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08远东狂人-第3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们看,这个日本人,我见是不见?”徐世昌询问段祺瑞和王士珍。
“不见。”王士珍摇了摇头。
“见一见也好。”段祺瑞却点了点头。
“王龙”与“段虎”出现了意见分歧,徐世昌连忙追问情由。
王士珍说道:“王揖唐过去曾做过徐公的秘书,此人才干是有一些的,但是人品实在不怎么样,他现在是中日友好关系促进会的会长,与日本人走得近,他与日本人打交道没什么问题,但是徐公却没有必要与日本人走得太近,一方面,日本狼子野心,虽然两年之前遭到迎头痛击,野心有所收敛,但是这两年以来,靠着欧洲战争,日本经济恢复,国力有所增强,也正因此,日本才敢于在新几内亚向澳大利亚挑衅,这样一个野心勃勃的近邻,我们必须保持警惕;另一方面,国民情绪也不能不考虑,对日亲善者有之,但是对日仇视者也是不少,再加上北洋实业集团与日本企业都经营纺织业,无论是对市场的争夺,还是对棉花原料的争夺,都非常激烈,徐公身为北洋的精神领袖,自然不应与日本人走得太近,否则,可能会导致北洋分裂,过去,北洋已经分裂过一次,现在好不容易再次团结起来,可不能再重蹈覆辙了。”
段祺瑞却不同意王士珍的看法,说道:“聘卿未免过于谨慎了。在我看来,徐公不必担心北洋会因为接见一个日本人而分裂,何况此人还能为北洋实业集团提供贷款,那么见一见又有何妨呢?至于王揖唐这个人,他虽然只是总统府的高级顾问,可是在赵振华眼里,此人却是大有用场的,聘卿以为,现在国内的‘泛亚细亚主义’思潮为何泛滥?正是赵振华一手扶持起来的,为的就是联合日本,排挤欧美势力,只是顾忌着国民的情绪,以及防止列强警惕,才通过那个中日友好关系促进会来进行此事的。所以,王揖唐这个人现在虽然没有什么显赫的地位,可是他在总统府里却很有分量,徐公若拒绝接见他引荐过来的人,只怕会得罪他,王揖唐不是君子,他是个小人,君子可以得罪,但是小人却不可以得罪,还望徐公明鉴。”
王士珍和段祺瑞说得都有道理,这让徐世昌沉吟良久,然后吩咐管家将王揖唐和那个日本政客领去客厅。
徐世昌将王士珍和段祺瑞留在书房里,随即赶去客厅。
见徐世昌过来,王揖唐和西原龟三急忙站起,都是深深一鞠躬,礼数做得十足。
徐世昌还了礼,坐下之后,开门见山。
“两位今日来访,不知所为何事?这位西原先生刚才对我管家说的那番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王揖唐自然没有说话,西原龟三通过翻译说出番道理。
“徐先生现在是中国北方实业界最有权威的人,在日本国内,甚至有人著书立说,向日本工商业者介绍徐先生的经营理念,毫不夸张的讲,在日本工商业界,徐先生的威名足以代表现在的中国形象。此次冒昧造访,我是代表日本工商业界来结识徐先生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在金融问题上与徐先生进行全面的合作,此次到中国,我不仅是日本政府的特使,而且也是日本民间的特使,能够与徐先生合作,我深感荣幸。听说徐先生最近在煤炭企业的融资问题上遇到了一点麻烦,如果徐先生觉得可以与日本企业和财团进行合作的话,我一定保证双方合作的顺利和愉快,我也相信,这会成为今后两国商人和财团之间合作的典范。”
“不知西原先生是从何处得知我的财团目前遇到融资问题的?”徐世昌问道。
西原龟三说道:“是从一些在日本经商的中国商人那里打听到的,而且听说此次徐先生的对手就是那个德国人汉纳根,而据日本商界得到的可靠消息,现在汉纳根已经与美国财团达成了协议,美国财团将支持汉纳根集团的收购行动,可以想象,此次煤炭企业的兼并必然会是一场惨烈的拉锯战,如果徐先生背后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的话,那么将在这场商业竞争中处于下风。”
“美国人也搀和进来了?”
徐世昌颇为惊讶,一方面是惊讶于日本人消息的广泛,另一方面也是惊讶于国际资本的疯狂,为了攫取利润,汉纳根似乎一点也不在乎美国对德国宣战的事实。
“是的,而且据说是由美国驻华大使先生从中牵线的,看上去他们对于山西、河北的煤炭辛迪加是志在必得。现在贵国金融市场活跃,商业贷款的利息很高,如果按照商业贷款利息的话,徐先生的财团必将承受巨大的金融风险,但是如果徐先生向日本财团融资的话,不仅可以立即得到足够的贷款,而且也不必承担巨大的金融风险,因为日本财团可以提供低息贷款,而如果贵方允许日方在煤炭辛迪加中入股的话,这些贷款甚至不必支付利息。”
西原龟三的话让徐世昌有些拿不定主意,现在国内银根很紧,所以中枢政府和财政部都放宽了对外资投资范围的限制,日本财团入股煤炭辛迪加本身并无太大难度,但是关键在于会不会受制于人,当年汉冶萍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徐世昌不得不谨慎从事,毕竟,煤炭辛迪加那惊人的利润足以使任何财团疯狂。
其实徐世昌想得有些太复杂了,西原龟三之所以专门跑过来跟他说要给他提供优惠的贷款,这其中的目的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拉拢北洋实业集团,为中日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奠定基础。
决定中日关系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当然是那位“狂人总统”的意志,但是社会舆论的影响也不可忽略,那么,现在谁在控制社会舆论呢?当然是报馆,而谁在控制报馆呢?当然是财团。
北洋实业集团作为中国北方最具实力的财团之一,手里控制着一大批报馆,为其摇旗呐喊,前两年,日本纺织品解除进口限制令后,立刻开始恢复对华出口,这使北洋实业集团的相关业务遭到了挑战,也正因此,从两年前开始,北洋实业集团控制下的报纸一直是持对日“不友好”立场的,时不时煽动一下对日仇恨,不是拿当年甲午战争说事,就是拿东北亚战争说事,总之一句话,如果不先解决北洋这个麻烦,那么日本政府就无法改善它在中国人心目中的恶劣形象。
也正因此,日本政府才决定向北洋实业集团示好,以改善两者之间的关系,缓和竞争,实现和解,于是就出现了西原龟三的这笔“商业”贷款。
日本政府将此称为“西原计划”,根据这个计划,如果一切顺利,日本资本将与北洋资本全面合作。
徐世昌不清楚这个“西原计划”,也难免会疑神疑鬼,不过另一方面,他现在确实也很希望能够得到更有实力的盟友的财政支持,张謇的东南财团虽然拥有这个实力,但是由于现在他们仍在与汉纳根财团眉来眼去,关系暧昧,所以,北洋实业集团迟迟没有得到东南财团的明确表态,这财政支持的事情也就这么一直悬着。
“西原先生有所不知,根据我国财政部和工商部相关规定,外国财团入股我国基础工业,必须事先取得中枢政府的同意,煤炭事关军事,也事关工业,因此,如果贵方要入股煤炭辛迪加的话,必须先申请中枢批准,否则的话,即使我同意你们入股煤炭辛迪加,但是到了最后,你们恐怕是一无所获,只能空手而归,甚至血本无归,这一点,必须先跟西原先生说清楚。”
琢磨了片刻,徐世昌还是决定不将话说死,毕竟,东南财团首鼠两端,现在还看不清楚到底能不能指望,如果东南财团倒向汉纳根财团,那么,如果北洋实业集团不想退出华北煤炭行业的话,就必须借助日本财团的力量背水一战了。
“对于这一点,日本财团也有所考虑,此次来华,我的任务之一就是与贵国总统先生磋商此事,而且这种工业与商业的合作完全是平等和互惠的,日本企业可以入股中国企业,中国企业也同样可以入股日本企业,如果双方能够携手合作,则未来的亚洲市场,必然会被中日两国的企业完全占领,建立起东亚乃至整个亚洲的工商业新秩序!”
说到最后,西原龟三多少有些失态,一想到日本政府和民间某些人一直鼓吹的“东亚新秩序”,连他这个悲观派也有些憧憬起来。
但是,日本能够与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欧洲列强么?对此,西原龟三现在可没多少信心,一切只能等他去北京会晤了那位总统之后再说了。
第878章 低调回京
夜色统治着大地,茫茫的原野上,一列火车正风驰电掣,车厢中的灯光在那黑沉沉的原野上非常醒目,铿锵的机械摩擦声单调而有力,就好象是这个时代中国工业发展的脚步,虽然起步慢,但是速度却越来越快,追上前头的领跑者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这列火车就是赵北的专列,此刻,他就坐在其中的一节车厢里,在那明亮的电灯下批阅文件,身边站着一名侍从室的副官和一名督政处的秘书,两人与赵北一样,都是两眼熬得通红,现在已经是深夜十一点钟了,别人都已休息,他们却还在这里值班,这寒夜漫漫,只能撑着眼皮陪总统处理政务了。
别人都眼热侍从室和督政处的工作人员,可是等进了侍从室和督政处,人们就会发现,在那权力光芒背后掩盖着的是极度紧张的神经和因此而引起的神经衰弱,明明发困,可是躺在床上就是睡不着,只能工作到深夜,看看什么时候眼皮撑不住,然后才去睡觉。
报纸上总是说总统先生是个工作狂,为了使国家尽快强盛起来,每天总是工作到很晚才去休息,但是总统身边的人对这种说法是嗤之以鼻的,在他们看来,总统之所以工作到深夜,不是因为不想休息,实在是因为睡不了那么早,这精神压力太大,神经衰弱得厉害,所以每天不到凌晨时分,总统是很难睡下的,即使提前休息,也未必能很快入睡。
当年东北亚战争结束之后,总统先生确实过了段正常睡眠的日子,可是之后,随着国家工商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一系列相关政策的颁布实施,总统又恢复了这种“工作狂”的状态,连累着身边的工作人员也不得不进入工作狂的角色中去,而为了照顾这些工作人员,总统先生也相应的将上午的上班时间推迟到了九点钟。
现在,那名侍从室副官和那名督政处秘书已经哈欠连天了,可是赵北却一点也不困。
“你们先去休息吧,这里文件还多,处理完之后,我自己整理。”
赵北听见身后传来的哈欠声,挥了挥手,示意两名部属先去休息。
但是两人并没有走,那名侍从室副官看了眼挂表,然后说道:“总统先生,再过一个小时火车就到北京了,现在我们去睡觉,也睡不了多久,还是就在这里站站吧。”
“哦?快到北京了?”
赵北这才抬起头,伸了伸懒腰,数了数剩下的那摞还没处理完的文件,估量了一下,差不多可以在半个小时内完成。这些文件都是关于军工业下一步发展规划的草案,昨天刚刚由重工业部通过无线电报转发过来,由督政处整理之后拿给赵北过目,一旦赵北修改完毕,就可以付诸实施了,如果能够按时完成规划的话,那么中国的军事工业将更上一层楼。
“通知总统府了没有?现在时间太晚了,欢迎仪式就不必了。”赵北说道。
“已经通知总统府了,并且命令侍从室取消欢迎仪式。”副官点了点头。
本来,按照原来的计划,总统专列将于明日上午九点钟进站的,但是这一路之上,赵北催促得紧,沿途各站又多少调整了时刻表,因此,这列专列比预定的时间提前了好几个小时,赵北只能在深夜返回首都,至于欢迎仪式,也被取消。
“也不必通知内阁各部,我悄悄回京,悄悄下车,等明天上午,就召开一次内阁会议,讨论一下目前的南洋局势。”
说完,赵北又拿起笔,伏案工作,用了半个小时,将剩下的文件全部处理完毕,然后吩咐秘书整理文件,并叫副官为他拿来那套西式上装。
此时,总统夫人也赶到了这节车厢,亲手为总统先生整理了一下领口。
“这一路过来,你一定很累了。过几天,你陪着老泰山去西山转转,或者去南方转转,休整休整,如果想回家乡看看的话,也随你们。”赵北握着翠旖的手。
“我还是留在你身边好了,你这些日子来消瘦了许多,我不在你身边,你总是不知道怎么照顾自己,现在国家形势不错,你又何必这样催着自己奔忙呢?”翠旖说道。
“时不我待啊。”
赵北一句话,就解释了一切,车厢里的工作人员也识趣的退了出去,让这对“第一夫妇”拥有足够的私人空间。
翠旖依偎在赵北那宽厚的胸膛上,感受着他那有力的心跳,赵北的手轻抚着翠旖的肩膀,嘴吻着那细腻白皙的额头,几缕青丝垂下,幽香扑面。
两人相拥而坐,说着不便告诉旁人的话语,等待着火车进站。
……
半个小时之后,总统先生的专列终于驶进北京火车站,并在戒备森严的站台上停了车。
虽然赵北特意叮嘱过,不必通知内阁各部,但是唐绍仪还是领着内阁全体阁员到场欢迎总统视察归来,在场的还有训政委员会的全体委员,以及统帅堂、侍从室、督政处的留守人员代表,甚至还有几名记者。
可以想象,明天的报纸头条肯定是“总统低调回京”之类的新闻。
“欢迎总统视察归来。”
唐绍仪看见总统与夫人走下专车,于是走上前去,表示了他的敬意。
“谁告诉你们我现在到火车站的?”赵北有些奇怪。
“我与内阁几位阁员一直就在总统府等候消息,是以知道总统先生会提前到站。”唐绍仪解释道。
“让你们这么晚过来,实在是过意不去,现在已是凌晨时分,你们快回去吧,我自己回总统府,不用你们送了。”
赵北也没多罗嗦,与众人一一握手,然后先坐汽车离开了火车站。
其他人也陆续散了场,唐绍仪与熊希龄也离开了火车站,由于汽车不够,两人只好同坐一车。
上了车之后,唐绍仪吩咐司机先送熊希龄回府。
车上大道,熊希龄突然叹了口气,说道:“少川,这个财政总长我快干不下去了。”
“秉三,何出此言啊?”唐绍仪有些惊讶。
“还不是那个王永江?自从进了财政部,仗着有人撑腰,总是在部里颐指气使,连我也不放在眼里,就在昨天下午,王永江跟我吵了一架,让我在部下面前下不了台,这么下去,这财政部很快就要姓王了。”熊希龄摇头叹息。
“王永江又跟你吵架了?为了何事争吵?”
唐绍仪当然知道王永江的脾气,而且他也知道,熊希龄所指的王永江的那个“后台”就是总统本人,但是如果说因为与部下争论而使熊希龄萌生退意的话,这未免也太匪夷所思了,毕竟,现在总统府那边还没传出熊希龄要下野的“传闻”。
“还不是为了那个晋、冀煤炭联合企业的事情?现在财政部正在就此问题进行研究,我的意思是,与其支持一个德国人,还不如支持中国本土财团,可是王永江却说,在这件企业兼并案中,财政部谁都不能帮,由那些财团自己厮杀去,胜出者赢得合同,财政部给予政策之支持,同时避免出现不正当竞争。少川,你给评评理,是他王永江的道理对,还是我的道理对?”
“你是指汉纳根财团和北洋财团争夺山西、河北煤矿控制权的事情?”
听到这里,唐绍仪明白过来了,原来这熊希龄还在忙这件事情,说句实话,他从心里赞同熊希龄的主张,但是另一方面,他也明白,王永江说的也很有道理,作为政府部门,财政部本来就不应该直接插手商业经营上的事情,财政部的职能只能是制订和执行中枢的经济政策。
“正是此事。汉纳根到底是个德国人,德国才是他的祖国,他一个外国商人,跑到中国投资煤矿和油矿,用中国的资源积累财富,对于这种行为,我非常反感。”
“秉三啊,话不能这么讲。汉纳根虽然在利用我国资源积累财富,可是他也给煤矿和油矿带来了最新的工业技术,而这些技术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再说了,汉纳根的财团中也有大批中国商人和企业,这个财团本来就带有国际色彩。秉三,你也是研究财政和经济的,应当知道,资本是没有国界的,哪里有利润,资本就会涌向哪里,现在外国商人在华投资,中国商人未必没有对外国投资,在南洋那边,不是有许多中国商人投资的企业和种植园么?什么叫作‘资本流动’?这就是,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王永江的话虽然偏激了一些,不过也是有道理的,至少我们现在不能表现出太强烈的排外情绪,毕竟,我们给外国市场好处,外国市场也会给我们好处,现在国家经济的发展正需要大笔投资,仅靠国内资本是杯水车薪,只能引进外国资本,而且现在俄国内战,大批外国资本为了安全起见纷纷逃往我国,这也正是中枢政府为什么进一步放宽基础工业投资限制的主要原因,咱们要想办法将这些外国资本留在国内,不能叫他们在国内搞投机,但是要鼓励他们兴办实业,工厂越多,则国家越强,这个道理是明摆着的。所以,秉三啊,你完全不必为此怄气,王永江派去财政部,就是去学习的,总统看好这个人,以后会重用他,但是现在还不是用他的时候,现在,你熊秉三还是这财政部的顶梁柱,你若现在拍拍屁股走人,我该去找谁主持财政部呢?所以,听我一句劝,回去之后喝两口洋酒,好好睡一觉,明天起来之后,这财政部里还是阳光明媚的。”
唐绍仪的话让熊希龄心里好过了些,于是没再纠缠这个话题,只是一路之上也提不起什么兴趣说话,等到了地方,汽车停稳,便向唐绍仪告辞,下了车,径直走进熊府。
唐绍仪吩咐司机将汽车开回寓所,很快回了府,不过没等吃完消夜,一个电话就从外务部摇了过来。
“唐总长,不好了!荷兰人开炮了!荷兰军舰在苏门达腊开炮了!”
电话那头传来一名外务部值班秘书的叫喊声,吓了唐绍仪一跳,荷兰军舰好死不活在这个时候开炮挑衅,这简直是在自讨没趣,如果总统没回来,那么此事只能由唐绍仪去办,可是现在,既然总统回来了,那么,唐绍仪也就不必独自承担来自列强和国民的双重压力了。
第879章 爪哇号事件
赤道的阳光将那甲板晒得滚烫,无论是甲板之上还是甲板之下,都是热气蒸腾,这种温度之下,没有哪个人可以在阳光的直射下坚持很长时间。
朴昌秀满头是汗的从船舱里登上甲板,手里提着几根竹竿,身后还跟着另一名水手,肩上扛着一捆帆布,两人登上甲板之后,立刻也投入到遮阳棚的搭建工作中去。
现在,朴昌秀是一名合格的水手,为了谋得这个工作,他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在一艘华人船东的渔船上做渔工,并利用这个机会学会了熟练的福建话,当苏门达腊当地的一家华人创办的轮船运输公司开始招募熟练水手的时候,朴昌秀终于得到了这个既体面又收入可观的工作,而且一干就是差不多一年时间。
作为一名混在南洋的朝鲜侨民,朴昌秀是幸运的,毕竟,比起那些现在仍在码头上扛麻袋的朝鲜同胞,现在的朴昌秀已经不必再为高利贷而发愁了,实际上,在上个月他已经还清了全部的高利贷,而现在,他正在忙着将全家人从釜山迁到苏门达腊这边定居。
为了使全家在南洋团聚,朴昌秀最近干起活是更卖力了,为了多挣工钱,他甚至愿意去那些设备老化、船体锈蚀很严重的轮船上做水手,而这种工作往往意味着高风险,也正因此,收入也比其它轮船的水手高一些,而现在,朴昌秀所在的这艘轮船就是一艘已经快报废的船,是船东从法国商人手里购买的旧船,船体是钢制,但是甲板之上的建筑却是木制,也正因此,当荷兰军舰那颗炮弹击中上层建筑之后,那些木制的建筑就着起了火,并最终摧毁了建筑的主体部分,如果不是船员和水手们拼命扑灭了火焰的话,恐怕整艘轮船已经沉没了。
现在,由于轮船的上层建筑多半被大火摧毁,所以只能搭建起遮阳棚,否则的话,将有更多的人在赤道阳光的曝晒下倒下。
这艘轮船叫做“爪哇”号,现在船上的乘客也多半是从爪哇岛过来的华侨,他们是准备移民到苏门达腊本岛的,因为相比爪哇,苏门达腊才是现在南洋华人的乐园,按照原来的航行计划,这艘“爪哇”号轮船将由爪哇岛直航苏门达腊,起航港是巴达维亚,目的地港就是苏门达腊首府巨港市。
但是“爪哇”号并没有如期抵达巨港市,就在轮船航行到邦加岛以南海域的时候,碰见了一艘荷兰炮舰,荷兰炮舰当时就向“爪哇”号打旗,命令“爪哇”号立即返航,否则就要开炮,“爪哇”号的船长本来就有些犹豫,而轮船上的乘客多数也反对返航爪哇,于是,这艘破旧不堪的轮船就没有理会荷兰军舰的旗语,继续向苏门达腊本岛航行。
荷兰军舰见“爪哇”号不听命令,立刻加大马力追了上去,并以军舰上的舰炮轰击,其中一颗炮弹击中了“爪哇”号的舰桥和驾驶舱,当场就将船长打死,而且引燃了轮船的上层建筑,最终迫使这艘满载华人移民的轮船停止了前进,之后,荷兰军舰就一直围着“爪哇”号兜圈,既不上前营救,也不将船拖走,只是旁观“爪哇”号上的船员和水手在甲板上大喊大叫的灭火,当“爪哇”号轮船上的大火熄灭之后,那艘荷兰炮舰才靠了过去,派遣水兵登上“爪哇”号,强行将轮船拖带航行,并最终将“爪哇”号拖到了邦加岛勿里洋港,并勒令“爪哇”号就在勿里洋港停泊,但是同时又不许船上的任何人下船。
就这样,从昨天下午开始,“爪哇”号上的船员和水手以及那些乘客就一直被软禁在船上,又饥又渴,而且都很恐惧,不知道荷兰人将怎么对付他们。
晚上还好说,无论是船舱里还是甲板上,都有海风吹着,可是白天太阳一出来,这船舱里就热得呆不下去了,人们只能登上甲板,但是甲板上阳光强烈,又无建筑可以容身,因此,船员和水手们只好在甲板上搭建起遮阳棚,以供乘客们躲避那炽热的阳光。
由于船长已经被荷兰军舰的炮弹炸死,现在轮船由一名大副指挥,正是在大副的指挥下,朴昌秀才负责将竹竿从船舱里拿到甲板上,以搭建遮阳棚。
现在遮阳棚已经基本完工,就差收尾工作了,很快,朴昌秀将那几根竹竿固定在甲板上,并协助水手将帆布搭了上去,然后,遮阳棚就算是正式完工了。
朴昌秀拿起脖子上搭着的那条毛巾,擦了把脸上的汗,然后抬起头,向岸上张望,在那边的码头上,他可以看见那艘正在补给煤炭的荷兰炮舰,昨天下午,就是那艘军舰拦截了“爪哇”号,并用军舰上的舰炮摧毁了“爪哇”号的上层建筑。
与此同时,码头上还可以看见几辆四轮马车,其中的一辆马车上挑着一面五色旗,却是中国驻勿里洋领事馆的外交马车,昨天,那辆马车就载着领事先生赶到了码头,经过一番交涉,领事先生被允许登上“爪哇”号看望那些拥有中国国籍的华侨,当时,领事先生答应华侨们尽快解决“爪哇”号被扣留问题,之后,领事先生又上了岸,继续与荷兰当局进行交涉,同时向国内拍发电报,告之外务部“爪哇号事件”的详细经过,以及荷兰当局的说辞,今天,领事先生一大早又赶到码头,派人给船上的华侨送去食物和饮水,同时告诉侨民们,不必担心,中国的中枢政府正在就此事件与荷兰驻华使馆进行交涉。
荷兰当局扣押“爪哇”号的借口是该船航行不安全,这艘旧船本来早已过了报废年限,可是现在依旧被用于运输移民,所以,荷兰当局扣押该船,认为他们也是“为了华侨的安全着想”,至于为什么迟迟不允许船上的乘客和船员离船,荷兰当局则拿出了“检疫”的借口,虽然他们也明知这艘轮船的始发港是巴达维亚,那里根本就没有发生瘟疫。
无论怎么说,都无法改变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在“爪哇号事件”中,荷兰军舰开了炮,而由于“爪哇”号上的乘客是华侨,其中多数人都拥有中国国籍,所以,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荷兰军舰的这几炮存在潜在的外交风险,既可以看作是在向一艘注册于荷兰东印度群岛殖民地的民用船只开火,但是也可以看作是在向一群中国公民开火,到底事件最后的性质该如何确定,这就要看中国与荷兰两国政府是否打算将这一事件升级为战争行为了。
朴昌秀有些沮丧,本来这一趟航程他可以挣一笔很可观的工钱的,但是现在,船只被毁,船东肯定不会将这笔损失记在轮船公司的帐目上,只能克扣船员和水手的工钱,所以,朴昌秀这一趟航程的工钱恐怕是与那甲板上的建筑一样化为风中的灰烬了。
虽然沮丧,但是朴昌秀还是期待这一事件尽快结束,否则的话,等他的家人从朝鲜半岛赶到南洋之后,恐怕没有足够的钱应付生活,毕竟,现在的苏门达腊岛上新移民越来越多,房租、粮食、蔬菜、会费都在看涨,惟独工钱涨不上去,人工是越来越便宜,在这里讨生活也是越来越不容易了。
一名船员从船舱里提上来一桶凉开水,甲板上的乘客们一拥而上,开始争抢饮水,这使甲板上的秩序一时有些混乱,那名指挥船员的大副不得不命令甲板上的人都排队,而朴昌秀和几名船员则负责维持秩序。
没等船员们将这桶凉开水分配完毕,突然听见几声长长的汽笛从港口外海传来,这汽笛声与普通轮船的截然不同,显然是军舰,而且似乎不止一艘。
“中国海军过来了!中国海军过来了!”
一名站在驾驶舱残存建筑上的水手大声喊了几句,话音未落,又是几声长长的汽笛,然后,“爪哇”号上的乘客与船员就听见了码头那边传来的军号声,以及电铃声,熟悉荷兰军队规章制度的人一听就知道,这表明港口的荷兰驻军即将进入戒备状态。
与此同时,那艘正在码头那边补给煤炭的荷兰炮舰也急忙松开了缆绳,并开始起锚,锅炉也开始加压升汽,烟囱里喷出滚滚黑烟,鸣着汽笛,缓缓离开了码头,向港口外头驶去。
看着那艘荷兰军舰驶出港口,“爪哇”号上的华侨与船员们都非常惊讶,朴昌秀急忙登上轮船驾驶舱的残存建筑,从那名水手手里接过望远镜,向港口外海眺望。
望远镜的镜头里出现了几艘军舰,正由西向东鱼贯航行,船上的五色旗迎风飘扬,那海面上也是黑烟滚滚,所有的炮塔全部转向,炮口对准了南边的海面。
海面之上不仅仅只有那几艘中国军舰,就在中国军舰的南边海面上,还尾随着两艘荷兰军舰,两支舰队航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