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林家庶女-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一过,一眨眼的功夫,年三十就到了,因为预备着元妃省亲的事,过年的事也没有大操大办,只在年三十置办了宴席,府里大大小小的人聚在一起吃了年夜饭,放了烟火,又聚在一起取乐一番,便各自回去守岁了。

而贾母王夫人她们因是有诰命在身,需要在年初一一早朝贺,自然歇不了,要预备着进宫的事。

林宛如和沈姨娘守岁到天明的时候,贾母和王夫人她们已经出了门。

赶在天亮前,沈姨娘叫林宛如回去睡一会,林黛玉身子弱,压根就没守岁,早早的就睡了,早上醒的倒是早,去林宛如屋里一看,林宛如睡得正香,便叫紫鹃拿着预备好的东西去见沈姨娘。

沈姨娘瞧着满满一匣子金条十分惊讶,林黛玉笑道:“这也是父亲临终前吩咐我的,我是长姐,自然要照顾姨娘和宛如,这匣子金条是父亲说的,就当是给宛如的压岁钱了,叫姨娘给攒着。”

正文 第十一章 风刀霜剑(三)

见沈姨娘要推辞,忙道:“姨娘别多心,这原本就是父亲的心意,我不过是代为转达罢了,我也是有的,父亲去世了,咱们更应该亲密才是,我和宛如虽不是一母所生,却是我嫡亲嫡亲的妹妹,亲疏内外我也分得清楚,平日里有什么事,姨娘瞧着不妥当的,也别多心,我如今吃住在贾家,寄人篱下,也是身不由己……”

说着竟有些哽咽,沈姨娘忙道:“姑娘说这个话可就错了,咱们可不是白吃白喝,姑娘不知道,我却清楚,老爷临终前将咱们家的家业都托付给了那位琏二爷,如今咱们吃穿,用的都是咱们自家的东西,姑娘也不用觉得不好意思,我说句不该的话,等姑娘出嫁了,那些都是姑娘的嫁妆呢,老爷把家产托付给了贾家,可没说送给了贾家,姑娘可别糊涂。”

林黛玉一怔,既而点点头:“姨娘放心,那些东西是我们林家几代积累的东西,我自然放在心上,只是我到底是晚辈,又是女儿,有些话还得姨娘替我来说才好。”

沈姨娘郑重的点头:“姑娘放心,我受了老爷的托付,无论如何不能叫姑娘吃亏了。”

为了省亲的事,这个年到了初三也算是过完了,接下来便是紧锣密鼓的预备着省亲的事,几个年轻姑娘也跟着老嬷嬷学行礼,到时候如何站,如何退,如何行礼,如何问好,先呆在哪处候着,退出来后去哪儿,一点一点的零碎着呢。

省亲别院里也来了不少小太监,和大老爷二老爷商议着何处觐见,何处侯人,一处处的丈量了尺寸,叫人赶制了帷幔出来。

林宛如不像贾家其余三位姐妹,期待着大姐回家,对这事倒不大热心,林黛玉也是懒懒的,跟林宛如一处下棋,林宛如压根不懂这些。

前世她跟着父亲学打算盘,学做生意,比男子还强,后来在母亲的坚持下又学了女红,至于琴棋书画上一直平平。

林黛玉看林宛如不出片刻就被杀的丢盔弃甲,皱眉道:“你在老家那么些年,到底是荒废了,如今可好重新拾起来。”又拿了棋谱叫林宛如背,一时兴起还考校她的诗书,更是一塌糊涂,林黛玉便整日捉着林宛如读书。

薛宝钗来瞧林宛如的时候,林黛玉正教她作诗如何起句,林宛如压根就不感兴趣,也不过是做出一副认真的样子,见薛宝钗来了如释重负,赶忙招呼薛宝钗喝茶。

林黛玉有些恨铁不成钢:“早知你这么不争气,就不该把你留在老家。”

薛宝钗知道了原由,笑道:“你一个人便罢了,若是姐妹俩都这样,还叫别人活不活啦?”

林宛如忙道:“就是就是,和姐姐一比我就是笨一些罢了,大过年的姐姐也别折腾我了。”

林黛玉只得罢了,却下了决心等过了年一定好好督促林宛如读书。

正月十五那一日,一大早林宛如便被沈姨娘叫起来,替她张罗着换上了早就预备好的新衣裳,精心装扮了,又去了林黛玉那儿看了,看四处妥当了,这才一起去了薛姨妈和薛宝钗一处作伴,她们是亲戚,省亲期间,若无召见,是不能见面的。

外头是如何的煊赫热闹她们是一概不知,林宛如更是毫无兴趣,看着薛宝钗和林黛玉对弈,直到外头丫头来传话,几个人才各自装扮了,到了园内正殿偏厅等候召见。

等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果真有个红衣女史进来,道:“娘娘召见薛姨妈,宝钗姑娘与黛玉姑娘。”

薛姨妈和薛宝钗忙起身应承了,林黛玉却面露疑惑,道:“敢问姐姐,娘娘不曾召见我妹妹么?”

那位女史摇了摇头:“娘娘召见,请黛玉姑娘快些过去吧。”

林黛玉犹豫的看了看林宛如,林宛如笑道:“姐姐快去吧。”

林黛玉叹了口气,这才跟着女史过去了。

沈姨娘的眼圈却红了,林宛如也不知该怎么安慰她,之前所学的种种礼仪倒成了笑话,亏得姨娘还督促她好好练习,莫要失了礼数。

她不在乎能不能见到贵人,却不忍心看着沈姨娘伤心。

她瞧着沈姨娘泫然欲泣的样子,怕她失态,忙告诉了旁边的小丫头:“既然无事我和姨娘便回去了,烦请姐姐告知一声。”那小丫头也是一脸怜悯的瞧着林宛如,应下了。

一出了园子,沈姨娘就哭起来:“都怨我,连累的姑娘面上无光,若姑娘是太太肚子里出来的,也不至于受这样的屈辱。”

林宛如安慰她:“姨娘说的什么话,姨娘是我的亲娘,贵人不见咱们,许是因为咱们是新来的,贵人也不知道,可不是为着什么身份,您要是这么想可不是自己找罪受?再者说,就是贵人真的瞧不上我,我难道为着露个脸就不认自己的亲娘了?那姨娘也白疼我了。”

沈姨娘听着林宛如的话,心内安慰自己养了个好女儿,可却越发的替林宛如委屈,她的女儿虽是庶出,却是明正言顺的林家千金,长得这么好,又这么善解人意,这世上单凭嫡出庶出论资排辈,也太欺负人了些。

林宛如和沈姨娘回了寻芳斋,此时众人都在园内瞧热闹,听吩咐,这边冷清的很,笼烟和琐玉见二人回来也都吃了一惊,可见沈姨娘红着眼圈,就都不敢言语了。

林宛如又安慰了沈姨娘几句,服侍她睡下,这才回了屋子。

被人这样轻视,她心里也是恼怒的,可是如今寄人篱下,又有什么好说的呢,过得好了,是主人家的仁慈,过的不好了,是你自己活该,谁叫你自己没个家,要仰仗着别人过日子呢,怨不得旁人。

林宛如想起在苏州的日子来,虽然住的地方不如贾府好,可父亲也是极其疼爱自己的,平日里虽然见不着面,一应吃喝供用都是上好的,自己和姨娘住在一起,日子过得是何等的舒心。

想到这儿,她自己也忍不住落下泪来,翻身起来,坐在桌前写了:浮萍无依,何处是家?然后怔怔的发起呆来。

外头鞭炮齐鸣,烟火绚烂,越发映衬得林宛如心内的苍凉。

她握紧了手,暗暗发誓,一定要离开贾家,自立门户,再不受这样的委屈。

可话说的容易,姐姐黛玉住在贾家,贾母是无论如何不肯放人的,就算自己和姨娘单独出去过了,她们孤儿寡母的,又没个男丁支撑门户,又怎么立足呢?

到时候贾家的人肯定会笑话,叫你逞能搬出去住,吃苦受罪了吧,都是活该!

林黛玉从园子里回来已经过了二更了,若是以往她早就精神疲惫了,今日却是清醒的样子,且十分愤怒,又见林宛如眼圈红红的,定是哭过了,也忍不住落下泪来,拉着林宛如的手道:“咱们搬出去住,我断不能叫你受这样的委屈。”

林宛如强颜欢笑道:“姐姐别说傻话了,老太太这么疼你,听见这话岂不要寒心?”

林黛玉却是气的拍桌子:“我就知道是她,她不喜欢我,见老太太疼我,不好做什么,就作践你们!她是娘娘的亲娘,娘娘自然听她的,若是以往就罢了,如今叫妹妹公然受辱,这断断不能忍让。”

林宛如一愣,这才反应过来说的是王夫人,继而恍然大悟,是了,有金玉良缘那回事,王夫人自然更喜欢自己的亲外甥女薛宝钗。

而林黛玉虽是贾母的外孙女,却和她没什么血亲,若是娶儿媳妇,自然更偏向薛宝钗,如今林黛玉吃住在贾府,贾母又是这么疼爱,大家都看的出来贾母亲上加亲的意思,王夫人想必也明白。

她估计是想赶林黛玉走的,可贾母这么疼黛玉,为了这事惹得贾母不高兴也不值当,可是林宛如和沈姨娘却是可以作践的,林黛玉又是小心眼的性子,若是她知道了自己的妹妹受委屈,定然堵着一口气要搬出去住,到时候王夫人岂不遂了愿,还伤了贾母的心,叫贾母不再疼爱林黛玉,这一石二鸟的主意打的倒是好。

林黛玉不能受气,林宛如却思虑的周全,道:“姐姐难道要为了这事认真和贾家生分了?若是认真生分了,咱们林家的家产可还在贾家手里握着呢,姐姐可有把握讨回来?若是讨回来,那就是和贾家恩断义绝了,姐姐可做得到?若是不讨回来,贾家巴不得咱们一气之下一走了之,那咱们家的家产正好便宜了他们,姐姐想想,还要搬出去住吗?”

林黛玉先是一怔,继而脸上浮现起悲哀之色

来:“这都是我无能罢了,走不得留不得。”说着趴在桌子上哭起来。

林宛如叹了口气,安慰她:“姐姐别生气,今天的事情到底如何还不清楚,不过是姐姐的猜测罢了,万一姐姐想错了呢?这一场气不是白生了?”

正文 第十二章 风刀霜剑(四)

林黛玉抽抽噎噎道:“妹妹莫要安慰我,究竟如何我自己心里明白,是我对不住妹妹,若不是因为我,妹妹也不能受这样的委屈。”

林宛如一愣,原来林黛玉心里都明白啊!

明白王夫人不喜欢她,也明白王夫人为什么不喜欢她。

可饶是这样,她还是喜欢贾宝玉,若是两个人真的成了亲,王夫人是做婆婆的,要是为难儿媳妇,就是贾母也插不上话的。

林黛玉竟这样的喜欢贾宝玉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林宛如的心思复杂起来。

贾元春省亲结束回了宫,这场盛事才算是落幕,大家忙到了半夜,早就疲惫了,第二日贾母和老爷夫人们又要进宫谢恩,像林宛如这样的都是小事,谁都没有放在心上。

薛宝钗第二日倒是赶过来安慰了一番,也只是说事情多忙忘了这个借口,王熙凤倒是知道内情,偏她整日忙得团团转,也抽不出空子去解释,林黛玉是认真的生了气,连贾母那边也不去了,整日陪着沈姨娘和林宛如一处取乐。

隔了三四天,贾母猛然想起这几天怎么都不见林黛玉,便叫人去请。

贾母上了年纪不记事,她身边的鸳鸯倒是个明白的,把那日的事情说了。

贾母这才想起来,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就为了这个黛玉就生气了?”

鸳鸯笑道:“这也怨不得林姑娘生气,她们是亲姐妹,难道林姑娘知道了还装作不知道吗?宛如姑娘和沈姨娘倒是个省事的,什么都不言语。”

贾母便道:“这也是叫她们受委屈了,你把她们叫来,我和她们说。”

叫了林宛如过来,也无非说娘娘不知道家里新来了林宛如和沈姨娘,一时错漏了也是有的,沈姨娘能说什么?只得客气的谦让了,说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要叫放在心上,就是林宛如也是一派云淡风轻的样子。

林黛玉虽然生气,可对着疼爱她的贾母还能大吵大闹表示不满?自然也不说什么,这事就这么揭过去了。

办完元妃省亲的事,诸人都是一派轻松,趁着还没出正月,倒是过起年来了,又是置办了酒席,又是搭了戏台子唱戏,比正经过年时还热闹。

王夫人却回禀了贾母说要去陈家拜年:“前阵子陈公子教导了宝玉几日的箭法,虽说不是什么大事,可若是能借此机会和陈家交好,让陈公子和宝玉亲近起来,也不失为一件坏事,况且是我们娘儿几个过去坐坐说话,就是不成也没什么。”

只要是对贾宝玉好的事,贾母都一叠声的答应,况且陈家和贾家同为国公府,陈家的姑太太也是宫里的贵人,比贾元春进宫还早,封号盈,人称陈盈妃,为皇上生下了二皇子和六皇子。

二皇子虽不如太子得宠,却也极其酷似皇上,为皇上所钟爱,更别说六皇子是幼子,皇上疼的跟什么似的。

陈家比起贾家有过之而无不及,况且陈瑞文年纪轻轻已经是正三品的威震将军,前途不可限量,能和陈家交好的确是一件好事。

正月二十五,王夫人便带着贾家三姐妹并林黛玉,薛宝钗和林宛如去了陈家,陈家当家的乃是大奶奶沈氏,沈氏亲自迎了出来,满脸的笑容,十分和气。

元宵节陈盈妃也是回家省亲的,两位夫人说起这件事都是兴致勃勃的,虽然累,却是天家恩典,说句酸话,别人想累还没这个机会呢。

见了几位姐妹,沈氏挨个的瞧了,瞧一个夸一个,可林宛如却感觉沈氏的目光在自己脸上停留的时间比较长,沈氏一人给了一对戒指,一对装了金银锞子的荷包作为见面礼。

王夫人也见了陈家的几位姑娘,分别给了见面礼。

陈家也有三位姑娘,老大叫陈瑞雪,性格温顺,老二叫陈瑞雨,也是个沉默寡言的,老三叫陈瑞霜,虽然活泼可爱,却年纪尚小。

几个人坐在一处说笑,先不说薛宝钗八面玲珑,就是贾探春也是个爱玩爱笑的,因此虽然彼此不大熟悉,却不怎么尴尬。林宛如和林黛玉姐妹俩都不是多话的,坐在旁边瞧着她们说笑。

过了一会,有个长相俊俏的丫头笑嘻嘻的进来了:“我们大奶奶要见林姑娘,请林姑娘过去呢。”

陈瑞雪便笑道:“我们这儿可有两位林姑娘呢,伯母要见哪个?”又对诸人笑道:“是伯母身边的丫头。”

那丫头笑道:“哎呀呀,大奶奶只说林姑娘,我就过来传话了,既然有两位林姑娘,那就请两位都跟我过去吧。”

林黛玉是姐姐,起身谢了,拉着林宛如跟了那丫头去了前厅。

沈氏正和王夫人说话,见了二人过来,王夫人便笑道:“就是这两个了。”又笑着对林黛玉道:“大奶奶要问你们几句话,你们如实答就是了。”

沈氏笑道:“哎呦,这我可不敢当,不过是瞧着像罢了,若是什么唐突的还请见谅。”

说着便看向了林黛玉:“敢问二位姑娘可是出身苏州林府?”

林黛玉答道:“我们姐妹二人的确是苏州人氏。”

沈氏笑道:“我说瞧着像,二人的父亲可是名海,字如海?”

林黛玉和林宛如都有些惊讶,看向了沈氏,一齐点头。

沈氏拍掌笑道:“这就没错了,我也是苏州人,小时候见过你们的父亲呢,那时候我们家和林家是通家之好,只不过后来你们的父亲科举入仕,很少回苏州,这才断了联系,我刚才瞧二位姑娘眉目间有几分如海的影子,这才一问。”

原来是遇到了故交,林宛如心内了然。

王夫人笑道:“这可真是巧了,我这位外甥女来京也有几年了,居然一次都没见过,这位叫宛如的呢,也是去年秋天来的,要是不到府上做客,只怕谁也不知道是亲戚哪。”

沈氏笑道:“谁说不是呢,我倒是有一件事想向两位姑娘打听,你们林家可有一位姓沈的姨娘?她因为行五,人称五娘,你们可曾有印象?”

这下林宛如惊讶了,她道:“这位沈姨娘便是我的生母。”

沈氏也是一副颇为震惊的样子,继而红了眼圈,将林宛如拉到身旁:“这可真是……你是五娘的女儿?你娘如今在哪?她可好?”

林宛如如实答道:“姨娘如今也住在贾府,去年自从父亲去世,我们无依无靠的,就被姐姐的外祖家接了来。”

沈氏又是哭又是笑:“孩子,你不知道,我是你的姨妈呀,你娘是我的堂妹,好孩子,我总算找着你们了。”

王夫人和林黛玉一样,都是一副震惊的样子。

林黛玉不清楚,王夫人可是明白的很,沈氏出身苏州沈家,和林家并称为苏州双秀,是一样的书香门第,世家大族,没想到沈姨娘居然出身沈家?

林宛如心里也糊涂着呢,瞧着沈氏的样子,娘家应该也是有名有姓的世家大族,若是堂姐妹,那姨娘怎么会委身给人做妾?又怎么会彼此全无联系呢?自己也从没见过姨娘提起过沈家的人呀,这当中想必也有一番故事。

沈氏没有多说,王夫人也没有多问,心内却暗暗皱眉,若是林宛如真的成了沈氏的外甥女,那贾家更得以上宾之礼对待了,不过这对贾家也有好处,只要林宛如在贾家住一日,陈家定会因为她对贾家施以青眼一次,对贾宝玉也自然只有好处,没什么坏处。

王夫人微笑起来,看着林宛如的目光也多了几分慈爱。

沈氏拉着林宛如好一通细问,先是问了沈姨娘,又问了林如海的病,何时过世,何时下葬,倒把林家姐妹的眼泪给勾了出来。

正文 第十三章 亲友相见(一)

说了半响,这才抹着眼泪对王夫人道:“叫夫人瞧笑话了,我自从嫁到了京城,就再没回过苏州,家中兄弟每每写信也是报喜不报忧,若不是碰见这两个,我如今还都被瞒在鼓里,唉,我只生了一个孽障,如今这两个丫头也权当是我的女儿了,如今住在贾家,还请夫人多多费心了。”

王夫人笑道:“你说这话就客气了,别说黛玉是我们家老太太嫡亲的外孙女,心头肉,我的外甥女,就是宛如和姨娘两个,满府上下没有不夸的,老太太也喜欢的跟什么似的,宛如来的第一天啊,我的侄女凤姐儿瞧着就喜欢,如今都结为干姐妹了,本就是一家人,夫人若说什么费心的话,可就臊死我了。”

沈氏倒没想到这个,连声说自己是关心则乱,倒没想到这一层亲戚。

原本只是普通的拜年,如今倒成了走亲戚了,王夫人也明显感觉到沈氏热情了不少,叫人置办了酒席,留她们吃饭。

席间众位姑娘们知道了这一层关系也都是十分惊讶,纷纷恭喜林宛如和沈氏亲人得以相认。

沈氏笑的眼睛都眯起来了,称呼也从林姑娘直接变成了宛如,笑道:“宛如也有几分像她姨娘,所以我第一眼瞧着就觉得面善,又听说姓林,这才起了心思问一问,要不可不就错过了?”

大家都说是毕竟是血亲,彼此也有几分感应。

回去后林宛如便将这件事告诉了沈姨娘,沈姨娘也是吃了一惊,继而哭了起来,想起了往事,当时沈氏和沈姨娘虽然是堂姐妹,却一个是嫡出,一个是庶出,两个人因趣味相投关系格外好,做什么都是一起,当时沈家和林家是通家之好,和林如海也十分熟悉,彼此哥哥妹妹的叫,也没什么避讳。

后来有一回,沈氏和沈姨娘托林如海买了些小东西,约在了后花园见面,谁知却被沈姨娘的嫡母遇个正着,便说沈姨娘和林如海有私情。

沈姨娘就觉得委屈,当时沈氏也在的,为何单单说她不规矩,还不是因为她是庶出的缘故?

嫡母早就看她不顺眼,又嫌她出嫁要费一份嫁妆,便抓住这件事大做文章,沈姨娘的父亲便说沈姨娘不守规矩,要打死她,最后还是林如海挺身而出,将沈姨娘纳为姨娘。

沈姨娘深恨自己的父亲和嫡母,自从嫁进来林家,就和沈家断绝了关系,沈氏出嫁的时候她也没去观礼,因此也不知道沈氏嫁到了哪儿。

沈姨娘也是苦尽甘来,林如海是个温文尔雅的,后来娶的嫡妻贾敏也是个贤良的,沈姨娘自己也识趣,贾敏没有身孕前她都一直服用避子汤。

直到贾敏生下了黛玉,她才断了汤药,生下了宛如,可是林宛如生下来身子虚弱,当时林如海要去扬州赴任,林宛如显然不宜挪动,沈姨娘便带着她留在了苏州休养。

这样的往事沈姨娘也不好对着两个没出嫁的姑娘说,只说是不通音讯,没了消息,两个人虽然疑惑,可断然不会细问。贾母叫了沈姨娘过去,也说这是缘分,又说沈氏递了帖子来,说第二日上门拜访,定是来看望沈姨娘的。

阔别了快二十年,如今姐妹相认,沈姨娘在贾母那儿又哭了一场,贾母本就觉得沈姨娘懂规矩,知礼数,虽说是姨娘,却和一般的正头太太差不多,如今见她是沈家的女儿,又是沈氏的堂妹,更添了一层亲近。

第二日沈氏果然来了,见了沈姨娘姐妹俩抱在一起大哭一场,众人瞧见了也都落泪,纷纷上前劝住了,沈氏止了眼泪,先是谢了贾母的照顾之恩,又提出想把沈姨娘和林宛如接过去住。

贾母便笑道:“按说你们是亲姐妹,你说这个话我也不该拒绝,只是宛如和黛玉到底是亲姐妹,你若是单接了宛如过去,未免她们姐妹分离,若是把黛玉也接过去,我可是离不开她的,索性就叫她们住下,左右已经住了几个月了,各处都熟悉了,一时间若是搬走了,一来彼此不舍,二来,别人还以为贾家容不得亲戚呢,你且放心叫她们住下,还怕我苛待她们不成?”

沈氏忙道:“您这是说的哪里的话,若是在您这我都不放心,那可没有放心的地方了,只是我们姐妹团聚,想接她们过去住一阵子亲热亲热。”

贾母笑答:“你放心,是你的姐妹和外甥女,我还能扣着不放人?大正月的你也忙,她们如今过去了你也一时收拾不出房舍来住人,等出了正月闲下来再说就是。”

话说到这儿,沈氏也不好说什么,只好答应了,反正离出正月也没几天了,自己也能抽空收拾房舍。

自打沈氏来过,林宛如能明显感觉到贾府诸人对待她们的态度不一样了,原先是客气中带着些疏离,如今却莫名亲热了不少,纷纷上门说着恭喜亲人相认,那话里也透着羡慕。

王熙凤也特地过来了一趟,感叹了一番,还嘱咐林宛如去了陈家小住几日就回来,可别忘了她这个干姐姐。

出了正月,沈姨娘和林宛如就被接到了陈家小住,陈家和贾家一样,乃是八公之一,先帝亲封的齐国公府。

陈家老太太早已亡故,沈氏作为长媳,如今操持着家里家外,又生下了嫡长子陈瑞文,地位稳固,如今她接了娘家的姐妹和外甥女来小住,上上下下也挑不出什么来,反而都过来凑趣,聚了一屋子的人。

齐国公陈翼生有三子,长子陈永明,娶妻沈氏,生下长孙陈瑞文,另有一个姨娘所生的次子陈瑞云,在众兄弟中排行第三,人称三少爷。

次子陈永昭,娶妻马氏,生下一子一女,乃是二少爷陈瑞武,大姑娘陈瑞雪,另有姨娘生下的二姑娘陈瑞雨。

三子陈永辉,娶妻周氏,生下四少爷陈瑞礼,三姑娘陈瑞霜。

陈家乃是武将世家,男子自幼习武,满十五岁时都要被送到军营中历练,十分严苛,而陈瑞文今年十八,已经在军营中历练了三年,立了大功,要不年纪轻轻也不能坐上正三品威震将军的位子。

而往下的二少爷到四少爷,除了四少爷陈瑞礼年纪尚小,还在上私塾外,二少爷和三少爷都已经被送入军营,到了过年的时候才回家来。

他们是外男,又不是直接的亲戚,此时不便露面,林宛如和沈姨娘便只见了二奶奶马氏,三奶奶周氏并三位姑娘。

大家说笑了一阵子,沈氏便亲自带着二人去看住的房舍:“我们家不比贾家地方大,屋子多,但是也不像贾家子嗣多,因此空房子还有两间,这凝香斋原来是我儿子住的,后来他搬去了外院,这儿就空了下来,我叫人打扫了,妹妹和宛如可别嫌弃。”

林宛如看着凝香斋,便知沈氏客气了,小三进的宅子,各处齐齐整整,别说自己和姨娘两个人住了,就是再多七八个人都没问题,看来沈氏的儿子很得宠啊,要不然也不能住这么好的屋子。

对了,沈氏的儿子叫什么来着?按着亲戚关系来说自己还要喊一声表哥呢,陈家这一辈好像无论男女都是瑞字辈的。

林宛如便想起那日那个叫瑞文的男子,不禁额头冒汗,不会这么巧吧。

晚上沈氏给二人接风洗尘,吃了饭便聚在一处说话,有丫头来报:“大少爷回来了。”

林宛如抬头一看,一个穿着青色粗布衣裳,身材高大,满面风尘的男子走了进来,面上一片漠然,没什么表情,那对眼睛就像那天一样透着一股寒气。

林宛如不禁暗暗叫苦,果然是他。

陈瑞文也是听说母亲认回了一个姐妹,如今接了家里来小住,心里好奇,这才一进家门就赶了过来,第一眼就看到了坐在沈姨娘身边的林宛如,心中犹如掀起了滔天巨浪。

居然是她!

陈瑞文面色镇定的给沈氏磕了头行了礼,心内却后悔的跟什么似的,自己刚从军营回来,一身的臭汗,浑身上下脏兮兮的,早知道是她就该先去梳洗一番的,要不然她以为自己是个粗鲁邋遢的人可怎么办。

继而又是欢喜,若她便是母亲所说的姐妹的女儿,那便是自己的表妹了,这关系又亲近了一层,自己也不用为了探寻一点佳人音讯和那个贾宝玉往来了。

他心内转了十八个念头,面上却看不出来,沈氏笑着问他:“这一身是怎么弄得?叫你姨妈和妹妹见了多失礼。”

陈瑞文道:“刚从军营回来,听说姨妈和妹妹在,赶来请安,没顾得上。”

沈氏便笑着给沈姨娘介绍:“这就是我那个孽障瑞文,你外甥。”

沈姨娘忙称不敢,若是以往就罢了,如今她可是一个姨娘,可当不起陈瑞文的礼。

正文 第十四章 亲友相见(二)

陈瑞文已经跪了下去,磕头请安,叫了声“姨妈”。

这也是一种承认。

沈姨娘的眼圈都红了,亲自去扶陈瑞文,不住的道:“好孩子,我知道你懂事,不用如此。”

林宛如见陈瑞文如此礼遇沈姨娘,心里自然也高兴,原本因为那日的事还存了些芥蒂,如今去了大半,听沈姨娘叫她上前问好,她笑眯眯的福了福:“瑞文表哥好,我叫宛如。”

陈瑞文强自按耐着心中的狂跳,叫了声:“宛如妹妹。”

沈氏便笑道:“好了好了,以后姨妈和妹妹要在家中住一阵子,见面的时候多着呢,你还不快下去洗洗,这一身的臭气,仔细熏着你妹妹。”

林宛如抿嘴笑了起来,陈瑞文便告辞退下了。

沈姨娘啧啧夸赞:“又年轻,又有出息,还是姐姐有福气,有这么好儿子,以后可就不用愁了。”

沈氏自然得意,因对着沈姨娘,倒也没谦虚,笑道:“这孩子从小就被他祖父带在身边教养,少年持重,别人见了没有不夸的,我虽然高兴,可也愁得慌,这都十八岁了,我给他说亲事,没一个看得上的,偏他祖父还向着他,说男子汉当以建功立业为重。”

沈姨娘便道:“这也是缘分未到,我瞧着这孩子这么优秀,将来哪家的姑娘才配得上啊,就是什么公主郡主,只怕也娶得。”

沈姨娘是玩笑话,林宛如却偷偷笑起来,前世,齐国公世子陈瑞文是真的娶了公主的,而且娶的是皇上唯一的女儿朝凰公主,皇上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