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4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也好,朱之琏添了底气,也是保定府百姓的福气!”曹颙想到戴王氏案,略有感触。
宋厚却是看法不同,督府同城,关系本就微妙。但是因两人品级相差悬殊。各行其道,倒是也省是非。
如今,朱之琏封侯,爵位比曹颙这总督还高一级。
要是以后两人政见相合还罢小要是政见不同,也是麻烦。即便知府身份。撼动不了总督权威,可真要被人利用。督府发生龌龊,就要生出是非。
曹颙倒是没有放在心上,分权而治是帝王之术。
别说是直隶,就是其他偏远行省,也不是督抚一个人能说了算的。像年羹尧那样的,情况特殊。是早年为了整合西北战事的缘故。到了今日。已成祸端。
曹颙不觉为难,却是难坏了清苑城里的大小官员。
钦差是腊月二十七到的清苑,知府衙门大开中门迎旨,多少人看到眼中。
不过两、三日的功夫,全城的官吏便都晓得朱之殖封侯之事。虽说只是承祭前朝香火。可超品爵位在那里放着。不容人小觑。
知府衙门,不能说门庭若市,也是贺客不断。
要是开国初年。对于前朝苗裔,众人都会忌讳;现下,开国将近百年。朱之规又不是虚爵侯爷小还任着知府。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调回京城做京官。
这想要巴结的,当然大有人在。
大过年的。谁会闭门谢客。这个时候连“贺礼”带“年礼”一起孝敬,却是正当时。
全城官员。连总督府都不例外。都使人往知府衙门送了份“贺礼。过去。倒不是曹颙想要巴结朱之徒。只是花花轿子大家抬罢了。
这城里,留意他动静的人。也有不少。
要是他不给朱之琏留面子,落在外人眼中,就是两人相争的局面。
见总督府都向新侯爷示好。知府衙门越发热闹。
已经有不少官员猜测,等到正月初一那日,不知是总督府热闹。还是知府衙门热闹。
答案,显而易见。
初一大清早,总督府前就被来拜年的官员的车马堵得严严实实。
就连被众人观望中的朱之规小也带着家眷到总督府拜年,看得众人眼红不已。
他们倒是也想带家眷与总督府交际,可还没有那个资格。
昨日,刘川过来送的拜帖,提及朱之琏想要携妻儿来拜年之意。
朱之琏如此低姿态,让曹颙很是意外。
不过随即也就明白过来,对方是入仕三十多年的官场老人,即便这些年始终在知府任上,也不容小觑。要真是不通世事的书呆子 那早就被录官为民。
朱之琏知趣,曹颙自然欢迎至极。
倒是初瑜,颇为雀跃。
大过年的。本就该热闹,如今远在直隶小却只有他们一家三口。
偶尔有女眷来请安,也多是总督府属官妻女,品级相差太多。往来交际,都是阿谀奉承,使人心累。
这知府太太刘氏,在初瑜过生日时,曾来过一遭,知书达理,温顺内敛。初瑜对她印象颇佳。
听说她过来做客,初瑜使人预备了酒席。又同丈夫商议过,发帖子请了两位游击太太做陪客。游击是从三品。他们的妻子是三品淑人,在清苑城中的诰命中,品级不算最高。可因是总督府属下,又同知府衙门互相不统属邀请她们做陪客,也不失礼。
真要是过来个道台之妻作陪,刘氏反而要不自在。
梁传福之妻赵佳氏,四十来岁,穿着旗装,略显富态;谢天来之妻朱氏。则是汉式装扮,长相白净俏丽,看着一点都不像三十多岁。就跟二十几岁一般。
赵佳氏性子有些木讷,不喜多言;朱氏却是个伶俐的,能说会道,满屋就听她唧唧咋咋。
她不仅会奉承主人,还不忘尽好陪客的本分,一盏茶的功夫。口中已经是换了称呼,对刘氏从“侯夫人”成了“刘姐姐”对赵佳氏叫“赵姐姐”。
只有初瑜身份尊贵,她不敢来“姐姐妹妹”这一套,可称呼也成“夫人。改成“郡主”。
就像是将各自丈夫撂在一边,要交几个闺阁好友一般。
原本有些生疏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四人中,最年轻的初瑜,也是快三十了。众人的话题,自是离不开各自儿女。
众人都不是头一回来总督府。多见过天佑。少不得从天结夸起 连赞初瑜好福气,三子一女都是嫡出。
四人中,刘氏与赵佳氏是娶了儿媳妇的。少不得又说了两句婆婆经。
初瑜听了,只是笑着听着。
她倒是不怕有将来有什么婆媳不和之事。曹家以孝传家,长辈们以身作则。”;儿女都孝顺听是真的说了个小忤逆的媳妇,不用她说,儿子也会不依。
早年听丈夫说,要让儿女过了十八在嫁娶,初瑜当时还觉得太晚。这几年孩子们渐大,初瑜又感激起丈夫来。
不管是将儿子交给旁的女人,还是将女儿交给旁的男人,她这做娘的都不放心。或许等孩子们长大成人,处事再周全些,她才能真正放开手。
只有朱氏,听得极认真,还忍不住多问了好几句,看得众人失笑。
她虽也是四个孩子的母亲,却是三女一子,儿子年幼,不过两、三岁,还在牙牙学语。
“朱妹妹想的太早了些,你家晋哥儿娶媳妇,还得十几年呢。”刘氏笑道。
朱氏苦着脸道:“晋哥儿就是我的命根子,想着有朝一日给了旁的女人,我这心里就泛酸。可怜天下做娘的,我也是有了晋哥儿,才明白当年婆婆不待见我的缘故!”
这话中带了长辈,旁人就不好接话了。
朱氏也是说完,才晓得自己失言,忙道:“瞧我这张破嘴,幸好是在郡主与姐姐跟前,要是在旁人面前,就要让人笑话”
赵佳氏与朱氏是旧识,开口为她解围道:“朱妹妹说的不假,我家老大娶媳妇那晚,我翻来覆去睡不好。只觉得是喜事,可心里依旧不是滋味。总觉得儿子被抢了,自己却只能跟自己憋火。等有了孙子就好了,儿女是靠不住的,总要嫁娶,只有孙子,才是自家的。”
刘氏也附和道:“正是,见了孙子,哪里还管得上儿子?大家都是从媳妇熬过来的,谁能笑话谁呢?。
说笑之中,初瑜若有所悟。自己同朱氏并无不同,每次想起儿子娶媳妇,心里也泛酸。是不是天下做母亲的皆是如此?
想想自己嫁到曹家,婆母对自己疼爱有加,并无刁难不满,何其幸运。
等送走客人,初瑜便跟丈夫提及一事,那就是等过了十五,她回京去接婆婆过来。
原本是打算让天佑去接的,天佑已经十四,半大小伙子了。
曹颙想想,要是府中众人都来直隶的话,要带的行李物件,跟随奴婢下人,正经有不少事需要料理。初瑜回去一次也好,省得那边老的老小的再弄的乱糟糟的。
转眼,过了十五,初瑜带天佑回京接人,衙门也开印。
不知朱之琏怎么运作的,戴兴国年后往保定府递了状纸,为妻子戴王氏伸冤,状告富鼻毛仁兴逼奸致死。
曹颙并不知其中细节,只是使人在清苑县衙打探一二,在戴王氏一案上,清苑县令却有受贿之行,收了毛仁兴五百两银子。
朱之琏接了状纸当日,便使人将毛仁兴拘拿到案。
清苑官场,一片哗然。
就在正月十五,谢天来之妻朱氏,才认了朱之琏为“族兄”。两人是同乡,又同姓一个朱,这样的攀亲在官场上也是常见的。
为了结这门亲戚,朱之琏置办了两桌酒,请谢天来一家过知府衙门做客。
谁会想到,这才两日,朱之琏就拘拿了谢天来的表弟毛仁兴。
最吃惊的,就是谢天来夫妇
要知道,这认朱之琏为“族兄”之事,还是毛仁兴撺掇的。
按照他的话说:“一个包衣奴才,都成了代王苗裔;表嫂家也是世居大同,说不定才是代王嫡宗
朱氏被说的心动,谢天来也有心在官场上接个援助,便有了“认兄”之举。
连带着毛仁兴,都跟着去了趟知府衙门,自以为就多了门实权的亲线
不想,有这番变故。
谢天来大惊失色,亲往知府衙门求情。
朱之琏却是摆出了人证物证,就在年前年后这大半月,他已经将证据收集齐全。另外,还查出与毛仁兴有关系的其他几宗官司,其中有侵吞商铺田产的,有干系到针线娘跳水自尽的。
谢天来不是傻子,自是看出朱之琏有心为之,又气又恼,拂袖而去。
他使人往京城送信,却也晓得远水解不了近渴,等到京城有音讯下来,这边估计也结案了。倒是想要保全毛仁兴,怕是不容易。
焦头烂额之下,他只能咬咬牙,进了总督衙门,求见曹颙。
曹颙始终叫人留心此案,对于谢天来的来访并不意外。
清苑城中,有权干涉知府办案的,只有自己这个总督兼巡抚。
谢天来满脸恳切,终于说了说话:“督宪大人,毛仁兴判不得。他是庄亲王府的人,是庄亲王府的外管事,负责打理王府直隶产业,请督帅的大人看在王爷的情分上,加以援手
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外管事(下)
听了谢天来的话,曹颙的脸色变得凝重,望向谢天来的目光有了几分犀利,别说毛仁兴背后的主子,到底是谁还不好说;就算他真是庄王府家奴,也轮不到谢天来到总督府来撑腰子。
谢天来商贾出身,惯会看人脸色,见曹颙面色不善,惊觉之下,才反应过来自己失言,忙躬身道:“督宪大人,下官心急失言,还请督帅恕罪。毛仁兴手上,握着王府在清苑城里十八家产业。不仅如此,就是清苑城外,还有三处百顷以上的大庄,也归他管治。要是入狱问罪,难免要牵连出王府。到时候,就是王爷,也少不得要落个御下不严的过错!下官是王府门下,护主心切,才大着胆子来求大人。”
曹颙听了,却是不为所动,只是淡淡地说道:“本督与十六爷相交十数载,又是姻亲,不能说知己无双,也堪称莫逆之交。真若是如你所说,毛仁兴是王府要人,本督出来,十六爷总要知会一声,事实并非如此。”
据曹颙所知,毛仁兴是康熙康熙五十九年来的清苑,即便走出自身庄王府,也只能是老王爷的人。可据十六阿哥反应,显然是不知此处产业,否则即便不清曹颙看顾一二,也会让毛仁兴主动过来请安。
毛仁兴既是敢打着庄王府的旗号,那最大的可能,就是打理的是太福晋的陪嫁或者私产。
谢天来见曹颙如此反应,却是满脸惊颚:“怎么会这样?据下官所知,毛仁兴确实是王府的中人!去年端午节前后,下官进京去请送寿礼,还曾在王府碰到毛仁兴。王府管事待他甚是熟络,称他为管事,还带他去内宅请安。中秋与年礼,更是我们两家并作一块送过去。”他满是疑惑,曹颙心中也一顿,只觉得有些不对劲。
要是所记不差,去年端午节苜后,庄王府太福晋已经搬到海淀王园避暑。毛仁兴若管理的是太福晋的私产,没理由去王府请安。
况且,以十六阿哥的精明,接手王府两年时间,不可能连太福晋的底细都摸不到。
“国法无情,若是毛仁兴无罪,无人能冤得了他;要是他有罪,正当绳之于法。此事你不用再插手,我会给十六阿哥去信,解释此与,不会让他迁怒到你头上。”见谢天来神情惴惴,曹颙说道。
谢天来闻言,先是松了口气,随即满脸懊恼,涨红着脸道:“承蒙大人关照,;下官感激不尽……只是下官鲁莽,过来前使下人快马往京城送信……现下,怕是追之不及……”
曹颙听了,却是挑了挑眉,道:“容本督多问一句,不知谢大人投书给王府哪一位?”
“给王府的二管家崔弘文。大人也当晓得,下官早年走的是老王爷的门路,每次去王府,见的都是老管家陈全;老王爷薨后,崔管家接了陈管家的差事,下官每次见王府请安,见的便是崔弘文……”说到这里,谢天来想起旧事,补充道:“对了,前年十六爷刚承因时,就是崔管家来信,叫下官照拂毛仁兴……”听到此处,曹颙不由皱眉。
崔弘文是十六福晋的奶兄,十六阿哥没出宫前,他曾打理十六福晋陪嫁产业。因颇有才干,连十六阿哥也比较器重他。
十六阿哥承继庄王府后,见太福晋对十六福晋多有刁难,怕妻子大多委屈,为了给她多增加助力,提拔崔弘文为王府二总管。
曹颙脑袋里乱成一团,若是清苑这些产业,是大福晋的产业,他还能坐视不理,看个热闹;若是干系到十六福晋,到底要顾忌几分。他心里叹了口气,端起茶来,道:“既是已经送了,就不必追了。谢天来乖觉,起身告辞。
他心中不无庆幸,幸好直隶总督是同庄王爷交好的曹颙,天塌了有高个的顶着,捧多大碗,使多大力气。能做的都做了,就算毛仁兴的案子闹大,也怪罪不到他头上。谢天来走后,曹颙凝神沉思许久,才得到一个令人意外的推论。
这些产业,并不是庄王府的产业,否则的话十六阿哥不可能不知道“捐产”那会也不会隐匿下这么一大宗财产。这些产业,也不可能是十六福晋的嫁妆。
郭络罗家家世本就寻常,只因出了个宠妃,成为皇子外家,才有资格继续与皇室结亲。
要知道,初瑜当年以郡主身份出嫁,又因是王府长女身份,由七阿哥贴补许多,陪嫁也不过是良田五十顷,房产两处,铺子四间。
而且时间对不上,这些铺子早年十六福晋成为庄王福晋前就打着庄王府的旗号。剩下只有一个可能,这些产业背后另有其主,只是因不方便出门,所以早年走了庄王府的门路,等老王爷觉后又走了十六福晋的门路。
曹颙原本想使人去知府衙门说一声,秘审此案,不要闹大。随即想到雍正手下的“粘杆处”又改了主意。
遮遮掩掩的,反而容易使得十六阿哥落下“隐匿王府产业”的嫌疑,使得雍正生疑。还不若大大方方的摆开,看一看毛仁兴背后到底是何人。十六阿哥那边,却是不能不告知。
不管十六福晋因何没告之十六阿哥此事,眼下毛仁兴已经惹出祸端,沾了命案,遮是遮不住的,十六阿牵早日知晓,也好早做打算。
他特此案前因后果在信中详细地写了一遍,唤来曹满,吩咐他带信回京。
送信完毕,曹颙翻出一个单子来,正是写满直隶官场关系的那张,看得直头疼。直隶地界,即便比不上京城,却也是关系纵横。
或许以后最让他头疼的,就是这大大小小的关系。
仇人不怕,就怕熟人。
就在总督府关注知府衙门的案情进展时,朱之琏那边却是踢到了铁板。
毛仁兴被拘拿后,全无惧色,开始是拒不认罪,等到人证物证齐全后,他又自陈在旗,知府衙门无权越权审案。
他在清苑县衡登基产业时,写得是顺天府人士,登基的是民人并非旗人。
朱之琏气得不行,却也不能罔顾律沽,只好使人前往顺天府,查询毛仁兴户籍。
虽说毛仁兴这番说辞,也可能是在扯谎,为了拖延定案的日子;但更可能是真的,毕竟王府产业,没有交给民人打理的道理。朱之琏自己就在旗,哪里不知道旗人特权。
涉及旗人的案件,地方官只有受理权,没有审判权。京城旗人归步军都统衙门审埋,地方旗人这有专门的理事厅。毛仁兴的案子,发生在地方,理应交由地方理事厅料理。直隶理事厅,正是在总督府治下。
朱之琏心急如焚,在宦海沉浮三十年,他见多了官场猫腻,真要亭京城贵人动动嘀,毛仁兴的罪名多半就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到了那时,戴王氏冤屈,怕就沉冤不得雪。
朱之琏向来爱民如子,怎么会眼睁睁地看着杀人凶手逍遥法外。按照他的本意,他都要直闯总督府,请曹颙使人立审此案,却是被刘川拦下。“此例不可开。要是容毛仁兴逍遥法外,直隶就是要成恶人肆虐之地!”朱之琏满脸恳切愤愤,挚地有声。
刘川自是明白朱之琏的用意,要是正让毛仁兴从直隶官场顺利脱身,那有一就有二,想要肃清地方,谈何容易?京城权贵,有几家不在直隶置产的?要是都学毛仁兴,百姓就没了活路。“地方旗人刑责,归于理事厅,是律法所定,大人去寻曹总督,所为何来?”刘川看着满脸愤懑的朱之琏,面不改色地问道。
朱之琏叹了口气,道:“我知道如此行事,不合规矩。可真要等到京城贵人发话,曹总督怕是也扛不住。只有趁着消息还没到京中「才容易将此案定成铁案。我既为一地父母,就要对得起本府百姓,岂可为保全己身,就任由百姓蒙冤?”
“大人稍安勿躁,毛仁兴是否在旗,尚且未成定论,还是再看。真要是将此案移交理事厅,大人也不必着急。曹总督初到直隶有多少人看着,岂会在这个时候徇私?为了立威,说不定比大人还重视此案。”刘川的话说的合情合理,使得朱之琏也去了几分焦躁。他沉就半响,终叹了口气,道:
“也只能如此了!
十六阿哥接到曹颙的信,已经是三日后。
因曹家这边出动的是双骑,拿着总督府路牌,一路补给的还便宜,曹颙的信反而比谢天来的信,还要早到半天。
看到曹颙的信,看着下边列着的二十来家产业,几万亩良田,十六阿哥立时出了一身冷汗。
他不是忧国忧民的圣人,几百里外富绅逼死个孝妇,又干他何事?
可这个涉案的毛仁兴,始终打的是庄王府的旗号。
这些产业,又是在老庄王爷在世时就有的。
十六阿哥直觉得脑子里“嗡嗡”直响,换做是谁看了,都会以为他隐匿了王府家财,这不是要人命么?
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心软
庄亲王府,内院上房。
十六福晋坐在炕上,满脸柔和,右寻放在小腹上。
她开始显怀,只是因穿着冬衣肥大的缘故,不甚明显。她已经在佛前许愿,只要这胎生的是个阿哥,就放下所有怨恨,下半生吃斋念佛,以报佛恩。
距离她不远,坐着一个粉雕玉琢的 小格格,正把着一个拨浪鼓,玩得热闹,这正是十六福晋所出的四格格。十六福寺看着 四格格,脸色慈爱之色更盛。
她与十六阿哥结缡十几年,生养六个儿女,只有这点骨血,留在眼前,自然疼得跟眼珠子似的。
“有女有子才成‘好,字,若是我福薄……这次过后也终能死心了……”十六福晋低下头,摸着自己的肚子,低声自语道。
十六福晋正沉思,小格格已经举了拨浪鼓,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要往她身上扑。旁边看护的奶娘唬了一跳,忙一把拦住,将她抱在怀里。
十六福晋抬起头来,见女儿挥着小胳膊让自己抱,不由莞尔,刚要说话,就听到院子里传来脚步声,中间杂着请安声。这会儿功夫,就见十六阿哥皱眉从外头疾步进来。
十六福晋起身相迎,望向丈夫时,却是身子一僵。十六阿哥望向她的眼神,带了几许清冷与探究。
十六福晋有些缓不过神来,陈年往事一幕幕从眼前 闪过。当年,刚嫁入阿哥所时,眼前这人也曾用这种眼神看过她。
十六阿哥盯着她,视线从她脸上慢慢移到她肚子上,满腔质疑都沉淀下来,化作一片沉寂。“阿玛……”四格格瞪着乌溜溜的大眼睛,望向十六阿哥,稚嫩的声音,打破满屋的压抑。
十六阿哥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将小女儿接过来逗弄一番,而是摆摆手,示意奶娘抱着四格格退下。十六福晋已是缓过神,心中忐忑不定。
再有半月,便是弘普婚期,王府上下都忙着。只有她这个女主人,反而持差事都交代下去,又请两个庶福晋统理,自己安心养胎。难道,是因为这个,惹得十六阿哥恼了?
十六福晋想到此处,心中不无酸楚,不是她诚心偷懒,年前就有些累着,动了胎气,险些出大事,使得她不得不小心。
贤名再好,也比不上自己的亲骨肉。她早已同丈夫提过一遭,逼以为丈夫会体恤。
见她沉就不语,十六阿哥长吁了口气,让自己的口气平和下来,道:“直隶清苑城那些产业,到底是怎么回事?”
十六福晋闻言,身形一颢,脸色变的煞白,眼神闪烁,不敢去看十六阿哥的眼睛。
十六阿哥虽心中着急,到底是顾及她双身子,受不得惊,上前一步,扶她到炕边坐下,轻声道:
“那是九哥的产业吧?是九嫂求你的,还是宜太妃求你的?”
十六福晋已经红了眼圈,抬起头来,半晌方道:“是姑母求我的,我原想告 诉爷……可是……”
虽说对于这个结果,并不意外,可听妻子亲口承认这一刻,十六阿哥心中还是生出一丝隐怒。
他耻为夫妻一体,才将这个家安心交到妻子手中,没想到她瞒着自己,拦下这么大的活儿。
“可是什么?可是说我是皇上的狗腿子,为了谄媚上意,怕是不会帮九哥这一把,反而会将九哥的产业交公?还是说如今世道艰难,不仅九哥生死难料,就是五哥那边,也如厚薄冰。除了你这个好侄女外,再也无人能帮宜太妃一把?”十六阿哥淡淡地说道。
他在宫里多年,自是见识过宜妃的好口才。他只是没想到,妻子会瞒下此事,还瞒了两年之久。十六福晋听出丈夫话中不满,却不知如 何辩解。
宜妃的话说的婉转,可大概齐的意思,就是十六阿哥所说。
只见她簌簌落泪道:“都是妾身的不是,明知爷不愿与姑母、表哥们扯上关系,还接了这个烫手山药。爷也晓得,以妾身身份,原无资格为皇子福晋,全赖姑母安排,妾身才成了爷的结发之妻。妾身刚进宫那几年……实在艰难,多赖姑母照拂才挺了下来……”说到最后,已是泣不成声。
十六阿哥见她激动,拉了她的手,道:“好了,别哭了。是我想误了,你到底姓郭络罗,血亲加上恩情,你又向来是念旁人好的,她既开口,你哪里能拒绝得了?”
十六福晋抽泣着,看着脸色沉重的十六阿哥,道:“是不是给爷添了麻烦?姑母说的实在可怜,只说存在我名下,求我代管几年,要是九哥能平安度过此劫,便将这财产给他,省得一家老小没嚼用;若是九哥……有个万一,这些产业便给大格格添妆……妾身并无贪财之念,只是这话说得委实太可怜……”
十六阿哥心里虽烦躁,却也没有多说,只问道:那清苑的毛仁兴,是九哥的奴才!十六福晋点点头,道:“听姑母说,是九哥早年在外头收的奴才,因没有进过贝子府,所以不为人所知。就是妾身这边,若不是听姑母提及,还以为他是老王爷门 下奴才。”
十六阿哥咬牙道:“既是九哥选的人,定是当用的。”
十六福晋没察觉出有异,应和道:“妾身见过两次,看着是个伶俐的,崔总管也赞过他两遭。”
十六阿哥垂下眼帘,遮住其中异色,看了看十六福晋肚子,轻声道:“好了,以后这些事就交给爷,你只安心养胎,平平安安生下个小阿哥,就是你我的福气!”
十六福晋原以为丈夫会发怒,没想到只是这样轻飘飘地过去 了,只觉得窃喜不已,使劲地点点头道:“嗯,全听爷的!”
十六阿哥笑了笑,寻了个由子回前院去了。
刚出二门,他便见王府二总管崔厚文急匆匆地过来。
此人便是谢天来同曹颙提过的崔弘文,因避两位小阿哥的名讳,所以已经改名为“厚文”
看到十六阿哥,崔厚文忙止住脚步,躬身请安。
十六阿哥面如寒霜,道:“福晋要静养,以后不许拿外头的事惊扰福晋!”
崔厚文问言惊愕,眼中不由露出几分焦急。
十六阿哥没有再看他,只道:“跟爷过来!
崔厚文小心翼翼地跟在十六阿哥,来到前院花厅。
刚到花厅坐下,十六阿哥便扬声 唤人,而后指着崔厚文道:“拉下去,打!”
如此惊变,自是看得前院的管事下人个个提心吊胆。
大管家赵丰,正在库房将节礼封库,听到动静,也赶了过来。
他是阉人身份,不方便到外头抛头露面,崔厚文这个王府二总管,实际上是被十六阿哥当成大总管用的。
崔厚文知趣,知道赵丰是侍候王爷半辈子的老人,不是他能比的,所以在赵丰面前甚是恭谨。因这个缘故,两人这两年私交也算不错。
等他赶到花厅时,崔厚文已经被打了几十板子,下半身的血迹已经透过棉衣,渗了出来。
多少年没见过主子发这么大的火了,赵丰想到的不是为崔厚文求情,而后愤怒。在他看来,自是崔厚文有不对的地方,引得主子动了心火。
他狠狠地瞪了崔厚文一眼,看着四周几个面带骇色的管事道:“没有王爷之命,谁要敢往内宅传话,惊动了福晋主子养胎,那就是个死! ”
几人连忙应下,赵丰这才轻手轻脚地进了花厅,见十六阿哥面上怒气未消,低声道:
“不过是个奴才,要是有忤逆之处,远远地打发了便是,主子何苦同他置气?”。
“远远的……”十六阿哥重复着,吩咐外头住下,将崔厚文拖了上崔厚文跪在地上,面无血色,脑门上都是冷汗。
“清苑的信!”十六阿哥冷哼一声,道。崔厚文哆嗦着从袖子里取出一信,双手奉上。十六阿哥使赵丰接过,打开看了,里头也是说的毛仁兴案,却是将过猎都推多到保定知府朱之琏身上,请王府这边早点出面,好保全毛仁兴,省得狗急跳墙,随口攀咬,丢了王府面子。
十六阿哥心中冷笑一声,什么样的主子,养什么样的奴才,果然不假。
九阿哥如今在西北,视同软禁,一个管事奴才还能成地方一霸。
“既是你忠心,此事便交你给处置,带几个人下去,将福晋的‘产业〃 好好归拢。”十六阿哥淡淡地说道。
崔总管听了,忙抬起头来,有些不解其意,小声问道:“王爷的意思,是让奴才去保全毛仁兴……”
“混话!”十六阿哥瞪了他一眼,道:“即日起,毛仁兴同王府再无干系 !”
也罢,既是妻子拦下这麻烦,他就算说自己清白也没有几个人信,便当回恶人……
既是十六阿哥有命,崔厚文既是挨了几十板子,也当天便乘了马车,赶往清苑。
等他赶到直隶时,保定府派往顺 天府查询毛仁兴是否再旗的小吏也归来。毛仁兴早年是在民籍,雍正元年转为旗籍,为庄王府门下包衣。
朱之琏没有办法,只能黑着脸将此案转交给直隶理事厅。
总督府里,曹颙从崔厚文手中接过十六阿哥的亲笔信。
虽说十六阿哥话中语气轻松,还带了几分调侃,曹颙却是看得直皱眉,半晌方叹了口气,低声道:“十六爷,越发爱心软了……”
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莲花书院(上)
十六阿哥能想到之事,曹颙自然也想那个想的到。
除了生财有道的九贝子,哪个宗室能有这么大的能量,隐匿的一份财产,都比一般的宗室全部家底要厚的多。只是对于十六阿哥的应对,曹颙有些无奈。
崔厚文到清苑城后,拿着几处产业的地契、房契,将清苑城内外产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