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08远东狂人-第4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顾维钧笑了笑,这几天里他是忙的连轴转,完全是根据秘书为他安排的工作日程表行动,根本就不在意是星期几,反正该去哪里,该见些什么人,都由秘书一手操办。
“你忘了?老张昨天请了个假,回乡探亲去了。”夫人说道。
“哦。那就随便叫个下人去书店转转,这些天里,我这个外务总长都快成国防次长了,每天总要接见那么几位外国武官,这军事常识方面有些露怯,得补补课。”
顾维钧点了点头,这才想起管家请假回乡探亲的事情,于是不再罗嗦,埋首吃饭,跟往常一样,也是西式早餐,饭后的甜点是巧克力。
吃完了早饭,顾维钧吩咐仆人为他准备一套崭新的“共和装”,并吩咐司机备车。
“你要去哪里?不在家里休息么?”夫人有些奇怪。
“今天总统在西山宅庐宴客,我应邀参加,今天的午饭和晚饭你自己吃吧。”顾维钧解释道。
“我不去么?”
夫人更奇怪了,像这样的宴会,外务总长一般是要与夫人一起参加的。
“今天的宴会不是外交宴会,是私人聚会,你就不必去了。”
顾维钧摇了摇头,有些欲言又止的样子,不过到底还是没有多做解释。
“不是外交宴会,你去干什么?”
夫人咕哝了几句,不过也没多问,这么多年下来,她也很清楚那位“狂人总统”的做事风格,只怕今天总统先生又打算在西山策划什么国家机密了。
顾维钧没有理会夫人的唠叨,给老丈人摇了通电话,问候几句之后,便挂了电话,登上轿车,在保镖的护卫下前往西山宅庐。
轿车驶上大街之后,顾维钧发现街上到处都是鞭炮的碎屑,他忍不住询问驾车的那名私家司机。
“小陈,昨天晚上这城里的人怎么都在放鞭炮啊?昨天晚上你应该在城里吧。”
司机笑着说道:“还不是因为电台播送的消息么,昨天晚上,新闻上说,中国海军特混舰队在印度洋大败英国皇家海军的印度洋分舰队,击沉英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一艘、战列舰两艘、战列巡洋舰一艘,还附带着轰炸了印度洋岛屿上的英国军事基地,可谓是大获全胜,这一仗可是打出了军威、国威,国民是扬眉吐气,这不,昨天晚上城里各处鞭炮脱销,而且国旗、军旗也都卖疯了一样,昨天晚上,在天坛那边,还有火炬游行呢,不过我也是听人说的,我昨天晚上没出门,一直守在收音机边听新闻。”
“哦。原来如此。”
顾维钧恍然大悟,身为中国的外务总长,他在昨天上午就已经得知了海军特混舰队海战获胜的可靠消息,但是昨天晚上他一直在南苑空军基地陪同德国驻华大使和武官参观基地的雷达站,直到深夜才返回北京,这期间他也没听收音机的新闻,所以现在看见这满城的鞭炮碎屑时,并没有立刻将这两件事联系起来。
“总长,看上去您一点也不惊讶啊。如果加上那些被击沉的辅助舰艇的话,这次英国舰队可是基本上算是被咱们全歼了啊,这可是‘日不落帝国’自称霸海洋以来的破天荒头一遭啊。”司机小陈有些奇怪。
“有什么可惊讶的?英国的战略重心一直是欧洲,亚洲这边,英国的防务是比较空虚的,听说英国驻东南亚地区的空军部队总共只有两百多架飞机,其中很多还是旧式飞机,根本就不能作战,在这种情况之下,沈鸿烈的舰队如果不能取得胜利才叫奇怪呢。”
说虽这么说,不过顾维钧心里也是很舒坦的,这些年里,国内的一些报纸和国外的一些报纸都在鼓吹中国的“战略崛起”,可是这些鼓吹只是捕风捉影式的臆测,而现在,通过安达曼群岛的这场一边倒的海战,世界才真正意识到了中国的“战略崛起”。
一个新兴强国的崛起必然以一个老牌强国的跌倒为代价,自古以来都是这么个道理,而能够证明这个道理的也只有通过一场真枪实弹的战争。
实际上,今天顾维钧之所以去西山宅庐参加那场“私人聚会”,就是因为安达曼群岛海战这件事,昨天上午,中枢就得到了沈鸿烈的战报,而当天中午,日本、德国就通过外交渠道得知了这场海战的结果,两国政府都非常希望能够从中国政府手里获取更详细的战况报告,于是通过驻华大使向顾维钧表达了这个意思,而顾维钧也将日德两国的要求转达中枢,于是总统想也没想就点了头,不过有个要求,那就是不能在政府机关讨论安达曼群岛海战,要谈就去西山宅庐谈。
西山宅庐现在是真正的“私人领地”,在那里谈话,自然就是“私人聚会”了,不过话又说回来,顾维钧还是有些不明白,为什么总统特意将他也叫过去,按说这事应该算是军事事务,他这个外务总长去跟外国武官说话,那还真就是班门弄斧了。
等车队抵达西山宅庐之后,顾维钧的疑问才得到解答,原来,今天赶到西山宅庐的不仅有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的驻华武官,而且一起来的还有这些国家的驻华大使,甚至还有一位身份非常特殊的客人。
这名身份非常特殊的客人就是意大利外交部长齐亚诺,他也是意大利“领袖”墨索里尼的女婿,这样一个人,居然是秘密访华,而且顾维钧事前竟然一点也不知情,此刻见到齐亚诺时,他才明白为什么意大利政府前几天宣布外交部长先生因为“健康原因”暂时不能处理公务,而要前往地中海旅游胜地“疗养”了,原来这位外交部长先生根本就不在意大利,也不在地中海,而是秘密来到了中国首都,并会见了中国的总统先生。
齐亚诺是前天抵达北京机场的,他是坐飞机过来的,而且为了不在那些“不友好国家”的势力范围降落并补充燃料,他是乘坐一架专门改装的远程客机赶到北京的,而这种客机也正是中国航空署在去年完成设计定型并开始批量生产的世界上第一种拥有四台发动机的远程干线客机,这种客机的航程超过四千公里,但是还不足以让齐亚诺中途不降落就直飞北京,所以必须改装,将机舱里的多余座椅全部拆除,装上副油箱,即使这样,中途还是必须在中亚降落一次以补充燃料。
跟着齐亚诺一起过来的还有十多名意大利政府的高级官员,其中多数来自工业领域,尤其是飞机制造业和电子工业,他们过来的目的是与中国政府商谈工业技术交流事宜的,意大利政府非常希望中国政府能够进一步提携该国的航空工业和电子工业,因为据说意大利的那位“领袖”非常关注中国空军装备的“猎鹰”式战斗机,在西班牙内战中,正是这种战斗机让意大利“志愿航空部队”损失惨重,就连德国的志愿航空部队“秃鹰军团”也无法与之匹敌,以致于意大利“志愿航空部队”的驱逐机飞行队的飞行员纷纷拒绝升空作战,除非他们也能装备上与“猎鹰”一样好的战斗机。
齐亚诺的任务就是带队秘密访问中国,同时将一封意大利领袖的亲笔信转交给中国的总统先生,显然,看到中国向英国宣战,意大利领袖胸膛中的那颗勃勃雄心终于开始加速跳动了。
必须承认,齐亚诺赶得很巧,他前天抵达北京,昨天就从印度洋上传来了中国海军特混舰队大败英国皇家海军印度洋分舰队的消息,这个消息也得到了潜伏在英国政府殖民部门的高级间谍的确认,因为在吃了败仗之后,撤退的英国舰队必须返回印度休整,英国政府的殖民部门几乎与海军部门是同时得到了英国舰队惨败的报告。
齐亚诺对中英海战的详细经过也非常感兴趣,因为意大利的理想就是在非洲建立一个“非洲帝国”,这需要掌握地中海的制海权,可是现在的地中海仍然游弋着一支实力强大的英国舰队,如果再把法国地中海舰队考虑进去的话,那么一旦未来的欧洲爆发战争,意大利海军将不得不进行一场非常艰苦的海上战争,这个时候,任何击败英国海军的战例都是值得重视和借鉴的。
诚然,作为一名很清楚英国、法国联合力量底细的外交官,齐亚诺并不希望意大利与英国发生战争,但是问题在于,决定权并不握在他的手里,而是握在他的岳父手里,也就是意大利法西斯运动的领袖墨索里尼的手里,此次齐亚诺突然秘密访华,正是出自墨索里尼本人的策划,因为在这位“现代凯撒”的眼里,这位“远东狂人”显然与他一样也是一名独断专行的军政强人,强人之间的来往采用秘密行动更方便。
第1076章 宅庐阴谋(下)
向各国武官、大使以及意大利密使介绍印度洋海战详细经过的是一名来自总参谋部的海军上校,他手里的战况报告直接总结自那支仍旧游弋在孟加拉湾一带的中国海军特混舰队拍发回来的加密电报,在这份报告里,战斗的经过被文字忠实的记录下来,英国海军的哪艘军舰是在什么时间遭到攻击的、什么时间沉没的,这些细节都很清楚。
根据这份战报的内容来看,在那场海战中,英国皇家海军的战列舰“皇家橡树”号、“罗德尼”号最先沉没,接着是英国皇家海军的那艘刚刚建成服役不到半年的新式航空母舰“皇家方舟”号,而在随后的补充攻击中,英国皇家海军的重巡洋舰“埃克塞特”号、“坎伯兰”号,轻巡洋舰“阿贾克”号、“艾基利斯”号也都遭到致命攻击,并在向印度撤退的途中相继沉没或者搁浅,而中国海军特混舰队却没有一艘作战舰艇沉没,但是损失了一些作战飞机和飞行员。
毫无疑问,根据这份战报,英国的印度洋分舰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经过这场海战之后,印度洋的海军力量对比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而整个世界局势也会随之发生剧烈变化,更为重要的是,在各国武官看来,这场海战的结果表明,在未来的海上冲突中,航空母舰和海军航空兵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或许战列舰真的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日本、德国、意大利,这三国政府都在强烈的期盼着世界局势的剧烈变化,而在这些聆听战报的武官、大使们看来,或许现在,就是各国“争取主动”的最佳时机了,必须趁着这个机会重新确定世界利益的分配方式和游戏规则,谁敢阻止各国的行动,谁就是各国的共同敌人。
“共同敌人”,这句话是意大利外交部长齐亚诺先生在战报通报结束之后所说的原话,据他说,这是转述意大利领袖墨索里尼的原话,而且这个说法也得到了在场的德国、日本大使和武官的一致赞同,他们向中国的总统先生望了过去,却发现总统先生只是静静的听着,并没有就这个“共同敌人”的说法发表意见。
“总统先生,在您看来,如果中国、日本、德国、意大利能够团结起来的话,能不能一举结束目前国际利益分配的不合理现状呢?”
或许是见总统先生有些高深莫测,齐亚诺先生开始拐弯抹角的谈起了四国结盟问题,他的这几句话非常露骨,也非常动听,这使在座的各国大使和武官都竖起了耳朵,急切的想听听总统先生是什么立场。
“如果这四国团结起来的话,接下去的恐怕就是一场世界范围的战争了。诸位,你们做好迎接这场全球冲突的准备了么?”
赵北并没有直接回答齐亚诺的问题,而是单刀直入,将话题引申到全球战争的问题上,根据他的“历史经验”,日本、德国、意大利这三国元首和政府都不排斥通过一场战争解决政治上的和经济上的全面危机,但是赵北同时也很清楚,“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不是这三个国家政府真正想要的东西,实际上在开战之前,各国政府都曾乐观的认为一旦向某一强国开战,其它的“既得利益国家”尤其是美国不会冒着全面战争的危险而与它们对抗,但是事实证明它们想错了,于是,纳粹德国不得不再次面对两线作战的困境,而日本帝国也被陷入一个所谓的“ABCD包围圈”中难以挣脱,就连自信满满的意大利“领袖”也被国王和人民抛弃,最终悬尸街头,成了历史嘲弄的跳梁小丑。
值得一提的是,墨索里尼后来被政变掀翻,这其中就有他的女婿、意大利外交部长齐亚诺伯爵先生的一份力量,而且后来他也为他的这个“背叛行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意大利上演了一幕翁婿反目的历史剧,根据这个史实来看,赵北倒是不相信齐亚诺是坚定的主战派。
齐亚诺是不是坚定的主战派,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赵北现在确实需要一场世界大战,但是这场世界大战必须按照他的意志爆发,而不能再按照历史上的轨迹运行。
历史已经雄辩的证明,在保卫自己的利益面前,没有谁、没有哪个国家会保持冷静,此次赵北之所以急着挑起中英战争,目的就是为了赶在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之前抢先动手,而且特意扛上一面“解放亚洲”的旗帜,就是为了在道义上占据制高点,然后,他就在急切的等待着世界局势的急转直下,现在,他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提前爆发。
这就是赵北现在的战略,一方面与纳粹德国和法西斯意大利、军国主义日本保持距离,但是另一方面,他需要这些好战国家为他分担战争压力,让它们为中国充当某种意义上的炮灰。
中国与英国的战争是一场“亚洲解放之战”,至少在亚洲,这场中国挑起的战争在道义上占据着制高点,而此时,如果德国、意大利、日本也发起战争的话,无论它们的口号和借口是什么,中国已经提前亮明了自己的立场,那就是“解放亚洲”、“砸碎殖民枷锁”,那么,如果德意日三国也以“砸碎殖民枷锁”、“解放殖民地”为借口发动战争,它们就是鹦鹉学舌,中国的风头不会被它们盖住,如果德意日三国不以此为借口的话,那么即使以后它们战败,中国也与这些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撇清了关系,以后也没有谁敢对此指手画脚,有利于国家战略的进一步展开和实施。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能够理解赵北的战略:先挑战英国,如果法国不动,则不理会法国,如果法国政府最终决定站在英国政府一边向中国宣战,那么再吞掉法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势力范围,如果手头力量不足的话,攻击法国的时候或许可以拉上日本,但是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日本不能对原法属殖民地实施直接的军事殖民统治,而只能通过经济手段获取利益。
如果日本也加入了战争,那么欧洲也应该尽快陷入战争之中,这就需要纳粹德国和法西斯意大利的协助,只要欧洲战争爆发,英国和法国在亚洲的抵抗将被迅速瓦解,届时,中国将适时恢复“中立”局面,同时开始接收英国和法国留下的亚洲遗产,并认真将之经营下去,如果可能的话,中国还将利用欧洲的战争获取战争红利,甚至分享战后的胜利果实。
这就是赵北的“亚洲战略”,此次对英战争也正是为了服务于这一战略,这个战略也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全球战略,是决定未来若干年中国世界角色的关键一步。
但是战略构想与战略实施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国际形势随时都在变化之中,美国会不会提前参战?法国政府如何在接下来的中英战争中选择立场?日本政府会不会听从中国政府的劝告不在中英战争期间去碰澳大利亚?……这一切都是未知数,需要赵北谨慎的部署战略和小心翼翼的行动。
昨天下午,就在赵北为特混舰队击败英国印度洋分舰队而高兴时,美国驻华大使向外务部递交了一份外交备忘录,而根据这份措辞“不怎么委婉”的外交备忘录的内容来看,美国政府对于英国海军在印度洋北部海域的战斗失利感到非常震惊,面对一场很可能是“又一场黄祸”式的中英战争,美国政府决心拉英国一把,于是提醒中国政府,在东南亚问题上,美国政府“也拥有相当的发言权”,并且再次提出斡旋建议。
美国政府的这份外交备忘录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赵北有些担心,他倒不是担心美国实施什么贸易制裁或者原料禁运,这方面中国不是“历史上”的日本,这一招对中国不起作用,赵北真正担心的其实还是美国部署在太平洋上的舰队。
现在的太平洋海军力量对比非常微妙,日本海军实力超过美国太平洋舰队实力,但是由于日本已经拥有南洋的大片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有来自南洋的石油、锡矿、橡胶、铁矿的充足供应,而且也不必苦心经营东亚大陆,日本的工业和农业已不像“历史上”那样严重依赖美国、欧洲的供应,这样一来,日本海军还会不会冒险偷袭珍珠港呢?这也是一个未知数,而且是一个变量,赵北的战略必须把这一点也考虑进去。
更为重要的是,现在的欧洲尚未开战,欧洲各国虽然对德国的扩张势头非常担心,但是只要德国的装甲部队一天没有越过德波、德法边境线,那么欧洲强国就还有余力支持英国、法国、美国的立场,更为重要的是,因为赵北对历史的干预,这个时空位面,苏联已经与英国、法国签订了一份共同防御条约,而且现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两国政府也在谋求加入这一共同防御条约,这样一来,德国是否还有勇气首先发动进攻呢?如果德国不动手,意大利又会等到什么时候才会向欧洲战火里添加燃料呢?
……
这就是赵北现在必须面对的国际形势,这个形势远比“历史上”的形势要复杂得多,赵北必须在谨慎中大胆的迈出脚步,策动一场全球冲突,争取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提前点燃,为他的战略服务。
如果这个阴谋策划成功,那么前不久欧洲发生的“慕尼黑阴谋”就算不上什么了,或许,可以将这个阴谋称之为“宅庐阴谋”。
第1077章 制造战争(上)
既然是阴谋,那么就不能让别人知道这是阴谋。
赵北的如意算盘是策动一场欧洲战争,但是同时,他又不愿意为这场欧洲战争中无法占据道义制高点的一方进行背书,换言之,他不会与德国或者是意大利谋求一个军事同盟,德国、意大利、日本可以像“历史上”那样组建一个轴心国集团,但是中国绝对不会参加这个集团。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中国不愿意组建一个所谓的“四国轴心”,那么,德国、意大利、日本又凭什么给中国充当炮灰呢?没错,这三个国家都有向外扩张的欲望,而且这个欲望还非常的强烈,但是以目前的欧洲局势来看,赵北很难保证这三个国家尤其是德国会有立即动手的想法。
如果德国不立即动手的话,那么这场中英战争中国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所以,赵北希望立即制造出一场欧洲战争,减轻中国的军事压力,同时尽快开始接收英国和法国在亚洲的殖民遗产。
怎样才能将德国和意大利立即推进战争的旋涡中去呢?
赵北对此费尽思量,正发愁时,意大利外交部长齐亚诺的到访让他突然有了一个想法,而这个想法颇有些逆向思维的意思,那就是:假如德国和意大利不肯立即动手挑起战争,那么,为什么不想办法让英国、法国、苏联先动手呢?至少让这三个国家表示出对德国和意大利的强烈“敌意”,从而刺激德国和意大利的神经,逼它们先下手为强。
乍看之下,赵北的这个逆向思维似乎有些一相情愿,抛开苏联不说,单说英国政府和法国,这两国政府与纳粹德国和法西斯意大利在组织结构和国家政体上截然不同,英国和法国都是真正的宪政国家,这两个国家要想对外发动战争,必须通过民意机关,比如说议院、国会,如果议员中的多数人不愿意打仗的话,那么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显然不可能进行一场对外的全面战争,在这一点上,英法两国政府面临的困境与美国政府比较相似。
问题也正是在这里,经过二十年前那场欧洲战争的洗礼之后,英国和法国都面临着一个相同的民意,那就是反战思潮强烈,尤其是法国,在欧战中不仅承受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在战后也一直没有真正恢复元气,尤其是法国的人口,从十九世纪末开始就一直处于“平衡”之中,而且这还是建立在有大批外国移民补充的前提之下所取得的“平衡”,实际上法国的本土人口是呈下降趋势的,这样就带来一个严重问题,法国军队尤其是陆军兵源不足,无法再进行一场类似于欧战那样的全面战争,于是,法国政府开始修建马齐诺防线的举动也就可以理解了,法国政府试图用技术优势弥补人口劣势。
与此局面相应的是,英国政府、法国政府都在对德国的外交政策上采取了“绥靖主义”,德国进一步,英法两国就退一步,这既是两国国力衰退的无奈,但是未必就不是考虑到两国国民反战情绪的缘故,在选票决定政客前途的国家里,民意对于战争如何开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种欧洲局势之下,英国和法国怎么可能成为促使德国或者意大利去急切的点燃这只欧洲全面战争火药桶的导火线呢?
答案就是寻找英国和法国的“战略兴奋点”,并对其进行“刺激”,而且这个“兴奋点”是可以人为制造出来的,而赵北已经决定将意大利作为这个“战略兴奋点”去刺激英国和法国的神经,使两国对意大利表现出更强烈的“主动”。
此次意大利外交部长齐亚诺秘密访华,为赵北带来了一封意大利“领袖”墨索里尼的亲笔信,那封信本身倒是没什么特别的,不过就是“国际革命同志”之间的互相吹捧以及自我夸耀,但是赵北却决定利用一下墨索里尼的这种自负,将其变为一个可以用来刺激英国和法国的“战略兴奋点”。
不过在刺激之前,赵北是需要试探一下意大利政府目前的立场的,齐亚诺虽然不是坚定的主战派,但是他毕竟是墨索里尼的全权代表,出访之前他也肯定得到过墨索里尼的指示,应该很清楚那位意大利“领袖”现在的理想以及妄想是什么,也正因此,当齐亚诺拐弯抹角的提起“四国结盟”问题的时候,赵北却是答非所问的将话题扯到了“四国结盟”一旦实现是否会引起一场世界战争的方面,对此,齐亚诺倒是表现得非常镇定,显然,墨索里尼也考虑过这个问题。
“总统先生,您担心中日德意结盟会引起一场世界大战?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但是面对英法苏三国《伦敦共同防御条约》的挑衅,我们的退让只会换来敌人的猖狂。如果说一场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的话,那么或许,这场战争现在已经悄然拉开了帷幕,面对敌人的挑衅,我们为什么不能正面反击呢?”
齐亚诺一口一句“我们”,被翻译非常热情的翻译出来,这让陪坐一边的顾维钧浑身不自在,作为外务总长,他曾经多次出访意大利,他很清楚意大利法西斯是个什么玩意,他也坚持认为,中国应该远离意大利这个“欧洲政治的怪物”,虽然赵北确实也是一个政治上的强势人物,独断专行,可是毕竟他头上还有一个“保卫宪政”的光环在闪闪发光,有这个光环在,那位依靠政变起家的意大利“领袖”那是拍马也追不上的,在这种情况之下,与意大利接近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顾维钧以前与赵北谈到过欧洲的局势,他同意赵北的看法,照德国现在的这种扩张势头发展下去,欧洲迟早还有一场全面战争,而且中国确实也需要这场欧洲战争为本国赢得战略机遇,这样看来,现在确实也有必要加强与意大利的联系和交往,以便到时候能够使这场即将到来的欧洲全面战争持续的时间更长一些,就像上次欧战一样,用欧洲的血擦亮中国的军靴。
虽然还是有必要支持意大利,但是顾维钧同时也认为,中国与意大利并不是天然盟友,相反,在中国的崛起道路上,法西斯意大利是必须一脚踢飞的,这个道理与纳粹德国必须被一脚踢飞相同,因为法西斯意大利和纳粹德国都是建立在极端民族主义之上而且排他性极强的军国主义国家,如果叫这些国家控制了欧洲,对于中国的国际环境不是什么好消息。
因此,当听到齐亚诺满口“我们”的时候,顾维钧忍不住拧了拧眉头,他的这个小动作被赵北看在眼里。
“顾总长,对于四国结盟的事情,你有什么看法?”赵北适时将皮球踢给了顾维钧,问了一声。
顾维钧迟疑片刻,说道:“目前欧洲形势不稳,亚洲已经出现战争局面,这个时候,谈论四国结盟非常不合时宜,会严重刺激英国、苏联,使其狗急跳墙,另外,我国国会也未必会批准与外国缔结军事同盟条约,自从巴黎和会以来,我国政府奉行的基本外交准则就是‘中立原则’,这个原则现在已深入人心,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这话说得非常合理,让赵北很满意。
“顾总长所说很有道理,结盟的事情,是绕不开国会的。而以目前国会议员的立场来看,意大利政府在西班牙内战中的做法实际上影响了贵国在我国国民中的形象,要知道,我国是共和国家,而且实行宪政,这一点,与西班牙共和派政府的宣传是契合的,我国国民又一向有锄强扶弱的心理,因此,如果现在我向国会申请与意大利结盟的话,恐怕会碰壁,并进而导致我个人威望遭到削弱。”
赵北点了点头,一番道理讲出来,也是振振有辞。
见赵北附和自己的看法,顾维钧突然回过味来,难怪总统今天特意将他叫到西山宅庐“赴宴”,原来是来叫他帮腔的,这外交方面的原则问题,还是外务总长最有发言权,而且国会的作用也再次体现出来,事实再一次证明,就算是橡皮图章也是有实际用途的,除了可以忽悠国民之外,还可以用来忽悠外国人,难怪总统一直保留着那个千人规模的国会呢。
但是在座的各国使节哪一个不是经验丰富的政客?总统和外务总长说的这是场面话,齐亚诺对他们的表态其实是持怀疑立场的,“远东狂人”可不是叫着玩的,意大利现在不是也有议会么?可是那又如何呢?还不是墨索里尼一人说了算?连国王也得听“领袖”的。
“总统先生个人的看法呢?在您看来,四国结盟是否现实呢?”
齐亚诺不愧是外交行家,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本来他还想将苏联问题搁到桌面上的,但是想了想之后,还是决定先不提苏联问题,毕竟,现在的中国正在全力以赴的对付英国。
“非常现实,但是难度不小,牵一发而动全身,四国结盟之后,美国是否会抛弃现在的中立立场,这也是一个变数。”
赵北打了番太极,这番话倒是也提醒了在座的各国外交官,必须将美国政府的立场考虑进去。
或许是怕吓住了意大利的这位外交部长先生,赵北亮出了美国牌之后,立刻又说了番话,而这番话就是他对英法“意大利兴奋点”的真正试探。
“伯爵先生,如果想让我国的国会议员增强对意大利的好感,并进而同意两国缔结军事同盟条约,我建议,意大利政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