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08远东狂人-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备上多动脑筋,共和军飞行队的训练、课程都算得上这个时代最先进的,已被列入军事机密,就连冯如和谢缵泰也都必须守口如瓶。
莫理循虽有些遗憾,但并未纠缠飞行队的事情,毕竟有冯如和谢缵泰的采访打底,此次再来武汉,他的主要目的就是采访赵北,试图了解一下他对英国的真正立场,见总司令已经答应了专访请求,约定了专访时间后便告辞而去。
美国人司戴德倒没有急着离去,一再与总司令寒暄之后,拿出一封信,微笑着说道:“这是一封将军友人写的信,请将军阁下务必仔细看看。”
听了翻译的话,赵北拆了信,扫了几眼,诧异道:“原来是邹廷弼先生的信。司戴德先生是邹先生的友人?”
司戴德摇了摇头,说道:“我与邹先生只见过两次面,是代理总税务司裴式楷先生引荐的,他们才是朋友。另外,美国德士古石油公司的业务代表J·V·梅瑞先生也是裴式楷先生的朋友,他也强烈建议我亲自来一趟武汉,他告诉我,总司令是一个很不错的人,通情达理,绝不是英国政客嘴里的疯子。”
邹廷弼的信很简单,只说这个司戴德是美国领事,在美国政界、商界都有些熟人,可利用的人脉、关系很多,建议赵北尽量与之建立良好关系,并将司戴德此次武汉之行的目的简要的做了介绍。
赵北看完了信,说道:“原来司戴德先生是为了粤汉铁路的事情到这里的。不过,这修铁路的事本应中央政府管理,你不去和袁大总统谈,却到这里来找我做什么?”
司戴德说道:“贵国有句话,‘强龙难压地头蛇’,虽然有些不礼貌,但我还是必须承认,在湖北,只有将军阁下才是‘地头蛇’,只有您才有实力控制局面,没有您的协助,粤汉铁路连一寸也修不起来。作为鄙国在华外交人员,我认为有必要与您本人交流一下铁路建设问题,用一条铁路将湖北与广东连接起来,不仅对贵国的商业很有好处,对于将军阁下的军队调遣也很有帮助,如果您觉得有必要的话,我们甚至可以考虑在长江之上修建一座铁路桥,将京汉线与粤汉线连接起来,您的军队就可以很方便的在南北方向进行调动了。当然,铁路、桥梁的管理和经营应该由投资方主持,具体章程可参照京汉铁路办理。”
赵北放下信,看了眼坐在司戴德身边的翻译,面无表情的说道:“修铁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举双手赞成。只不过,修铁路需要大笔资金和雄厚的技术力量,目前来说,这两者我都不具备,即使有实力修建铁路,我认为首先应该修建的是四川省内的铁路,至于粤汉铁路,现在谈似乎还早了一点,而且,这条铁路一旦修建完毕,或许会对长江流域的现行商业秩序造成冲击,引起其它国家的不满,万一引起外交纠纷,袁大总统又要埋怨我擅起外衅了。”
“您是担心英国的态度吗?”司戴德狡黠的眨了眨眼。“关于这一点,您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塔夫脱总统在就职仪式上明确表示要保护美国海外商业利益,粤汉铁路是美国资本,英国完全没有理由干涉。至于资金和技术,对于我们美国商人来说丝毫也不是问题。”
“美国资本?”赵北心中一丝苦涩。“单单英国一国还好说,但现在的问题是,英国、德国、法国都对这条铁路感兴趣,粤汉铁路的事很是棘手。再说了,前几年的那场保路风潮轰轰烈烈,人心不靖,我不能不顾虑舆情。”
这话倒是没有夸张,上次与德国在华侨商联合会的代表们共进晚宴,德国人就曾提过联合修建粤汉、川汉铁路的事情,他们也跟美国人的打算一样,要求参照京汉线办理,不仅要主持全部修建工作,而且铁路建成之后也必须由德国人全权管理。对于德国人的要求,赵北没有一口答应,毕竟这事弄不好就是一场保路风波。
至于粤汉路,其实美国人早在1898年就取得了粤汉铁路的让予权,但仅仅只修建了很短的一段路基,1905年,在声势浩大的“收回路权”运动中,清廷以六百万美圆将这条铁路的建设权赎回,赎金是向英国政府借的,附带的条件之一就是:如果以后再借外债修建这条铁路,必须先与英国方面接洽。
清廷赎回铁路,只是迫于舆情,本来就没打算自行修建,也没有那个资金,所以这条连接湖北、广东的铁路就一直画在设计图纸上,没有动工,“戊申革命”爆发之后,清廷四处筹集军费,又打起了这条铁路的主意,打算将路权再次出让,英国政府得知之后,立即与之接洽,但随即因为转而支持袁世凯而将此议搁置,清廷只好转向其它国家,美国、法国、德国都表示了浓厚兴趣,但还没等正式开始磋商,清室已被迫退位让国,袁世凯当政之后,英国立即就此问题与袁氏展开交涉,若非德国、法国的强烈反对,恐怕这条铁路早就成了英国人的囊中之物了。
“三国银行团”的成立,很重要的一个理由就是协商这条铁路的修建事宜,按照三国的如意算盘,这条铁路最好应该由英、法、俄三国共同承建和管理,在攫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顺便加强一下协约国集团的友谊。
这个时代的中国就是一块蛋糕,列强你争我夺,各施奇谋,悲哀的是,偏偏这块蛋糕的真正主人却只能站在一旁,眼睁睁看着别人狼吞虎咽,如果想吃,只能投靠洋人,或许可以从洋人牙缝里抠点残渣出来。
这种食物残渣不是那么好吃的,一个不慎就是万世的骂名,在赵北熟悉的那段历史中,四川“保路运动”就是这么爆发的,之后没过多久,清朝就在革命军的炮声中覆灭了。
其实借用洋款修建铁路未必不可行,这可视为引进外资的一种途径,但问题的关键不在外资,而在主权。当年清廷与比利时财团协商的那个《京汉铁路修建章程》开了一个很糟糕的先例,以后外国财团一提到借款修铁路,首先就想到京汉铁路,要求参照京汉路办理,掌握铁路所有的管理权和财政权,如此一来,铁路虽然在名义上属于中国,但实际上却完全由外国人说了算。
所以,如果美国人坚持按照京汉路章程修建粤汉铁路的话,那么这条铁路就不能交给他们,即使是德国人也不行,他们想要,就去找袁世凯要,反正在赵北这里是得不到的,除非中外“合办”、中国管理,外国公司仅享有股东的正常权利——————这是赵北的底线,绝对不会动摇,“卖国贼”的骂名他承受不起。
但是既然美国已经把大腿伸了过来,如果不抱住的话确实对不起穿越者的身份。
总司令已经抱住了德国的一条大腿,但是这条德国大腿不够强壮,所以必须再抱一条大腿,英国大腿不让抱,日本大腿不能抱,法国大腿还没亮出来,于是这白白净净的美国大腿就显得格外珍贵了。
抱大腿也是讲究策略的。
第244章 美国大腿(下)
虽然美国大腿看上去很值得一抱,但是这条大腿却也不是那么容易抱的。
从本质上讲,美国与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没有什么区别,他们都是列强,都盯着中国这块蛋糕流口水,虽然美国商人讲究一个“以钱服人”,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是善男信女,必要的时候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使用武力攫取利益,而且保证将这种武力攫取变得冠冕堂皇,当年的美西战争就是证明。
现在美国领事已经指着这条美国大腿向总司令开出了条件,但是总司令却没有立即扑上去抱住。
赵北有难言之隐。
当初他苦心经营起一个爱国者的形象,依靠这个形象将全国的爱国者团结到自己身边,和袁世凯相比,赵北占得就是一个“人和”,这是他最大的本钱,绝不能失去这个本钱。
如果美国人坚持按照京汉路章程修建、管理粤汉路的话,那么这条铁路不修也罢,这条白白净净的美国大腿不抱也罢。
总司令承受不起“卖国贼”的骂名,至少现在承受不起。
另外,袁世凯只给了赵北一个“西南盐政督办”的头衔,那个“西南路政督办”没给,所以现在缺少一个名义,所谓“名不正言不顺”,赵北想管这铁路的事也没有合适的借口,至少现在找不到。
“听说三国银行团曾经打算合作修建这条铁路,美国财团也曾表示过参加的意愿,怎么,现在你们谈崩了?”赵北看了司戴德一眼,有些纳闷。
“这个……有些细节问题发生分歧,暂时无法解决。”司戴德敷衍道。
实际上真相就是,赵北的反日“春分通电”引起了连锁反应,日本政府和谈的一个条件就是加入三国银行团,将其扩充为四国银行团,参与对华金融管制,这一要求得到了英国政府的全力支持,但却遭到了不是银行团成员的美国和德国的强烈反对,两国甚至威胁要另组银行团与之对抗,结果本已取得初步意向的粤汉铁路建设工程就此再次搁置,各国都开始单独行动,英国、日本直接与袁世凯谈判,美国商人则双管齐下,一边向袁世凯施压,一边派司戴德到湖北与赵北磋商,试图走地方路线,取得这个地方实力派的合作。在拜访赵北之前,司戴德已经会晤了广东、湖南的实力派人物和同盟会、光复会首脑,并得到了一些承诺,只要赵北再点头,这条粤汉铁路完全可以甩开袁世凯单干。
外国人也不傻,革命之后的形势已经很明显了,北方的袁世凯虽然有英国支持,但要想在短期内统一全国军令、政令,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要给南方的革命势力足够的支持,未必不能实现“分而治之”的局面,实际上,早在1900年时,南方各省就已经开始公开与清廷中枢分庭抗礼了,打着的旗号是“东南互保”,如果不是英国人顾虑俄国势力的扩张的话,华南地区恐怕早就已经脱离清朝统治了。
前几届美国政府并不打算在华南地区挑战英国利益,但这一战略已经随着1906年经济萧条的开始而被放弃了,美国政府开始抛弃保守的远东政策,准备虎口夺食了,在美国商人和政客们看来,远东的中国市场还有开发潜力,尤其是铁路,如果能够得到这一市场的话,美国国内的经济压力就可以得到缓解,闲置的资金可以流动,开工不足的钢铁厂也能得到订单,愤怒的企业家也可以安抚。
但是美国商人的面前横亘着两道障碍,一道是英国,霸着华南,一道是日本和俄国,霸着东三省,美国商人虎口夺食的行动也是困难重重,不过在利益面前,美国商人绝不会轻言退让。
随着塔夫脱总统的上台,面对着欧洲甚嚣尘上的“美国威胁论”,美国小心翼翼的加快了在远东地区的经济扩张,首要目标就是中国,铁路或许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美国商人已经抢在政府之前开始了野心勃勃的行动,至于那些欧洲国家的态度,美国商界可没有兴趣关注。
司戴德到武汉并不是作为美国政府的官方特使,而是作为美国铁路大王哈里曼的私人代表来的,由于日本拒绝在东北开放铁路修筑权,哈里曼只好转而将目光投向华南。当然,由于不是政府的正式代表,司戴德轻车简从,并没有大张旗鼓,只带了一个助手兼翻译马文,拿着的也不是政府公函,而是一封私人的推荐信。
“司戴德先生,如果贵国公司坚持参照京汉路办理粤汉路,那么对于此事我爱莫能助。美国投资铁路,我举双手赞成,但是铁路必须由中国人管理,做不到这一点的话,我很难说服国民赞成阁下的意见。”
赵北在心里叹了一声,看来这美国大腿不容易抱,美国不比德国,德国正密切关注着欧洲局势,对华立场摇摆,在各实力派中广泛拉拢同盟者,所以比较“好说话”,但是美国就不同了,没有欧洲事务的掣肘,美国现在就可以把全部心思放在中国这边,不像德国人那么好忽悠。
军阀搞投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能毁了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爱国者形象,在抱洋人大腿这件事上,总司令是竞争不过袁世凯的,毕竟袁世凯是大总统,占着中枢的优势,想卖什么利权就卖什么利权,反正在他眼里,“民意”一钱不值。
但是这个“民意”对于总司令很重要,这是他唯一有把握鄙视袁世凯的本钱。
“如果将军阁下同意合作的话,美国财团将给予阁下足够的贷款,以便阁下维持军事力量,如果将军阁下打算入主总统府的话,美国商界也必将给予全力支持。”司戴德打开天窗说亮话,这种许诺他不是第一次讲,而且也有信心再次打动对方。
但出乎他的预料,赵北想也没想便拒绝了这个看似诱人的建议,只是淡淡说道:“共和已立,大总统便是袁公世凯,只要他不违反宪法,赵某绝不会取而代之,贵国商人若真想支持鄙人的革命事业,不如在本地多多投资办厂,鄙人一定给予照拂,甚至可以在税收上进行减免,至于铁路一事,事关重大,必须依照平等原则进行协商,无论成与不成,总能促进两国友谊。”
赵北也没将话说死,话锋一转,又道:“如果贵国商人愿意与中国商人合资建设铁路,而不是独占路权、矿权的话,鄙人倒是很乐意帮忙的,有钱大家一起赚,这才是双赢局面,也是贵国政治家们一直主张的‘利益均沾’。现在共和方立,民意不能不顾及,贵国的总统选举不也是要照拂民意的么?不过,目前来说我只是一省都督,无权过问铁路干线的事情,粤汉铁路贯穿数省,是条铁路干线,并非地方铁路,不是我一个都督可以管得过来的,即使贵国国内修筑铁路,也不可能叫各州自行其事吧?总得有一个规划,有一个管理者统筹一切。”
“将军阁下是担心名义的问题么?”
“这不仅仅是名义的问题,更是中枢权威的问题,如果各省自行其事,把中枢置于何地?把大总统置于何地?”
赵北说得诚恳,但司戴德却在心里嗤之以鼻,袁世凯想裁军可却裁不了,仅此一点就可看出这个“中枢”的权威到底如何了。
司戴德沉默片刻,拿起桌上的礼帽,站起身说道:“关于铁路的事情,将军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不过我方立场也不是不能改变,既然无法参照京汉路借款修建,那么或许双方可以认真探讨一下合作修建并管理这条铁路的方案。不过这个想法需要征求我国财团的意见,不如我们今天就谈到这里吧,等国内的意见反馈过来,我们再约个时间详谈。
实不相瞒,在到武汉之前,我已与湖南、广东等地的军政首脑人物进行过会谈,他们对于粤汉铁路的修建很感兴趣。对于粤汉铁路,我国商人志在必得,还望将军阁下从中援手,如果粤汉路能够修建,我国工商界必定会对将军阁下的革命事业给予财政支持。没有可靠的财政保障,任何军队都无法维持,英国政府与日本政府正在全力支持袁总统扩充他的军队,在我看来,或许用不了多久,一场新的战争又要在贵国爆发了,毕竟,对于贵国传统而言,‘大一统’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
“司戴德先生,很遗憾这次没能帮上忙,不过阁下对于我国政治的看法还是很有眼光的,而且对我国的历史也很了解。”赵北起身相送。
“粤汉铁路必须由中国人掌握,这是我的基本立场,不过如果贵国商界愿意在铁路上投资的话,我也可以保证他们的利益。另外,如果美国商人还想寻找其它的投资机会的话,我可以在钢铁厂问题上帮帮忙,司戴德先生可以在武汉附近走走,或许会找到你感兴趣的东西。”
“是关于汉冶萍公司的扩股问题么?我可以考虑考虑。不过,美国的钢铁企业对于四川的铁矿资源更感兴趣。”
司戴德戴上礼帽,不置可否的评论了几句,然后带着助手飘然而去。
司戴德走后,赵北拿着邹廷弼的那封信,又看了一遍,自言自语道:“这邹廷弼交游倒是挺广,就是记性不怎么好,明明答应尽快帮我组建银行的,怎么到现在还没个消息?难道是又找了一个靠山?”
“我看呐,那姓邹的八成是个骗子。”站在一旁的卫队长田劲夫不知好歹的插嘴道。“他还欠着咱们五十万大洋呢,当初说是给他的银行投资,现在也不知道他那信诚银行倒闭了没有,如果倒闭了,那就真是肉包子打狗了。”
赵北听得心惊,这个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虽说当初派人查过邹廷弼的底细,但自从带着赵北投资的那五十万大洋回无锡后,其间除了来了一封信和几船兵工原料之外,邹廷弼再也没有露过面,那五十万大洋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差不多是一个步兵师两个季度的军费,在参谋们看来,拿去养兵也比拿去搞风险投资强。
“义仁,你马上去拍电报,让咱们的采购代表跑一趟无锡,看看信诚银行倒闭了没有,如果没有,就拜访一下邹廷弼,催一催,咱们的银行不能就这么一直拖着,有了正规银行,咱们可以把一块大洋当成五块大洋来花,可比现在那些钱庄、官钱局有用得多!”
赵北定了定神,立即下达了命令。如果不是缺少专业人才,他早就自己组建商业银行并发行钞票了,哪里还轮得到别人插手?
人才,哪个时代都是最宝贵的。
第245章 酒鬼冒险家
与美国领事的会谈结束后,赵北顺便处理了一下银行的事情,并与那帮应邀前来议事的汉冶萍公司股东举行了座谈,将军政府改组汉冶萍公司的决心展示给这些实业人士,并就汉冶萍公司扩股的事情征求了一下众人的意见。
实业家们离开政宣委后,赵北又匆匆赶去新成立的侍从室,与侍从室的几位秘书见了见面,考了考他们的见识,虽然不能说都是独挡一面的干才,但至少侍从室的架子是搭起来了,等以后工作走上正轨,一个侍从室,一个督政处,那就是总司令指点江山时手里提着的两根棍子。
离开侍从室,已是正午,赵北正欲坐那辆福特小轿车赶去基层连队吃午饭,但车驶过政宣委正门时,却见门口一个洋人正在与一个副官拉拉扯扯,那洋人手里还提着个酒瓶。
赵北让蒋方震停了车,派田劲夫去瞧瞧是怎么回事。
但没等田劲夫下车,那名副官已命令几个士兵将那洋人架了出去,扔在路边。
“你们……骗人!……你们,不是绅士!”
那洋人站在路边,骂骂咧咧的叫嚷了几句,用得却是正宗苏南腔的中国话。
田劲夫奔了过去,与那站在门口的副官嘀咕几声,随即又匆匆奔回车边,小声对赵北说道:“司令,那洋人就是刚才那个要拜见你的法国船长,叫贝松·吕克。刚才咱们离开政宣委的时候,他的酒还没醒呢,也就没见他,现在他酒醒了,见不着你面,这不,在耍洋人的威风呢。”
“什么洋人的威风,明明是撒酒疯!”
赵北向那法国船长望了望,说道:“把他带过来,我倒想看看,他到底打得是什么主意。”
田劲夫带着几个卫兵过去将那法国船长架到了轿车边,直到这时,那洋人才发现面前有一辆福特轿车,于是用力的揉着眼睛,以确认这不是幻觉。
“我一定是喝醉了,这个地方怎么会有一辆美国轿车?”法国人嘟哝着,举起手里那只基本上空了的酒瓶,将里头的最后几滴酒用舌头舔了个干净。
“贝松先生,请问你找共和军的总司令有什么事啊?”赵北问道。
法国人扔了空酒瓶,伸出手搭上了挡风玻璃,然后将右手抬起,竖起一根手指,挪到自己嘴唇前,“嘘”了一口,小声说道:“这是个秘密,不能随便说。除非,你能带我去见你们的总司令。”
赵北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个法国人,见他一身西装,倒也干净,如果不仔细看的话是看不清那边角处的几处补丁的,至于那脚上的皮鞋,也是有些陈旧。
这显然也是一个落魄的外国冒险家,和那些外国的穷光蛋一样,到这个东方国家寻找发财的机会,捞取人生的第一桶金,不过看起来他现在尚未发迹,或许正是这个原因,才不得不靠酒精麻醉自己。
“我是总司令的高级副官,你跟我讲也是一样,如果说得好,我就带你去见总司令。”
赵北一本正经的点着头,一边的蒋方震强忍住笑,也朝那法国酒鬼打量。
“你是总司令的副官?我不信。”法国人摇着头。“除非你证明给我看。”
赵北拍了拍轿车的车门,说道:“这辆美国小汽车就是最好的证明,现在能够坐得上这种小汽车的人,全中国也没有几个。如果我不是总司令的高级副官的话,怎么可能有资格坐这种汽车呢?”
法国人又摇着头,说道:“除非你给我买一瓶白兰地,或者正宗的苏格兰威士忌,那样才能证明你的身份是总司令的高级副官。”
“田劲夫,去政宣委招待室看看,有没有洋酒,拿一瓶给他。秀豪,你把车停在路边,咱们去茶馆里坐坐。”
赵北走下轿车,向卫队长下达了命令,带领几个卫兵走进路边一间茶馆,那法国人也跟着走了过去。
进了茶馆,卫兵们立即清理出一个角落,警戒线也布置妥当,那茶馆掌柜明白是来了贵客,于是亲自上前伺候。
点了几杯茶,又点了几碟点心,赵北吩咐那法国人在身边落座,对方倒也没有客气,坐下之后就拿起点心往嘴里塞,却也不知道品不品得出味道。
蒋方震与田劲夫一前一后走进茶馆,田劲夫手里还提着两瓶洋酒,走到茶桌边,将那酒瓶往法国人面前一笃。
“喝哪瓶酒?这瓶是英国的威士忌,这瓶是俄国的伏特加,都是招待贵客的,算便宜你这法国酒鬼了。”
“俄国酒?那是给野人喝的。”
法国人将碟子里最后一块糕点塞进嘴里,伸手推开伏特加,顺手拎起威士忌酒瓶,麻利的用牙齿将瓶塞啃了下去,一口气灌了小半瓶,然后长嘘口气,指着酒瓶说道:“你们上当了!这是日本人制造的假酒,用酒精和香料勾兑的假威士忌。如果请我做你们的后勤顾问的话,你们绝对不会上日本人的当!”
赵北微笑着说道:“喝酒我不行,后勤你不行,咱们军队的后勤军官可不是酒鬼。贝松先生,如果你想见我们总司令,就是为了推荐自己做后勤处长的话,我看你还是老老实实去经营你的驳船生意吧。”
见赵北站起身就要走,法国人一把抓住桌子站了起来,瞪着身边的人,说道:“我要见你们的总司令,不是跟他谈论威士忌,也不是谈论白兰地,而是想把一种秘密武器交给他,有了这种武器,你们的军队就能拥有更强的火力,打更多的胜仗!只有我们法国人才是武器专家,无烟火药是我们法国人发明的,炮弹里的猛炸药也是我们法国人第一个装进去的!对于我设计的这件秘密武器,我很有信心,它肯定会改变你们对武器的看法!”
“哦?你会设计武器?还是秘密武器?拿出来瞧瞧。如果真是什么有效的武器,我倒是不介意把你推荐给总司令。”
赵北走回,那法国人也坐了回去,又灌了几口酒,这才将手探进西装口袋,摸出一张纸,不过没有立即展开,而是向左右张望了几眼,然后才将那张纸递到赵北手里。
赵北将纸展开,站在一边的蒋方震和田劲夫也凑了过去,向纸上张望,好奇这件秘密武器到底是什么玩意。
“这不是手枪么。”田劲夫看了赵北一眼。“司令,这倒跟你当初画得那把手枪的样子有点像。”
蒋方震没有说话,只是以怜悯的眼神看了那法国人一眼。
但赵北却没有急着下结论,因为这张手枪设计草图画得很仔细,结构一览无余,而且从弹匣来看,这把手枪应该不是普通的手枪。
“这不是普通的手枪!”
法国人的话证明了赵北的看法。
“这把手枪可以连续自动射击!它的弹匣可以装填二十颗子弹!一眨眼就能打完这些子弹。哒哒……哒哒……如果用来装备军队,将是近战的最好武器!猛烈的火力可以打得敌人抬不起头来!”
“不就是自动手枪么,从半自动手枪改的,加长了弹匣。火力是猛,可惜射击距离太近,而且毫无准确性可言,华而不实,给土匪用合适,军队可用不着。”
赵北淡淡一笑,将那张草图还给了法国人。这年头浑水摸鱼的人不少,华人、洋人都有,当年北洋水师就上过这样的当,当时两个美国骗子忽悠说他们有办法将军舰隐形,结果还真有人上了当。
显然,这个法国人也想向那两位美国前辈学习,只不过他好象挑错了时候,也挑错了对象。
“不!这手枪很有用,至少可以装备总司令的卫队!”法国嚷嚷起来。“我只卖你们五千英镑!这个价钱很公道!”
“骗子!”田劲夫倒是毫不客气的给了这个法国人一个评价。
“不!我是一个冒险家,我已在这个国家冒险了差不多十年。”法国人纠正道。
“如果你真想为共和军工作的话……我可以推荐你一个位置。”
赵北本来打算踹这个酒鬼一脚,但是猛然想起一事,于是又不急着走了,在桌边坐了下来,目光在那有些歇斯底里的法国冒险家脸上逡巡了片刻。
法国人赶紧坐下,将草图收起,又提起酒瓶灌了几口酒,说道:“我可以做兵工厂的经理,监督兵工厂生产。知道么?你们中国的军队之所以无法击败外国的军队,就是因为你们的兵工厂制造的武器太差,你们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的外国经理监督工厂。当年,我曾在奥斯曼帝国做过兵工厂总监,而且,阿比西尼亚王国的第一座兵工厂也是在我的指导下建设起来的,对于兵工厂的工作,我经验丰富。我知道,你们正打算跟日本人打仗,离不开先进的武器。”
“行了行了。你别吹牛了,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空口无凭’,反正嘴巴是你自己的,想怎么吹就怎么吹。另外,跟不跟日本人打仗也不关你的事。”
赵北向这个酒鬼摇了摇头,说道:“兵工厂,我们有自己的人才,不需要你来插手,我介绍给你的这个工作,实际上是关于商业的。”
“商业?我对商业很熟悉,在远东地区经营商业许多年,经验丰富,而且朋友很多,法国人、英国人、日本人、俄国人,甚至是美国人和德国人,我的路子很广,而且我的要求也不高,年金五千英镑,另外,再给我一辆美国轿车。”
说到这里,这个法国人抬头向茶馆外头望去,看着那辆美国造的福特轿车又灌了口酒。
“你当我们革命军人都是没见过世面的满清官吏么?”
对于法国人的贪婪,赵北很有些不以为然,不过这个人的应变能力倒是很不错,这也正合总司令的意图。
“年金给你一千英镑,半年一结,每个月再另外给你五英镑买酒喝。另外,每年可以视经营情况给你年终奖,具体数额由我方确定。这个条件已很优厚,你想好了,干还是不干?”
法国人提着酒瓶愣了一下,又灌了几口酒后才点了点头。
“请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