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08远东狂人-第3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显示这种维护英国殖民利益的坚强决心,英国政客发明了集中营,那么现在,英国政客也不忌讳故计重施,他们决心让远东的那些国家和那些民族看清楚英国的实力。

事实证明,英国的力量确实不可小觑,在英印军队的攻击下,朝鲜人的抵抗已经基本上瓦解了,剩下的就是善后问题了,不过那位英国海峡殖民地的总督先生显然打算继续用铁血手段进行善后,而下令英印军队纵火攻击正是总督先生意志的体现。

被英印军队纵火攻击的居民区多数都是华人社区,隔着海峡眺望那烈火中的港口,许多华人难民痛苦失声,对于这些难民中的许多人而言,那在烈火与浓烟中化为灰烬的是几辈人辛勤劳作换来的财富,可是现在,已经随着那位英国总督一句轻飘飘的命令而化为乌有了。

站在高地上,眺望那火光中的城市,黄承善是面色黯淡。

在撤离城市之前,黄家经营的新福州国药铺实际上就已经毁于战火了,虽然黄承善对于这种局面早有准备,可是当他回首眺望第二故乡的时候,这心中的悲愤却也是实实在在的。

“这就是寄人篱下的悲哀啊,别人什么时候叫你滚蛋,你什么时候就得滚蛋。”

不知是谁在黄承善身后哀叹了一声,这引起了一阵共鸣。

“西洋人也是外来户,为什么他们可以在这里立足,我们唐人就不能在这里立足呢?说到底,这还是一个弱肉强食的道理。要想不被人吃掉,就必须学会做强者!”

黄承善凄然一笑,他的这几句话立刻使现场的所有人沉默下去。

黄承善并没有多解释他的这几句话,而是在仰天长啸一声之后,转身走下高地,身后跟着他的几名手下,众人虽然都是一副难民的打扮,但是那目光中的坚毅却表明了他们内心的坚强。

做强者的先决条件就是内心坚强,甚至必须做一个铁石心肠的人。

普通人很难做到真正的铁石心肠,但是黄承善却打算试一试,而他目前的表现已很不错,至少,他亲手点燃了新福州国药铺的那把烈火,用这烈火将自己锤炼成钢铁般的冷血动物。

黄承善是昨天撤离新加坡的,而且一离开新加坡,就赶上了英国总督下达“逐客令”,勒令所有聚集在新加坡附近的华人和华侨立即疏散,虽然黄承善也在被驱逐之列,但是他还是想办法将驱逐日期推后了一天。

现在,眼看着就到逐客令规定的疏散时间了,黄承善必须在天亮之前离开柔佛,前往槟榔屿,而在去槟榔屿之前,他已经通过特殊渠道得知了他的父亲黄秋元正在满世界寻找他的消息,此去槟榔屿,一方面是接受新的任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去与亲人团聚,现在,不仅黄秋元在槟榔屿,黄承善的家人也多半都在槟榔屿,家族成员中,像黄承善这样“下落不明”的人也只有他一个。

离开高地之后,黄承善就带着几名手下赶去火车站,并搭乘一列火车前往北部的槟榔屿。

槟榔屿位于马来半岛中部地区,是一座海港城市,属英国海峡殖民地管辖,与新加坡类似,槟榔屿的人口构成中,华人与华侨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当地甚至有公开发行的中文报纸,当年反清革命党之所以选择槟榔屿作为重要的海外根据地,就是因为当地的“中国色彩”,在中国的近代史上,不少名人都曾与槟榔屿有过不解之缘,其中既有革命派也有改良派,当然,保守派数量也是不少,近代中国境内所发生过的文化与政治理念的冲突,在槟榔屿也有所体现,由此也可看出槟榔屿与中国文化联系之深。

可是统治槟榔屿的毕竟是英国人,英国殖民当局不反对输入华工,但是却对华工所带来的中国文化持蔑视立场,尤其是当满清王朝覆灭之后,随着中国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抬头,英国殖民当局决定压制中国文化,不仅取缔了当地的多数中文报纸,而且也解散了中文学校。

但是英国现在所面对的并不是当年的那个“东亚病夫”,英国现在所面对的不仅是一个正在向工业国迈进的共和中国,而且英国人也必须直面那位“狂人总统”的影响力,随着中日战争进入尾声,那位“狂人总统”的威望越来越高,不仅在国内拥有一大批狂热的追随者,就连在槟榔屿,印着“狂人总统”头像的明信片也是抢手货,没有人比漂泊在外的华侨和华人更清楚“祖国”的意义,只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才能真正保护海外游子的利益。

现在,随着这场“马来亚危机”的爆发,民族主义终于全面取代了其它的思想,槟榔屿的华人与华侨也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狂人总统”的狂热信徒也成为了华人社团中的主力。

黄承善就是这种狂热信徒,通过新加坡之战,他已经完全拜倒在这面民族主义的旗帜之下了,他决心投身于这场运动,利用他的特殊身份,将这南洋的浑水搅得更浑。

也正因此,黄承善才会赶去槟榔屿,现在新加坡已经被战争破坏得面目全非,短时间内不可能恢复生机,那么就有必要另外选择一个南洋华人的政治中心,槟榔屿现在比较合适。

不过在赶到槟榔屿之后,黄承善突然发现,他必须先解决一个麻烦,这个麻烦不比英国殖民军小,如果处理不当的话,恐怕会造成华人和华侨社团的分裂。

于是,在赶到槟榔屿,并且弄清楚状况之后,黄承善所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去与父亲会面,而是去联络先期抵达槟榔屿的龚春台,相比龚春台的老练,黄承善在具体的行动上确实还嫩了点。

第790章 命令

作为军情局驻南洋情报分站的副站长,龚春台比站长黄承善早两天赶到槟榔屿,而且在抵达目的地之后,立即就着手筹备当地的情报分站。

其实槟榔屿早就拥有一处情报联络站,这是龚春台前任亲自组建起来的,虽然人员不多,但是都是精干力量,因此,龚春台现在所需要做的就是利用这些精干力量扩充一下情报联络站的规模,以取代新加坡分站的作用。

经过两天的筹备,现在情报分站已经搭起了架子,并已开始执行任务。

不过没等龚春台做出具体的工作安排,黄承善已经找了过来,并以龚春台顶头上司的身份向他下达了一个命令。

这个命令很简单:想办法解决槟榔屿的同盟会势力,维护南洋小联合阵线的团结和利益。

虽然命令简单,但是要想顺利的完成,却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这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利益,不是一个愣头青可以应付得了的。

好在黄承善没有昏头,这个命令下达下去的时候,没有向龚春台限定具体的完成任务的时间,这多少让龚春台松了口气,而且立即向军情局总部拍发了一封电报,告之此事,将这个烫手的山芋直接扔给了田劲夫。

这确实是个烫手的山芋,龚春台必须谨慎行事,他很清楚同盟会的影响力,当年他在湖南策划反清起义时,同盟会就是盟友,如果没有同盟会居中联系并策应的话,恐怕龚春台也不会活着逃出湖南。

虽然同盟会未能取得中国中枢政府的实权,而且当年的“广东事变”也使同盟会失去了许多原本支持它的盟友,但是这并不能改变一个基本事实:同盟会的领袖孙先生依旧是一位颇有才华的演说煽动家,再加上同盟会在南洋地区根基深厚,要想将这个组织连根铲去,确实不是容易的事情,这需要多方面的配合,而且需要中枢点头,毕竟同盟会在海外仍有相当影响力,而且“广东事变”中的那些漏网之鱼早已熟悉了当地的民情,他们可以利用对民情的熟悉,进一步蛊惑华人与华侨。

龚春台是一个重义气的人,当年他与同盟会联手发动反清起义,在那场起义中,龚春台与同盟会中的一些元老有过交往,虽然现在那些元老中的多数人都已加入了联合阵线,但是只要有少数人还游离在这个政治体系之外,龚春台就必须跟他们讲义气,而这,也正是他直接拍电报给军情局总部的原因之一,他不想直接决定什么策略。

但是龚春台毕竟是情报分站的副站长,他必须执行上级交代下来的任务,而如果任务与义气发生冲突,那么龚春台将毫不犹豫的选择任务,只是这良心上要遭受多少折磨,却只有他自己清楚了。

由于马来亚地区的混乱局势,现在的有线电报仍然受到殖民当局严格管制,无法使用密码进行通讯,只能使用明码拍发电报回国,这种明码电报所承载的信息量非常有限,龚春台只能简单的将槟榔屿发生的事情以通讯稿的形式传回国内。

这封拍发自槟榔屿的电报是在当天中午的时候传回军情局总部的,而当时,田劲夫就在总部办公,因此得以在第一时间将这份电报抄送总统府统帅堂,请总统赵北过目。

赵北是在下午看到这份电报的,虽然同盟会建立难民收容站的行动确实让他有些警惕,不过他并不相信同盟会能够借此机会重振昔日势力,原因很简单,现在的中国中枢政府已经在外国势力面前表现得足够强势,而且槟榔屿领事馆也在参与难民登记与收容工作,同盟会想依靠这种行动收买人心,未免有些太过一相情愿了。

说到底,收买人心靠的是实力,而不是表演,尤其当联合阵线占据着中枢的名义的时候,中国人在政治上最讲究的就是大义名分,没有这个大义名分,那就是旁门左道,成不了气候。

不过赵北也不敢太过大意,这种时候,中枢政府确实有必要直接出面与英国交涉,让全世界的华人和华侨都看一看,祖国并没有忘记他们。

于是,赵北在下午上班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摇电话去外务部,让外务部安排一下,总统要召见英国驻华公使。

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磨磨蹭蹭,拖了一个小时才赶到总统府,接受总统先生的口头抗议。

其实在来之前,朱尔典就已经猜到总统为什么紧急召见他了,就在今天上午,英国外交大臣拍了一封电报给驻华公使馆,告诉朱尔典,英国政府已决定在马来亚地区采取“强硬行动”,以“震慑国际阴谋家”,为此,英国政府甚至不得不修改了军事进攻计划,调整了赴欧洲大陆作战的英国陆军的兵力部署,当然,这封电报并不是只拍给朱尔典看,英国驻日本、美国、法国、暹罗等国外交官也都接到了类似内容的训令,英国政府将所有与南洋地区有利害关系的国家都考虑进去了,表面上看,这是出于礼貌和外交准则,但是实际上隐藏的意思是在警告那些被英国政府列入“阴谋家”嫌疑名单的国家,告诫其适时收手。

说句实话,朱尔典也有些怀疑南洋地区目前的乱局恐怕与眼前的这位“远东狂人”脱不了关系,因为当初将朝鲜反日武装分子安置在南洋地区的建议就是他提出来的,虽然这个建议的原始版本是美国驻华公使司戴德提出来的,但是司戴德是想把朝鲜人安置在蒙古地区,而不是南洋,将朝鲜人安置在南洋地区的做法就是这位“狂人总统”的异想天开,偏偏当时英国政府急于稳定远东地区局势,所以居然接受了这个建议,通过劳工输入的方式将那些解除了武装的朝鲜反日分子移民到了南洋地区。

换句话说,英国政府这是自作自受,朱尔典一点也不同情英国国内的那帮官僚,那些人没有一点远见,往往会通过饮鸩止渴的方式换取一时的太平,当年英国与日本结盟就是出于这种心理,而现在,南洋地区的乱局与英国政府这种思维方式有直接关系。

昔日的那个国势蒸蒸日上的大英帝国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正在走下坡路的大英帝国,所谓“盛极而衰”,这是社会规律,不是人力可以改变,而随着英国国力衰退而来的必然是整个官僚体系的僵化与不思进取,对此,朱尔典无可奈何,英国国内的那帮政客也无可奈何。

等总统先生将口头抗议递交之后,朱尔典突然问了一个有些耐人寻味的问题。

“总统先生,关于您的口头抗议,我可以代为向英国政府转达。不过在转达您的口头抗议之前,我想问一问,您打算什么时候结束马尼拉会谈?根据英国政府收到的消息,贵国的外交使团一直在采取拖延战术,日本和谈使团对此非常恼火,多次扬言要退出和谈,重启战端。”

赵北一愣,随即正色道:“贵国政府似乎有些过于偏袒日本了,在我看来,采取拖延战术的是日本,而不是我国。另外,如果日本政府真的打算退出马尼拉和谈的话,我倒是欢迎,那样的话,我的军队就可以长驱直入,攻击朝鲜半岛的日本陆军了,届时战场上会发生什么,我不能保证。”

这话也是绵里藏针,而且话里有个陷阱,朱尔典不可能听不出来,不过他并没有上当,而是紧接着提出另一个话题。

“据我所知,贵国国内的新闻界最近正在大造舆论,为总统训政做准备,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赞同总统训政,尤其是那些同盟会背景的人,他们极力反对总统大权独揽,他们要求立即实行真正的宪政,而不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总统制。英国政府现在担心,如果贵国因为这件总统训政的事情而发生混乱的话,远东的局势恐怕会进一步混乱起来。”

朱尔典这是在拐弯抹角的威胁,这几句话如果放在中日开战之前,或许还有些分量,可是现在既然已经在战争中击败了日本,那么赵北就没有必要为这几句虚张声势的话而改变战略了,所以,朱尔典讲完这几句话,换来的只是总统先生的几声冷笑。

“公使先生,你可以转告英国政府,我国局势稳定,不可能发生混乱,如果发生混乱,那也肯定是外国势力操纵的结果,如果是那样的话,我将毫不客气的予以全力反击,而且这种反击也必将是雷霆万钧的。”

赵北说到这里,话锋一转,又道:“美国政府已经正式向日本政府发出外交照会,敦促日本政府正视现实,不要做无谓的拖延,以尽快结束马尼拉会谈,争取早日恢复远东地区的和平局面,关于这一点,美国公使已经向我证实,或许用不了多久,日本政府就会在和谈文件上签字,到了那时候,战争就结束了,而那之后,我希望整个亚洲是和平的,因为我就是一个和平主义者。”

面对这样一位指鹿为马的“狂人总统”,朱尔典毫无办法,他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尽快离开总统府,将赵北的表现一字不差的报告给英国政府。

至于赵北,则在朱尔典走后迅速下达了一个命令,根据总统的命令,鸭绿江战区的所有中国陆军部队再次集结起来,完成了战略动员,只要总统一声令下,这些部队随时可以跨过鸭绿江,向朝鲜半岛纵深地带推进。

与此同时,赵北还向军情局下达了另一个命令,责令南洋各地情报机关密切合作,在短期内彻底解决同盟会问题,以防那个组织被英国政府利用。

第791章 “拖”字诀

海风迎面吹来,清新的空气让人的精神格外振作起来。

站在山丘上,向那辽阔的大海望去,顾维钧暂时丢掉了那些公务上的烦心事,一心一意的投入到这眼前的美景上了。

马尼拉是热带海港,虽然气候炎热,但是景色却多少弥补了炎热高温带来的坏心情,执行公务之余,带着几名随从到这海边走走,确实可以使人暂时的摆脱烦恼。

既然是暂时的摆脱烦恼,那么烦恼终究只是暂时的离去,当美景变得寻常起来之后,这烦恼终究又会袭上心头。

此次率团参加马尼拉和谈,顾维钧肩负重担,国民利益、国家前途都系于一身,这思想上的负担之重可想而知。

偏偏此次马尼拉和谈进行得非常艰难,日本虽然在军事上连遭败绩,但是仗着是协约国准成员,有协约国撑腰,这谈判桌上的表现却叫人很是无语,仿佛日本才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一般,每当涉及到日本看重的利益的时候,日本谈判代表总是拿出一副毫不妥协的架势。

顾维钧明白,这是日本使团的谈判策略,“拖”字诀,利用谈判,掩护在朝鲜半岛和台湾岛上的兵力部署。

对于这种无赖行径,顾维钧多少有些鄙视,可是鄙视归鄙视,这谈判还是要继续,技巧和压力也必须继续平衡起来。

马尼拉和谈,中日双方已进行了多次正式接触,到目前为止,真正解决的问题只有部分南满问题,日本政府已经“原则上”同意放弃在南满地区的特权,但是日本政府仍不肯将南满铁路的管理权全部归还中国,而且仍旧坚持在辽东半岛南部地区继续拥有一座军港作为租借地,至于中国方面非常关注的台湾岛问题,日本政府则指示日方谈判代表,这个问题“无论如何”都不能谈,所以,日方的谈判代表在这个台湾岛问题上一直采取回避立场,每当中方和谈代表提出这个话题的时候,日方谈判代表往往以“政府未就此问题授权”为借口,拒绝继续话题。

这哪里是国家之间的谈判么?一味的回避主要话题,难道日本政府真的还有信心继续将战争进行下去么?

不能再这么拖下去了,顾维钧在山丘上眺望海景的时候,就已经下定决心,如果明天的会谈仍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那么就率团离开马尼拉,并通知中枢政府,可以继续对日战争了。

“顾团长!顾团长!”

就在顾维钧望着海面出神的时候,身后传来一名随员的喊声,回头望去,看见一名随员正从山脚奔上山顶,手里似乎还拿着一封电报抄稿。

“顾团长!顾团长!这是中枢刚刚拍过来的电报,指示我们,如果明天的会谈仍不能就台湾岛问题达成进展,那么我们就可以中断会谈,返回国内,届时,中枢将恢复对日战争。”

那名随员一边说,一边将电报抄稿递给了顾维钧。

顾维钧接过电报抄稿,扫了一眼,确实,电报是中枢刚刚拍过来的明码电报,告诉顾维钧,如果日本政府仍旧采取拖延战术,而不肯在中国所关心的重要问题上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的话,那么中国军队将立即恢复攻势,实际上,就在昨天,总统已经下令,命令鸭绿江战区的所有中国军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随时可以发起进攻,渡过鸭绿江,向朝鲜半岛纵深地区推进。

看起来中枢与顾维钧是想到一起去了,这使顾维钧思想上的最后一点负担也消失了,如果日本和谈代表真的是那么不可理喻的话,或许确实该让他们看看中国人的决心了,许多事情,光靠嘴皮子确实解决不了,最终还是要靠拳头,而现在,中国的拳头比日本要硬得多。

“走,咱们这就返回领事馆。”

顾维钧拿定主意,迅速走下山丘,登上那辆领事馆的四轮马车,带着这几名随员返回领事馆。

回到领事馆,顾维钧本打算跟中国驻马尼拉的领事先生好好谈谈,确定一下明天的谈判战术,但是领事先生在顾维钧回到领事馆之前的几分钟就被菲律宾总督请到总督府去了,顾维钧只能等待。

这一等就等到傍晚时分,领事先生颇为兴奋的返回领事馆,带给顾维钧一个好消息。

就在刚才,在菲律宾总督府里,那位总督先生告诉领事先生,日本和谈代表在一个小时之前向总督先生转达了日方的意见,根据这个意见,日本政府已正式授权他们,就台湾岛问题与中国方面进行接触,不再回避这个话题。

这确实是个让人振奋的消息,不过到的未免晚了一点,既然中枢已经决定采取军事手段,那么顾维钧自然也就将他的要求水涨船高,仅仅是将台湾岛问题列入会谈项目这还不够,还必须将日方谈判代表一直回避的战争赔款问题再次提出来。

领事先生很快将顾维钧的要求转告菲律宾总督,日本使团那边也很快得到了消息,但是并没有任何表示。

无论日方采取什么样的立场,都改变不了顾维钧的决定,只要明天的会谈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顾维钧就会立即离开马尼拉,先回香港。

但是中断和谈只是对日本使团施加压力,而并不是放弃和谈努力,顾维钧非常清楚,现在的中国更需要的不是战争,而是和平,没有和平就没有国家的发展,那么也就说不上什么国家的崛起与民族的复兴。

所以,在真正做出行动之前,顾维钧觉得还是有必要就此问题与总统进行磋商,于是他立即使用领事馆的电报机向中枢那边拍发了一封电报,向中枢阐明他的主张。

没等第一封电报拍完,又有一个消息传来,这个消息来自于英国海峡殖民地。

就在今天中午,英印军队再次控制了新加坡,并立即宣布对滞留在英属海峡殖民地的所有朝鲜侨民实施所谓的“甄别法”,将从中剔除那些有反英情绪的人,而一旦确认哪些人是反英分子,英国殖民当局将把他们全部遣送回朝鲜半岛,交给日本政府处置。

这个消息目前还没有广泛的传播出去,但是顾维钧也可以想象这个消息一旦传播开去将会造成怎样的影响,至少那些在南洋地区的朝鲜侨民会惶惶不可终日,到时候局势还会不会进一步混乱,那就只有看英国殖民当局有没有足够的军队实施军事管制了。

顾维钧当然没工夫去操心英国海峡殖民地的事情,他只需要干好他的工作就行了,而这个工作的重点就是如何对日本和谈代表施加压力,迫使对方尽快拿出谈判底线。

当天晚上,顾维钧与随员们再次制订了谈判方案,鉴于日本和谈代表始终不肯亮明谈判底线,顾维钧决定先亮出中国的部分谈判底线,变被动为主动,以挽救濒临破灭的和谈。

次日一大早,顾维钧就率领中方和谈使团出发了。

谈判地点仍旧设在美国海军驻马尼拉基地的会议室里,而且与前几天的会谈一样,是闭门会议,除了中日双方的代表之外,没有任何第三方代表出席,就连美国人也没有列席会议。

与昨天的表现不同,日方谈判代表很痛快的主动提出了日本政府的和谈底线,如此一来,顾维钧反倒不必亮明中国的谈判底线了。

日本政府的和谈底线非常模糊,表述含糊其辞,但是至少可以使顾维钧了解一下日本政府的立场。

根据日方代表的叙述,顾维钧基本确认了日方的谈判底线有两个核心内容:其一,日本企业和商人的在华投资应该得到保护;其二,朝鲜是日本的“特殊利益区”,无论如何,日本也不会允许朝鲜独立。

顾维钧认真的分析了一下,他认为这两个和谈底线的条件并未与中方条件相冲突,此次对日谈判,中枢最想解决的其实还是领土问题,只要日本肯将台湾岛和旅大租借地的主权归还,那么日本的企业与商人利益可以得到保护,但是特权必须取消,至于朝鲜的独立问题,中枢的意思也很明确,只要能够在鸭绿江畔朝鲜一侧建立一块“非武装区”,那么朝鲜的独立问题就可以“搁置不议”。

日方的强硬立场终于有所松动,这让顾维钧精神一振,他知道,趁热打铁的时候到了,越是在这种时候就越是要把握好分寸,急一分不行,缓一分不妥,这就非常考验外交官的心理素质和谈判技巧了。

日方谈判代表显然也打着同样的主意,不过相比中方代表的从容来,日方谈判代表显得多少有些急噪,催促中方尽快接受日方条件,完成谈判。

如果现在就完成谈判,达成和平协议,对于中日双方而言都是一个好消息,不过顾维钧突然有些迟疑起来,他本能的意识到,日本政府之所以这么急着亮明日方谈判底线,恐怕不是为了掌握主动,而是另有原因。

也正因此,顾维钧临时决定将会谈再持续一天,而趁此机会,他决定去找那些消息灵通人士打听打听,看看到底是什么让日本政府这么着急。

直到当天深夜,顾维钧才终于从中枢得到内幕,而这个内幕是来自于潜伏在法国的德国间谍。

是英国政府的一个决定使日本改变了立场。

现在欧洲战争全面爆发,由于德国远东分舰队以太平洋岛屿为基地,不断出击,袭扰英国海上航线,因此,英国政府已正式照会日本政府,希望日本政府能够援引英日同盟的义务,对德国宣战,并且立即派遣联合舰队南下太平洋诸岛,夺取德国殖民地,占领德国远东舰队的后勤基地,而一旦夺取那些岛屿,英国政府将承认日本对那些太平洋岛屿的占领。

日本的国策一向有两个基本方向,一个是“北进派”,主张向东亚大陆扩张,一个是“南进派”,主张向东南亚扩张,以前,由于中国虚弱不堪,日本政府内部的“北进派”才得以把握日本国策的制订权,但是现在,随着中日战争日本的惨败,日本政府内部的“南进派”再次得到崛起机会,而且由于欧洲战争已经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东南亚地区已变得空虚起来,这种时候,英国政府主动支持日本南进占领德属太平洋诸岛屿和殖民地,无疑为日本“南进派”增加了控制政府决策的筹码。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日本政府目前的战略选择,显然,日本政府已决定完全放弃“北进派”主张,将战略重点从东亚大陆转到东南亚和太平洋方向,为了避免两线作战,现在的日本政府必须尽快与中国达成和平协议,然后集中海军力量向德国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扫荡,争取在太平洋上建立起日本帝国“南进的跳板”。

既然明白了日本政府的如意算盘,那么顾维钧也就立刻明确了他的下一步谈判方针,那就是一个“拖”字诀,无论如何,也要达成中国利益的最大化,现在,他反而不急着达成和平协议了。

日本已经拖完了,现在轮到中国拖了。

第792章 制造事端

海上风平浪静,几只不知名的海鸟越过海岸边的山岭,向海洋上飞去,并再次掠过几艘灰色的钢铁舰船。

这几艘钢铁舰船都悬挂着中国的国旗,成一字纵队航行,走在最前头的是远洋袭击舰“绿林”号,跟在后头的是同型号的姊妹舰“赤眉”号,而后头的那五艘船只则是专门为远洋袭击舰配套建造的海上快速补给舰,由于舰体狭长,它们足以跟上全速航行的军舰,这样一来,整个舰队的航行速度就相当可观。

现在,这支舰队正以十五节的高航速沿着海岸线航行,航向东南。

舰队司令鲁平现在就站在“绿林”号的舰桥上,举着望远镜向那远处的海岸线望去。

那里就是苏门答腊岛了,作为与英属海峡殖民地隔海相望的一座大岛,苏门答腊岛的战略地位也相当重要,所以,英国与实际控制着这座岛屿的荷兰曾经为争夺对这座岛屿的控制权而发生过冲突,虽然最终荷兰保住了这片殖民地,但是英国也在这里拥有特殊的权益。

现在,鲁平的舰队正航行在印度洋东侧,只要穿过苏门答腊岛与爪哇岛之间的那条狭窄海峡,舰队就将驶入爪哇海,那么就离开印度洋了。

刚才航海兵已经报过经纬度,鲁平知道,再过半个小时,就能看见那条分隔苏门答腊岛与爪哇岛的狭窄海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