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08远东狂人-第2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依靠现在日军的兵力,根本无法扭转战术劣势,福岛安正所能做的也只有采用拖延战术,配合外交谈判,争取比较体面的结束这场东北亚战争。
从火车车厢上下来,福岛安正首先就去看了看木场堡侧翼阵地的一道防战车壕,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中国军队的战车部队,虽然根据前线的战报,野战炮平射确实可以击穿某些装甲战车的装甲板,但是现在日军没有足够的野战炮,而且在集群突击的战车部队面前,野战炮往往只有一次开炮的机会,一旦开炮之后,就算隐蔽得再好也会因为炮口的烟雾和扬尘而暴露炮位,接下去的就是中国战车的炮火反击了,而在这种战车炮火反击面前,野战炮是非常脆弱的。
既然野战炮不是最好的反战车武器,那么,福岛安正也只能指望这些防战车壕能够发挥作用了。
由于指导构筑防战车壕的是从前线下来的军官,有对抗战车的经验,因此这些防战车壕都挖掘得又深又宽,足以让战车跌下去爬不起来,即使是履带式战车,这里也是天堑。
在这些天堑后面,日军还布置了大量野战炮和山炮,专门用来拦截跟随战车行动的中国步兵和工兵,防止他们冲上来破坏防战车壕,而且在防战车壕前方阵地上也埋设了以电线起爆的地雷,但是地雷数量太少,而且目前日军炮弹也越来越少,这种战术到底能不能阻止中国军队前进的脚步,现在还是未知数。
就在福岛安正思考着是不是在防御作战的同时发起主动反击作战的时候,几个日本侨民突然冲了过来,将手里的挖掘工具往福岛安正脚边一扔,然后恶狠狠的骂了几句。
“我们不是军人!我们也不是在乡军人!打仗不是我们的事情!我们要回日本!你们这帮马鹿,如果不是你们的愚蠢,我们大日本帝国怎么会遭到这样的惨败?”
“八嘎!”
一名参谋抓住其中一个日本侨民的衣领,狠狠扇了此人两巴掌,然后用力一掼,将他掼倒在地。
“你这懦夫!只会向平民撒野!一见到中国人,你们这帮陆军就变成懦夫了!我们要回日本!我们要回日本!给我们船!给我们船!”
另一名日本侨民冲上去,与一名参谋对打起来,那名参谋提在手里的马灯也被打翻,四周顿时变得漆黑一片。
“八嘎!中国人马上就要打过来了,你们还在争吵,有什么意义?帝国利益关系所有日本国民,这种时候,你们不肯为帝国效力,作为日本国民,难道不觉得羞耻么?难道你们想做非国民么?”
福岛安正呵斥着那帮捣乱的日本侨民,他非常恼火,也非常无奈,自从中国军队占领金州之后,中国的列车炮就从金州地峡方向直接向大连湾开火射击,一开始还是盲目射击,但是当一架重型轰炸机飞到大连上空之后,列车炮的射击准确性就大大提高了,正是在中国军队的炮火威胁下,对大连、旅顺的军火补给不得不停止了,而且所有停泊在大连湾的日本军舰和商船也只能撤退,由于撤退的很匆忙,许多原本打算乘船回日本的日本侨民就滞留在了战区,这当然引起了他们的强烈不满,现在又被当作壮丁拉过来修工事,也难怪他们有意见。
对于这些毫无大局观念的日本侨民,福岛安正毫无办法,这些人中,不少都是到“关东州”经商的商人,战争使他们一无所有,怒气冲冲,将所有的怨恨都发泄到了日本军队头上。
福岛安正的怨恨比日本侨民更大,一方面是陆军的接连失利,另一方面则是海军的瞻前顾后,就在昨天,日本联合舰队拍了封电报,告之福岛安正,由于担心中国轰炸机和潜水艇的威胁,日本联合舰队很可能不会参与大连防御作战,而且,由于新任司令官人选迟迟没有决定,日本联合舰队的士气也正处于历史最低点。
东乡平八郎战死的消息也正是在昨天的电报上正式传达给福岛安正的,虽然海军说东乡元帅是随旗舰一同沉没的,但是根据福岛安正前天得到的国内传闻,东乡元帅在旗舰被鱼雷击中之后就撤离了军舰,东乡元帅是在救生艇上被中国空军的一架战斗机用机枪打死的。
虽然福岛安正也不太相信东乡元帅是死在救生艇上,不过考虑到当时日本联合舰队所面临的威胁,福岛安正也能接受这种传闻的某种根据,那就是,东乡元帅之所以撤离沉没中的旗舰,并不是出于个人目的,而是出于全局考虑,如果当时联合舰队失去司令官,那么,对于舰队的士气会造成负面影响,当年日俄战争中,俄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官马卡洛夫就是在旗舰上与舰同沉的,马卡洛夫司令的阵亡对于俄国海军士气是一次沉重打击,而根据战后的分析,这个突发事件对于旅顺俄军的投降有直接影响,当时,东乡平八郎正是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他很清楚舰队司令阵亡对舰队意味着什么。
不过,命运之神似乎没有眷顾日本联合舰队,东乡元帅还是阵亡了,日本联合舰队的士气也确实因此被降至“历史最低点”,对此,福岛安正也只能叹息了。
东乡平八郎阵亡,有人为此叹息,那么,如果福岛安正在防御作战中阵亡了呢?有人为他叹息么?
福岛安正不知道答案,但是他却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军队现在正在摩拳擦掌,随时都会投入对大连、旅顺的总攻击。
第750章 战役发起
一轮红日升起在地平线上,迎着朝霞,一架重型轰炸机由西北方向过来,朝东南方向飞去,在两千公尺高度平稳的飞行,低沉的发动机轰鸣声似乎正在唤醒大地。
这是一架“秃鹫”式重型轰炸机,驻扎在熊岳城空军前进基地,实际上,这架轰炸机正是从熊岳城野战机场起飞的。
这架“秃鹫”式重型轰炸机的机身上绘着标准的中队编号,从图案和数字来看,它隶属于“夜鹰1号”中队,而且是一架空中联络机,或者说是一架空中指挥机。
这架“秃鹫”的机长就是“夜鹰1号”中队指挥官秦炳中校,此次指挥轰炸机升空作战,他的任务与昨天一样,仍旧是前往大连湾上空,一是侦察,二是为炮兵部队提供射击诸元,方便列车炮攻击大连日军防线。
按照飞行计划,从熊岳城一路飞过来,这架“秃鹫”是单机飞行,沿途都是中国空军的优势制空区,没有必要专门为轰炸机配备战斗机护航,只有抵达普兰店之后,才会有战斗机从普兰店野战机场起飞接应,并一直护送“秃鹫”抵达大连湾上空,并在“秃鹫”巡航时提供空中警戒任务。
不过今天的任务有些特殊,因为今天从普兰店野战机场起飞的不仅有战斗机,还有大群轰炸机,主要是轻型轰炸机,它们将与这架由秦炳指挥的“秃鹫”式重型轰炸机一起前往大连上空,执行战术轰炸任务。
秦炳指挥这架“秃鹫”式重型轰炸机一路从熊岳城过来,途中没有碰见敌机,发动机运行也非常良好,他和机组成员对于这次空中侦察任务都信心十足,其实,在他们看来,执行侦察任务是其次,更主要的在于为地面的炮兵部队充当眼睛,为炮兵指引正确的射击位置,普通侦察机和轻型轰炸机不适合执行这一任务,因为它们没有携带电台,只有“秃鹫”才能携带那套笨重的无线电发报设备,并且拉起足够长的天线。
昨天,秦炳和他的机组成员已经执行过一次相同的任务,与炮兵配合的非常好,正是通过“秃鹫”的指挥,中国陆军的列车炮才能够敲掉日本军队设在港口的几座炮台,使日军对金州地峡的拦阻炮击完全停止,现在,金州地峡那边已经畅通无阻,更多的中国陆军部队正在陆续通过金州地峡那狭窄的蜂腰地带向大连的攻击阵地集结。
除了压制日军陆上炮火之外,“秃鹫”和列车炮部队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对大连湾海域实施炮火封锁,以阻止日本舰队靠近大连湾实施舰炮射击,在这样的空中与陆地的配合战术面前,除非日军能够夺回制空权,否则,金州地峡对于中国陆军部队而言,就是通衢大道。
秦炳指挥这架“秃鹫”在天亮之前起飞,经过长距离的飞行,现在已接近普兰店,而且他也在地面看见了好几处航空地标,他知道,用不了多久,就可以看到从普兰店野战机场起飞的机群了。
果然,几分钟后,当秦炳的这架“秃鹫”式重型轰炸机掠过普兰店上空的时候,一个中队的战斗机已经从后方跟上来了,与“秃鹫”保持着相同的两千公尺飞行高度,并很快越过“秃鹫”,飞在了前头。
利用这段时间,秦炳再次测试了一下那部无线电台,先后与普兰店、金州的无线电台进行了联系,一切良好,就等飞到大连湾上空了。
又经过一段距离的空中飞行,终于可以看见大海了,而此时,这个机群已经变得非常庞大,百余架大小飞机都保持着两千公尺的飞行高度,跟着飞在最前头的引导机飞行,并在抵达海岸线后改变航线,沿着海岸线向西南方向飞去。
终于,那辽阔的大连湾就在前方,这时,按照作战方案,机群立即分成了数支突击部队,分散开去,分别扑向各自的目标,只有秦炳指挥的这架“秃鹫”仍旧在两架战斗机的护航下继续朝大连湾上空飞去。
由于没有携带任何航空炸弹,“秃鹫”不能直接对任何地面或者海面的目标发起攻击,它的任务只是侦察和炮兵校射。
秦炳指挥“秃鹫”飞到大连湾上空,在海湾上转悠了一圈,但是什么也没有发现,海面上几乎是空空荡荡,只有那些半沉的船只警告着任何妄图靠近大连湾的军舰和商船。
倒是在大连湾口的三山岛海面上,秦炳发现了两艘日本海军的驱逐舰,不过一来目标太小,不值得调炮轰击,二来射程也有些远,列车炮未必够得着,就算够得着,射击的准确性也将大打折扣,所以,秦炳放过了这两艘正拼命向外海逃窜的日本小军舰,指挥“秃鹫”改变航向,又向大连市区飞去。
等秦炳指挥的这架“秃鹫”式重型轰炸机飞到大连市区上空的时候,他看见的已是一片滚滚黑烟,直冲天际,从普兰店起飞的攻击机群已经实施了轰炸,整个大连上空已成为中国空军的禁脔,而大连市区的日军防御工事也已在空军的攻击下变得面目全非。
除了市区的日军防御工事之外,在大连郊区,日军也遭到了轰炸,在天空中望去,整个大连地区到处都腾起了冲天的黑烟,这是燃烧弹的作用,而普通航空炸弹则在地面上留下一个一个大大小小的弹坑,在这些弹坑之间,日军的防御工事显得那样的脆弱和不堪一击。
日军的防空火力很弱,而且以机关枪为主,一旦开火,往往遭到空中火力压制,所以,整个空袭过程可以说是非常的平淡无奇。
空中作战讲究的就是一个迅速,攻击机群来得快,去得也快,不过十多分钟,从普兰店野战机场起飞的攻击机群就完成了轰炸任务,开始陆续返航,倒是秦炳指挥的这架“秃鹫”式重型轰炸机还在大连上空盘旋,为了保护这架慢吞吞的轰炸机,为其提供护航任务的战斗机增加到了六架,正好是一个战斗机分队。
等普兰店攻击机群返航之后,秦炳这才命令电报员将他刚才确定的那些炮击目标的射击诸元译为电码,拍发出去。
很快,列车炮的炮弹就从金州地峡方向飞了过来,并落在地面爆炸,强大的冲击波激荡着空气,即使在两千公尺的高空,在那发动机的轰鸣声中,秦炳好象也能听见那地面传来的爆炸声。
不过由于接近列车炮的最大射程,第一轮的炮击准确性很差,几乎没有击中秦炳想攻击的目标,于是,在炮击停止之后,秦炳再次命令电报员拍发电报,修正了射击诸元。
“轰!轰!”
很快,列车炮再次开火射击,这一轮炮火齐射,准确性极高,不仅摧毁了一座前线弹药库,而且也摧毁了一座看上去似乎是指挥所一类的建筑。
一些日本军人从那座半塌的指挥所里逃了出来,慌慌张张的奔到战壕里,然后又躲进了一座防炮掩体。
秦炳在飞机的观察窗里用望远镜看得清楚,于是他立即再命电报员向金州方向拍报,让炮兵再集中炮火轰一下那几座相距很近的防炮掩体。
……
就在秦炳调炮轰击防炮掩体的时候,旅顺、大连地区日军最高指挥官福岛安正则正蹲在一座防炮掩体里,用最恶毒的语言诅咒着那架在天空中盘旋的中国空军的四发重型轰炸机。
作为军人,福岛安正很清楚那架重型轰炸机是在干什么,中国炮兵能够将炮打得这么准,没有空中观察哨是不可能的,而根据现在的战场情况,中国人能够利用的空中观察哨只能是那架在大连上空盘旋的中国空军重型轰炸机。
就在几分钟前,福岛安正还在指挥所里,可是正是因为中国炮兵那准确度极高的炮击,那座指挥所被一颗重型炮弹直接命中,幸亏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不然的话,福岛安正很可能像当年日俄战争中俄军的那位康特拉琴科少将一样被炮弹炸死在指挥所里了。
现在,中国炮兵仍在猛烈轰击这座防炮掩体附近的阵地,越来越多的日本军人躲进了防炮掩体,一些已吓破胆的士兵甚至在防炮掩体里哭泣,这使福岛安正非常恼火。
黑暗中传来军官的叱骂,与那些从防炮掩体外头传来的炮弹爆炸声交织在一起,让福岛安正心烦意乱,无法集中注意力。
这场炮击持续了大约半个小时,然后停止了,正当所有的日军官兵庆幸这座防炮掩体没有被炮弹直接命中时,突然外头又传来炮弹爆炸的声音,而且相比刚才的炮击,现在的炮击更为猛烈,炮弹的爆炸声响也有些不同。
福岛安正跳了起来,抓起野战电话,与前线指挥官进行联系。
福岛安正猜的不错,刚才的炮击是前线的中国野战炮兵发起的,而且,中国的步兵已经出现在前沿阵地的正面。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陆军对大连的攻击已经开始。
第751章 奇兵(上)
前沿阵地虽然被硝烟笼罩,而且炮弹的爆炸仍在此起彼伏,但是通过前线观察哨,利用高倍望远镜,还是能够看清楚前方的情况的,对于攻击一方而言,这是比较有利的,至少可以将防守一方的虚实摸个大概。
季雨霖站在前线的一座观察哨里,用高倍望远镜向前方几里之外的那几座山丘望了过去,他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山丘上挖掘出的野战工事,以及那些架设在工事正前方的带刺铁丝网。
那里就是大连正面日军防守部队的一线阵地了,从地形而言,日军选择的阵地确实比较有利于防守,附近的所有高地几乎都在日军控制之下,而且日军阵地背朝大连湾,不必担心遭到中国进攻部队的围攻,只需要将防守兵力全部摆在面朝内陆的一面就可以了。
虽然日军抢先占领了高地,但是这些高地在高度上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只要拥有足够的野战炮和重型榴弹炮,进攻部队拿下这些日军据守的高地根本就不成问题。
但是季雨霖并不急于拿下大连市区,只要他愿意,大连市区随时都可以占领,对于中国进攻部队而言,大连就是嘴里的菜,什么时候想咽下去就什么时候咽下去。
季雨霖现在更关心什么时候拿下大连市区西北方的青泥洼火车站,因为那里是连接大连与旅顺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只要拿下了青泥洼火车站,那么就可以直接对南满铁路战略要地木场堡发起进攻了。
青泥洼火车站得名于大连旧称“青泥洼”,是大连市区西北郊的一座铁路枢纽站,在那里,南满铁路被分为东西两条支线,往东就是大连,往西一拐,再向南延伸,就是南满铁路的终点站旅顺了,从这个铁路分布线路来看,青泥洼火车站确实非常重要,是进攻部队必须拿下的战略要地,只要拿下青泥洼火车站,大连日军就是瓮中之鳖,进攻部队甚至可以暂时不攻击大连市区,而直驱旅顺,给日军主力来个猛虎掏心。
不过青泥洼也不好打,中国军队看中了青泥洼的战略优势,日本军队同样也看到了这一点,因此,日军指挥官也在青泥洼方向摆下重兵,构筑起了坚固的野战工事,严阵以待,等着中国军队冲向青泥洼,相比之下,大连方向的日军兵力就显得单薄多了。
也正因此,季雨霖果断决定,不打大连,先打青泥洼,等拿下青泥洼,再给大连日军杀个回马枪,一口气拿下大连市区。
半个小时之前,季雨霖还在青泥洼前线督战,他之所以出现在大连正面阵地上,主要是因为刚才的那阵炮击,那不是一般的炮,那是海军重炮,从大连湾上打过来的,许多炮弹落到了中国军队的阵地上,虽然造成的伤亡没有多少,但是季雨霖担心这是大连日军进行反攻的前兆,因此特意赶过来瞧一瞧,不然的话,他不太放心。
此次进攻旅顺、大连,总统亲自点将,放着吴禄贞不用,只用季雨霖,这固然是因为吴禄贞现在正在后方休整部队的缘故,但是其中未必没有栽培季雨霖的意思,相比吴禄贞,季雨霖更“嫡系”一些,他是总统当年亲手提拔起来的,从师长到军长,再从军长到前线总指挥,这既是总统的信任,也是总统的手段,军队中的山头主义虽然已被总统打压下去,但是只要有人就会有斗争,总统所做的不过就是利用人事的安排平衡一下各方势力,此次命季雨霖督战旅顺大连,也正是这个用意,季雨霖也能够领会总统的苦心。
既然知道总统这么做的用意,季雨霖自然不敢大意,无论如何,他都必须打好这一仗,这既是为总统打,也是为他自己打,更是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打,如果打不好,往轻了说是愧对总统的栽培,往重了说,就是民族和国家的罪人,到时候用不着军事法庭,他季雨霖自己就完全可以给自己一枪,算是谢罪了。
在这样的心境下,季雨霖有时候会表现的格外谨慎,如果换了一名胆大的前线指挥官,或许干脆派兵一部盯住大连日军,然后主力直扑青泥洼火车站,占领火车站后,也不攻打大连市区,而是直驱旅顺,给日军来一个长驱直入,猛虎掏心。
可是季雨霖不这样做,他决定持重一些,先打青泥洼,然后再打大连市区,解除后顾之忧之后,再往南进军,去攻击旅顺日军,争取一举拿下旅顺,结束辽东战事。
所以,当大连湾突然打过来日本海军的重炮炮弹,季雨霖的心就有些悬了起来,他担心侧翼兵力不足,难以抵挡大连日军的正面反攻,因此专门带着一帮参谋赶到大连阵地上仔细瞧一瞧。
经过认真的观察和研究,季雨霖和他手下的参谋们一致认为大连方向的日军并没有反攻的迹象,日本海军之所以往阵地上打炮,估计主要目的是为大连日军壮胆,而且在中国军队列车炮的反击下,日本海军的炮击刚才就已经停止了,现在仍在中国军队阵地上爆炸的炮弹都是大连日军发射的野战炮炮弹,而且显然也是骚扰性质的,并非反攻前的火力准备。
季雨霖悬着的心放了下去,离开了前线观察哨,带着参谋们往铁路那边赶去。
现在,中日两军的阵地基本上就以南满铁路的那条支线作为分界线,以北是中国军队的进攻阵地,以南是日本军队的防御阵地,双方隔着这条铁路对峙,不时发动一些试探性的进攻或者反冲击,而且双方的炮兵也不停的往对方的阵地上投射火力,将那阵地炸得面目全非,就连那条铁路也吃了不少炮弹。
这里的日军打得异常顽强,依托坚固阵地,丝毫没有惬意,这使季雨霖不得不担心部队伤亡可能会很惊人,而事实也证明了他的担心,中国军队发动的数次攻击都被打退,没能突破日军任何一处阵地。
对于中国的进攻部队而言,当面的日军防御阵地确实非常坚固,这主要是因为日军阵地的防御纵深很大,几乎绵延一公里的宽度,在这片地域中,日军布置了至少五道防御线,战壕配以防战车壕,确实使中国军队的进攻节奏减慢,而且装甲部队也第一次遇到了真正的进攻难题。
关键就是那几道防战车壕,那是日军专门为中国军队的装甲部队准备的,所有的防战车壕都是又宽又深,而且还很陡峭,壕的两边都埋设有重型地雷,对于坦克和装甲车很有威胁,再加上那些布置在阵地后方的炮兵阵地,使得中国装甲部队很难对正面阵地发起快速突击。
工兵的破障突击也很艰难,日军的炮火非常猛烈,即使中国工兵能够用爆破筒在防战车壕上炸出一道斜坡,但是日军的反击很快就会发起,并用炸药包将斜破炸塌。
还是那个地形问题,虽然通过金州地峡之后,陆地豁然变得开阔起来,但是辽东半岛最南端本来就是一处狭长的地形,而大连和青泥洼火车站恰好又扼守在金州地峡的南端出口处,这就决定了进攻一方的部队展开将受到地形的很大限制,换句话说,无法从侧翼快速迂回包抄,只能从当面阵地上冲过去。
如果时间充裕,可以依靠空军掩护逐步蚕食日军阵地,但是现在攻击部队的时间并不充裕,中枢已经明确命令,必须在五天之内结束旅顺大连战役,而现在,战役的第一天就进攻不顺。
对于目前的这种僵持局面,季雨霖在进攻发起之前就曾经与参谋们讨论过,最后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想尽快结束青泥洼火车站正面阵地的僵持局面,就必须出奇制胜。
换句话说,需要奇兵。
如何出奇制胜呢?季雨霖的参谋们建议,请海军帮忙。
大连正面是大连湾,这是东南方向,而在大连的西北方向,则是金州地峡,越过金州地峡,就是另一处海湾,金州湾,金州湾与大连湾之间的那条狭窄的陆地通道就是金州地峡。
大连湾位于黄海,有日本联合舰队游弋,而金州湾位于渤海,没有日本舰队踪迹,因此,如果想动用中国的海军部队,只能依靠金州湾。
季雨霖的参谋部建议,利用渤海分舰队的军舰掩护民船,装载一部分陆军部队,从金州湾出发,向南迂回一段海路,然后在木场堡侧后方向来个小规模的登陆作战,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不仅可以调动青泥洼火车站日军部队,而且也可以调动木场堡的日军部队回防,因为根据空军的侦察,现在日军主力部队都在北边,而南边的旅顺兵力单薄,日本指挥官肯定不会冒着失去旅顺要塞的风险而坚守北边的阵地。
其实这个建议并不新鲜,早在辽东战役初期阶段,陆军参谋部就曾经有人这么提议过,建议动用大批民船,搭载陆军部队从海路对辽东半岛靠渤海一侧的沿海要地进行登陆作战,配合从北方南下的主力部队前后夹击日军,以加快战役进程。
但是这个战术在当时来讲确实太冒险了,一方面是中国军队从来没有实施过大规模的海上登陆作战,虽然有过一些演习,但是陆海军联合参谋部从来也没有将这个登陆战术视为“正规战术”,这固然是出于谨慎,但是同时也必须承认,在海军力量上,中国非常虚弱,另一方面,在当时的条件下,中国的进攻部队必须在发起进攻的同时防守很宽的正面,从东边的岫岩,到西边的盖平,宽达一百多公里的战线都要盯住,根本无法分出足够的兵力实施海上登陆作战,也正因此,陆军参谋部最终决定采取传统一线平推战术,逐步向南蚕食,直到金州湾与大连湾之间的最狭窄位置。
金州地峡就是这个最狭窄位置,中国军队现在已经完全控制了金州地峡,在这段宽仅数公里的战线上,只需要很少的兵力就能扼守住,也正因此,对于季雨霖而言,现在发起海上登陆作战的条件已经成熟,就看他敢不敢下达这个命令了。
运输船是现成的,自从开战之后,渤海湾上的许多蒸汽动力的轮船都被集中到了葫芦岛海军基地,这样安排,既能避免遭到日本舰队的袭击,也能组织船队为辽东半岛的攻击部队提供后勤保障,而且现在,那支船队正好就在营口待命,随时可以南下金州湾。
考虑了一番,季雨霖最终决定实施这个战术,不过这需要海军协助,而陆军参谋部不能指挥海军部队,这需要直接向总参谋部、向总统报告。
季雨霖的报告呈上去没多久,总统的回电就过来了。
“同意实施海上登陆作战,从现在起,渤海分舰队指挥权由陆军参谋部掌握。”
总统的回电内容很简单,他批准了季雨霖的作战方案,剩下的就看季雨霖的表现了。
第752章 奇兵(下)
斜阳残照,映着那一片波浪细碎的海湾,这风景秀丽得让人陶醉,只是那陆地远处腾起的黑烟和不时传来的炮弹爆炸声多少使这海湾的风景看上去多了几分残酷,再配以海岸上那些荷枪实弹等待登船出发的中国步兵和炮兵,这秀丽的风景中竟已带上了几分杀气。
站在货轮驾驶台边的露天舰桥上,饶国梁举着望远镜,仔细的向那内陆方向黑烟腾起的方向眺望,虽然什么也看不见,但是他可以想象那里战况的激烈程度,说句实话,他很佩服陆军的战斗意志,虽然相比陆军,他仍然坚持认为海军的潜艇兵才是所有军种、兵种中最优秀、最勇敢的。
作为一名潜水艇指挥官,饶国梁很清楚潜水艇的“绰号”是什么,“水下棺材”,这个绰号得名于早期潜水艇那夸张的故障率,而潜水艇又不比水面舰艇,一旦出现故障,潜水艇往往都是一个下场,那就是沉没,潜水艇的艇员们根本就没有多少逃生的机会。
在过去几年的潜水艇指挥官生涯中,饶国梁也碰到过几次潜水艇事故,只是因为及时得到控制,他才多次化险为夷,并得以参加这场伟大的战争。
必须承认,潜艇兵的心理素质远高于其它兵种,不然的话,在那种完全封闭的水下环境中,一旦心理崩溃,不要说是作战了,只怕连驾驶潜艇都做不到。
作为潜艇兵的一员,饶国梁的心理素质显然是非常过硬的,这从一个细节就可以看出来:两天前他刚刚在军事法庭完成初步的“过堂”程序,换了其他军官,或许早就蔫了,别说再上前线,恐怕连饭都吃不香了,可是饶国梁现在却是意气风发的来到了前线,并且负责指挥一艘五百吨级的轮船,为前线运送军火物资,谁能说他饶国梁心理素质不过硬呢?
其实真相是,饶国梁从军事法庭出来,正好碰见了到陆军部办公的蔡锷,蔡锷问明情况,二话不说,就叫他回前线“戴罪立功”,正好,当时一艘运输船的船长被宪兵查出盗窃军火物资,因而遭到逮捕,那艘运输船缺个合格的船长,于是饶国梁就被蔡锷一纸调令,调去了运输船队。
不过这话又说回来,饶国梁并不认为他此次指挥运输船是在“戴罪立功”,如果要立功的话,当初他指挥他的那艘近岸防御型潜水艇击沉日本海军“浅见”号装甲巡洋舰已经算是立了一功了,虽然他的那艘潜水艇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