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青山绿水人家-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东方语引了个小姑娘进来,两个“番毛贼”本来还有些不悦,以为东方语是瞧不起他们,故意逗他们玩。但看到高青落落大方,毫不忸怩的样子,两人却立刻变得兴致盎然起来。要知道,他们远渡重洋来到大周朝,沿途的人一见他们不是吓得惊声尖叫,就是抡起木棒喊打喊杀,还从来没有人像高青一样,不露丝毫怯懦和害怕。

两个人按照这两天现学的大周朝礼仪,给高青行了个揖礼,然后操着别扭的中文自我介绍,瘦高的那个叫大卫,矮胖的那个叫查理,来自秘鲁。礼尚往来,高青也将自己的名字告诉给他们,惹得一旁的东方语是频频朝高青使眼色,弄得高青百思不得其解。事后东方语把高青一通好说,高青才知道,在大周朝,特别是一些大家族,女子的闺名是不能随便向人透露的,特别是陌生的外男。

高青听后一副受教的乖巧模样,心里却暗自嘀咕:姐不是土生土长的古人,怎么知道这些?还不是什么高门贵女,也得遵守这些?

但高青这种直爽的态度却令大卫和查理非常受用。他们早就收起了初见时的不悦和傲慢,没有一点轻视的、平等的、开心的与高青交谈起来。

见高青与两个“番毛贼”相谈甚欢,东方语轻“咳”一声打断道:“大卫、查理,别看青儿姑娘年纪小,但她从小博览群书,见识广博,对于你们那所谓的‘神赐之物’说不定非常熟悉哟!还不快将东西拿出来请她看看?”

东方语面不改色地睁眼说瞎话,让高青在佩服之余感到十分汗颜,心里更是提心吊胆:海口夸出去了,到时候收不回来怎么办?他和韩文谦不会把她杀了嚼着吃吧?

在高青心里直打鼓的时候,大卫和查理却被东方语说的话给愣住了。他们有些不可思议地看了看高青,齐齐摇摇头,不相信地说道:“不可能,不可能,她怎么会认识我们国家的东西?你这是把我们当傻瓜白痴吗?”

“呵呵,两位,咱们中国有句俗语,叫‘口说无凭,眼见为实。’,还有一句,叫‘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事实如何,你们将东西拿出来,让她一看便知!”带着些蛊惑和激将的意味,东方语胸有成竹地说道。

望了望好整以瑕站在一旁,此时闷不吭声,不动如山的高青,大卫和查理对视一眼,瞬间交换了下心思,有了决定。只见大卫非常和蔼地朝高青笑道:“早就听闻梁地人杰地灵,才人辈出,如今我俩终于可以见识到了,高青小姐,请看!”

说完,大卫就同查理从床底下拖出两麻袋东西,一人拿了一样,转身递向翘首张望的高青。

一看清大卫和查理手中拿的东西,高青惊喜地叫了一声“啊”,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夺了过来,高兴地又跳又叫:“哈哈哈,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呀!太好了,太好了!哈哈哈…”

东方语、大卫、查理全都目瞪口呆的看着像得了“失心疯”般手舞足蹈的高青,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眼里全是一个个问号,充满了迷惑和不解。

一刻钟后,高青激动的情绪才慢慢平复。她双手紧紧攥着那两样东西,好像生怕人抢走似的,慢慢将它们举到东方语面前,心满意足地说道:“东方哥哥,知道这是什么吗?这可是好东西呀!它们的确是‘神赐的礼物’,但也是劳动人民的辛勤果实,咱们大周朝有了这两样东西,确实能够像他们说的,再也不用担心粮食的匮乏了。”

一听高青说出这样的话,东方语的心也立马变得激动火热起来。深吸一口气,东方语的声音轻而急:“咱们真的再也不用担心粮食的匮乏啦?如此说来,青儿也知道这是什么,并且知道它们的用法啰?”

无视脸色有些惨白的大卫和查理,高青毫不犹豫地点头说道:“当然,呐,我左手拿的东西叫马铃薯,也叫土豆或者地蛋。它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其营养价值高、适应力强、产量大,是很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它是块茎繁殖,可入药,性平味甘,主治胃痛、痄肋、痈肿等疾病。缺点是,作为食物,其保存周期不宜太长,且一定要低温、干燥、密闭保存。它亩产可达四千斤。

而我右手拿的叫红薯,也叫番薯或地瓜。它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富含多种营养及矿物质,有“长寿食品”之誉。含糖量达到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具有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干渴症等功效。红薯亩产可达六千斤。”

高青话里有许多陌生的词汇让东方语有听没有懂,但她说的那亩产四千斤及亩产六千斤的话,他却是听得清清楚楚。大周朝现在最缺的是什么?是粮食!如果真像高青说的那样,这两个叫马铃薯和红薯的东西能够达到那么高的亩产量,那整个大周朝的百姓还用担心没有粮吃,皇上还会忧心百姓饿死吗?不,不会,到那时,人人丰衣足食,生活幸福,大周朝的盛世就会到来。

此刻的东方语已经激动地有些语无伦次了:“青儿,我,我,我替整个周朝百姓谢谢你,我替皇上谢谢你!你现在马上跟我去京城,把你刚才说的再对皇上说一遍。你知不知道,你今日之举,实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呀!”

第一六五章:种植的人选

高青不仅一眼认出大卫和查理拿出来的东西,还将这两样东西的功用说得更加详细清楚,使得大卫和查理两人被华丽丽地震慑住了。他们半晌都没能从晕头转向中回过神,当听到东方语准备马上带着高青回京城时,两人异口同声地大喊道:“等一下,高青小姐必须告诉我们,她是从什么地方知道马铃薯和红薯的那些功用的?因为就连我们都不知道它们竟然会有那么多的功用呀!”

高青心里“咯噔”一下,她只顾着高兴,竟然把根本不可能在这个时代检验出的结果也说出来了。现在,她该怎么解释那些功用的出处呢?

杏眼骨碌碌一转,高青狡黠笑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你们不知道,却不代表别人也不知道呀!唉,看在你们跟那位老爷爷来自同一个国家的份上,我就勉为其难的告诉你们吧。这应该是前年的事了,当时我正前往京城,在柳州码头坐船时碰到了一个和你们长得挺像的人,不过他是金发碧眼,而且老态龙钟。他自称波比,是个商人。我见他独自一人,孤苦伶仃,于心不忍,便大着胆子去陪他,没想到我和他相谈之下一见如故,结为了忘年之交。一路上,他给我讲了许多你们国家的事,说得最多的,便是可媲美粮食的马铃薯和红薯了。啊,对了,他还告诉我,他虽然是个商人,但他同时还是个炼金术士。现在你们应该知道我为什么会懂得这么多了吧?”

高青忽悠大卫和查理所编的故事没有引起两人的怀疑,因为高青讲述时的表情太真挚,间或还露出一种追忆的神情,所以大卫和查理都信以为真。而且,他们在听说那位波比老人是来自家乡的人,心中那个激动、那个自豪别提多浓郁了。大卫更迫不急待地问起老人的去向,大有要拜访见面的意思。

波比本就是杜撰出来的,高青怎会引火烧身?她故意显出一丝惋惜之意,声音低低的,闷闷的:“波比爷爷已经过世一年了。你们想见也见不到啊!”

高青话音一落。大卫和查理的脸色立刻变得黯淡无光,人也有些无精打采起来。东方语表面上也是一脸的不落忍,心里早就笑得直抽筋:青儿这脸不红心不跳,一本正经撒谎的样子,实在是太高超了!

因高青认出“礼物”且“技”高一筹,大卫和查理再没有可倚仗的东西,所以两人不得不偃旗息鼓,打消索要传教之地的念头。

不过高青在背地里向东方语建议,周朝要想成为一个繁荣昌盛、民富力强的国家,就不应该固步自封。闭关锁国,反而应该刚柔并济。对外交流。对于像大卫和查理这样的传教士,不要一味打压,因为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得到许多对整个大周朝有用的东西;但也不要刻意鼓励,以免民心向背,造成动荡。这中间要掌握一个怎样的度,才能达到平衡和制约,就是皇上和他该考虑的问题了。

高青的话被东方语转述给韩文谦后。引起他长久的深思和无比的庆幸,至于结果如何,那是后话,暂且不提。

在得到那两袋马铃薯和红薯后,东方语是急不可耐地想将之立即推广、种植下去。可是高青的问题却让他的兴奋之火熄灭大半:“你知道怎么种植吗?老百姓们会相信吗?”

苦着一张脸,东方语不耻下问:“那青儿认为该怎么办?”

“嘿嘿,当然是先找人试着种植,等结果成真,再大力推广。岂不是事半功倍吗?”眯了眯眼,一抹幽光闪过,高青充满深意地说道:“我爹才从八品,为了三姐的将来,怎么着也得让爹往上升升才行啊!你说呢,东方哥哥?”

东方语一下子反应过来,连连点头:“青儿高瞻远瞩,高家之福啊!那咱们就这样说定了。至于仇荣和余红瑶的事,不是一日之功,且静观其变,如何?”

“嗯,我正有此意,但一有消息,你必须马上派人通知我。”高青郑重请求。

“好,定不辱使命!”东方语回答认真。

两人商议妥当,高青叫甲一等人将马铃薯及红薯搬到车上,准备回转鹰山。当东方语送高青出来与南宫睿错身而过时,东方语以非常小的音量说道:“男儿当建功立业,才能带给心爱之人幸福,兄台以为然否?”

一丝厉芒和寒光从南宫睿眼里划过,但他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煞气外露,只微瞥了一眼东方语,然后像没事儿人似的托着高青钻入马车。东方语瞳孔一缩,这个男人变了,变得深沉内敛,不可捉摸了!

两人之间的“小插曲”高青自是不知道,她现在笑得嘴都合不拢,正做着发大财、吃美食的好梦呢!

一路上,高青叽叽喳喳讲个不停,南宫睿嘴角噙着一丝笑意,同行的周杏、石榴、甲一等人感受到高青的快乐,全都不自觉得露出微笑。

高青一行是率先回到家的,高大山、张氏、高大牛、赵氏、张小栓、罗颂贤、苟金福等人随后也陆续归家。

当晚,高青神秘兮兮地把高大山和刘靖叫到一边,将自己准备种植马铃薯和红薯以及它们能高产的事情合盘托出,让高大山与刘靖吃惊不小。

高大山喘着粗气,吞咽了好大一口口水,结结巴巴地问道:“青…青…青儿,爹不是听岔了吧?也不是在…做梦…对不对?就这两样东西,真的能够像你说的,可以达到亩产…亩产几千斤?”

刘靖在旁边也是瞪直了一双“牛眼”,不可置信地说道:“主子,你没有编瞎话骗我们吧?这么两坨不起眼的东西,出产真能是小麦、玉米的几倍?”

看着高大山和刘靖那一脸夸张,不敢相信的模样,高青乐得“咯咯”直笑,声音如银铃般轻快活泼:“爹,刘伯,青儿可曾无的放矢过?何况,这件事我还给皇上报备过,怎么会骗您们呢?”

“那,那你为什么不叫上你小舅和四叔一起来种呢?”高大山纳闷地问道。

望着高大山饱经风霜,两鬓已略有斑白的脸,高青的心里又沉重又感动,五味杂陈,说话时,声音也变得晦涩莫明:“爹,今日东方哥哥跟我说,皇上有旨,封您为从八品‘巡农使’,俸银四十两,米四十斛。您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啊?这…这无缘无故的,皇上为什么会封我做官呀?”高大山吓了一跳,全没有听到自己能当官的高兴。

“因为……三姐!”高青慢吞吞的,清晰不比地说道。

高大山虽忠厚但并不蠢笨,高青的话一出口,他前后一思量,马上明白了皇上封他做官背后的用意。刹那间,高大山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怔忡起来。高青和刘靖也变得沉默不语,陪着他枯坐了近一炷香的时间。

长叹一声,高大山清醒过来,无比忧虑地说道:“青儿,我和你娘真不想让你三姐走这条路呀!可是…可是现在木已成舟,我们想躲、想逃也来不及了。事已至此,咱们也只好一条道走到底了,说吧,你要爹怎么做?爹绝无二话!”

高大山一番说辞让高青知道,他已对所有事了然于心,因此她也毫不废话,快速说道:“那片沙地我趁闲着时去看过,正好在背阴的一面,土质疏松透气、凉爽湿润,是适合种植马铃薯的沙壤。现在这个时候,正是种马铃薯的季节,所以咱们得准备招人手了。至于红薯,则没到时候,等来年开春再说。爹,您也不要担心,等咱们把马铃薯和红薯种出来,让大家看到了事实,我就会请皇上把方法推广出去,到时候咱们大周朝的百姓都能得到实惠了。”

“嗯,爹相信你,因为爹的青儿向来都是说到做到。那你现在就跟爹说说该怎么种吧?”高大山抛开内心的纠结,恢复了爽朗。

“好!”高青脸上重新有了笑意,她拿起一个马铃薯,认真讲解:“马铃薯是用块茎繁殖,呐,我们要先按芽眼切成块状,进行垄播,温度要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不能让温度过高。施肥的话以粪肥为主,草木灰也要用,重施基肥,早施追肥。接下来就是进行培土,这里要注意,培土厚度一般不低于三寸六。若播种时覆土厚度不足,出苗后随苗生长培土一到两次;若覆土太薄,地温变化剧烈,匍匐茎易窜出地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选择健康种薯进行整薯播种。只要这些条件全部满足,马铃薯大概三个月左右就可以成熟了。到时候大获丰收,我让二姐给您来桌全马铃薯宴,让您吃个过瘾,嘻嘻!”

高大山慈祥得看着已渐渐长成大姑娘的高青,温柔的摸了摸高青的脑袋,眼睛笑成了一条缝:“好,等种出来,爹就好好尝尝,看是不是有青儿说的这么好!”

“您就瞧好吧!”高青信心十足。

第一六六章:出事

商议定了马铃薯的种植问题,高大山带着刘靖、朱四、朱五手脚不停的忙活起来。但因年关越来越近,家里要采购年货、置办新衣、收拾整理等等,即使有大满、小满、高华、高兰、高萍等人的帮忙,张氏依然有了力不从心之感。鉴于此,高青提出,该给家里再买些下人了。

就在高青托二伯娘万氏找个相熟的人牙子来时,东方语不知打哪儿听说了,竟是不声不响的给高青家送来八个婆子、五个小厮、五个丫环。高青本想推辞不受,但来的人中有一个姓苏的婆子告诉她,这里面有一半人是皇上给高兰安排的,因此她只好闷不吭声的收下了。

同时,颁旨的天使也来到了高家,随行人员除了高杨、秦皓,还有百荷镇的镇长以及百荷镇所属平康县的县令。高杨偷偷跟高青说,整个梁地以后称为梁州,方子硕任梁州知州,居住安阳城,下辖五个县,平康县、巨台县都在他的职权范围内,以后办事方便多了。本来方子硕预备要来的,但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就打消了想法,只送上了贺礼。还有就是,秦劲松秦大叔因有从龙之功,深得皇上信任,已被皇上封为“五城兵马指挥使”,秦皓也捞了个“御侮校尉”当。

高青对这些官职没有一点概念,只觉得“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句话说得太精辟了。方子硕、秦劲松父子,包括自己家,不正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吗?

天使的到来引起了生活在鹰山地界的人们的骚乱,张氏等人也有些惊愕莫明。但高大山早已从高青口中知晓此事,因此他整个人反倒显得极其镇定,从容不迫。

一大家子人。包括放假归来的高柏、高槐,全都在那个苏婆子的暗中提点下,按照规矩,一丝不苟地在堂屋摆上香案,正襟双腿跪下,听候宣旨。高青心中虽不情愿。但这是她所处时代的规矩,她也不能显得特立独行太多,遂跟着众人跪了下去。圣旨宣读完毕,高大山双手接过,带领全家人磕头伏地,三呼“万岁”后。才上前攀谈起来。

宣旨的天使姓杜名德,是服侍韩文谦的贴身太监之一。这次他讨得这个宣旨的差使,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一是为了看看屡次被皇上、东方公子提及的奇女子高青;二是为了提前与将来的“贵人”高兰打好关系。因有了这样的目的,在别人面前从来都是趾高气扬的杜公公。现在却露出了谦卑、讨好的笑容。只见他翘了翘兰花指,声音略显阴柔:“呵呵呵,洒家恭喜高大人,贺喜高大人,希望高大人从今后,官运亨通,步步高升!”

高大山沉着应对:“多谢公公美意,大山愧不敢当!在下已命人略备薄酒,还请公公赏脸,移步就坐。请!”

高大山的谦逊显然合了杜德的味口,他脸上的笑意更深了。不过他并没有随着高大山话里的意思前去入席,而是答了一声“不忙”,然后慢慢踱到高青面前站定,拱拱手,笑嘻嘻地说道:“洒家见过青姑娘,皇上有信,命我亲自交到青姑娘手上。”说完,就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给高青。

看着只通过几日训练,却在今天应对得体的高大山。高青心中长舒一口气。放下心里的担忧,高青兴致勃勃的打量起杜德来。这可是她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太监啊!想想就兴奋。杜德看着大概三十岁出头,白面无须,额头突出,小眼睛,鼻直口方,身穿太监服,说话细声细气的,但不显女气。

就在高青聚精会神地打量杜德时,却没想到杜德突然在众目睽睽下来到她面前,还掏出韩文谦的亲笔信,这让她顿时觉得尴尬不已。高大山等一干人见此,马上极有眼色的走出堂屋,只留下高兰站在原地未动。

心里憋闷的接过信,高青笑地极不自然:“多谢杜公公,皇上可还好?不知皇上可还有其它的口信?”

杜德见高青问起韩文谦,心里高兴极了,瞟一眼亭亭玉立的高兰,话语里带着深意说道:“托青姑娘的福,皇上龙体康泰,万事如意。现如今正命人在宫里遍植玉兰花,说是睹物思人,聊表慰藉!”

眼里划过一丝了然,高青似笑非笑的瞅瞅表面上不动如山,实际心情激动的高兰,故意夸张地说道:“是……吗?看来皇上还真是个有心人啊!”突然转头望向高兰:“对不对,三姐?”

高兰被高青的揶揄而弄得满面飞霞,娇羞无比,若是在以前,她恐怕早就上去“教训”高青了。然而她今天并没有这么做,虽然有一部分是因为杜德在场的缘故,但最大的原因却是来自她从水柔处学到的关于女子德、言、容、工四方面的知识。由此也可看出水柔对高兰在闺格、礼仪方面的教导果然不是盖的,成效显著呀!瞧,杜德眼中满意的神色不就说明了一切吗?

看高兰越来越有恼羞成怒的架势,怕她秋后算账,高青见好就收,不再对她进行撩拨了。扬扬手中的信,高青抛下一句“公公肯定还有话跟三姐说,我先下去看信了”,转身就朝自己的房间跑去。

跑回房,喝了杯水,喘匀气,高青恢复不苟言笑,拆开信看起来。越看,高青的眉头皱得越紧,脸色也越沉。这个样子让没接圣旨,始终待在高青房里的南宫睿心头一跳,紧张地问道:“青青,怎么了?”

闻言,高青抬起头,脸上带着几分隐忧说道:“阿睿,出事了!江南的知味居牵扯进人命案,被勒令查封。其它几个县城的知味居也传出吃死人的消息,生意直线下滑,快关门了。而且,查了这么久余红瑶的下落,却一无所获,不知她到底躲在什么地方?又在暗地里打什么主意?”

南宫睿轻轻抱住高青微微发抖的身子,慢慢抚摸着她的后背,语气极为沉稳:“青青,不怕,有我,一定没事。”说完从袖子里掏出一张纸条,静静地看着高青:“飞狐去了江南,已找到仇顺。”

“真的!”迫不急待的拿过纸条,高青仔细读了一遍。阴云密布的脸马上晴空万里:“太好了,终于联系上了!不过,光飞狐一个人恐怕搞不定吧?还得让甲五去帮帮忙。”

“放心,已传令!”南宫睿回答得又酷又快

“是吗?但咱们还得备些后手才行,我直觉这次的事情不简单。韩大哥在信中告诉我,他的属下在查抄余盛辉的家时,发现了他与东瀛人私下来往、相互勾结的秘密。因此,他怀疑余红瑶和仇荣是被东瀛人救走了。哦,对了,你还记不记得京城药铺的那个陈掌柜?”

南宫睿思索半晌,点点头,有些迷惑:“跟他有关?”

高青的神色有些神秘莫测:“当时,我让甲一他们放了陈掌柜小儿子一条‘生路’,因为我想知道,他的背后到底有什么倚仗,让他铤而走险?”

“后来如何?有结果了?”

“嗯,有了些线索。阿睿,既然飞狐和甲五去了江南,就让他们去找找陈掌柜的小儿子吧,相信咱们定会有所收获的。”

“好,都依你。”南宫睿毫不犹豫地说道。

做好了一些部署,高青的心情却并没有轻松多少,因为知味居的棘手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就在她有些一筹莫展的时候,除了江南,其它几个县城的知味居掌柜同时传来消息,事情竟然在一夜之间解决了。待她细问过后,才知道是有个神秘的人在暗地里找到散布谣言的罪魁祸首,让他当着众人的面供认不讳,破除了“吃死人”的谣言。

高青在庆幸之余,不免猜测起这位神秘人的身份。南宫睿听说后,却是一言不发地去了鹰山。那天,整个鹰山上的动物是哀嚎连连,惨叫不已。

高大山当了“巡农使”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人人都知道了。高兴的、祝福的、羡慕的、嫉妒的,比比皆是!高大成和王存银在听说后,是立马举家前来恭贺。

与此同时,远在京城的秦劲松托楮昱然当中间人,为秦皓向高华提亲。这个决定让高青感到非常不可思议,因为她怎么也没想到秦皓竟然会跟高华凑成一对。

张氏、高大山、高兰、高萍、高月等人不仅不奇怪,反而一个个是笑得前仰后合。一看他们这个样子,高青马上就闻到了“奸情”的味道。

在提亲的当晚,高青缠着高兰,才问清楚了高华同秦皓之间的事。原来,秦皓刚到青石村的时候,就跟高华之间结下了梁子。说起来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秦皓有一回去高大成的铺子吃东西,先是嫌东西太辣不好吃,接着发现没带钱,准备赊欠一回,但碰上较真的高华,他可就惨了。于是两人大吵一架,变得水火不相容,但没想到的是,两人边吵边长大,竟然吵出了感情,相恋相爱了。

第一六七章:执念

秦家的提亲,让一向爽朗的高华也破天荒的显露出小女儿的娇态,羞涩不已。张氏看到这样的高华,既好笑又感慨,没想到一转眼,还在襁褓中的女儿就长大了,马上又要定亲了,难怪自己和当家的也在慢慢变老了。

高、秦两家本就对秦皓与高华的事心照不宣,因此楮昱然一提,高大山和张氏就非常爽快的答应了。双喜临门,高家自然大摆筵席,请一众亲朋好友同喜同乐。虽然诸事烦心,但因高华的亲事,高青也暂时抛开那些,开开心心的融入热闹的气氛中。

就在这次宴请中,高青才知道,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鹰山”这个名字渐渐被“高家村”所取代,高大牛还被人推举成了村长。而自己家则成了村里与众不同的存在,正慢慢与其他人家拉大距离,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于这一现象,有个想法在高青脑子里悄悄成型。于是,在宴请宾客后的第四天,高青把高大成、高大牛请到家里,喊上高大山,四人关在屋子里商量了半天。等高大山三兄弟出来时,每个人脸上都充满了不可遏制的兴奋与激动。

原来,高青跟他们说,既然现在他们所住的地方已经从“鹰山”变成了“高家村”,那他们就干脆修族谱、建祠堂,让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家村”。不过,族谱要怎么修,祠堂要怎么建,就由高大成、高大山、高大牛三兄弟具体操作了。同时,高青提出,祠堂修好后,它周围两千亩土地就作为族田使用,所有权归族长,代代相传。

这个提议让高大山三兄弟心头是一片火热。梦寐以求的想法将在他们手中变成现实,怎不让人欣喜若狂呢?因此过年后,三兄弟忙得像陀螺,连轴转起来。

得知高家要修族谱、建祠堂的事,村里一下炸了锅。那些佃户还没什么,但对吴开茂、罗长贵、宋长发、罗长远、苏大柱、胡梁六家人来说,却是受到不大不小的冲击:高家发展的势头是越发锐不可挡了。他们与高家之间的距离也越拉越大了!

此次回家的罗颂贤、苟金福听说后。心中本就因高大山当官而充满的浓浓苦涩,现在更是成倍增加。他们知道,高青已经离他们越来越远,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人。不过面对父母的再次“逼婚”。两人的态度截然不同。罗颂贤倔强、执拗的坚决不松口;苟金福稍作抵抗,便点头同意了,只是提出要求,必须聘罗大妮为妻,否则他就一辈子不成亲。

见苟金福终于答应成家,胡梁和苟氏惊喜不已,对他提出“聘罗大妮为妻”的要求更心花怒放。要知道,苟氏在私底下早就看上罗大妮了,人温柔贤慧、做事勤快不说。还长得珠圆玉润。看着就是个好生养的,简直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媳妇。

苟氏生怕苟金福反悔,夜长梦多,忙不迭找上高青的四婶赵氏,请她出面替他们说合。彼时。出来散心的高青正坐在高大牛家的院子里逗小雨晴玩儿。

知悉了苟氏的来意,赵氏乐见其成,满口答应。高青心中感慨万千,不知不觉,昔日的熊孩子们已经长大成人,开始谈婚论嫁了。

苟氏没有想到会在高大牛家碰到她避之唯恐不及的高青,脸色白一阵红一阵的,让高青看了好笑不已。在高青的注视下,苟氏整个人拘束不少,手脚都快不听使唤了。高青无法,略坐了片刻,便起身朝赵氏、苟氏告辞,往家里走去。

待高青的身影走远了,苟氏才苦着脸对赵氏说道:“您别笑话我,我是打心眼里对青姑娘犯怵。”

赵氏边轻轻哄着雨晴睡觉,边哭笑不得地说道:“青儿又不会吃了你,至于吗?你以前在青石村的时候,可是横得不得了。”

“唉,那都是老黄历啦!现在可不比从前,想起青姑娘杀悍匪时的情景,我这心里就胆颤不已。嗨,瞧我这张嘴,好好的说这些干啥?我今儿可就把一切都拜托给您了,事成之后,我定会好好谢谢您这个大媒人,怎么样?”

“不用那么客气,金福和大妮这两个孩子可是我看着从小长大的,能当他们俩的大媒人,我可是感到很荣幸的。放心吧,今晚我就去帮你提,你就在家安安心心的等好消息吧!”

“哎,好,好,那我等您的信儿,您忙,我先走了。”说完,苟氏不顾赵氏的挽留,急匆匆的向家里走去。

当晚,赵氏安顿好雨晴,收拾妥当,打扮齐整,来到了罗颂贤家。不过,迎接她的却是沉默不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