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林家庶女-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瑞文轻轻一笑,拉着林宛如的手往回走,把她送到了院门口,叮嘱她:“先回去睡觉,明日少不得亲戚上门拜年,我也要跟着父亲出门,不得闲见你,倒是晚上皇上宴请百官,母亲说好了要去的,到时候叫她带着你进宫去玩。”

林宛如点点头,回了屋子。

绿霓早已经偷偷回来了,准备好了洗漱的热水,见了林宛如不禁一笑,林宛如被她这么一笑,倒是十分不好意思,两个人之间原先的陌生倒是淡了些,绿霓笑道:“我服侍姑娘梳洗吧。”

林宛如问:“笼烟和琐玉几个呢?”

绿霓笑道:“她们不当值,玩到了半夜,现下都各自睡去了,篆香倒是陪了我一会,我才刚把她打发走了。”

林宛如点点头,笑道:“明日你和篆香歇一天,叫笼烟跟着我,差事交给琐玉。”绿霓应了。

正文 第六十三章 年年有余(一)

林宛如躺在床上,虽然累极,却睡不着,只得躺着睁着眼睛看着帐顶,陈瑞文是个好男人,诚实稳重,单看他今天的一番回答便可看出,不轻易许诺,但是说出口的话就一定会做到,一诺千金,便是说的他这种人吧。

自己对陈瑞文虽然做不到情深意重,可是她也会努力的付出自己的真心,和陈瑞文好好过日子,共享富贵,共享患难,不离不弃。

世上的男人并不是每个都像万霖,自己幸运,遇到了陈瑞文,那要不要放下心防,再次勇敢一次呢?

林宛如心里想着,迷迷糊糊睡去,第二日醒来一看,居然已经是日上三竿了。

笼烟和琐玉听见声响,提着热水进来服侍,林宛如嗔道:“你们怎么也不喊我。”

笼烟笑道:“除了大姑娘,姨娘也是才起,前头放了两回鞭炮,硬是没吵醒姑娘。”

林宛如赶忙洗了脸,换了新衣裳,去给沈姨娘拜年。

沈姨娘穿着新做的石青色的刻丝小袄,竹青色撒花裙子,外面罩着柳绿色的褙子,显得年轻了不少,林黛玉正坐在旁边说话。

待林宛如来,三个人先朝着林如海并贾敏的牌位拜了三拜,上了香,这才坐下说话,林宛如先给沈姨娘磕了头:“恭祝姨娘新年吉祥,万事如意。”

沈姨娘笑着给了她一个红包。

林宛如起身又朝林黛玉福了福,道了心想事成,事事如意,林黛玉也笑着给了她一个红包。

沈姨娘笑道:“你们姐妹一起,先去给姨妈磕头,再去给舅舅磕头,二奶奶三奶奶那边承蒙她们素日照顾也去磕头。”

两个人应了,披了厚厚的斗篷,往沈氏院子里去了。

谁知陈二奶奶和陈三奶奶奶都带着女儿在那儿呢,林黛玉和林宛如一一的磕头拜年,又得了三个红包,林宛如说要去给舅舅拜年。

沈氏心里高兴,笑道:“你舅舅带着表哥们去别家拜年了,咱们是至亲,不讲究这个虚礼,等他回来倒是要去讨个厚厚的红包。”

陈家是陈盈妃的娘家,二皇子和六皇子的外祖父家,自然宾客盈门,陈永明三兄弟带着儿子侄子分头去各家拜年,别人家也有人上门拜年,陈翼留在家里一一的招待了。

到了快晌午的时候,二皇子和六皇子也来了,他们是皇子,要跟着皇上祭拜祖先,更忙碌些,陈翼也体贴他们,待他们磕了头,又替陈盈妃磕了头,赏了红包,便催促他们回去:“皇上上了年纪,越发的爱热闹,喜欢子孙团圆,平常忙也就罢了,如今过着年,把万事都放一放,好好地陪陪皇上。”

二皇子应了,又和六皇子去给几个舅妈拜年,年轻的姑娘们都回避了,沈氏笑呵呵的也赏了红包,知道他们也是抽空过来,便派人好生送回去。

一直到了中午,出去拜年的都回来了,不算上沈姨娘并沈择诸人,陈家一家子人聚在一起吃了顿饺子。

沈择则带着子侄去凝香斋聚在一块吃了顿饭,以示团圆之意。

沈训带着弟弟给沈姨娘磕头拜年,沈姨娘都给了红包,林宛如和林黛玉给沈择磕头拜年的时候,沈择除了给红包,还额外给了林宛如一块玉佩,雕着沈家的族徽,沈姨娘看了脸色一变,却不好说什么。

林宛如不明所以,笑眯眯的接了,等吃了饭各自回去,林黛玉便拉着林宛如道:“你可知那玉佩上雕的是沈家族徽,凡沈家子弟都有一块,有了这玉佩,就相当于记入沈家族谱,是沈家人了。”

林宛如一惊,继而觉得这玉佩烫手,林黛玉却叹气道:“姨娘也是看见的,既然她没说什么,便是默许了,你可得好生收着,这是生下来就有,死了也要带到棺材里的东西,是沈家的象征,寻常人想要还不能够呢。”

林宛如看着手中碧汪汪的一块,玉是好玉,要是没这个族徽就完美了。

林黛玉又唏嘘:“你可知道,姨娘出嫁那天,当着众人的面把这块玉佩摔碎了,发誓从此不是沈家人,整个苏州都是知道了的,如今居然又有一块玉佩给你。”

林宛如愕然。

林宛如呆呆望着桌子上的玉佩,沈姨娘把玉佩给摔碎了,就意味着和沈家恩断义绝,自己是沈姨娘的女儿,也就不能算是沈家的人,如今沈家又把玉佩给了自己一块,是不是意味着不计前嫌?沈姨娘和她依旧是沈家的人?

正想着,陈瑞文过来了,他见了这玉佩也十分惊讶,林宛如道:“表哥也见过这个玉佩?”

陈瑞文笑道:“娘有一块,我因为是陈家的嫡长孙,将来要承袭陈家,所以倒没有,你知道吗,这玉佩拿去任意一家沈家名下的铺子,都可任意支取钱财,就是怕沈家的子弟在外头有难处,有这个玉佩作为身份证明,在外也可多个助力。”

林宛如倒没想到这个,一时间更觉得这玉佩不能要,陈瑞文却递给她一张帖子:“容德郡主邀请你进宫看烟花。”

林宛如道:“这个时候想必大家都进宫凑趣,反而麻烦,我不想去。”

陈瑞文笑道:“家里只有母亲是有诰命的,她进宫肯定要带着你的,只怕你推辞也推辞不了。”

果然,沈氏叫人来传话,说晚上带林宛如进宫赴宴,要林宛如好好打扮,林宛如兴致不高,沈姨娘却十分高兴,找出了给林宛如新做的衣裳。

葱绿色的小袄,粉色绣海棠花的褙子,同色的撒花裙子,穿上越发显得林宛如腰肢细软,亭亭玉立,林黛玉又把新打的一只镶芙蓉石的金钗给林宛如戴上,越发显得秀气。

沈氏也穿了诰命的礼服,瞧见林宛如这般打扮,也说好看,两个人坐着马车,由陈瑞文护送着去了宫城的朝阳门,由此门进宫。

陈翼,并陈家三兄弟自然也都去,除了陈翼是坐着一顶小轿,其余的都是骑着马。

坐马车进宫赴宴的各家女眷都要从朝阳门进入,因此还未看见城门,马车已经堵住了,林宛如悄悄掀了帘子往外瞧,黄昏时分,前头和两侧俱是装饰华丽的马车,挤着挨着看不到头。

沈氏却是习惯了,笑道:“往年也都是这样,等过阵子就好了。”

正说着,瑞文也下了马走到马车窗前说话:“母亲,前面马车堵住了,等挪过了这段咱们从正阳门进去也是一样的。”沈氏笑着应了。

因林宛如不清楚里头的关节,倒是不方便插嘴,等了半盏茶的功夫,马车又开始动了,可林宛如却感觉马车并没有跟着车流往前走,而是拐了个弯,不由得好奇。

沈氏便解释道:“宫里的规矩,官员觐见或是诰命外眷进宫必须从朝阳门进,皇亲国戚却可从正阳门进入,正阳门虽说离得远些,可道路宽敞,马车也少,倒比在朝阳门这儿挤着好。”

接下来马车果真一路通畅,只在进宫的时候停了一下子,连帘子都未掀起便放了进去,又走了一会,方才停住。

林宛如扶着沈氏下了马车,这才看到此刻马车停在一个宽敞的院子里,有宫女内侍侍立两旁,看见沈氏和林宛如下车,便过来两个,福了福,在前头带路,而陈瑞文身边也多了个引路的内侍。

沈氏笑着嘱咐陈瑞文:“纵然高兴,也不许多喝酒,回去若是醉醺醺的,你祖父又要生气。”

陈瑞文道:“母亲放心,我有分寸,今日皇上在开元殿宴请文武百官,太后并贵妃在承元殿宴请女眷,两边离得不远,母亲和表妹若是有事,便请了宫女去找我便是。”

沈氏笑道:“你真是罗嗦,快些去吧,省的去晚了有人灌酒。”陈瑞文应了,临走前又看了一眼林宛如,似乎有些担心,林宛如有些不好意思。

沈氏却跟没瞧见一样,给林宛如指着宫里各处的殿阁和景致,两个宫女只低着头带路,一声不吭,走了一盏茶的功夫,渐渐地灯火通明,便看到自承元殿大门处起,便挂满了火红的灯笼,映的四下红通通,喜气洋洋的,有笑语声从正殿传来。

沈氏这才嘱咐林宛如:“一会待在我身边,不要四处走动,若是有人问话,只管大方的答了,若是给见面礼,也只管收下,不要推辞叫人觉得小家子气。”

正文 第六十四章 年年有余(二)

ps:

上架了,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持续双更……

林宛如一一的应了,一路走来,天色将晚,宫中的威严景象越发的叫林宛如紧张,只能暗暗的平复心境。

守着门的宫女掀起了两重帘子,欢声笑语并屋内的温暖气氛扑面而来,沈氏一进门,便有人迎上来拉着沈氏的手问好,沈氏也是满脸的笑容,一会和这个说两句,一会问那个两句,林宛如便垂手站在后面,并不插嘴,只微笑着看着。

很快便有人注意到了林宛如,问了沈氏,沈氏笑道:“是我妹妹的女儿,我的外甥女,今儿带来叫大家见见。”

有个圆圆脸,穿着大红色褙子的夫人笑道:“我记得去年元娘带的可是侄女。”

沈氏笑道:“去年带侄女,今年带外甥女,等明年,说不定要带儿媳妇了。”

大家都有些惊讶,以为沈氏终于松口要给陈瑞文说亲了,纷纷打听,沈氏却笑而不语,看着林宛如。

在场的都是人精,先是一愣,继而回过神来,原来早就定下了,说是外甥女,其实是带着儿媳妇来长见识了。

众人恍然,纷纷笑着恭喜,对林宛如的注意又多了几分。

林宛如却有几分赧然,她没想到姨妈会这么直接的介绍她,只怕明日全京城都把她当成姨妈的儿媳妇了。

圆脸的夫人便拉着林宛如的手笑道:“姓什么?叫什么?真是个美人胚子,元娘也真是的,有这么标致的外甥女也不早些带给我们见。”

说着褪下了手上的一对镶红宝石的龙凤镯给林宛如套上:“算是我的见面礼了,我知道你姨妈的好东西多,你可别嫌弃。”

林宛如记着沈氏的嘱咐,笑着接了,屈膝行了礼:“小女姓林。小字宛如,多谢夫人。”

沈氏对林宛如解释:“这是金夫人,是咱们家的至交,你叫婶子便罢了。”林宛如又笑着叫了声婶子。

金夫人的夫君是跟着陈永明打仗的副将,如今是奉国将军,和陈家的关系十分要好,沈氏带林宛如过来,便是想着让她提早认识陈家的故旧好友,省的嫁进门还要从头学起。

她有意捧林宛如,金夫人自然看的出来。更是凑着趣夸奖林宛如,其余的夫人里也有一位陈家的故旧杜夫人,夫君也是陈永明麾下的副将。此时也给了一支金簪做见面礼,不停地说着恭喜的话。

沈氏心情很好,她不光是齐国公世子夫人,陈盈妃的大嫂,二皇子和六皇子的舅母。还是苏州沈家的嫡长女,两个身份哪一个都让她在宫里很吃得开,她此时刻意抬举林宛如,大家自然都买面子。

不出一会,整个大殿的人几乎都知道了,陈家的陈瑞文婚事定下了。沈氏都带着儿媳妇来了,于是,更多的夫人过来问好。借着机会见一见林宛如,打听一下她的家世,有想把女儿许给陈瑞文的,如今都落了空,更是暗暗羡慕嫉妒。

林宛如却注意到了不远处的贾母并王夫人邢夫人。她们也穿着诰命的礼服,却是婆媳妯娌三人在一处说话。脸色都不大好看,沈氏这边说说笑笑这么大的声势,她们都没有回头,也不知是真的没注意还是注意了却不想过来打招呼。

沈氏瞧着差不多了,又见林宛如被好几位夫人围着问话,不仅没有紧张窘迫,反而落落大方,沈氏自然看得出来几位夫人眼里的羡慕。

可不光是羡慕林宛如,还羡慕她沈元娘得了个好儿媳妇,心里越发的高兴,把林宛如从人群里扯了出来:“好了好了,你们别像审犯人似的,把宛如吓坏了,我可是不依的。”

金夫人笑道:“瞧瞧,都还没进门呢,就这么护着了。”大家都笑起来,这话说的太直白了,林宛如虽然自持镇静,却也不能装没听见,脸色通红,低着头不说话。

又等了约莫一刻钟,又来了好几位夫人,大家的注意力也就转移了一些,唯有金夫人和杜夫人一直在沈氏身边说话。

到了吉时,只听得外头鼓声响了三下,众位诰命夫人便按品级站好,有女官来替太后并贵人们受礼,众人行了大礼,这才被宫女引着进入后殿饮宴。

虽说是太后设宴,可太后身份尊贵,自然不可能亲自出来陪席,就是柔嘉贵妃,到时候也只出来打个招呼受了礼便罢了,虽是这样,可上头还是摆了酒席,虚设座位,以示对太后和贵人们的恭敬。

众夫人按座位坐下,便有宫女上菜,沈氏悄悄给林宛如解释:“贵人们现在是不见人的,等宴席吃了一半,贵人们想见谁,自然会叫宫女传召,如今不要着急。”

林宛如恍然大悟,朝中有诰命的女眷也多,太后不可能一一的见,听她们说恭贺的话,这个时候哪家有圣眷哪家没有圣眷就体现出来了,想必一会中途被宫女传话带走的一定会受到大家的羡慕吧。

果真,宴席才进行了一小半,就有太后身边宫女传召叶氏夫人,大家用羡慕的眼光目送着叶夫人离开。

太后出身叶家,自然要先抬举娘家人,柔嘉贵妃是太后的侄女,也是出身叶家,可是叶家却十分低调,林宛如前世也有所耳闻。

太后的亲哥哥,叶家的掌舵人叶承嗣去世时,葬礼的场面竟极其寒酸,也很少有人前去吊唁,这都是叶家隐忍低调的缘故,皇上亲自去吊唁舅舅,看见这个情形伏棺大哭,一时间都被人当成稀罕事来说。

有人说叶家是沽名钓誉,可林宛如却明白,叶家是真正的清高。

苏州的林家和沈家被天下人公认为书香门第,可和叶家一比,却明显的不够瞧,就是保家,祖上好几辈的功劳,够显赫吧,可叶家真正风光的时候,保家的老祖宗还没出生呢。

叶家源起于金陵,从魏晋时候就是阀门显贵,不少族人都是有王侯身份的,后来天下大乱,叶家也分成了好几支,离开故土的几支都渐渐没落,唯有留守金陵的本家,在乱世中几经坎坷,最终得以保全。

远的不说,单说如今的大周天下,太祖皇帝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叶氏一族已经是前朝有名的官宦世家,门生故旧遍布朝野,后来一位叶家的姑奶奶因缘巧合下嫁给了太祖皇帝,叶家这才辅佐太祖皇帝打天下。

后来,太祖皇帝登基,叶家却不居功,反而越发的低调,即便朝中有人刻意投靠,也都被叶家一口拒绝,叶家曾上书太祖皇帝回归乡野。

太祖皇帝哪里会答应,执意留了叶家人朝中做官,可叶家还是一辈辈的减少了入仕的子弟人数,慢慢淡出了朝堂。

直到五十多年前,先皇该说亲事了,却是谁都不娶,只求娶叶家的女儿,太后是叶家的嫡出女儿,最终遵从父命嫁给了先皇,生下了皇上,太后的侄女柔嘉贵妃,又嫁给了皇上,叶家和皇族的关系也是这两代才慢慢亲近起来。

即便如此,叶家如今在朝中为官的也只有叶家大老爷叶安成一人,他是柔嘉贵妃的亲兄弟,做了个不轻不重的工部侍郎,可叶家的子弟却极其多,都待在金陵老家安分守己的种地读书,也不为了考功名,就是钻研学问。

有人说叶家故作清高,林宛如却明白,这是一种看破繁华锦绣后的返璞归真,叶家若真的只是故作清高,叶承嗣去世的时候就不会那样冷清了。

可今生,叶承嗣还健在,叶家虽然在朝中没有势力,却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世家,这一点,任谁都没法子否认。

叶夫人离开不多久,又有宫女来宣召,这次一气宣了五位夫人,为首的便是太子的舅母保夫人,依次还有吴贵妃的娘家嫂子吴夫人,贾母,王夫人还有沈氏。

按说被贵人召见是件荣耀,可贾母脸上却没有半分喜色,还有保夫人,她是太子的舅母,仅次于叶夫人的贵妇了,居然也是一脸不高兴。

林宛如心中一动,难道是迎春和保长凌出了什么问题?要说贾家和保家唯一的牵扯,便是这门亲事了。

林宛如心里疑惑着,行动却不敢怠慢,乖乖跟着沈氏起身离席。

宫女带路,出了承元殿,去太后和几位贵人所在的昭阳殿,一路上几位夫人彼此都没有说话,直到进了昭阳殿,殿内灯火通明,侍奉的宫女内侍虽多,却一声杂声也不闻,因没有宣召林宛如,沈氏便叫林宛如侯在旁边的暖阁,等召见时再进去。

林宛如打量着暖阁,无趣的坐在椅子上,倒也没多长时间,便有宫女过来宣召,林宛如整了整衣裳,跟着宫女进了后殿。

还未进去,便听到一阵笑声:“……都说元娘不急着找儿媳妇,如今倒是急的不行,怎么一点风声也没透露。”

另有一个女子的笑声:“太后说的是,我还想着叫瑞文做我的女婿呢,没想到元娘下手倒是快。”

林宛如跟着宫女到了殿内站定,有些紧张,可礼仪毕竟没忘,跪下行了礼,有宫女过来搀扶,林宛如有些惶然,抬头寻找沈氏,沈氏坐在左边一溜椅子的第二个位置,含笑看着她,林宛如便松了口气。

上头有个温和的声音传来:“抬起头来,叫哀家瞧瞧。”

正文 第六十五章 年年有余(三)

林宛如心知这是太后,便慢慢抬了头,只见上方宝座坐着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妇人,左右两边各设着一个太师椅,坐着两个娇媚的宫妃,那两个宫妃想来便是宫内地位最高的柔嘉贵妃和吴贵妃了。

二人虽然俱是生儿育女,快要做祖母的人了,可却容颜依旧,说二十多岁都有人信的。

宫中妃子为了宠爱保养容颜到不稀奇,让林宛如吃惊的是太后,她贵为皇上的生母,在这样的喜庆日子里只是简单地挽了个髻,插着两支素银簪,穿着棕色的水田衣,跟普通人家的老祖母没什么不同,要不是众人都对着她毕恭毕敬的,谁也想不到那就是至尊至贵的太后娘娘啊。

林宛如这一愣,上头坐着的太后也愣了一下,声音越发的温柔:“你姓什么?家中还有什么人?”

林宛如刚才对着众位夫人不知道说了多少遍,此时又老老实实重复了一遍:“小女姓林,小字宛如,家中只有一位姨娘并一位姐姐,因父亲去世,姨娘与姨妈又是堂姐妹,这才寄住在姨妈家中。”

太后微微点头,又问沈氏:“你所说的五妹便是这姑娘的亲娘了吧?”

沈氏起身笑道:“是,五娘虽是我的堂妹,但我们自小关系好,比亲姐妹还亲哪。”

太后道:“难怪呢,哀家瞧着这孩子,倒像是遗芳姑姑的模样。”、

遗芳是曾氏的闺名,沈氏闻言也愣住了,她虽然知道宛如的相貌酷似叔祖母,却不知道太后也认得叔祖母。

太后许是回想起了往事,并没有自称哀家,反而笑道:“你们不知道,我小时候父亲教导读书。讲的都是经史子集,母亲便说,女孩家学这些也没有用,叫父亲教着读两本列女传也就罢了,父亲却不耐烦这个,请了一位曾老先生教导我们读书,他的女儿便是嫁去了沈家的遗芳姑姑。”

“曾老先生上了年纪,遗芳姑姑原想接他去苏州养老,老先生却不肯,遗芳姑姑便央求我母亲帮着劝说。我母亲也说,老先生既然教导我们姐妹,自当以上宾礼对待。叫遗芳姑姑放心,说我们一定会照顾好老先生,遗芳姑姑这才依依不舍得去了,可逢年过节,还是带着两个儿子来家里看望。对待我们姐妹也都极好,我还记得她的两个儿子沈悦明和沈爱萧,比我小三四岁的样子,却都是人中龙凤,回回跟着遗芳姑姑来家里都要拿着文章请教父亲学问,这一眨眼的功夫。也有几十年没见了。”

众人都没料到还有这么一段往事,一时间都愣住了,听着太后回想往事。对林宛如也是有的羡慕有的嫉妒,她是太后的故人之后,又和那故人长相相似,只怕会得了太后的欢心,一步登天也是有的。

太后却叹气:“……遗芳姑姑人极好。可惜命不好,虽养了两个儿子。生产的时候却损了身体,整日药不离口,我出嫁的时候她还送了我一尊和田玉雕的送子观音,结果我成亲没两个月就怀了皇上,这都是她带给我的福气。”

又问沈氏:“我记得你父亲成亲时,我把那尊送子观音赐给了你母亲,可还记得?”

沈氏笑道:“太后的恩典母亲自然记得,把那尊观音摆在房里,每天一炷香呢。”

太后点头:“你母亲虔诚,她也沾了遗芳姑姑的福气,这不一气生了你两个哥哥和你?”沈氏笑着称是。

太后朝林宛如招了招手,把林宛如的手拉着细细的瞧,道:“越瞧越像,这孩子也是个有福气的,元娘你讨了做儿媳妇眼光也好。”

说着褪了手上的一个素银嵌莲花纹的镯子:“这是遗芳姑姑去我们家做客时落下的东西,几次想给她,也都混忘了,等她过世,想给也不能了,如今给了你,也算是物归原主了。”

能把随身佩戴的镯子落在叶家,便可知曾遗芳和叶家的关系或者说和叶家女儿的关系是极好的,可更让林宛如觉得唏嘘的是太后居然一直贴身戴着这镯子,可见真的十分记挂曾遗芳。

林宛如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该不该收,看向了沈氏,沈氏却微微点头,林宛如这才接了下来,又谢了。

太后满意的点点头,对沈氏道:“什么时候成亲,可要告诉我一声啊。”

沈氏笑道:“如今她姐姐黛玉的婚事还没下定,也不好说她的亲事,倒是要等上一阵子。”

太后又问起了林黛玉:“哀家记得你说的黛玉是林如海的嫡女?林如海哀家倒是见过,斯斯文文的年轻人,学问又好,哀家当初有心招了做女婿,最后也没成,没想到是个福薄的,去的那么早,如今女儿也要出嫁了,说的是哪家的?”

沈氏看了一眼贾母和王夫人:“说起来也是亲上加亲,如海当初娶的是荣国府的嫡女,如今黛玉的婚事也是说的荣国公府的二公子。”

太后看了看贾母和王夫人,恍然大悟:“倒是哀家忘了,贾家不正是和林家结亲么?这可是一桩大喜事。”

沈氏道:“如海去世前,便是贾家的人去扬州帮着料理后事,又将我妹子并两个姑娘带回了京城照顾,要不然,我十几年没有我那妹妹的音讯,也不能在京城相认哪,如今老太太心疼外孙女,宝贝的跟什么似的,索性亲上加亲,外孙女变孙媳妇,太后,您可要赏个体面才好啊。”

太后笑了起来:“哀家是吃斋念佛惯了的,到时候叫皇上赐婚吧。”又问起了吴夫人:“听吴贵妃说,你的长子也娶亲了?”

吴夫人身材高挑,虽然不十分貌美,却也有八分端庄,此时忙起身笑道:“中秋节才办的婚事,原说要带来给您瞧瞧,家里事情多,走不开……”

太后便笑着没说话,端了茶吃。

柔嘉贵妃却笑道:“太后还不知道吧,保夫人和贾家也结了亲家呢。”

太后明显有些惊诧,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事,许给了长凌还是长顺啊?”

保家三子,保长飞已经娶亲,保长顺行三,是庶子。

柔嘉贵妃笑道:“是长凌,那孩子长相俊俏,人又聪明,当初您不是说要认了做干孙子的?娶的是贾家的二小姐。”

太后笑道:“哦,哀家记得了,如今宫里的贤妃便是出身贾家的。”

又笑着对贾母道:“这都是你教导有方,养出来这么好的孙女。”

贾母忙起身谦虚了,太后却吩咐人赏东西给贾母:“新得的几匹缎子,有的适合年轻姑娘,有的也适合上了年纪的人,你带回去分了吧。”贾母忙行礼谢恩。

期间林宛如因为没有吩咐,一直站在太后的身边,沈氏朝她悄悄招手,林宛如想过去,却被太后拉住坐在了宝座上:“今儿没什么外人,你就陪着哀家说话解闷吧。”

又对沈氏道:“虽是你未来的儿媳妇,你也不能很使唤她,叫哀家知道了,哀家可不依。”

沈氏笑道:“都说我偏疼儿媳妇,如今太后护成这样,我可不敢认了。”

保夫人在一旁盯着林宛如,心里气的半死,觉得林宛如就一个没了父亲的庶女,还寄住在亲戚家里,居然也得了这样的恩典。

贾母和王夫人却是一个暗暗欣喜,一个暗暗皱眉,贾母想着林宛如得了圣眷,作为亲姐姐的黛玉必然要跟着沾光,王夫人却想,有林宛如这么一个被太后看重的妹妹,黛玉嫁进门尾巴不得翘到天上去,原本就是目中无人的性子,这下还不知会怎么样。

太后又闲话了片刻,对柔嘉贵妃道:“陈盈妃和贤妃呢?既然娘家人都在,也叫她们见见。”

柔嘉贵妃一边吩咐宫女去传话,一边道:“贤妃有了身孕,皇上亲自嘱咐她不叫她乱动,以免动了胎气,陈盈妃那边是被六皇子绊住了,不得闲。”

太后提起小孙子便是眉开眼笑:“弘安又怎么了?快叫他过来陪我说话,还有朝凰,爱珠和萱儿,往常早就来了,今儿怎么不见?”

柔嘉贵妃笑道:“宫里进了许多烟花,六皇子觉得新鲜,过去瞧热闹,朝凰也是爱玩的,拉着爱珠和萱儿一起去了,陈盈妃唬了一跳,说那烟花要是炸开了可不是玩的,叫人把人喊回来,六皇子那个脾气您也知道,陈盈妃没法子,只得亲自过去看着。”

太后笑道:“哎呦,什么大事,明华和顺华呢?”

柔嘉贵妃继而道:“两位长公主进宫后说有事去找皇上,一直到现在都不见,才刚已经吩咐人去找了。”

太后点点头,对林宛如道:“你和爱珠萱儿倒是一般的年纪,一会你们在一处玩。”

林宛如笑道:“回太后,小女和两位郡主老早就认识了,还有北静王府的水柔姐姐,我们时常聚在一处玩。”

太后有些惊讶,笑道:“这就更好了,回头你们一处玩去。”

这边说着闲话,不出一炷香的功夫,殿外便有零碎的脚步声和笑声传来,打头冲进来的便是个穿着锦衣华服,束着金冠的清秀少年,他身量不高,估摸着只到林宛如的肩膀处,却是眉清目秀,太后见了他,脸上立刻笑开了花,伸着手揽进怀里,林宛如便知趣的起身站到了沈氏身后。

正文 第六十六章 年年有余(四)

六皇子弘安是陈盈妃的幼子,也是皇上的幼子,极其受宠,也是因此养成了调皮的性子,跟着他后面的陈盈妃脚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