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柄大明-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按照他们两人的猜测,陈风的主力,都在江南,即使是在接到消息之后,快速挥军北上,也得再过几日。
所以,现在来的,肯定是扬州的守军,这样,人数应该不会很多,所以,只是骚扰为主。
但是,到了后半夜,情况就不对了。
黑夜之中,斥候只是探到了彼此之间冲突的大概,却无法靠近观察。
再加上距离不近,所以,现在天色虽然亮了,他们也只是知道,双方的冲突,好像是升级了。
“如果陈风的人马敢挑衅袁亨的主力的话,那说明,这次来的人,不会很少。”扩廓说道:“陈风的性格我了解,这个人,用兵不拘一格,而这次事件,看起来像是陈风被迫应战,但是说不定,他早已经做好了完全的准备。”
“是吗?”察罕并不如扩廓这么了解,到现在为止,察罕也没有见过陈风这个人。
“嗯,我确信。”扩廓说道。
说完,两人沉默了一下,现在的距离上,如果袁亨要是遭受了打击,那么,他们该不该出击,帮助一下袁亨?
即使是他们装作不知,要是袁亨派人来求助呢?
想到这里,扩廓又觉得好笑,不知为何,自己就是不看好袁亨,这里面,当然也有和李思齐的矛盾在内。
“将军,最新情报。”就在这时,外面一名斥候,匆匆地走了进来,气喘吁吁,他刚刚从主战场上回来。
“怎么样?”扩廓问道。
“浮尸遍野,看样子,是袁亨军队的主力,都被消灭在单州北十五里的山谷中了。”斥候报告道。
袁亨的主力,这么快就被消灭了?顿时,扩廓也惊讶万分。
第345章 朱元璋眼红
两万人,灰飞烟灭,最终逃回去的,不超过三千人。
这个战绩,让离战场一百里的扩廓帖木儿非常惊讶,即使是他们自己,想要灭掉这两万人,还得费一番精力。
两万骑兵,不是两万步兵,至少要有五万到十万的军队,才有必胜的把握。
陈风,究竟出动了多少军队?他的主力,不是在江南吗?
没有人回答他们。
这个战绩,很快就传开了。
最先收到消息的,就是李思齐。
当初,为了抗击这四周的红巾匪,李思齐组织起了义兵,先是与察罕帖木儿一同攻克了罗山,之后,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两万骑兵,这是他最精锐的军队,是他四处征战红巾匪的王牌部队,但是现在,李思齐感觉到,自己眼前一片黑暗。
逃回来的偏将兀哈,向李思齐说了战斗的经过,他们这支军队,被杀了个七零八落。
李思齐怒目圆睁,手握着茶杯,硬生生地将茶杯捏碎了,满手鲜血。
李察罕!当初一同起兵,即使我们现在有了矛盾,也都是朝廷的兵马,没有想到,你居然如此行事!帮助逆贼陈风!
兀哈为了逃避惩罚,将这次战斗失利,全部推到了察罕帖木儿身上,若不是察罕帖木儿见死不救,他们绝对不会有如此重大的伤亡,而且,他们行动隐秘,却被发现,在暗地里,肯定是察罕帖木儿向逆贼陈风的军队通风报信!
这个说法,让李思齐恨得咬牙切齿。
一纸御状,李思齐将察罕帖木儿告到了妥欢帖木儿那里。
两人都是在外统兵大将,说得更直接一点,两人此时都算是军阀,妥欢帖木儿除了劝说,就没有别的方法。
失去了这两万骑兵,李思齐元气大伤,再去找陈风的麻烦,他已经做不到了。
而江南,也没有哪支队伍能够对陈风构成威胁的,除了那个苗帅之外。
这一仗,打出了陈风的威风。
另外一个人,对于陈风,是眼红万分。
朱元璋。
头顶着一个郭元帅,朱元璋的日子很不好过。
本来,按照朱元璋自己的计划,打下了滁州,整顿人马,就准备渡过长江,兵峰直指集庆。
但是,在滁州,他却不得不停下了自己的脚步。
郭元帅来了。
郭子兴,既是朱元璋的老上司,更是朱元璋的岳父,对于这个人,朱元璋要站在大义的一边,那就必须要符合传统的道德,尽忠,尽孝。
如果没有郭子兴,没有濠州城,也就没有朱元璋的现在,如果朱元璋做得不合格,那么,就会在下面的士兵心中,失去分量。
成大事者,就要站在道义的高度上。
朱元璋非常清楚这一点。
所以,在郭子兴带人来了滁州之后,朱元璋做得非常大度,一点都不像自立门户的样子,他依旧尊重郭子兴,而且,还把自己手上的三万精锐,交到了郭子兴的手上。
这三万军队,几乎就是朱元璋这段时间来的心血了,现在,全给了郭子兴,要说不肉痛,那是假的。
但是,这件事,却赢得了上下的好感,去年的时候,关于朱公子和郭元帅不合的那些流言,全部都止住了。
赢得了名声,却失去了部队,乱世之中,什么都是假的,只有武力,才是真的,朱元璋本来实力就不强,而现在,又几乎全部送给了郭子兴。
郭子兴此人,气量狭小,目光短浅。
如果不是朱元璋,郭子兴恐怕现在还在濠州,抑或早就被孙德崖等人给干掉了。
于是,朱元璋只能整日里看着郭子兴的脸色,看着四周形势的发展,自己却有心无力。
而最让他羡慕嫉妒恨的,就是邻居陈风。
当初,为了下滁州,朱元璋绞尽脑汁,甚至派李善长去和陈风交好,还送给了陈风几个女子。
结果还算是让朱元璋满意,陈风对朱元璋下滁州之事,默不作声。陈风口口声声说他可是扬州路的长官,而滁州,就是扬州路的,这相当于在虎口上拔牙,陈风还算是配合。
当初,他还为陈风的幼稚感觉到满意,但是现在看来,这个陈风,根本就是看不上这里。
陈风的眼光,和他自己相同,紧盯着的,都是江南的土地!
而和朱元璋不同的是,陈风东起手来,迅速,果断。在所有的人都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下,陈风使用海船,从高邮出发,通过水路,直接登陆到了松江府。
朝廷苦心经营的长江沿岸的坚固城防,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用兵大胆,不拘一格,这是陈风给朱元璋的印象,这才是乱世中的枭雄!
先是占领了松江府,接着,兵峰向东,又下了平江,获得了坚固的城池,同时,和长江北岸的扬州等地,连到了一起。
最后,连江浙行省的十万大军,一仗未打,就灰溜溜地回去了,这份战绩,让人羡慕。
而这还没有完,接下来,他的军队,怎么又突然出现在了风牛马不相及的黄河岸边,将李思齐的两万骑兵,踩成了肉泥。
看着陈风的战绩,朱元璋甚至在心里有某种绝望,既生瑜,何生亮啊。
“朱公子,我们现在,不能继续这样在滁州呆着了。”朱元璋正在望着窗外的柳树愣神,身后传来一个声音。
李善长,在听到了陈风军队干翻了李思齐的骑兵之后,他终于知道,如果己方再不行动,恐怕,整个江南,都是陈风的了。
“李文书,你有何看法?”朱元璋问道。
“我们当初的计策,滁州只是一个跳板,我们是为了进攻江南,现在依然如此,朱公子,我们现在,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啊。”
李善长的担心,朱元璋是知道的,只是,他将手里的精锐,交给了郭子兴,自己手下,只有一万的老弱病残了。
“朱公子,有郭元帅在滁州,这里固若金汤,我们现在,需要继续向南,先拿下和州!”李善长掷地有声地说道。
直接打集庆的计划,那肯定是实现不了了,所以,现在只能改变计划,而在滁州之南,和州,也是一座城池,不过,防守并不严密,将那里拿下来,己方就有了足够的兵员和粮草,而和州对面,是太平,这也是南岸的一座大城池。
拿下了太平,再顺流而下,进攻集庆,也会减少直接攻打集庆的难度。
现在,眼看直接打集庆,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了,所以,倒不如,先下了和州。
既然陈风可以出其不意,拿下松江府,他们也可以来个长途偷袭,拿下和州。
朱元璋听着李善长的话,这也正是自己一直在考虑的。但是,其中还有一个困难,即使目标是和州,他手下的兵马,也根本就拿不下来。
“朱公子,如果我们想要继续发展,那就得离开滁州。”李善长继续说道。
朱元璋知道李善长的又一个意思,有郭子兴在,那朱元璋就不能作为一把手来放手大干一场,时时刻刻要受到制约。
“李文书,我早就有南下之意,可是,我们现在手头的兵马,还不足以攻下和州。”朱元璋说道。
“朱公子,下和州这种大事,我们独自行动是完不成的,必须要向郭元帅请示,征得郭元帅的同意才行,这样,郭元帅也一定会派出兵马。”李善长说道。
用郭子兴手下的军队?朱元璋忽然明白了李善长的意思。
郭子兴不思进取,呆在濠州城内一年多没出来,只有朱元璋,克定远,下滁州,帮助郭子兴攻城略地,开创基业,现在,朱元璋要领兵去打和州,郭子兴一定会欣然同意,那么,从郭子兴手里接过兵马,领军出征,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了,这可不是当初朱元璋克定远的时候,郭子兴就是想派朱元璋去送死的,让他去进攻,又不给军队。现在,郭子兴对朱元璋可是非常满意。
这样,朱元璋带兵出征,这兵权,就又会落到他的手里。
哪怕就是要出两万的军队来,那也是一个不错的情况,现在,虽然李善长没有挑明,不过,朱元璋知道,李善长就是指的这一点。
朱元璋顿时眼前一亮,他总是想着自己重新拉兵,再重新组织军队,总不如现在这样来得快。
院落不是很大,但是,比较幽静,柳树倒垂着柳枝,随风轻轻地飘动。
一条羊肠小路,上面都铺着鹅卵石,两边都是嫩草,中间是一座小亭子。
这是滁州当地一家地主的宅院,在朱元璋的军队进入滁州之后,这座宅院就被征发了,现在,这里是郭子兴的住宅。
亭子里,几个人此时正在那里商议着。
“郭元帅,我们数万大军,驻守滁州,现在,滁州的粮食渐少,属下想领军,南下和州,一来,可以救和州的百姓于水火,二来,可以给我军筹备粮饷补给。”朱元璋向着郭子兴说道。
听到朱元璋的话,郭子兴扭过头来,当初,就是因为濠州粮食不够吃了,他的人才被挤出了濠州,现在,滁州粮食也不够吃了?
第346章 下和州
郭子兴来了滁州,很满意这里的一切,尤其是这个女婿,一直都很恭敬。
不过,滁州本来也不富裕,一下来了这么多军队,粮食的确是越吃越少。
听到了朱元璋的说法,郭子兴圆润的脸上露出了微笑:“好,南下和州,将我们的红巾军的旗帜,插到和州的城头上!”
说完,他又一思索,说道:“拿下和州,需要我们出动多少军队?”
看到郭子兴的表态,朱元璋很高兴,他等待的,就是这个机会。
“现在末将手里,又招了不到一万的军队,不过,他们还没有充分的训练,想要有把握地将和州城拿下来,至少还需要两万的人马。”
加起来,都不到三万人,去打个城池,其实人数不算多,当然,朱元璋也没有打算强攻,智取就足够了。
听到朱元璋一说,需要他派出两万人马,觉得没问题,正要点头答应,就听到旁边的一个人说道:“元帅,拿下和州城,一万人足矣!”
朱元璋一听,心中暗暗叫糟,说话的,正是郭子兴的妻弟,张天祜,此人,是郭子兴的亲信,他说的话,郭子兴肯定会听从。
尤其是,现在听到张天祜说只要一万人就够了,那也就是说,根本就不需要他派出部队,这话更是让郭子兴起了兴趣。
“哦?天祜,你说说看。“
“要是我们真的强攻和州的话,即使是三万人,也不够去填城头下的无底洞,所以,我们要智取。“张天祜说道。
智取?如果这句话,是出自李善长的嘴里,还有几分可信,张天祜?他还要智取?朱元璋忍住心里的笑意。他这个人,冲锋陷阵,或许猛不可挡,但是,说到智谋,就和普通人无异,甚至这么说,也是高抬他了,他这个人,脑子简直就是一根筋,哪里来的智谋?
当然,郭子兴是不会这么看的,他兴趣更浓:“天祜,你说说看。”
“我们可以里应外合,和州,隶属庐州路,我们可以假冒庐州路的使者,再带三百护卫冒充庐州兵,这样,我们就可以进入了和州城,进去之后,我们就立刻夺取城门,举火为号,外面的一万军队,再就势杀入,这样,不就可以把和州拿下来?”张天祜说道。
说完,他还得意洋洋地看了朱元璋一眼。
冒充庐州路的使者?这要是在一年前,或许这个计策能成功,但是现在…朱元璋在心里很是不屑,不过,看郭子兴的样子,似乎非常赞同。
“天祜,那你就带三百人马,冒充蒙古人的使者,前去和州城。重八,你带本部人马,策应天祜,从外面攻城。”郭子兴说道。
朱元璋眉头一皱,郭子兴这么轻易地就答应了。这计策,成功的可能性连一半都没有,而且,自己本来的目的,还没有实现。
但是,看着郭子兴此时的态度,朱元璋知道,若是自己反对这个计划,不仅仅于事无补,还会被郭子兴怀疑。
“是,末将领命。”朱元璋说道。
如果攻城成功了,主要的功劳是张天祜的,如果失败了,责任肯定会让朱元璋自己扛,刚刚郭子兴给张天祜下的命令,恐怕就有此意吧?
和州,左挟长江,右控昭关,天门峙其南,濠滁环于北,依十朝古都集庆,对岸便是采石,这里,对朱元璋来说,可不仅仅是为了筹粮这么简单。
虽然没有达成自己的目的,但是,张天祜的计划被郭子兴肯定之后,朱元璋还是做了充分的准备,两天之后,带着自己的一万人马,向和州进发。
和州,是朱元璋一个新的开始,他的脚步,一旦出了滁州,就会再次向前走,这里,是他霸业的一个开始!
朱元璋军队的前面,张天祜信心满满。曾经,别人都说他是一根筋,所以,他要努力改变这个现状,他也在不停地学习,比如,他将那个陈风打过的所有的仗,都仔细地研究过了,希望可以学到这个陈风的用兵方式。
强攻,不如智取。而要是冒充老百姓,在进城的时候,要受到严厉的盘查,根本就无法将兵器带进去,语气如此,不如大大方方地化装成官兵,进入城中。
在离和州五十里的地方,张天祜亲自化装成了蒙古的使者,他戴着笠子帽,露出了额头上的一小绺头发,在脑后,头发被编成了两条辫子,再绕成两个大环垂在耳朵后面,然后,再粘上两撇胡子,身穿质孙服。与真正的蒙古人的使者比起来,倒也有八分相似。
他的身后,就是三百亲兵,也都全部做元兵打扮,一行人,大模大样地从西面,向和州城走去。
天空晴朗,阳光找在和州的城头上,守军们懒洋洋的。
突然,城门口的几名士兵,看到了远远而来的一路人马,全都骑着骏马,看起来很有气势。
不过,这对于他们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城头的人,立刻紧张起来,赶紧收起吊桥,关闭城门。
四方战事频发,各地守城的士兵,都接到了命令,如果看到有军队靠近,一定要保持警惕。
看到前面守城的士兵在发现了己方这队人马之后,居然像是老鼠见了猫一样,张天祜眉头一皱,还是命令自己的人,向前走去。
到了这里,他们就没有退路了。
“来者何人?”远远地,城头上一个声音就问道。
“庐州路完者康里大人,前来和州察看城防,快开城门!”张天祜旁边的一名护卫队长,立刻大声喊道。
这句话说完,城头上一片寂静。
一会儿,就听到了嘎吱嘎吱的声音,好,城门开了!
所有的人,心中都是一喜,看来,对方是要迎接自己进城了。
吊桥缓缓地被放下,可以看到,里面,有一队人马走了出来。
张天祜沉着地打马,也向前迎了过去。
但是,当看到里面的人的时候,忽然,脸色大变。
他们哪里是来迎接的,看那些人的控马姿势,再看他们高举着自己的武器,分明,就是来攻击他们的。
张天祜顿时心下一沉,怎么办?就在这里呆着,那用不了一炷香的工夫,他的这些人,就会被砍杀得干干净净。
究竟自己哪里出了问题?
张天祜不知道,自己万万不该,扮演庐州路的官员,因为,此时在和州城内,正有庐州路的达鲁花赤马哈木。
听到张天祜在下面,口口声声称自己为庐州路的什么完者康里大人,他只在城头上扫了一眼,就知道这个人根本就不是,完者康里其实还不到三十岁,但是下面的那个家伙,看起来有四十多了。
张天祜不知道自己随意装扮的这个人,是城头上那个家伙的老相识,也该他倒霉,因为这个时候,马哈木居然到了庐州城,还恰巧到城头上查看。
所以,及时识破了张天祜的诡计,马哈木又看到四周数里之内,没有伏兵,顿时,点齐了和州城内的一万精锐,杀将出来。
马哈木也是员猛将,亲自带队,出城来攻。冒充庐州路的官员,就得让他知道下场是什么!
即使是外面有埋伏,这一万人马,也能够将对方杀退。
如果来的人足够多,那就不会采用这种拙劣的方式了,直接攻城就行了。
马哈木猜得非常正确,看到了城内杀将出来的军队,张天祜及时地做出了自己正确的选择,掉头逃跑!
要真的打起来,他这三百人,还不够对方塞牙缝的。
庐州城头,一片呼喊声,他们看着己方的兵马,威风凛凛地将这三百人紧追不舍,粉碎了一次红巾匪的攻城阴谋,都非常兴奋。
“大哥,我们现在出击吗?”城外十里的千秋坝上,接到了斥候的报告,徐达立刻向朱元璋问道。
本来,是在张天祜进入和州城之后,他们再快速行军,到达和州城下的时候,刚好可以赶上战斗。
但是现在,没有等到进军的机会,反倒接到了张天祜被追杀的消息。
听到这话,朱元璋一张长长的大脸,拉得更长了,和自己猜得没错,张天祜的这个方法,还真的不好使。
现在,要让自己带兵,去救援张天祜吗?朱元璋看看自己的手下,连一千骑兵都没有,再想想张天祜,是郭子兴的心腹,顿时,就临时改变了主意。
“对,我们立刻出击,按照原来的计划,攻城!”
张天祜的死活不管了,先把和州城拿下来再说。
“是,大哥。”接到了命令,徐达向着自己手下的这队骑兵说道:“立刻进军!”
如果去救张天祜,那么,肯定会与驻军的主力相对抗,这样,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军队,又会战死一批人,倒不如,先去攻打和州城!
如果要是事后郭子兴问起,大可以说,自己以为张天祜已经进入了和州城,准备里应外合的。反正这计策,是当初张天祜提出来的,自己只是执行命令而已。
徐达的骑兵在前,朱元璋亲率步军在后,各式攻城器械,全部向和州城推进。
此时,和州城的主力,都已经出城去追击,城内兵力空虚。
第347章 窑厂工匠回平江
身后,不停地有箭矢飞来,张天祜身边的三百人,如今还剩下不到五十人,他们的身后,是如狼似虎的鞑子军队。
张天祜已经确定,追他来的,肯定不止庐州本地的兵马,因为,事先已经打探,庐州本地的兵马,骑兵不超过一千。
可是,追上来的,何止一千!对方是把他们当作正规军来杀了。
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躲过这场追击,对方太狠了,不过,他现在除了跑,也没有第二个想法。
朱重八呢?他的军队在哪里?
身边的人继续减少,就在张天祜以为自己逃不掉的时候,身后的追兵,却突然放弃了追击。
此时,他的身边,还剩下十三个人。
坐在一棵大树下,张天祜在不停地喘着气,对方为何没有把自己干掉?要知道,就是从穿着上来看,自己才是正主。
追兵急急离去,是因为,和州告急了。
本来,带一万人马出来,除了追这几百人,另外的目的,就是把附近的埋伏的红巾匪,也一网打尽。
但是,他们追了数里,也没有发现其他的匪徒。
就在这时,后方的庐州城告急,原来,红巾匪已经杀到了那里。
徐达率领的先锋,到达了庐州城的时候,那里的城门还大开着。
徐达一马当先,从防守最薄弱的小西门,夺取了飞桥,牢牢控制了这个城门,等到朱元璋的主力步兵赶到,就将城池夺了下来。
马哈木接到消息,立刻放弃了追击,率军回援,可惜当他赶到庐州城外的时候,迎接他的,是城头的一阵箭雨。
他放弃了重新夺回城池的想法,带人先退去,待庐州路再调兵马,再来****这里。
消息传回了滁州,郭子兴大喜,立刻命朱元璋为总兵,总领和州军事。
朱元璋南下,进攻了和州,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回了扬州,又传到了平江。
此时,陈风正在平江,摆下宴席,迎接回来的窑厂的人和这次出动的军队。
常聚脸色平静,但是,眼神却透出了激动。
这次,他靠着几千窑社骑兵,护送着窑社的工匠以及上万的家属,翻山越领,走过了多人的地盘,终于,将这些人,平安地带到了平江,可谓是一个战略大转移。
虽然在之后的转移中,没有什么大仗可打,但是,仅仅护送这些人平安到达,就是一件大功!
老刘头和刘四二两人,也是神情激动。
平江,是一座大城池,他们这可是第一次来江南,就被四周的景色所陶醉了。
以后就住在这里了,可比定州要好得多。
就在他们来之前,恩人已经在平江东面的长洲,划出了一块土地,给他们安家,规划窑厂的新址。
“恩人,这次能够来到平江,重新生活,大家都非常感激您的恩情。”手里握着酒杯,老刘头有些激动地说道。
无论是当初要走,还是在艰难的路途之中,老刘头都从来没有动摇过,他知道,恩人是绝对不会抛下他们窑厂的这些人的。
直到来到平江之后,他们才知道,为了给他们报仇,恩人紧急出动了一支骑兵,在黄河岸边,将那个李思齐的两万人马,砍成了碎片。
而他们所担心的重新安家的问题,都已经被陈风给解决的很利索了,所以,老刘头代表着瓷窑的人,向陈风表示感谢。
“既然大家都是窑厂的人,那我们就是一家人。”陈风说道:“现在,来到了这里,我们的窑厂,也要立刻重新开工了。”
“这您放心。”老刘头红润的脸上更多了两圈红晕:“我们今天,就开始垒瓷窑,十五日之内,就能够点火,一个月之内,新的地砖,墙砖,都能够出来,至于水泥和玻璃,还得自己重新制造生产用的家伙,不过,也能在两个月之内,就能生产出来。”
这来回一耽搁,定州的瓷窑废弃了,陈风虽然现在一直都在忙着打仗,不过,这生意上的事情,也是非常关注的。
听到老刘头的保证,陈风点了点头:“嗯,平江附近,瓷石和瓷土也都有,下来,还要让四二多忙着,找到最好的瓷石和瓷土,以及各种需要的原料,总之,两个月内,瓷窑要投入正常的生产。”
“恩人,完全没问题。”刘四二也在一旁表态,一年多没有见,刘四二此时,完全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精壮,有力,一看就是个能干之人。
“常兄弟,你这次做得非常不错,如果不是你当机立断,恐怕,我们窑厂的工匠,会遭受很大的损失。”陈风接着向常聚说道。
卸下了盔甲,也卸下了仆仆的风尘,一路上来,常聚所受的压力,一直都是最大的。
如果他要是判断失误,随意丢弃了窑厂,那一定会让恩人心疼。而上路的时候,要是选错了方向,扎进了李思齐布置的伏击圈,那更是损失巨大,这一切的压力,常聚都承受下来了。
到这里,常聚才知道,那只信鸽传递的消息,的确没有送到,在半路上出了状况,不过,在接到常聚派来的骑兵的汇报之前,恩人就已经着手接应他们了,仿佛恩人未卜先知一样。
现在,终于到家了,常聚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也受到了恩人的肯定。
“恩人,这次,我带回了三千人马,我们一路上来,也没有捞到什么仗打,以后,有什么任务,就先让我们上吧。”常聚说道。
这三千人,可以说是常聚一手训练出来的,但是,一直也没有正经地打上一仗,现在,恩人才刚刚在江南站稳了脚,以后要打的仗,还有很多,所以,常聚迫不及待地就请求作战任务了。
如果他不这么说,万一,恩人再让他们负责守护窑厂,那可就没什么意思了,长洲紧挨着平江城,有什么风吹草动,平江的兵马就可以出动了,再说,现在,恐怕已经没有人敢打这里的主意了。
听到常聚的话,再看看下面那些将士们的目光,陈风说道:“好,在平江休整十天,常聚率三千铁骑,南下平望,与常遇春所部汇合。”
平望,是常遇春所部驻扎的地方,那里,主要就是针对杨通贯的苗军的,听到陈风的这个命令,顿时,常聚脸上露出了喜色:“是,恩人,十天之后,我们就南下平望。”
就在陈风为窑厂人员的回归庆祝的时候,在平江城的另一个处所里,也是张灯结彩,迎接一位家人的回归。
这里是平江城里最富有的人,沈万三的宅院,要说富丽堂皇,也许比不上其他的富商之家,但是,要论精致典雅,绝对是第一。
潺潺的流水,亭房阁楼,翠绿的树木,回绕的走廊,哪怕是一个细小的栏杆,也都雕刻着精致的花纹。
虽然平时就已经干干净净,但是现在,都被重新擦拭得油光发亮,所有的走道,还都用红布包裹起来,头顶上的灯笼,更是一个接一个。
本来,沈富是喜欢在周庄的宅子里呆着的,那里既是他生意的发源地,也是他现在重要的商业场所。
不过最近,沈富却一直都在平江城内,前几日,更是将一直都在周庄的妻妾丽娘,接到了平江来。
他等的,就是这个时候。
现在,在沈家宅子的大门口,所有的人都在翘首以盼。
远处,一辆马车慢慢地靠近,马车的前后,还有一队骑兵在护卫,从那服装上,就可以看到是陈大人最精锐的窑社军队。
“来了,惠儿到了。”沈富感觉自己此时非常激动,就连腿似乎都在不由自主地颤抖。
“老爷,肯定是惠儿。”一旁的丽娘也说道。此时的丽娘,虽然年过三十,但是风韵犹存,她在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跟了沈富,后来,就有了沈惠。
在知道沈惠已经跟了陈大人之后,丽娘也对自己的这个女儿,另眼相看。
现在的陈大人,在民间一片赞扬之声,而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