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08远东狂人-第3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王鹏选择离开自治局,就是打着谁也不沾的主意,继续以中立者的身份静观时局,一旦中枢立场明确,那才是他出场的时候。
离开自治局之后,杨王鹏原本打算立即赶回住处的,但是转念一想,又去了电报局,给中国外务部拍了封明码电报,将发生在自治局的一幕向唐绍仪报告,电报没用真名,而是用了一个化名,而这个化名只有唐绍仪知道。
拍完了电报,杨王鹏才赶回住处,而这时,已是快中午了,吃过午饭之后,杨王鹏就得到消息,自治局的善后会议已经结束,但是新局长的选举却被迫推迟,显然,这个问题才是同盟会与南洋华人同乡会的根本分歧所在,杨王鹏也相信,双方围绕着这个问题必将展开一番新的较量。
第872章 小心翼翼
晴朗的天空,风和日丽,是出外踏青的好时候。
连续多日的晴天,草原上残留的积雪早已融化,湿漉漉的土地上冒着点点清脆的草尖,放眼望去,那春天的景色已是随处可见了。
这里是天山脚下的一处牧场,紧邻着一条小河,是片水草丰美的好地方,如果是在牧草茂盛的时节,这里肯定是一派风吹草低现牛羊的草原风光,不过现在时节没到,牧民们仍在冬季牧场,因此这里几乎看不到牛羊,只有一些草原上的野生动物在那山脚下撒着欢,并贪婪的吞吃着那美味多汁的嫩草尖。
不过,在沿着小河的那片草地上,却可以看见一队策马驰骋的骑士,领头的不是别人,正是大总统赵北,随员们也多半都是政府官员和军队将领。
赵北是上午从大本营出发赶到这里视察的,根据陆军部的计划,就在这里将兴建一处重要兵站,以加强对西北边疆地区的军事支援力度,赵北过来的主要目的就是实地考察一下兵站的选址情况,至于次要目的么,则是为了看看风景,毕竟这里是天山,到了西域不来天山,未免有些说不过去,赵大总统不仅要到天山看看,还要在这里留下一些照片,给历史烙上一些小小的印记。
现在已是午后,众人刚刚结束了午餐之后的休闲,便又在总统先生的率领下沿着小河向上游走去,一路说说笑笑,倒也悠闲,不过众人也都明白,虽然总统先生看上去也是兴致勃勃,不过总统的心里还在惦记着别的事情,而其中之一显然就是南洋那边的形势发展。
实际上,如果不是那几位驻守边疆的重要将领还没赶到大本营与总统会面的话,或许总统先生已经下令调头回京了,因为根据那些陆续转拍到大本营的电报来看,苏门达腊的形势相当的紧急,而当地所发生的武装冲突似乎也造成了一些国际影响,现在,不少报纸已开始报道岛上所发生的华人与土人之间的仇杀事件,这显然使中枢政府的留守人员有些手忙脚乱,他们希望总统尽快赶回去坐镇,他们也相信,只要总统回京,就没有摆不平的国际事务,现在,英国、法国、荷兰、日本、美国等国的外交官都快将外务总长唐绍仪逼到西山避难去了。
可是在仔细权衡之后,总统先生还是决定在天山脚下多呆几天,毕竟,相比南洋局势,总统和中枢更关心的是俄国的局势发展,现在,那位俄罗斯帝国沙皇任命的远东军团司令张宗昌已经赶到了海参崴,正在拿着沙皇给的金子招兵买马,惟恐天下不乱的记者们也开始煽风点火,叫嚷着俄国内战即将升级,而且现在,莫斯科战役已经接近尾声,从战局发展来看,那位俄罗斯帝国的沙皇陛下或许又不得不踏上逃亡之路了,而下一次忠于沙皇陛下的俄国军队将防守哪座城市,这确实牵着中国总统先生的心。
在总统先生的催促下,驻扎在玉门的装甲师已经开始装车出发,没等接防的部队赶到就开始换防了,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俄国形势的危急,所以,相比之下,南洋那边的事情倒是可以放在以后再去处理,现在,先将西边的事情理顺了再说别的事情。
部分随员猜得不错,赵北现在确实在谋划西边的事情,眼前的草原景色没有让他分心,虽然不时的眺望远方,但是赵北想得更多的依旧是进军中亚的事情。
莫斯科战役是五天前发起的,进攻的一方就是以彼得格勒为首都的俄罗斯共和国临时政府,防守方则是以莫斯科为首都的俄罗斯帝国政府,虽然俄罗斯沙皇任命的那位城防司令信誓旦旦的保证一定坚守莫斯科至少半年时间,可是腐朽的沙皇制度早已失去了俄罗斯国民的信任,再加上进攻方动用了大量野战部队,因此,莫斯科只守了五天时间,就告陷落了,而现在,那位俄罗斯的沙皇陛下正坐着火车一路向东撤退,据说已经撤到乌拉尔山了,而忠于沙皇的部队也全部向东溃散,看样子是打算依托乌拉尔山防御敌军的进攻了。
历史已被赵北这个穿越者给篡改得面目全非,以后的俄国局势到底会怎么发展,赵北心里现在也没有多少底,不过他的战略计划却不会轻易做出修改,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中国必须将触手伸到中亚,建立起一道坚固的国防屏障,并将那些丰富的自然资源控制在中国手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要的军事行动是不可或缺的,也正因此,赵北必须接见那些在西北边疆长期驻扎的高级军官和参谋,听取他们的意见,看看战略计划中是否还有总参谋部没有想到过的纰漏,毕竟,论战略眼光,没人比得上赵北,虽然他现在也快被那纷乱的局势给弄花了眼。
“快看,那边是冰川么?”
赵北正琢磨着边疆的形势的时候,突然听见一名副官喊了一声,于是扭过头去,发现一帮人正举着望远镜向西北方向眺望,于是也举起挂在胸前的那架望远镜,向西北方向眺望。
阳光下,那很远的地方一片白光,看上去确实像是冰川,对于副官们而言,亲眼看到冰川,确实值得大惊小怪一番,可是赵北现在却提不起多少兴趣去讨论冰川的构造,他现在只想尽快与那几名驻扎在伊犁地区的将领见面,然后讨论一下中亚进军方案的细节问题。
“总统可是还在担心苏门达腊那边的形势?”
看到赵北有些走神,一直与他并辔而行的张一麐询问了一句。
“苏门达腊那边倒也没什么值得太关注的,毕竟,那里不是中枢的重点关注方向,我现在是在担心俄国形势。以前,我以为俄罗斯的那位沙皇再怎么不济,也不致于这么快就一败涂地,可是我显然是高估了沙皇控制局势的能力,而且也低估了俄罗斯帝国革命派的革命意志和士气,看起来,这革命派确实比守旧派更具有战斗力。”
说到这里,赵北一愣,然后苦笑起来,说起来他本人也是革命党出身,现在却在低估俄国革命党人的革命意志,这未免有些过分,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立场决定观点”吧,毕竟,他现在是一国元首,首先考虑的不是社会现行秩序是否合理,需不需要革命,而是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国家的发展。
张一麐点了点头,虽然不明白总统为什么突然苦笑,不过他也能够体谅总统现在的处境,确实,没有什么局势比俄国现在的局势更让人担心了,一个强大的邻国突然爆发内战,这种事情无论是发生在哪个国家都不会是令人愉快的,随着邻国战乱的蔓延,或许会出现难民潮,甚至会出现邻国溃兵退入国境的事件,作为国家元首,赵北现在确实有足够的理由为此谋划对策。
其实,张一麐早就交卸了省长的差事,动身前往北京,可是火车走到甘肃,正好碰见了总统的专列,于是,就被总统拉了壮丁,让他这个在西域坐镇几年的省长陪同自己视察西北边疆,结果,张一麐只好又赶回了迪化。
“职部以为,俄国内战一旦升级,局势或许会更难收拾,届时,我国似可对中亚采取一些必要行动,至少,应该将当年被满清割让出去的领土收回来。”
张一麐迟疑了片刻,最终还是将藏在心里的心思说了出来,他这也是在赌,赌总统对中亚的冒险行动不会只停留在纸面上。
赵北看了眼张一麐,点了点头,说道:“你说得不错,浑水摸鱼最好不过,中枢对于俄国局势发展早已做出相应的战略安排。但是我担心的是,如果我国行动太引人注目的话,或许会引起列强的干涉,我倒是不怕列强军事干涉,就怕他们在经济上勒我国的脖子,现在我国工商业快速发展,国民多数都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但是他们并不清楚,这种工商业的欣欣向荣只是暂时的,一旦欧洲战争结束,世界经济必将迎来一场萧条,届时,我国工厂对国外市场过于依赖的缺点也会暴露出来,这个时候,我们绝对不能与列强发生贸易上的摩擦,而俄国问题很可能会导致这种摩擦,所以,我现在仍在研究具体的战略方案是否稳妥,如何行动才不会过于刺激列强。”
“可是,如果占领中亚地区的话,不是平白多了一块市场么?而且中亚地区也不全都是荒芜的土地,只要灌溉条件良好,移民垦殖的话,也可以解决国内的市场和失业问题,那么也就不必担心与列强的贸易摩擦了,我们依靠国内需求或许就可以度过萧条时期,我国国民的忍耐力也不是列强国民可以相比的。”
张一麐分析了一番,在西域担任省长的这几年里,他可没少研究经济与工业问题,他也知道总统最在乎的就是经济和工业问题。
“想不到你也能想到这里,看来你在西域这几年里,也没少看文章啊。”
赵北赞许的点着头,对于张一麐这个人的认识又加深一层,确实,他之所以将张一麐安插进训政委员会里,初衷是为了牵制各方势力,倒并不是真的看重张一麐的才干,说句实话,张一麐这些年里,政绩平平,没什么太值得称道的,虽然主持了铁路的修建,可是那是在中枢的策划下完成的,并不是他本人的功劳,所以也看不出他的才干,不过现在,张一麐那番话讲出来,多少让赵北有些惊讶,这个人能够看出中亚在经济上的地位,已经是相当不错了,至少比那位只会喊口号的黎元洪强。
但是作为政客,光有眼光是不够的,而且光看到国内也是不够的,决定中亚形势的因素很多,国际因素尤其不可忽略,使赵北小心翼翼的也正是这个国际因素。
第873章 国际角力(上)
作为国家政策的制订者,必须总揽全局,不能光看到国内,还必须看到国外,中国进军中亚,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事情,有太多的顾虑,而最让赵北担忧的就是英国政府的态度,现在的中国已经完成了基本的工业体系建设,虽然还算不上一个强国,但是已经具备了成为强国的条件,这种时候,英国政府怎么可能会眼睁睁的看着中国横行无忌呢?如果吞并中亚,赵北可以肯定,首先站出来反对的肯定是英国。
大国之间的较量,并不是从其中一方显出咄咄逼人的架势之后才开始的,遏制战略是所有强国针对所有潜在竞争者的必然战略,现在的中国,已经在工业发展中显示出了成为一个世界级强国的实力,那么,英国当然不会坐视不理,就像它当年遏制法国、美国的崛起那样,英国肯定会使出各种手段,防止中国成为一个新的国际竞争者,而且,与英国持相同看法的肯定不止是协约国集团,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会眼睁睁坐视潜在对手的崛起,必要的时候,它们甚至会联起手来,共同遏制对手的发展。
也正因此,在国际较量中,必须把握好一个度,过犹不及,必须避免使列强走到同一条战壕里去。
“若是我国进军中亚,英国政府会采取什么行动呢?”赵北问张一麐。
张一麐想了想,说道:“英国一向在中东有驻军,过去,英国与俄国平分波斯利益,但是现在俄国内乱,顾不上波斯了,那么,我认为,一旦我国进军中亚,则英国很可能将军队调往波斯,然后向北进军,而且印度之英军也可能借道阿富汗北上中亚,牵制我国,便如当年对俄国做的那样。”
“你既然想到此点,为何还一力主张吞并中亚呢?”赵北又问。
“我认为,强国之崛起,必须冒险,上次与日本一战,也是冒险,但是却大胜,国运,有时候确实需要赌一赌的。”张一麐说道。
“你的意思是,不惜与英国一战?”
“迫不得已,与英国一战也在所不惜!这是在赌博,但是一旦赌赢,于国于民都很有好处。”
张一麐的豪言壮语让赵北有些无奈,自从在东北亚战争中击败日本之后,国内一帮政客和军人就好象是抽了大烟一样极度亢奋,其中的少数激进分子甚至已表现出了军国主义倾向,而且还成立了俱乐部,专门研究相关问题,而这,恰恰是赵北想极力避免的,因为他很清楚,军国主义是一头真正的猛兽,一旦发展到某个程度,谁也控御不了这头猛兽,所以,赵北现在对于那些动不动就高喊“国运之战”的政客和军人一向保持着高度警惕。
现在,张一麐也在叫嚣与英国开战,这简直就是在拿国家的前途冒险,赵北当然要给他浇浇凉水,免得他走火入魔。
赵北说道:“赌?现在赌的话,我们的赢面不高,我从来就不打无把握之仗,上次之所以选择与日本作战,是信心十足,毕竟,中枢做了充分的战争准备,但是这一次,中枢却不能冒险,为什么?因为伊迪铁路没有完工,铁路没有完工,部队的运输就无法保证,甚至连军火物资的补给也未必跟得上,反观英国,经营印度已有多年,而且国力雄厚,与英国硬碰硬,即使能够占上风,恐怕也会付出巨大代价,甚至动摇国本,所以,在我看来,此次进军中亚,我国不能太高调,而且必须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争取长期经营,不在乎名义,只看重实际的利益。
在中亚问题上,必须采取灵活立场。此次中枢虽然调遣装甲师过来,但是并不是来与英国军队作战的,纵然战场上赢得胜利,可是在政治上却会惨败,什么道理,你仔细想想就明白了。当然,那些被俄罗斯帝国侵占的领土,我们必须夺回来,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而且我也相信,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会引起世界舆论的强烈反弹。”
听到这里,张一麐心中豁然开朗,他明白过来了,在中亚问题上,这位总统先生显然也打算采取温水煮青蛙的办法,拒绝冒进,只求稳妥。
“那么,中枢是否考虑在中亚扶持几个互不统属的小国呢?”
张一麐立刻改变了方向,他认为,这个扶持傀儡的办法或许是最稳妥的。
赵北笑了笑,这个张一麐果然是个机灵人,只可惜过于张扬了些,这种部下,不能让他长期担任方面大员,因为他太热衷于揣摩上司的心思了,姑且不论猜得对不对,这种一意迎合上司的心态就不正确,换句话说,机灵没用在正道上。
“张委员啊,中枢现在不是还没正式介入俄国内战么?现在各方面的角力还在进行,一方面,俄国国内的形势还不是很明朗,到底哪一方会在内战中胜出,并夺取全部权力,现在还看不清楚,另一方面,英国、法国正在火烧眉毛的在世界上到处拉拢军事盟友,共同对德作战,作为协约国的一员,俄国形势直接决定着欧洲陆地战场战局的发展,因此,英国和法国也在密切关注着俄国局势的发展,现在我们还是应该等一等,看一看,先将棋局摆好,然后再见招拆招,什么时候进军中亚,进军中亚之后采取什么样的分而治之之策,中枢有好几个方案,但是现在我不跟你讲,这里也不是讲话的地方,等你去了北京,进了训政委员会,就可以看看那些方案,然后再跟我来讨论讨论其中的细节。”
赵北一番评论,算是结束了关于中亚战略问题的讨论,之后,继续率领队伍沿着小河的河岸向上游前进,直到天快黑,才停止前进,吩咐卫队架设营帐,设立营地,就在河边宿营。
天山脚下,离冰川不远,又是初春时节,这天一黑下来,气温就迅速下降,众人不得不穿上棉衣,围坐篝火边,而侍从室仍像往常那样架起了无线电报机的天线,开始接收来自大本营的电报通讯,并整理成文,交与赵北审阅。
坐在帐篷里,赵北就着一盏马灯阅读着电报抄稿,他现在巡视边疆,中枢那边自然需要一位有足够威望与能力的人坐镇,现在,唐绍仪就负责总揽政务,这些从大本营转发的电报中,倒是有一半以上是唐绍仪署名拍发的,都是关于今天的政务处理的,而且按照规定,这些电报也都附署上了侍从室和督政处留守人员的名字,诸般规定认真执行,一丝不苟,足以应付短时间里的政务处理。
唐绍仪确实是内阁总理的合适人选,揣摩上意也是高手,由他处理的政务都很符合赵北的心思,虽然在一些细节问题上或许存在分歧,不过总的来讲,赵北基本上不用修改唐绍仪的处理意见。
等赵北阅读完了所有的电报抄稿之后,已是晚上九点整了,走出帐篷,被那草原上的寒意一激,赵北精神随之一振。
此时,赵北听见远处传来马蹄声,在那远处的黑暗中似乎看见几点灯光,然后,一名侍从室的副官就奔了过来。
“报告总统!几位长官兼程赶来了。”
“哦?他们倒是不辞辛苦,居然夜里赶路。你吩咐下去,准备热茶、糕点,先请他们去参谋处帐篷里坐坐,歇歇脚,然后我去跟他们说话。”
向副官下达了命令,赵北走回他的帐篷,披上件军大衣,便赶去参谋处,卫队紧随其后。
等进了参谋处帐篷,那几位风尘仆仆的高级军官刚端起热茶,见总统进了帐篷,急忙起身见礼。
“不必多礼了。你们一路辛苦,坐下喝茶,咱们二十分钟后再说话。”
说完,赵北就自顾自的在上首的一张马扎上坐下,拿出随身携带的那本工作笔记,将一些没有处理完的事情记下来,以免忘记。
现在连夜赶到这里的军官都是率部驻守西北边疆的高级将领,其中以工程兵司令熊秉坤、骑兵司令张国平的官阶最高,他们都是坐飞机从伊犁机场赶到大本营的,在大本营没见到总统,得知总统巡视天山,于是赶紧追了过来,这一路确实辛苦,几杯热茶下去,才感觉好了一点,再吃些糕点,这精神也就振作起来。
张国平是赵北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亲信,知道赵北的性格,总统先生叫他们喝茶吃糕点,这绝对不是简单的客气,而且说二十分钟以后再跟他们说话,那么,就绝对不会在他们喝茶吃糕点的时候打岔,因此,张国平没有任何拘束,和他一比,另外几位高级军官多少有些客气,喝了半杯热茶,吃了几块糕点,便停住了吃喝,然后便坐得笔直,就等总统开口说话了。
二十分钟之后,赵北合上工作笔记,站起身,走到张国平跟前,说道:“张司令,你们按说应该今天上午就赶到大本营的,怎么现在才到?”
张国平起身立正,说道:“报告总统!在路上飞机出现故障,一台发动机过热,出于安全考虑,只能调头返航,等在机场降落之后,等了半天,才调了几架轻轰炸机,我们这才得以赶到大本营。到了大本营,听夫人说起总统在这里巡视,我们不敢耽搁,只好连夜赶来。”
赵北点了点头,不再追问这个话题,在一张椅子上坐下,然后言归正传。
“现在请你们过来,中枢是想跟你们讨论讨论目前中亚的局势。诸位都知道,自从俄罗斯帝国爆发革命以来,俄国形势日益紧张,而且内战实际上正在逐步升级,这种时候,向来为俄国统治薄弱地区的中亚一带肯定会发生局势上的骤然变化,对于这种局势变化,中枢政府已有应对方案,不过考虑到此事关系重大,最好能有熟悉当地军事现状的将领给些意见,你们在伊犁等地驻扎,对于两国边境的军事形势比较熟悉,因此,就请你们过来给中枢参谋参谋。现在,发到你们手上的是一些中枢政府应对中亚和俄国形势的方案节略,你们可以仔细看看,研究研究,但是相关内容务必保密,只你们知道就行了。”
赵北说话这工夫,一名侍从室副官打开公文包,从里头取出几份油印的文件,交给在座的那几位高级军官。
就在张国平接到文件之后,还没来得及看一眼目录,就见帐篷外头走进来一名副官,走到赵北身边,耳语几句。
赵北点了点头,也低声吩咐那副官几句,于是那副官转身又走出帐篷,去传达总统的命令了。
“诸位,你们看完了文件,讨论完毕之后,今晚就在这里宿营,明天你们放一天假,可以去天山上转转。”赵北对那几名高级军官说道。
张国平问道:“不知总统是否也同去呢?”
赵北笑了笑,摇着头说道:“我明天天一亮就回大本营,然后坐火车直接赶回北京。虽然现在国内形势平稳,但是国际局势却是每天都在变化,这不,刚才外务部又拍来电报,驻扎在新几内亚岛的日本陆军突然越过边界线,借口追击逃亡的德国战俘,进入荷兰占领下的新几内亚,而且与荷兰殖民军发生交火,现在,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局势日益紧张,远东和平委员会似乎又引起了列强的重视,所以,外务部希望我能尽快赶回去,无论如何,发挥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要让列强知道,处理亚洲事务,离开了中国是不行的。”
第874章 国际角力(下)
薄雾完全消散,天确实已亮了,但是天阴得厉害,看不见太阳,这气温也就高不起来,空气湿冷,甚至还能闻到海洋的气息。
这里是天津大沽,就在海边,是天津最重要的港口,中国工厂所制造的那些工业品以及矿山开采出来的那些煤炭、矿石就是从这里出口到世界各地的,与南方的上海港一样,天津大沽港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与两年前不一样的是,现在的天津大沽港里看不见多少外国军舰了,自从东北亚战争结束之后,中国中枢政府借着战胜日本的风暴,并乘着欧洲战争的旋风,一口气与各国签订了新的通商条约与航海商约,完全收回了海关的管理权和港口的引水权,而根据这些中外新条约的规定,中国的领海不许任何国家的军舰随意侵入,除非中国同意,否则,任何外国军舰不请自来的行动都将被视为武装侵略,必将遭到中国海军与空军的迎头痛击,因此,现在的大沽港与上海港、青岛港、大连港、广州港一样,平时几乎看不见外国军舰,只有当外国军舰对华进行友好访问的时候,才能在港口泊位上看见那么一两艘飘扬着外国旗与中国旗的外国军舰。
现在,大沽港里只停泊着两艘外国军舰,一艘是美国军辅船,另一艘是英国驱逐舰,这两艘军舰都是以“友好访问”的名义在大沽港驻泊的,但是实际上,只有美国军舰是访问性质的,而那艘英国海军的驱逐舰实际上承担着外交任务,负责在中国大沽港与日本横滨港之间来往穿梭。
现在,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就在这艘英国驱逐舰的前甲板上,他是刚刚离开舱室,准备上岸的,跟他在一起的除了一些英国外交官之外,还有几名日本官员,他们都是从日本国内与朱尔典一同赶到大沽的,乘坐的就是这艘英国海军的驱逐舰。
这艘英国海军的驱逐舰在半个小时之前刚刚找到泊位,小心翼翼的在薄雾中下锚停机之后,船上的乘客们便迫不及待的要下船,在那码头上,已经有几辆汽车在等候他们,那些汽车都是英国驻天津领事馆派来的,其中有几辆汽车还是中国制造的。
作为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之所以会去日本,就是奉命行事,而下达命令的正是英国外交大臣,根据外交大臣的命令,朱尔典必须亲自去一趟日本,与英国驻日大使当面探讨一下目前南洋地区和新几内亚地区的局势发展,并与英国驻日大使一同拜见日本政府和内阁的头面人物,以达成谅解,避免因为新几内亚的局势而使英国与日本之间的友好关系出现裂痕。
现在南洋地区和新几内亚地区,形势非常不乐观,随着苏门达腊事变的发生,以及日本与澳大利亚、荷兰之间关于新几内亚问题的争端,整个东南亚地区开始呈现出一种纷乱的局势,而这种局势看上去单靠某一国的力量似乎是无法控制的,因此,英国政府认为,有必要在东南亚的局势问题上寻求多国合作,这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另一个就是日本。
中国与日本都是“远东和平委员会”的发起国和主要成员国,当初,远东和平委员会的成立初衷只是为了解决中日之间关于朝鲜反日游击战争的纠纷,但是后来,随着“东北亚危机”的结束,这个国际组织又试图扮演远东仲裁者的角色,只是由于英国的漠视以及法国的冷漠立场,远东和平委员会最终并没有发挥任何关键性的作用,既没有避免中日之间的东北亚战争,也没有避免发生在南洋地区的局势动荡,这个国际组织似乎越来越像一个笑话,就等着正式宣布解散了。
但是现在,随着东南亚地区局势的持续动荡,英国政府对远东和平委员会的看法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在英国政府看来,当英国陷于欧洲战争无暇东顾的时候,由远东和平委员会来斡旋远东地区的紧张对峙局面显然有利于避免东南亚局势进一步恶化,而且似乎可以给该组织所有成员国留下一个好印象,所以,英国政府决定改变冷漠立场,转而扶持远东和平委员会发挥稳定远东局势的作用,于是,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才会远赴日本东京,与英国驻日大使会面,并拜访日本首相和一众内阁高官,试图拉拢他们支持英国政府现在的立场。
但是仅有日本政府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中国政府不合作的话,远东和平委员会依旧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正因此,在结束了对日本的访问之后,朱尔典又匆匆赶回了中国,并且还带上了几名日本政府的特使,准备与他们一同去北京,觐见那位即将返京的大总统。
根据报纸的报道,总统先生将于明天乘火车赶回首都,因此,朱尔典必须尽快赶去北京,以便准时到火车站欢迎那位巡视归来的总统先生。
很快,朱尔典与随员们离开了那艘英国巡洋舰的甲板,登陆码头,并坐上了那些领事馆派来的汽车。
朱尔典特意选择了一辆中国制造的轿车,与他同坐那辆轿车的除了一名使馆日语翻译之外,还有一个日本政客,名叫西原龟三,是日本新任首相寺内正毅的亲信,更是寺内正毅的智囊,此次西原龟三来华,正是奉了寺内正毅的命令。
朱尔典知道西原龟三在寺内正毅心目中的地位,也正因此,他才极力邀请西原龟三与他同乘一辆轿车。
“啊?这是中国制造的轿车?”
西原龟三一坐进轿车里,立刻注意到了司机面前的仪表盘,上头写着中文。
翻译将日语译成英语,朱尔典明白了日本人在感叹什么,于是点了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