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08远东狂人-第4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意识到埃及已无法守住之后故意炸沉阻塞航道的,中国军方的技术人员必须想办法将这些轮船打捞起来,或者干脆进行水下切割,将船只解体,然后分别吊捞出水,除此之外,航道上还有一些德军布设的水雷,锚雷比较容易清除,关键是那些沉底的磁性水雷,为了排除这些危险的潜伏者,中国海军的排雷部队已经在苏伊士运河上忙碌了整整一个月了,基本上清除了这些影响航道安全的最大障碍,虽然后期的清理工作有美国海军参加,不过他们只是配角,主角还是中国海军的那些国产排雷舰艇和排雷装备。

经过了一个月的艰苦努力,苏伊士运河终于可以恢复通航了,而今天,正是运河恢复通航的第一天,为了纪念这个具有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的日子,参加开罗盟国首脑会议的所有国家元首都将亲自出席今天的通航仪式。

上午九点钟,各国元首都已到达苏伊士城,就坐在运河西岸高地上的那座遮阳棚里,目睹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

九点一刻钟,主持通航仪式的埃及总统终于举起了那只信号枪,发出了“允许通航”的信号,然后,所有已经编队的轮船全部鸣响汽笛,从苏伊士湾的北部入口处缓缓驶向苏伊士运河航道,打头的就是盟国海军舰队,各国都有,按照国名的英文字母顺序依次通过观礼台,军舰上的那些不用值班的军官和水兵们全都身穿军礼服,站在军舰左舷一侧,向运河西岸高地上的各国元首行注目礼。

这当然也是一次盟国方面的阅舰式,除了向各国人士展示盟国夺取地中海制海权的决心和实力之外,同时也是向轴心国集团炫耀武力,因此,出现在运河上的基本上都是很有战斗力的军舰,而最具有战略威慑力的自然是各国的航空母舰。

说是“各国”的航空母舰,其实并不太准确,现场出现的航空母舰也就是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的六艘航空母舰,其中的大型航空母舰只有两艘,中美各一艘,而另外四艘航空母舰都是小型的护航航母,分别属于英国海军、法国海军,而各国航空母舰中,目前唯一能起飞喷气式战斗机的也只有那艘中国海军的“东海”号航空母舰,而这艘航空母舰也将充当这支盟国特混航母舰队进入东地中海之后的防空主力,这支舰队的首要任务是协助盟军登陆塞浦路斯岛,如果可能的话,克里特岛也可能成为舰队的攻击目标,而舰队的主要任务则是为后续的盟军舰队试探轴心国部署在东地中海海域的海军实力,并分散轴心国海军在大西洋上的注意力。

当那六艘航空母舰带领着大批护航舰队通过观礼台之后,才轮到辅助舰艇上阵,而在这些辅助舰艇中,有两艘怪模怪样的军舰引起了在座各国元首和军事专家的极大兴趣,而那两艘军舰正是中国海军的两艘新式巡洋舰,一艘舰名“台风”,一艘舰名“暴风”。

根据现场各国军事专家目测,“台风”号和“暴风”号应该为同一级巡洋舰,从舰体长度、干舷高度等尺寸推测,该级巡洋舰的满载排水量应在七千吨至九千吨之间,从吨位来看,并不是非常大的军舰,但是,让人感到诧异的是,这两艘新式巡洋舰在火力配备和布局上却与通常意义上的巡洋舰有着根本的差异,这只要看看它们甲板上的舰炮数量就明白了,无论是“台风”还是“暴风”,它们的甲板上可以目视看见的只有区区几门舰炮,其中一门主炮,位于舰艏甲板中间线上,口径不会超过150毫米,另外几门舰炮明显是中小口径高射炮,也全部布置在军舰的前甲板两舷位置,炮位最多延伸到了军舰舯部的舰桥下,而整个军舰的后甲板,却看不见一门炮。

但是,空无一炮的军舰后甲板上也并不是空的,在那里,布置着四个巨大的古怪箱状物体,呈四十五度角被坚固的支撑杆固定在后甲板上,而且分为两组,一前一后,并且均成一高一低的交叉布局方式,如果能够从天空的侧后方向望过去的话,那么可以看见,军舰的后甲板舱面布置着两个巨大的近似“X”形的物体。

这两艘造型怪异的军舰一出现,就立刻引起了观众们的窃窃私语,他们开始猜测这两艘造型古怪的军舰的用途,直觉告诉军事专家们,“台风”号和“暴风”号应该就是作战舰艇,而且,那四个巨大的箱型物体肯定是其作战用的主要武器,但是那箱子里头到底装的是什么,却不太好猜了,不过联想到中国军方在导弹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不少外国军官猜测,那四个巨大的箱型物体里装的很可能也是一种可以制导的火箭,至于是用来打军舰的,还是用来打陆地目标的,众人却是莫衷一是了。

各国政治家和军事家都坐在观礼台上猜测着“台风”和“暴风”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作战舰艇,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赵北却正坐在观礼台上暗自得意,而陪坐一边的参谋次长蒋方震也与赵北表情一样,自豪中不免也带着几分得意。

其实,“台风”号和“暴风”号确实是中国海军最新式的巡洋舰,“台风”是首舰,因此该级舰就是“台风”级巡洋舰。

“台风”级不是以前的那种火炮巡洋舰,而是全新概念的“导弹巡洋舰”,那四个看上去很像大号铁皮箱的物体就是导弹的储存/发射筒,每具发射筒里装备一枚“旗鱼”式反舰导弹,也就是说,每一艘“台风”级导弹巡洋舰都可以装载四枚威力强大的反舰导弹进行作战。

“旗鱼”反舰导弹是一种飞航式导弹,雷达引导攻击,采用半穿甲式战斗部,每枚导弹仅战斗部的重量就高达半吨,威力非常强悍,即使是战列舰,如果关键部位挨上一枚“旗鱼”,也会立即丧失战斗力,导弹采用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动,但是在起飞阶段则要依靠火箭发动机将导弹推出发射筒,之后火箭助推器自动脱落,紧接着,已经启动的主发动机立即提升功率,此时,导弹正式进入巡航状态,并在雷达的引导下飞向目标。

目前,“旗鱼”式反舰导弹有两个型号,分别为海基型和陆基型,陆基型装备海军岸防部队,依靠重型多轮拖车机动,可部署在海岸线上,打击近岸目标,或者用来封锁狭窄水道,而导弹的海基型就装备在“台风”级巡洋舰上。

“台风”级巡洋舰也是世界上第一种以导弹作为主要作战武器的主力战舰,它可以为航空母舰战斗群提供中远距离的反舰作战保障任务,而“旗鱼”的最远射程实际上已经超过了七十公里,最高飞行速度为每小时九百五十公里,这是一种亚音速反舰导弹,也是世界上第一种进入现役的反舰导弹。

也正由于是世界上第一种进入现役的反舰导弹,是战术上的巨大突破,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武器,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参照物,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设计,因此,“旗鱼”的缺点也是客观存在的,而最明显的缺点就是体积过大,重量也过大,由于弹翼没有折叠,再加上燃料箱占用了较多弹体空间,因此,要想达到军舰的最大火力密度,并且降低军舰重心,那么就必须将导弹的储存/发射筒斜置布置,交叉排列为前后两组,这样一来,军舰的后甲板上就出现了两个巨大的近似“X”的物体,而且,为了避免前方导弹发射时的高热尾气影响后方导弹的安全,在后部发射筒的支撑杆旁还设计了专用的尾气导流槽,结果就使这级巡洋舰看上去格外的怪异。

不过怪异归怪异,谁也不能藐视“台风”的战斗力,在正式出现在公众眼前之前,中国海军就曾用“台风”号巡洋舰做过四次模拟度极高的实战打靶试验,靶船分别为退役的战列舰、驱逐舰、炮舰、训练舰,四次实弹射击,均采用双弹齐射方式,一共发射了八枚“旗鱼”,而直接命中靶舰的就有四枚,另外四枚虽然失的,但是也落在了距离靶舰很近的海面并爆炸,弹片也足以横扫靶舰舱面,爆炸的冲击波也可以对军舰水下部分造成直接冲击。

在这样凶猛的打击力面前,传统的火炮战舰实际上已经被宣布了被淘汰的命运,战列舰的时代彻底终结了,在未来的战舰对抗中,雷达将取代测距仪,而导弹将取代大口径火炮,在这种战舰对抗模式下,哪一方的雷达和导弹性能更好,哪一方就能夺取制海权,哪一方能够更好的干扰敌方战舰的雷达和导弹,哪一方就能更好的生存下来,决定战斗胜负的就是那肉眼看不见的电磁波,这是电磁波的战争。

幸运的是,中国海军在这方面再次领先世界各强国海军,“台风”级的雷达和反舰导弹都是世界上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

不管其它各国元首是否愿意承认,战争的导弹时代已经悄然拉开了帷幕,而拉开这一帷幕的正是中国。

坐在观礼台上的中国总统神情愉悦,但是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的表情却非常的不自然,他们也发现了那两艘中国新式军舰的与众不同之处,两人迅速交换了一下意见,一致认为,那种新式军舰肯定也是一种攻击型武器,他们没有必要像军事家那样从微观层面进行分析,他们只要看一看那两艘军舰的个头就已了然了,如果是防御型军舰,根本就用不着造那么大,或许,那就是传说中的“未来型战列舰”也说不定呢,两位元首当即决定,结束阅舰式之后,立刻召集幕僚商议此事,并向军方咨询这种未知武器的威胁性到底有多大,进行必要的战略评估。

第1268章 导弹时代的序幕

没等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从“台风”级导弹巡洋舰的震撼中清醒过来,两人突然又听到了天空中传来的呼啸声,虽然头顶上是遮阳棚,遮挡了正上方的视线,不过,当呼啸声凌空而来并掠过头顶之后,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还是回头瞄了一眼,因为飞机的飞行高度不高,而且飞行速度也有所控制,所以,基本上还是可以利用飞机飞过遮阳棚之前的那转瞬之间的工夫分辨出飞机的大小的。

让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吃惊的是,那两架刚刚掠过各国首脑头顶的喷气式飞机飞得如此之低,几乎快把遮阳棚掀掉了。

“总统阁下,刚才那两架飞机是贵国的空军飞机么?”

美国总统扭过头去,询问那位面带笑容的中国总统。

“应该是的吧。”

赵北也刚刚把头从西边扭回来,点了点头。

“飞这么低,不怕出危险么?而且,现在这里不是应该已经处于空中管制状态了么?为什么它们会出现在这里呢?”美国总统又问。

“或许是迷失航向了吧,飞行员确实存在过错,回头我让空军查查,如果是飞行员的失职,一定有所惩戒。”赵北又点了点头。

“那是轰炸机么?”英国首相探过头来,让翻译问问中国总统。

“不。那是战斗机。”赵北笑得更开心了。

“战斗机?那么大的战斗机?”

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都非常吃惊,虽然他们不是军事专家,不过现在既然是战争时期,那么也就不要指望政府首脑不会完全不过问军事,他们都很清楚,战斗机从体积上而言应该是不如轰炸机的,但是,就在刚才,那两架呼啸而过并且“迷失航向”的中国军用飞机显然不是他们以前见过的任何一种喷气式飞机。

根据两位政府首脑推测,刚才飞过去的那两架喷气式飞机,其机身长度至少是“闪电”的三倍,甚至更长,很难相信,那么长的飞机居然会是战斗机,机身里装着什么?难道是伪装成战斗机的轰炸机?机身里可以挂载小型化之后的原子弹?

这个推测很有道理,随着雷达的应用,轰炸机的高空突防变得越来越不可能了,现在,美国空军和英国空军正在联手研究轰炸机的低空突防战术和技术,难道说,中国人又一次走在了世界军事强国的前头?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立刻显得不安起来。

赵北察言观色,知道这身边两位盟国元首心中惴惴,于是解释了一下,以便加强盟国之间的信任。

“是这样的。那确实是一种新式的重型战斗机,不过并不是‘闪电’那样的通用性战斗机,而是一种截击机,准确的讲,是一种远程高速截击机,它的航程很远,比‘闪电’远得多,而且由于安装了两台大推力喷气式发动机,它的飞行速度尤其是高空飞行速度很快,任何一种轰炸机包括喷气式轰炸机在内都无法跑过它,所以,用来拦截远距离飞过来的敌方轰炸机非常有效。现在,根据我们得到的可靠情报,纳粹德国正在研制一种全新的远程高速轰炸机,对此,我们不得不有针对性的研发出这种远程高速截击机。这种截击机功能比较单一,只能用来空战,不能用来对地攻击,所以是一种纯粹的防御型武器,就灵活性而言,它远不如轻型战斗机。”

中国总统先生的这番话立刻使英国首相安下心来,不过那位美国总统杜鲁门先生却依旧在心里打鼓,美国不比英国那么没有追求,美国在北极圈一带的阿拉斯加地区建有空军基地,虽然目前,那几座空军基地的规模很小,无法起降轰炸机,但是自从中国军方的“狰狞巨人”战略导弹试验结束之后,美国军方就向美国政府提出了一个正式建议,根据这个建议,美国将在阿拉斯加地区扩建几座大型的空军基地,用于驻扎远程轰炸机,以保证美国空军的轰炸机可以从北极圈的基地起飞,对北极圈另一侧的西伯利亚进行原子弹轰炸,虽然西伯利亚目前仍然不是中国领土,但是此举却可以间接的威胁中国,迫使中国谨慎的“看待”战略导弹为其带来的战略优势。

换句话说,美国军方的如意算盘是,当轰炸机技术更加成熟并发展出更加先进的远程轰炸机之后,美国空军可以从阿拉斯加的基地起飞战略轰炸机,飞越广袤的、人烟稀少的西伯利亚地区,对中国的北方地区进行战略威慑。

在美国研究出自己的战略导弹之前,这个“北极航线轰炸方案”就是美国唯一可以用来对中国实施“核威慑”的有效战术,而且,美国军方同时认为,以目前的战斗机的飞行距离,西伯利亚航线是“非常安全”的。

但是现在,当杜鲁门看见了中国的那种新式远程高速截击机之后,他突然意识到一个严重问题,这种远程高速截击机是不是就是用来拦截那些从北极航线长途跋涉而来的美国轰炸机的呢?

这种可能性非常大,杜鲁门非常忧虑,实际上,他现在已经在怀疑,这两架中国空军的远程高速截击机之所以会出现在空中管制区,而且低空掠过各国元首头顶,这用意只怕就是在提醒美国方面,“不要做无用功”,即使美国空军发展出更先进的轰炸机,也是不可能穿梭北极航线的,这些远程高速截击机就是美国战略轰炸机的克星。

杜鲁门的推测是非常正确的,那种首次在外国人面前亮相的远程高速截击机正是用来拦截敌国远程战略轰炸机的,其研发代号“寒号鸟”,而且就是为在西伯利亚和北极航线执行任务而设计的,考虑到西伯利亚面积辽阔,人烟稀少,飞机的航程需要比普通战斗机远得多,因此,这种“寒号鸟”截击机特意加长了机身,用以布置更多的油箱,而且使用了两台“咆哮5”型喷气引擎,使其变成了一种重型战斗机,其作战半径,在携带两具副油箱的情况下可以达到惊人的三千五百公里,而为适应远程长途飞行的需要,这种重型战斗机拥有两名飞行员。

目前,“寒号鸟”已经正式进入中国空军现役,并且已经实战部署到了中国军方在北极圈里的那一系列空军基地,配合那道正在建立中的远程警戒雷达网,任何试图飞越北极航线的飞机都将遭到“寒号鸟”的拦截。

更为惊人的是,“寒号鸟”上虽然装备了两门机关炮,但是同时,似乎是为了配合“导弹时代”的来临,这种远程高速截击机同时也装备了空对空导弹,不带副油箱时,这种截击机可以挂载四枚射程为三十公里的“土蜂”式空空导弹,这种导弹依靠机载雷达引导攻击,在双弹齐射的情况下,对于大型目标的毁伤率高于百分之七十,而且由于这种“土蜂”导弹战斗部很重,威力非常强,任何轰炸机,只要被这种空空导弹命中一枚,即可重创。

“土蜂”导弹是另一种防空导弹的空基缩小型号,其原型导弹是中国军方在1945年夏天正式列入现役的“马蜂”式地对空导弹,这种导弹已经在土耳其战役后期运用于实战,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战绩,实战结果表明,这种地空导弹不仅可以用来拦截德军的喷气式战斗机,而且还可以用来拦截德军发射的V1式飞航导弹,命中率极高。

“马蜂”式地空导弹的有效射高已可达到两万五千公尺,在这个高度,没有任何飞机能够躲过它的致命攻击,而且,这种导弹在研发的时候就已经同时在开发空基型和海基型,目前,海基型的“海蜂”正在接受最后阶段的测试,而空基型的“土蜂”已经装备了“寒号鸟”。

关于“马蜂”系列导弹的情况,目前盟国方面还基本上一无所知,就连兰芳空军雷达部队也不知道以下事实:他们曾经在雷达屏幕上发现的那种飞行速度快得惊人的“不明飞行物”其实就是中国地空导弹部队在土耳其前线向德军飞机发射的“马蜂”。

目前,进驻土耳其前线的中国地空导弹部队只有两个营,分别驻扎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沿岸和达达尼尔海峡沿岸,许多越境的德国飞机刚刚飞越海峡,就在海峡另一侧遭到“马蜂”的拦截,即使在跳伞之后,德国飞行员也完全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击落了他们的飞机。

当然,美国更不知道“马蜂”的存在,不过这个秘密恐怕也不会保守太久,因为中国驻埃及防空部队也即将装备“马蜂”,毕竟,武器就是用来打仗的,不能总是藏着掖着,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新式武器的展示,让美国政府意识到,与中国进行军事对抗是没有前途的,中国一口气拿出了这么多让人眼花缭乱的新式武器,天知道中国手里还有多少秘密武器?

这也正是赵北想要达到的战略目的,那就是吓唬美国,不然的话,他也不会专门从国内调来两架“寒号鸟”,这一路从北极基地飞来,沿途补给机场的中国空军指挥官那也是大饱了眼福的,而且经过长途飞行,“寒号鸟”那优异的远程奔袭性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检验,事实证明,这种远程高速截击机可以适应各种气候和纬度条件,等将来空中加油机研制成功之后,这种“寒号鸟”的改进型号肯定可以飞得更远。

除了吓唬美国,“寒号鸟”也是打算在欧洲战场亮亮相的,没有经过实战检验的武器肯定不是完美的武器。

对于中国总统先生的良苦用心,美国总统先生也能体会,不过,现在他已经顾不得再去琢磨“寒号鸟”出现在埃及的战略意义了,因为就在那两架重型战斗机消失在远方之后,一名总统秘书匆匆走到总统先生跟前,将一张电报递给了脸色不太好看的杜鲁门总统。

杜鲁门看了电报一眼,脸色立刻好看起来,甚至带上了一点笑容,他将电报先交给英国首相,英国首相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然后,这张电报就递到了中国总统眼前。

“先生们!请注意听!刚刚收到的电报,今天上午,罗马发生政变,意大利法西斯首脑墨索里尼已经被软禁了,意大利新政府宣布单方面停战,并且邀请盟国方面立即派遣武装力量进驻意大利本土,意大利海军舰队将为这一行动提供海上警戒任务。”

没等那名中国翻译将电报上的内容翻译给赵北,那边杜鲁门总统已经站起身,以洪亮的嗓门,用英语将电报上的内容向在座的所有盟国首脑做了通报。

很快,这个消息被翻译成了各国语言,现场立刻喧闹起来,各国首脑都是非常高兴,赵北也同样如此,只是与其他人不同的是,此刻,他已经开始谋划下一步的行动了。

第1269章 飞兵亚平宁(上)

这是一座连绵的山脉,它就是横贯意大利全境的亚平宁山脉,整个亚平宁山脉的最高峰,叫作“大萨索山”,位于罗马东北方一百六十公里处。

在大萨索山的半山腰,海拔两千多公尺的地方,建有一座饭店,叫作“坎波·因帕莱塔”,旁边就是一条冬季滑雪坡道,在和平时期,每到旅游季节,饭店里总是客满,不过现在是战争时期,再加上还没有到滑雪季节,饭店里没有任何游客,甚至连饭店本身都没有工作人员,但是这并不代表着现在的因帕莱塔饭店里就完全没有人,恰恰相反,饭店里有很多人,而且都是军人,意大利军人,而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一名重要人物,而这个“重要人物”就是意大利法西斯运动的首脑墨索里尼。

说是“保护”,其实就是监视、控制,因帕莱塔饭店现在其实就是一座高级别的监狱,用来软禁墨索里尼的,而那些意大利军人就是监狱的看守。

现在,墨索里尼就站在因帕莱塔饭店的其中一间豪华客房的窗户前,向那险峻的山坡眺望,虽然他的脸部看不出任何表情,但是此刻他的心情却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如果一定要找一个词来形容墨索里尼现在的心情的话,或许最贴切的词就是“愤怒”,而引起愤怒情绪的就是“背叛”。

背叛了墨索里尼的不仅仅只有意大利国王埃曼纽尔三世,还有一大群人,从巴多格里奥元帅到法西斯大委员会的多数成员,甚至其中还包括墨索里尼的女婿齐亚诺伯爵……事实证明,墨索里尼已经无法取得多数意大利人的信任与支持了,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源似乎就在于军事上的连续失利,从南俄草原到北非沙漠,所有意大利军队涉足的战场,全都是败讯频传,这使多数意大利国民完全丧失了胜利的信心,一种失败主义情绪在意大利人中蔓延。

在背叛者们看来,或许意大利根本就不应该搀和这场“德国佬的战争”,虽然战争初期阶段,意大利跟着德国混得相当不错,国内的经济也因为胜利而变得繁荣,可是当时又有几个人能够猜到,当战争进入僵持局面之后,中国却突然参战了呢?如果中国不参战,那么法西斯意大利很可能会跟着纳粹德国一同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并分享一部分胜利果实,可是历史没有假设,现实的残酷性就在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并不以任何国家元首之间的感情或者私人友谊为转移,决定国与国关系的根本还是在于国家战略,当中国政府意识到德国和意大利即将取得它们想要的胜利的时候,这场原本没有亚洲参与的世界大战终于演变为了真正的全球战争,而当亚洲以一个整体的力量加入这场已经进入僵局的战争之后,战争的天平就迅速向盟国一方倾斜了,那么轴心国的接连战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意大利的军事力量远不如德国,在德国也在连吃败仗的情况之下,意大利的军事机器又能有多大的作为呢?所以,战败是不可避免的,至少在那些背叛者眼里,如果意大利不能尽快主动停战并寻求与盟国集团的议和的话,那么随之而来降临到意大利头上的就不仅仅是普通的航空炸弹那么简单了,盟军敢向日本首都东京投掷原子弹,为什么就不敢向意大利首都罗马投掷原子弹呢?也正是在盟国方面那赤、裸、裸的核讹诈面前,许多意大利的政府高官和军队将领胆怯了,他们经过认真思考之后,惊讶的发现,如果要使意大利避免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吃原子弹的国家,最简单的办法居然就是让墨索里尼滚蛋,因为就是这个墨索里尼领袖一直在宣称,德国正在研究秘密武器,一旦德国的秘密武器研究成功,战局就会立刻改观,那么到时候,意大利又能恢复古罗马帝国的荣光了,并且再次将地中海变成意大利的内湖,那么意大利人民也就不必担心盟军的原子弹轰炸了。

虽然墨索里尼一直坚持认为很快德国也会拥有新式武器,但是其他人却不这么看,他们坚持认为,如果再不停战,意大利就会遭到盟国方面的核打击,而那种核打击将彻底的毁灭意大利,对原子弹的恐惧正是“罗马政变”发生的背景,而直接诱因则是墨索里尼的专横。

也正是墨索里尼的一意孤行引发了“罗马政变”,一帮背叛领袖的人策动了这场不流血的政变,并且以“保护”的名义将墨索里尼带出了政治中心城市,先后软禁在几个秘密地点,最后才将墨索里尼弄到了因帕莱塔饭店。

具体的政变过程到底怎样,其实并不重要,那场不流血的政变平淡无奇,政变者巧妙的利用了意大利人民的厌战情绪,以及刻意夸张了原子弹的威力,从而保证了墨索里尼下台的迅速,出乎墨索里尼预料的是,自从政变之后,意大利人民并没有表示出丝毫对领袖的怀念,几乎是一夜之间,意大利人就忘记了墨索里尼的存在,而开始期待意大利新政府与盟国的谈判了,意大利人希望不以“战败国”的身份出现在战后的国际政治舞台上,同时,也希望继续保留在战争期间“收复”的那些国土。

意大利人民的和平渴望是可以理解的,自从德意军队在非洲战场连遭挫败,撤退到阿尔及利亚之后,盟军的轰炸机就开始以北非沿岸的机场为前进基地,在战斗机的护航下跨越地中海,对意大利的城市和交通枢纽进行狂轰滥炸,参与这一战略空袭行动的不仅有美国的战略轰炸机,也有中国空军的远程轰炸机,这些轰炸机用高爆弹和燃烧弹将一座座意大利城市变成废墟,并且摧毁意大利人民的胜利信心,自从战略轰炸开始以来,罗马的食品价格就上涨了两倍,这直接导致了罗马居民的骚乱,事实证明,当国民开始担心自己下一餐的面包是否还能得到的时候,任何继续叫嚣战争的人都会被国民抛弃,哪怕他曾经带领国民取得过辉煌的胜利。

国民,总是健忘的,墨索里尼非常痛恨利用这些是非不分的国民的阴谋家,他诅咒意大利国王,诅咒意大利法西斯事业的所有背叛者。

被带到因帕莱塔饭店已经整整四天时间了,墨索里尼一直在等待救援,他相信,并不是所有的意大利人民都会抛弃自己的领袖,人民总会醒悟过来,这一切只不过是骗局,原子弹也是骗局,那是盟国方面的心理战,一旦人民醒悟过来,法西斯运动将重新领导意大利人民,更何况,德国纳粹也不会坐视盟友身陷险境的,墨索里尼相信,希特勒元首一定会派军队来救援他的,而且也一定会消灭那些背叛者。

站在饭店客房的窗前,眺望着山谷和山峰,墨索里尼一站就是一个小时,然后,他就看到了天空中出现了一些小黑点,越来越近,并且很快可以看清楚轮廓,正是一些运输机。

听着运输机发动机的轰鸣声,墨索里尼终于露出了笑容,他知道,他期待已久的救援到了。

很快,那些运输机掠过因帕莱塔饭店附近的山谷,而在飞过来之前,运输机已经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