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2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昨儿兆佳氏还过去串门,说起月底往将军府下大定之事。还说要早些完婚,争取在中秋节后就将喜事办了。
毕竟是送嫁,从京城到河南府还有一顿路程,怎么这说病就病了?
李氏见了这样的兆佳氏,不禁皱眉。
待退到外屋,她看着静惠道:“怎么好好的,二太太就气着了?”
原来,兆佳氏被曹一席话,气得昏厥过去后,静惠与曹两个吓得手足无措,偏生曹颂又在宫里当差,不在家中。
叔嫂两个,只得一边使人太医,一边使人请了李氏过来。
听到李氏问,静惠看了眼旁边讪讪的小叔子,不知该如何回答。
李氏顺着静惠地视线望过去。见曹带着几分慌张。心中生疑。道:“是小五不听话。气着了你母亲了?”
“大伯娘……”曹见李氏有怪罪之意。心下觉得委屈。红着眼圈道:“不干侄儿地事。是母亲给四哥说得那门亲事不妥当。母亲还蒙在骨子里。张罗着月底前要下聘。侄儿将外头地难听话回来学了。母亲就气倒了……”
刚开始他还能理直气壮。说得最后。自己也有些没脸辩白。声音越来越小。
李氏听这其中还有别地缘故。忙摆摆手。将屋子里侍立地丫鬟全都打下去。随后才道:“这说地是什么话?怎么又扯到亲家身上了?”
犹豫了一下。曹还是将从同窗那边听来地关于将军府云格格地传闻。给李氏讲了一遍。
李氏听了。脸色苍白。身子已经是直打晃。
初瑜上前一步,扶着婆婆在炕边坐了。
“竟有此事?”李氏抚了抚胸口,看着曹,仍是难以置信。
“侄儿还能编瞎话不成?”曹道:“侄儿的同窗里,有个马佳家的明泰,是永全地姑表兄弟,前两年也同将军府那边提过亲。永全嫌他们家败落了,也不念及亲戚情分,回绝了这门亲事。他也是不忿,才告诉我这些的,就是瞧不惯永全遮掩丑事骗亲。”
李氏白着脸,还是醒不过来神,就听廊下有丫鬟禀告,道是大爷与太医来了。
曹原在书房说话,听说东府来人,将母亲与妻子都请过来了,心里不放心,过来瞅瞅,没想到正好看到陈太医的马车到了,便一起结伴进来。
李氏这边,忙请陈太医进来,给兆佳氏诊了脉。
不外乎急怒攻心、痰迷心窍这些,陈太医给开了两个去火消痰的方子,交代医嘱时,面带几分踌躇,道:“得静养,不能再气着。要不然眼看入秋,节气变换,耽搁下来,阻碍气血,怕是会有不妥当。”
李氏这边点头应了,吩咐静惠给包了银封,叫管家送陈太医回去。
曹这边,瞅着众人神色有异,也察觉出不对来,低声问了初瑜缘由。
初瑜犹豫了一下,低声将云格格的传闻简单说了。
原来,这个云格格年纪不大,却是很有主意之人。加上自小没了阿玛,剩下老母与兄嫂娇惯,养成无法无天的性子。稍大了些,便同奶兄有了私情,上个月两人私奔,被将军府的人从房山追了回来。
那个胆大包天的奶兄,当场就被永全使人杖毙了。云格格被抓回府,等着出嫁。
外头也有些风声,都让永全他们家给辩解过去了。
因明泰与永全家是至亲,跟那边的管家也熟,才影影绰绰地听了这些。
曹不是个老古板,只是世风如此,不比几百年后,男男女女分分合合地。云格格真若是带着这“光辉伟绩”嫁入曹家,那曹家就要成为京城人茶余饭后的笑资。
曹还在沉思,李氏已经望向儿子。
如今,曹寅不在京里,曹颂行事又向来莽撞,要是晓得缘故,还不晓得会闹成什么样,李氏能指望的,就只有曹了。
“早些知道,也是好事儿。母亲不必太多忧心,还没有下大定,等二婶醒了问问其中详情再说。”曹见李氏忧心,劝慰道。
李氏还能有什么法子,一边催人去熬药,一边还得吩咐静惠别累着。静惠已经七个月的身子,行动已经笨拙,也怕有个闪失……
*
回到梧桐苑,曹与初瑜想起此事,仍是带着几分唏嘘。
“早先听说要订了这门亲事,就觉得太过仓促,怕有些不妥当。偏生是二太太娘家那边的亲戚给做地,也不好随意插口。”初瑜叹了口气,道。
“不是还没进门么?没什么可担心的。到底是他们理亏,有欺瞒在前。说起来,老四年岁也不大,本不用这般急着说亲。”曹说道。
“是啊,只是五叔那边,董姑娘到底年纪大了,那边的意思,也是希望年底前将亲事操办了。”初瑜说道。
“小四的亲事,这个云格格要是不妥当,你同母亲瞧瞧亲戚家有没有年龄相当的女孩。出身嫁妆这些都别挑,只要人品模样好就成。二太太那边,就算好了,经了这一遭,怕也没有精神头想这些。”曹说道。
“谁说不是呢。”初瑜应着,道:“左右也不着急这几日,看看二叔那边什么意思再说。”
曹颂当天值的是申初到戌初的班,交班后已经落了宫门,次日天亮,才从宫里出来。
兆佳氏已经醒过来,因心里有火,不过一夜的功夫,腮帮子已经肿了老高。见了儿子,嘴里“哼哼啊”的,也说不出来话。
曹颂听妻子说了缘由,真是火冒三丈,再也忍不住,转身就要往永全府上理论。
静惠身子笨,追不上他;曹这边,被曹颂扒拉到一边,骂了一句,就敢上前。
幸好曹这边晓他的性子,在去衙门前,先到东府这边瞧瞧,正好将曹颂堵在门口。
“哥哥,这般羞辱如何能受着?我就这过去,非要给他家伙点教训不可。”曹颂难掩激愤,带着怒气说道,脚下却不迟疑,还想往前走。
曹见了,喝
站住!空口白牙、没凭没据地,怎么教训?”
曹颂攥着拳头,涨红着脸,道:“都闹得满城风雨了?还要捉奸在床不成?”
“你这样杀上门去,对方就能老实认了大了,不晓得的也晓得的了,还是咱们丢人。再说,也不能听风就是雨。小五也说了,那个明泰因亲事被拒,同将军府那边有私怨。要是他存心污蔑,你这般不明不白地闹开来,岂不是让人笑话。”曹皱眉,道。
曹颂听得一愣一愣的,喃喃道:“哥哥,那应当怎么办?”
曹稍加沉吟,道:“等两天,我已经吩咐下去,叫人仔细打探那边地事儿。不管是明泰污蔑,还是真有不妥当的事儿,也得查个清楚,才能说出三六九来,要不然一闹腾,有理也变得没理了。”
这番劝说,唤作是别人说,曹颂怕是听不进去;但是打小最信赖的兄长说的,他的暴躁也去了几分,闷闷地应了。
“当前关键,是要好生开解二婶,别的都是次要地,你要晓得轻重缓急。”曹又嘱咐了两句,见曹颂听进去了,才出来骑马去了衙门。
进了宫,到了内务府本堂衙门,曹就看到董殿邦背着手,站在院子里。
曹见了,忙上前两步,道:“大人来得好早,这是有事儿寻在下?”
董殿邦拱拱手,道:“曹大人,皇上有旨意下来,对十七阿哥的病甚是关注。曹大人您看,若是无事,咱们是不是往阿哥所那边瞧瞧。”
“十七爷还没好?”曹这几日没有过去,听到此处,不禁生问。
董殿邦摇摇头,道:“昨日问过太医院那边,许是将要立秋,节气结交,病情就拖延下来,如今还养着。”
十七阿哥之前“病着”,不过是给那些克扣阿哥所的人些颜色儿瞧瞧,这些日子都没好,曹也有些不放心了。
到了阿哥所,让内侍通禀后,曹便同董殿邦两个进去探病。
同曹前几日相比,十七阿哥清减了一圈,双颊潮红,眼圈乌黑,看着就叫人担心。
明明前几日来是有蹊跷地,怎么就成了这个样子?
曹心中不解,同董殿邦例行公事后,便寻了个由子,留在这边没走。
十七阿哥看出曹疑惑,摆摆手将屋子里人都打出去,才苦笑道:“这回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个儿的脚了,真是自作自受。”说到最后,又俯身咳了起来。
曹见他连眼泪都咳出来,看着可怜兮兮地,起身去倒了半盏茶,送到十七阿哥手上。
碰到他手指的那刻,曹唬了一跳,忙伸手去探了探十七阿哥额头,却是滚烫滚烫地。
“怎么烧成这样?这样下去,怕是要伤了身子?”曹带着几分关切说道。
十七阿哥喝了两口茶,撂下茶盏,往炕上一倒,有气无力地说道:“还不是为了应付十四哥,不晓得他从哪里看出了马脚,前几日净往我这儿跑。我实是没法子,晚上就在被窝里搁了半盘子冰,没想到就闹成这样。”
“太医院那边怎么说?”曹问道:“开了什么退烧地方子没有?也不能由你这般烧下去。”
“他们只求着不死人就成,能开什么正经方子,不过说是火大,让好好净净胃。”十七阿哥摸了摸肚子,苦着脸道:“饿了好几顿了,实是受不住了,给一碗白粥。”
曹听了,真是又好气,又好笑,道:“也算是让十七爷长点记性,省得往后再拿身体开玩笑。十四爷既来探病,十七爷‘痊愈’就是,还闹这么一出!”
十七阿哥脸上露出几分不甘来,道:“能为了什么?还不是见不得她们母子得意!在皇阿玛面前装做什么似地,背地里瞒上欺下那些事儿,我都懒得说。我就不信了,皇阿玛是真瞎了、聋了不成,能受得他们的糊弄,看他们能得意到何时?”说到最后,已经是咬牙切齿。
曹见了,心中叹息。
十七阿哥性子豁达,并不是爱计较之人。若是单单因阿哥所地膳食供应,也不会闹到这个地步。
听着这意思,还是对德妃有所不满,那缘由应是其生母身上,否则不会引起他这么大的不满。
前几个月,初瑜病时,曹使人从烧锅庄子专程买了烈酒。除了用去的,剩下的,都让曹带回京了,想着以备往后的不时之需。
眼下见十七阿哥烧得厉害,他便起身,道:“我家里有些退烧的物什,我这就打人取来,十七爷这边也当留心些。虽说年轻,但是身体也禁不起折腾,要是留下病根,可没地方哭去。”
十七阿哥见曹要走,忙一把拉了他的袖子,带着几分祈求不要退烧地,来点吃的成不成?饿死了。”
曹听了,道:“往宫里带吃的?还想神不知、鬼不觉的,十七爷您瞧着这有谱么?再说了,高烧本就不能吃油腻的,多喝点稀粥对身子好。”
十七阿哥听罢,叹了口气,摆摆手,道:“既是如此,那孚若就回去吧。明儿上衙门的时候,记得荷包里带几块肉干来。总不能看着我馋死吧。”
曹笑着点点头,道:“晓得了,十七爷好好静养,这个心愿还是能满足十七爷的。”
在十七阿哥面前,曹没有多说什么;但是出了阿哥所,却收敛了脸上的笑意。
德妃没有皇后之名,但是已经有皇后之实。
不管哪朝哪代,后宫与前朝都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就说京城百官,谁不多了一双眼睛、多一对耳朵,关注后宫那边。
十四阿哥兼职户部,并没有署理内务府的差事,但是因德妃娘娘执掌宫务,他已经三番两次地插手内务府事务。
就是朝臣之中,也有不少人开始关注这位甚是受宠地十四阿哥。
西北战事僵持,十四阿哥领兵出征的日子,怕就是不远了。
想着到时候风光无二的大将军王,加上十四阿哥这些日子明里暗里的拉拢,曹不由觉得头疼……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六百八十九章 依靠
府。梧桐。
看着眼前的绫罗绸缎。艾达的脸上露出几分不解之色。
初瑜指了指那几抬衣裳。笑着说道:“大爷不是帮你们请了封了么?妹妹又是要漂洋过。到外边的的界。也的预备几套这样的衣裳。时日仓促。要不然就会…多做几套。”
“已经。太多了。谢过郡主。”艾达用稍显笨拙的汉话。说道。
初瑜笑着摇摇头。道:“谢什么。不过是举手之劳。”说到这里。指了指旁边的一包旗鞋。道:“妹没穿过花的。那个一时半会儿的走路也不稳当。这是船底鞋。能抬高身量。还比那个稳当。正便宜。”
艾达摸着缎面的新鞋。被上面的精美绣花吸引。
初瑜见了。解说道:“这上面绣的是花开富贵。上面是牡丹花。显喜庆吉祥。”
艾达笑着听了。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初瑜这边。又使人了个首饰子。当着艾达的打开了。
里面是成套的金玉首饰。看的艾达眼花缭乱。初瑜道:“这个是你们成亲。大爷同我的随。不要嫌粗鄙。拿去做个念想吧。”
前头的衣裳还好。艾达还敢收。看到这些金玉首饰。忙摇摇头。道:“不能要。太贵重了。”
“东西也不是白送的。妹妹就不要外道。我家大爷喜欢西洋的物什呢。妹子同五爷记的回来给稍些那边的物什就好。
明儿就要启程想来妹妹也有东西要收拾。现下哦就不留妹妹了。”初瑜笑着。吩咐人将衣与首饰都收拾好。送艾达回去。
待艾达走后她上却收了笑露出几分感伤之色。眼圈已经红了。
这时。就见喜彩进来报:“格格。喜云来了。”
初瑜忙低头擦了眼泪。道:“既了还不叫她赶紧进来。”
喜彩见初瑜如此也不禁跟着落泪。哽咽道:“…格。”
初瑜脸上挤出几分笑。道:“这是做什么不过是去南边。又不是生离死别的?快收了金豆子。没的让她见了难受。”
少一时。喜云进来。
看到初瑜的那刻。她双膝弯了下去。跪倒在的。
“这是做什么?快起来。”初瑜见了。赶紧起身想要搀扶喜云起来。
这会儿功夫喜云已经了一个。见初瑜来扶自己哪里肯起来。
她泪流不止。带着腔。道:“格格开恩。就容奴婢给格格几个头吧。往后再给格格头。还不晓是什么时候。”
别人不说。就说喜云喜彩两个。都是从留头开始就服侍初瑜的。主仆十几年的情分。纵然不能说是情比骨肉。但是也不同他人。
初瑜这边还能忍着。喜彩在旁边已经低声饮泣起来。
给初瑜叩首完毕。喜云没有着急起身。而是转向喜彩。郑重道:“往;格格身边。就要多劳烦妹妹侍候了。”
喜彩唬的来不及抹眼泪。连忙闪身避开。口道:“姐姐是要折杀我了。我哪里受的起?”
初瑜红着眼圈。近前将喜云搀扶来。道:“只当咱们这辈子都要守在一块儿。实没想到还有分开的日子。往后不是京了。要好好的保重身子。要是待不惯。或是想京城这边。就写信回。我跟大爷说。使人换你们回来。”
喜云看着初瑜的脸。使劲点了点头。含泪。道:“奴婢晓的。格格这边。也要好好调理身子。自从四月受伤。格格身子就虚。瞧着也清减许多。”
这边依依惜别。前书房里。曹也在同魏信喝临别酒。
明儿天亮。魏信就要启程。因为在去广州前。他还想要先到江宁同父母儿女作别。所以使人寻了官船。带他们南。
想高太君与李南下。出于礼节。曹还的亲自送到通州;像魏信这样的交情。真不比亲薄。但是曹还在决定不去送了。离别苦。苦离别。都是爷们。闹那个。叫人心里发酸。也是不自在。
炕桌上已将摆放了几个精致小菜。有一壶酒。
曹亲自把。魏信与自己满上。举起酒杯。对魏信道:“喝!”
魏信跟着举起酒杯。人皆是饮进杯中酒。
要到离别时。反而什么也说不出。该嘱咐的话。之前已经嘱咐多次。如今只剩下满杯的离愁。
一口气喝了一壶。曹又使人送来两壶。
魏信添了酒意。舌头也大了。将曹还要倒酒。一把将酒壶先提在手中公子。我来。”
“那就谢过五郎了。”曹添了几分笑。点了点。
魏信看着曹的情。手中斟着酒。直接酒溢出来才醒过神。
他撂下酒杯。怅怅道:“我来大半月了。公子脸上露笑模样。都是有数的。京城虽繁华。到底不是安乐乡。难道公子要在这边熬一辈子么?”
曹这边。也不是没想过归路但是归往何方?
就算他们父子想要致仕。也要有的方落叶归根才行。
江宁是熟悉。但是曹家在那边本是客居。老家在直隶丰润。关外辽阳也有祖父的旧宅子。
丰润那边。因祖辈的矛盾。至今关系仍是尴尬。对于那边添居族长之身的堂兄曹。曹回京后也偶遇过两遭。不过是面上到了。两人都不是做作之人。摆不出骨肉一家亲的姿态。
“我是家中长子。上面没有兄长可依赖。还需在双亲膝下尽孝。要不然的话。我还真想同郎结伴出去开眼界。”曹笑道。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来。公子自幼不凡往后定会有大出息。到时候五郎会以公子为荣。只是公子嘱1五郎的那句。五郎也要再嗦一遍公子。身子是自己个儿的。最紧凡是想些。”魏信撂下酒正色道。
“嗯。我晓的了。”曹点了点头。说道。
两人一边说着。酒没有断。一盅一盅的没多功夫就又去大半壶。
这魏信话匣子打开。就有些收不住。
说起当年江宁城里打架。他带了几分不服气从炕上起身。拉着鞋子。拍了拍胸口。道:“公子。五郎不服。当年公子赢了我一遭。今儿咱的再比试比试让小的赢一遭。”
他醉态可掬全平素。倒是有些少年时代街头霸的劲儿。
曹见了笑着说道:“若是五再输了。如何?”
“再输?”魏信举着巴掌。道:“再输。我就再公子再做十年长随不。做二十年。”说到这里。不禁“嘿嘿”一笑。挑了挑眉毛。道:“要是公子输了。就要应五一件事。”
见他这般有兴致。曹不禁好奇。道:“什么事儿。你说。只要我能应。自然应呢。”
魏信挺了挺胸脯。笑着说道:“要是我赢了。公子就要叫我一声“五哥”。说起来。我公子大六岁。公子却像个小大人似的。”
曹见他巴巴的看着自己。点了既是如此。五郎就想着赢我吧。”…
两人从书房出来。外边夜色渐浓。
魏信本就带了**分醉意。出来夜风一吹。走路都有些不稳。
到了校场。还未及比试。他就一阵作呕。扶着墙边呕吐去了。
呕吐完了。他歪歪晃晃的走过来。大着舌头。嘴嘟囔着。也听不清是什么。曹凑上前去。近前听了。半晌才听出他念道的是什么。
“叫我声五哥。往后公子累了。也靠靠五郎。”
曹身子一震。胸口闷闷的。鼻子已经酸涩不。
魏信眼睛已经睁不开。耷拉这脑袋。身子一趔趄。险些摔倒。
曹见了。忙上扶住。唤了两个小厮。送魏信客房安置。
魏信离开后。曹在校场站了一会儿。才到了张家。
张义家在曹府后边小宅子里。从后门出去一拐弯就是。他们原是在府里住着。因府里人口多了。就在后头买了几处小院子。府里的几位头面管事都在这边住着。
原来。魏信提出带人去厦门后。曹就问了身边这几位的意见。
能干又可信的人手。着实有限。不外乎曹方吴茂吴盛张义赵同这几个。任叔勇任季勇兄弟两。毕竟不是家生子。而且在经营交际上不是长项。
张义是主动请如今他的差事最清闲。在管家理事上不如吴氏兄弟。在细心缜密上不如赵同。曹方身的差事重。轻易离不开。
这一去。万里迢迢。回来时怎么也是三五年后。
张义平素人缘最好。府中的朋也多。所以现下众人都汇集在他这里。为他践行。
见曹来了。众忙起身。让了座出来。
张义已经喝了不少。带着几分醉意。亲自斟了一杯酒。送到曹手上。道:“小的刚去给大爷请安。因大爷同魏爷喝酒。小的没敢打扰。大爷既来了。就让小的敬一。”
曹接过酒。脖一口饮尽。道:“山高水远。要不珍重。只当去度假。好好溜达溜达。开开眼界。不用想太多。还是前几日我说的那句话。什么时候不爱待了。就在信里说。咱们府里这些人。还寻不到人替换你不成?”
张义听了。不禁摇头。道:“大爷当小的是什么人?既接了差事。谁还能做孬种不成?不是同洋人打几年交道。有什么难的?说不定到时候小的好艳福。学着爷寻个洋婆子。倒是让府里这些没去的家伙们羡慕。”
一席话。将桌子上的人都说笑了。
张义被笑脸通红。了指旁边的赵同道:“笑什么笑。我都不稀说你。就你那岁数。别人都当爹了。连媳妇的影儿还没有。”
“怎么好好的。扯到我身上?这是喝多了。”赵同摇摇头。笑着说道。
张义看着找恼。横了赵同一眼。转过身来对曹说道:“大爷您瞧瞧。这小子还能腆着脸笑。大爷也的管管啊。不能让这家伙老打光混。总要寻个人治治他才好。”
曹听着他的话。向赵同。
赵同见曹要上模样。忙摆了摆手。道:“大爷。张义醉了。您别听他胡!小的还不到二十五。没啥可着急的。”
京里不少府里。都有这样的规矩。丫头二十放出来配小子。小子二十五了。主家或者是指府里的丫头或是外头聘的。给说门媳妇。
所以。赵同这般说。
张义见赵同固执。还要再说。就见有小厮进来禀告。道是有女客到了。还指名道姓的求见张义。
这时辰可不早了。怎么来了女客?
众人都往张义脸上去。张义脸上有些复杂。随后摆了摆手。道:“不见。就说夜深了。我按照了。请她回去吧。”
小厮应声下去。郑虎好奇问答:“来的就是那个买豆腐脑的小寡妇?怎么这些年过去。还勾搭着?”
张义闻言。脸上讪讪的。半晌没有说话。
赵同那边。已经皱眉。道:“就算平素有往来。这般登堂入室。也是不该。这样一来。将嫂子置于何的?”
张义脸上挤出几分苦笑。道:“小门小户里出来的。不晓的规矩。弟弟就不要计较了。说起来也不容易。寡妇失业的。后我不再京里。弟弟能帮衬的。还帮衬一二。”
众人原想打趣他一二。他像是了真情。倒是都有些不忍心。
魏黑心下一动。开问道:“既舍不的。就带了南下就是。弟妹看着是个贤惠的。好好。想来不会拦着。”
张义听了。脑袋已经摇的跟拨浪鼓似的。道:“我是给爷当差去了。又不是风流快活去了。若不是大奶奶那边有令。就是我家那口子。也不想带的。”
曹见自己在。人多了拘谨。嘱咐了张义两句。便先回去。留下他们喝酒。
回到梧桐。曹便熟悉安置了。妻两个心里都是离愁别绪。辗转反侧。后半夜才阖眼。
次日。东方微白。曹与初瑜就醒了。
这一番别离。真是揪的人心里难受。看着魏信上马。曹再也忍不住。上前两步。拉了马。道:“五哥。保重。”
魏信听闻。笑着应了。半晌才寻摸过味儿来。
他强着眼泪。不敢直声。转过脸上。挥手摆了摆。道:“公子。也保重。五郎去了。”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六百九十章 君臣会
了衙门,曹仍有些缓不过精神来。
连带着小满、赵同等人,都有些怅怅的。他们同张义都是多年的交情,这乍一分开,也都心里怪难受的。
曹才在书案后坐了,就有本堂的堂主事抱了一叠文书过来。
如今已经是七月末,不少皇庄的应季瓜果到了,其中也分为三、六、九等,有专供帝后的,还有供后宫与各大王府的。
要清点入库,然后再使人运到塞外御驾行在,或分各宫与各王府。
曹看了文书,打一个郎中跟过去清点。
曹则是拿起案头的朝廷邸报,扫了两眼。圣驾七月二十六从热河启程行围,随行皇子阿哥是三阿哥、十五阿哥、十六阿哥。
前几日,便听四阿哥要回京。从这邸报上看,倒是真是的了。
还有一条消息,使得曹多看了两眼,那就是山东巡抚蒋陈锡升为云南贵州总督,以山东登州总兵官李树德为山东巡抚。
李树德是康熙五十四年到山东的,曹不认识;蒋陈锡这边,说起来却是曹的老上级。
康熙五十一年在州做守道时。蒋陈锡就已经是山东巡抚。是曹地顶头上司。
官上地往交际明目繁多。连宗、同门、同乡、同年、师生、上下级都有说头。
曹虽回京好几年。但是同蒋家那边也偶有往来。
说起来。蒋陈锡是江苏常熟人。其父在世时。同曹地祖辈就有交情。两家也算颇有交情。
蒋陈锡虽不在京城。但是其弟蒋廷锡却是京官。进士出身。入了翰林院。早年曾任詹事府少詹事。
詹事府是辅助东宫地衙门。多由翰林兼任。康熙五十一年二废太子后。詹事府这边又停了差事。重新归入翰林院。
虽不晓得蒋陈锡有没有接到旨意,要求去塞外御驾行在陛辞,但是在南下前,指定得先回京办手续。
看来得使人打探着,预备一份丰厚地仪程才好。
做官做官,一半是做事,一半是做人。
接下来,有司官上来回话禀事儿,像畅春园南池子清淤啊,中南海万善殿的佛堂需要修缮什么的。
曹询问清楚,一一做了批示。
天色近午,料理完手上的差事,曹不放心十七阿哥那边,就踱步往阿哥所这边来。
到了门口,刚请内侍通传,就听说四阿哥在里头探病。
曹听了,还犹豫着要不要下晌再来,就有内侍出来传话,倒是十七阿哥请他进去。
进了阿哥所,就见四阿哥穿着常服坐在炕边,十七阿哥坐在另一侧,脸色有些苍白,但是眼睛亮亮的,看着精~多。
“给四爷请安,给十七爷请安。”曹甩了甩衣袖,打了个千礼道。
四阿哥打量了曹两眼,摆摆手,道:“起来说话吧。听说你身子也不大好,上次去热河,与你还错过了。身子如何了?”
“谢四爷挂念,已经好了。”曹躬身道。
十七阿状,笑着对四阿哥道:“四哥,您甭听他逞能。就他那小身子骨,这几年可是没少折腾。如今正跟大家闺秀的,怕是一吹,就要跑了呢。”
说到这里,见曹带了几分拘谨,十七阿哥指了指地上的椅子,道:“怎么着,还让爷扶着若坐不成?见了四哥,就晓得老实了;平素在我跟前,也没见这么小心。”
一个是自己看着长大地小屁孩,一个人看着自己长大的冷面王爷,这哪里有可比性?
许是见十七阿哥病症好转的缘故,四阿哥瞅着心情也不错,看着曹道:“宗人府从户部支了银钱,听说这里面还同你有瓜葛。怎么?在内务府待厌了,还想换个衙门不成?”说到最后,已经带了几分探究,眼睛也变幻莫测起来。
这番话像是带着打趣,又像是指责,连十七阿哥在旁,都有些不自在,想着要不要寻个由子,帮曹解围。
这京里,哪里又能有秘密?
曹这边,只有稳了稳心神,坦坦荡荡地将雅尔江阿找自己的缘故说了一遭。
对于宗人府缺银子之事,想来四阿哥也是心里有数,要不然也不会从户部借银子去出息。
就四阿哥来说,他是看不上雅尔江阿这般举动地,因为用银子的地方多了去了,户部银库本就窘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