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08远东狂人-第4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正由于这些游览去处是老少咸宜的地方,因此非常热闹,每到法定节假日,这些地方总是熙熙攘攘,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
今天是星期天,正是“大世界”生意兴隆的日子,上午九点钟,已是游人如织,今天这里有远东共和国的马戏团表演,门票昨天就已销售一空,所以,今天的马戏团表演售票处已挂起了“售罄”的牌子,基本上没人在那里排队,只有一个人除外,但是那人显然不是来买票的,站在售票窗前,那人正在向眼前的大街上东张西望,大热的天,两只手揣在兜里,也不嫌热。
这个正站在售票窗前的中年汉子是个混混儿,在江湖上那也是有诨号的,叫作“疤脸”,因为他的左边脸上有一道很长的伤疤,这不是普通的刀伤,而是枪伤,当年,“疤脸”是国防军的一名士兵,跟随部队平息西南地区土司武装叛乱的时候在战场上挨了一枪,那颗子弹在他左边脸上拉出一道血沟,从那之后,这“疤脸”的诨号就逐渐叫响了,服役三年之后,“疤脸”戴着勋章光荣退役,领了笔退役金回到苏北老家,跟着一帮乡党整天东游西逛,游手好闲,不到半年,退役金全部花光,还欠了一屁股债,他又不愿意老老实实在家务农,等父母双亲撒手人寰之后,索性卖了那几亩薄田,跟着乡党到上海闯世界,并加入了青帮,1935年,当局发动声势浩大的扫黑行动,苏南、苏北青帮遭到沉重一击,几个首脑人物不是被击毙就是锒铛入狱,“疤脸”运气好,没被捉进去吃牢饭,在兰芳避了两年风头之后又回到了上海,继续干他的老本行,“卖火腿”,就是当皮条客,“卖火腿”据说是从美国俚语中得到的启发,“火腿”专指依靠出卖色相为生的白种女人,“疤脸”就为这些女人拉客,并替她们解决“麻烦”,“疤脸”的服务对象都是白俄女人。
现在是白天,正是“火腿”们休息的时间,按说“疤脸”是不必工作的,但是问题在于,除了“卖火腿”之外,他还有一份兼差,就是给人跑腿,拿人钱财,就要给人办事,所以,按照雇主的要求,“疤脸”从上午八点钟起就等在这里,一直等到现在。
终于,到了九点半钟,一辆出租汽车驶到售票窗前,一名坐在后排座椅上的西方人从车窗里探出脑袋,冲着站在售票窗前的“疤脸”打了个呼哨,“疤脸”急忙靠了过去。
“先生,要马戏团的票么?通场票,今天随时都可以看。远东马戏团,女演员演到最后,那是要光着屁股的。”
“疤脸”走到车窗边,从兜里摸出一张马戏团的门票。
“你有多少票?”西方人用生硬的中国话问了一句。
“你要多少有多少。我这里至少还有二十张票,每张二十块钱。”
“疤脸”立刻眉开眼笑起来,从兜里又摸出一个荷包,冲着车里的人晃了晃。
“我全买下。”
西方人拿出钱,递了出去,“疤脸”接过钱,笑得更开心了,索性将荷包整个扔了过去。
“这个荷包送给您了,您走好。”
车里的西方人点了点头,收起荷包,看也没看,吩咐汽车司机启动汽车,离开了“大世界”,向四川北路驶去。
这辆出租汽车飞驰而去,五分钟后在黄浦江边的一家豪华饭店前停下,坐在车里的那名西方人下了车,将车钱从车窗递给司机,说了一句“不用找钱”,然后转身走进饭店大厅,在前台询问了服务生几句之后,接过一封从瑞士拍来的电报,便匆匆走进电梯,乘电梯上了九楼,在一间客房前停下,用钥匙打开房门,走进客房,随即将房门关紧,并在门外挂了面“请勿打搅”的小牌。
走进客房之后,这名西方人就急匆匆的从西装口袋里摸出那只“疤脸”卖给他的荷包,将里头的那些票全部倒了出来,然后仔细的将那只已经空了的荷包捏来捏去,最终停下动作,走到床头柜前,拉开抽屉,拿出一把小剪刀,将荷包剪成两半,直到这时,这只荷包的秘密才算正式揭晓,原来这是一只夹层荷包,由两层很薄的布制造,在夹层里藏着两张折叠起来的图纸。
西方人匆匆将其中一张图纸小心翼翼的展开,然后,他就看到了一幅结构图,如果是普通人,肯定看不明白这到底是什么东西的结构图,但是这个西方人却一眼认了出来,这是一个核反应堆的结构草图,画得很潦草,显然是仓促完成,而且画图的人肯定非常紧张,连几个细节都画错了。
“原来中国人真的在进行原子能研究。”
西方人在心里惊讶了一下,不过也仅仅只是惊讶了一下而已,对此,他早已有心理准备,实际上,他此行的唯一任务就是弄明白这个秘密,这个中国的原子能研究计划的秘密,这个行动,代号“詹姆士”。
这个西方人确实不是普通人,他其实是一名间谍,而且像所有的国际间谍一样,他也拥有一系列的假身份,而此次中国任务,他的身份是一名瑞士游客,拿着瑞士护照,护照上的名字是詹姆士·科林斯,是一名很有钱的进出口商人,此次到远东,是来旅游的,不仅要到中国看长城,而且在来中国之前,他已经在中东、中亚地区游览了一段日子了,这一路是从陆路过来的,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海上旅行的危险,毕竟,现在是战争时期嘛。
当然,这一切只不过是一个巨大的谎言,这位“詹姆士”先生根本就是美国海军用潜艇途经红海将他送到以色列的,然后从以色列出发去巴勒斯坦,接着坐飞机去伊拉克,然后从伊拉克绕道伊朗,再由伊朗坐火车前往中国最西部的城市康居,完成这一切之后,他的护照就完成了必要的伪装工作,之后再前往中国就非常安全了。
“詹姆士”就是一名为美国战略情报局服务的行动间谍,为了此次任务,他甚至专门接受了为期半年的华语强化训练,而且,不仅有整个美国战略情报局在为詹姆士的行动进行保障工作,美国情报机关甚至也将苏联情报机关拉了进来,实际上,正是依靠当年苏联在这个东方国家建立的情报网,詹姆士才弄到了一些情报,这些情报数量不多,这主要是因为当年的那张苏联情报网已经在1934年和1935年遭到破获,只有少数漏网之鱼可以联系上,就靠这些很少的人员,詹姆士勉强弄到了他所需要的情报。
今天从“疤脸”手里弄来的这份情报或许是此次行动中获取的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情报,詹姆士之所以能够一眼就认出草图上画的是什么东西的结构,就是因为他在执行任务之前得到了一份详细的情况说明,而且接受了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哈佛大学工科硕士学位,再加上这些专业知识,所以,詹姆士不仅知道什么是“核反应堆”,而且他也知道美国政府正在执行一项绝密计划,“曼哈顿工程”,这是一个研究原子能武器的计划,目的是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为了完成这项工程,美国不仅动用了大量资金,而且也动员了大量人力,实际上,美国的许多高等院校就直接参与了“曼哈顿工程”,为这项工程服务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达到了数十万人,为了保密,美国政府无所不用其极。
显然,从詹姆士今天从“疤脸”手里弄到的这个草图来分析,中国的原子能研究计划不仅已经启动,而且也动员了大批高等院校参与工程,因为这张核反应堆的结构草图就是由一名在本地高校工作的“联系人”手里弄到的,而这名“联系人”其实就是该校的一名教授,当年曾经留学美国,对美国很有好感,而他之所以愿意与詹姆士合作,理由却非常现实,是为了让美国清楚“狂人总统”正在做什么,这名教授对“狂人总统”取消总统连任限制的举动非常不满,他担心“狂人总统”会将权力长久把持在自己手里,独断专行,进而影响国家前途,他曾呼吁过民众重视这个问题,但是民众视总统为国家英雄,他的呼吁被无视了,既然民众不觉悟,那么教授只能采取“非常行动”了。
换句话说,虽然确实也收了钱,但是这位教授坚称不是为了钱才跟詹姆士合作,他主要是为了他的信仰,他坚持认为,这个世界上绝对没有什么“圣人”,长久的把持权力,任何人都会被权力腐蚀,古今中外,无数的例子反复证明了这一点,再聪明的人也有老糊涂的一天,总统不可能永远正确,而他对权力的贪婪足以毁灭这个国家的前途。
詹姆士可没心情去关心这位书呆子教授在想什么,他现在只有一个心思,那就是立即向瑞士联络站拍电报,告诉他们这个惊人的事实:中国距离原子能武器只差一步了,而且这还仅仅只是保守估计!现在是1943年,天知道这个国家的原子能研究计划是哪一年开始的。
第1191章 卫士
身为情报人员,詹姆士不可能不知道他手里的这张图纸的重要性,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路是直接将这份图纸送往美国领事馆,然后通过外交邮包直接将图纸以最快的速度寄回美国,另一条路,则是将图纸的事情通过电报转告设在瑞士的联络站,然后等待上司的指示再决定是否将图纸送去领事馆。
考虑了一下,詹姆士决定还是采取谨慎一些的行动,不直接去美国领事馆,那太危险了,谁都知道,领事馆是公开的情报搜集站,那里肯定有许多反谍报人员盯梢,所以,詹姆士最终决定还是去拍一封电报。
不过在拍这封电报之前,詹姆士还是迫不及待的将从荷包里拿出来的另一张折叠起来的纸展开看了一眼,这张纸片不是结构图,而是一份名单,上面写满了可能参与原子能研究项目的教授和技术人员名单,字迹倒是工整,但是对于詹姆士而言价值不大,他已在这里潜伏了小半年了,可是即使有苏联的情报网残余力量协助,他依旧很难收买到足够合适的“联系人”,那名向他出卖这张核反应堆图纸的大学教授其实只是一个项目的外围人员,虽然他也向詹姆士提供了这份名单,但是詹姆士并不想冒险,这个时代的中国人,无论是实业家还是小商贩,无论是官员还是平民,他们中的多数人都对祖国的强势崛起感到无比自豪,他们不会成为出卖祖国利益的叛徒,像那位教授那样的人倒是国民中的另类。
匆匆收起图纸和名单,詹姆士从行李里拿出一本英文小说,翻了翻,确认了密码,然后将行李整理好,走到房门后,将耳朵贴在门后仔细听了听,接着便轻轻拉开房门,走了出来,面容很平静,而且在与另一位客人一同走进电梯的时候还客气的问候了对方一句,一切看上去是那么的正常,好象他真的只是一位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的瑞士游客。
詹姆士下榻的这家饭店是五星级豪华饭店,饭店拥有电报室,可以拍发国际长途电报,詹姆士下楼之后,先去饭店前台,要了一份电报底稿,然后就非常自然的在底稿上开始写字,表面上看,他写的只是一些问候的话,以及向亲友转述他在中国的游历,但是实际上,这封电报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只有两句话,这两句话翻译成明码就是:已确认C已开始原子能研究,已得到相关图纸和部分研究人员名单。
很快写完了这封电报底稿,詹姆士微笑着将底稿递给那名值班的饭店前台服务生,那名服务生也微笑了一下,虽然是男人,可是在詹姆士看来,对方的笑容确实让人印象深刻。
詹姆士迅速返回客房,但是当他走进房间,却突然发现了异常情况,屋里正站着几个陌生人,都是清一色的彪形大汉,身穿便衣。
“你们是谁?为什么在我的房间里?”
詹姆士故做镇定,同时向后退了一步,但是没等他退出房间,身后被人猛的一推,将他向前推了个踉跄,同时,两名站在屋里的彪形大汉扑了上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抓住了詹姆士的胳膊,与此同时,另一人走上去给詹姆士戴上了手铐。
“你们这是做什么?我是瑞士游客!”
詹姆士用法语咆哮着,但是他没有挣扎,在那一瞬间,他已隐约明白了他被人戴上'www。wrshu。com'手铐的原因,这些中国壮汉根本就是反谍报人员,那娴熟的擒拿动作又准又狠。
就在詹姆士挣扎的时候,那名笑得让人印象深刻的前台服务生也走进了房间,将手里的那封电报底稿交给了站在屋里的一名领头的人,那人走到被摁在地板上的詹姆士身边,弯下腰去,将那封电报底稿冲着这个“瑞士游客”晃了晃,并说了几句话。
“詹姆士·科林斯先生?你被捕了。而且,你的这封电报恐怕永远不会拍发出去了。”
这人说话的同时亮出了一本证件,在詹姆士眼前晃了晃,事实已经非常清楚,根据证件上的那个醒目的国徽图案,这个人应该就是中国内务部的一名政府特工,而这本证件也很可能只是一个幌子,对方的真正身份是否就是中国军事情报局的特工,詹姆士也很难确定,虽然在离开美国之前,他确实得到过警告,知道中国的反谍报组织的高效率。
在将詹姆士的双手反铐在身后之后,一名特工拿起床头柜上的电话,拨通一个号码,然后说了一句暗语,另外两人则将詹姆士的嘴用布勒住,并将他的头用褂子裹了个严实,随即押着他离开了客房,剩下几人则继续在房间里搜集所有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几分钟后,几辆挂着民用牌照的轿车在饭店后门前的小巷停下,从车上跳下几个彪形大汉,站在车边,等着楼上的特工将詹姆士从饭店后门的厨房操作间押出来,众人将詹姆士押上了轿车,随后,几名大汉也从饭店楼上走下,手里提着一些东西,都是从詹姆士的房间里搜出来的,除了行李之外,还有一只手枪,一管氰化物,以及几本看上去很普通的外文小说。
一群壮汉将一名被褂子裹住脑袋的人押进轿车,然后驾驶汽车绝尘而去,只留下饭店那些目瞪口呆的厨子站在小巷前议论,他们显然不太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些人甚至打算报警,场面一时有些混乱。
厨子们并不知道,这帮看上去有些像劫匪的人其实是政府特工,而他们之所以能够享受和平与安宁的生活,也正是有这样一群人在努力工作的结果,而且工作效率很高。
没什么好奇怪的,经过三十多年的稳步发展,中国的军事情报部门和反谍报部门已经总结出了一整套谍战战术,其建立时间甚至比美国的战略情报局更早,经验也更丰富,这样一个情报系统,足以保护这个国家的战略安全,有这样一群时刻保卫着国家战略安全的忠诚卫士,人民可以安心的享受和平与安宁的生活。
但是那些被特工盯上的外国间谍就不是那么享受了,实际上,这一路之上,詹姆士非常恼火,他不知道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是他自己露出了马脚?还是有人出卖了他?在去特工机关的路上,这个国际间谍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
没等詹姆士琢磨明白这个问题,轿车已经再次停车,由于头上蒙着褂子,詹姆士什么也看不见,也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就这么被人押着走进房间,然后再被人摁坐在一张凳子上,接着眼前一亮,头上的褂子被人取下,这时,詹姆士终于看清楚了,他已经被人带到了一间审讯室里,房间的墙壁上有隔音板,天花板上只有一盏电灯,而在房间的角落里,却可以隐约看见一架机器,身为国际间谍,詹姆士一眼就认出了那架机器,那是一部电击器。
此时,房间里除了詹姆士之外还有两个彪形大汉,就是押他走进房间的那两人,不过这两人进屋之后一言不发,就这么站在詹姆士身后,直到房门再次被人推开,他们才退到了门后,但是依旧没有离开房间。
“砰!”
刚刚走进房间的那个中年男子走到詹姆士面前摆着的那张桌子后头,人还没坐下,就先将手里拿着的几本外文小说重重的扔到了桌子上。
“詹姆士先生,都是同行,咱们之间就不必拐弯抹角的说话了,你最好还是合作,不然的话,以后你就是美国情报机关‘失踪者’名单里的一员了,至于肉体上的折磨与痛苦,想必也不必我提醒你了。”
这人居然在用英语说话,而且带着牛津腔,这让詹姆士有些诧异,他本能的意识到,这个正打算审问他的人应该不是小角色。
詹姆士没有开口,只是看着桌子上的那几本外文小说,其中有一本正是他的电报密码本,中国人显然也知道这一点。
“这些小说,都不错,马克·吐温是我最欣赏的外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我也很欣赏,这些小说本来应该是人类文化和想象力的结晶,但是现在,却被美国情报机关用来搞破坏活动,对此,我本人非常遗憾,我也相信,这些作家也不同意你们将他们的作品用来从事间谍活动。詹姆士,你不要认为你不开口,我们就不知道你们的密码编码规律是什么,或许你们认为依靠人脑无法算出其中的规律,但是我却可以很有信心,我们会在几天之内就得到你的所有密码。”
对方的话带着威胁,也带着讥讽,詹姆士听出来了,而且他也知道,对方之所以这么有信心破译他的密码,应该就是仗着那种电子计算机的出色计算能力,实际上,美国情报机关也对此非常感兴趣,由于中国工商部拒绝卖给交战国电子计算机,因此美国间谍也正在想办法搜集相关情报和技术。
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使依靠电子计算机帮忙,这种将密码隐藏在小说里的编码方式也是很难被破解的。
詹姆士依旧没有开口,他仍然在琢磨为什么会暴露,刚才他已排除了露马脚的可能,现在看来,最有可能出现问题的应该是在苏联的那张残破不堪的情报网上,或许,那些所谓的“漏网之鱼”里根本就是潜伏着的双面间谍,如果是这样的话,恐怕詹姆士很早就已落入中国反谍报部门的视线了,而证据显然就在审讯官的话里,他一口一个“美国间谍”,而知道他真正身份的人可不多,苏联情报网的指挥官算一个。
想到这里,詹姆士又想起了那位向他出卖情报的大学教授,可怜的家伙,为了安全起见,甚至专门雇佣了一个混混儿作为中间人,而其本人始终不露面,只是可惜,这种“安全”非常脆弱,不堪一击,詹姆士甚至猜想,那位教授或许现在也已经被逮捕了。
“说吧,你此次的任务是不是与‘曼哈顿工程’有关?”
审讯官或许是见詹姆士闭口不语,烦了,索性干脆扔出颗重磅炸弹,这颗重磅炸弹果然起了作用,那么一瞬间,詹姆士露出了一个惊讶的表情,虽然只是一瞬间的表情,但是却被对方捕捉到了。
天呐!中国人居然知道美国的“曼哈顿工程”?
詹姆士非常惊讶,美国情报机关仅仅只是猜测中国极有可能在进行原子能相关技术的研究,可是中国人却已经知道了“曼哈顿工程”的代号!这说明了什么?难道中国已经将情报员渗透到了“曼哈顿工程”项目组去了?
下意识的,詹姆士想去拍电报,将这个惊人的情报报告上司,但是他随即想起来,他现在已经被捕,肯定不可能通风报信了。
第1192章 谍对谍
当然,詹姆士自然不可能知道,其实这位审讯官的所有关于“曼哈顿工程”的情报都来自于一份上级下发的情报简报,而这个情报简报却是由赵大总统亲自草拟的,也就是说,美国是否在进行“曼哈顿工程”,最清楚的人其实是赵北本人,至于赵北是从哪里得到的情报,却是没人知道。
其实,赵北是猜的,虽然有个“蝴蝶效应”,不过赵北还是决定继续使用“曼哈顿工程”的代号来指代美国的原子能研究计划,但是赵北最初的用意其实只是为情报部门的反谍报以及谍报行动梳理一个清晰的思路,只是却没想到,歪打正着,这位审讯官这个时候将“曼哈顿工程”给抛出来,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詹姆士立刻惊慌了一下,在审讯官看来,这显然证明了这份关于“曼哈顿工程”的情报确实是可靠的。
詹姆士很快镇定下来,毕竟是职业间谍,接受过专业训练,虽然内心仍然非常震惊,但是表情已看不出丝毫惊讶。
审讯官终于在桌子后落座,将面前的那几本外文小说推到桌子角落,然后盯住了詹姆士的脸,但是没有说话,就这么盯住这个国际间谍,就好象在看穿他的心思一样。
就这么盯了足足五分钟,审讯官才将身体向后一靠,不紧不慢的说了一番话。
“詹姆士,你不要以为不开口我们就什么都不知道,其实,从你抵达本地之后不久开始,我们就已开始了对你进行跟踪和窃听,你见过些什么人,说过些什么话,去过哪些地方,拍过几封电报,我们其实都非常清楚,就算你不开口,其他人也会开口的,就凭这些人证、物证,一个‘间谍’的罪名你是跑不了的,而间谍是有可能被判死刑的,这一点不必我提醒你,你心里其实也非常清楚,不然的话,你也不会专门准备一管氰化物了。看到那管氰化物的时候,我就意识到,你不是普通的小角色,你应该是美国战略情报局的高级技术间谍。
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你其实还是有一条活路的,如果你肯合作的话,我们可以考虑在适当的时候用你去交换我们的几名情报员,他们在美国‘旅游’的时候不幸被捕,现在,我们打算将他们换回来,当然,就以你的价值换不回这些人,但是与你一同被遣返的还有好几名美国间谍,他们是来刺探我国的电子工业情报的,目前已经关押,他们与你一样,都是太低估了我们的能力。
实话跟你说,对于美国间谍搜集我国军事、工业情报的卑劣行径,我国政府非常不满,而在目前的形势下,美国政府肯定不会冒着曝光间谍行动的风险而承认你们的身份,所以,交换行动只可能是秘密进行,如果不进行交换行动,你们这些美国间谍、英国间谍的家人就永远也不知道你们去了哪里,死在什么国家,甚至不知道你们为了什么而死。人固然有一死,但是有的人死得有价值,而有的人死得没有价值,詹姆士·科林斯先生,如果你真姓科林斯的,那么我倒是想问问你,你难道希望科林斯家族的后裔被排除在真相之外么?你难道也希望他们一直生活在谎言与遗忘之中么?”
詹姆士听到这里,突然笑了笑,终于开口说话了。
“审讯官先生,我很想知道,如果你被捕了,你会在这种情况之下合作么?”
“不会。”
对方的回答倒也干脆,所以詹姆士的回答也干脆。
“我也不会合作的。”
“真的么?”
审讯官突然站了起来,将身子前倾,盯着詹姆士的脸,语气变得冰冷起来。
“你或许不怕折磨,但是你未必不怕死,而且,我们不会用步枪或者手枪打死你,我们将用铡刀处决你。”
“你们不能不经过任何司法程序就处决我!我是美国公民!”
詹姆士脸色铁青的抗议,他确实有些毛骨悚然的感觉,他很清楚铡刀是什么东西,那么一瞬间,他动摇了。
“不!你是瑞士公民,一个从事间谍活动的瑞士公民。我们很快就会跟瑞士方面进行接触,如果他们否认你的合法身份,那么,你就是一个没有国籍的人,美国政府怎么可能为一个没有国籍的人出头呢?”
审讯官冷笑着,面目变得狰狞起来,很难想象,刚才他还跟詹姆士谈着关于亲情的话题,变脸,这也是优秀特工的基本素质之一。
“砰!”
“中国是一个中立国家,从来就不想危害世界和平,可是你们这帮美国人却惟恐天下不乱!不要以为中国人天性温和就可以视为软弱,如果中国人发怒,美国也是抵挡不住这种愤怒情绪的!詹姆士·科林斯!我必须警告你!不要以为我说的话只是在吓唬你,如果把我激怒,我现在就可以下令处决你!而且没有任何司法程序,至于你的尸体,或许很快就将出现在美国领事馆收到的邮包里,而你的尸体也会很快被美国方面处理,没有任何人会知道真相是什么!”
审讯官拍着桌子,咆哮起来,这几句话却是用中国话说的,斩钉截铁,充满了威胁,而且说到做到,立刻命令手下,将一架铡刀抬进了审讯室,那刀口闪着寒光,刀身上却还可以看到发黑的血迹,在那明亮的灯光下闪着让人毛骨悚然的幽光,这使詹姆士更加动摇了,虽然他的身体还没有开始发抖,但是内心却已恐惧起来。
“怎么样?詹姆士,是否改变想法了?”审讯官看了眼正低着头的詹姆士。
“如果我合作,你们是否承诺用我交换你们的间谍?”詹姆士抬起头,看着审讯官。
审讯官的脸色缓和下来,坐回桌子后,说道:“在这里,承诺是毫无意义的。不过我可以告诉你,如果你愿意合作,将你所知道的所有的一切都讲出来,我可以考虑将你的名字添加到间谍交换名单中去。当然,如果你不愿意回美国,我们也可以给你一个假身份,让你去远东共和国定居,并且美国方面会从特殊渠道得到你的死讯,这样的话,你将很安全。另外,如果你愿意为我们服务,我们同样可以为你提供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而且不会影响你在美国的前途,或者,你更愿意去英国属地定居,我们也会满足你的要求。”
最后那几句话就是明目张胆的收买了,那意思是叫詹姆士做双面间谍。
詹姆士犹豫了一下,最终选择了合作,将他所知道的一些情况讲了出来,但是也有所保留,他所知道的“曼哈顿工程”就只讲了一点皮毛,不过这已经足够审讯人员理出一个基本的条理了,并且弄明白了美国为什么会派间谍来搜集关于原子能研究的情报。
其实这件事要从1939年说起,当时,欧洲的德法战争已近结束,不仅法国沦陷,而且欧洲西北部的低地国家也基本上全部被纳粹德国控制,而德国带给这些被征服国家的所谓“欧洲新秩序”迅速像阴影一般笼罩了欧洲,在这种紧张的空气中,一批欧洲最优秀的物理学家被迫离开了欧洲,前往美国,像西拉德、魏格纳、费米、玻尔,这些欧洲最优秀的物理学家非常担心纳粹德国利用原子能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制造原子能武器,所以,他们决定联名向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一封信,提醒他注意这个威胁,而这封信是由另一位早已移民美国的欧洲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执笔的。
相比这些从欧洲过来的物理学家,美国本土的物理学家当时还完全不清楚纳粹德国的原子能武器研究阴影,而这些人也直接影响了美国政府的看法,所以,当接到欧洲物理学家们的这封联名信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只是过问了一下原子能的事情,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直到德国政府突然宣布停止出口波希米亚的沥青铀矿,美国政府才突然醒悟过来,开始重视德国的原子能武器威胁,于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