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心里有数。打发他动身启程。又吩咐吴盛等人好好护着。

回到城里,曹先回府换了官服。随后便催马往户部送了。山东布政司衙门明年的预算已经送到堂官处三日,反正也是无事,摆出些出“公差”地样子,也显得本分些。

快到**城楼时,曹就听耳边传来喧嚣声,抬头望去,原来是不远处的兵部衙门前围着一圈人,哄闹着不知在做些什么。

这一片,以**城楼为中心,左右两侧都是一溜衙门,平日是严禁喧嚣地,怎么如今成了菜市场?

曹生出几分好奇,勒住马缰,望那边仔细看了两眼,却看不真切。催马近前两步,便听见喧嚣声中,有人在数数:“四十八、四十九、五十、五十一……”随便数数声,是鞭子抽击的声音。

满上前去打探后,透着围着的人群缝隙,曹看到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汉子,光着上半身,在兵部衙门前枷号示众。他对面是两个兵部差役,拿着鞭子,往他身上招呼着。每打一下,便是一条血淋淋的印迹,看来手下是用了力气。

那汉子个子挺高,想来原本也是勇武之辈,但是现下却没半分生气。两个胳膊略显怪异地耷拉着,胸前虽然已被鞭子抽得血肉横飞,但是面上地神情却僵住了一般,双眼木木的,不知看向哪里。

能够在兵部外枷号示众的,都在军籍,却不知这人犯了什么天大的罪过,被折磨成这个样子。难道是被牵连到“二废太子”案?曹想起昨日听姐夫提过的,原刑部尚书齐世武因牵连到“托合齐会饮案”,前几日被“以铁钉钉其五体于壁而死”。

满机灵,片刻功夫,便已经打听明白。这汉子叫哈克苏,是吉林乌拉佐领。九月间圣驾在吉林乌拉行围时,哈克苏奉命随着围猎。结果在他身边有兔子出来,他却当成没看到,仍是擎着大旗,一副不知不睬状,正好被康熙看了个正着。

吉林乌拉,是原海西女真乌拉部所在,与努尔哈赤所在的建州女真算是世敌。打了好好几十年仗,最后才臣服于建州女真。

也是这哈克苏倒霉,或许是撞上康熙心气不好吧。向来待下宽厚的康熙,竟有些小题大做起来,将哈克苏一人的怠慢,归罪成是整个吉林乌拉人的怠慢,认为是乌拉之人恶习。除了下令召集乌拉人,当面杖打哈克苏之外,还下令将哈克苏及其妻子族人都押解至京,入包衣旗服役。哈克苏本人除了追回历年当差领的全部钱粮外,还枷号三月,鞭一百。

真是“一只兔子引发地惨案”,曹听了,真是有些哭笑不得。虽然也感叹这汉子倒霉,但是这是满人内部矛盾,想来康熙也不是任意为之。估计是借着这个小事,敲打关外的那些满洲官员,别忘记自己是谁的奴才。

心情好时待其亲近些,不好时则是半点不是也忍不下地,在康熙眼中。这天下是他一人的天下。满臣也好,汉官也罢,不过都是他主宰命运的奴才。

想要劝曹寅进京地热乎劲,转瞬熄灭了一半。曹心里再次告诫自己,千万别一时得意,小尾巴翘翘。忘记了“伴君如伴虎”这句话。

像这个哈克苏,不过是个正五品的小武官。有几个胆子敢蔑视皇权?说不定是因第一次御前当差,紧张了些,没留意到身边有兔子出没也备不住。但是赶上皇帝心情不好地时候,别说是顶戴没了,整个家族也跟着受到牵连。

曹心里有些闷闷地。调转马头,过了**城楼,往户部去了。

虽然他穿着四品补服,但是户部的堂官都认得他,哪里会向他摆京官架子?尚书穆和伦与侍郎塔进泰听说郡主额驸曹是等户部公文地,具是很热情地寒暄了几句。

偏生不巧地事,前几日山东司往堂官这边递山东布政司明年的钱粮预算时,两人都不在,是个汉侍郎接地,今日正好休沐。

曹正想在京城逗留几日。看看能不能寻到宁春父子惨死的蛛丝马迹,面上虽然略带一丝急色,但是心里却是巴不得那能够拖延两日。

同穆和伦与塔进泰又说两句闲话。而后曹离开了户部衙门,并没有去福建司探望昔日同僚。毕竟是上午,部里正忙之时,他过去打岔也不好。闹到最后,不过是喝酒接风之类。他在孝期又不大妥当。

皇帝虽然不能太近。但是该献忠心时还不能落下。听说最近远些省份的督抚,已经开始有人上折子。请求年后入京恭贺万寿。明年是康熙甲子寿辰,礼部那边已经做手开始安排明年的一系列大典,淳郡王那边也开始忙起来。

安折子是三日前递的,不知回批了没有?这样想着,曹便先进了宫,往侍卫处打探消息。刚好领侍卫内大臣傅尔丹当值,正好打发人去给他送信,请安折子已经批了发回。

傅尔丹早就认识曹地,又晓得他是侄女婿完颜永庆的至交好友,待他比之前更亲近些。

曹心中也正有疑问,想要寻个好说话的内大臣仔细问问,遇到傅尔丹,也是甚合心意。

那就是他身上这三等乾清宫侍卫的职,至今还挂着,没有收回,腰牌什么的也在,这是不是不太妥当?早先在户部当差时还好说,是在京城,不过多领份钱粮罢了,也是万岁恩典;如今放了外任将近一年了,怎么侍卫处这边还没其他安排。

之所以现下才想起这遭来,可不是曹贪图三等侍卫那份钱粮,而是去年年底离京时没想到这块,毕竟三等侍卫已经是虚职,并不像户部差事那样需要交接。

傅尔丹听了曹的话,亦是沉吟不语,过了一会儿,方笑道:“孚若,这个无需担忧,想必是万岁爷看在令尊的情分上,给予的恩典。虽说没有先例,但是对于老臣恩萌,一个三等侍卫的缺却并不算什么。虽是品级不高,但是行事之间,还是方便许多。就像递请安折子这次,若是没有这侍卫的身份,外地守道哪有这个资格?不过,因孚若有郡主额驸地身份,这个也算用不上。”

曹听着这话,看来他挂着虚职还不是侍卫处这边安排的。嗯,当初是他刚武职转文职时,品级低了一级,所以康熙恩典,让他领两份钱粮,不知道是不是皇帝将这点芝麻小事忘到脑后了,使得曹成了吃三分钱粮的臣子。

安折子上御笔朱批,十来个字“朕体安,用心办差,务勤”,按照规矩这些曹看一眼后,还要送回去归档,并不能带走。

看来是不召见了,说不清原由,曹隐隐地竟有些失望。

出了东华门,曹有些无所事事,平王府那边二十六去地,淳王府那边二十七去的,其他人家,不是至亲,因在孝期,不好登门入室。十三府与雍亲王府那边,曹都打发管家去替自己给两处请安。

不过他不上门,十三阿哥却惦着他,打发管事去曹府请他。听说曹去户部了,又往户部去寻,结果又岔开了。在东华门路口,却遇到个正着。

到了十三阿哥府,十三阿哥已经在前厅等得有些不耐烦,正走来走去。见到曹进门,他眼睛一亮,快步迎上前去。

曹见他面上隐隐地露出几分狂喜,心中有些受宠若惊,难道自己在十三阿哥心中分量忒重,怎么见到自己,使他激动成这样?

十三阿哥看着曹没有说话,而是往他后边打量打量,问道:“就你自己个儿来的?”

曹被问得莫名其妙,就算带了人来,也不好跟到客厅,自然都被管事的领到偏厅候着。

十三阿哥瞧曹不明白,跺跺脚,道:“茶呢?没带茶来?”

实不怨他心急,他本是爱茶之人,喝着沂州这边的茶又正合口。不想不知是哪个王府地沂州茶流了出去,使得京城爱茶这些个权贵,都晓得了有这个好东西。

十三阿哥一个倒霉皇子,处于隐退状态,虽然外人不好登门来讨,但是像兆佳氏那边荣休养老地玛尔汉却是没少摆出岳父的架子,使人来讨了好几遭。

曹听明白缘故,笑着对十三阿哥道:“十三爷,别说这次是因差事仓促进京,就算是仔细准备了,也没有茶啊!那边茶园冬茶要十一月方采,十三爷再忍忍,庄子那边再过十天半月就该使人送新茶来!”

十三阿哥略带失望地叹了口气,指了指厅上地椅子,叫曹坐了,唤人送了茶来。

端起茶碗,十三阿哥掀开碗盖,看了眼里面浮着的几片茶叶,没了饮茶的兴致。他看了曹一眼,这才注意到其穿着四品白雁补服,笑着打趣道:“好年轻的道台啊!别人家怕触霉头,爷这边还有什么好怕的?还守孝不登门,怎地?当官了,也守起规矩来?”

第八卷 青云路 第二百五十二章 恩旨

十三阿哥虽然笑着,但是身上却笼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悲凉。曹微微地皱了下眉,就算身体上的疾病可以治愈,心理的阴郁呢?若是这么消沉下去,那他能避开壮年病故的命运吗?

十三阿哥见他面露难色,有些稀奇,问道:“怎么?户部那边的人给你使绊子、不发回执?不能啊,若是其他人外放,说不得有人走茶凉这天,你这边还有淳平王府呢?”

这是哪儿跟哪儿,不过是十三阿哥既然晓得这些个,看来也不是死脑筋的人,为何自己就想不明白。不过也怨不得他灰心,皇家之事与外边还是有所不同,父子未必是父子,兄弟也未必是兄弟,不好去指望别人。

再说,身为皇子,他亦有自己的骄傲,若是让他随便依附于哪位哥哥,那对他来说也是种折辱吧?至于冷面王四阿哥,这兄弟两个的情分……曹只是旁观之人,实是猜测不出到底是真情,还是有其他的什么。

真相如何无所谓,只要最后大家都平安就好。曹想到这些,有点觉得自己可笑,历史上有名的兄弟档,自己操心这个,着实有些无聊。

不过,京城的事,他现下不愿意多说,否则谁知道哪句话不妥当,被有心人听去,他就是“心怀怨尤”什么的。

因此,听了十三阿哥的问话,他苦笑着摇了摇头,道:“与差事不相干。是想着十三爷方才说当官的规矩,有些感触罢了!家叔病故,家父老迈,兄弟们还小。有些不放心!都说忠孝难两全,哎,如今方算明白其中滋味儿!”

十三阿哥初还颔首听着,到最后一句,却是变了脸色。这几年地怠慢冷落,他还以为是因得罪了皇太子,惹得皇父恼怒的缘故,心里未尝没有埋怨。同样是皇子。就算皇太子再尊贵,也不至于如此。

听了曹的一句唠叨,十三阿哥如梦方醒,终于晓得自己错在哪里。行私密之事,对皇父选定的皇太子存非臣之心。是为“不忠”;十八阿哥早夭,皇父伤心致疾,他却……是为“不孝”。

自己只想着皇父地宠溺与冷待,却从未想过自己应如何。

向来最为宠爱的皇子,成为“不忠不孝”之辈,皇父心中的失望可想而之。

曹犹自说着:“万岁爷最是宽厚,只要守着一颙忠心,别说是在山东,就是外放到两广或云贵去,我也不怕小人谗言。其实想想。如今到也是省心,山东虽偏僻些,但是落得个清净!”说到这里。最止了声,还有话无需说得太明,能不能想通透,就要看十三阿哥自己的。

十三阿哥怔怔的,半响说不出话来。等醒过神来。略带诧异地望向曹。见他像是发了牢骚,正端着茶碗喝茶。笑了笑道:“小曹,这些话是说给爷听的?”

曹面上显出不解之色,开口问道:“这些话?十三爷指哪些话?”

十三阿哥仔细看了他两眼,也不知他是无意,还是有心。无论如何,终究是带了几分感激。

“蹬蹬蹬蹬”随着略显急促的脚步声,管事张福远带了几分焦急,前来禀告,宫里来了传旨公公,请主子爷准备接旨。

十三阿哥听了,“噌”的一声,从座位上站起,身上已经因激动有些发抖,嘴里三番两次自言自语道:“宫里来人来!宫里来人了!”

曹看着他发辫里地银丝,与眼角闪现的水光,只觉得鼻子也跟着发酸。

“快去取爷的蟒袍!快去摆香案!”十三阿哥扬声道,脸上还是有几分不敢置信的狂喜。

待下边的人应声下去,手足无措地十三阿哥才注意到不知何时也跟着起身的曹,脸上显出一丝略带尴尬的笑来,道:“这……这委实是太过意外……一时间有些怠慢小曹……”

马上这边厅上就要摆香案,宫廷的传旨太监也将要往这边领。曹晓得自己应回避,笑着说:“十三爷客气了,既然天使来了,那您先忙,曹先告辞了!”

十三阿哥听说他要走,忙摆了摆手,说道:“不过是应付一下,一会儿就好,小曹急着走什么?爷这边还有话与你好好唠唠,若是不嫌简慢,你先去偏厅吃杯茶,等爷应付完这边,咱们再说话!”

曹见十三阿哥说得恳切,不愿意扫他的兴致,便笑着应了,随着管事去偏厅奉茶去。心里也思量着,猜不透康熙会有什么恩旨下来。

从一废太子后,十三阿哥也被“冷藏”了四年多,就算是对他当年参合夺嫡之事的惩戒,应该也差不多。

再说去年时疫时城门杀人之事,纵然不说是天大的功劳,但亦是有功于社稷、有功于朝廷的。虽是晚了一年半,但是给些奖赏也说得过去。

是爵位,还是钱粮?不管十三阿哥那边如何,就是曹,想到他的处境或许会有转机,心里也为他高兴。

当朝皇子封爵,最低的也是个固山贝子,岁俸银一千三百两,禄米一千三百斛。曹心里亦松了口气,虽然有爵位,这银钱并不见多少。但是只要十三阿哥摆脱眼下这边处境,各处献银钱,送庄子地就多了。

原来曹还担心过两年十三阿哥这边的“债”还清后,那个“红利出息”的说辞,十三阿哥未必会信,现下若是这边情形好转,那也省得他再编假话。

只是,又隐隐地觉得有些不对劲。康熙历年分封皇子,都是一批一批地。没有单封一个阿哥之时。是十五、十六、十七阿哥跟着一起封爵,但是先前并未听到什么动静?

过了大约有一刻钟,管事张福远来到偏厅,脸上却无甚喜意。苦笑着说:“曹爷,主子爷稍感不适,回内院歇着去了。打发奴才过来送曹爷,还请曹爷勿怪!”

曹很是诧异,晓得张福远是十三府上地心腹老人,便也不跟他客套,直接问出心中所惑:“可是旨意……”

张福远点点头,回道:“是太后懿旨。给我们主子爷指了两位庶福晋!”

指婚!这实是太出曹意料,不过这应算是好事,为何十三阿哥却是连客都不耐烦见了?总不会是太过欢喜,或者怕嫡福晋吃醋,赶紧去内宅哄了吧?

张福远不是多嘴之人。但是晓得曹待主子向来恭敬亲厚,见他满是不解,便低声说道:“奴才刚听时,觉得是好事,不过主子爷脸色却不大好,问了传旨公公,是不是丁家井大阿哥府上也有懿旨。结果晓得那边也有旨意过去,也是指了两个留牌子秀女,爷的脸色就有些难看,吩咐了奴才来送曹爷后。便回内院去了!”

丁家井大阿哥府,便是早先的直郡王府,是皇长子胤的府邸。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后,大阿哥因因争储位,谋害太子,被革王爵,在原府邸圈禁。

这位曾显赫一时地皇长子渐渐淡出京城权贵地视线。偶尔提起时。也不过是笑言其“龙虎精神”,虽是圈了这几年。可是这小阿哥、小格格可是添了不老少。

若是换作其他皇子府邸,添了这些个皇孙是好事,但是生在被重兵把守的废王府邸,就算活到成年,不过是个闲散宗室罢了,又是哪里地福气?

偏生康熙对这个长子还算有些恩典,不管是三年一次的秀女大选,还是每年的内务府女子小选,都要往那边送几个人过去。

十三阿哥这边,如今竟似与大阿哥那边同等待遇,不知他此刻该是多么失望与多么愤怒。

出了十三阿哥府,曹心情颇为沉重,原本旁敲侧击地说了那番话,还指望能开解开解十三阿哥,使得他想开些,别因阴郁伤了心神。谁承想,好好的又来这么一出。

康熙老爷子,怎么说好,毕竟是亲生骨肉,就算是恼了,不待见了,冷在一边就行了,何苦又弄这么一出。

十三阿哥这两年虽是鲜少出府,但是毕竟没有圈禁的旨意下来,众人是有人敢怠慢,终究还要顾虑三分。

如今,这指了庶福晋地旨意下来,别说十三阿哥自己往大阿哥处想;就算其他人,将两人联系到一块的,定也不是少数。日后,说不得这边的处境越发艰难。

喜怒莫测的,就是帝王之心啊!

寒风吹过,曹身上一哆嗦,紧了紧身上衣衫,催马往平郡王府去了。原本想要留在京城,看看能不能寻个使曹寅回京的机会,此刻却是想也不想。

康熙已经上了年岁,喜怒不定,疑心渐重,行事与过去大相行径,带着几分刻薄、几分阴狠。发作起人来,要么直接要了你地性命,就算是留下一条性命的,也未必见得就有了好。

是“老小孩”也好,“更年期”也罢,从进京后的所见所闻中,曹已看不出康熙行事的章程,只觉得他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像是在消弭他自己个儿的不安。

对待至亲骨肉尚且反复无常,曹可不指望康熙能够待自己的父亲一如往常,真若是劝曹寅到京中,谁知道哪天会不小心触了这位年老帝王的霉头。

到了平郡王府,平郡王在部里还未回来,平王福晋曹佳氏出来陪着兄弟说话,又叫人将大阿哥福彭与四阿哥福秀两个抱来给舅舅见礼。

福彭六虚岁,言谈行事已经有点皇家做派,甚是知礼,明年就要上学,是进上书房,还是进宗学,还要等皇帝的旨意。福秀四虚岁,或许是幼子的缘故,不如哥哥那边守的规矩多,小脸圆嘟嘟地,说起话来“咯咯”地笑个不停。

曹佳氏与平郡王素来恩爱,除了她入府前,这边有两个妾室外,这些年这边并未再添其他女眷。虽然府里还有两个庶子,但是自己已经有了两个嫡出的儿子,心里也甚是安稳。

待两个小阿哥给舅舅请了安,曹佳氏叫**领他们先下去,自己跟曹又说了几句觉罗府之事。

她已经打发心腹过去探问过,塞什图并无大碍,估计再养个十天半月也就好了。那两个不安分的丫头,一个早在几个月前,便让喜塔拉氏杖毙了;另外一个,打了一顿送到城外庄子,上个月病死了。看来这个喜塔拉氏也不是糊涂之人,心里也是有数地。

曹佳氏说起杖毙死人之事,面上神色不变,道:“说起来,还是因长辈不再京城的缘故。你与二弟是男人家,紫晶管事虽然也算是妥当,但毕竟年岁有限,不懂这些,这几个丫头不是家生子,忠心有限,本不该选做陪嫁!”

曹不是同情心泛滥之人,但是听到姐姐说得狠厉时,也颇为不自在。不知不觉间,姐姐已经由当年那个略带几分傲气的小才女,成长为持家有方的郡王嫡妃。

曹佳氏见曹不应声,当他是内疚自责,笑着安慰道:“你一个大男人,哪里晓得内宅的这么门门道道?这个怨不到你头上,是我这个做姐姐当时粗心,忘了提点这一句,倒让颐儿受了这些个委屈。你放心,往后姐姐会留心地!到底是小门小户,才养出塞什图这样混账来;就算是王府贝勒府,看在你我份上,也不好这般怠慢颐儿!他家老太太是个明白人,断不会让儿子再犯浑地!”

第八卷 青云路 第二百五十三章 私密

被指了秀女的除了十三阿哥,还有十七阿哥,不过他这边却是喜事。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之女钮祜禄氏,被指给十七阿哥为嫡福晋。钮祜禄氏是先皇后的侄女,十阿哥的表妹,出身显赫,门第高贵。

这门亲事却是出乎众人意料,因为十七阿哥生出位份低,又有先前的流言,现下虽不是打入冷宫,但是一直在养病就是。

十余位皇子中,除了岳父为外番郡王的十阿哥与岳父是郡主额驸的八阿哥外,十七阿哥的岳父最为显贵。

正式的指婚旨意还没下,平郡王讷尔苏也是今天方听到风声,回府后正好曹在此,便对他说了。

曹佳氏要留兄弟吃饭,让他们先说话,自己亲自去张罗吃食去了。

阿灵阿也是有名的“八爷党”,当初与马齐一文一武共同保举八阿哥为储来着,如今成了十七阿哥的岳父,曹有些糊涂。为什么隐隐记得这个小十七,应该是老四的人?

听曹说明日去户部领了回执便启程离京,讷尔苏想了想,点了点头道:“早走也好,近日京城的风头有些不对!万岁爷像是真恼了,随扈的大臣侍卫都是挨个盘查,又不知有多少人要摘顶戴!”

到这里,他不禁笑了,对曹道:“这回,怕是有人是搬石头砸自己脚了!难道万岁爷这五十年帝位是白做地。就算想要算计太子,这手段也太肆意了些,怕是要两败俱伤!”

曹见姐夫满是看戏的神情,怕他被参合进去,毕竟平王府与康亲王府、顺承王府同属礼亲王代善一脉,在宗室中很有分量。因此,忍不住开口劝了两句。虽然没有指名道姓地提到八阿哥等人。但是也说了这几年京城的权势变更,无不是围着“夺嫡”二字。

讷尔苏虽然晓得自己这位嫡亲小舅子有些少年老成,但是向来还是将他当幼弟看待的,如今听他郑重其事地说起这些,恍惚之间竟有些亲长告诫的意味,不禁哑然失笑。道:“弟,姐夫年长你四岁,又不是小孩子,还需要这样嘱咐?那么个皇子阿哥,别人稀罕巴结,姐夫又什么好稀罕的?有祖宗传下的铁帽子,再挣命也不过是些个虚名,图个甚?有那功夫,还不若好好读两本兵书,待到日后有机会上战场。凭着真功夫开疆辟地,扬我满洲男儿雄风!”

到最后,讷尔苏脸上已经洋溢着说不出地兴奋之色。这副模样。曹并不陌生,曹颂与弘曙他们提起往后要建功立业,也是这副模样。就是永庆,从少年开始,便也惦记着赚军功。

战场啊。曹有点小尴尬。好像认识地年轻人中,唯有他与十六阿哥对这些并不感兴趣。难道是缺少男人血性?

子里檀香了了,四阿哥手里握着一串手珠,还是一如既往板着脸,听两个粘杆卫士禀告曹今日的行踪。

粘杆卫士是王府粘杆处的家丁,现下充当雍亲王府的耳目。粘杆处早在这边还是贝勒府时便有了,早先不过是盛夏初秋之时,几个专门当差的家丁内侍操粘杆捕树木上的鸣蝉。

待到康熙四十八年,太子废而复立,四阿哥由“多罗贝勒”晋升为“和硕雍亲王”后,行事越发谨慎。京城局势风起云涌,为了自保,他纵然想过太平日子,也无法浑浑噩噩,当个稀里糊涂地亲王阿哥。

在听取门人的建议后,四阿哥便叫粘杆处便扩充了些人马,多是王府的包衣下人,用来重做王府耳目,关注京城其他王府的动静。

先出城送兄弟,随后回府换衣裳去户部,随后侍卫处、十三阿哥的府邸、平郡王府,酉初二刻(下午五点半)从王府出来回家。

四阿哥听着,往心腹幕僚戴锦处望去。虽然现下京城暗潮涌动,雍亲王府这边也不能免俗,关注着各方局势,但是像派人全天探查曹的行踪,并不是因四阿哥的本心,而是戴锦的建议。

戴锦沉吟了一会儿,对四阿哥道:“曹进京已五日,给万岁爷的请安折子已递上去了三四日,却仍是没有上边召见的消息!王爷,这有些不寻常啊!按照先前万岁对曹家地诸多恩典,他又是初次外放地方,断没有不见的道理!”

“哦!”四阿哥的目光有些深邃,问道:“你地意思,是赞同傅鼎所言之的了?”

戴锦点了点头,说道:“回主子话,奴才正是此意!曹家早年在江南显赫众所周之,万岁爷对曹家的恩典也是朝野尽晓。若是不留意,不过是认为万岁爷念旧,看在奉圣夫人早年的情分,厚待其家族后人;不过正如傅大人所说,这对曹寅家人的恩典似乎重了些个!”

四阿哥听着,微微皱眉,原本他心中对曹印象甚好,并不愿意将他扯到这些乱七八糟地关系中。

“苏州那边有什么消息回来?高氏与李氏早年可有什么不寻常?”四阿哥思量了一回,开口问道。

戴锦回道:“主子,苏州那边还未有什么消息,只是先前查江南曹、李、孙三家时,江宁有些个早先并未留意地消息,如今看来却是值得推敲!”

见四阿哥望着自己,他也不卖关子,继续说道:“康熙三十三年年初,京城曾有嬷嬷下江宁,照看未生产的李氏,经过近日详查,这些嬷嬷是裕亲王府旧人!”

四阿哥虽然面不改色。但是心里却很是意外。早前地裕亲王府的主人,就是他的伯父福全。

地方官员,别说是个内务府织造郎中,就是总督巡抚,也没有打京城派人去看护妻妾生产的道。但是先前,并未听说裕亲王府与曹家有什么私交往来,如此这般。其中又有何隐情?

难道真如傅鼎所猜测的那般。李氏出身涉及皇家宗室私密,因此万岁才对曹寅这房如此另眼相待?

只听戴锦道:“王爷,就算傅大人猜错了,也不碍事!曹寅已老,曹是嫡长子,曹家的当家人。就算是李家、孙家,估计日后也要以曹家为马首。曹本人,又是平郡王府嫡福晋胞弟,淳郡王长女夫婿,若是他向着王爷这边,以后说不定能借上大力!”

四阿哥虽然晓得戴锦是全心为自己谋划,但是想要这般算计别人,心里很是不舒坦,忍不住冷哼一声。

前几日,戴锦胞弟。四阿哥的门人戴铎派人送来密信,无非也是就太子再次被废之事,向主子进言。

如今储位未定。诸王各有不并立之心,皇上又是天纵之资,为不世出之主。正是“处庸众之父子易,处英明之父子难;处孤寡之手足易,处众多之手足难。何也?处英明之父子也。不露其长。恐其见弃,过露其长。恐其见疑,此其所以为难”。

虽然四阿哥在回信中提到,上边那个位置是“大苦之事”,自己“避之不能,尚有希图之举乎”,无祸无福,君臣利害之关,终身荣辱之际,全不在此。但是,究竟有几分心动,他自己也是说不清楚。

戴锦见四阿哥脸色难看,晓得他对曹颙颇为看重,自己说得这般直白,怕是主子脸上过不去。

他心下一动,不再多说其他地,只问及明日府里寿宴安排。纵然眼下应避嫌疑,但是若是过于反常,反而惹眼,还不若按往年地例,该看戏看戏,该吃酒吃酒,倒显得自在淡定,别无所图。

四阿哥向来是低调的性子,听戴锦这般安排,也算是妥当,便点头允了。

戴锦见他神情缓和,又问了一句,是否要往曹家补送份请帖。先前的宾客帖子,都是早就拟定的,十日前便送到各府了。

四阿哥沉吟了一下,摆了摆手,说道:“还是算了吧!他本在丧中,不适合赴宴,又是这个时候!若是皇阿玛不见他,是为了保全他;那我这边,又有什么不能的?”说到这里,他看着戴锦,道:“苏州李家那边也罢,江宁织造府那边也好,都无需再查了!若是他是能被拉拢之人,老八他们还会放着他?曹的事,我心里有数,不必再画蛇添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