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08远东狂人-第4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统先生,英国首相先生已经等了五分钟了。”

身后那名幕僚见杜鲁门站在窗边发愣,看了看时间,只好提醒了总统先生一句。

杜鲁门点了点头,转身走出房间,在客厅会见了这位英国新首相艾德礼,并将他刚才的决定转告了首相先生。

“首相先生,关于原子弹技术的转让问题,还需要征求军方意见,我无法现在就给你回复。”

杜鲁门其实是有些奇怪的,如果英国的建议由邱吉尔来提倒是不奇怪,可是艾德礼却是英国工党领袖,一贯以和平主义者自居。

“可是,中国已经有原子弹了啊。昨天,我听说兰芳总统已经在向中国总统建议,给亚盟的每一个成员国的军队装备几颗原子弹了。”

英国首相眨了眨眼睛,表示难以理解总统先生的说法。

“兰芳总统肯定是疯了。”

杜鲁门神色有些古怪,迟疑了一下,然后摇了摇头。

“我想,中国不会轻易的将原子弹技术转让给任何国家,哪怕是兰芳。”

英国首相还不甘心,毕竟,英国与中国的关系可不怎么好,他正打算把法国人的建议拿出来的时候,美国国务卿已经走到了客厅门口,并被杜鲁门请进客厅。

“总统先生,中国总统的记者招待会已经结束了,他向与会各国政府正式发出邀请,请各国派出科学家和武器专家,前往中国观摩武器试验。”

“中国人到底想干什么?”杜鲁门看了眼国务卿。

国务卿耸耸肩膀,表示他也无法理解。

“总统先生,美国政府是否也派出科学家前往中国呢?”国务卿询问杜鲁门。

“试验将在什么时候举行?”

“六天之后。”

“时间似乎来得及,如果坐飞机走北极航线的话。就请玻尔先生去一趟中国吧,听说中国的那位原子能委员会的主席是玻尔先生当年在哥本哈根研究所的助手。”

“玻尔先生似乎不善交际,如果总统先生不反对的话,我建议再派一名军方人士和玻尔先生同行。”

“好吧。这件事情就交给军方吧。”

杜鲁门点了点头,事已至此,他也只能耐心的等待那场“狰狞巨人”试验结束了,他很好奇,那到底是一场什么样的武器试验,如果说只是原子弹爆炸试验的话,未免有些多此一举,毕竟,昨天北京的记者招待会上,中国人已经向世界各国记者展示了他们的原子弹爆炸试验的记录影片,那是绝对无法伪造的,美国“曼哈顿工程”的科学家们也证实了记者们的文字报道细节与美国原子弹试爆试验的情景是完全一致的。

第1260章 狰狞巨人(下)

机舱里光线不足,因为所有的舷窗都是被铝合金板蒙住的,从机舱里头是看不到飞机外头的动静的,只能听到飞机发动机那低沉的轰鸣声,机舱里唯一的光线来源就是那些小小的电灯泡,昏黄的光芒无力的投射到机舱里的乘客脸上,使他们看上去表情怪异。

在所有的乘客中,有一半以上的乘客是外国人,虽然他们国籍不同,但是他们的表情都是一样的严肃,因为他们即将目睹一场“全新概念的”武器实验。

这些外国人中,有科学家,也有武器专家,有亚洲人,也有欧洲人、美洲人,他们都是收到来自中国政府的邀请而参加此次武器试验的,他们先从各地赶往天津,在天津集合之后,便被安排坐上了两架中国空军的重型远程运输机,一路向西飞行,中途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某处航空基地稍事休整,然后再直飞目的地。

在这些外国科学家中,心情最复杂的要属尼尔斯·玻尔先生了,他是跟着美国陆军的一位准将一起赶到中国的,为了赶上武器试验,他们不得不乘飞机飞越北极航线,先到远东共和国,然后再由远东共和国飞往中国天津,在那里会合一位美国驻华使馆武官,然后再登上前往西部地区的飞机,这一路之上旅途劳顿自然不必赘述,而玻尔先生的心情也颇为复杂。

一方面,玻尔本人就是美国原子弹研究计划中的重要成员,美国军方能够制造出原子弹,这其中也有玻尔的功劳,但是另一方面,当得知中国科学家也成功的研制出了可以实用的原子武器之后,玻尔非常惊讶的是,中国方面公布的原子武器研究项目组的领导者居然是他当年的学生,何平、袁紫,那两人不仅是玻尔的高徒,而且也曾经长期担任玻尔的实验室助手。

玻尔非常感慨,他与来自全欧洲和全美国的顶尖科学家共同努力,用了几年时间才完成了原子弹的设计和制造,但是中国的原子武器研究团队却纯粹以中国自己的科技力量完成了这种末日武器的研制计划,其中自然少不了何平、袁紫的功劳,是什么力量使老师和学生同时走上了这条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道路的呢?而且不要忘了,据说,玻尔的另一位高徒、德国人海森堡也正在为纳粹德国研制原子武器。

虽然玻尔坚持认为,东京被那颗美国空军扔下去的原子弹“完全摧毁”的说法存在问题,但是他也必须承认,那颗原子弹造成了大量平民的伤亡,如果美国总统和军方会以“降低盟军伤亡”为借口为此辩护的话,那么玻尔作为一个科学家,他似乎无法完全摆脱那种内心深处的矛盾,科学,本来应该是造福人类的,而现在,却用来进行杀戮,并毁灭文明,这并不是科学家们的初衷。

中国报纸将原子弹称之为“末日武器”,这是完全有理由的。

但是,中国人一边在反思这种末日武器的出现,同时却又在一边悄悄的研究这种武器,这种矛盾心态是否与玻尔此刻的心情很相似呢?玻尔本人是无法找到答案的,他只能静静的坐在机舱的角落里,就着头顶上那昏黄的灯光,研究着一份数学公式,这个公式与原子弹完全没有关系,只是一个数学猜想,玻尔用这种方式打发时间,毕竟,这段飞行旅程实在是有些漫长,尤其是心理上的那种感觉。

终于,机舱里出现了一名中国空军的军官,他用几国语言大声喊了几声,似乎是在告诉这些外国乘客,马上飞机就要降落了,一旦飞机降落,机场跑道上会有汽车来接这些外国客人,请所有人下了飞机之后不要乱跑。

玻尔迅速收起了他的那份数学公式,然后等待着飞机降落。

几分钟之后,两架重型远程运输机终于在一处不知名的机场降落了,飞机上的乘客们根本就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他们只能根据太阳的影子来判断,他们是一直在往西飞,是否已经到了中亚地区,却是无人能够肯定。

下了飞机之后,玻尔与身边的那名美国陆军准将先观察了一下附近的地形,发现这里是一处戈壁,远处还可以看见沙漠。

“我们是在什么地方?”

准将先生似乎是在自言自语,他叫格罗夫斯,是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建筑部副主任,他不仅主持完工了美国国防部的五角大楼工程,而且也是美国“曼哈顿工程”的负责人,一度曾是玻尔的直接上级。

“可能在中国的某处沙漠边缘吧。”

玻尔的话在准将听来基本上就是废话,所以这个话题也就到此为止。

这时,几辆客车驶到飞机附近停了下来,各国来宾都在军官的带领下登上客车,很快,客车拉着众人离开机场,在一条修建在戈壁滩上的简易公路上不紧不慢的行驶,十五分钟之后,才停了下来,而当众人从客车上下来之后,他们的目光立刻被公路北侧的一处建筑吸引住了。

“那是火箭么?”

格罗夫斯准将手搭在额头,遮挡住刺眼的阳光,向那座建筑望了过去,确实,那座钢制建筑本身没什么特别的,关键是建筑旁边的那个细长的物体,它才是吸引众人注意力的焦点,而那座建筑或许只是为它的竖立服务的,之所以准将先生有此一问,主要是因为,如果那是火箭的话,未免也太大了一些。

“应该是导弹,就像是德国人在非洲前线使用的那种V2一样,旁边的建筑应该就是火箭的发射台了,真想不到,中国人的火箭技术居然比德国更复杂。”

美国驻华使馆武官纠正了一下,同时也感慨了一下。

“我好象明白这次的‘狰狞巨人’试验是怎么回事了。”

准将反应也快,迅速将眼前的一幕与他此行的任务联系起来。

“你是说,中国人是将火箭技术与原子弹技术结合起来了?”

玻尔虽然慢了一拍,不过也很快跟上了准将先生的思维节奏。

“要想知道谜底,还是等您的学生过来之后,你亲自问他吧。”

准将看见一群中国科学家迎面走来,于是急忙与玻尔赶了上去。

“玻尔老师,别来无恙啊。”

何平一眼就认出了玻尔,而玻尔也立刻发觉眼前这人正是当年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的那名一向沉默寡言的中国助手。

“你们打算用火箭装载原子弹进行实弹试验?”玻尔也没多客气,直奔主题而去。

“是的。”何平点了点头。

“你们就不担心试验失败,出现危险?”

玻尔非常担心,毕竟,用火箭装载原子弹进行实弹试验,这可比用轰炸机空投原子弹的风险高得多,难道中国人就不担心试验失败么?

“这是一片大沙漠,非常辽阔,没有人烟,而且,这是一次近程导弹射击试验,我们缩短了导弹的射程,使其射程不超过两百公里,更为重要的是,今天的试验不是‘巨人’导弹第一次发射,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进行过数次模拟弹头的发射试验,试验结果令人非常满意,‘巨人’导弹的性能很好,可能性很高。至于核弹头的性能,也是相当可靠的,而且,被设置为高空引爆,是比较安全的,失败的可能性很低。”何平信心十足。

“这种被你们称为‘巨人’的导弹,它的最远射程多远?”

美国陆军准将格罗夫斯询问何平,那名使馆武官则充当了翻译的角色。

何平稍稍惊讶了一下那名美国使馆武官的华语水平,然后他摇了摇头。

“关于‘巨人’导弹的具体性能,这是绝密,我无法相告,不过我可以向诸位透露,这种导弹的射程非常远,只看一下它的直径和长度就可以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说了。”

何平说完,向那枚已经竖立起来并在加注燃料的导弹望了过去,其他人也跟着望了过去,虽然距离有好几百公尺,但是因为有那些燃料加注兵作为参照,因此可以估算出导弹的尺寸。

确实,那枚导弹确实非常的高大,根据玻尔的目测,导弹的长度至少超过二十公尺,最大直径应该超过了两公尺,比德国的V2导弹大得多,按照常理推断,导弹装载的燃料也应该更多,那么射程也将更远。

站在玻尔身边的格罗夫斯准将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他的脸色变得相当难看,不过,玻尔接下来的一个问题,让准将先生立刻意识到了一个重要细节,这个细节他刚才居然忽略了。

“你们装在导弹弹头里的原子弹有多重?使用的是什么装药?”玻尔询问何平。

何平没有任何迟疑,非常痛快的给出了一个答案。

“那颗原子弹代号‘巨狰狞9型’,使用铀装药,它的重量只是‘巨狰狞1型’的一半不到。自从空投型原子弹测试成功之后,我们一直致力于原子武器的小型化与轻量化,现在已取得相当令人满意的成绩,这要归功于我国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材料科学的进步。”

这个答案等于什么也没说,玻尔其实也可以理解,这也是军事机密,何平或许沉默寡言,但是这并不代表他木讷,相反,在哥本哈根的时候,何平总是能够非常迅速的完成玻尔交代下来的任何工作,如果他口无遮拦的话,中国军方也不会让他出面接待外国参观团。

玻尔也知道,美军投掷在日本东京的那颗原子弹的重量是四吨,这个重量,即使以B29重型轰炸机挂载也是相当吃力的,如果不对原子弹进行轻量化改进的话,以这个时代的火箭技术,是难以将原子弹装上导弹的战斗部的。

根据东京原子弹的尺寸重量等数据进行推测,玻尔认为,眼前这颗‘巨狰狞9型’原子弹的重量很可能被控制在两吨以下,甚至一点五吨左右,那么也就可以据此估算出这枚“巨人”导弹的有效载荷是多少了。

玻尔估算的数据距离真相已经不远了,“巨狰狞9型”核子弹头的战斗全重是一点五吨,而“巨人”导弹的有效载荷正好是一点五吨,为了达到这样大的有效载荷,这枚导弹采用了多级推进技术,导弹的弹体由两级燃料箱和发动机构成,使用液体燃料,而且为了增加发动机起飞时的推力,不得不牺牲了射程,这枚“巨人”导弹的最远射程其实只有两千公里,还不能被称为“洲际导弹”。

不过,即使如此,“巨人”导弹仍然是目前世界上射程最远、推力最大的导弹,而且它也是世界上第一种即将正式进入现役的中程战略弹道导弹,如果今天的试验取得成功的话,中国战略空军部队就将立即装备这种威力强大的战略武器。

何平作为中国原子武器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并不负责设计“巨人”导弹,他之所以会出现在试验场,主要是为了将那颗毁灭力惊人的“巨狰狞9型”核弹头装进导弹的战斗部里,如果此次试验成功的话,“巨狰狞9型”核弹头也将成为世界上第一种正式进入现役的战略核弹头。

当得知眼前那枚巨大的火箭的战斗部里已经安装了一颗爆炸当量超过四万吨的原子弹之后,在场的所有外国客人都脸色苍白,包括玻尔在内,虽然他们已被告之,核弹引信尚未安装。

“我们就站在这里观看火箭发射么?”玻尔询问何平。

“不。我们将在距离这里五公里之外的地下掩体里观看导弹发射。请诸位放心,掩体非常坚固,深藏在地面之下十五公尺,而且有地下通道,如果试验失败的话,即使原子弹爆炸,我们也可以安全撤离试验区。”

何平的话让所有人松了口气,虽然觉得五公里的距离还是有些近,但是既然各国政府派自己过来寻找真相,那么也必须将任务完成。

上午九点整,导弹发射试验准时开始,现场的一幕已不需赘言,或许通过格罗夫斯准将在第二天拍给美国总统的一封电报就可以知道此次“狰狞巨人”试验的历史意义。

“……总统先生,请恕我直言,在我看来,原子武器的最大威力体现在储存航空炸弹的弹药库里,以及导弹的发射架上,当原子武器被大规模的应用于战争之后,胜负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在这种核战争中,没有胜利者。

中国人的‘狰狞巨人’试验无疑宣告了一个新纪元的到来,而这个新纪元是由中国的科学家开创的,当美国空军还在使用轰炸机以近乎自杀式的方式投掷核武器的时候,中国空军已经不需要有翅膀的武器了,在新的军备竞赛中,中国再一次走在了世界前列,在我看来,美国的‘小玩意’、‘胖子’、‘小男孩’、‘瘦子’都不能算是真正的末日武器,真正的末日武器是中国的‘狰狞巨人’。

想象一下,当一枚弹道导弹以十几倍的音速从接近宇宙边缘的大气层落向地面的时候的景象……以目前的科技手段,没有任何武器可以拦截‘狰狞巨人’。或许,就像总统先生说过的那样,当原子武器登场之后,这场战争很快就会结束了。

昨天的试验给玻尔先生巨大的精神刺激,作为一位科学家,玻尔先生强烈呼吁,尽量避免使用这种毁灭性的末日武器,为此,他决定与所有在美国工作的著名物理学家联名发表一份公开的呼吁,呼吁盟国冷静的同时,也呼吁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政府尽快做出理智的选择,因为依靠战斗机、高射炮是绝对无法拦截速度极快的战略核导弹的。

对于玻尔先生这种态度,我表示非常理解,因为‘狰狞巨人’的面目实在太狰狞了,我不敢想象这种武器将会给人类文明带来什么,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既然美国已经率先使用了原子弹,那么也就不要指望中国人继续将这种末日武器藏在深山与沙漠之中。”

第1261章 来自“狼穴”的召唤

幽静的林间小道,阳光几乎难以投射到路面上,一辆轿车正行驶在这片阴凉得有些恐怖的小道上,透过车窗向两边的密林望去,几乎看不到别的东西,只有偶然出现的那些巡逻的士兵,间或可以在树林边缘看见一间小木屋,那就是哨所了。

坐在轿车的后排座椅上,海森堡带着一丝惴惴,毕竟,这里不是柏林,也不是寻常地区,这里是东普鲁士的一片不为人知的森林地区,代号“狼穴”,一度曾是纳粹元首希特勒的秘密指挥中枢,自从柏林的“日耳曼尼亚地堡”投入使用之后,“狼穴”就不再作为希特勒的指挥中枢使用了。

但是现在情况又出现了一些变化,当得知日本遭到原子武器轰炸之后,纳粹元首希特勒在得到东京遭到核轰炸消息的当天就离开了柏林,率领统帅部和纳粹党部来到了东普鲁士,搬进了“狼穴”,以为完全之策,毕竟,纳粹德国也是轴心国的核心成员国,既然美国敢向日本东京扔原子弹,那么也就不要有侥幸心理,以为美国不会将原子弹扔到柏林,虽然这种可能性比较低,柏林的防空体系不是东京可以比的,美军的轰炸机很难单机突破德国空军那严密的空中防线。

今天,已经是东京遭到核轰炸之后的第十一天了,从惊慌失措中镇定下来的希特勒终于下达了一个命令,让德国原子武器研究项目组的主要负责人海森堡前往统帅部面见元首,并向元首汇报目前德国原子武器的研究进展情况,而在此之前,海森堡已经与军备负责人讨论过相关问题,但是希特勒显然对相关报告的简略感到不满意,因此叫海森堡亲自向他本人汇报。

作为德国原子弹研制工程的主要领导者,海森堡非常清楚目前德国原子武器发展计划所面对的困难局面,而这个困难局面不是单凭某种狂热的信念支撑就可以轻易改变的。

德国研究原子弹的主要障碍在于裂变物质的提纯,在天然铀矿石中,铀的含量通常很低,如果不能将铀提纯的话,不要说原子弹,就是原子反应堆也是无法运转起来的,而海森堡也一直为此头疼,他找不到有效的手段可以迅速将铀从铀矿石中提纯出来,而且,即使能够找到提纯铀的方法,他的手头现在也缺乏足够的铀矿石,这主要是因为全欧洲的铀矿石储备在战前就被别的国家几乎买光了,而这个大量购买比利时、捷克的铀矿石储备的国家却是一个不起眼的亚洲小国兰芳。

兰芳不过是个东南亚地区的小国,购买那么多铀矿石是用来做什么,当时并未引起纳粹德国政府的足够重视,而且当时的德国政府甚至没有得到过相关的情报,直到海森堡向德国军方提出申请,要求弄来一吨氧化铀用于原子能研究,德国政府才开始重视铀矿石的储备,而当时,全德国总共只拥有一百多公斤氧化铀,只能向外国进口,于是德国军方找到了比利时,比利时本土没有铀矿,但是却控制着非洲刚果,而在刚果地区,有一座全世界品位最高的铀矿,那就是位于加丹加地区的欣科洛布韦铀矿,可以说,比利时就是当时世界上优质铀矿资源的垄断者,但是问题在于,当德国军方通过控制的民间公司向比利时上加丹加联合矿业公司购买铀矿石的时候,却被告之,该公司的所有铀矿储备已全部售罄,而买主就是兰芳的几家机器公司,他们买这些铀矿是打算做夜光仪器的。

这个借口未免太滑稽了些,要知道,兰芳公司从比利时买走的可是上百吨的高品位铀矿石,做夜光仪器需要那么多铀矿么?

德国军方感觉蹊跷,于是通过德国情报部门顺着这个线索查了下去,但是当查到兰芳的时候,情报员突然被杀,接着线索就此中断,德国军方不甘心,试图继续追查下去,但是没等新的情报员就位,欧洲战争就已全面爆发了,之后,德国军方的主要兴趣也就转回了欧洲,至于比利时铀矿石的去向,已不在德国军方视线之中,只有德国情报部门还在追查,直到1941年,德国情报部门才搞清楚,兰芳公司购买的铀矿石全部都转往了中国,而之后,那批上百吨的高品位比利时铀矿石就此消失了踪影,换句话说,中国很可能是幕后的真正买主。

这个情报很快透露给了海森堡领导的德国原子武器研究小组,海森堡当时就认为,中国也在研究原子能,而且他立即联想到了当年他在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时的那些中国同事,也正因此,他试探着打听过那些中国同事现在的下落,但是无一例外都无法联系,这更加肯定了他的推测,中国确实在进行秘密的原子能研究,而且很可能也在研制原子武器。

连中国人都开始研究原子能了,这使海森堡更加焦虑起来,从战前开始,他就在领导攻坚小组研究如何开发使用原子能,并且也在一直琢磨原子武器的构造和原理,可是到现在为止,他取得的成果寥寥无几,再加上挪威的重水工厂被地下抵抗组织破坏,生产一度中断,迫使德国人不得不寻找替代重水的中子减速剂,但是一直没有进展,直到1944年,海森堡才弄到了足够的重水,但是裂变材料还是严重不足。

为了弄到足够的裂变材料,海森堡向军方申请搜集全欧洲的沥青铀矿石,而且还建议德国外交部门,加强与南美洲、亚洲国家的联系,试图从南美洲或者亚洲的矿山中得到足够的独居石,因为这种矿石是另一种裂变元素“钍”的最好来源,南美洲国家主要是指巴西,亚洲国家是指印度,但是随着巴西加入盟国集团向德国宣战,而整个亚洲联盟也加入了对德战争,德国获取独居石矿的企图也以失败告终,德国的原子能和原子弹研究计划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障碍,几乎难以逾越。

裂变材料难以获取还仅仅只是德国原子弹计划难以进行的众多原因中的一个,更让海森堡头疼的还在于德国政府里那严重的官僚主义和山头主义,他早就建议德国政府将所有分散的原子能研究机构合并在一起,组成一个由他领导的攻坚团队,充分调动和利用德国有限的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纳粹的种族主义政策将大批很有才干的犹太裔科学家排斥在科学研究之外,一些人甚至被关进了集中营,在这种情况之下,也就不要指望德国的各个科研机构可以闭门造车的达成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突破,也只有将所有的德国科学家组织在一起,才有可能尽快攻克核能研究上的一些难题。

可是让海森堡感到难以理解的是,一向主张集中权力的德国高层却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了让人匪夷所思的“散漫”,尤其是当苏德战争爆发之后,德国的军工生产管理部门将坦克和飞机的生产列为头等重要事务,而核能研究则干脆被排在了最后,在这种情况之下,也就不要妄想德国能够在短时间内制造出可以实用的原子武器。

所以,直到现在,对于美国在日本东京投掷的那颗原子弹到底是怎么回事,连海森堡这位核能研究的领导者都还是一脑门的糨糊,他的直觉告诉他,那应该是真的,但是他的内心的那种高傲却又不断的对他说,“那不是真的”,德国的科学技术怎么可能比不上美国的科学技术呢?

光是比不上美国,那倒也情有可原,毕竟美国立国已久,而德国才刚刚从一战的废墟上站起来没多久,但是,如果德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连中国都比不上的话,那么海森堡无论如何也是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的。

也正因此,从前几天得到可靠消息,说中国的科学家也已经研制成功原子弹之后,海森堡一直对此持怀疑立场,他坚持说,“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中国科学家肯定是在作弊,或者说在吹牛,至于中国副总统向记者们展示的“原子弹试爆记录影片”,那肯定也是伪造的,现在谁都知道,中国的电影业非常发达,在摄影棚或者暗房里制造一些视觉效果非常逼真的影片也不是不可能。

海森堡本能的认为,中国人这么干,是为了鼓舞国民士气,而现在,德国似乎也应该鼓舞一下国民士气了,自从东京遭到原子弹轰炸的消息被证实之后,虽然德国官方极力封锁和否认相关的消息,但是全欧洲还是很快传遍了这个消息,只要有短波收音机,你就能够从美国、中国、英国、法国、苏联的电台广播中听到这个惊人的消息,而在战前,中国工厂批量制造的那种廉价的收音机也一直是欧洲市场上的畅销货,所以也就不要指望欧洲人民听不到真正的消息。

海森堡甚至认为,德国也有必要弄些记录片之类的东西,稳定一下国民情绪,这几天里,柏林人心惶惶,许多市民因为担心美国或者中国空军会往柏林扔原子弹而躲到了乡下,这引起了一系列的恐慌,连柏林的牛肉价格和香肠价格也不受控制了,因为肉店老板也跑到乡下去躲原子弹了,虽然柏林当局连续举行声势浩大的防空演习,以向市民展示柏林强大的防空力量,但是此举不仅没有起到任何正面作用,反倒进一步加强了德国人的恐慌心理,现在的柏林,已经是半座空城了。

也不要责怪人民怕死,连堂堂一国元首都躲到了东普鲁士的乡间森林的地堡里,那么人民还有什么理由留在柏林等原子弹呢?不要说平民了,就连那些德国将军也对原子弹感到惊恐,这几天里,只要是碰见海森堡,那些将军们就会询问原子弹的威力到底是不是像美国、英国的电台里吹嘘的那样厉害。

带着一丝惴惴,也带着一丝嘲讽,海森堡坐着轿车赶到了“狼穴”的地堡群前,等轿车停稳之后,他就下了车,一名副官早已等候在那里,将一张通行证交给了海森堡,然后领着这位德国的原子能专家进入了地堡,那里,纳粹高层人物都在等着这位德国科学家汇报德国原子弹研究的进展情况。

第1262章 核讹诈

走过那长长的、幽暗的地堡通道,海森堡终于跟着副官来到了“狼穴”地堡的地下第二层,他还是第一次进入“狼穴”地堡的地下建筑中,他非常吃惊,按照他的估计,他现在的位置实际上应该在地面之下二十公尺以下的位置,这个位置足以抵挡任何常规航空炸弹和超级大炮的攻击,但是能不能抵挡住原子弹的攻击,那可就不好说了,毕竟德国还没有制造出德国的原子弹,原子弹的威力到底有多强,连海森堡这个原子能专家也没有直观的印象。

希特勒和纳粹高层人物都在“狼穴”的地堡中,当海森堡跟着副官赶到地方,见到这些纳粹高层人物的时候,他发现,这些纳粹高官都在电影放映室里观看一部电影。

说是电影,其实并不准确,那实际上是一部记录片,似乎是从天空中飞行的飞机上拍摄的,从画面上看,那地面之上的一座城市已经变成了废墟,地面上大片大片的焦黑,残垣断壁到处都是,街道清晰可辨,与废墟交错在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