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08远东狂人-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件已很优厚,你想好了,干还是不干?”
法国人提着酒瓶愣了一下,又灌了几口酒后才点了点头。
“请问是什么工作?”
“一家贸易公司的经理。当然,你只是一个挂名的经理,真正的经营管理由中国人负责,你只是一块招牌。”
法国人转着眼珠子,恍然大悟。
“你们真狡猾。好吧,这个贸易公司是经营什么的?”
“具体的还是等你酒醒了再说吧,而且这里也不是说话的地方。”
赵北站起身,向法国人指了指,对田劲夫说道:“你马上派两个人带他去招待所,安排住下,等他酒醒了之后,叫石人跟他联系。”
说完,与蒋方震离开了茶馆,上了轿车。
蒋方震启动汽车的时候问了一句:“振华,你看中这个洋人,是否是为了上海那家商贸公司的事情?”
“正是。用洋人做明面上的老板,实权还是控制在咱们手里。不过现在,这家公司不必设在上海了,可以就近设在汉口外国租界里,上海那边设个分公司就行了。”
“为何看中了这个酒鬼?”
“酒鬼不酒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一个法国人,而且中国话说得很不错。”
“法国人?现在美国和德国已经和咱们恢复了正常贸易,那皮包公司似乎用不着了吧?进口兵工原料现在很容易啊。”
“那只是其一,这个商贸公司还有别的用途,以后你就知道了。”
赵北略微解释一番,没往深处讲,这时田劲夫从茶馆走来,手里还拎着那瓶俄国的伏特加酒,在汽车后排坐下。
“司令,咱们这就去部队吃饭?这瓶洋酒正好下菜,司令有段日子没沾酒了吧。”田劲夫举起伏特加酒瓶晃了晃。
“今天不去部队吃饭了,咱们去汉阳兵工厂吃食堂。法国人的那把自动手枪虽然不实用,不过却让我想起件事,咱们去看看刘督办他们鼓捣的那把枪进展如何,顺便再看看那门新炮,前几天他就告诉我已进入收尾阶段,现在可能已经鼓捣得差不多了。”
第246章 新女性与新武器(上)
赵北说走就走,坐着福特小轿车一溜烟出了汉阳城,直奔龟山脚下的汉阳兵工厂。
考虑到要出城,卫队长田劲夫加强了护卫力量,又调来一个骑兵连充当前导,在最前头开道,等靠近兵工厂时,骑兵先在工厂大门口警戒,驱散闲杂人等,就连中午交接班的工人也只能等在一边,等总司令进了工厂再走了。
不过路过工厂大门的时候,赵北望见路边警戒圈外站着个熟人,于是吩咐停车,坐在车上向那熟人打招呼。
“刘嫂,又给刘老哥送什么好吃的啊?”
“刘老哥”就是兵工厂督办刘庆恩,这是赵北对他的尊称,不过也就熟人之间喊喊,正式场合还是称“国臣”,至于那个“刘嫂”,就是刘督办的妻子。
现在汉阳兵工厂办起了工人食堂,为工人免费提供一顿午餐,虽然饭菜还算可口,但是对于刘督办这样的大人物来说,工人食堂的饭菜还是显得有些单调了,于是这刘嫂每日中午总会亲自送来几样小菜,给刘督办开小灶。
自己的男人自己贴心,自从接了兵工厂督办的职务,刘庆恩基本上就住在厂里,很少回家,这段日子以来可算是操足了心,而且成都光复后,成都兵工厂也交给刘督办整顿,前几天刚刚从成都考察归来,人都瘦了一圈,也难怪刘嫂坚持给他开小灶。
田劲夫跳下车,奔了过去,然后又领着两个女人嘻嘻哈哈的走了回来,手里还提着一只食盒。
“司令,全是好吃的啊。虾须牛肉、回锅肉、棒棒鸡、银针兔丝、干贝菜心、八宝素烩,都是四川名菜,可惜,就是没有重庆火锅。”
田劲夫走到车边,指指那只食盒,一边说一边抹嘴。
“刘嫂,上车,我送你去刘老哥那里,顺便也打个秋风,咱们还带了瓶洋酒呢。”
赵北一边说,一边推开车门,指了指后排车座。
刘嫂却连连摆手,说道:“总司令说笑了,我哪敢跟总司令坐一辆车?再说了,这洋车看着怪怪的,我也不敢坐啊。既然这食盒都叫田长官抢去了,索性就由他送给国臣吧,顺便告诉他一声,翠旖过来了,叫他晚上早些回来瞧瞧,看看能不能找个女先生,好歹先温温课。”
“翠旖?”赵北笑着向站在刘嫂身后的那少女望去。
那少女看上去不过十六七岁年纪,身材高挑,上身一件灰布短褂,下身一件黑色百摺裙,一双天足大大方方,穿着双黑布面的单扣布鞋,只是由于那裙子较长,却是看不见穿着什么颜色的袜子。
这打扮正是《先锋日报》上正在鼓吹的“文明女装”,而且这少女显然响应号召没在头上挽发髻,也未戴头饰,更未施朱粉,一头齐肩长发扎了条马尾辫,素面新装,让人耳目一新。
这才是新时代的新女性啊!这才是民国的打扮啊。
赵北一时有些走神,想起了在电视上看过的那些民国电视剧,这眼前少女的打扮可不就跟那电视上的女学生差不多么。
不过少女始终低着头,看不清楚脸,偶尔抬眼瞄一眼总司令,也是迅速垂下头去,红霞飞面,煞是可爱,让总司令咧嘴笑了起来。
“以前听刘老哥说过,他有个外甥女在湖南读书,叫翠旖,莫非,就是这位小姑娘?”
赵北笑着挪回目光,望了眼站在一边的田劲夫,却见他一脸古怪。
“可不就是她,翠旖是我的外甥女,也算是书香门第,只可惜年纪小,又是女儿家,考不得状元做不了官,只好去读新学,这次到汉,就是来应考女师的,人家可是说了,将来要做女先生,教导共和中国的学生伢子,桃李满天下呢。”
刘嫂笑咪咪的搂了搂身边的少女,那少女却是一脸通红的往她身后躲,边躲边嗔道:“阿姑,你再取笑人家,人家就回湖南了。”
“是个湘妹哟!”
见那少女用湖南话说话,田劲夫就用四川话卖弄了一句,好在还算清醒,知道自己是总司令的卫队长,不能调戏民女,总算是把后头的那声口哨咽了回去。
听了卫队长的调笑,那少女恨不得找个地缝藏进去。
“好了好了。瞧你这孩子,人家跟你说句话你的脸就红得跟个关公一样,以后怎么去教那些学生伢子?”
刘嫂开着玩笑,不过很快就言归正传,向赵北抱怨道:“自从跟了总司令,国臣就没怎么睡过囫囵觉,平时家里都看不见他的人影,整天为兵工厂的事操心,头发都白了好多,我也知道,这共和军离不开兵工厂,总司令要想让国臣多给兵工厂操几天心,那你可就得让他在别的事情上少操些心。这不,这丫头要报考军政府新设的女子师范学校,也不知道考不考得上,干脆,你就给批个条子,走走后门,这样国臣就不操心了。”
赵北愕然道:“身为总司令,我怎可带头破坏制度?”
“那些走后门进军校的学生怎么说?他们不是总司令批条子进去的?连考试都不用!”
听了刘嫂的话,赵北更是惊讶,回想片刻,这才记起自己以前曾经推荐过两个兵工厂的学徒上军校,这事刘庆恩也知道,刘嫂知道也就不奇怪了。
不等总司令辩解,那少女却嗔道:“阿姑,你再瞧不起人家,人家马上就回湖南!女师我一定考得上!”
“你这孩子咋是个死脑筋?总司令一句话,可不抵得上考官的一万句话?别人都巴不得跟总司令说上话,你倒好,有近路不走,非得绕个道。”
“阿姑,我考得上的,为了考女师,我每天都要温书到深夜的。”
“好,好。你考得上,你考得上,算我罗嗦。”
刘嫂拗不过少女,只好随她,跟总司令道了别,领着那少女离开了兵工厂。
赵北扭头望去,只盼那少女回头瞧上一瞧,好叫他看个正面,但遗憾的是,那少女跟着刘嫂一直走到一辆人力车边,直到上了车也没回头看上一眼。
见总司令扭头望着那少女,迟迟不让蒋方震开车,田劲夫凑了过来,小声嘀咕道:“司令,我瞧那翠旖长得不错,又是天足,还是新女性,正合您心意,依我看,干脆……”
“干脆,干脆你小子走路去!秀豪,开车!”
赵北白了眼田劲夫,吩咐蒋方震开车,不过没等汽车发动,田劲夫已翻进了车里,将那食盒的盖掀开闻了闻,叹道:“好香,好香!可惜,只能闻,不能吃。”
“不能吃?本司令就吃给你瞧瞧!这里还有一瓶洋酒,正好下菜!不过,就我跟国臣、秀豪有份,田劲夫,你小子就站在一边给我们斟酒吧。”
总司令虽然说得是菜,可是蒋方震却扭过头去,与田劲夫相视一笑。
是啊,总司令到底说得是菜还是人,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
不管总司令说得是人是菜,反正现在已是午饭钟点,正赶上兵工厂的工人食堂开门迎客,赵北拿了些银圆,吩咐卫兵去食堂点了几个小菜,又买了几只卤猪蹄,一起带上去见刘庆恩。
到了办公室,刘庆恩正与总办沈凤鸣在研究整顿成都兵工厂的事情,见总司令到来,沈凤鸣识趣的谢绝了总司令的邀请,告辞离去,田劲夫带着卫兵将两张办公桌一拼,铺上报纸,再将那些酒菜拿出来摆上,这架势倒让刘庆恩督办惊讶不已。
得知刘嫂请总司令的卫队长送饭,而且还请总司令为外甥女报考师范学校开后门的时候,刘督办也只能连连摇头。
“妇道人家,妇道人家,总司令别跟她一般见识,以后不让她送饭了。”
“刘嫂关心你才给你送饭,你不让她送饭,岂不是冷了她的心?现在我是想让人给我送饭都不可得,刘老哥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赵北淡淡一笑,话锋一转,又道:“不过,你那外甥女倒是很听话,而且很有朝气,是共和时代的新女性代表。听说她要报考女子师范,瞧她年纪不大,不知芳龄几何?”
“十五岁。”
刘庆恩一边说一边蹲下身,伸手在一张办公桌下摸着。
才十五岁?
赵北立刻闭上了嘴。
不过田劲夫却瞧见蒋方震递过去的眼神,于是走了过去,蹲在刘庆恩身边,小声问道:“嘿嘿,刘老哥,那个翠旖姑娘是否已许了人家?瞧她打扮,似乎并未出阁。”
“还没许人呢。书香门第,眼界高,当年翠旖的父亲曾说过,翠旖非举人不嫁。”
“啥?”
田劲夫从地上蹦了起来,大眼瞪小眼。
“现在共和了,咋还这么守旧?不要说共和时代没有科举了,便是前清时候,那科举也在几年前就废了!咋的,那翠旖的老爹是想瞧瞧什么叫‘移风易俗’?现在共和政府在倡导新文化,这过去的包办婚姻也该废除了!”
“谁说不是呢?可翠旖的父亲考了一辈子科场,寒窗苦读,皓首穷经,数十载寒暑的忙碌,却只得了个秀才的功名,翠旖的兄长连秀才的功名也没得到,也难怪他不服气。不过话又说回来,就他们那小地方,方圆百里之内也找不出几个举人来,以前倒是有几个老举人丧偶,打算续弦,曾托人去说媒,不过翠旖父亲却没答应,毕竟是掌上明珠,却也不能太委屈了,而且当时还小,不是出阁的年纪。”
刘庆恩从桌下拿着个包裹站起身,也没去看田劲夫,径直走向总司令。
田劲夫急忙跟上几步,说道:“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科举了,过去的前清举人功名只怕共和政府也不会承认,如此说来,这翠旖的终身大事也得变一变要求了。”
第247章 新女性与新武器(下)
见卫队长左一句“翠旖”右一句“翠旖”,与他身上那身军装实在是不相称,总司令觉得有必要规范一下革命军人的形象了。
“田劲夫,哪里那么多废话?找几个茶杯,斟酒!吃完了饭,咱们还要去拜会熊味根,看看咱们光复会的革命同志到武汉来做什么。”
赵北呵斥两声,总算是让卫队长闭上了嘴。
这时刘庆恩已将那只布包拆开,放在了桌上。
“这是样枪?”赵北的注意力终于也转移了方向,拿起桌上那堆零件仔细研究。
“现在就制出两杆样枪,一杆正在靶场试枪,这杆我留在身边,看看能不能再改进改进,这枪毕竟不是步枪,不讲究射程,关键就是越简单越好,只有这样成本才能降下来。”
刘庆恩说了几句,接过零件组装起来,不多时,一杆样子奇特的短枪就出现在众人眼前。
“这是什么枪?”蒋方震没有见过这种枪,所以有些奇怪。
“冲锋枪。”
田劲夫探过头来嘀咕了一句,将手里的几双筷子比划了一下,又道:“总司令设计的。”
“冲锋枪?好名字。”
蒋方震接过枪,摸了摸,“哗啦”一声拉了一下枪栓,又看了看侧面的那个进弹孔,问道:“这枪用得是手枪子弹?”
赵北将手里的那只弧形弹匣递了过去,说道:“用得是毛瑟自来得手枪的子弹,口径七点六三毫米。另外,这枪可不是我设计的,我只是画了个壳,内部的零件、结构什么的都是刘督办设计,他才是这冲锋枪的发明人!”
“哪里,哪里!若不是总司令画得草图,我也琢磨不出这种冲锋枪。其实这枪本身也没什么,结构、原理与欧洲正在兴起的自动手枪区别不大,而且相比手枪,这枪更易制造,其实我也是照葫芦画瓢,照着外国手枪和自动步枪琢磨出来的,不过现在还没有试完枪,也不知道好用不好用。这枪有个好处,那就是火力猛、结构也不复杂,而且由于枪管短,加工方便,现在是没有趁手的机器,如果有趁手的机器,这枪造起来可比步枪快,这枪若是制造成功了,咱们中国人可就算是走在强国前头了。”
刘庆恩在一边谦虚,没敢贪功,不过那脸上的神情却是相当的兴奋。
其实这杆冲锋枪是赵北根据记忆画的草图,外形模仿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著名冲锋枪MP18设计,但是就跟他“设计”半自动手枪和菲亚特双翼战斗机一样,他也仅仅只是画一个外壳,至于冲锋枪内部的结构,他这个半调子军迷确实也是画不出来。
所以,严格说起来,这杆冲锋枪确实是刘庆恩主持设计的,赵北的功绩只是给了他一个新的思路,仅此而已。
赵北萌发设计冲锋枪的念头是在征川之战之前,鉴于步枪的匮乏,共和军和革命卫队急需一种便于大量制造的廉价武器,“满天星”步枪只是满足了部队的部分需求,要想充分利用兵工厂资源,就必须再制造一种火力更猛、结构也不复杂的武器,于是冲锋枪就出现在总司令的武器更新计划中。
赵北根据记忆画了草图,考虑到加工能力,他选择了较为原始的冲锋枪MP18,但是由于原枪的弹匣结构较为复杂,装弹不便,因此他改为较简单的弧形弹匣,安装在枪的侧面,设定的容弹量为三十颗子弹。
在率军入川之前,赵北将设计草图交给刘庆恩,并与他进行了必要的探讨,开拓了思路。
本来,冲锋枪的概念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现在还没人想到过这种武器,因此,这种枪的设计完全是白手起家,与制造半自动手枪不同,这种枪没有可以参考的对象。
好在刘庆恩的基础不差,曾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留学,学的就是兵工制造,而且由于前段时间为了制造总司令“设计”的那种半自动手枪,他特意派人向外国军火掮客购来不同型号的欧洲半自动手枪进行研究,对于这种自动武器的结构、原理已了如指掌,再由赵北这个半调子军迷指点一番,于是这冲锋枪的设计就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了。
不过设计出样枪并不等于这枪就能上战场,这毕竟是一种自动武器,对于工业基础是个考验。
“这枪制造起来没什么困难吧?”赵北问道。
“其它的还好说,就是这弹匣制造有些困难,咱们现在没有合适的机器,这两杆样枪的几个弹匣就是靠技工们拿锤子敲出来的,为了降低难度,这弹匣适当缩短,只能装二十颗子弹。另外,子弹也是个问题,虽说手枪子弹进口容易,而且价格比步枪弹低得多,但是若大量进口,那也不是个小数目,军政府的财政能不能吃得消也是个问题,我的意思是,既然咱们现在跟德国商会关系不错,不如趁机从德国进口些机器,专门制造毛瑟手枪弹,如此一来,既能降低成本,也不再仰人鼻息,而且这子弹既能用在冲锋枪上也能用在手枪上,能减轻后勤负担。”
刘庆恩一边说一边指点蒋方震将那弹匣装上。
蒋方震将冲锋枪竖起,冲着屋顶抠了一下扳机,由于弹匣里没装子弹,只能听到“啪”的一声枪机撞击声。
“就是不知道实战效果如何。而且这射程未免近了些,才两百公尺,远不如步枪,这表尺怎么跟‘满天星’一样简陋?”
看着那个只有一个乩孔和一个缺口瞄具的表尺,蒋方震轻轻摇着头,显然对这枪没什么信心,毕竟这个时代还没听说过哪个军事强国的军队使用类似的枪械。
“表尺简单是简单了点,不过加工容易,其实这冲锋枪不必追求射击的准确度,关键是这个火力,只要火力猛,这枪就好用,清扫战壕、打巷战都很不错,不信的话,咱们打个赌。”
赵北接过冲锋枪,笑着拉了一下枪机,向蒋方震望了过去。
蒋方震淡淡一笑,说道:“总司令的赌约我是不敢应的,若论眼光,全中国恐怕也找不出几个比总司令深远的。不过这话说回来,这冲锋枪射程确实太近,若是在野地里战斗,还是要靠机关枪,上次总司令说过,刘督办正在研制一种轻机枪,不知进行的怎么样了?另外,那种‘步兵炮’进展如何?”
这后面的几句话是在问刘庆恩。
见总司令也望了过来,刘庆恩说道:“步兵炮正在进行最后的装配,再过几天才能完成。至于轻机枪么,总司令以前命我参照意大利的塞里格蒂自动枪制造一种轻机枪,但是以目前汉阳厂的机器设备来说,短时间里是很难保证品质的,所以我后来派人去了趟广东,走了走路子,从广东枪弹厂购来了两挺麦特森式八毫米机枪,这种机枪是粤厂去年才仿制成功的,听说性能不错,我的意思是,与其自行设计,不如直接仿制。德国的新机器也快到武汉了,别的不敢保证,但这麦特森机枪的仿制应该不成问题,再改改口径,将来跟新式步枪使用同样的尖头子弹,这后勤就更轻松了。”
“哦?这种麦特森机枪也是轻机枪?”
赵北有些意外,不是意外刘庆恩自作主张,而是意外广东的兵工厂竟能仿制机关枪,要知道,现在就连汉阳兵工厂都还不能制造机枪呢。
“照总司令的看法,这种麦特森机枪就是轻机枪,它很轻便,而且枪管上装有两脚架,弹匣供弹,操作只需一个士兵,而且可配三脚架,必要时也可当做重机枪使用。这种机枪是丹麦人六年前设计出来的,后来装备了丹麦军队,不过这种机枪并不十分出名。虽然这种机枪没有小握把,枪托也不够直,与总司令当初的要求相去甚远,不过总的来讲性能还是很不错的,其实,咱们这种冲锋枪的弹匣就是参考了麦特森的弹匣。”
听了刘庆恩的解说,赵北这才恍然,他以前一直以为轻机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才被各军事强国重视的,但是现在看来,至少丹麦人远比那些欧洲强国有远见,而且中国的兵工业也是一直在盯着世界先进水平的,只可惜国力虚弱,官场黑暗,最终离世界先进水平越来越远。
“这个广东枪弹厂相比咱们汉阳厂如何?”赵北问道。
刘庆恩愣了愣,随即明白了赵北的意思,于是说道:“虽比不了咱们鄂厂,不过自从两年前东西两厂合并组成新厂之后,这粤厂也算得上大型兵工厂了,我派去买机枪的人回来说,现在粤厂每月可造步枪四百余杆,各种子弹二十余万颗,可比成都那座兵工作坊强多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广东那边风气开化,技术工人比四川好找得多,而且广东又近沿海,开埠也早,商贸繁荣,其富裕程度也不是四川那个仅靠井盐支撑的省份可以比的。自从革命军兴,两广总督张人骏就在督促粤厂开工赶制枪弹,听说还拨出巨款跟洋人购买炮舰,这个张总督只怕也是想趁势而起啊。”
“张人骏?一个旧式人物而已,广东他呆不了多久的。现在同盟会、光复会都盯着广东那块肥肉呢,虽然现在袁世凯已任命张人骏做了广东军政府都督,不过同盟会、光复会都不服气,正在报纸上翻张人骏的陈年旧帐呢,这‘广东王’啊,还指不定谁做呢。”
赵北放下冲锋枪,收敛心神,走到桌边指了指那满桌的菜,招呼众人入席。
“好在现在天热,不怕菜凉了,咱们就着菜下酒,不过这俄国的伏特加酒劲太猛,每人喝一小杯就行了。等吃饱喝足,就去靶场瞧瞧,看看冲锋枪、轻机枪的性能到底怎么样,说起来,我也有段日子没喝酒没过枪瘾了。国臣,你这冲锋枪若是做得好,我就给你外甥女批条子,走后门送她去女师上学。”
刘庆恩收好冲锋枪,走回桌边,摇了摇头,一本正经的说道:“千万别批条子,我那个外甥女啊,跟她父亲一样,也是倔脾气,她说要去考试便一定去考试,考不上也不会求人批条子。总司令的心意我替翠旖领了,不过这条子还是免了吧。”
“翠旖,翠微旖旎,好名字。”
蒋方震赞了一句,微笑着扭过头去瞧总司令。
总司令却端起酒杯,敬了众人一杯,然后一口扪下,神情严肃,绝无半点轻佻,只是那心底里却也起了波澜。
“好家伙,这心思都被你们瞧出来了?……不过话又说回来,那翠旖姑娘固然乖巧可爱,不过年纪太小,才十五岁,难怪还没发育,身材倒是高挑,只可惜没瞧见正面,田劲夫倒是瞧见了,可是他眼里的‘美女’一向不怎么样。……下次若是见了面,一定好好瞧瞧,看看这‘翠微旖旎’到底是怎样一种风情。”
第248章 军官俱乐部
暮色深沉,武昌城笼罩在夜幕下,黑沉沉一片,这里不比汉口,一入夜,汉口与武昌就是两个世界,尤其是汉口沿江一带,由于那里是各国租界,晚上路灯闪烁,比起只有少量煤气路灯的武昌来要洋气得多。
武昌面向长江的平湖门一侧,也是漆黑一片,只是黑暗中却站了不少人,有的人手里提着灯笼、马灯,算是提供了一点可怜的照明。
一名参谋从臬司衙门那边匆匆跑过来,在一名高级军官耳边嘀咕了几句,那军官点了点头,参谋走到军乐队前,吆喝一声,雄壮的军乐立即响了起来,虽然黑暗中不能进行指挥,但军乐手们的配合却相当默契。
原本闹哄哄的人群顿时安静下来,屏息凝神,齐唰唰将目光投到那座黑沉沉的建筑上。
片刻之后,众人眼前一亮,那座漆黑的建筑被耀眼的灯光所包围,几百只洋灯泡同时亮了起来,将那座建筑门前的大匾照得雪亮:
“武昌军官俱乐部。”
人群顿时欢呼起来,兴奋之下,有的人甚至将手里的灯笼扔在地上,一脚踩灭。
在欢呼声中,赵北面带微笑走到军官俱乐部门口,站在一门野战炮边,向兴高采烈的众人大声宣布:“我宣布,从现在起,武昌城不通电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虽然今天只有几百只灯泡亮了起来,但是,我可以向所有人保证,只要革命进行到底,用不了几年,我们可以将灯泡和电力推广到全国城市去!油灯时代必将终结,电力时代必将到来!工业万岁!革命万岁!”
“工业万岁!革命万岁!”
……
人群欢腾了,更多的灯笼被人扔到一边,身穿军装的、身穿长袍马褂的,男人、女人,争先恐后的拥进大门,对着那院子里上上下下的灯泡指指点点。
赵北与蓝天蔚等人站在门口,不时有当地缙绅名士上前与之寒暄,少不了要拍些马屁。
刚把几位汉口名士送进俱乐部,几名缙绅模样的人又走了过来,向赵北抱拳作揖,连道:“贵军俱乐部涣然一新,真是可喜可贺。”
赵北回礼,说道:“这得多谢诸位董事,若非诸位殚精竭虑操劳多日,这武昌城的第一座发电厂也不会这么快就竣工发电。以后武汉地区的电力建设,就要多多仰仗诸位了,若是遇到什么困难,不论是地痞捣乱还是洋商排挤,你们都来找我,我给你们撑腰!”
“有总司令这句话,我等自可放心兴办实业。”一名中年士绅笑得合不拢嘴。这人名叫宋炜臣,宁波布商,早年在武汉经营呢绒、布匹、火柴厂,当年湖广总督张之洞鉴于武汉地区尚无一家华商电厂、水厂,因此召集旅汉商人筹办,这宋炜臣联合若干商人应募,集资合股五百万银圆,成立了“商办汉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从英国聘请工程技师指导建厂,1906年开工建设,1908年火电厂首先建成送电,但由于“戊申革命”爆发,工厂建设停顿,再加上共和军挪用了该公司存放在兵工厂的优质无缝钢管做迫击炮,如此一来,既济公司的自来水厂建设就完全停止了。
既济公司电厂规模并不大,仅有五百千瓦直流发电机三部,勉强可以应付对日本租界的供电,并兼顾汉口华界路灯,“蕲州事变”之后,共和军开始对日本租界进行封锁,立即切断了对租界的供电,既济公司这才开始全力开发华界电力市场,这正与共和军政府的打算不谋而合,于是双方立即合作,将设于汉口的火电厂部分设备迁移到武昌,这才有了军官俱乐部的灯火通明。
火电厂的搬迁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办到的,何况汉口华界也需要推广电力,因此,武昌现在只有军官俱乐部和少数政府部门用上了电灯。
军官俱乐部是年初正式成立的,利用的是前清时代善后局的衙门,虽然占地面积不大,装饰也不算豪华,不过却是赵北与军官们联络感情的最佳去处,只要是军官,不论军衔大小、官职高低,都可以在俱乐部里与总司令亲切交谈,而且在这里也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娱乐方式,不管是最传统的京剧、评书,还是最时髦的文明戏、桌球、留声机、电影,都能在这里找到。
因为地方有限,不可能全体军官同时过来,只能采取轮班方式,今天某旅全体军官到场,明天某团全体军官到场,军官来时必须身穿军装,而且可以带一个朋友,男女不限,身份不限。
今晚过来聚会的有两支部队,除了特战团全体军官之外,刚成立的宪兵队全体军官也来凑热闹,少数有家室的将妻子带了过来,而那些没有家室的军官要么是光杆一个单刀赴会,要么就是约上个相好的新式学堂女学生,在俱乐部舞厅跳西洋舞。
灯光璀璨,舞曲动人,如果不是那些笔挺的军装的话,人们很可能以为自己到了租界,并参加了一场工部局举办的宴会。
当然,与女伴跳舞的军官并不多,一来是这种交际方式实在太过新潮,只有少数曾经留过学的军官学过,二来则是有胆量在众目睽睽下和男子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