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08远东狂人-第4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实际上,就连“光辉”号也吃了一颗鱼雷,航速已经降低到了五节。
“上将先生!刚刚收到的电报,皇家空军已经全部出动,哈德角即将爆发一场真正的海空大战!”
副官拿来了一封电报,坎宁安上将只是静静的看了眼电报的内容,沉默良久之后,才说了一句话。
“当皇家海军需要皇家空军进行保护的时候,也就意味着皇家海军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了。”
上将先生举目望去,海面上黑烟滚滚,战火熊熊,这个场面似乎为他的这句评语做出了最好的注脚。
第1101章 猎人(上)
站在山顶上,向海上眺望,可以看见海天线处腾起的若隐若现的淡淡烟雾,虽然完全看不见战场,但是却可以想象战场上那场战斗的激烈。
几名中国士兵此刻就站在这座矮山的山顶上,轮流使用一具双筒望远镜向北方的海洋上眺望,他们都穿着装甲兵的军服,头戴坦克帽,脚上是清一色的坦克靴,毫无疑问,他们都是装甲兵。
在这几名装甲兵的身后不远处,一丛灌木林中,搭起了一张防空伪装网,伪装网下搁着几只空了的油桶,上头摆着一部车载无线电收发报机,一名报务员和一名军官就站在这部电台边,头顶着防空伪装网,正忙着将收发报机的天线架起来,或许是帮不上什么忙,那几名装甲兵才会站在山顶上向北方眺望,直觉告诉他们,那里的海域肯定发生了战斗,而且战斗相当激烈。
装甲兵们正站在山顶上争论那边海洋上的战斗到底是超视距的海空战还是面对面的舰队决战时,冷不妨从身后传来声呵斥。
“嘿!看什么看呢!抬电台上来之后,没事干是吧?都给老子下山去,检查坦克履带!”
几名装甲兵回头一瞧,一名高级军官已走上山顶,不是别人,正是第六装甲师代理师长田苗,像往常那样,他的嘴里正嚼着一把烟丝。
这几名装甲兵急忙将那具望远镜搁回了收发报机上,然后一溜烟的跑下山去,回到了山脚下,而就在山脚边,在那片树林中,停着一些重型坦克和中型坦克,车组成员们正聚在车边,进行一些必要的检修,而那几辆执行防空任务的防空车则已仰起炮口,如果敌机来袭,它们随时可以驶出树林投入战斗。
“楚参谋,怎么样?联系上了么?”
田苗走到那部无线电收发报机边,询问那名正在协助报务员摆弄电台的军官。
“还没有,正在联系。”
楚参谋见是师长到来,急忙立正,敬礼。
田苗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顺手抄起搁在电台上的那具望远镜,然后转身朝海洋那边眺望,在镜头里,他也看见了那些从海天线附近升起的烟雾。
“好家伙,看样子那边打得热闹啊。这一仗,海军可算是过足了瘾,咱们陆军可不能干坐着。”
田苗一口啐出嘴里的烟丝,然后感慨了几句。
田苗这是有感而发,本来,他们第六装甲师的任务是夺取马斯喀特东部地区的一处英军兵营,并视情况决定是否固守,如果田苗认为守不住的话,那么干脆就摧毁兵营里的弹药库,然后撤回西边,与主力会合。
田苗的这支突击纵队代号“猎人”,兵力为一个装甲团,下辖两个坦克营以及一个机械化步兵营、一个侦察连、一个辎重与通讯连。
任务并不复杂,可是田苗率领突击纵队赶到目标地域的时候,才发现那座英军兵营早已人去营空,至于那座弹药库,也是空空如也,显然,在登陆战发起之后,驻扎在这里的英军部队就已经撤退了,而且从公路附近的痕迹来看,英军部队很可能是撤向东南方向,根据空军侦察,那里应该是一处很重要的油田,英军部队似乎是去保卫油田去了,但是也不能排除英军指挥官是在集结兵力,收缩防线。
那么现在田苗就必须向上级报告这里的情况,由于距离太远,只能利用无线电报与上级取得联系,于是这座山头就成了一处临时报务点,田苗正心急火燎的等着上级的命令呢,他的上级就是战区司令部。
这场战役打到现在,田苗还没有真正打过什么硬仗,马斯喀特城那边有步兵和第一装甲师承担攻击任务,而他们第六装甲师属于预备队性质,实际上,现在的第六装甲师只登陆了一个团,其他的部队都还在阿曼湾的北边卡拉奇等着运输船队回去接他们呢,部队不到齐,就无法担当主攻任务。
田苗很想将他的这个第六装甲师“代理师长”的头衔变成正牌师长,所以,他是立功心切,一心一意想在这马斯喀特阿曼打几场漂亮仗,不过现在英军居然龟缩到了油田那边,这可是让田苗很是郁闷,他现在就准备向上级请战,要求上级批准装甲团继续向东南方向推进,一口气攻占油田,歼灭那支英军部队。
除了立功心切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次要原因也使田苗急于向英军发动进攻,这个原因是装备方面的。
此次发动马斯喀特战役,总参谋部特别批准,将一批最新研制的重型坦克调给了第六装甲师,让他们对这些重型坦克的样车进行实战测试,看看性能到底如何。与中型坦克和第一代重型坦克不同,这种新式重型坦克的装甲非常厚,而且采用倾斜装甲,车体正面装甲厚达一百零五毫米,炮塔的正面装甲厚达一百毫米,而且坦克炮的口径也更大,达到了105毫米,坦克的战斗全重接近五十吨,这样的庞然大物,毫无疑问,是中国陆军最有攻击力的武器。
由于坦克的重量太大,通过桥梁、道路时就非常的不方便,这也直接限制了坦克的适用战场,在东南亚那种到处都是河流、沼泽的地区是无法轻松使用这种重型坦克的,倒是中东这种沙漠、荒漠地区成为这种重型坦克的理想战场,总参谋部之所以这么急着将这种重型坦克派到马斯喀特,就是想利用这次马斯喀特战役实战检验一下这种坦克的真实战斗力,尤其是防护力,靶场的测试到底是不如战场的测试来得可靠。
田苗也很想知道这种坦克到底有没有发展前途,对于坦克的发展道路,目前在总参谋部里存在着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坦克是越重越好,最好发展成类似海军装甲巡洋舰那样的陆地怪兽,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坦克不一定是越重越好,未来的坦克发展,将受到航空技术发展的直接影响,最终坦克技术与飞机技术相互融合也未必不可能,这样分析下来,未来的坦克肯定不会成为重达几百吨的陆上怪兽,或许,五十吨级的坦克就够用了。
这种坦克设计思想的分歧也是目前世界军事理论界关于坦克发展的分歧之一,分歧之二就是坦克到底应该是单一炮塔还是多炮塔,现在各国都在探索坦克的正确发展道路,中国当然也不例外,不过相比其它国家,中国的军事理论发展并不是多头进行的,在这上头,中国总统赵北起到了灯塔的作用,他说怎么设计坦克,那么设计师就怎么设计坦克,而总参谋部的争论或许只是起到参考作用,决定未来坦克发展道路的其实就是赵大总统,他的坦克设计原则非常明确,那就是:单一炮塔、长身管专用坦克炮、速度快、装甲厚、火控系统先进。
实际上,根据赵北的原话来分析,他是想发展一种所谓的“主战坦克”的,这种坦克综合了中型坦克的快速与重型坦克的厚装甲的双重优点,不过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解决一个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动力问题,要想让厚装甲的坦克跑得跟中型坦克一样快,就需要动力更强劲的坦克发动机,要做到这一点,普通的柴油机是难以胜任的。
所以,总统先生一声令下,中国的坦克设计师们就开始设计一种专门为这种未来的“主战坦克”提供强劲动力的坦克发动机,而同时,为了检验这种新式坦克发动机的性能,坦克设计师们也配套设计了一种重型坦克,这种重型坦克也就是田苗指挥的这个装甲团所装备的那些新式坦克,在某种意义上,或许可以将它们看作是未来“主战坦克”的雏形。
或者换句话说,总统先生所说的那种“主战坦克”就是一种可以跑得更快的重型坦克,而为了实现总统先生这个设想,中国的坦克设计师们挖空心思,从新式航空发动机上获取灵感,改良出了一种拥有电喷供油系统和涡轮增压系统的新式柴油发动机,并颇为形象的将之称为“吼叫”,因为这种发动机一旦运转起来,那噪音绝对不是普通坦克发动机可以相提并论的。
为了配合坦克设计师们的“幽默”,装甲兵们也将安装这种新式坦克发动机的重型坦克称之为“野猪”,因为它的动作确实很像野猪,跑起来快,战术动作看起来也非常“野蛮”,就像野猪一样,蛮横的拱来拱去,什么东西都挡不住它。
总参谋部一声令下,这些“野猪”就用运输船直接运到了登陆部队集结地卡拉奇,田苗一见心花怒放,于是就迫不及待的跟着第一批登陆部队踏上了这阿拉伯半岛的干燥土地,他想亲眼看看这些“野猪”的能耐,毕竟,缅甸战役结束之后,英国政府就加强了中东驻军的战备工作,现在,英军部署在中东地区的陆军部队比东南亚地区的英军装备更好,虽然英军的多数坦克性能很一般,但是他们拥有数量充足的反坦克炮,虽然是由野战炮临时改造而成,但是如果配以合适的炮弹的话,那么这些中口径反坦克炮穿甲能力就相当强,中国的中型坦克在这些反坦克炮面前已经有些力不从心,尤其是侧面装甲,实际上,在登陆作战中,一些中国陆军的中型坦克就是被英军的反坦克炮摧毁在登陆场的,相比马来亚登陆战,马斯喀特登陆战的难度高了许多。
田苗非常想亲眼看看这种重型坦克的实际战斗力,而根据总参谋部交给前线部队的实验数据来看,这种重型坦克可以抵挡住英军所有反坦克炮的正面攻击,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坦克跑起来相当快,尤其是在这种海岸干燥地区,利用这种坦克可以轻易的横扫整个战场,甚至不需要舟桥部队。
有利必有弊,由于这种坦克太重,目前没有任何一种坦克拖车可以将它拖动,所以,这种坦克只能依靠自己在战场与战场之间进行机动,可以想象,驾驶这种坦克的装甲兵的疲劳程度,更要命的是,长途机动会磨损发动机和履带以及行走装置,这对于坦克的战斗力肯定是有影响的,再考虑到这种重型坦克只是实验性的进行实战部署,一旦打起来会碰到什么情况,连田苗也完全没有把握。
不过,田苗还是很希望这种坦克能够在他手里取得第一个重要战果,他希望这个战果是一辆英军的重型坦克,虽然英国陆军装备的多数坦克都是性能很一般的巡洋坦克和步兵坦克,但是根据军情局从潜伏在伊拉克、巴勒斯坦等地区的间谍手中得到的相关情报来分析的话,中东地区的英国陆军部队至少还拥有一种重型坦克,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重型坦克不是英国工厂制造的,而是苏联工厂制造的。
英国陆军居然使用了一种来自苏联的重型坦克,此事让人有些惊讶,不过这确实是《伦敦共同防御条约》的一件副产品,实际上,自从那份条约签署之后,英国、法国、苏联,这三个签约国之间就加强了军事技术合作和交流,英国、法国将最先进的战斗机卖给苏联,而苏联则用它的工厂制造的重型坦克支付相应款项,所以,中东英军所装备的这些苏联重型坦克其实也可以看作是易货贸易的结果。
这些苏联重型坦克是通过巴勒斯坦运到中东的,英军已将其部署在伊拉克、马斯喀特阿曼等地区,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此次马斯喀特战役,中国重型坦克很可能碰到重量级对手。
第1102章 猎人(下)
这种苏联通过易货贸易卖给英国陆军的重型坦克的正式编号是T28/1937,这种坦克的原型车是T28式,其准确研发时间到底是哪一年,中国军方并不清楚,只知道这是一种多炮塔重型坦克,最早公开露面是在1933年初的红场阅兵式中,据估计,这种多炮塔重型坦克的原型车的重量大约在十五吨至二十五吨之间,按照中国装甲部队的标准,这种坦克的原型车只能算是一种中型坦克。
但是,现在中东地区英国陆军所装备的T28式重型坦克已经不是原型车了,而是改进型号T28/1937式,这种改进型坦克最早公开露面是在1937年的红场阅兵式中,而这个“T28/1937”的代号实际上是中国军事情报机关命名的,至于苏联内部的代号是什么,这也是一个未知数,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相比T28式的原型车,T28/1937式重型坦克的重量极大的增加了,根据间谍传回的一些履带车辙印的石膏模型和车体尺寸数据,中国的坦克设计师计算出了这种T28改进型坦克的重量,超过四十吨,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以致于中国军方对此结论持怀疑立场。
不过,当今年年初得到潜伏在巴勒斯坦的间谍传回的情报之后,中国军事情报机关终于肯定了坦克设计师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实际上,根据间谍在咖啡馆和俱乐部里打探到的情报表明,苏联制造的这种T28/1937式重型坦克的战斗全重已经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四十五吨,只比中国最新式的T1938“野猪”式重型坦克稍稍轻那么一点。
间谍不仅打探到了T28/1937式重型坦克的战斗全重,而且也打听到了这种改进型坦克的来历,实际上,这种坦克之所以被苏联工厂制造出来,完全是因为斯大林受到刺激的缘故,而给他这个刺激的不是别的什么东西,正是中国制造的坦克。
就在1933年年底,当中国的政局因为中枢政府开始整肃财阀势力而出现动荡局面时,苏联不失时机的在贝加尔地区发动了一场边境战争,冲突的一方是苏联红军,另一方是被苏联政府斥责为“中国走狗”、“白俄余孽”的远东共和国边防军,是为“贝加尔战争”。
在那场边境战争中,苏联军队遭到了沉重打击,而给予其打击的不仅有来自中国工厂的战斗机,而且也有来自中国工厂的坦克,这些重型武器装备都是中国中枢政府援助给远东共和国的,性能虽然比不上中国最新式装备,但是对付起T26、T28那些苏联坦克却是绰绰有余。
与远东共和国的边境战争给了苏联领导人强烈刺激,也正因此,斯大林立即下令,比照中国援助给远东共和国的中型坦克的性能,改进当时苏联最先进的T28式重型坦克,使其变成一种“名副其实”的重型坦克。
于是就出现了T28/1937式重型坦克,这种坦克吸取了“贝加尔战争”的失败教训,非常重视装甲防护,虽然其具体的装甲厚度是绝密,但是据估计,其车体正面的装甲板厚度应该不会小于八十毫米,炮塔正面装甲的厚度也应该与此相当,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改进之后的T28不仅增强了装甲防护,而且也增强了火力,其主炮塔安装了一门122毫米榴弹炮,两座副炮塔各安装了一门57毫米反坦克炮以及一挺机关枪,主炮塔上方还安装了一挺大口径高射机枪,这当然也是“贝加尔战争”的教训。
按照苏联坦克设计师的理论,T28/1937式重型坦克的那门122毫米的榴弹炮是用来对付坚固工事的,同时也可以为步兵提供近距离的炮火支援,那两门57毫米的反坦克炮可以用来对付敌方坦克和装甲车辆,而且由于副炮塔分置车体前部左右两侧,因此可以同时向两个方向开火射击,特别适合进攻筑垒地域,比如说远东共和国在贝加尔前线修筑的那条被称为“高尔察克防线”的防御地带。
不过,这种新式多炮塔重型坦克自从研制成功之后却没有在贝加尔前线找到找回场子的机会,实际上,随着德国重整军备行动的开始,以及赵北重新担任中国总统这一事件的强烈刺激,苏联政府突然发现,它遭到了来自东西两个方向的严重威胁,而这两个威胁比起远东共和国的威胁更为致命,毕竟,远东共和国好歹是俄国人统治,而中国和德国却越来越表现的民族主义倾向十足,所以,当苏联政府急不可待的将T28/1937式重型坦克拿出来放在红场阅兵式上亮相之后,这种“名副其实”的重型坦克并没有被派到贝加尔对峙区,而是被派到了两个地方,一个就是苏联与波兰边境的平原地区,监视“法西斯倾向严重”的波兰军队,另一个就是里海北部的草原地区,在那里与中国中亚军区下属的那支规模庞大的装甲部队对峙。
在中国制造的T1938“野猪”式坦克出现在装甲兵实验场之前,苏联制造的这种T28/1937式坦克是世界各国陆军现役装备中重量最大的坦克,而且相比中国的“野猪”式重型坦克,苏联的T28/1937式重型坦克也是世界上装备量最大的重型坦克,据中国军事情报机关估计,这种坦克,苏联陆军至少装备了五百辆以上,这还是保守估计,实际上,按照中国重工业部的计算,根据苏联目前的工业能力,或许苏联已经拥有了至少一千辆T28/1937式坦克,毕竟,当年美国援助苏联的那些工业项目也是实实在在的,而美国的目的正是为了牵制中国。
明白了这些事实,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总参谋部这么急急忙忙的将“野猪”派上马斯喀特战场了,这目的就是想通过实战检验一下“野猪”的性能,顺便再看看苏联重型坦克是否真的像外表看上去那么威猛,虽然这种苏联重型坦克速度很慢,但是中国军方却没敢轻视,为了对付这种苏联重型坦克,中国的坦克部队专门配备了一种特殊弹药,这种炮弹被称为“碎甲弹”,这种炮弹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杀伤手段,在击中敌方坦克的装甲之后,它不是直接贯穿装甲板,而是像牛皮糖一样紧紧的“粘”住装甲,同时起爆炮弹里装填的特种炸药,用猛烈的冲击波震碎并崩飞装甲板另一侧的钢板,使钢板的另一面飞溅出许多钢铁的碎片,并利用这些高速飞行的碎片杀伤坦克内部的成员和设备,达到间接毁伤坦克的目的,如果穿甲弹不能击穿T28/1937式坦克的正面装甲的话,那么或许就要用到这种碎甲弹了。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或许不久之后,这马斯喀特的干旱土地上就会爆发一场重型坦克之间的较量,英军的坦克将是一种多炮塔重型坦克,而中国的坦克则是一种单炮塔重型坦克,或许,未来坦克到底应该是多炮塔还是单一炮塔,决定性的理论将在马斯喀特的战场遗迹上找到,虽然事实上,中国早就确定了单一炮塔的发展路线。
田苗很想通过实战证明一下总统先生的先进理论,通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总统先生好象从来就没有在战略问题上犯过错误,军备发展问题也没有犯过错误,所以,田苗现在的想法也倾向于总统的看法,那就是:苏联发展多炮塔坦克,实际上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这也可以看出,苏联领导人的固执与保守。
就在田苗举着望远镜,一面观察那遥远海战战场上空腾起的烟雾、一面琢磨着如何寻找英军重型坦克进行一场正面较量的时候,一名坦克兵突然从山下跑了上来。
“师长!师长!侦察连回来了!侦察连回来了!”
“叫什么?回来了就把连长叫过来。”
田苗头也没回,哼了几声,将那名还没将话说完的坦克兵打发走了,片刻之后,侦察连连长带着两名飞行员走上山顶,直到这时,田苗才明白过来,为什么刚才那名坦克兵要喊叫了。
“他们是我们在路上捡到的,是海航飞行员,他们的俯冲轰炸机在海战中被敌机击伤,只能在公路上迫降,我们侦察连前往东边侦察的时候,路上看见了他们的飞机,回来的时候,他们从一座废弃的村庄里跑了出来,拦住了我们的车队,我们就顺便把他们给带回来了。”
侦察连连长一番话,算是把这两名中国海航飞行员的来历讲清楚了,田苗这才恍然。
“田师长好。我叫张宜武,海军少校。”
飞行员中的那名少校首先做了自我介绍,接着就是那名下士。
“田长官好。我叫秦凯旋,是少校的后座领航员兼机枪手。”
田苗点了点头,看了眼张宜武腿上裹着的那条已被鲜血染红的丝质围巾,将手里的望远镜交给侦察连连长,然后指着张宜武的小腿说了几句。
“你这伤处理的太马虎了,不行,得找医护兵重新包扎一下。另外,我们现在正在执行作战任务,不可能专门派车送你们回司令部,你们要么留在这里等待司令部派车过来接你们,要么跟着我们一起走。”
张宜武想也没想,立即点了点头,说道:“我们跟着你们走就是,别看我们是海航,可是我们的射击技术也不是吹的,到时候真有战斗,我们可以作为步兵参加战斗。”
田苗笑了笑,说道:“我的部队还没到需要海航步兵的地步,你们啊,还是老老实实跟着辎重连走吧。”
说完,田苗吩咐参谋带着这两名海航飞行员下了山,然后才询问侦察连长。
“你们前出侦察,是否发现敌人踪迹?”
侦察连长摇了摇头,说道:“没有发现任何敌人踪迹,英军撤退得相当快,倒是在路上发现了几辆被丢弃的抛锚坦克,不过坦克里的电台、文件也基本上都被破坏,没有任何有价值的情报。”
“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田苗看了眼那名仍在接收司令部电报的报务员,见他正向自己做手势,于是先打发走了侦察连长,然后走到电台边。
“师长,这是司令部刚刚下达的新命令,命令我们前往这个地点进行防守,下一步的具体行动,还需要侦察机传回消息之后再说。”报务员将已经译出的电报交给田苗。
田苗看了看电报,眉头拧了起来,说句实话,对于上级的这个命令,他是有些不太情愿的,坦克的威力只有在攻击时才能得到完全发挥,至于防守,这似乎是有些大才小用了,如果这封电报的署名不是战区司令周道刚本人的话,田苗还是会尝试着劝说上级更改命令的,但是既然下达命令的是周道刚,那么田苗也就不会去触这位周司令的霉头,除非战区参谋长能够支持他的意见。
研究了一下地图,田苗决定服从命令,率领“猎人”部队赶去那座村庄,就在那里等待上级的新指示。
不过田苗并不清楚,也正是周道刚的这个命令,拉开了一场坦克遭遇战的帷幕,这场战斗也正是田苗期待已久的,重型坦克对重型坦克。
第1103章 迎击(上)
从季节上来讲,现在是北半球的春季,高纬度地区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气温适宜,让人舒适,但是低纬度地区就不是这样了,尤其是干旱的阿拉伯半岛。
现在正是正午,十二点钟刚过,烈日炎炎,挥汗如雨,这渗出的汗将里外的衣服浸透,在这种地方午休,一顶遮阳的帐篷是少不了的,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午休的心情。
张宜武脱去了上衣和长裤,就穿着一件短袖汗衫和一条军装短裤,就站在这烈日下摆弄手里拿着的那部看上去沉甸甸的机器零件,双手满是油污,脸上的汗顺着脖子往汗衫上滚,而就在张宜武的身边不远处,那堵半塌的土墙边,就是他的那架“海隼”式俯冲轰炸机,此刻,轰炸机静静的停在土墙边上,飞机的上头蒙上了一张用于热带沙漠地区的防空伪装网,如果从天空中看,是很难发现这里藏有一架中国海航的俯冲轰炸机的。
这架飞机,还是上午的时候张宜武请人帮忙拖到这里的,而帮忙的人就是中国陆军第六装甲师“猎人”部队的装甲侦察连,当时,张宜武非常希望侦察连能够用装甲侦察车将这架受伤的飞机拖回马斯喀特前线的中国军队后方,但是这个要求却被侦察连的连长给拒绝了,原因很简单,因为“猎人”部队暂时不会返回阵地,他们的任务是战术佯动,而不仅仅是侦察。
无奈之下,张宜武只好将这架“海隼”藏在这座废弃已久的村庄里,并用两颗从侦察连借来的手雷分别在座舱和油箱位置设置了两颗诡雷,以防飞机落入英国军队手里,他的打算原本是等将来中国陆军部队占领这里之后再回来找飞机的,可是却没想到,这么快就跟着陆军部队赶回了这座废弃的村庄,而这支陆军部队就是“猎人”部队,这是一支装甲团,指挥官正是第六装甲师师长田苗,张宜武跟着田苗赶回村庄,这身份已不是海航飞行员,而是“猎人”部队辎重连的一名机械师,负责修理坦克和装甲车。
张宜武是海军少校,接受过专业的机械修理训练,不仅会开飞机,而且会修理机器,田苗非常高兴他的部队里能够多一位专业机修师,不过现在张宜武手里拿着的这部机器零件却不是“猎人”部队装甲作战车辆上的零件,而是他的这架“海隼”式俯冲轰炸机的零件,准确的讲,这就是控制飞机襟翼的一个关键连杆,英国空军的那架“喷火”式战斗机发射的子弹打烂了连杆上的一个小零件,导致“海隼”无法灵活操纵,并直接迫使张宜武冒险在这里迫降。
在碰到装甲部队之前,张宜武根本没办法修理飞机,一是没有时间,二是没有工具和合适的零件,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装甲部队不仅有修理机械和工具,而且也有一些零件,虽然不是飞机的专用零件,但是如果想想办法,动动脑筋,对其改造一下的话,或许可以修好飞机的操纵系统,一名优秀的职业军官,不仅要具备勇敢无畏的战斗精神,而且也必须具备专业的素质,在这方面,张宜武自问还算合格。
现在,张宜武的脚边就是一堆从辎重连找来的零件,他现在正忙着从中找出合适尺寸的螺丝,看看能否取代连杆上的那些被打烂的螺丝,除了这些原本用来修理坦克和装甲车的零件之外,张宜武的脚边还搁着两颗黝黑的手雷,这就是他当初设置在飞机座舱和油箱处的诡雷,返回这座村庄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刻解除这两颗诡雷的引信,并开始修理飞机,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张宜武有信心在天黑之前修好飞机,然后驾驶飞机从公路上起飞,返回马斯喀特的陆军野战机场。
说来也是巧,“猎人”部队接到的上级命令是在这座废弃村庄等待下一步指示,而张宜武的座机就藏在这座村庄,不然的话,张宜武现在也没工夫修理飞机,对于张宜武试图修好飞机并返航机场的做法,“猎人”部队指挥官田苗也是非常支持,实际上田师长也是有自己的打算,他希望张宜武少校修好飞机之后能够在返航机场之前顺便到这附近的天空中转悠一圈,替“猎人”部队进行一次战术侦察,看看油田那边的英军到底是什么动静。
对于田师长的如意算盘,张宜武倒是实话实说,他告诉田师长,没有把握执行这个战术侦察任务,毕竟这只是紧急抢修,就算能够修好,也无法保证飞机的灵活性,能够坚持着飞回机场就已经非常不错了,而且还必须考虑到,现在天空中不时还有英国飞机掠过,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