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08远东狂人-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北说道:“没回武汉的时候黎黄陂就把那电报转拍给我了,我看过电报,不过是些场面话,这个汤济武倒是圆滑,知道湖南都督不好当,他一个书生,现在湖南又是兵变四起,就凭他的力量弹压不住,所以先给我个电报,让我在背后支持他。”

“那咱们支持不支持?依我看,这次湖南事变对咱们来说没什么影响,反正共进会主政的时候咱们也不受待见。汤化龙好歹是湖北人,还做过湖北副议长,与黎议长关系密切,他做湖南都督,总是好过孙武那帮愣头青。”

潘康时这话虽有些偏激,但说得也是事实。年初的时候共进会接连拍发电报到武汉,催促赵北尽快将驻扎岳州的第五师撤回湖北,甚至通过袁世凯向赵北施压,只是赵北态度一直很强硬,这才没有得逞。

第五师摆在岳州不是没有目的的,岳州扼守洞庭湖湖口,交通便利,战略地位相当重要,只要守住了这里,就等于是守住了湘北门户,无论是保护湖北还是南下湖南,这里都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当初吴振汉率领第一梯队联合共进会部队攻克了长沙后,赵北立即下令将第一梯队开往岳州休整,之后第一梯队就驻扎在这里,后来被改编为第五师,没再挪过地方。

作为一个熟悉历史的穿越者,赵北的这个安排非常明智,第五师最终还是派上了用场。

其实,此次湘变、黔变之所以发生,也与赵北的默许、纵容不无关系。

如果共进会唯总司令马首是瞻的话,或许湘黔事变根本就不会发生。

但是共进会选择了与总司令分道扬镳,这是很不理智的。

第264章 湘黔事变(下)

湖南从一开始就是赵北重点关注的方向,他可不想遭受南北夹击,再加上湖南立宪派势力的强大,第五师就必须钉在湘北岳州。

第五师虽然是乙种师,但特别加强了一个炮兵营,拥有一些管退炮,火力还是很强的,战斗力虽比不上第一、第二师,但对付一下湖南的地方军队还是可以胜任的。

不过现在这种局势不明的情况下,第五师最好的选择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后发制人。

现在看来,赵北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湖南的立宪派果然是跳出来张牙舞爪了,不过这也不能全怪立宪派,共进会自己也必须承担一部分责任。

“建国战争”中,由于争夺四川失败,再加上军队扩充太快,导致军费开支猛增,对工厂、商铺加征捐税,这只是权宜之计,要想稳定统治,共进会必须找到新的财源,目光在身边逡巡了一圈之后,他们选择了广西和云南,派出最精锐的部队向这两个新光复的省份开进,导致留守湖南、贵州的力量空虚,这才给了湖南、贵州的立宪派以可趁之机,不然,仅靠立宪派的武装力量是不可能策动这么大的行动的。

当然,这里头袁世凯是否也充当了什么角色,这一点目前还看不清楚,不过从江西巡防营的动作来看,湖南立宪派显然不会是单独行动,他们有外援,至少贵州和江西的立宪派和他们是步调一致的,虽然赵北电令驻军赣北的阎锡山、李烈钧接应湖南革命军,但终究是慢了一步,这几个省的立宪派配合得相当默契。

除此之外,此次事变中,似乎还有法国人的影子,根据湘阴前线传回的战报,在进攻湘阴的湘军中大量装备着法国造夏斯波步枪,虽然这种步枪已显得有些跟不上时代,但对于军事装备一向陈旧的湖南军队来说还是很先进的——————显然,法国也不希望看到广西、云南落入共进会手中。

欧洲列强已经及时结束了“波斯尼亚危机”,似乎正在回过头来关注远东问题,这一点应该警惕。

其实,赵北也在此次湘黔事变中扮演了一个角色,作用是推波助澜。

“既然目前湖南局势不太明朗,咱们还是不要随便表态。第五师还是应该以静制动,以防对方藏着什么后招。”

赵北正式表态,站起身,走到那幅挂在墙上的军用地图前,端详着地图上插着的那些小红旗和小黑旗,红旗代表共和军驻防地,黑旗则代表革命卫队驻防地。现在四川刚刚落入掌握之中,许多部队还在四川,湖北的兵力反而显得有些单薄了,看来需要再从四川调回一些精锐部队了。

待总司令走回桌边,潘康时拿出一张湖南地图,摆上会议桌,指着地图说道:“湘军虽未攻克湘阴,但推进速度还是很快的,目前前锋已逼近汨罗江,根据下午传来的消息,岳州府南部一些县已经落入立宪派手中,如果不是总司令严令不许出击的话,吴副司令恐怕已经率军南进了。”

“就算是整个岳州府都落入立宪派手中,只要岳州城还在咱们掌握之中,我就不担心。岳州就是湘北的门户,守住这里,就掐住了湖南立宪派的脖子!而且依托长江航道,可以很方便的补给弹药粮饷,也不怕敌人围城。”

赵北举起手在地图上指了指,将手指放在湘西点了点,问道:“贵州的共进会残部现在怎么样了?湘西可是山高皇帝远,地形复杂,历来就是土匪窝,退守湘西是个好选择。”

“已经两天没有消息了,贵州政变之后,湘西各县立宪派蠢蠢欲动,沿途的电报线不是被剪就是连电线杆一起推倒,共进会的部队总共只有两部无线电台,都在云南前线,贵州的部队只能依靠有线电报,结果电报线路不通,音信全无,最后一封电报上说,他们正在退往湘西晃州。”

说到这里,潘康时无奈的摇了摇头。

“以职部之见,此次湘变、黔变,只怕是早有预谋,不然,不会如此配合密切。各省的立宪派都是一个鼻孔出气。”

“那是当然了,他们害怕咱们的革命,害怕同盟会的‘平均地权’,在他们看来,咱们革命党人都是不讲道理的土匪,是来抢他们的钱财和土地的,以前怕我们,是因为没人给他们撑腰,现在有人愿意给他们撑腰了,他们胆气就足了,就开始张牙舞爪的背叛革命了。”

赵北背着手叹了口气,话锋一转,又说道:“其实,此次事变也是有先兆可寻的,前段时间咱们的缉私队在长江上截获了不少走私船,船上运载了大量的法国旧军火,当时咱们只是没收上来归自己用,可是现在仔细一想,那些军火只怕就是运到湖南支援立宪派发动政变用的,咱们的情报搜集和分析手段还是跟不上形势啊。”

这话说得是半真把假,其实湖南立宪派的异动是有蛛丝马迹可寻的,无论是从历史上看,还是从现实中得到的情报分析,立宪派肯定会动手,这一点赵北非常肯定,他唯一没有想到的是,共进会在湖南、贵州的统治基础竟是如此薄弱,短短几天时间共进会就垮了,看起来应该是军政府里混进了太多立宪派的缘故。

“长江缉私很严,真不知道立宪派是怎么把这些武器弹药运到湖南的。”潘康时皱了皱眉头。

赵北看了潘康时一眼,见他一脸茫然,知道他也蒙在鼓里。

“不奇怪,咱们截获的走私船都是民船和假洋船,至于那些列强的炮舰和洋船,咱们目前还没拦过一艘,用外国船只走私军火,再合适不过,即使走漏风声,也可以解释成是运给租界的。要想拦截这些外国船只,咱们可得做好与列强彻底撕破脸皮的准备。”

虽然现在赵北正在积极策划反英事业,可真要叫他豁出去跟英国人拼命,他还真没有什么信心,连德国人都拼不过英国,现在的共和军又有什么实力做到这一点?况且,反英只是一个姿态,目的仅仅是为了哄德国皇帝开心,骗些德国支持,现在的国际力量对比赵北还是清楚的。

上德国的贼船,就必须随时做好跳下贼船的准备,不能不留后路。

不过话又说回来,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赵北之所以对湖南、贵州立宪派偷运军火的举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是借刀杀人之计。

当初赵北忙里偷闲游东湖,邂逅了谭延辏А⒘跸郧钡热耍淙凰谴蜃诺幕献邮恰翱疾旌毙抡保枪埠途那楸ú棵诺玫降那楸ㄈ词撬钦诖雍嚎谧饨缤翟司穑费雨'和刘显潜先将军火装上洋船,运到湘西,然后再将军火分别转运长沙和黔东北,至于他们想干什么,虽然情报部门不敢下断言,但是考虑到辛亥革命时各省立宪派的动作,赵北用脚趾头都能猜出他们想干什么。

立宪派不甘心被一帮“会匪”压榨,他们准备造反了!

必须承认,共进会之所以有今天,完全是自作自受,如果他们不是急着确立在湖南的统治,如果他们不是急着南进广西、云南,如果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解除巡防营武装,如果他们甘心情愿的做总司令的棋子……这么多的“如果”,只要共进会从中挑出任何两样来,也不致于一败涂地,而在这些因素中,共进会与总司令分道扬镳却是最为致命的。

可以说,如果赵北哪怕只向共进会提个醒,这湘变、黔变也不会发生,至少共进会不会输得如此彻底。

可是赵北决定袖手旁观,因为他觉得共进会的存在已经威胁到了他的利益,为了实施下一步的战略构想,共进会必须下课。

另一方面,随着“蕲州事变”的爆发,袁世凯可能已经改变了战略方向,将共和军视为主要对手,因此,赵北不得不改变以前的那种坐山观虎斗的想法,既然总司令已经利用“蕲州事变”聚敛了民气、把握了民心,那么,或许就可以加快入主中枢的脚步了,似乎已没有必要再给其它革命势力发展的机会了。

正所谓“时不我待”。

现在建国战争已经结束,共进会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如果他们选择倒向总司令的话,或许可以继续维持在湖南、贵州两省的统治,但是他们却选择了同盟会,这种行为在总司令看来就是背叛,如果当初没有总司令的全力支持,共进会怎么可能有现在的局面?

虽然当初赵北支持共进会去湖南发展也是为了分散清廷注意力,但是既然双方合作的基础很好,为什么共进会不愿总司令继续合作下去呢?仅仅只是因为孙武等人的理想与意气么?

同盟会必须为此负责!如果同盟会从一开始就唯总司令马首是瞻的话,南方的革命形势绝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说不定袁世凯的北洋集团早就被清扫出历史舞台了。

正是由于同盟会甚至是光复会的不识大体,总司令才不得不借刀杀人,借立宪派的力量将共进会在湖南、贵州的势力一扫而光。

现在,共进会已倒下了,虽然在云南还保留着部分力量,但是仅凭他们自己的力量已很难恢复对湖南、贵州的统治了,总司令的目的部分达到,但根本战略企图尚未完成。

这个根本的战略企图就是借着湘变、黔变的机会将湖南、贵州一口吞下,实现西南战略构想,也就是所谓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总司令不能容忍共进会主政湖南,又怎么会容忍立宪派统治湖南?

所以,第一步计划是借刀杀人,接下去的第二步计划就是过河拆桥了。

何况,被立宪派暗箭所伤的南方革命势力岂会咽下这口气?他们肯定会发动反击,但是他们自己的力量有限,只能联合总司令。

而且共和军就在湖北、四川,紧邻湖南、贵州,大军朝发夕至,所谓“雷霆万钧”,有共和军出马,什么样的敌人消灭不了呢?

什么叫“众望所归”?这就是。

第265章 决裂边缘

湘变、黔变直接关系到赵北的西南战略,无论列强是否直接插手事变,都不会影响赵北强势介入的决心,所以,这军事会议一直持续到快正午时。

一名值班参谋走进会议室,来到赵北跟前,小声说道:“总司令,‘楚观’号回到汉阳码头了,熊味根也随船回来了,那几位同盟会的干部也一起回武汉了,同行的还有几位共进会的干部。”

“哦?味根回武汉了?”赵北站了起来。“走,都跟我去码头迎接熊都督,顺便去吃午饭。”

“楚观”号是从岳州赶回武汉的,它现在承担着运输弹药、补给的重任。“楚观”虽是炮舰,可排水量也有七百多吨,在洞庭湖里航行有搁浅的危险,因此只能在岳州长江码头停泊,无法驶进洞庭湖作战,现在能够驶进洞庭湖进行炮火支援的只有“楚甲”、“楚乙”那样的代用炮舰,“楚乙”已在洞庭湖参战一日,“楚甲”载着赵北从武穴兼程赶回武汉后也去了岳州,所以,“楚观”号就承担起了运输任务,拖带驳船、木船往来于武汉和岳州之间。

熊成基前几天坐船去了湖南,应共进会邀请参加湖南议院开院典礼,赵北也同时收到了邀请,不过托词没去。

现在看来,那所谓的“湖南议院开院典礼”根本就是湖南立宪派放出的烟雾弹,用来迷惑共进会的,可怜共进会毫无察觉,还邀请总司令前去观礼,赵北当然不会去湖南,他只是静静的等待着机会,就像一只跟在螳螂之后的黄雀。

当时熊成基去湖南的时候同盟会的谭人凤等人也跟了去,本来宋教仁和陈其美也打算去长沙走走的,但由于临时改变主意,打算回东南主持党魁推举事宜,所以就没去,赵北也正好借这个机会托词没去湖南,而是将宋教仁、陈其美等人送到了鄂东,在武穴与众人分手,就近考察防汛工作,随后的湘变、黔变又打乱了他的考察计划,不得不匆匆返回武汉坐镇,解决湖南、贵州问题。

赵北带着部下赶到码头时,熊成基等人已下了船,正在几名后勤军官的陪同下参观货栈里堆积如山的军用物资,人人都是一脸的羡慕。

“味根,你倒是勤快,整天东跑西颠。算算时间的话,你们只怕还没赶到长沙就赶上湘变了吧?”赵北迎上去打着招呼。

熊成基走上去与赵北见过了礼,说道:“我们在岳州逗留了一日,随后往长沙赶,半路上就赶上湘变,后来跟着北撤的革命联军退到了湘阴,听说总司令已赶回武汉坐镇,我们就和几位共进会的革命同志一起回武汉了。听吴副司令说总司令正在布置反击顽固派事宜,熊某自问于军事尚有一二心得,又在湖南呆过几天,于是特意前来毛遂自荐,做个参谋官,为总司令出谋划策。”

“让你做参谋官,那可就屈才了。”

赵北客气了几句,向熊成基身后那几人看了看,见所有人都是一副疲惫神情,最后将目光停留在居正那边,见他那身洋装已满是硝烟尘土,于是说道:“之骏兄,你这样子可是够狼狈的,我让卫兵给你拿套新军装过来,你换上,好歹看着精神点。”

居正却是苦笑着摇头,说道:“此次湘变,共进会可是吃了大亏,革命同志中不少人都是意志消沉,我这已算是很精神了,总司令若是去湘阴瞧瞧,只怕是要气得摔帽子骂人,逃兵、逃将,残兵、败将,这就是如今共进会的精神面貌。其实说到底,咱们革命联军还是吃了这个武器枪炮的亏,湖南君宪派那帮人不仅有法国造的步枪,甚至还有法国造的野战炮,那可是管退炮!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把这些武器枪炮弄到湖南的,难道他们搭上了法国人的线?”

“之骏兄,你这揣测不是没有道理,你们共进会向进军云南,那里一向被法国人视为禁脔,是法国人的势力范围,他们当然不愿意看到你们在云南建立革命政权,他们看中的是当地的土著势力,他们打算扶持代理人,现在广西已经被同盟会和光复会控制,法国人前段时间忙着波斯尼亚危机的事情,顾不上干涉,现在法国人从欧洲抽出力量,已经可以对远东施加强力影响了,所以啊,你们共进会的同志就被法国人给阴了。”

见居正有将话题扯到军火问题上的趋势,赵北急忙转移了话题,毕竟,在军火问题上,总司令干得确实不怎么地道,虽然与广东、湖南特使的会晤是秘密进行,而且也没有什么书面协议,但是这个军火问题确实不宜深入讨论。

赵北的分析有些道理,居正这帮共进会的干部陷入了沉思,没再说话。

趁这工夫,赵北吩咐卫兵取来几套军装,为几人换上,同时向那几位同盟会干部招呼了几句。

“石老、子鉴、蔼士、月楼,你们四位也是一路旅途劳顿,我为你们安排了酒菜,吃饱喝足之后先休息休息,等养足精神之后,咱们再来讨论一下湖南和贵州的事变。”

听了赵北的话,谭人凤、徐镜心、陈其采、陈炯明四人互相看了看,由谭人凤回话。

“总司令客气了。为了革命,莫说是东跑西颠,便是上刀山下火海,咱们革命者又怎敢托词逃避?再说了,湘变、黔变以来,两省革命同志陆续遇害,君宪派小丑跳梁,此情此景让人五内俱焚,哪里还有心情饮酒?湘变发生时我们几人虽不在长沙,可是那湘阴之战我们却是参与了的,激战正酣时我们也都是拿过刀枪上过阵的,如果我们提前赶到长沙的话,那么此刻恐怕不是死在长沙城里就是死在江西了,照那帮君宪派的说法,咱们这都是‘会匪头子’啊。”

谭人凤声音不高,但是话语凄凉、愤恨,说到激动处,白须抖动,激愤之情溢于言表,其他人也是愤慨之极,明明是推翻满清王朝的革命党人,现在却硬是被人扣上顶“会匪”的帽子,换了谁心里都不会舒坦。

居正悲愤的说道:“说起这个‘会匪’,咱们共进会还真的需要检讨一下,部队扩充太快,难免良莠不齐,当时我就提醒过孙都督,这扩充部队和干部要慎重,不能给人以口实,可是孙都督听不进去,我也是无可奈何。这幸亏是孙都督在云南前线,不然的话,若是陷在长沙,那咱们共进会就是群龙无首了。”

谭人凤叹了口气,说道:“会党多半都是些江湖人物,这江湖习气难免沾染,其中也不乏鸡鸣狗盗之徒,这些人革命倾向较为明确,可是身上的匪气也最重,有些人看到清室让国了,共和成立了,就以为天下太平,是轮到自己享受的时候了,这些人啊,那就是汤锅里的老鼠屎,虽然区区几粒,却让人败了胃口。”

“石老所言极是,这会党里良莠不齐的状况确实很让人无奈,不过也正像你所说,革命的初起阶段,还是离不开这些青皮、游棍的,他们可以充当革命的急先锋,但是却不能作为革命的干部安插在军政府里,这一方面是他们的匪气难除,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立场不坚定,随时可能背叛革命。湘变固然是君宪派捣鬼,但如果没有会党败类的策应,共进会绝不会败得如此惨烈,听说贵州的焦都督就是死在叛徒手里。所以,对于会党,我们革命党人不仅要善于利用他们革命性的一面,也必须防止他们背叛革命。”

说到这里,赵北叹了口气,话锋一转,说道:“以前在四川的时候,曾听朱书痴先生谈到过谭石老有意整顿各地会党,我也深以为然,会党必须整顿,不然的话,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啊。”

“是啊,会党良莠不齐,确易给人口实。上次我去长沙,也曾劝过孙都督他们,扩充部队固然可以,但是一定要注意甄别,千万不能把那些真正的土匪编进革命军里,但是他们不听,结果授人以柄,此次君宪派策动湘变,之所以一呼百应,与那些害群之马不无关系,而且正如总司令所说,这会党里的叛徒更是阴险,长沙的火药库就是被叛徒勾结内奸给炸毁的,不然的话,长沙也不会那么快就陷落,至少可以支撑到共和军赶到增援,南北夹击,区区君宪跳梁又能张狂几日?可惜,可惜,湖南大好革命形势竟是如此毁于一旦,怎能让人心甘?”

谭人凤长叹一声,摸出几张纸,递给赵北。

“这就是我草拟的《民间社团组织法》,本打算趁着湖南议院开院之后递交上去表决一下的,但是没等递交上去,君宪派就下黑手了,咱们是卒不及防啊。”

“这叫以有心攻无心,背后捅刀子,这就是背叛革命!湘变以来,已整整三天时间,不见中枢斥责湖南君宪派小人,倒是迫不及待的任命了一个湖南都督,这算什么?孙都督还活着,汤化龙就成了湖南都督,如此处置,让人心寒。袁世凯分不清是非黑白,可是咱们革命党人分得清,既然湖南君宪派已背叛了革命,背叛了共和,我们革命党人当然有足够的理由镇压叛乱,重新确立湖南军政府的威信,还望总司令速速派兵,进攻长沙,只要拿下长沙,湖南的大局就稳定了。”

见谭人凤有越扯越远的趋势,熊成基急忙将话题转了回来,向赵北望去,但总司令面无表情,只是看着手里那几张纸,谁也不知道他打得是什么主意。

此次湘变、黔变,对于南方革命派无疑是一次沉重打击,不过短短几天工夫,湖南、贵州两省的军政府就倒了,君宪派得势,这种局面只对袁世凯有利,而对于南方革命势力的整合是极其不利的,而且一旦湖南、贵州落入袁世凯掌握,就等于在南方革命势力的夹缝中插了一根楔子,只要袁世凯愿意,随时都可以在这里搞些小动作。

更重要的是,就在同盟会和光复会即将合并组建一个联合政党的紧要关头,湖南、贵州革命军政府却垮了台,这对于这个尚未正式宣布组建的联合政党的威望是沉重的打击,如果不予以坚决反击的话,一旦国会选举开始,联合政党就无法保证足够的票数。

所以,无论是同盟会还是光复会,都希望共和军尽快采取行动,以雷霆手段快刀斩乱麻的收拾掉湘黔两省的君宪派力量,将两省重新纳入革命派阵营,加强革命力量。

但是驻扎在岳州的共和军第五师却迟迟没有行动,这让熊成基、谭人凤等人百思不得其解,虽然吴振汉的借口是武器弹药正在补充,粮草也在筹集,但是这个解释并不能让同盟会和光复会满意,于是熊成基和谭人凤才带着干部从湘阴匆匆赶回武汉,面见总司令,敦促总司令尽快派兵进攻长沙,只要拿下省垣,湖南君宪派就大势已去,而以众人看来,共和军第五师就有足够的力量消灭湖南君宪派,根本不必再等待援军。

听见熊成基的话,赵北摇了摇头,说道:“味根,你只看见了其一,却没看见其二。这里都是自己人,我就实话实说,现在驻扎河南的北洋军正沿着京汉线向南缓慢推进,虽然速度不快,可是毕竟是在南进,所以啊,此次湘变、黔变不是区区君宪派那帮遗老遗少单独策划的,说不定啊,这是北方那位军事强人拉上外国势力在给君宪派撑腰呢,咱们现在可不能莽撞,必须谨慎制订作战计划。”

众人品味着总司令的话,这里头能品出两个意思:其一,袁世凯可能是此次湘变、黔变的幕后主使,至少袁大总统脱不了干系;其二,总司令对袁世凯已非常不满,这与当初他“毫无立场”的推举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已是天壤之别,或许,总司令现在也有些后悔当初的“草率”了,或许,总司令更愿意看到一位代表南方革命势力的人就任民国正式大总统。

众人并不清楚总司令内心的真实想法,但是,至少他们以为自己把握住了总司令的立场变化,于是有些人的心思活络起来,开始思索国会选举和随后的正式大总统选举的事情,相比之下,共进会在湘黔事变中的惨败反倒不是那么重要了。

如果总司令与袁世凯就此决裂,那么,至少那些革命者的牺牲会变得更有意义。

但是总司令真的打算与袁世凯决裂么?

没人能够肯定,或者,总司令与袁世凯的关系只是处于决裂边缘。

带着不同的心思,众人边走边聊,但并未离开码头,而是乘了一艘交通艇,登上了停泊在江心的“海琛”号巡洋舰,原因则很简单,因为他们听到了军舰上响起的开伙号,就近吃饭确实是个好主意。

第266章 师出有名

自从把总司令部搬到岸上之后,赵北这还是第一次登上“海琛”号,至于其他人,以前也没在“海琛”号上参观过,不过此时,他们确实已没什么心情参观军舰,在军官餐厅简单的吃过午饭后便在总司令的主持下就地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

“湖南的君宪派为什么如此胆壮?贵州的君宪派为什么胆敢杀害革命军政府的都督?因为有人给了他们胆量!这个人就是袁世凯!”

谭人凤第一个发言,激愤难当之下,气得白须直抖,将桌子拍得“砰砰”直响。

“袁世凯是个旧式人物,他是不赞成革命的,他想要的就是君主立宪!”

“当初总司令推举袁世凯做共和大总统,只是离间之计,现在清室已经退位让国,袁世凯要跳出来做新皇上了,他的反动面目暴露出来了,咱们革命党人绝不能答应!咱们要把革命继续进行下去!”

“袁世凯想要总统制,用意就是大权独揽,咱们不能上当!当初总司令推举他是出于谋略,并非是信任他,何况现在袁世凯已背叛革命,此时拒绝再支持他,合情合理,绝没有人敢说总司令食言而肥。”

“对。现在不能再支持袁世凯了,是他们这帮顽固派旧官僚违背诺言在前,不是咱们革命派言而无信,相信国民会支持我们革命派的。”

……

其他的同盟会员和光复会员也纷纷发言表态,一致认为,必须尽快将立宪派的嚣张气焰打压下去,否则,南方各省立宪派极有可能受到鼓舞,从而公开与革命势力决裂,那样一来,袁世凯的力量将得到空前加强。

众人情绪激动,那几位共进会干部更是声音哽咽,为焦达峰鸣不平。

贵州都督焦达峰不仅是共进会干部,同时也是同盟会员,南北议和会议中,他充任湖南全权代表,但当汤化龙成了南方总代表后,他就立刻动身返回了湖南,“建国战争”爆发,他率领共进会部队由贵州借道西征四川,顺道光复了贵阳,同盟会、共进会共同推举他为贵州军政府都督,袁世凯也以临时政府大总统的名义正式发布了委任状,这个“都督”的含金量可比其它省份那些革命派自任的“都督”足。

川战后焦达峰一直忙着南征云南的事情,将大批可靠的部队派到了云南前线,后来与川南的田镇邦又发生冲突,不得不增派军队应付,留在身边的可靠部队只有几百人,结果贵阳兵变一起,立刻死于乱军之中。

在辛亥革命中,焦达峰也是死在立宪派手里的,只不过不是在贵州,而是在湖南,历史因赵北的干涉又发生了一些偏差,但是大的方向却没有变化,立宪派出来篡夺革命果实了。

对于这些顽固派,必须用雷霆手段坚决反击,敲山震虎!在这一点上,众人的意见高度一致。

刚才总司令既然表露出了对袁世凯的不满,那么,现在众人正好可以将矛头对准袁世凯,一来削弱他的威望,二来也是试探一下总司令的立场,如果总司令现在就决定反袁的话,那么众人肯定会无条件的支持他的决定,趁着湘黔事变的机会干脆就与袁世凯决裂,用武力消灭北洋军,统一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的共和宪政国家。

当然,对于决裂之后南方有几成胜算,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