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08远东狂人-第3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斗持续了数个小时之后,交战双方全部退出城去,反对沙皇制度的部队向西撤退,投奔革命军去了,而拥护沙皇制度的部队则向东撤退,带着沙皇政府的全部黄金储备,沿着西伯利亚铁路东撤,一路走,一路摧毁桥梁,并且一口气撤到贝加尔湖边的贝加尔港,就在这里,拉斯普廷主持了新沙皇的登基加冕典礼,虽然出席登基加冕典礼的外国使节只有中国和日本领事,但是这并不妨碍拉斯普廷加封自己为摄政大臣,从这一刻起,沙皇就是傀儡了。

第907章 财政整理(上)

五月的天气已是带着暑气了,正午刚过,那不透风的屋子里就呆不住人了,日头底下干活的汉子也纷纷赤了上身,那一身的腱子肉在阳光下泛着油光,号子声此起彼伏,热火朝天的劲头。

现在的北京大前门火车站正在翻修扩建,工地就在火车站前,机器的轰鸣声与工人们干活时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与那从火车站里传来的汽笛声一起将这里的气氛渲染得工业化十足。

刚刚一列货车从锦州过来,进站之后,只稍稍停留了那么几分钟,便又匆匆起程,向天津站赶去,从货车的守车上下来几名乘客,为首的正是财政次长王永江,另外几人也都是财政部的工作人员,他们是跟着王永江从锦州那边回来的。

前段日子,王永江奉命陪同德国驻华大使雷克斯等人离开北京,前往东三省,此去北方,王永江有两个任务,其一,为雷克斯做中间人,使这位德国驻华大使能够直接与俄罗斯帝国沙皇政府取得联系,现在英国、法国都在外交上正式承认了俄国临时政府,德国政府只能借助中国的帮助寻求与俄罗斯帝国沙皇政府的外交谅解,看看能否联手解决俄国与德国战争的事情。

王永江此去东三省的第二个任务则是财政部派给他的财政整理任务,经过财政部前段日子的整顿,东三省地区的俄资金融机构基本上已经完成了重组,此次王永江赶去东三省,就是正式接管那些金融机构的财政审核权,尤其是那些俄资银行的财政监督权。

现在,王永江已经完成了那两个任务,于是赶紧返回北京,一则是向中枢复命,二则也是为了赶回财政部参加财政会议。

南洋战争虽然以中国胜利而告终,而且这场战争也没持续多久,不过这军费的支出也不是一个小数目,财政部现在必须调整今年的财政计划,以应对中枢财力的紧张局面,再加上中枢政府仍在执行移民实边政策,这方面也需要财政部的财政支持,因此,财政总长熊希龄决定召开一次财政部财政整理会议,考虑到王永江的理财能力非常出色,于是一封电报,将王永江召回了北京。

由于催的急,王永江只好找到什么车就坐什么车,这一路从沈阳经锦州,再到北京,颇为辛苦,路上也整理了一份财政建议书,打算递交财政部,现在,他的秘书手里提着的那只公文包里就装着这份财政建议书,只等回财政部,就可以转交熊总长审阅了。

离开火车站,财政部派来的轿车已等了多时,王永江带着秘书先上了车,吩咐司机直奔财政部。

等王永江赶到财政部,正赶上财政部上班铃响,熊希龄刚到办公室,见王永江这么快就赶了回来,熊希龄确实有些惊讶,这财政整理会议后天才会举行呢,这也足见王永江办事干练的作风,或许这也是他能够赢得总统器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熊希龄感慨之间,王永江已将那份财政整理建议书呈了上去。

“请熊总长过目,这是卑职在路上草拟的财政整理意见,仓促之间,字迹潦草,构思粗鄙,若有思虑不周之处,还望总长海涵。”

王永江倒也谦逊,简单讲了几句,财政整理建议书一呈,然后便垂手而立,就等熊希龄看过那份文件。

熊希龄看了看文件,并没有立即发表意见,而是问了一个好象是与财政不相干的问题。

“王次长啊,现在中枢与各国关于南洋政治地位问题的磋商已近尾声,很快,南洋那边形势就会不一样了,依你之间,苏门达腊与爪哇到底是直接由我国托管为好,还是让其自立为好呢?”

王永江笑了笑,指指熊希龄手里的那份财政整理建议书,说道:“关于这个问题,我在财政整理意见中也有所提及,总长现在或许可以先看一看。简单来讲,我个人认为,还是应该让苏门达腊和爪哇自立为妥,在我看来,这两个地方虽然华人不少,可是南洋土著也多,所谓龙蛇混杂之地,搬弄是非之区,如果直接由我国托管的话,则其国防、内政均由中枢负责,这样一来财政部开支愈大,则财政紧张之感愈强,所以,我认为,让苏门达腊与爪哇自立最好,但是内政、外交等方面仍需接受我国之指导,这样一来,我可享受当地经济之好处,却又不必为当地的内部冲突和纷争而背书,何乐而不为呢?”

“你这看法似乎有些短视了啊。若是叫苏门达腊和爪哇自立建国的话,财政部为南洋战争支出的战争经费不是打了水漂了么?”

熊希龄摇了摇头,说句实话,他与外务部的一些外交官一样,也认为中国应该直接托管苏门达腊和爪哇,只有这样,他才觉得对得起此次南洋战争的军费支出,这就与当年那场日俄战争一样,由于战败国没有支付战争赔款,所以战胜国中的许多国民都认为应该在领土问题上多占些好处,至少可以舒缓一下国内的人口压力。

“难道总长也认为应该将苏门达腊和爪哇卖给别的国家?”

王永江做出副吃惊的模样,他在东三省看过报纸,现在有一种舆论,认为应该将苏门达腊和爪哇卖给英国或者美国,换取资金发展工业,这种舆论虽然看似荒唐,但是持这种看法的人不少,在这些人看来,既然英国和美国反对由中国直接托管苏门达腊和爪哇,那么,干脆把这两个岛屿打包卖给英国和美国算了,反正这两个岛屿中国也得不到,还不如换些实惠。

当然,王永江是故意这么说的,他也清楚,熊希龄再怎么糊涂,也不可能附和这种荒唐的意见,他之所以这样说,目的只是为了提醒熊希龄,现在摆在中枢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托管南洋那些群岛,另一条则是将其划为势力范围,但是托管之事因为英国和美国的坚决反对不可能实现,那么就只剩下划分势力范围了,至于卖出岛屿之说,茶馆里说说就行了,没必要当真,真要卖的话,只怕当地的华人就不干。

“你想到哪里去了?我虽然被人称为‘铁公鸡’,可是还没荒唐到买卖领土的份上。我的意思是,在我看来,无论如何,我国也必须顶住英国、美国的外交压力,直接托管苏门达腊和爪哇。我国海军实力弱小,如果英国和美国说话不算数的话,恐怕势力范围也是保不住的,还不如现在就一口吞下去,造成既成事实,不怕英国和美国捣乱。”

熊希龄急忙摇头,将他的看法说了出来。

但是王永江却不同意熊希龄的看法,在他看来,熊希龄这才是真正的短视,不过他并没有当面顶撞,而是采用了迂回战术。

“熊总长莫要小看了英国和美国的决心,虽然这两国目前都将主要注意力放在欧洲战争上,但是如果在南洋问题上我们完全无视两国的意见的话,对于我国长远利益是没有好处的,苏门达腊与爪哇纵然不直接被我国托管,可是只要那里是我国的势力范围,那么我们就可以控制当地的局势,想当年,列强在我国划分势力范围,各国之间不也是井水不犯河水么?这饭要一口一口的吃,现在我国财政紧张,北方俄国形势也是不稳,需要财政支持的地方太多,哪里顾及得那么全面?所以,南洋那边,就叫他们自己放羊,我们只需要盯着一些就可以了。至于海军实力之事么,有日本海军帮衬着,英国和美国怎么说也得顾忌些,现在,中国和日本可是坐在一艘船里。”

虽然王永江说得委婉,可是熊希龄到底是听明白了,这是在说他短视呢,这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也就索性不再跟王永江讨论这个话题了。

“那位德国大使没跟你一起回来么?”熊希龄换了个话题。

“没有。听说俄罗斯帝国新沙皇在贝加尔港举行加冕仪式,那位德国大使就急忙赶去了,不过按照他的行程来看的话,他恐怕还是赶不上加冕仪式,不过他此去贝加尔港,或许可以直接跟沙皇本人说上话。”王永江说道。

“那位俄罗斯帝国的新沙皇是个小孩,只怕也是个阿斗一类的人物,这俄罗斯帝国到底是穷途末路了啊。”

熊希龄颇有些感慨,看了眼王永江,说道:“你这一路也是风尘仆仆,这就下去休息休息,后天过来参加财政整理会议,届时,总统将在会上发言。另外,东三省那边俄国金融机构整顿接管的报告也要尽快拟好,说不定总统很快就要找财政部索要,你务必认真些。”

见熊希龄不冷不热的态度,王永江也识趣的告辞离去,坐上轿车,赶回寓所。

离家颇有一段日子,这段日子来访的友人故旧不少,都没见着王永江的面,不过有些人留了帖子和信件,赶回寓所之后,王永江第一件事就是翻阅这些拜帖和信件,看看访客是不是有急事需要他帮忙,人在官场上打拼,这人情交往是躲不了的,你今天不忙别人,明天也就别指望别人帮你。

当然,帮忙也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违法的勾当王次长是不做的。

这些拜帖和信件中,倒是没有多少是有急事需要王永江帮忙的,只有一封署名“张作霖”的拜帖让王永江留了心。

张作霖当年是王永江在政界复起的关键人物,没有张作霖的盛情相邀,就不会有王永江今天的地位和权力,所以,对于张作霖,王永江是很感激的,在他的恩人排名中,张作霖排名第二,仅次于赵北,甚至高于徐世昌,在王永江看来,张作霖是个人物,至少是个枭雄,在乱世之中,这种枭雄人物才是干大事业的人物,只可惜,张作霖没赶上时代,最终,时代选择了赵北,至于张作霖,在中日东北亚战争结束之后就已解甲归田,不再过问政治了。

张作霖居然拿着拜帖来访,这确实让王永江有些惊讶,急忙叫来门房,仔细一问,才得知,来的人并不是张作霖本人,而是他手下的一个亲信,名叫汤玉麟,那日来访未能见到王永江,汤玉麟留下这封拜帖,并叮嘱门房,如果王永江回来,就派人去他下榻的旅馆通知一声,所以,门房那里有汤玉麟留下的地址。

王永江寻思左右没事,不如去见见故旧,于是也没叫门房通知汤玉麟,而是亲自赶去汤玉麟下榻的旅馆,看看张作霖到底派他来做什么。

第908章 财政整理(下)

汤玉麟就在北京南城一家旅馆投宿,王永江根据门房给他的地址摸到地方,找到汤玉麟人的时候,这位江湖绰号“二虎”的汉子正在与一帮同伴在馆子里吃酒,已是半醉,不过好歹是认得王永江,也还记得张作霖交代下来的任务,于是二话不说,与同伴别过,拉着王永江就赶回了客房,从一口皮箱里翻出一封信,交给王永江。

王永江接过信,先扫了眼信封抬头,看那字迹正是张作霖亲笔,这位绿林人物文化不高,这字也就写得很随意,好在王永江并不介意,拆了信封,取出信瓤,仔细看了一遍。

张作霖知道王永江的性格,信里也就没多客套,先是几句问候,然后就开门见山,将他派汤玉麟拜见王永江的目的告之,不是为了别的事情,正是为了此次北洋财团与汉纳根财团煤炭辛迪加之战的事情。

虽然张作霖没在信里明说,不过王永江也可以从信的内容判断出来,现在,这个曾经的东三省绿林人物已经投靠了东南财团,准备跟着东南财团在这场煤炭辛迪加大战中大捞一笔,之所以派汤玉麟悄悄赶来北京拜会王永江,就是想从王永江这里探探口风,看看财政部和中枢政府到底会怎么看待这场煤炭辛迪加之战,到底是支持哪一边。

张作霖在信里说,他是自己想打听这事,可是王永江却对此嗤之以鼻,他很清楚,站在张作霖身边的肯定是东南财团里的大人物,甚至可能就是张謇本人,表面上看是张作霖在向王永江打探内幕消息,但是实际上却是东南财团在搞内幕投机。

说实在的,对于这种内幕投机行为,王永江非常反感,他也知道,总统本人也非常痛恨这种官商勾结的行为,但是偏偏联合阵线政府成员背景相当复杂,既有前清时代的遗老政客,也有北洋集团中的政坛不倒翁,在这种背景之下,想完全杜绝这种政客与商人之间的内幕交易是不可能的。

不过现在王永江倒大可不必为此作难,原因很简单,对于煤炭辛迪加之战,他本人并未直接参与其事,也不清楚中枢政府和总统到底打得是什么主意,所以,他大可实话实说。

“二虎,实不相瞒,关于煤炭辛迪加之战的事情,我并不清楚中枢和总统到底打得是什么主意,只知道,此次北洋财团磨刀霍霍的架势已经引起了财政部的高度关注,并已草拟了报告,转交总统过目,或许用不了多久,总统就会给出明确的意见,但是现在,这中枢的政策确实未定。”

王永江先对汤玉麟解释一番,但是考虑到此人是个粗人,而且此时也是半醉,于是之后又写了封回信,封好之后,叮嘱汤玉麟带回去交给张作霖,然后谢绝了对方赴宴的邀请,匆匆赶回寓所。

回到寓所之后,王永江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反复琢磨着煤炭辛迪加之战的事情,他是个研究经济的人,当然知道这个“辛迪加”是什么意思,他也很清楚,如果一个国家的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辛迪加”、“卡特尔”、“托拉斯”之类的企业联盟的话,往往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工业开始由分散型向集中型过渡,由低效型向高效型过渡,这对于国民经济而言有好处,但是同时也有坏处,这个时代的中国是否已经做好了迎接辛迪加或者托拉斯时代的准备呢?

本来,这段时间王永江的心思主要放在东三省俄资金融机构的整顿与接管上,但是现在,汤玉麟带的那封张作霖的亲笔信使他的注意力转移了方向,北洋财团和汉纳根财团摩拳擦掌准备一统晋冀两省煤炭行业的这场商战早就进入了财政部的视野,王永江因为忙于整顿俄资金融机构的事情一直没有在这上头分心,所以,他也不太清楚总统到底对此是什么态度。

这事或许可以去问熊希龄,但是在仔细琢磨一番之后,王永江最终决定,还是去问一问总统,他有总统的特殊名片,可以直接去侍从室,至于总统能不能当时就见他,那要看总统的日程是否已满。

王永江想到做到,立即赶去总统府,到侍从室挂名,要求立即拜会总统,多少让他有些受宠若惊的是,得知是他过来,赵大总统立刻吩咐副官领着王永江赶去统帅堂觐见。

王永江很快跟着侍从室副官赶到了统帅堂,而此时,总统正在接见几名从外蒙古赶来的陆军军官,其中以徐树铮的职位和军衔最高,也不必往深处想,肯定是表彰他们进军库伦的战功的,就在南洋战争进行的同时,中国国防军一支精锐部队也飞渡关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击溃了外蒙古王公的叛乱武装,并打死了主持叛乱的那些王公和僧侣头目,现在,草原的局势已经稳定下来。

王永江不敢刺探军情,只好耐心的等在休息室,直到徐树铮带着那几名军官离开之后,他才跟着副官赶去总统办公室。

“岷源啊,你什么时候回京的?东三省那边的俄资金融机构的整理还算顺利吧?”

见到王永江,赵北很是客气,毕竟,这中枢政府的根本在于财政和金融,而财政和金融的根本在于人才和秩序,秩序,赵北可以用手里的权力予以保证,至于人才,就只能礼贤下士了。

“今天下午刚刚坐火车回京,东三省那边的事情进展非常顺利,现在俄国内战迟迟不能结束,俄资银行都出现了储户挤兑狂潮,这种时候,没有哪家俄资银行敢对抗财政部,现在,俄资银行的纸币发行权已经完全控制在财政部手中,俄国纸卢布也已完全退出东三省金融市场。美国财团虽然对此颇有微词,但是有中枢政府撑腰,财政部完全可以应付。”

“那就好,那就好。岷源啊,你今天下午才回京,不好好休息休息,这么急着来找我,是不是有什么急事啊?”赵北问道。

王永江迟疑了一下,然后说道:“其实,卑职是为了晋冀煤炭辛迪加的事情过来的。财政部前段日子的报告总统想必已经看过了,不知总统如何看待此事?在总统看来,由北洋财团掌握煤炭辛迪加好,还是由汉纳根财团掌握煤炭辛迪加好?”

赵北听罢王永江的解释之后,淡淡一笑,说道:“原来你是为了此事。也好,咱们现在就谈谈这件事。依你之见,这辛迪加、卡特尔、托拉斯之类的联合企业,对于国家经济而言,是好处多些呢,还是坏处多些呢?”

王永江颇有些犹豫,琢磨了一下之后,摇了摇头。

“卑职说不好,还想听听总统意见。”

“哈!你都说不好,我又怎么说得好呢?不过,根据我以前向德国军火卡特尔订购军火时的经验来看,这些国际联合企业能够将工业品的利润提到最高,你不接受也必须接受,不然,你根本就买不到你想要的军火,比如说,你要买德国的步枪,那么最好直接通过军火企业驻华洋行代为购买,如果你直接去德国本土向兵工厂购买的话,这价钱反而比在洋行里买更高,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垄断所带来的惊人利润,所谓辛迪加、卡特尔、托拉斯,就是垄断型工业企业的典型代表。”

“商人办实业,以利润为唯一追求,却也无可指责。”

王永江点了点头,做出副洗耳恭听的表情。

但是再叫赵北讲下去,他恐怕也讲不出什么来了,毕竟,他不是经济专家,或许可以依靠超越时代的眼光指导一下国家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但是如果说具体到某一行业的战略规划,或许还不如王永江这个土专家。

不过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赵北知道,在后世,许多工业国都制订了《反托拉斯法》、《反垄断法》一类的法律,用来限制这种大型企业甚至是跨国企业的联合,仅此一点,就足以证明这些辛迪加、卡特尔、托拉斯有着相当负面的影响,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阻碍作用。

所以,赵北其实也很关注北洋财团与汉纳根财团的这场煤炭辛迪加之战,究竟由谁控制晋冀地区的煤炭垄断权,赵北并不关心,他关心的是,这个煤炭辛迪加会给北方的煤炭供应带来怎样的变化,如果考虑到辛迪加组织对利润的贪婪追求的话,那么,一旦这个煤炭辛迪加组建完成,或许北方的煤炭价格会猛涨,并由此牵涉全局,煤炭是工业的主要动力来源,煤价的波动直接影响到所有工业品的成本,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到时候北方的工业到底会怎么样,赵北心里可是完全没有底,虽然南方的煤炭仍可自由北送,可是考虑到运输的成本,这个煤炭辛迪加仍将在价格上占据优势。

赵北当然可以用手里的权力制止这场辛迪加之战,但是他现在还是决定观望一下,毕竟,他已在政治上挤占了许多人的利益,现在,如果再不许那些人挣钱的话,那么,现在国内的政治平静局面或许会立即结束,而这,却不是赵北现在想看到的。

幸好这个晋冀煤炭辛迪加只是区域性的垄断组织,还不可能影响到全国煤炭价格,所以,赵北现在还是那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架势,如果北洋财团或者汉纳根财团真有那个野心和实力去尝试控制全国的煤炭价格的话,那么,或许不等他们动手,赵北已经先下手为强将他们好好敲打敲打了。

其实,像这种煤炭辛迪加之类的企业联合体,现在国内已出现了不少类似的组织,银行业、纺织业为代表,尤其是纺织业,不但垄断着区域性的销售市场,而且也垄断着原料供应市场,一方面是画地为牢,一方面是惊人利润,难怪煤炭商人也有些跃跃欲试了。

这种联合企业就是所谓的“垄断资本”,其力量足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走向,甚至决定一个国家的政治布局,而现在,在这1917年的世界上,几乎所有强国的政治都受到这种垄断资本的影响。

赵北希望他能够控制这种垄断资本,而不是被这种垄断资本所控制,虽然这个任务非常艰巨,不亚于一场真正的战争,但是赵北还是打算试一试。

赵北也非常清楚,这场战争才刚刚开始。

第909章 恰克图

青草随着风摇曳,草原上已是一片葱绿。

相比葱绿的草原,飞机场上的绿色看上去就有些斑驳不堪了,由于经常起降飞机,飞机场上满是随处可见的机轮的摩擦痕迹,将那些被特意修剪得很低矮的青草切割的支离破碎,越是靠近停机坪的地方,摩擦的痕迹就越重,草根下的黄土清晰可见,风一起,尘土就飞扬起来,因此,当飞机起飞或者降落时,这飞机场上就是一片灰蒙蒙的感觉,这显然不利于飞行员观察跑道,飞机场的整修势在必行。

现在,这座飞机场就在进行现代化的改建与整修,工程部队负责将停机坪划分成若干区域,并在其中修建几条真正的柏油跑道,以保证重型飞机的起降安全,除此之外,一些真正的飞机库也正在赶工,一旦建成的话,战斗机和轰炸机就不必整天在风沙里忍受风吹日晒了,这对于战斗机和轰炸机的保养是很有好处的。

目前为止,飞机场已经完成了一条柏油跑道的修建,这条跑道足有一千公尺长,能够保证任何重型飞机的起飞与降落,而现在,就在远处的工程部队仍在忙着修建其它跑道的时候,一架中型轰炸机正在天空盘旋,并很快进入了降落航线,最终在那条修建完毕的柏油跑道上降落了。

这是一架“翠鸟”式中型轰炸机,全金属结构,双发下单翼,是目前中国航空工业顶尖技术与设计思想的结晶,虽然只是一种实验型飞机,并没有真正批量生产,但是自从这种新式飞机进入国防军部队试用之后,几乎所有第一眼看到它的人都对这种中型轰炸机印象深刻,这种飞机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飞行速度,远比普通轰炸机快得多,所以,在许多时候,这种“翠鸟”式中型轰炸机也被用来执行运输任务,和平时期,这或许是这种飞机最经常执行的任务。

加上原型机,“翠鸟”式中型轰炸机一共只生产了二十余架,多数都配备给了西北空军部队,只有少量配备给了东北空军部队和华南空军、西南空军部队。

现在,这架已经降落在这座飞机场上的“翠鸟”式中型轰炸机就隶属于东北空军部队,这从它的机尾编号上就可以得到证明,不过机尾上的另一个编号却又显示出它的特殊身份,现在,它也归陆军部航空队直接指挥。

这架“翠鸟”在机场跑道上降落之后,一直滑行到跑道的尽头才调了个头,然后发动机熄火,接着飞机的炸弹舱舱门被人从里头打开,几名身穿陆军军装的军官从炸弹舱里跳到了跑道上,虽然他们都穿着皮袄,戴着飞行帽,不过那脸依旧通红,高空的严寒确实让他们印象深刻。

几名军官中,军衔最高的就是徐树铮,而且他的职务也是最高的,现在,他不仅是西北边务处处长,而且也是外蒙古地区最高军政长官,统管草原上的一切军务,甚至还有一些行政权力。

这里,就是恰克图,靠近外蒙古北部边境的一座小城,目前也是中国与俄国的边境城市,说起来,这还是徐树铮率部进军外蒙古之后第一次到恰克图视察呢,为了图新鲜,更是为了赶时间,离开北京之前,徐树铮特意向陆军部申请派架飞机给他,他要坐飞机回外蒙古,结果,陆军部就将陆军部直辖的飞机交给了徐树铮,由此也可见陆军总长对小徐的器重。

飞机先到外蒙古行政中心库伦,稍事停留之后,徐树铮又立即乘机赶到这恰克图。

恰克图,又被商人们称为“买卖城”,之所以有这个别称,主要是因为这里是中俄边境贸易的重要中转站,自从清廷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将恰克图正式确定为中俄通商口岸,这座边境小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在已成为整个外蒙古地区对外贸易的枢纽,更为重要的是,西伯利亚铁路的一条支线就从这里经过,并向南一直延伸到张家口,因此,恰克图愈发繁荣起来,只是这城市的规模却一直不大,因为俄国人不想让这座位于中国境内的城市发展起来,因此一直通过外蒙古王公对城市的发展进行限制。

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自从俄国爆发革命并发生内战之后,恰克图的俄国势力就立刻衰退了,之后不久,中国国防军奉命进军库伦,一举消灭了盘踞在当地的割据势力,维护了国家领土的完整,并利用俄国局势混乱的有利局面,迅速控制了整个外蒙古草原的形势,现在,中国国防军在恰克图、库伦、乌里雅苏台、唐努乌梁海等地方都有重兵屯驻,在这种局面之下,原本在外蒙古地区占据优势的俄国势力就如同那阳光下的冰雪一样,迅速消退了。

徐树铮这次赶到恰克图,是奉了总统命令过来的,前几天他刚刚在北京受到总统接见,并与总统就目前中俄北方边境的形势交换了意见,现在,徐树铮就是奉命视察北方边防的,并对俄国内战进行必要的干预。

目前的北方形势对于中国是非常有利的,自从俄罗斯帝国沙皇政府搬迁到贝加尔湖畔的贝加尔港之后,俄国内战的形势大局就基本上定下来了,众叛亲离的沙皇政府不过是在苟延残喘而已,俄国革命政府随时可以将这伙顽固坚持沙皇制度的“叛军”消灭,只要中国不出兵干涉。

但是在赵大总统看来,目前还不是沙皇政府完全覆灭的时候,从中国的国家利益出发,总统先生还需要沙皇政府继续苟延残喘一段日子,也正因此,徐树铮才奉命赶到恰克图,指导这里的防务,并实地考察一下边境形势,为中枢执行对俄干涉行动。

从轰炸机的炸弹舱里跳到跑道上之后,徐树铮就取下上身披着的那件皮袄,搭在胳膊上,然后与那几名跟随而来的参谋赶去机场指挥部,打算先考察一下空军的战备工作。

现在,沙皇政府就在北方的贝加尔港建立防线,远东军团也在那里布防,而那位远东军团的中国司令张宗昌则一遍又一遍的向中国中枢政府拍发电报,请求空军援助,不然的话,沙皇政府的军队将在俄国临时政府空军部队的空中攻击下彻底失去士气。

在徐树铮奉命赶到恰克图之前,总统已经通过空军司令部向战斗机部队与轰炸机部队下达了战略转场的命令,现在,已经有部分部队转场到了恰克图野战机场,其中,就有重型轰炸机中队,而率领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