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柄大明-第2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学生?老师?顿时,朱克在心里暗暗地叫了一声不好,这人,该不会是脱脱吧?
在爱猷识理答腊没有成为太子的时候,脱脱一直都对他照顾有加,有一次,爱猷识理答腊生病了,脱脱亲自在旁边照料,仿若父亲一般。而之后,脱脱又成了太子的太傅,负责教育爱猷识理答腊。
所以,现在虽然爱猷识理答腊成了皇上,但是,以脱脱的资历,还是可以承受爱猷识理答腊的这一声问候的。
现在,爱猷识理答腊已经长成人了,成了皇上,想起以前,脱脱顿时觉得时光过得好快,岁月真的能够改变人很多。
“请原谅老臣无礼,现在,老臣身份特殊,所以,不能以真实面目示人,还望皇上给老臣保守秘密。”脱脱说道。
“脱脱太师,你能来到朕的身边,朕就完全放心了,其余的,都是次要的。”爱猷识理答腊说道,脸上,露出了笑容。
脱脱身份特殊,是陈王爷的老丈人,陈风待他不薄,救了他的性命,又安排他的晚年生活,他也该知足了,现在,又投靠了蒙古人,这是赤裸裸的背叛,虽然脱脱老脸很厚,也感觉到这么做不合适。
所以,脱脱一直都不打算用真面目示人,省得自己的消息泄露,给陈风带来麻烦,尤其是,自己的女儿敏敏,还在跟着陈风呢,到时候,会让陈风左右为难。
果然是脱脱!一旁的朱克,立刻上来说道:“太师大人,小人刚刚无礼冒犯,望太师大人见谅。”
朱克表态很到位,但是心里,却怎么都不舒服,本来,朱克深受皇上信任,乃是文官之首,但是现在,随着脱脱太师的到来,自己就将让位了。
脱脱看了这同样年轻的汉人一眼,说道:“年轻好啊,我已经老了,以后,还是年轻人的天下。”
“太师大人,您才是老当益壮。”朱克赶紧说道。
“老师,我们现在,该到何处去?“爱猷识理答腊问道,毕竟,这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看着爱猷识理答腊的眼神,脱脱从嘴里吐出两个字来:“和林。”
和林!这个地方,让所有的人,心中一阵悸动。
鄂尔浑河流域,四周水草丰盛,因此,自古以来是各游牧民族驻牧的地方,为了争夺这放牧之地,各民族之间,多有战争,战胜者曾在这里建立政权并修建都城。
直到后来,草原上一位伟大的君主,成吉思汗在这里重新修葺城池,创建了蒙古帝国首都:由于蒙古国的强盛,和林成为世界著名城市之一,东西方的人员,都以来到这里为荣。
此时的蒙古人,几乎就是世界霸主,这里就成了世界的首都,不管是莱茵河畔的维也纳,还是黄河边的汴梁,北方寒冷无比的俄罗斯草原,炎炎烈日下的阿拉伯半岛沙漠,大半个欧亚大陆,数千万的人民,都笼罩在这座城市的权力和威势之下。蒙古骑兵,接受着从这里发出的命令,四处掠夺。
蒙古帝国前四汗,包括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蒙哥均坐镇哈剌和林管理皇朝。这里是蒙古帝国的中心。
后来,中统元年,世祖忽必烈在上都即位﹐而他的幼弟阿里不哥则据哈剌和林地区自立为大汗。中统二年冬﹐忽必烈军打败阿里不哥﹐占据和林。之后,忽必烈建立元朝并迁都大都,和林城失去了曾经的地位,逐渐衰落。
和林,记录了元朝曾经的辉煌,而现在,元朝却没落了,这个时候,他们重新进驻和林,让每一个人,心中都别有一番滋味。
“皇上,当我们到达和林之后,那里,就是大元朝新的首都。”脱脱的话语之中,有一些感慨,一些无奈。
“多谢老师指点。”爱猷识理答腊说道。
爱猷识理答腊没有多问,脱脱也没有多答,彼此之间很有默契一般,前往和林,在那里,重新开始!
整支军队,踩着新鲜的草地,迎着夕阳,向着西面走去,这里,是他们的新的家。
………
常遇春做梦也没有想到,陈王爷这么快会来大同,想起自己虽然打下了大同,但是,并没有将鞑子的主力给歼灭了,就像是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心中多了些忐忑。
“王爷,您这么快就来了,早知道,我就带人去城门口迎接您了。”常遇春说道。
“嗯,我来看看,这位是谁啊?”陈风问道,他已经看到了那名汉人,刚刚装狗叫的,肯定是他了。
“他是大同城的同知,孙得胜。”常遇春说道。
同知?这么大的官,居然都没有跑掉,被己方给活捉了,陈风想起自己来这里的任务,顿时就有了头绪。
本来,陈风在上都遥控指挥就够了,他是不打算来大同的,大同这里,到处都是山,根本就没有什么美景可以看,在陈风的印象里,似乎带了点穷山恶水的意思。
但是,陈风没有想到,江南的那个皇帝,好像是看自己最近过得太舒坦了,总想给自己找点艰巨的任务去做。
这不,没几天,皇上的圣旨就到了,升自己为太师,而且,还交给了自己有关朝廷江山社稷的大事,迁移山西的人民!
中原人口锐减,而山西人口很多,所以,在当初制定恢复明朝农业生产大事的时候,陈风就提起,可以将山西的人口,迁移到山东,河南河北等地,这样,可以让北方迅速地恢复农业。
这件事情,是举国的大事,没有想到,朱元璋居然交给自己去做了,真是太看重自己了。
陈风当然知道朱元璋是什么意思,现在,山西已经拿下来了,越早地迁移百姓,那就能越快地恢复农业生产,但是,朝廷现在没钱没粮,拿什么干活儿?
所以,就找上自己来了,自己得白干活儿。
关于朝堂上的一幕,陈风虽然没有亲见,却已经接到了密报,知道是李善长给自己使坏,不过,陈风很大度,不打算去找李善长的麻烦。
这件事总得有人干,现在,自己干就自己干吧。
当然,陈风是不能掏自己的腰包的,陈风自己也掏不起,一路过来,都在想着怎么筹集资金,现在一看这鞑子的大同的主官,顿时心里就有了主意。
从他们身上,榨出这笔资金来!
想到这里,陈风看着那家伙,眼神已经变得冰冷。
“小人参见王爷。”孙得胜这时终于可以插上嘴了,赶紧说道。
“哼,你就是出卖我汉人的走狗,为鞑子卖命的奸人?”陈风向孙得胜冷冷地说道。
顿时,孙得胜脸上的笑容凝固了,后背上,全部都是汗水。
听到陈王爷的话,常遇春立刻两眼容光焕发,他知道,这是王爷要宰这个家伙了,一会儿,王爷一下令,自己就像是拎小鸡子一样将这个孙得胜拎起来,然后推出去砍了。
反正这是个马屁精,也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
“王爷,小人是被胁迫的,当时,小人也想响应我朝天威,归顺我朝,但是,当时鞑子重兵把守大同,小人即使是想要起义,也会立刻就被鞑子镇压了,不过,小人一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也从未做过伤害我汉人的是啊!”孙得胜跪在地上,几乎要哭诉了。
“是吗?”陈风问道。
“当然了,是真的,小人刚刚,已经投效了常将军,决心为我大明效力了。”孙得胜说道。
“那就让我看看你的忠心究竟怎样吧。”陈风说道。
第877章 捐钱
看看忠心?这句话有很多解释,比如,是不是要将自己的心挖出来,看看怎样?孙得胜知道,自己现在不知为何,好像是惹怒了这个王爷,他想要找自己的麻烦!
多年来官场的历练,让孙得胜在这最危急的关头,没有放弃活下去的机会,他的脑子在急剧地思考着,陈王爷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稍有失误,就会脑袋掉地,身边的这个恶狠狠的将领,随时会让自己血溅当场,孙得胜绝对不会放弃自己生存的希望!
对于眼前的陈王爷,孙得胜是非常了解的,除了是打仗的天才,作战屡屡得胜之外,他还是个商人,经营各种商业,赚得盆钵满体,只是这个光芒,被他王爷的身份盖住罢了。
对,既然这样,王爷一定是爱财的!干脆,自己就破财消灾!这可是为官的诀窍之一!
“王爷,小人家里,有八百两银子,都愿意捐出来,小人知道,朝廷现在要治理天下,很缺银两,虽然这钱有些少,也是小人的一份心意。”孙得胜说道。
八百两银子?听到这话,陈风脸上,露出了某种冷笑:“孙大人,虽然以你的俸禄来说,这些年,也就手头上有这些银子而已,但是,你不要以为本王不知道,你的手里,就那么多银子,给鞑子当官,不为财,又为的是什么?你们巧取豪夺,贪污受贿的手段,不要以为本王不知道,你八百两,你是在和本王开玩笑吗?”
孺子可教,立刻就想到了这一层,但是,这钱也太少了,马上要死了,还守着这些财物不放啊,陈风不由得在心里充满了讥讽。
“是,是,小人一共有两千两银子,都捐出来。”孙得胜立刻改口道。
两千两!这也差得远呢,陈风脸色一绷:“常将军,搜过孙得胜的府上了吗?”
“是的,王爷,从他的府里,一共搜出了三千八百两银子,现在,这些银子都在我们的控制之下。”常遇春说道。
做这件事,常遇春没有丝毫迟疑,进入大同城之后,在府衙里将这些官员都抓获了,同时也派人,将这些官员的府邸,都查抄了。
虽然徐达对常遇春的作为非常不满,但是,也没有多说,毕竟,是常遇春的支援,才让他们轻松破城,而且,徐达军队里的粮食,都是陈王爷给补给的,现在,常遇春就算是占了点便宜,也是应该的。
就算要找常遇春讨要一些,也是等到陈王爷知道了这件事再说。
三千八百两!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这是一个一辈子都赚不到的数目,但是,对于这个孙得胜来说,只是沧海一粟。
陈风绝对不信,孙得胜当了这么多年的大同的官员,经手了那么多钱,最后只留下这么一点。
“这些银子,小人都愿意捐给朝廷!”孙得胜立刻表态,心中已经大窘,这些银子,都是分开藏起来的,明面上,就只有五百两银子而已,现在,都被发现了。既然发现了,也肯定不会是自己的了,干脆就大方一点,都捐给朝廷不就得了?
孙得胜的这个小心思,陈风自然是知道的,看着孙得胜那堆满笑容的脸,陈风依旧声音冰冷:“那些银子,是我们查抄到的,那本来就是我们明朝的财物了,孙大人,您将我们明朝的财物,再捐给我们明朝,您倒是很会算账啊!”
什么你们明朝的,本来那就是我的!孙得胜在心里大叫道,嘴上却丝毫不敢乱说,现在,这个陈王爷的目的已经很清楚了,就是想要从自己这里,得到财物。千里做官只为财,自己在大同这个地方呆了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搜刮银子吗?没有想到,这些银子,还是保不住啊!
罢了,银子都是身外之物,这陈王爷,是非常精明的人的,自己根本就骗不了他。
而且,陈王爷的耐心,肯定也是有限的,自己要是再一味地耍滑,说不定,陈王爷真的怒了,自己就没有机会了。
“王爷,小人在城外,还有一房妻室,小人将八千两银子,藏在了那里,小人的这妻室也不知道,只要王爷让小人出去,一定可以将这些银子都取回来,捐给朝廷,也算是小人为朝廷效力了。”孙得胜说道。
八千两银子!这数目,的确是不小了,陈风脸色稍稍好转了一些:“现在朝廷正缺少银两,如果你能将这些钱捐出来,也算是为朝廷做出了贡献,不过,你的这些银子,都是搜刮百姓来的,现在,只能算是还给了百姓才对,常将军,立刻派人,按照孙得胜说的地方,去取银子,先将孙得胜押回去,要是银子无误,就释放了他。以后,安心做一个百姓。”
听到陈风的话,孙得胜脸上满是失落,那些,是自己最后的家底了,但是,只是讨得了陈王爷的一个释放而已,以后,自己也无法再为官,只能当个普通百姓而已,自己能干什么?什么都不会!
不行,绝对不能这样,反正,自己的钱都没有了,以后也无法活下去,与其这样,不如堵一把!
“启禀王爷,小人不愿意做普通百姓,小人管理大同路多年,深知这里的一切,现在,王爷刚刚占领了大同路,很多地方都不熟,小人愿意给王爷效犬马之劳,哪怕就是做牛做马,做猪做狗,小人也愿意。”孙得胜说道。
“你这家伙,还真是不要脸,刚刚给本将当狗,现在,又要给王爷当狗!”常遇春在一旁骂道,接着,就要一把把他拉走。
“等等!”陈风突然叫住了他。
本来,陈风只打算从孙得胜身上,榨出厚实的一笔来,然后,以他为榜样,让其他的人都效仿,凡是给鞑子当官的,盘剥百姓的,想要不死,就得将所有的家产都拿出来,尤其是隐形的家产,这样,迁移百姓的费用,就出来了。
现在进行得很顺利,八千两银子,这可不是一笔小的数目,够迁移几十名百姓所需了。
有他这个榜样,下面的工作就容易了。
陈风按说就该放过孙得胜,让他当个普通的百姓去好了,这种前朝的余孽,不杀就够好的,哪里能再当官!
但是现在,听到孙得胜这样一说,陈风立刻就想起,自己还真是需要这样的人手!
陈风来到大同,所为的事,就是迁移山西的百姓。
迁移百姓,可是一件大事,除了要在资金上准备到位之外,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如何组织百姓们迁移。
故土难移,不管陈风做出多么大的努力,这件事,始终是背负骂名的一件事,陈风现在在心里,已经暗暗地知道了朱元璋真正的用意,乃是为了打击自己的威信啊。
历史上,这次事件,造成了很多传说,比如,据说当年移民时,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为记。至今凡从山西移民后裔的小趾甲都是两瓣的。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
再比如说,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们反绑,然后用一根长绳联结起来,押解着移民上路。由于移民的手臂长时间捆着,胳膊逐渐麻木,不久也就习惯了,以后他们都喜欢背着手走路。
而在押解过程中,百姓要小便只好向官兵报告:“老爷,请解手,我要小便。”次数多了,这种请求就变成了“老爷,我解手”,之后,解手就成了方便的代名词。
作为历史系的学生,陈风是知道这些传说的,虽然有的是传说,有的经过考证,也还真是那么回事。
陈风既然接手了这件事,那么,就绝对不会用简单粗暴的方式,直接将百姓们捆走,带到该去的地方去,他要用别的方式。
不管用什么方式,陈风都需要熟悉这里情况的人,而孙得胜,还真能起到些作用。
所以,这个孙得胜,还是真有些用处的。
“王爷,小人久仰王爷大名,以前给鞑子当差,那都是被迫的,小人也是汉人啊,现在,大同被朝廷光复,小人心中欢喜得很,只要王爷需要的地方,小人一定粉身碎骨,在所不辞,但有差遣,王爷尽管吩咐。”孙得胜看到陈王爷的态度改变,立刻又说道。
这是自己的机会,最后一次的机会,要是攀上了王爷,那么以后,飞黄腾达,也未可知。
“现在,整个山西,有多少人口?”陈风问道。
如果孙得胜,能够将山西的人口,一下子说出来,那么,证明孙得胜还算是个称职的官吏,如果他支支吾吾,那就没什么本事,留着也没用。
“启禀王爷,现在山西,有人口三百六十五万人口,共九十三万户。”孙得胜说道。
虽然不知道陈王爷要干什么,但是,孙得胜知道,这是陈王爷在考自己。
要是说别的,孙得胜还真的回答不上来,但是,这山西的人口,孙得胜很清楚。
因为,扩廓要组织军队啊,就得有军饷,这些军饷,是从百姓中征集的,而兵源,也来自于山西的百姓,所以,这个数据,他非常清楚。
第878章 迁移一百万
三百多万的人口,果然不少啊!陈风一听,心中就有了计较。
现在,河南的人口,只有一百三十万,而河北的人口,只有九十七万,两个都加起来,也才二百多万,而山西一地,就比河南和河北的人口总和,还要多一百多万。
至少要将这里的人口,迁移出一百万去,就能够让北方的土地,更好地耕种起来。
“那些,现在山西的耕地,够这些人耕种吗?”陈风问道,这是更需要了解的问题。
“现在,山西北方,有人口一百多万,耕地几乎够用,而在南部,分布着二百多万人口,比较稠密,那里的耕地,比较缺少,不少农户,得不到足够的耕地。”孙得胜说道。
这个情况,也是在扩廓出军之前,孙得胜总结出来的,因为又一次的征集军饷的任务要开始了,在哪里征集,征集多少,都需要按照当地百姓的承受能力来的。
现在,刚好可以回答了陈王爷的问题,孙得胜在心里暗自庆幸。
“好,你先回去吧。”陈风说道。
孙得胜还想多在陈王爷面前表现一番,谁知,陈王爷就这么打发自己了,刚刚明明很感兴趣的。
不过,孙得胜知道自己此时的地位,因此,陈王爷这样一说,他就立刻告退了。
当然,先回去,也不是回家,而是被人押着,再次回到牢房里去。
孙得胜走了,常遇春这才向着陈风问道:“王爷,您这次来大同,不仅仅是为了末将打仗的事吧?扩廓很狡猾,还是让他给溜掉了。”
陈风望着常遇春,这个小子,现在也学得这么机灵了:“你在刚来大同的时候,是不是说过要屠城的话来的?”
屠城?常遇春心中一惊,是谁这么漏嘴,和王爷说了?
“王爷,当时末将是说了,只是过过嘴瘾而已,根本就没有敢动手啊!”常遇春赶紧说道。
陈风知道,常遇春就这性格,现在,没有做出杀降的事情来,已经非常可贵了。
扩廓,还是溜掉了,他这次到了草原上,肯定会休整几年的,也就是说,这几年内,几乎都不用担心鞑子的问题。
所以,也可以将自己的主要精力,都放到移民这件事上来,这件事,可不是一次就能解决的了。
“能够拿下大同,就已经达到了我们当初制定的目标了。现在,大同的战事已经结束,明日,我会命令徐达的主力,向山西南部进军,将整个山西,全部光复。”陈风说道。
现在,虽然大同已经拿下来了,但是,并不代表着山西拿下来了,南部还有大块的土地呢。不过,大同是鞑子重兵把守之地,南方兵力并不多,现在,大同被拿下来的消息一传出去,南方的鞑子知道,只要他们脑子不傻,就该赶紧逃掉才对。
所以,让徐达的军队向南进攻,只是一次行军而已,不会有太难啃的骨头,而且,徐达一路过去,光复各座城池之后,正好可以向南收兵,直接回他的驻地了。
徐达向南面去旅游,常遇春不感兴趣,他脑子一动,立刻想到了什么:“王爷,你是不是要亲自领军,去找扩廓的麻烦啊?听说,他的军队,是向和林去了,咱们捎带着,将整个草原都抢过来算了。”
常遇春的胃口真大!抢过草原来,能干什么?在那里开垦土地,全部种粮食?陈风摇了摇头:“不,我们没有任何作战任务,就留在大同。”
留在大同?常遇春顿时一脸无奈:“王爷,那还不如让我带着军队去南面转悠转悠呢。”
“常聚跟本王提了好几次了,总让你领军,让常聚守大都,他实在憋得晃,看来,下次再有任务,就让常聚带军出征好了。”陈风说道。
陈风这么一说,常遇春的脸色,顿时就变得很难看。
虽然现在陈风是王爷,位高权重,但是,对于这些部下,从最初就跟随他的人,陈风还是比较和蔼的,所以,常遇春才会不断地给陈风抱怨,现在,陈风这么一说,常遇春立刻就闭嘴了,他知道,王爷说得出就做得到,要是一直在大都城里呆着,那就太憋闷得慌了。
“你最近的任务,就是按照刚刚孙得胜的标准,找那些被关押的官员商讨,只要他们给得起银子,就将他们放了,要是不给,那就继续关着。”陈风说道。
刚刚孙得胜的标准,除了抄家本来就得的三千多两银子,还有即将去查获的八千多两,也就是说,每一个官员,至少得压榨有一万两来才行。顿时,常遇春就在心里有了标准。
那些都是贪官,每一个人,都富得流油,压榨他们,常遇春没有任何压力。
“是,王爷,这件事,就交给俺老常去办好了。”常遇春说道。
常遇春走了出去,陈风坐在上面的太师椅上,默默地愣神。
“王爷,我们这么做,是否合适?”就在这时,耳边传来了一个声音。
陈风不用抬头,就知道是施彦端。
这次,陈风要迁移百姓,可是一件大事,陈风自己的经验并不丰富,能力,其实他自己也清楚,能力不是很强,再加上,陈风不可能事事躬亲,所以,在陈风从上都前往大同的过程中,也飞鸽传书,将施彦端叫了过来。
陈风前脚到大同,施彦端后脚就跟着来了。刚好碰到了出去的常遇春,听到陈风这般办事,不由得皱了皱眉头,于是,忠言逆耳,还是向着王爷提了起来。
施彦端的年龄不小了,但是,精神依旧矍铄,看着陈风的目光,炯炯有神。
“施老先生,有何不妥?”陈风问道。
“王爷,我们是仁义之师,要用仁义的手段,我们让那些官员交银子,交够一万两的,就放人,不够的,就关押,这般作为,不能算是光明磊落啊,而且,要是传到了皇上那里,风言风语,又会不少啊。”施彦端说道。
交够一万两?自己什么时候规定这个数额了?陈风一听,立刻就想到,是常遇春理解错误。
对于不同的官员,要有不同的捐款额,毕竟,一个三品官员能够贪污到的数量,要远远地高于一个九品芝麻官。
看来,该给常遇春提醒一下。
不过,暂时还不用着急,先按照这个标准收,其实也不错,等到那些真正拿不出这么多银子的人来,再适当地降低标准,也未尝不可。
这件事,陈风是坚定地做下去了,事后,数年的时间内,大同城原本的官员,只要听到常遇春的这个名字,就吓得瑟瑟发抖,背地里,不知道说了多少陈风的坏话。
但是,在百姓的心中,陈风却是高尚无私的,这次迁移的行动,让百姓没有受半点的委屈,还都非常自愿。
现在,施彦端对陈风的这个行为,进行了提醒,这是施彦端的本份。
施彦端非常好奇,陈王爷虽然不是最富有的,但是,陈王爷手下的各个生意都非常红火,赚来的银子不计其数,又怎么会来这里,压榨这些鞑子的官员钱财?这不符合王爷的行为啊。
“我也不想这么做啊。”陈风说道:“施老先生,你告诉我,将一百万人口,从山西,迁移到山东,河北,河南这些地方,需要多少资金?”
迁移一百万人口!听到陈风这么一说,顿时,连施彦端也惊讶了:“王爷,您的意思是说,朝廷决定,要迁移山西的百姓了?”
陈风点点头:“是啊,否则,我也不会让你这么老远地从大都过来了,皇上下了圣旨,将这件事,交给我去办,但是,一文铜钱都没有给我,简直就是空手套白狼啊!”
空手套白狼?施彦端对陈王爷新创造的这个富有想象力的形象生动的说法给逗乐了。
“王爷,这件事,也算是迫在眉睫,毕竟,中原经过数年大战,人口锐减,现在,土地荒芜得很厉害,将北方的土地充分地利用起来,这是让我汉人重新繁衍,尽快发展的一个方面。从山西迁移人口,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朝廷现在,的确是没什么资金,连北伐的军饷都凑不齐,迁移人口,除了交给王爷,要是别人来做的话,肯定是使用部队,直接将百姓们押着去迁移了。这是皇上对王爷的信任。”施彦端说道。
施彦端虽然没有亲见,但是,这番分析,却是有理有据,陈风知道,事实也是如此,如果交给别的人来做,肯定是一场山西百姓们的血泪史,那些官员,只管完成任务,谁在乎中间的过程如何。
再说,皇上让这番迁移,又不给银两,那些官员,也没有别的计策可以实施。
“施老先生,那您说,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够让百姓们安心地迁移啊?”陈风问道。
“王爷,要让百姓们迁移,那就要给他们足够的条件,比如说,到了新的地方,开垦出来的荒地,几年之内,不收任何税赋,愿意迁移的,也不用服徭役,而且,我们给每一户迁移者,发放足够的路费和安家费,这样,他们应该愿意主动迁移。”施彦端说道。
第879章 施彦端计策难行
“那么,我们迁移一百万人口,需要多少资金?”陈风问道。
其实,施彦端的这个说法,在陈风眼里看来,却有些纸上谈兵,故土难离,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狗窝,想要让百姓们主动迁移,那是非常难以办到的,这些措施,恐怕还不够。
当然,这都是陈风一瞬间的想法,一切想法,都要等到实践之后,才能够知道是否正确。
现在,陈风就是在讨论具体的措施了。
“王爷,一百万人口,每一个人,需要路费,大概在十两左右的银子,要让他们在那里生活,至少需要几十两的银子,要安置他们住下,盖房子,播种,购置农具,都需要资金,这样下来,每人按一百两银子计算,需要…”施彦端还没有说完,就看到陈风的脸色,绝对的不好看。
其实,如果要是像历史上那样,押着百姓去新的土地,只需要沿途管饭就行了,而且,那些饭也绝对的吃不饱,只能保证不饿死,那么,每个百姓,有上一两银子的伙食,就足矣了。
但是,若是要让他们自愿去新的土地,那么,就不能像押牲口一般的方式,一路上,十两银子的消耗,其实不算多,毕竟,走路过去,得需要耗费两个月。
而想要让百姓主动离开,那安家费,也不能太少,否则谁愿意过去?施彦端给的条件比较好,一百两银子,这已经会让很多百姓都心动了。
但是,这般算下来,那需要的银子的数目,会是一个天文数字,虽然施彦端还没有算出来数目,陈风已经不想听了。
“王爷,我们可以学当初商鞅变法时的做法,第一批愿意主动迁移的,就按照这些银两给,而后续的那些百姓,就开始减少,这样,可以鼓励百姓们下决心,尽早迁移。”施彦端说道。
先只给一部分人这种标准,这陈风还能够接受。
“嗯,施老先生,那下来,就要有劳你了,将这条政令,宣传出去,尽快打响第一炮。”陈风说道。
“是,下官遵命。”施彦端说道。
看着施彦端出去的背影,陈风在脑海里依旧想着,如果要是这样也不行的话,那就只能采取点特殊的方法了,究竟用什么办法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