼻子酸涩。
高太君早年性子虽有些各色,为人处事刻板生硬,可这些年随着年纪渐长,变得越慈爱。
曹颙心里,即便不能将她当成孙太君那般敬爱,也生出几分祖孙之情。
见了儿子,李氏如见救生草一般,扯了曹颙的袖子,哭着说道:“我儿,今儿请了庸医,说了混话,我是不信的。你外祖母病了,咱们再请个好太医过府来瞧瞧?”
“好,儿子这就使人吩咐张义拿儿子的名帖去请太医。”曹颙点头道。
别说请一个太医,就是请个三、五个,只要母亲心里能舒坦些,只要高太君那边还有一线生机,曹颙都不嫌麻烦。
李氏闻言,却是泪如泉涌,摇摇头,道:“还是算了。”
见她这就改变主意,曹颙不解,望向旁边侍立的妻子,就听她低声解释道:“除了陈太医,下午又前后请了两个太医过来……”
说到底,高太君就是老了。
从清苑回京后,她就隔三差五地卧床。
等香玉回来时,晓得密太妃应允照拂这个苦命的曾侄孙子,高太君就曾对李氏说过,这辈子没什么可放不下的,可以安心去了。
“老太君是明白人,母亲如此难过,如何能瞒过老太君?要是老太君心情抑郁,说不定能痊愈也要耽搁下来。只有老太君心情好了,这病才能调理好。”曹颙道。
李氏连连点头,也不知听见去还是没听进去。
初瑜惦记婆婆还没用晚饭,吩咐人摆饭,要侍候她吃饭。
李氏哪里吃得下,见儿子身上还穿着官服,对初瑜摆摆手,道:“我这里有丫鬟服侍,你们先回自己个儿院子里。外头也黑了,不能让当差的人在家里饿肚子。”
初瑜正有话同丈夫说,便听从吩咐,先随曹颙回了梧桐苑。
“什么?老太君说想要回李家……”听了妻子的话,曹颙不由皱眉:“莫非,老人家自己心里已经有数……”
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何谓家族;何谓子孙
对于高太君来说,曹府只是女婿家,是亲戚,李家才是本家
高太君临了临了,依附女儿生活,已经让向来刚性的老人家心里过意不去,若是在曹家咽气,怕是死后都不能闭眼
生是李家人,死是李家鬼
对于这个时代的女子来说,这生死之间,就是一生
“老太太怎么说?”曹颙问道
“当然拦着,不过老太君的脾气,向来刚性,要是她再开口,老太太怕是拦不住李家那边,是不是要使人送个信儿?”初瑜回道:“这是大事,多少要预备着”
高太君的寿材,曹府这边前几年就给预备下了,再海淀园子那边搁着这也是京城旧俗,家中有老人的,多是要预备寿材,通常棺木也要先打好而后,每年重刷漆
曹颙点点头,道:“明儿使人叫李诺过来,同他商量商量此事”
李鼐不在京中,李家如今当家理事的是李家长孙李诺
李诺前几年曾陪着祖父,前往盛京,代父在祖父身边尽孝后被李鼐换回来,由曹颙帮衬,入了内务府当差
因他老实勤勉,办差细心,入了十六阿哥的眼缘,去年将他补了委署主事虽只领着从七品的俸禄,可只要踏踏实实不出错,一年半载去了“委署”二字,也不是难事
为了高太君之事,夫妻两个都有些难受,等摆了晚饭,也不过吃了两筷子就放下
初瑜正想唤人撤桌子,便听到院子里传来脚步声,还有小丫鬟的请安时
她往窗外望去,就见天佑、恒生兄弟两个结伴而来
“儿子回来了……”初瑜的眼睛弯了弯,眉头立时舒展开来
“父亲,母亲”恒生的声音带了几分激动,贪婪地看着养父养母
虽说才分开一日,可思念已经刻在心底
曹颙点点头,初瑜已是红了眼圈,站起身来,也是从头到脚地打量恒生
天佑见气氛压抑,扫了炕桌一眼,笑道:“菊花莴笋丝,杏仁豆腐,正是儿子同二弟爱吃的,可要请父亲、母亲赏儿子们碗饭吃”
被他这一打岔,原本有些伤怀的气氛尽散
初瑜带了几分心疼,道:“这是还没用晚饭,那中饭吃了么?不是稻香村送饽饽过去了么,怎么还饿了肚子?”
“饽饽哪里惦饥?四阿哥、五阿哥去王府了,为了待客,使人从馆子里要了一桌席面,德丰堂好像换了厨子,味道好是好,就是重大油,油腻腻的,这会儿正想吃清淡的”天佑回道
恒生看了看桌上几乎没怎么动的菜,说道:“哥哥说的正是,儿子正寻思着这两道菜”
初瑜闻言,虽心疼儿子们,却也舍不得叫儿子们吃剩菜,道:“先吃口热茶,压一压冷气,这就使人去厨房给你们要菜”
天佑见着桌子四碟两碗六道菜,还有一盆绿汪汪的碧粳米饭,道:“尽够了,只劳烦乐兰姐姐给我同二弟添副碗筷”后一句,却是对门口侍立的乐兰说的
饭菜刚摆上没一会儿,都是热的,初瑜便点点头,吩咐乐兰添了碗筷
兄弟两人净手上炕,天佑坐了曹颙东边,恒生坐了西边
恒生已经先一步拿了饭勺,端起曹颙面前的碗,盛了满满一碗,双手奉到曹颙跟前,道:“父亲请用”
曹颙虽没什么食欲,到底不愿却了儿子的孝心,接过了碗
“母亲这边我盛”天佑挨着初瑜坐着,看出恒生的用意,也拿了初瑜的饭碗
有天佑、恒生这两个半大小伙子在,虽不能说风卷残云,也吃了个底朝天
若不是临了临了,乐兰又从厨房端了两道炒菜过来,怕是这兄弟两个还不够吃
曹颙与初瑜夫妻两个,被孩子们带着,胃口也好了不少
待撤下桌子,漱口完毕,曹颙才问起四阿哥、五阿哥去王府的详情
天佑笑着说道:“正要向父亲、母亲报喜,听两位阿哥的意思,二弟封郡王长子的旨意同尚主的旨意过几日就一块儿下了”
虽说早就晓得有这么一日,可事到眼前,曹颙与初瑜两个都很高兴
有了郡王长子的爵位,恒生的身份越发名正言顺即便汗王府那边想要生事,也要顾忌三分
不过,初瑜想起王府内宅之事,才想起还有一件事,还没安排
恒生转年就十五,三公主真若是及笄后下嫁,就得等到后年
这一年多的功夫,恒生独居王府,年轻人气血方刚,又没有长辈在身边看护,要是闹出什么不好来,可是大笑话
她有心问恒生几句话,又不好在众目睽睽之下,提这点私隐,便起身对恒生道:“今早你走得匆忙,我这早预备了些东西给你,却是拉下了,你随我过去看看”
恒生不疑有它,起身应了一声,随初瑜从西屋出去,到了东屋书房
天佑见他们出去,才转过头来,低声问道:“母亲眼睛红肿,父亲亦心事重重,可还是在牵挂二弟这头?父亲就放心,二弟明日起就入宫当值,有十六叔姥同四阿哥看顾,不会受委屈”
曹颙摇摇头,道:“老太君病了,太医说怕是不大好,熬不到开春,我同你母亲是为了这个担心”
天佑听了,唬了一跳
民间有句老话,叫“年关难过”
除了是欠债的,年前需要还债外的,还因上了岁数的老者,这个时候最是病弱
“明日一早,你去趟李宅不管怎样,老太君如此,总要知会一声”曹颙道
天佑起身应了,就听曹颙道:“最近恒生那边,我不好出面,只能由你去打理这些,会不会耽误你温书?”
天佑摇头道:“不耽搁,父亲公务繁重,儿子如今也大了,正当为父亲分忧……”
*
东屋,书房
初瑜低声道:“你如今也是大人了,有什么事儿,也当听听你的意思即便我们做父母的,本心为了你好,却也不能让你心里不自在”
恒生听的有些糊涂,道:“父亲同母亲都是疼儿子的,有什么安排,自然也是为了儿子好,儿子为何还要不自在?”
恒生身边,现下的两个大丫鬟,乐蓝是梧桐苑出去的,小榭是曹家老管家曹忠的孙女
在初瑜看来,即便恒生屋里要搁人侍候,这两个都不是好人选
乐蓝是她的丫鬟,今年十九,本到了放人的时候,可恒生刚搬家,身边还是老人跟着才妥当,省的小丫鬟丢三落四,初瑜才吩咐她跟过去侍候
小榭比乐蓝小两岁,从留头小丫头时开始就在恒生身边侍候,至今已经有十年,在松院的一干丫鬟中,同恒生情分也最厚
若是恒生娶的不是三公主,而是旁人,初瑜不会觉得为难
大户人家的少爷,收了打小侍候的丫鬟,也是常见的可要是三公主心高气傲,发作了小榭,反而伤了夫妻情分
乐蓝这边,则因是她的丫鬟,怕三公主心生嫌隙
思虑再三,初瑜宁愿挑两个寻常的家生子儿侍候恒生,也不愿让三公主下嫁前,恒生收了他身边这两个
依照她的想法,最好是同十六福晋商量,让十六福晋做主给两个人那样的话,等三公主下嫁,是留还是打发,也不用在意曹家这边
可事到如今,见养子独身在外,可怜兮兮的,初瑜心中的天平难免又向着养子
“你如今一个人住在那边,我们都看顾不到……乐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