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08远东狂人-第4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强大盟友,而这个盟友偏偏还与美国有着千丝万缕的种族、文化、信仰、经济等全方位的联系,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摧毁美国将欧洲变为其战略盟友的基础,只要德国不遭到过分的削弱,欧洲就无法用一个声音说话。”
“但是,仅仅是这样的话,很难保证以后的德国不会投入美国怀抱,毕竟,他们都是白种人,在种族上有一种先天的亲近感,而且,许多美国人就是德裔。”顾维钧提醒道。
“所以,我是双管齐下,开罗谈判只是一方面的战略试探,另一方面,在欧洲的这个战略棋盘上,另一颗棋子已经落下去了,就等它闯进敌阵,大闹四方了。”
赵北与顾维钧就坐在这间休息室里,讨论着战略,两人不必担心谈话内容会泄露,这间休息室加装了隔音板,连窗户玻璃都是双层的。
两人说得正兴起时,施肇基已赶了回来,而且带给赵北一个很重要的消息。
“刚才得到可靠情报,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爆发了示威,示威人群高呼口号,要求佛朗哥立即下台,并组织新政府,退出战争,西班牙政府军进行了镇压,听说死伤惨重。”
“这应该就是托洛茨基派策动的行动,接下来的就不是喊几句口号那么简单的了,或许再过几天,马德里就会爆发巷战的。”
赵北倒是一点也不惊讶,就以目前的战局,以及西班牙国内的形势,西班牙人民早就该站起来对佛朗哥政府说“不”了。
“如果西班牙政府顶不住来自国内的压力的话,那么西班牙退出战争或许就在这几天了,只是不知道驻扎在法国境内的德国军队是否会采取行动干涉西班牙革命?”顾维钧提醒道。
“那样最好不过,法国境内,托洛茨基分子也是相当活跃的,德军就是维希法国弹压托洛茨基分子的帮手,德军实力一弱,维希法国肯定也会立刻陷入革命的恐慌之中。”
赵北一点也不担心德军会进入西班牙,那样只能帮他迅速达成另一个战略突破,而这个战略突破与目前的开罗交战国和平谈判之间有着种种联系。
“总统先生,刚刚收到的密码电报。”
就在赵北与顾维钧、施肇基讨论西班牙局势的走向时,一名秘书走到赵北身边,将一封电报递了过去,电报已经译出,上头只有一句话:
“捕兽夹已经到位。”
赵北将电报搁在茶几上,长嘘口气,对在座几人说道:“诸位,欧洲局势目前正处于关键状态,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种情况之下,任何一点小小的对历史轨迹的干预都会带来巨大的变化,甚至是决定性的变化,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施肇基和顾维钧都不清楚总统先生话里的真实意思是什么,但是他们也相信,只要总统这么说,那么欧洲局势肯定会发生巨大变化,而这个信心来自于总统在战略上的睿智眼光,这个眼光绝对不是其他人可以比肩的。
第1265章 战争机器的小小零件
空气似乎快被那种剧烈的呼啸声撕裂一般,而伴着呼啸声,一架大型运输机正在向那条笔直的跑道下降高度,起落架已经降下,机轮很快接触到了混凝土跑道,发出“呲”的一声摩擦,在接触到跑道的那一瞬间,起落架的缓冲杆猛的收缩了一下,这似乎可以表明,运输机的载重量很大,货舱里的货物很重。
这是一架中国空军的重型运输机,而且是一种全新的型号,机场航空指挥官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布局的军用运输机,虽然它只有两台看上去像是螺旋桨引擎的发动机,但是飞机的体积看上去却很大,很难相信,区区两台发动机居然可以确保这架飞机升空。
几分钟之后,当这架运输机被拖车拖到停机坪上,天空中又传来了飞机发动机的巨大轰鸣声,又一架同样型号的军用运输机出现在了指挥塔视野范围之内,并且很快也在机场跑道上降落了。
这两架飞机采用的虽然是螺旋桨动力系统,但是它们的引擎却不是旧式的活塞式内燃机,而是一种全新概念的航空发动机,学名“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简称“涡桨”,这种发动机是由涡轮喷气式发动机发展而来,它兼具喷气式发动机大推力和内燃机省油的双重优点,用作运输机引擎非常合适,尤其是远程运输机,要求在油耗与动力之间取得最佳平衡,于是,就出现了这种“涡桨运输机”,类似的还有一种用于直升机的发动机。
已经降落在安卡拉空军基地的这两架运输机就是涡桨运输机,是中国航空工业的最新产品,刚刚完成首次批量生产计划,因此机场的航空指挥官并不认识这种飞机,只有为这种运输机护航的战斗机飞行员才知道该如何称呼这种运输机,这种运输机就是“天鹅”。
当“天鹅”在机场跑道降落之后,战斗机飞行员们的护航任务也就结束了,也跟着在机场跑道降落,并很快刹住了飞机,飞行员们跳出驾驶舱,地勤人员则忙着用拖车将这些“闪电”式喷气机拖到机窝维护。
跳下飞机之后,赵启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到停机坪那边瞧热闹,说实在的,这一路驾驶“闪电”将那两架“天鹅”从德黑兰护送到这安卡拉城,他脑子里一直在琢磨,那“天鹅”的货舱里装的到底是什么货物,居然要整整一个中队的“闪电”护航,直觉告诉他,“天鹅”货舱里的货物很可能是一种秘密武器,但是到底是什么,他还需要亲眼去瞧瞧。
这里是一座军用机场,没有闲杂人等,在场的都是军人,而且显然,与赵启文一样好奇的人还有不少,那些无所事事的值班飞行员和地勤人员也都赶到停机坪那边,想看看从运输机里到底能够卸下什么货物。
但是让众人失望的是,当飞机尾部那个蚌壳一般的货舱舱门被地勤人员打开之后,人们看见的只是几只大木箱,不仅钉着钉子,而且外头还贴上了封条,几名空军校官一直护持左右,旁人是休想靠近看个仔细。
木箱外头没有任何标识,连发货机场都没有。
与其他人一样,赵启文的好奇心很快转为失望,从木箱外头是看不出究竟的,于是,众人也就迅速散了,地勤们继续在机场跑道附近忙自己的事情,飞行员们则聚在俱乐部里喝茶聊天,顺便看看报纸,听听新闻,赵启文就坐在俱乐部里,与战友们聊天喝茶,他们的驻地还在德黑兰,战斗机维护完毕之后,他们下午就会飞回去,安卡拉这里,他们最多只能呆几个小时,于是众人商议,是不是利用这几个小时的时间去安卡拉郊区走走?
不过他们很快被驻扎在当地的飞行员告之,最好不要到处乱走,因为德军仍在不时朝安卡拉发射V2导弹,前天,就有一颗V2导弹落到了距离市区只有两公里远的一座村庄里,炸死了一些羊,相比之下,还是呆在机场比较安全,因为机场就在市区,而德军导弹的瞄准点也正是市区,这个时代的导弹,瞄准哪里,基本上也就打不到哪里。
正郁闷时,俱乐部里的飞行员们突然听见天空中又传来了那种比较特殊的发动机轰鸣声,正是“天鹅”的发动机发出来的,众人都有些好奇,难道机场又来了“天鹅”?于是几人出去一瞧,果然,机场跑道上又降落了两架“天鹅”,而且,从其中一架“天鹅”上还走下来了一名将军,一名上将,这批运输机显然不是从德黑兰起飞的,因为护航战斗机是来自中亚军区的空军部队。
那名从运输机上走下来的上将虽然身穿空军将军服,可是在跑道上东张西望的那些飞行员居然没有一个人认识他,这可就奇怪了,瞧那将军白发苍苍的模样,应该是军中元老,可是为什么这么多飞行员中居然没有一个人认识他呢?好事之人急忙跑去俱乐部找赵启文,让他来辨认一下那名老将军到底是何方神圣,中队里的飞行员现在基本上都知道赵启文的背景,总统的公子,认识的老将军肯定是多,毕竟,赵大总统是一位军装总统,那家里的常客可不是什么文人骚客。
赵启文跟着战友赶去跑道附近,定睛一瞧,果然,那位老将军他还真就认识,不是别人,正是中国炮兵元老沈尚濂。
不过赵启文并没有立即曝光那位老将军的身份,因为他心里也非常好奇,据他所知,以沈尚濂的年纪,应该已经退役了,怎么现在还在军队里呢?而且更奇怪的是,不仅军衔从中将提为了上将,而且连军种也变了,从陆军变成了空军。
没等赵启文琢磨明白这个问题,那边跑道上已经奔来一人,是名空军中校,径直赶到赵启文跟前,说了一句。
“是赵启文中校么?沈将军叫你过去说话。”
赵启文点了点头,跟着那名中校军官跑了过去,等赶到沈尚濂身边时,这位炮兵元老正在向几名空军军官叮嘱事情。
“建立起司令部之后,你们先把这个弹体组装起来,引信和装药分别保存在地下弹药库里,并派专人二十四小时武装看管,等候上级命令再做下一步安排。”
叮嘱完毕,那几名空军技术军官立即跟着一名机场指挥官赶去仓库,而沈尚濂则转回身,看了眼赵启文。
“启文啊,你什么时候回德黑兰?”
“今天下午就飞回德黑兰。”赵启文回答。
“小皮的部队即将从高加索战区调到德黑兰休整,你们有空的话就联系一下。”
听了沈尚濂的叮嘱,赵启文满口答应,“小皮”就是沈尚濂的小儿子,在陆军炮兵部队服役,是与赵启文从小玩到大的发小,自从开战之后,两人已经差不多一年多时间没有见过面了。
与发小联系固然要紧,不过赵启文现在最关心的是沈尚濂到这安卡拉来做什么?联想到今天降落到安卡拉机场的这四架“天鹅”运输机,以及刚才沈尚濂叮嘱那几名空军技术军官的话,赵启文的好奇心又被提了起来,他很想知道,这些“天鹅”运输机运到安卡拉的到底是什么货物,以致于要一位上将亲自押送,而且还要建立什么司令部。
“沈伯伯,您不是已经退役了么?”赵启文找了个突破口。
沈尚濂笑了笑,说道:“怎么,你父亲没有跟你透露过?他特批了条子,让我在军队里多贡献几年,所以啊,我就暂时不用退役了,这不,连军种都换了。你也不是外人,我就跟你直说了,我呀,现在是战略空军司令,‘巨人’导弹的报道你也看过了吧?没错,现在呀,所有的‘巨人’都归我管。”
“您是炮兵……管导弹?……哦,原来如此。”
赵启文先是有些糊涂,但是转念一想,立刻明白过来,没错,“巨人”导弹那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大炮,叫沈尚濂这个炮兵元老来管,倒也不算过分,那个“战略空军”的叫法,多少是有些误导的成分。
“明白了?明白了就好,省得我再跟你罗嗦。”沈尚濂点了点头。
“难道这几架‘天鹅’运过来的是‘巨人’导弹?”赵启文思维立刻活跃起来。
沈尚濂一愣,然后立刻摇了摇头。
“你可猜得不对。嘿嘿,想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干脆,你也别干空军了,打报告过来跟我干这战略空军吧,进了战略空军,你就可以亲手操作那木箱里的武器了。”
这番玩笑般的话,简直就像是跳蚤一样挠着赵启文的好奇心,不过既然沈尚濂不肯说,那么赵启文也只能无奈的回到了俱乐部,与飞行员们一琢磨,众人都觉得那“天鹅”的货物有古怪,但是到底是什么古怪,众人确实也猜不透。
好在这里是军事基地,而且地勤人员技术娴熟,“天鹅”运来的那几只大木箱被拆卸之后,需要将里头的东西拼装起来,而跟着“天鹅”过来的技术军官人手不足,为了赶时间,一些零碎的活就交给机场地勤人员了,所以,有两位地勤有幸看清楚了木箱里头的那些零件拼装起来之后的那件东西的模样,于是,在中午吃饭的时候,赵启文和几名飞行员请地勤人员吃饭,顺便就请教了一下,然后,那两名地勤就画了个草图给飞行员们开开眼界。
这一看之下,众人的好奇心立刻就淡了,因为这草图上的东西他们以前好象是见过的,至少见过相似的。
没错,这个让飞行员们好奇了很久的神秘东西其实就是一架无人操纵的飞机,它的外型与纳粹德国的那种V1导弹有些相似,但是体积却大了许多,空军里也有类似的飞机,不过那都是靶机。
德国的V1导弹在高加索战役和土耳其战役期间曾多次露面,德黑兰、巴格达都遭到过这种巡航式导弹的袭击,袭击造成的人员伤亡虽然不大,但是造成的恐慌却是相当明显,这种V1导弹相比V2导弹,最明显的特点是,它不是高抛物线的弹道,而是像飞机一样起飞、游弋,然后像飞机俯冲一样扑向目标,准确的讲,这其实就是一种无人驾驶、一次性使用的自杀式攻击机,因为飞行轨迹和速度很像喷气式飞机,因此也被德军用来迷惑敌方的雷达。
德国军队在丧失制空权的情况下动用V1导弹袭击目标,这主要是为了制造恐慌,这种导弹的精度与V2一样都很低,不能指望它们能够发挥什么具体的战术作用,但是,如果将导弹的弹头换成大规模杀伤性弹头的话,那么这就是一种很有威力的武器,比如说化学弹头、生物弹头,甚至是核弹头。
难道,这种正被严密保管在机场仓库里的很像V1导弹的飞行器也是一种巡航式导弹?联系到沈尚濂的身份,莫非,这种导弹居然还配备了核子弹头?
想到这里,包括赵启文在内,所有的飞行员立刻意识到了这件武器的战略价值所在,所以,他们也立刻闭了嘴,不再讨论此事,好奇心是一回事,泄露军事机密那可就是另一回事了。
不过,众人还是有些好奇,他们猜测着,战略空军把这些很可能是核子弹头巡航式导弹的玩意弄到安卡拉来,这是打算干什么呢?难道,真像前几天广播电台里广播的那样,要对纳粹德国、法西斯意大利采取全面核打击么?可是为什么不用“狰狞巨人”呢?
所有的一切都是迷,而谜底却未必掌握在那位战略空军司令手里,其实他也与飞行员以及地勤一样,都只是这架威力强大的战争机器的一个小小零件而已,而开动这架战争机器的人现在却远在埃及开罗。
第1266章 曼斯坦因防线的危机
在发动机的轰鸣声中,一架德制“容克52”式运输机降落到了这座野战机场的跑道上,当机舱的舱门被打开之后,一名挂着德国国防军陆军上校军衔的军官从运输机里探出头来,向跑道上张望,而就在他探出头来的时候,两架德制Ta183“乌鸦”式战斗机正好从旁边那条跑道上起飞,喷气式战斗机呼啸着腾空而起,飞机裹挟的气浪夹杂着热气扑面而来,让这名刚刚探出头去的德军上校拧了拧眉头。
“斯陶芬贝格上校,元帅让我来接你。您可以叫我查克。”
一辆德制“桶车”行驶到了这架“容克52”运输机的附近,在草坪上停下车,从车上跳下来一名挂着陆军少尉军衔的德国军官,走到运输机的舱门前,向那名正在张望的德军上校敬礼。
这名德军上校就是斯陶芬贝格,他是刚刚从德国国内飞到这里的,而这里就是保加利亚的南部城市普罗夫迪夫,距离保加利亚南部边境已经不是很远,飞机再飞半个小时就可以进入土耳其领空了。
斯陶芬贝格就是打算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但是飞机飞到普罗夫迪夫之后,飞行员就不能再往东南方向继续飞行了,因为那里已经进入了中国空军的游猎场,任何被中国空军战斗机盯上的空中目标都将遭到拦截和击落,所以,德国空军的所有运输机已经被禁止靠近土耳其领空了,甚至连保加利亚南部地区的天空也不是绝对安全的,中国空军的“闪电”式战斗机会时不时的入侵这里,这一地区也被戏称为“闪电轰击区”,没有哪个德国飞行员愿意驾驶笨拙的螺旋桨飞机出现在这片空域,即使是喷气式战斗机飞行员,也视东南欧的这片天空为畏途,能不单独起飞就绝对不单独起飞,能编队飞行就一定会编队飞行。
斯陶芬贝格上校跳下飞机,站在草坪上,看了眼那辆沾满泥浆的“桶车”。
“查克,难道普罗夫迪夫与伊斯坦布尔之间的铁路还没有恢复通车么?”
对于上校先生的这个问题,查克少尉早就猜到了,所以他立刻回答了上校的这个问题。
“是的,上校先生。自从上个星期中国人出动大批轰炸机轰炸了铁路线之后,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从普罗夫迪夫到伊斯坦布尔之间的铁路线都在遭到断断续续的轰炸,一些火车站被完全摧毁,还有一些隧道也被炸塌,在这种情况之下,火车已经无法正常通车了,现在最好而且也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就是汽车。”
“我们坐在军用车上,安全么?”
坐上这辆德军装备的“桶车”之后,斯陶芬贝格上校问了查克少尉一句,少尉只是耸了耸肩膀,并没有直接回答,不过随后发生的事情证明了上校先生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就在这辆德军的军车驶出普罗夫迪夫城之后不久,天空中就出现了两架中国空军的“闪电”,它们就像是发现了兔子的鹰,迅速从高空扑了下来,用机关炮向斯陶芬贝格上校乘坐的这辆“桶车”打了几颗炮弹,幸运的是,只有一颗炮弹落到了距离汽车很近的路面上,炮弹的弹片虽然击穿了汽车前轮,并使汽车一头冲进了路边的树林里,不过总算是有惊无险,斯陶芬贝格上校和查克少尉都安然无恙。
但是汽车已经不能再行驶了,因为没有备用轮胎可以更换,斯陶芬贝格上校只好与查克少尉跑到附近的一座小镇里,拿着德国军官的证件,并拍着腰间的那两只手枪,终于很轻松的从镇长手里“借”到了一辆半旧不新的民用轿车,然后坐上这辆使用“木炭催化炉”的瓦斯汽车,一路向保加利亚与土耳其边境前进,这种不使用汽油的木炭汽车行驶速度很慢,而且故障不断,每走一段路还必须停下车为催化炉添加木炭,等斯陶芬贝格上校和查克少尉赶到边境检查站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
好在这一路之上没有再遭到中国飞机的袭击,利用路上的时间,斯陶芬贝格上校躺在后排座椅上美美的睡了一觉,这几天里,他的睡眠是严重不足,而且东跑西颠,忙着串联,人也是疲惫不堪的。
到了边境检查站,斯陶芬贝格上校被查克少尉叫醒,因为少尉在边境检查站发现了一辆很不错的使用真正的汽油的汽车,那辆汽车属于边境检查站的那名保加利亚少校所有,想从少校手里借到汽车,可就不是向镇长“借”汽车那么容易了。
斯陶芬贝格上校立即拿出了应有的架子,告诉那名保加利亚少校,他有要紧的事情赶去伊斯坦布尔,如果耽误了这件事情,谁都承担不起责任,包括这个脑满肠肥的保加利亚少校。
或许是斯陶芬贝格的通行证起了作用,或许是斯陶芬贝格向伊斯坦布尔德军司令部摇过去的那通电话起了作用,在折腾了半个小时之后,斯陶芬贝格上校终于和查克少尉驾驶着那辆使用真正的汽油的轿车上路了,现在的局势之下,能够为自己的私人汽车弄到足够的汽油,这足以证明那位保加利亚少校的本事。
有了好的交通工具,剩下的路程就没有那么艰难了,即使路面弹坑处处,但是在下午四点钟之前,斯陶芬贝格上校还是抵达了伊斯坦布尔,查克少尉驾驶着轿车将上校先生一直送到了德军司令部。
司令部就是德军“南方集团军”司令部,司令官是德国陆军最出色的战地指挥官冯·曼斯坦因元帅,他不仅是德军南方集团军的司令,同时也是轴心国土耳其前线的最高军事指挥官,所有土耳其境内的轴心国军队都归他指挥,而希特勒也对曼斯坦因寄予厚望,指望依靠一条“曼斯坦因防线”阻挡中国军队登陆东南欧的任何企图,而这条“曼斯坦因防线”从博斯普鲁斯海峡一直延伸到达达尼尔海峡,防线总长度超过三百公里,在这条防线的背后集结着近一百五十万轴心国军队,其中德军超过九十万兵力,而在保加利亚境内以及希腊境内还有足够的战略预备队。
今天,这位斯陶芬贝格上校就是来会见德军南方集团军司令曼斯坦因元帅的,而元帅也一直等在办公室里,所以,当上校抵达司令部之后,查克少尉立即将上校领进了元帅的办公室,然后就等在办公室外头的走廊上,因为据说,上校不会在伊斯坦布尔耽搁太久,与元帅会面之后,他将立即返回柏林,而查克也将负责将上校送回保加利亚机场。
作为曼斯坦因元帅的一名司机,查克少尉并不清楚斯陶芬贝格上校过来干什么,不过他也没打算琢磨这件事情,自从美国和中国在开罗盟国首脑会议上威胁将联合对德国、意大利本土进行核打击之后,这几天里,司令部里就一直比较热闹,进进出出的人很多,既有来自德国柏林的,也有来自保加利亚索非亚的,而曼斯坦因元帅也在期间被召回柏林一次,由元首面授机宜,显而易见的一个事实是,随着原子弹这种末日武器的登场,所有的德国将军都陷入了一种忙碌状态,天知道他们到底在忙些什么。
站在走廊上,查克少尉耐心的等待着,这一等就是差不多一个小时,然后,斯陶芬贝格上校从办公室里走了出来,提在手里的那只原本塞得鼓鼓囊囊的公文包看上去已经瘪了,而在他的身后,跟着几名高级军官,众人一直将上校送出了司令部,并目送上校登上那辆悬挂着保加利亚牌照的轿车远去。
斯陶芬贝格上校告诉查克少尉,他必须尽快返回普罗夫迪夫机场,因为他今天晚上必须赶回柏林,因此,查克少尉不得不做好开夜车的准备,而且当天晚上他也不打算立即从普罗夫迪夫回来,就在当地的旅馆住一晚,次日上午再回伊斯坦布尔。
不过,这辆轿车刚刚驶出司令部不久,天空中就传来大口径炮弹的嘶鸣。
“嗖————”
“轰!”
“嗖————”
“轰!”
炮弹落在城里,爆炸开来,掀起大量的尘土,硝烟弥漫在街道上。
“中国人经常往这里开炮么?”斯陶芬贝格上校询问查克少尉。
查克点了点头,举起左手,指了指街道附近的那些空无一人的房屋。
“自从中国人占领了博斯普鲁斯海峡对岸的于斯屈达尔城之后,就经常隔着海峡往这边进行炮击,开始的时候,还只是打打郊区,后来就开始炮击市区,而且不仅打实弹,还打宣传弹,用传单告诉城里的居民,即将对伊斯坦布尔发动大规模的炮击,告诫城里的平民尽快撤离。从那之后,许多伊斯坦布尔的市民就开始逃出城市,城市变得越来越空,现在还敢住在城里的平民已经不多了。”
“我方炮兵的反击行动有效么?”斯陶芬贝格上校又问。
“没有用的。中国人使用的是列车炮,射程很远,再加上中国空军掌握着制空权,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该往什么地方进行炮击,所以只能挨打,反击是没有任何效果的,除非我们的空军能够掌握制空权,可是这在短期内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战斗机性能不如中国空军的战斗机性能好。”查克少尉详细的为上校先生解说了一番。
“那么,V1导弹和V2导弹呢?难道不能轰击安卡拉么?”
“导弹的误差太大,通常击中的都是民宅,很难击中军事目标,而且,中国空军又不停的骚扰导弹阵地,导弹的反击也是没有明显效果的。”
这时,天空中传来爆炸声,斯陶芬贝格上校看见不远处的天空中爆出几团烟雾,然后许多纸片从爆炸处洒落下来,那显然就是查克少尉说的中国炮兵打过来的宣传弹了。
出于好奇,斯陶芬贝格上校吩咐查克少尉停车,在路边捡了一些传单,仔细的看了看,内容不仅让他很吃惊,而且也让查克少尉感到惊讶,因为今天炮弹洒落的传单上用非常醒目的德文、土耳其文告诉城里的所有人,如果德军、土军不尽快放弃伊斯坦布尔和“曼斯坦因防线”的话,那么,中国军队将对“曼斯坦因防线”背后的德军集结地实施一次核打击。
这个情况令斯陶芬贝格非常震惊,很难想象,如果中国军队真的对南方集团军使用了原子武器,东南欧战场的形势会发生什么样的戏剧性变化,在原子弹面前,那一百五十万轴心国军队根本就不算什么,“曼斯坦因防线”也会变成纸糊的防线。
第1267章 “台风”阴影
晴朗的天空,没有风,能见度很好,天湛蓝,海也是湛蓝。
这里就是埃及的苏伊士城,著名的苏伊士运河也正得名于这座滨海小城,它就位于苏伊士湾的北部,苏伊士运河的南部,实际上扼守着苏伊士运河与红海的交通要冲,与苏伊士运河北端的塞得港具有同等重要的战略意义。
和平时期,苏伊士城就是繁忙的港口,准备进入地中海的船只就在城外的港口停泊编队,并在规定的时间内编队通过运河北上,此时,苏伊士城就是船队的始发站,而塞得港则负责接收船队,如果船队是由地中海进入红海,那么塞得港就是船队始发站,而苏伊士城则负责接收船队,苏伊士运河就是这样通航的,在正常情况下,你是不可能看见南北航向的船队同时出现在运河的河道里的,因为现在的运河河道并不是非常宽,只有这样安排航行计划,船只才不会因为尾流干扰而相互碰撞。
自从战争爆发之后,苏伊士运河的海上交通就受到了直接影响,中英战争期间,苏伊士运河以及红海的海上航运就遭到了交战双方潜艇和水雷的威胁,而当德国与亚盟陷入战争之后,苏伊士运河的交通就完全断绝了,德军占领着运河的西岸,而亚盟军队则控制着运河东岸,双方隔着运河对峙,并不时发生炮战和空战,在这种形势之下,苏伊士运河就成了危险的航道,没有哪个脑子正常的商船船长会在这个时候将船开到运河区挨炸,昔日繁忙的黄金水道就变成了中国和德国军队特种兵的战场,渗透战和袭扰战经常在运河区爆发。
好在德国并没有统治埃及太久,当亚盟的军队将德军全部赶出埃及之后,苏伊士运河的恢复通航就已经排上了盟军司令部的战略计划,毕竟,这条运河战略意义实在重大,谁控制了运河,谁就掌握了地中海制海权的关键,现在,运河已经由盟军方面完全控制住了,那么盟军的军舰和运输船队就可以畅通无阻的由印度洋和红海过来,通过运河进入地中海了。
实际上,当中国的坦克部队碾过运河边的沙地的那一刻起,中国的工程部队和工兵部队就已经开始为苏伊士运河的恢复通航进行前期的清理工作了,重点是那些沉没在航道上的轮船,这些轮船有一些是在战争中遭到击沉的,有一些则是德军在意识到埃及已无法守住之后故意炸沉阻塞航道的,中国军方的技术人员必须想办法将这些轮船打捞起来,或者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