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08远东狂人-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君之道啊。
赵北的演讲显然起到了作用,等他讲完,参谋部军官都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都想尽快看到那种被赵北吹上天的神奇武器,所以,当赵北提议,鉴于南北已经停战、每月两块大洋的“作战津贴”应该停发的时候,参谋部所有人都举手同意,其他的军官也大多附和,少数财迷虽不情愿,但也无法拂逆众议。
省下的钱将用于购买飞机,至于到哪里去买,谁也不知道,只能先拍电报,叫那些正在上海租界采购兵工原料的军代表打听打听,不仅要买飞机,还要聘请飞行员、机械技工,赵北甚至打算在国外报纸上刊登广告,把华侨中的那些机械工招揽过来。
等这飞机购买动员大会开完,已是深夜,赵北正打算休息,却听卫兵来报,说黎元洪拿着总司令的专用名片已等了半个小时,有要事相商。
赵北匆匆赶去,在会客室哈欠连天的对黎元洪说道:“宋卿啊,这么晚了不去休息,什么事那么要紧?不能等到明天再说?这可不像你的作风啊。”
黎元洪也没注意赵北话中的调侃之意,急忙将袁世凯拍给他的电报递了过去,说道:“袁项城邀我去做咨政院副院长。”
赵北看了看电报,笑道:“那很好啊,你又高升了一步。”
黎元洪摇着头,说道:“总司令说笑了。黎某既然是总司令左膀右臂,怎会现在北上?这电报倒是无关紧要,另一件事才让人颇为不解。现在南北议和之事已定,议和代表已经推举出来,可我却不知道,不知总司令知道不知道?”
赵北惊讶道:“议和代表已经推举出来了?谁啊?昨天袁世凯给我拍电报,邀我派人参加议和会议,可我还没想好派谁去,那代表绝对不是我派去的。”
“总司令果然不知道。北方代表唐绍仪,南方代表伍廷芳,都是袁项城的旧相识。”
“原来是他们。”赵北打了个哈欠,看来这历史好象又拐回去了一点,辛亥革命后的南北议和代表不就是这两位么?
见赵北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黎元洪急道:“总司令,此事非同小可,千万大意不得。要说此次革命军兴,咱们共和军出力最多,功劳最大,没有咱们共和军,哪里会有清廷立宪诏书?哪里会有这南北议和之举?此次同盟会和光复会抛开咱们共和军,自说自话的推举了南方代表,这岂不是不把咱们共和军放在眼里?将来议和一成,哪里还有咱们共和军的位置?总司令以前从未涉足官场,自不明这官场中的尔虞我诈,干活卖力的时候叫你上,可到了邀功请赏的时候却将你一脚踢开,论耍心眼,咱们军人不是那帮政客的对手。”
黎元洪一口一个“咱们共和军”,听得赵北耳朵直痒,连忙伸手掏了掏耳朵眼,来回踱了几步,这才不紧不慢的说道:“这事,同盟会和光复会干得是不怎么地道,事先也不通知咱们一声,征求一下咱们的意见。”
“总司令,不如再发通电,声明此次南方议和代表不算数,咱们另外推举。要不,干脆发通电,反对议和。”
赵北背着手踱了几步,在沙发上坐下,说道:“既然议和代表已经推举出来了,咱们再否认,似乎有些不妥,毕竟是人心思安啊,咱们也要顾忌着民意嘛,和平才是正道。议和是好事,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最好不过。这样吧,咱们也派个人过去,就算是第三方代表,参加议和会议,另外,再叫湖南的共进会也派个代表,就算是第四方代表,把这议和会议变成四方会议。豫南的奋进会就不必邀请了,他们现在正忙着安排那帮绿林好汉的山头,没工夫干别的,不然的话,倒是可以召开五方会议。”
黎元洪愣了愣,问道:“咱们派谁过去?”
赵北看了黎元洪一眼,说道:“本来你去最合适,不过现在省议院正在组建,离不开你,不如叫汤先生过去,我再派个副官给他拎包。”经过黎元洪的劝说,再加上局势逐渐明朗,湖北立宪派代表人物汤化龙已经答应出山,就任副议长一职,不过他的人现在还住在租界里。
“如此安排,倒也妥当。”黎元洪沉吟道。“不过,若是另外两位代表不认可怎么办?唐绍仪、伍廷芳经办外交多年,人望还是有那么一点的,而且都算得官场上的老手。”
“不认可?”赵北笑了笑。
“不认可的话,就等于无视我们共和军的存在,无视我们共和军的力量,那么,我就只好率军大举北伐了。他们不愿意要共和,那么,只好由咱们共和军来唱独角戏了。”
黎元洪放下心来,拿出几张信笺,说道:“总司令胸有成竹,我也放心了。如今革命已成,眼看就要确立国体,无论是君宪还是共和,都要带着文明气息,议政离不开政党,现在听说同盟会、光复会都在酝酿组党之事,咱们共和军是革命第一功臣,自也不能落后,我谋划了几天,拟了个方略,还请总司令劳神一阅,指点指点。”
“哦?你想组个政党?”赵北有些意外,接过信笺粗略翻了翻。“你这个政党起个什么名字?”
“宪政党,如何?”黎元洪试探着说道,随即想起赵北“共和先锋”的名头,于是又道:“或者,叫‘共和党’也行。”
“‘共和党’不错。”
赵北忽然想起历史上的一幕,于是不无调侃的说道:“不过‘共和党’的名称太过简单,革命不仅意味着共和,而且也意味着进步,依我看,不如就叫‘共和进步党’好了。”
“若是组建,总司令自当做党魁。”黎元洪说道。
赵北背着手走了几步,关于政治团体的事他另有打算,目前还不想搀和到这里头,只要军权还在手里,这历史大势就逃不出他的手掌。
“不!军人不宜干政,也不宜加入任何党派。‘和衷共济令’不是废纸,士兵和中下级军官不能加入政治团体,高级军官最好也远离政治,作为共和军最高军事长官,我应为部下做出表率,就做个纯粹的军人吧。”赵北微笑着摇了摇头。
“那么,这个党魁人选?”黎元洪拼命压抑住心头的激动,小声问道。
赵北笑咪咪的走到黎元洪跟前,伸出手拍了拍对方肩膀,一副推心置腹的模样。
“这个党魁么,似应以文职人员担任为妥。咱们共和军要做天下的表率,军人还是应该纯粹一些,军人不干政,政党也不宜对军事问题指手画脚。所以啊,宋卿,这个党魁你来做。”
第109章 远来是客(上)
寒风凛冽,细密的雪片纷纷扬扬,江城裹上了银装。
长江两岸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春节到了,这是准共和时代的第一个春节,由于共和军政府废除了部分苛捐杂税,历年拖欠的“皇粮积欠”也一概免除,年关一到,百姓兜里终究多少落下几个铜板,保证年夜饭的同时,这爆竹也可以多买几颗。
在这片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赵北正带着一群参谋,顶风冒雪,在江边检阅部队。
前几天在京汉铁路沿线视察,昨天才回武汉,虽是忙碌,心情却是不错。
刚才他已检阅完了陆军部队,现在,接受检阅的是海军部队,当然,按照目前的舰队规模来看,这只能算是一支小小的江防舰队。
除开兵工厂的那几条小火轮不算,舰队辖下共有五艘蒸汽机军舰,最大的就是巡洋舰“海琛”号,第二大的军舰是炮舰“楚观”号,名列第三、第四的两艘军舰分别是“楚甲”号和“楚乙”号,这两艘代用炮舰原本都是轮船招商局的铁壳货船,排水量只及“楚观”号的一半,是赵北从“北洋财神”盛宣怀手里硬抢过来的,命人架上了两门野战炮,让兵工厂在船舷旁焊上了几块钢板,改了舰名,正式编入共和军的海军序列,虽然战斗力不强,但好歹是铁壳,比最小的那艘军舰“共和”号要结实多了,至于木壳船“共和”号,现在基本上不再承担作战任务,只作为交通艇使用,船上的野战炮也卸了下来,解除了武备。
虽然这些军舰里真正的军舰只有两艘,但毫无疑问,目前的整个南方革命军阵营中,这是唯一象样的海军部队,而且由于“海琛”号的存在,就连在武汉江面游弋的列强军舰也不能无视这支袖珍舰队。
“敬礼!”
受阅编队礼仪官张激扬高喊了一声,伫立在岸上的水兵和陆战队士兵们整齐的抬起了步枪,向着总司令敬礼,目光也紧紧跟随着他,军官们则抬起手,以标准的军姿向着总司令敬礼。
海军士兵们穿着“海琛”号上的白色水兵礼服,精神抖擞,军官们的深色礼服也同样笔挺,只是那头上戴着的三角帽式样有些古老,与这个时代有些不太合拍,比起总参谋长脑袋上的那顶船型帽来更是显得保守了。
“将士们好!”
“总司令好!”
“将士们辛苦了!”
“为革命奋斗!”
在总司令和受阅官兵的一唱一和中,士气、军心展示得淋漓尽致,为了这几句口号,张激扬和官兵们可是练了小半天。
骑在杨王鹏送给他的那匹纯白色蒙古马上,赵北举起右手行着军礼,从这长长的队伍的一头走到另一头,身后跟着参谋部全体军官,殿后的则是旅长以上高级军官,都穿着总司令亲手设计的新式军装,头戴船型军帽。
赵北很快结束了这简单的阅兵仪式,戴着白手套的右手放了下来,左手一拨缰绳,那匹蒙古白马调转马头,走向检阅台。
在检阅台前下了马,赵北整了整军装,正了正头上的那顶大檐帽,左手摁住腰间指挥刀的刀柄,大踏步的走上检阅台,站在台上扫了眼底下的士兵,田劲夫撑开了油纸伞为他遮挡风雪,却被他毫不客气的一把推开。
“稍息!”
高级军官们簇拥在检阅台下,也都站得笔直,那笔挺的新式军装使他们看上去格外的精神抖擞,只是那头上的船型帽似乎不太配他们的发型。
现在新式军装、军帽产量不高,只能优先配发给军官——————但是,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他们宁愿像总司令一样继续保留大檐帽。
就在高级军官们想念大檐帽的时候,总司令已开始了即兴演讲。
“将士们!春节到了,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过这个节日的权力,但是,作为一名光荣的革命军人,我们却没有权力过这个节日!原因我不说,大家也都知道,军人,就是要枕戈待旦!选择了从军的路,我们就放弃了许多本应享受的权利!因为我们知道,如果我们不放弃这些权利,我们的同胞就得不到这些权利!我们军人,是用自己的牺牲去换取全国民众的幸福!……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造警钟鸣?中国人已沉睡了太久,不能再沉睡下去了!军人,将作为第一批醒来的中国人,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去浇灌这片热土,去唤醒那些依旧沉睡的国民!……蹉跎莫遣韶光老,老大年华徒自悲。当我们退伍之后,再回首这段热血青春的激情岁月,我们不会觉得光阴虚度,我们自豪,我们骄傲!我们可以站在世界之巅,向所有人大声宣布,正是我们的存在,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才没有沉沦!将士们,让我们用我们的声音告诉世界:共和万岁,中国崛起!”
“共和万岁!中国崛起!”
在张激扬的带领下,官兵们跟着总司令喊了起来,起初尚不整齐,但很快就协调了步调,汇成一股雄壮的激情,仿佛整个时代都在呐喊。
总司令在检阅台上慷慨激昂,检阅台下的那几名时政宣讲员也没闲着,正用速记的方式记录、整理着总司令的演讲稿,这段演讲要刊登在报纸上,让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听见总司令的声音,至少也要让人们知道总司令的名字。
演讲完毕,一声令下,鞭炮声“噼里啪啦”响了起来,田劲夫率领卫队,敲锣打鼓的抬着一筐又一筐的鸡鸭鱼肉走了过来,移交给海军部队,既然春节不能如平民一样过,那么只有在吃喝上打打主意了,另外每人再发五块大洋的津贴,算是总司令的一片心意。
士兵们兴高采烈的接过筐,立即在军官的指挥下杀猪宰鸡,这年头,不惟百姓日子过得苦,就是当兵的也很难见回肉,即使是北方的北洋新军,也只能三天吃回肉,其它时候都是一样的白水煮青菜,吃出来的兵一个个皮包骨头,跟洋兵那是比不了的。
自从穿越到这个时代之后,赵北也很少品尝美味佳肴了,尤其是共和军组建之后,他更是以身作则,深入基层连队吃“排家饭”,每日到了开饭的钟点,总是领着参谋部的全体军官到各连去,今天吃这个连,明天吃那个连,饭菜与士兵完全一样,这样做的目的也很简单,一来是与士兵打成一片,让他们亲眼看见总司令没有特殊待遇,这二来嘛,就是亲自检查一下基层连队的伙食情况,看看有没有哪个军官胆边生毛敢喝兵血,所以,每次到连队吃饭,赵北总是临时决定去哪个部队,以免有人弄虚作假,蒙骗总司令。
现在共和军刚刚整编,后勤制度尚未完善,制度上有许多漏洞,赵北此举也是迫不得已,“创业艰难”,这句话是他目前处境的最好写照。
赵北每个月也有七十块大洋的薪金,这些钱倒是可以让他改善一下伙食,只是没人给他开小灶,全靠上街买,偶尔弄些酱牛肉、鸭脖子,却也多半让参谋们打了秋风。
总司令领着参谋们在军营里转了转,检查了一下勤务,又上军舰看了看保养情况,心满意足的离开码头,带着部下去兵工厂赴宴。
那是一场补办的年夜饭,昨天除夕北洋军的那些俘虏因为对部队改编不满而起哄闹事,赵北带着王占元和卢永祥弹压了一夜,年夜饭也没吃上,本来是打算今天晚上补办的,但上午从四川赶来几位客人,饥肠辘辘,面有菜色,再加上他们要拜见总司令,正好,这年夜饭和接风宴就赶在中午一起办了。
到了兵工厂,督办刘庆恩等人已等了许久,见赵北一来,急忙吩咐厨子开火升灶,军官们也趁此机会上前敬礼,与总司令握手寒暄。
这些军官都是中高级军官,下级军官都在连队过年,自从湖北、江苏新军起义之后,这些军官就没怎么回过家,湖北的军官还好说,有些人的家就在武汉周遍,江苏的军官和那些异地投军的军官就很凄惨了,离家数千里,又逢战乱,音信不通,思乡之情可以想见,赵北将他们也都请了过来,大家同病相怜,就把部队当家了吧。
刘庆恩领着几个蓬头垢面的青年男子走来,说道:“总司令,这几位就是刚刚从四川赶来的革命同志,前些日子的四川会党起义就是他们策动的。这位是熊克武,这位是黄树中,这位谢持,这位秦炳,这位饶国梁,这位佘英……”
赵北与这些四川客人一一握手,“幸会幸会”的说了一通,这倒不是他客气,实在是因为这几人都不是普通人,都是在历史上留下鼎鼎大名的人物,不是民初的军阀,就是同盟会的著名刺客,要不就是革命烈士,能与这么多历史名人握手,他确实很荣幸。
当然,有几位他却没什么印象,比如佘英和王松廷两人,就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大名,这两人都是四川会党首领,佘英是重庆、泸州、叙府一带哥老会的舵把子,“义会”会首,王松廷则是大渡河一带的袍哥首领,佘英去过日本,已是同盟会干部,王松廷虽未入会,但也是革命中人。除了这两位四川会党首领之外,还有两位陕西哥老会的首领,张云山,万炳南,他们是跟着四川新军军官秦炳和饶国梁从陕西赶来的。
这帮人出了四川到陕南,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就从汉中上了船,顺着汉江直奔武汉,不为别的,就是因为这里是革命的发动机!
第110章 远来是客(下)
如果站在满清王朝的立场上看,这帮四川革命者是一群“漏网之鱼”。
本来,安庆新军起义的消息一传到四川,熊克武和黄树中等人立即策动川中会党起兵响应,但无奈兵力单薄,又多是乌合之众,四川总督赵尔巽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将他们打散,许多同志死在“赵屠”刀下,四川新军里的那几个同盟会员也都暴露,只好离开新军。
起义失败后,众人被打散,各自逃亡,一些人按照约定在熊克武的一位远亲家聚首,一商量,决定去联络湖北革命军。
众人好不容易瞅到机会逃出四川,在会党的帮助下从陕西绕道,由汉中上船,赶到武汉请兵,希望总司令能够迅速挥师西进,横扫四川顽固势力,帮助同盟会建立革命军政府。
这是个好建议,但总司令另有打算。
“远来是客。诸位一路辛苦了,咱们不说别的,先好好吃一顿饱饭。你们是赶得巧啊,不是现在跑过来的话,你们就只能吃到白水煮豆腐了,这武汉的豆腐可不比你们四川的麻婆豆腐,清淡的很。”
赵北笑着邀请这些远道而来的革命同志入席,与自己同坐一桌,陪着他的共和军军官只有蓝天蔚和吴禄贞,吴禄贞是蓝天蔚引见给赵北的,现在已是军官速成学堂的副校长,而且也是共和军总军法官,具体负责部队纪律,正按照赵北的命令在原湖北宪兵的基础上组建一支专业的宪兵部队。
厨子是从武汉三镇各个菜馆请来的,手艺高超,动作麻利,不多时,已将菜炒好端上,都是以“咸鲜”风味著称的湖北菜,尤以武汉菜为首,粉蒸肉,蒸白丸,珍珠圆子,清蒸鱼,千张肉,八宝海参,糍粑鱼,元宝肉,虎皮蹄膀……诸多美食流水价端上来,色香味俱全,只看一眼便叫人垂涎欲滴。
考虑到川人口味,赵北还特意叮嘱厨子现炒了辣椒,炸了辣椒油端上桌,让他们辣个够。
不过,在正式开宴之前,一番必要的演讲是不可少的。
军装笔挺的站在几口弹药箱搭建而成的演讲台上,赵北对此次革命做了建设性的总结,之后,又针对国内国际局势做了番抽丝剥茧的分析,为众人展示出一条金光闪闪的革命大道。
迅速结束了演讲,走回桌前,赵北取下大檐帽,拿起筷子在桌上笃了笃,右手提起筷子指指桌上的菜肴,左手端起酒杯,先敬了军官们一杯。
“先干为敬。诸位,废话不说,整!”
总司令带头,众人自然有样学样,拿起筷子就是一气猛干。
平日里粗茶淡饭,不惟士兵难得见到油星,便是军官也很少吃到如此丰盛的宴席,此时难得有机会吃点小肉,喝点小酒,谁会谦虚?当下,只听得这礼堂里一片“咂吧咂吧”声,除此之外,竟无别的声音,几乎所有人的嘴里都塞满了美味佳肴。
四川客人见此情景,也不拘束了,这一路上风餐露宿,不是馒头就咸菜,就是咸菜就馒头,众人嘴里早已淡出鸟来,此时总司令带头据案大嚼,自也不能落于人后,于是也是一阵狼吞虎咽,几位会党首领还端起海碗向总司令连连敬酒,但都被赵北以“军中不便豪饮”为由挡了回去,只喝了两杯黄酒便放下酒杯,专心吃菜了。
只有熊克武和黄树中等几位同盟会干部心中焦虑,食不甘味,酒入愁肠更是愁上加愁,人人眉头拧成了倒八字,那脸上分明是写着个“愁”字。
他们没法不愁,现在赵尔巽在四川大开杀戒,同盟会好不容易组织起来的反清力量眼看就要烟消云散,如果不能尽快杀回四川,消灭赵尔巽,那么,即使将来四川光复,只怕也没同盟会什么事了,想起离开日本前孙先生的叮嘱和重托,众人心中都不是味,回想起川中起义,再看看湖北如今的局面,他们没有一个人不是悔青了肠子的,如果当时不是那么冒失,如果当时策动得是新军,如果……如果时光能够倒转,他们一定会调过头去,重新发动一次起义,只不过,这一次的起义将以新军为主。
新军好啊,比起会党来,新军有纪律、有武装,而且四川新军就驻在省垣近郊凤凰山,一旦策动起义,可以迅速攻占成都,成都一光复,四川各地肯定会纷起响应,到了那时候,伪清四川总督也只能束手就擒了。
可这毕竟是事后诸葛亮,由于新军中的组织发展得太慢,再加上伪清总督动手太快,结果四川新军未及策动就被解除了武装,而赤手空拳是干不了革命的,这也是此次四川起义失败最大的教训。
斩木为兵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机枪与大炮的时代!
相比四川的失败,共和军在湖北所取得的成功是那样的耀眼夺目,不仅光复全省,并拿下了全国数一数二的兵工厂,而且还挑起了这波澜壮阔的革命大势,如此光辉战绩,让人羡慕的同时也让人有些许嫉妒。
为什么挑起这个历史大势的不是同盟会?
众人都是心有不甘啊。
好几次黄树中都想开口,但一见赵北那狼吞虎咽的模样,只好又把话给咽了回去,刚才众人已经从旁人嘴里得知,这位总司令与士兵同甘同苦,吃得是一样的饭,穿得是一样的衣,如此以身作则,手下人怎能不为其效死卖命?再检讨一下自己这帮人,平时只顾得上联络那些会党首领,跟他们拜把子,给他们银锞子,但却完全忽视了底层的民众力量,忘记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得到利益的是那些高高在上的首领,可实际上冲锋卖命的却是那些小兵。
所谓“上下同欲者胜”,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众人各揣心思,吃不了几筷子便饱了,好不容易等到赵北吃完了饭,却见他将大檐帽往头上一戴,又从兜里摸了块麻布片擦了擦嘴,站起身只说了句“几位吃好”,便大摇大摆的去了,压根就没再提出兵援助四川革命的事情。
见那几个会党首领喝得昏天黑地,黄树中和熊克武交换了一下眼色,两人急忙站了起来,跟了上去。
赵北听见后头有人在喊“总司令”,回头一看,见是黄、熊两人,于是停下脚步,转回身等他们走近,随口问了一句:“对了,贵会的领袖孙先生现在走到哪里了?为何尚未归国?”
黄树中说道:“孙先生前些日子在南洋,革命一起,本打算立即归国的,但考虑到革命离不开经费,所以从南洋上船去了欧洲,想和法国、英国的银行家磋商借款的事宜,暂时不会归国,现在同盟会的实际工作是由宋先生和黄先生主持的。不过,目前革命形势发展迅速,南北和谈马上就要举行,孙先生是否还会继续原来的行程,我们就不清楚了。”
“原来如此。两位以后若是见了孙先生的面,替我问候一声,就说是我说的,‘革命先行者’,这个赞誉孙先生当之无愧。”赵北点了点头,撂下句话,调头就走。
黄树中急忙赶上几步,在后边问道:“总司令,不知总司令何时可以派兵入川?”
赵北停下脚步,很严肃的说道:“出兵援川的事情需要从长计议。现在南北和谈虽然正在筹备,但到底谈不谈得拢却是谁也不知道,如果清室不退,那么我军必将大举北伐,届时恐怕抽不出兵力援川。其实四川的事情并不复杂,那是一个内陆省份,孤掌难鸣,只要全国局势稳定下来,四川可以不战而取。至于赵尔巽那个人,其实也没什么本事,不过就是个满清遗老,你们不要被他的虚张声势给吓住了,历史证明,越是猖狂的顽固派,其内心就越是虚弱。”
这话说得虚虚实实,赵北早就想攻取四川,可他不愿为别人火中取栗,而且目前也确实没有做好进攻准备,更关键的问题是,现在还没看到什么竞争者,湖南的共进会和河南的奋进会现在都还在忙着巩固已控制的地区,暂时也无力将手伸向四川。
不打无把握之仗,这是赵北的原则。
黄树中又赶上一步,但被田劲夫隔下,只好停住脚步,说道:“既然共和军现在无法抽出兵力援川,便请总司令拨给我们些枪炮,我们自己干。四川起义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枪炮不足,不是大刀长矛,就是猫儿炮,反观清军,都是新式武器。”
赵北背着手,琢磨了一下,说道:“现在共和军正在扩充,武器弹药也不充裕,无法立即支援你们。不过,如果你们能够在这里稍候些时日,我可以想办法支援你们些步枪和子弹,数量不多,聊表寸心。现在你们最好立即着手安排,武器一到手,就可以回四川了,建议你们优先考虑在川北建立根据地,那里地势险要,而且民风彪悍。对了,前几天从日本回来几位革命同志,到武汉投奔革命军,其中有几位是同盟会的,现在就住在汉阳招待所,你们可以和他们谈谈心,叙叙旧,顺便看看文明戏。”
说完,将田劲夫喊到身边,说道:“几位客人吃完饭后,都安排在汉阳招待所休息,一应所需,从宽供给。”
本着物尽其用原则,现在的汉阳县衙已成了军政府的招待所,专门招待从五湖四海赶来投奔共和军的各色人物。
黄树中和熊克武徒唤奈何,但赵北的决心无可动摇,他们也只好回去与其他人商议。
商议的结果,黄树中和熊克武带领那几个会党首领留下等候,秦炳、饶国梁等人则继续东进,去福建投奔同盟会武装“革命建国军”。
第111章 各有打算
连绵的群山,曲折的小道,这里是湖南北部。
一群骑士正顺着那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在那起起伏伏的山谷沟壑间缓缓前行。
由于南方缺马,所以他们骑的是骡子。
走在最前头的是几个尖兵,背着日制“金钩步枪”,负责在前探路,紧随其后的是一名国字脸的青年汉子,头戴军帽,身穿安徽新军的军装,上身罩了件小袄,腰间系着条军用腰带,上面别着一支英国六响左轮枪,由于骡子没有鞍,他那两条粗壮的长腿几乎快垂到了地面,脚上的马靴沾满泥土,已看不出原来的颜色。
这名军人的身后紧跟着另一个汉子,约莫三十多岁,青布裹头,那张饱经沧桑的脸看不出任何表情,紧皱的眉头给人一种文绉绉的感觉,没穿军装,就是一身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黑色棉衣棉裤,腰间一条四指宽的牛皮腰带,左腰别着一只看不出型号的左轮枪,两条腿随着骡子的行走来回晃荡,脚上那双千层底的黑布面棉鞋也同样沾满泥土。
这两个汉子不是无名之辈,前头那人名叫吴振汉,原是安徽新军的一名棚目,现在则是中华革命共和军的副总司令,同时兼任第五师师长,杨王鹏走后,他已是共和军实际上的二号人物。
后头那个年岁稍长的汉子名叫龚春台,现在不仅是湖南六龙山洪江会的舵把子,而且也是“湘北革命军”的司令,“海琛”号巡洋舰的起义就是他一手策划的,也算得有勇有谋的人物。
“湘北革命军”是共和军总司令赵北给的番号,总兵力九千余人,除了一千多人是龚春台从湖北拉过来的队伍之外,剩下的兵多半都是湖南本地人氏,以江湖会党为基干,适当吸收了不少船帮分子,靠着江湖规矩的约束,这支队伍在这湖南北部也可算得一支强军,虽然对付不了北洋军,但是收拾一下土匪和团防局武装还是绰绰有余的。
现在湖南全省已基本光复,就连湘西那个土匪窝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