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08远东狂人-第3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物包裹得严严实实,但是仍然挡不住那凛冽的寒风。
也不怨海军部没有考虑周详,这毕竟是中国海军舰队第一次在这么冷的季节来到如此靠北的海域,这经验是不足的,物资的准备也是不足的,缺少防寒帽,也没有几只风镜,在这种海域进行海上航行,确实是对水兵们的考验。
这里是海参崴,俄语称之为符拉迪沃斯托克,位于太平洋西北端,濒临日本海,距离图们江也是不远,是俄国在远东地区最重要的港口,虽然每年的十一月至次年的二月是港口封冻期,但是总体而言,对于俄国这个一直在苦苦寻觅南方不冻港的北方国家来讲,这符拉迪沃斯托克就是俄罗斯帝国在东方最好的良港,不仅冬季封冻期短,而且港口条件非常不错,可以停泊万吨轮船,在军事进攻与防御上也非常有优势。
海参崴以前曾是中国的领土,沙皇俄国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机会对满清王朝进行了一次相当成功的战略讹诈,通过一份《中俄北京条约》就将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一片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一口吞下,海参崴就在其中,从此之后,这里就成了沙皇俄国的远东前哨,向东可直扑太平洋,向西就是中国的黑龙江和吉林,并且与先期割占的黑龙江以北那片约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连为一体,让世界再一次见识到了这头北极熊的贪婪胃口。
欲壑难填,沙皇俄国一再尝到了对外扩张的甜头,那么也就不必奇怪为什么俄国会参加协约国集团了,占领更多的领土,控制更多的殖民地,这就是沙皇俄国的国家战略,与英国、法国的国家战略并无根本区别,所不同的是,俄国的国力与其野心不成比例,因此,当野心膨胀远远超过国力之后,俄国的对外扩张道路终于走到了尽头,一场欧洲战争,以及随之而来的两场革命,最终终结了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虽然现在,在贝加尔港那里还有一个沙皇政府的小朝廷,但是那并不代表罗曼诺夫王朝可以控制现在的俄国形势,实际上,现在控制海参崴的就不是沙皇政府,也不是发动革命的苏维埃政府,而是一个所谓的“治安联合司令部”,由美国、英国、中国、日本这四个国家的军方代表统治这座滨海城市。
就在五天之前,美国、英国、中国、日本组织了一支国际联合舰队,在海参崴实施了一次联合登陆,在几乎没有遭到强烈抵抗的情况下只用了不到半天时间就完全控制住了这座远东城市,并立即组成了这个“治安联合司令部”,由四国派遣军事代表组成治安委员会,共同维持海参崴的社会秩序。
现在,城里的武装人员除了四国水兵之外,只有俄国警察,至于布尔什维克和无政府主义的武装人员,已经退出城市,撤到很远的地方去了。
当联军占领城市之后,五万中国陆军部队才坐着火车大摇大摆的跨过国境,深入俄国境内,并很快参加了联军的军事清剿行动,现在,中国的陆军部队已经前出至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交汇处,距离伯力已是不远,可以说,现在整个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的战略形势已经倾向于联军一方。
既然战略形势稳定下来了,那么联军下一步的行动就是继续增加在海参崴的驻军数量,这几天里,美国、英国、日本正在从殖民地和国内调遣陆军部队,陆续赶往海参崴,而中国则在增加海军力量。
现在,这艘正在航向海参崴的驱逐舰就是中国海军驱逐舰“牧野”号,而军舰甲板上这些水兵们正在忙碌的工作正是为了保持舰体稳定,清除那些影响军舰航行安全的冰凌。
“牧野”号驱逐舰是从青岛赶过来的,中途在日本占领下的朝鲜济州岛停泊了一晚,补充燃料和给养之后,次日上午离开济州岛,现在,军舰已经航行到距离海参崴只有十几海里的近海了,当了望兵望见港口灯塔的灯光之后,军舰的速度就开始减慢,但是水兵们却没歇下手里的活,因为舰长就站在舰桥上。
现在的“牧野”号舰长就是沈鸿烈,与水兵们一样,他也用保暖衣物将自己全身裹了个结实。
严格来讲,沈鸿烈还有战伤没有痊愈,上次参加南洋海战,他的驱逐舰队居功至伟,不过相应的代价也比较高昂,旗舰沉没,官兵阵亡,沈鸿烈本人也受了伤,头部一处,肋部一处,虽然养伤了一段日子,可是肋骨却少了一根,按照军医的说法,沈鸿烈至少应该静养一年时间,但是现在不过才休养了半年时间,沈鸿烈就又开始执行战斗任务了,为了执行这个任务,他不得不花了些心思让那名军医相信他已经完全康复。
五天之前,联军实施海上登陆,中国海军没有派遣大型军舰,只是派遣了五艘驱逐舰,现在,沈鸿烈指挥“牧野”号驱逐舰赶去海参崴,就是去接替指挥驱逐舰队的,由于驱逐舰排水量不大,但是速度却很快,因此非常适合执行在陌生海域的治安维持任务,而且如果天气转暖的话,军舰甚至还可以驶入乌苏里江和黑龙江执行任务。
“报告舰长!前方已见大片浮冰!”
就在沈鸿烈站在舰桥上指挥水兵们将那些在昨天的暴风雪中挂上的冰凌敲打下去的时候,一名军官走到他的身后,向他报告目前军舰所处位置。
“看见其它军舰了么?”沈鸿烈问道。
“能见度差,尚未看见。不过,在浮冰区已看见一条破冰船开凿出来的航道,或许,联军舰队已驶入港口停泊。”
“咱们也去港口瞧瞧。”
沈鸿烈命令一下,军舰立即驶进了那条被破冰船开凿出来的航道,在浮冰的包围下小心翼翼的驶向港口,并在前来接应的一艘拖轮的带领下很快赶到港口附近,首先被水兵们发现的军舰是一艘旧式战列舰,沈鸿烈一眼就认了出来,正是日本战列舰“三笠”号。
“三笠”号参加过当年的日俄对马海战,是日本联合舰队当时的旗舰,日俄战争结束之后不久,该舰在佐世保发生事故沉没,后被打捞起来修复,并继续在日本舰队服役,虽然排水量和主炮口径都相当可观,但是这毕竟是一艘旧式战列舰,已经落后于时代,因此不再承担主要作战任务,平时担任海上警戒,这次联军干涉俄国革命,日本政府就将这艘旧式战列舰给派了过来,这艘军舰也是现在联军舰队中最有战斗力和威慑力的军舰。
相比之下,沈鸿烈指挥的这艘“牧野”号就显得相当不起眼了,以致于当军舰从“三笠”号旁边缓缓驶过的时候,引起了驱逐舰上中国水兵们的不满。
“日本派这么大的军舰到这海参崴来,只怕是来耀武扬威的。”
“其它国家,不是炮舰就是驱逐舰,只有日本派来了战列舰,这简直是岂有此理!”
“弹压一帮手里只有步枪和野战炮的革命者,用得着这么大的军舰么?”
“我看呐,咱们中国不如也把咱们的战列舰派过来,跟日本人比比。”
“比不过的,日本的战列舰比咱们的战列舰更多,也更新。”
……
听着官兵们的议论,沈鸿烈拧着眉头没有说话,必须承认,水兵们的看法有一定道理,日本是此次对俄干涉最卖力的国家,一听中国陆军派遣了五万人的部队,日本政府也打算派遣相同数量的陆军部队,现在,英国政府正在劝说中国中枢政府将驻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的陆军兵力缩减至两万人以下,以避免给日本派遣更多陆军的借口。
日本政府打的是什么主意,沈鸿烈也能推测出来,作为一个后起的小列强,日本一直试图缓解国内的人口压力,一边向外国移民,一边占领新的领土,而俄国远东地区作为距离日本北方领土最近的大陆地区,正是日本国内“北进派”觊觎的目标,如果不是那场中日东北亚战争的话,或许日本的“北进派”不会这么快就消沉下去。
现在,俄国爆发布尔什维克革命,对于日本而言,这就是一个极好的扩张机会,也正因此,日本不仅极力撺掇中国参加这场国际军事干涉行动,而且日本陆海军也完全做好了大举入侵俄国远东地区的准备。
现在的海参崴地区,所面对的形势与1900年时中国的京津地区所面对的形势非常相似,都是国内的混乱引起了外国的联合干涉,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俄国内部混乱并不是由一帮乌合之众主导的,而是由一个拥有完整革命理论的现代政党所主导的,所以,联军在这里所面对的形势却与1900年时完全不同。
而这,也正是中国派遣五万陆军部队越过边境的重要原因,而日本不过是浑水摸鱼罢了。
第929章 海参崴
自从欧洲战争爆发之后,海参崴的军用船只和民用船只就调走了大半,俄国必须全力以赴的应付欧洲战场,因此只能将远东船队调往欧洲方向,西伯利亚铁路运力有限,根本无法满足俄国对欧洲战争的物资运输要求,海运已成为俄国坚持对德作战的一个重要后勤因素,英国和法国援助的物资多数都是通过海运从北大西洋运往俄国北方港口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斯克的。
也正因此,海参崴的船只数量大为减少,当五天前联军登陆这座远东港口城市的时候,港里的俄国船只基本上只剩下一些小轮船和渔船了,至于军舰,只有区区几艘小炮舰,而且现在也已成为联军海军舰队的战利品。
当“牧野”号驱逐舰驶进海参崴港之后,军舰上的官兵们看见的就是这么一副萧条景象,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的话,沈鸿烈恐怕很难相信这里就是号称俄国“远东前哨”的海参崴。
现在海参崴港停泊着英国、美国、中国、日本这四个国家干涉军的军舰,其中英国派了一艘巡洋舰和一艘炮舰,美国派了两艘炮舰,日本派了一艘战列舰和一艘装甲巡洋舰,至于中国,一共派来了六艘驱逐舰,其中就包括沈鸿烈指挥的这艘刚刚驶入港口的“牧野”号。
作为必要的礼节,得知“牧野”号驶进港口之后,驻港口的联军司令部就命令施放礼炮,而“牧野”号也施放礼炮回礼,等礼炮声停歇之后,那码头已近在眼前,由于天空仍在飘着小雪,能见度不是很好,而且码头附近还有几艘沉船,出于安全考虑,这艘驱逐舰就没有靠上码头,而是在距离码头一链的海面下锚停机,沈鸿烈则登上一艘舢板,赶去码头,向联军司令部报到。
等沈鸿烈赶到联军司令部的时候,程璧光已经好整以暇的在那里等候了。
程璧光是现在中国派驻海参崴的全权军政代表,也是“治安联合司令部”的成员,在一共四票的治安委员会里他也拥有决定性的一票,如果他不同意,联军就不可能在这片地区进行联合军事行动,而中国先期派到海参崴的那五艘驱逐舰也是由程璧光率领赶到这里的。
“报告程司令!‘牧野’号驱逐舰已准时到达海参崴,职部已可以接替指挥驱逐舰队了。”
见了程璧光,沈鸿烈一个立正,敬礼,并将海军部开出来的书面命令拿给程璧光过目。
“一路辛苦,你来的目的我已知晓,现在,你就是驱逐舰队的指挥官了。这是前几天驱逐舰队的行动记录,今后舰队如何行动,也由治安委员会决定,你不归任何一方直接指挥,只听命于治安委员会。”
程璧光点了点头,回了礼之后,吩咐副官将驱逐舰队的行动记录文件拿来,交给沈鸿烈,然后叮嘱几句,拍拍沈鸿烈肩膀,打发他离开了联军司令部。
沈鸿烈走后,程璧光这才仔细的研究了一下海军部开出来的书面命令,这上头不仅说了沈鸿烈接替指挥驱逐舰队的事情,而且也提到了下一步程璧光的主要任务,根据这份命令,程璧光只会在海参崴呆上不长的时间,很快,中枢将派周道刚接替他担任驻海参崴全权军政代表和治安委员会委员,而程璧光则将南行南洋,负责为中枢筹备邦加岛租借地的海军基地。
现在,兰芳第二共和国已经决定将整个邦加岛租借给中国,中枢政府将在那座岛上兴建一座海军基地,等海军基地建成之后,一支中国海军的南洋分舰队将在基地长期驻守,而且那座基地还拥有空军机场,一旦基地完全建成,中国海军和空军将成为决定南洋战略形势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而程璧光也很可能出任该基地第一任基地司令。
对于这个任命,程璧光是很高兴的,说起来中国是亚洲的大国,可是一直以来国势衰落,总是别国在中国建立军事基地和租借地,差点成了公共殖民地,而海军也一直属于地位尴尬的角色,既不能有效保护祖国的海疆,也不能有效保护海外侨民的利益,说句实话,过去,程璧光的舰队司令做得相当憋气。
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通过一场南洋战争,中国海军不仅扬眉吐气,而且顺带着还在南洋那边名正言顺的拥有了一座基地,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这种形势对于中国海军形象的提升是很有好处的,而且对于国家利益也是非常有好处的,国民也在这种形势之下看到了国家崛起与强盛的真正希望,这民族自豪感也是逐渐培养起来了。
强国的目标已是不远了,程璧光很庆幸他能赶上这个时代,实际上整个海军现在都是非常兴奋,过去对于中枢政府的那些怨言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对中枢政府的无比信任与忠诚,现在,海军部也不怎么哭穷了,上上下下都认为总统说的好,现在这种时候,就是中国上下一心的时候,空军虽然得到了中枢政府的优待,可是海军也不是后娘养的,无论空军还是海军,都是中国的武装力量,都服从于整个国防战略,既然现在中枢政府的国防战略重点是建设一支强大陆军,那么,空军和海军自然都应该让着点陆军兄弟,好歹叫列强不敢轻视了中国的陆军实力。
此次干涉俄国革命,中枢一出手就是五万陆军部队,这不仅是为了保障国家安全,而且也是做给英国、美国看的,如果不是这五万中国陆军出现在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的话,或许程璧光也不可能在治安委员会里得到一张表决票,因为根据英国政府最开始的方案,治安委员会将由英国、法国、美国、俄国这四个国家的代表组成,而将中国和日本排除在外,但是现在,既然中国陆军在实际上决定着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的整个战略形势,那么,中国理应在治安委员会里拥有自己的席位,于是,程璧光就取代了俄国代表,而日本也因为增派了“三笠”号战列舰,因此也取代了没有派兵的法国,参加了治安委员会。
一切都要依靠实力,个人之间的利益角逐看实力,国家之间的利益角逐也看实力,这就是这个世界的游戏法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以正义或非正义作为评判原则,只看实力。
当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积极派遣陆军作战,其目的就是为了拥有发言权,而现在,中国派遣陆军部队,也是出于相同的目的,争取在国际事务上拥有真正的发言权,而不是只看欧洲列强脸色行事。
现在,就是依靠着周道刚指挥的那五万中国陆军部队,程璧光才可以在这海参崴的联军司令部里与各国将军平起平坐,说句实话,对于陆军,程璧光是非常信任的。
将沈鸿烈带来的那份来自海军部的书面命令搁进办公桌的抽屉里,程璧光背着手在办公室里走了几步,抬头看看墙上的挂钟,已是下午五天钟,眼看着天就要黑了,他决定再去街上走走,反正现在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干,城里的行政工作实际上还是由俄国人自治解决,联军只是负责维持城里的秩序。
带上几名卫兵和副官,程璧光离开了联军司令部,乘上一辆国产轿车,到海参崴的市区转悠。
现在城里虽然已经恢复了秩序,但是市面仍然很萧条,一方面是俄国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发行的纸卢布已经变成了废纸,直接影响到了商人们的交易兴趣,现在城里通行的货币实际上就是英镑、美圆、华圆、日圆,而其中最受欢迎的当然是各种银元,对于吃尽纸钞苦头的俄国平民而言,现在他们更相信真金白银,而不是那些花花绿绿的纸片,也不怪俄国平民杯弓蛇影,实在是局势不太平,谁知道布尔什维克什么时候会打回来呢。
海参崴市面萧条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物资短缺,尤其是面包和燃料,实际上,自从联军控制了城市之后,城里就开始实行粮食配给制了,所需粮食均由日本、中国就近采购,至于燃料,城里的煤炭供应连保证联军舰队的需要都有些困难,更别说是供应市民需要了,所以,现在城外的山上到处都可以看见伐木工,好在这里森林茂密,木柴倒是不缺,只要足够勤快。
现在,街上到处可以看见用小车拉木柴的俄国平民,天气寒冷,所有的人都包裹得严实,只露出小半张脸和眼睛,目光多半呆滞,几乎看不到什么希望,也看不到对生活的憧憬,几乎所有的人都麻木不堪。
看着那些俄国平民的呆滞目光,程璧光突然想起了以前在国内看见的那些大众的麻木表情,而现在,在国内民众的脸上更多的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麻木的表情已是越来越少见了,多数中国平民都在享受着工业与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繁荣,他们也同样相信,只要自己勤快,这种经济的繁荣局面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国家经济超越列强。
但是程璧光却对国内工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前景持谨慎立场,虽然是名军人,不怎么懂得工业和商业,但是程璧光却知道,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枢连续对外用兵,这使军费开支增加不少,而且随着俄国内战的发展,中俄之间的正常贸易受到严重干扰,虽然军事物资订货猛增,但是相应的,民用物资的交易却日渐萧条,这从海参崴唐人街那里的萧条景象就可以看出来,这几天里,程璧光没事时就往唐人街那边跑,与那里的掌柜、伙计聊天,也正是通过这些商人,程璧光了解到了中俄贸易所面临的萧条局面,他也认为,一旦欧洲战争结束,这种商业的萧条局面很可能迅速蔓延到商业的各个角落,并最终导致工业发展速度的减慢。
虽然有些担心国内的工业与经济发展,但是程璧光还是相信,只要总统不犯战略性的错误,那么暂时的困难是不会击倒这个国家的,这从此次出兵干涉俄国内战也可以得到证明,实际上,在程璧光看来,此次出兵俄国,响应协约国行动是其次,主要目的只怕还是为了占领一些领土,以便将来向这些地区移民,这可以直接减轻工商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压力。
坐在轿车上,这么琢磨着,很快天就黑了下来,街上开始宵禁,程璧光也没在街上多呆,在唐人街转悠之后,便赶回了联军司令部,而此时,一封电报也正好从伯力前线拍到了联军司令部。
拍电报的人正是在伯力指挥陆军部队作战的周道刚,根据他的这封电报,现在,国际联合干涉军的先头部队已经攻进了伯力,敌军已退出城去,周道刚要求联军司令部立即下达命令,让部队继续追击敌军,以便沿着黑龙江向俄国纵深地区前进。
但是在是否继续前进的问题上,联军司令部却发生了严重分歧,中国代表和日本代表都主张继续追击溃散的布尔什维克部队,但是英国代表和美国代表却强烈反对继续向俄国纵深推进,他们的理由是战线拉得太长,侧翼太过暴露,而且后勤也跟不上。
不过程璧光却知道,英国和美国之所以反对联军陆军部队继续向前推进,其根本原因是担心中国通过这场对俄军事干涉行动攫取俄国的远东领土,因为中国陆军的兵力最雄厚,出于相同的担心,英国和美国也反对日本继续增加在海参崴的陆军兵力。
既然联军司令部不能达成一致意见,那么就无法批准周道刚的进军请求,于是,伯力战役结束之后,这战线就稳定下来,而周道刚也立即赶回了海参崴,准备以联军陆军司令的身份接替程璧光的职务,担任联军司令部中方代表。
第930章 伯力
从北方吹过来的刺骨寒风掠过山脊,带着呼啸声在那山谷中回荡,在这种气候条件下执行巡逻任务,确实不是件轻松的事情。
现在雪已经停了,但是风却更大了,那些深及大腿的积雪严重影响了前进速度,而且根本没有办法直接踩着雪面行走,只能依靠那些用树枝和木条制造的简易雪鞋,这种雪鞋上山的时候还比较轻松,但是下山的时候却必须小心翼翼,尤其是在陡坡行走的时候,这种简易雪鞋很可能会成为使你摔下山坡的罪魁祸首。
现在,一支巡逻队就穿着这样的雪鞋行走在山脊靠东的一面,所有的巡逻队员不仅都穿着雪鞋,而且也都穿着一身雪白的军装,上头还挂着一些枯枝烂叶,一些人的身后背着步枪,另一些人的身后背着冲锋枪或者轻机枪,手雷袋就挂在武装带上,正随着脚步一晃一晃,为了帮助行走,所有人的手里都还拿着一根木棒,在那陡峭的山坡上寻找着可靠的支撑点。
由于山坡很陡,巡逻队的前进速度很慢,而且为了防止遭到伏击,巡逻队分成两支分队,前头那支分队只有几个人,后头那支分队也只有二十多个人,加起来不过是一个步兵排的兵力,但是现在指挥这支巡逻队的军官却是一名营长。
这名营长就是章国栋,由于在当年的那场岫岩战役中表现出色,在战后不久,他就被提拔为营副,经过半年考察和半年的培训,最终被提到了营长的位置上。
营长,这个职务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勉强可以与高级军官坐在一起开会,不过章国栋还是觉得这个职务有些屈才,所以,他现在正在努力的向团长那一级奋斗,而作为奋斗的重要手段之一,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和下属,也正因此,章国栋平时就对部队的训练抓得很紧,而且往往亲自主持一些具体事务,今天派部队巡逻山脊,他就是亲自带队。
自从前天中国部队攻占伯力之后,伯力就成为了国际干涉军陆军部队的前线指挥部,说是“联军”,实际上现在保卫伯力的主力就是中国陆军的那几万部队,英国、美国的陆军只是象征性的向伯力城里派驻了一两百人,而日本陆军虽然达到了两千人的兵力,但是没有重型武器,只有中国陆军部队是齐装满员的,不仅拥有重炮,而且甚至还拥有一支陆军航空兵中队,装备有战斗机和轰炸机,战斗力非常强悍。
现在的联军陆军司令就是中国将军周道刚,但是前天周道刚就离开伯力去海参崴了,现在在伯力城里主持联军陆军事务的实际上是副司令潘康时,司令和副司令都是中国将军,这让英国将军和美国将军都非常不满,可是不满归不满,毕竟中国陆军兵力最强,再加上联军海军司令是英国将军,那么,这多少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平衡策略。
作为伯力联军陆军部队中的一员,章国栋可不像日本人那么轻视俄国布尔什维克部队的战斗意志,虽然对方缺少重武器,但是一来他们是本地人,熟悉当地的气候和地理,二来他们是为了信仰而战,再加上政治委员们宣传的“保卫俄罗斯”的口号,这打起仗来,有时候确实是不要命的,对此,章国栋是深有体会,毕竟,他是参加过前天的伯力巷战的,领教过俄国革命者的顽强斗志,实际上,如果不是坦克的协助,章国栋完全相信,伯力的攻克至少会推迟一至两天。
现在是冬季,对于交战双方而言,都是有利有弊,对于俄国人而言,这寒冷的气候是他们所熟悉的,什么时候有利于发动进攻,什么时候有利于防御,俄国战士都很清楚,但是这并不代表中国军队在严寒面前就毫无优势,实际上,在这么冷的天气下,几乎所有的河流都封冻起来,那河面上的冰盖足有一两尺厚,这么厚的冰盖可以保证作战车辆的快速行动,就连坦克也可以直接从冰盖上开过去,这有利于中国军队的进攻,尤其是在平原地区。
但是在山区,情况就反过来了,在山区,占据全面战术优势的是俄国的抵抗分子和游击队,他们通常潜伏在山中的密林里,等待条件合适的时候才会发动突然袭击,要么是趁黑夜袭击兵营,要么是趁风雪时攻击运输线,在这种游击战的背景下,占领军的山区巡逻就成为不可或缺的日常军事行动。
现在,章国栋和他的士兵们执行的就是这样的巡逻任务,他们正在巡逻的这处山脊很重要,因为在山脚下就是一条公路,连接伯力城和北边的一处前哨阵地,阵地上的物资补给全都仰赖于这条简易公路,如果游击队从山脊向公路上射击的话,前哨阵地的后勤补给将变得相当困难。
也正因此,章国栋就将他的营部设在那条公路边,距离这处山脊很近,专门盯着这个制高点,平时,战士们除了用装甲车清除道路上的积雪之外,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监视山脊,为了便于防守公路,他们还在山脊的几处有利位置设置了警戒哨,安排了哨兵在白天值班,一旦有警,迅速鸣枪报警,避免运输部队的损失。
现在,章国栋率领巡逻队正在向其中的一处警戒哨前进,到了那里之后,他们可以稍事休整,吃过午饭之后,就会调头往回走。
这一路走来,战士们发现了许多留在雪地上的脚印,这使章国栋不得不担心起来,由于地形不便埋设地雷,因此警戒哨的防御是不强的,考虑到这一点,章国栋催促部下加快速度,但是既然是在山脊上行走,这速度无论如何也是快不起来。
快接近警戒哨的时候,雪地上的脚印突然变得凌乱起来,这使所有官兵都提高了警惕,走在最前头的尖兵立刻停了下来,等章国栋率领后卫部队赶来之后,迅速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章国栋。
“成战斗队形散开!小心行动,不要误伤自己人。”
章国栋拿着木棒在雪地上划了个进攻方案,然后将部队分成了六个战斗小组,并将那两名狙击手安排到了两个突击小组里去。
之后,章国栋一声令下,六个战斗小组分散开来,分别由两个方向摸向警戒哨。
章国栋指挥一个突击小组从密林里摸向警戒哨,森林中静悄悄的,只能听到雪鞋踩踏积雪时发出的“咯吱”声,剩下的就是众人的粗重喘息声了,在这种紧张气氛下,所有人的心跳都加快了许多,再加上那沉重的行军装备,想不喘粗气就不行。
突然,山脊那边的警戒哨方向传来了机关枪的射击声。
“哒哒哒……哒哒哒……”
机关枪的射击声很清脆,但是与中国军队装备的重机枪和轻机枪的射击声都不一样,而且射击声很“专业”,章国栋立刻明白过来,恐怕警戒哨已经被敌人给掐了。
那机枪的射击声听上去很像路易斯轻机枪,这是由协约国援助给沙皇俄国政府和临时政府的军事物资,革命之后就落入了布尔什维克和无政府主义分子手里,在伯力巷战中,章国栋的部队遭遇过这种轻机枪的扫射,因此,对于这种轻机枪的射击声章国栋并不陌生。
“准备战斗!准备战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