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柄大明-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微臣遵旨。”刘基在众臣之中,站了出来,走上前几步,接过太监递来的文书,打开,宣读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北方鞑子,入侵我汉人世界近百载,今我…”

刘基一边宣读,李善长在一边,心里已经非常不满意了。

刘基,只是中途才跟随皇上打天下的人而已,也没什么功劳,就是提了几条建议而已,这个人,皇上居然如此重视?

刘基读了很长时间,前面,几乎就是对鞑子的讨伐檄文,到了后面,才开始提到官员任免。

第一个说的,自然就是陈风,陈风为皇弟,封为平江王,下辖数地,封地之内的所有政事,全部自己处理。

这都是已经提前商量妥当的了,下面的,才是重点。

“李善长,为中书右丞相。”听到了刘基这话,李善长缕了缕自己的胡须,突然意识到什么,赶紧站出来,说道:“谢主隆恩,李善长将兢兢业业,辅佐皇上,治理大明!”

“徐达,为中书左丞相。”

李善长是文官,徐达是武将,而且,徐达是朱元璋手下最信得过的大将,所以,徐达能成为左丞相,这是所有人都预料到的。

徐达还在前线带兵,所以,他就没有谢主隆恩了。

这两个,都是正一品的大官,下面,只有一个是从一品的官职了,中书平章政事!

这个官职,该是谁的呢?汤和?朱升?周德兴?李善长正在想着,就听到刘基接着读到:“刘基,为中书平章政事。”

读到这里,刘基的语音中有一丝颤抖,自己其实在皇上的手下,功劳不是很大,怎么封了自己这么大的官?

但是,在这个时候,哪怕是有诸多疑问,刘基也只能暂时放下,像刚刚李善长那样,谢主隆恩。

听到刘基为中书平章,所有的人都是一愣,尤其是李善长,怎么会是刘基?

朱元璋高高地坐着,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个人的表情,甚至可以看到每一个人内心的想法。

尤其是,李善长的脸,明显地一哆嗦,赏心悦目啊。

想要治理好国家,就得首先巩固好皇权,而巩固好自己的权力,最重要的,就是要会领导手下的这些大臣们。

李善长,属于是自己的家乡人,像他这样,从自己老家过来的人很多,这一派的势力,如果太大的话,就会尾大不掉,所以,将刘基高高抬起来,正好可以起到制衡的作用。

当皇帝,最重要的,就是要会让手下的大臣之间是平衡的,朱元璋深知这个道理。

宣读完毕,群臣再次谢皇上恩典。

望着这些人,朱元璋说道:“今日,我大明国开国之日,各位爱卿,有何治理国家的良策?”

“启禀皇上,微臣有些建议。”一旁的李善长首先出列。

“丞相请讲。”朱元璋说道。

“刚刚的宣读之中,我们依旧有很多职位空缺,现在,我们大明朝百废待兴,下面的官员,更有太多的空缺,所以,现在要紧的,是把这些空缺补上。”李善长说道:“但是,我们在任用官员的时候,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请皇上定夺,是否可以重新开始科举。”

鞑子的时候,废除了科举,虽然有过几次的重新开考,但是,机会都很少。

现在,李善长就提到了,对于官员来说,要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择,用人必须要有规矩。

“丞相所言极是,各位爱卿,还有何良策?”朱元璋问道。

群臣左右看看,没有再多说什么,现在,他们都默认了李善长就是他们的文官之首,有什么话,先和李善长商议了之后,再奏给皇上,才是最好的选择。

朱元璋目光在每个人的身上滑过,最后,又留在了刘基的身上。

“刘基,你有何想法?”朱元璋问道。

听到皇上相问,刘基站出列来,说道:“皇上,微臣觉得,我朝刚建,需要整顿纲纪,尽快制定我朝的历法,非常紧迫,尤其是,随着官员的上任,其中,未免会发生受贿徇私之事。如何惩处,我们需要有个法律的要求。”

听到刘基这么说,朱元璋大喜:“对,刘爱卿所言,甚和朕意,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做,半个月内,起草出一份来,交给朕过目。”

第634章 罗贯中拜年

从朝堂上回来,李善长闷闷不乐,这个刘基,这次居然一下子,就爬到了那么高的位置上,这以后,不管心里怎么想,表面上,还得和这个刘基,笑脸相迎。

皇上为何对刘基这么信赖?当初,刘基在众多幕僚中,根本就默默无名,还不是陈大人将他提拔起来的?

陈大人!想到了现在已经成了王爷的陈大人,刘基突然反应过来,该不会,是因为陈大人的关系吧?

对,一定是这样,一定是这样,陈风一直不肯接受任何多余的官职,所以,皇上就将刘基高高抬起,其实,皇上相信的人,依旧是自己!

自己以后,可得对刘基多留意一些,尤其是刘基和陈大人之间的往来。想到这里,李善长才高兴了起来。

“丞相大人。”李善长正在思考着,就见到一名仆人进来。

“丞相大人,那个刘大人,还在皇宫里,根本就没有出来。”仆人说道。

李善长回来的时候,派出了一个人,去打探这刘基的行踪,谁知,这刘基一直都呆在皇宫之中,还在和皇上商议朝政?

看来,自己得集思广益,拿出许多项让皇上满意的策略来,也真是的,皇上怎么就偏偏对怎么打贪官感兴趣啊?

“皇上,现在,我们的北伐,即将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胜利之后,会有很多劳苦功高之人,他们可能会仗着自己曾经打过胜仗,所以,就有一种自豪感,做起事来,可能会出格,所以,我们在制定法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些问题。”一个声音冷静地说道,正是刘基。

“青田,你说得非常不错,这也是朕担心的一个问题,不管他们立过多大的功劳,也不能违反法制。”朱元璋说道:“青田,你能如此为我们大明江山着想,实乃治世之能臣啊!”

“皇上,请恕罪。”就在这时,刘基突然后退两步,跪了下来,说道:“皇上,微臣愿为我大明江山,尽自己毕生的精力,但是,皇上封微臣为中书平章政事,这个官职,有些太大了,微臣何德何能,能够担此重任?微臣斗胆,还请皇上收回皇命吧!”

“青田,朕既然已经下旨,必是深思熟虑的了,就你今日这些话,就可以做这个官职,朕也相信,你能够帮助朕,治理好这天下。”朱元璋说道:“现在,天下还未定,朕需要你这样的人,辅佐在朕的左右啊!”

说完,朱元璋走了过来,扶起了刘基。

刘基抬起头来,老眼已经充满泪水:“皇上,既然如此,微臣愿意帮助皇上,让刚刚从鞑子的奴役之中解脱出来的百姓,过上好的生活。”

这,其实也是刘基当初的梦想,现在,刘基已经老了,才看到自己的梦想一点点地实现,心中激动万分,读书之人,谁不想做官?做大官?但是,刘基知道,自己太耿直了,肯定会得罪很多人,所以,刘基才会来推官。

现在,得到了皇上如此的信任,自己还有什么要求呢?只能肝脑涂地,以报皇上知遇之恩!

大明朝建立的消息,随着应天城上吾皇万岁的呼喊,传遍了整个中原。

江北,扬州。

在陈大人的治理下,扬州这个本来就在运河要道上的城池,早已经发展成了和平江一样的大城,这个大,不是指城池变大,而是指每日来回进出的物资,这里的商业,发展很快。

本来扬州只是以盐而兴起的,而现在,扬州其他方面的生意,丝绸,粮食,布匹,等等,都走入正轨。

不过,相比江南,扬州的规模,还是差一点。

而作为扬州的同知施大人,平日也是默默无名,似乎早就被人忘记一般,就是连陈大人,也几乎很少提起施大人。

虽然如此,施彦端还是一心一意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其实,他知道,陈大人对自己的信任,从未有过变化,他也算是陈大人自从起事以来的绝对心腹幕僚。

房间的一个角落内,点着一支檀香,香烟冉冉升起,整个房子,也有了一股清新的味道。

“老师,又是一年了,新年到来,弟子给您拜年来了。”另一个声音说道。

施彦端望过去,现在,罗贯中已经长成了能够独当一面的人物了啊,假以时日,肯定会成为丞相般的人物,可惜,已经没有机会了。

“嗯,本,坐下吧。”施彦端说道。

不过,罗贯中没有立刻就坐下,恭敬地给施彦端磕了个头,才站了起来,坐到一边。

施彦端是他的老师,这过年给老师拜年,磕头是必须的。

坐到了位置上,罗贯中说道:“老师,前几日,应天城内很热闹,皇上登基了,大明朝也建立了。”

“是啊,为了这一天,我们汉人已经等了很久了。”施彦端说道。

这个政权,可跟韩林儿,徐寿辉建立的政权不同,毕竟,这个政权,此时已经强大到没有任何势力能够摧毁它了,这个国家,是牢不可破的了。

“而且,陈大人被封了王爷,还是现在的这些土地,完全归我们管辖。”罗贯中说道。

对于朝廷的这个任命,陈风治下的所有人员,都感觉到非常满意,但是,在陈风的最高幕僚,罗贯中和施彦端两人眼里,是否这样认为,就不得而知了。

罗贯中说完了之后,施彦端没有说话,只是望着窗户外面的柳枝发呆。

“老师,对于这个命令,我总是有些不舒服的感觉。”罗贯中看到施彦端不说话,还是下定决心,那就自己说好了。

听到罗贯中的话,施彦端笑了:“怎么了?要不,让陈大人推荐你到应天去当官?”

“不,老师,我不是这个意思。”罗贯中说道:“我总觉得,皇上的这个任命,也只能是暂时的,等到四方安定下来之后,你觉得,皇上会容忍就在应天的东面,有我们这样一支强大的力量存在吗?”

罗贯中看出来了,他不相信,自己的老师看不出来,所以,这次,前来给老师拜年是次要的,主要的,就是和老师商讨此事啊。

兔死狗烹,这个道理,罗贯中非常清楚。

“本,你看出来了?”施彦端说道:“朱公子,可一直都有宽厚仗义的美名啊。”

“虽然现在如此,但是,老师,这每一个开国皇帝,最后都会有这样的行动,这是必然的,最好的,恐怕也就是先朝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罗贯中说道。

“那你说我们该怎么办?”施彦端说道。

“虽然我们现在帮助皇上修皇宫,修城墙,还帮助他打仗,但是,等到以后,四方安定下来,我们这里,始终会成为皇上眼中的肉刺。我们得早做打算。”罗贯中说道。

罗贯中的头脑,非常清醒。

那个操蛋的天机,那个操蛋的真龙天子的命运,否则的话,以陈大人的实力,足能够横扫全天下,当陈大人已经气候十足的时候,那个朱元璋,还只是一个连一万兵马都不到的小喽啰而已啊。

可惜,天意难违。

罗贯中没有后悔跟陈大人,他亲历了当时陈大人遭遇劫难的全过程,从那时,也就跟着认命了。

同时,对于陈大人,罗贯中一直都是非常佩服的,从内心里都很敬佩,所以,从来也没有想过要离开陈大人。

他只是想要找出个方案来,如何提前筹划,应对即将出现的这个难题。

既然是陈大人最信得过的幕僚,那自然就要提前给陈大人谋划。

“本,你说得很对啊。”李善长说道:“即使现在陈大人受到的待遇很不错,和皇上是兄弟,被封为了平江王,还把夫人们都封了很多封号,但是,以后,说不定就会后悔了。”

李善长也是能看到这一点的。

“不过,要是陈大人,一直都保持着窑社骑兵和黑衣军这两支最精锐的部队的话,情况就不同了,如果皇上想要动大人,那就得问问这两支军队答应不答应。”李善长说道。

李善长看得也很明白,什么封号都是假的,只有武力,才是真的,这两支骑兵,战斗力是一等一的高。

“那我们怎么才能一直保持这两支军队的规模?等到战事结束之后,我们再保持这么多的武力,恐怕不合适。”罗贯中说道。

那个时候,在平江,时刻保持那么多骑兵部队,肯定会被朝廷里很多人整日非议的。

“所以,我们要给这支军队,找到合理的借口。”李善长说道:“我们的这支骑兵,是打鞑子的重要力量,想要让这支骑兵存在下去,那么,就要有对手才行。”

“老师,你是说,故意给鞑子留口气,放他们回草原去?”罗贯中说道。

“鞑子期数未尽,我们这次北伐的行动,不一定会圆满成功啊。”李善长说道。

罗贯中也是聪明之人,立刻就知道了李善长的意思,这个计策,真的能化解了现在面临的问题啊,现在,就只剩下彻底将这个计策考虑周到,然后,设法通知陈大人了。

第635章 德哈立功

“风哥,扬州来信。”蓝玉寒手里拿着一个纸团,向陈风说道。

陈风接过来,打开一看,什么都没有。

空的?蓝玉寒诧异,刚刚从那边过来,正好有信鸽飞过,蓝玉寒就自作主张,将信鸽腿上的竹管拿下来,抽出了信,交给陈风。

谁知,这信却是空的?

陈风看到这信纸,向蓝玉寒说道:“玉寒,给我打盆水来。”

“风哥,打水干什么?”蓝玉寒问道。

“打水,我给你变戏法。”陈风说道。

蓝玉寒立刻打了一盆水进来,看到陈风,在水里加了点东西,然后,将信纸放了进去。

信纸浸入水中,变湿了,同时,出现了字迹。

神奇,真是太神奇了!

陈风看完了信纸上的内容,微笑着摇了摇头,将信纸从水里捞出来,揉成了团,再撕成碎末。

这信,是李善长给发过来的,因为这是绝密的内容,所以,李善长很谨慎地用了淀粉来书写,这是陈风发明的隐形墨水了,所以,即使被一般人看到,也只是一张白纸而已。

李善长给自己提供了思路,这个思路,和自己想得非常相似啊。

其实,从心里上讲,陈风还觉得有些愧对跟随自己的人,在当初刚刚跟随自己的时候,他们肯定都是希望那个登上九五之尊的人是自己,可惜啊,自己还是没能摆脱狗屁的上天注定,穿越法则啊。

不过,虽然陈风无法成为那个坐龙椅的人,但是,陈风必须要保存足够的力量,来保护这些跟随自己的人。

陈风望着外面,太阳,正在高高升起,冬季即将过去,温暖的春季,即将开始。

这个春季,就是鞑子的末日了。

“风哥,这戏法非常有趣,教玉寒一下吧。”蓝玉寒说道。

“玉寒,其实,这个戏法,在当初我们都陈守业的时候,就已经用过了。”陈风说道。

陈守业?听到陈风的话,蓝玉寒猛地想起,当初在烟雨楼的情景了,那个时候,整日和风哥在一起,生活真是让人向往啊。

“风哥,玉寒真有些想回到过去了。”蓝玉寒说道。

“玉寒,等着吧,等我们攻下了大都,就可以重新回到以前的日子。”陈风说道。

以后,在大都定居,远离烦恼,其实也不错啊。

陈风对以后,依旧充满信心。

该发愁的人,是此时呆在大都里的人。

朱元璋,终于称皇帝了,虽然这几乎就是在预料之中的,但是,当这个消息传到了大都的时候,妥欢帖木儿还是愤怒了,非常愤怒。

整个大殿上,都响起了妥欢帖木儿的咆哮声:“我们是成吉思汗的子孙,我们的先祖,曾经打下了整个中原,让那些汉人们,看到我们就发抖!可是现在呢?现在,我们不用说朱元璋,我们连眼前的陈风的北伐军都消灭不了!”

“纳哈出呢?现在,怎么就在保定路呆着不动?他那样,能消灭了陈风吗?还有,扩廓将军呢?到现在为止,他依旧还是要休整吗?”

妥欢帖木儿这么问,下面的人立刻就闭上了嘴,将头低下,谁都没有说话。

此时,皇上已经被愤怒冲昏了头脑,这两支部队,哪一支是他们能够调动的?当初纳哈出过来的时候,皇上是做足了姿态,才让纳哈出去保定路的,现在,又嫌弃纳哈出不动了?

而扩廓,虽然一直按兵不动,但是,那也的确是要积蓄实力,毕竟,关键的时候,扩廓的军队是来救命的。

“浩思,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妥欢帖木儿问道。

浩思咽了口吐沫,其余的大臣,包括丞相,皇上都不问,非得问自己,倒霉!

不过,既然问到了,浩思就说道:“启禀皇上,当初的时候,我们预计,陈风三面包围的军队,会继续攻过来,为了防守,我们才请纳哈出将军和扩廓将军,在保定路一带设防的,而之后,不知为何,也许是为了避免与纳哈出将军的部队战斗,陈风的军队,一直没有发动新的攻势,所以,我军至今,也没有任何建树。”

当初是抱着防守的想法的,结果,自从纳哈出去了之后,对方的战斗就停止了,这样,双方隔了数百里,怎么会打得起来?

打不起来,自然也不会有战功了。

“这么说,是陈风也害怕纳哈出将军的部队了?”妥欢帖木儿突然又问道。

在此之前,还没有一支纯种的骑兵部队,和陈风的北伐军队相接触过,尤其是,纳哈出将军的,可是十万的骑兵部队!

这种骑兵部队,在平原上打仗,简直就是所向无敌,难道,是陈风害怕这支部队?

虽然北伐的军队据说有二十万,但是,拿下了这么多城池,他们都需要分兵驻守,现在,能够出动的兵力,恐怕不会超过十万,和辽东精锐的十万骑兵相抗衡,很难说有胜算,哪怕就是陈风用兵如神,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还是要考虑清楚的。

陈风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动作,肯定是这个原因!

想到这里,妥欢帖木儿突然莫名地激动了一下。

“皇上,喜报,喜报啊。”就在这时,外面一个声音大声喊道。

“什么喜报?”浩思看到了这个进来的人是枢密院的同知。

“纳哈出将军的部将,德哈将军,在河间一带,大败敌军!”同知说道,手里拿着的,是刚刚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战报。

河间一带?妥欢帖木儿大喜:“呈过来。”

战报上,清晰地写着,德哈将军率领两万骑兵,远程突袭,在河间一带,与贼军相遇,一番激战,彻底击溃了贼兵,斩杀无数。

真是个不错的喜报!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这个让人振奋的消息!

“传旨,德哈将军,击溃陈风贼兵有功,赏金五千两。命纳哈出所部,乘胜追击,在河间一带,重新设防,命扩廓将军所部,立刻出兵!”妥欢帖木儿说道。

五千两!现在,国库里哪里有五千两的白银!听到皇上的话,失列门不禁皱了皱眉头。

失列门刚刚想要说话,看到连太子都在那里不说话,立刻选择了默不作声。

失列门已经反应过来,现在,自己根本就没有说话的资格。

如果自己对这样做不满,那么。皇上肯定会让自己出主意,可是自己,哪里又有什么主意可以出?

不过,这个战报,是真的吗?陈风手下的部队,作风顽强,从来都没有吃过亏,现在,又恰恰是那个该死的明朝开国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吃个败仗?那朱元璋这个皇帝,该有多气愤?

该不会是这德哈假报战功吧?以这个家伙在大都城外和保定路的作为,还没有什么是他干不出来的。

不管怎样,先让皇上高兴高兴再说吧。

保定路。

“玉儿啊,女孩子家,贞洁最重要,现在,纳哈出的军队,已经去河间了,你告诉爹爹,这段时间以来,你究竟有没有被那个德哈给占据了身子?”王大人话语之中,有些颤抖地问道。

这个玉儿,永远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王大人本来已经让玉儿,去投奔乡下的亲戚,结果,在快过年的时候,这个玉儿,居然又悄悄地溜了回来。

乡下没什么好玩的,还是保定路里热闹。

再说,自己女扮男装,不会被发现。

玉儿忘记了,当初自己就是女扮男装,才被那个叫做德哈的家伙发觉的。

进城第一日,在外面闲逛,玉儿没有被发现,等到晚上,从后门溜进了府里,结果,天黑之后,就被人摸进来了。

那晚上发生的事情,王大人一直装作不知,直到今日,连纳哈出都率军走了,王大人这才问道。

现在,那个德哈已经立下了战功,也算是个将才了,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这样的人,王大人也认了,好歹也算是高攀了。

“爹爹,那个德哈将军,表面上看起来玩世不恭,实际上,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那天晚上,他带玉儿到房顶上看星星了。”玉儿说道。

看星星?脑子被秀逗了吧?当时玉儿,貌似就穿了个肚兜吧?在那房顶上看星星,你当爹爹是傻子啊?

“玉儿,你和爹说实话。”王大人说道。

“爹爹,玉儿说的都是真的。”玉儿说道:“那个德哈将军,还邀请玉儿夏天的时候,到辽东去玩。”

“什么?”王大人脸色发白,去辽东干什么?

“玉儿很久也没有出过远门了,听说辽东很好玩,就答应了。”玉儿说道。

“你!”王大人气极:“从现在开始,你给我老老实实在房里面呆着,学习女红刺绣,哪里也不能去。”

“爹爹,玉儿学那些干什么?”

“等夏天的时候,把你嫁到辽东去!”王大人头也不回地走了。

一旁的丫鬟,这时才迎上来:“小姐,走,进屋去吧。”

她的心里,却在琢磨着刚刚王大人的话,和今日看到的情况,看来,是纳哈出的军队,真的奔河间去了。

第636章 大屠杀

纳哈出即使是不用皇上的圣旨,也已经组织好了兵马,出城去了。

这次,纳哈出没有想到德哈会贪功冒进。

虽然,德哈有种种陋习,但是,纳哈出依旧对德哈非常纵容,这次出征,更是把德哈给带来了,虽然主要的理由是因为德哈是自己的儿子,但是,这个德哈自己的本领也很出众,除了那个鼻子非常灵敏之外,对战场也是有一种天然的直觉的。

虽然这样,德哈带着两万骑兵,一路打到了河间,还是冒进了,如果在那里,有敌人的大股部队埋伏,该怎么办?

本来,纳哈出只是让德哈带着骑兵,在保定路四处巡逻而已,结果,德哈真的发现了敌人,这一追,就是数百里。

还在河间,打了一仗。

纳哈出立刻传令,不准德哈再追击了,就在河间,等着自己,同时,纳哈出率领八万骑兵,在后面赶了上去。

“将军,德哈将军的两万骑兵,已经足能够横扫周围的势力了,就算是那个什么黑衣军,两万骑兵正面冲击,我们也可以完胜。”纳哈出的旁边,一名副将说道。

纳哈出心急火燎,旁边的副将却觉得有些小题大做。

这里都是平原,在平原之上,有什么能够抵挡他们骑兵的攻击?

螳臂当车。

纳哈出眼睛里面,满是忧虑:“我们是有实力,但是,这个陈风,既然一直都是用兵如神,那一定有他的高招,我们不能被动地被他牵着鼻子走,这次,德哈就是追着这敌军,一路追到河间来的,我们需要的是主动出击,这样,才能够避免落入对方的陷阱之中。”

这次德哈,追了这么远,这让纳哈出觉得有些意外,很有可能,是对方故意的。

正说着,旁边另一名副将说道:“将军,前面有骑兵!”

“准备战斗!”纳哈出说道,对面腾起的烟雾,说明了是有大队的骑兵。

这种距离上,先放箭是比较合适的,不用命令,训练有素的骑兵,就已经拿出了弓箭。

“是我们的人!”就在这时,一个眼尖的人,已经认出了对面的骑兵,是他们辽东的兵马。

“是德哈将军的人!”

得知纳哈出来河间,德哈立刻带着人,向西前来迎接,终于,在这里遇上了。

两军会师,纳哈出终于见到了德哈。

“德哈,这次,你怎么会一口气,追到河间来?”纳哈出问道。

“阿布,当时,我正在保定东部巡逻,看到了贼兵前来突袭,于是,我就追过来了。”德哈说道:“其实,本来追到了一半,就打算放弃了,但是,这些贼兵,居然还敢来挑逗我,夜间突袭了我一下,让我伤了二十多人,于是,我就继续带人追赶,一直追到这里的时候,追上了他们,缴获了他们一百多匹战马。”

听到德哈这么说,纳哈出就知道,德哈肯定是虚报战功了,缴获了一百多匹战马,在战功里,说的可是杀敌万人啊。

“那些请功的头颅,是怎么回事?”纳哈出问道。

“这些贼兵,肯定和沿途的百姓有关系,我把进军路线上沿途的村子,屠了一遍,还是没凑够一万颗,只有九千多头颅,给送走请功了。”德哈说道。

也只有德哈,做了这样的事,还能说得大言不惭。

“那你究竟打伤了多少敌人?”纳哈出问道。

“几百人吧,不过,尸体都被他们带走了,我没有抢到。”德哈说道。

听到德哈的话,纳哈出脸色越来越阴沉,这摆明了就是个计谋,将己方从保定路,引到了河间来。

“将军,那我们还回保定路吗?”一名副将向纳哈出问道。

现在,看这情况,恐怕此地不宜久留。

“既然来了,那还回去干什么。”纳哈出说道:“我们进河间城去,以河间为基础,向东,搜索对方的主力,在野外,与对方的主力决战。”

“阿布,那让孩儿四处搜索吧。”德哈说道。

“你?德哈,还是先想想这些天犯的错误吧。”纳哈出说道。

德哈眼珠转了转,终于说道:“阿布,其实我早就知道,对方这是要将我引到这河间来。”

“那你怎么还?”纳哈出声音严厉了几分。

“阿布,我们在保定路,几个月对方都不敢动弹,那就说明了,对方的确也忌惮我们,既然如此,不如我们主动出击,消灭这些叛军,现在,他们主动把我们引到河间来,恐怕是希望靠着山东的守军,一点点地将我们吃掉,我们就反过来,一点点地将山东的各个城池,都再夺回来!”德哈说道。

“蠢货,我们都是骑兵,根本就不善于攻城!”纳哈出说道:“即使是我们有充足的攻城器械,攻城作战,也是伤亡惨重,根本就不是我们的好的选择!”

“我又没有说要攻城。”德哈说道。

“那你是什么意思?”纳哈出说道。

“我们向山东,一路打过去,沿途,将那些顺从这个什么明朝的村庄,都给他屠了,这样,逼迫对方,出来跟我们决战!”德哈说道,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这里的汉人,虽然是北方的汉人,但是,在德哈眼里,都是如蝼蚁一般。

他们不是宣扬我们是异族,是蛮夷吗?不是在谴责我们所施加的暴行吗?干脆,就施暴给对方看!

那些龟缩在大城池内的明朝的军队,就让他们在城池之内呆着,看着外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