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08远东狂人-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当!”

两声清脆的撞击声,又有两颗步枪子弹击中了田苗所乘的这辆装甲汽车,不过由于距离太远,无法穿透那单薄的侧面装甲,弹头被远远的弹了开去,但是车体侧面还是留下了两个浅坑。

值得庆幸的是,丘陵只在道路的西侧,而在道路的东侧,是一马平川的旷野,无遮无拦,日军只能埋伏在西侧,无法从东边夹击中国部队,田苗可以站在装甲汽车的踏板上,从容指挥作战。

不过这辆装甲汽车的好运气并没有持续多久,几分钟后,一颗山炮的炮弹在很近的距离爆炸了,弹片四下纷飞,田苗只觉右臂一阵冰凉,一片弹片就这么击中了他的右臂,握枪的右手一松,手枪落在了地上,田苗头部也是一阵眩晕,险些摔下车去。

但这还仅仅只是开始,就在田苗倒吸一口冷气,拼命用左手抓紧车门的时候,这辆装甲汽车的右前轮突然向下一沉,然后,整个车身向右倾斜,并开始打滑,径直冲向道路右侧的那条排水沟,在步兵们的惊呼中,这辆装甲汽车最终一头栽进了排水沟里,剧烈的撞击立刻使已经昏昏沉沉的田苗飞了出去,重重的栽到了地上,昏死过去。

……

不知过了多久,田苗才幽幽醒转,首先看清楚的是一张参谋的脸,那张脸上也是鲜血淋漓,却是分不清到底是谁的鲜血。

“营长!营长!”

参谋大声喊着,看见田苗睁眼,便抬起手,向一边指了过去,嘴里说着什么,但是田苗却连一个字也听不明白。

田苗伸出手去,一把抓住参谋的胳膊,喊道:“你说什么?”

参谋将胳膊挪了回去,继续对田苗大声喊着,终于,田苗听明白了这名参谋的意思。

“营长!营长!前头日军埋了地雷,而且日军已经迂回到北方,咱们冲不过去了!”

“地雷?咱们来的时候怎么没炸?”

田苗一下子清醒过来,抓住那名参谋的肩膀,挣扎着站了起来,向北方望去,看见远处几柱黑烟腾空而起,几辆装甲汽车歪倒在黑烟之下,而且正在熊熊燃烧,附近的步兵都匍匐在路边的排水沟中,用步枪和冲锋枪向西边射击。

“那不是压发地雷,可能是电线起爆!咱们过来的时候没发现,现在日军将其引爆,显然是想切断咱们退路。营长,营长,看起来这一次日军的准备很充分啊。”

参谋大声喊着,并摁着田苗的肩膀,将他摁回了排水沟里。

右臂传来一阵巨痛,田苗扭头望去,看见右肩已包裹上了绷带,鲜血已将绷带染红,从疼痛的剧烈程度来看,弹片肯定伤到了骨头,而且头也疼得厉害,伸手一摸,头上也裹着绷带。

“咱们损失了几辆装甲车?”田苗询问参谋。

“损失了十五辆,多数是车轮被炮弹摧毁,无法行动,我们只能将发动机炸毁,不过车上的机枪都卸下来了!通讯车没被摧毁,电台也能使用。”参谋回答道。

“拿地图来!”

田苗仔细观察了一下西边的日军阵地,然后向参谋要来了那张并不十分准确的地图,很快就在地图上找到了一座村庄,从地图上看,那是一座大村庄,而且就在东边的平原地区。

“这里距离咱们这里多远?”田苗指着地图询问参谋。

参谋迟疑了一下,说道:“根据误差估算,可能在五公里至六公里之间。”

田苗扭头向东边望去,但是什么也看不见,天阴得厉害,能见度很受影响。

“撤!撤到村子里去!步兵先撤,装甲车跟在后头掩护,骑兵走在最前头侦察。另外,用电台通知司令部,告之我们的位置。”

田苗立即改变了原先的计划,他明白,这不仅仅是一次遭遇战,更是一场伏击战,日军躲藏在丘陵地区,就是在等他们过来,然后予以伏击,从伏击地点来看,日军是策划周密的,特意选择山脚大道,就是在等装甲部队过来。

装甲汽车不是说撤就撤,道路两边是半人多深的排水沟,虽然并不很宽,但是陷住车轮是没有什么困难的,田苗下达向东撤退的命令之后,士兵们不得不从装甲汽车上卸下车门,架在排水沟上,以便汽车从上面开过去。

等剩下的二十多辆装甲汽车全部驶离道路之后,步兵们迅速撤离了道路,装甲车继续用机枪和大炮向西边的日军阵地倾泄火力,以掩护步兵撤退,至于那些越野性能更差的卡车,则被步兵们用手雷炸毁了油箱,道路上顿时黑烟滚滚,遮蔽了视线。

田苗带着参谋,跃出路边的排水沟,猫着腰向东边奔去,身边子弹呼啸,不时有步兵中弹倒下,伤员越来越多,就连田苗这个伤员也不得不充当起救护兵,将一名重伤员扛在肩上,吃力的向东边撤退。

后头是装甲汽车,它们在步兵撤离了道路之后,才向东边的旷野撤退,车头向东,但是炮塔却一律指向西边,继续用机枪和大炮掩护步兵撤退,而在西边,大道的另一侧,身穿土黄色军装的日军也紧紧的跟了上来,虽然其中的一些部队在军官的指挥下立即向东边发起了冲锋,但是在中国军队的装甲火力面前死伤惨重,于是很快,多数日军部队改变了策略,只是远远的跟在中国军队后头,也越过道路,向东推进。

指挥部队边打边撤,田苗很快就筋疲力尽,不得不将伤员交给其他人,徒步向东撤退,但是没走多远,再次一头栽倒,不醒人世。

……

等田苗再次苏醒,天色已经非常昏暗了,而且,他发现自己正躺在一间房屋里,身边站着几名军官和参谋,正在研究地图。

见田苗苏醒,一名参谋走到他身边,将他从炕上扶起。

“营长,天马上就要黑了,日军很可能发起夜袭,我们必须做好突围的准备。”

“突围?我们被包围了?”田苗一愣。

“撤进村里之后,日军就跟上来了,并从侧翼将村庄围了起来,幸亏这村子有围墙,可能是当年村民修筑起来抵御土匪的,依靠围墙,我们已打退了日军数次进攻,如果能够坚持到晚上的话,突围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现在我们还有多少人?多少装甲车?电台还能不能用?”

田苗询问那名参谋,但不等对方回答,就听见了几声炮响。

“进攻又开始了!”

军官喊到,多数人立刻离开房屋,各去阵地指挥作战,只有那名参谋留了下来。

田苗坐在炕上,拿出挂表看了看,距离天黑还差一个小时,考虑到现在是阴天,或许黑得更早一些。

“轰!轰!”

两声炮响,地面剧烈的震动了两下,屋顶上往下直落灰尘。

“重炮?”

田苗从炕上跳了下来,那名留在屋里的参谋也非常惊讶,他们之所以能够在这座村庄里坚守两个小时,除了村庄有围墙之外,日军攻击部队缺乏重火力也是重要原因,在前几次进攻中,日军的支援火力只有山炮,但是现在,日军显然拉来了重炮。

“村子守不住了。”田苗叹了口气,然后向参谋下达了命令。

“传令下去,一旦日军突破防线,立即炸毁所有装甲车辆,销毁文件。”

“是!”

参谋急忙走出屋子,去向军官们传达营长的命令。

“轰!轰!”

又是两声炮响,炮弹落在了很近的地方,眼看屋子摇摇欲坠,田苗急忙离开了这座破烂不堪的民居,走到了外头。

天依然阴沉沉的,好象暴风雨即将要到来一样,田苗扭头向炮声传来的方向望去,但是什么也看不见,只有那些破烂不堪的民居。

村子里看不见一个平民,显然,当战争的消息传来之后,这里的居民已经跑光了,从几座日式风格的较新建筑来看,这里显然也有日本侨民居住,只不过他们现在也跟着逃跑了。

“如果下雨的话,地面泥泞,装甲汽车就很难快速机动了。”

望了眼黑沉沉的天空,田苗突然又想起了他此次的前导侦察任务,这个任务他只完成了一半,试探出了日军所在,但是却无法完成撤退任务。

既然撤退任务已无法实施,那么,就将任务改为牵制吧,好歹将日军拖在这里,等待主力部队赶来。

“轰!轰!”

两颗炮弹落进了村子里,冲天的黑烟腾空而起,剧烈的爆炸震耳欲聋,强大的冲击波瞬间便夷平了两条街道,从爆炸声和炮击的密度来看,日军只有这两门重炮,但是这已经足够了,在缺乏履带式装甲车辆的情况下,装甲部队不可能对敌军炮兵阵地发起冲击。

田苗刚刚找了个弹坑隐蔽起来,就听见房屋轰然倒塌的声音,刚才他藏身的那间屋子被炮弹震塌,眼前一阵尘土飞扬,等视线稍稍清晰一些,田苗就看见了村子里的混乱景象,许多士兵正忙着到处寻找掩蔽所,一辆装甲汽车也在没头苍蝇一般的到处乱撞,有的步兵因为极度的恐惧而缩在了地上,至于手里的武器也早已不知去向,失去控制的战马也在嘶鸣着到处狂奔。

“空军那帮笨蛋,画了张错误的地图,害得我们在这里挨炮,等老子活着出去,老子非向上级写一份报告不可!”

田苗匍匐在弹坑里,懊恼的埋怨着空军测绘大队,不过很快,他的思绪就回到了战场上,作为一名前线指挥官,他现在必须以身作则,指挥部下进行抵抗。

“都站起来!回到你们的岗位上去!就算是死,也要死得壮烈一点!不想死的,也赶紧回到各自的岗位上去,拿起步枪跟敌人战斗!只有愿意活下去的人,才能活下去!”

于是,就在每隔几分钟就是两声炮响的情况下,在这座村庄里出现了令人惊讶的一幕,一名肩膀和头部包扎着绷带的中国营长用左手挥舞着一根细长的竹竿,在混乱的村庄里走来走去,用竹竿抽打着,将那些赖在弹坑里和地窖里的不愿意起来的士兵赶回了他们的阵地,虽然爆炸声声,但是这名营长却连腰都没弯一下,他的勇气与自信足以让部下景仰,也足以鼓舞起他们的斗志。

就这样,这座村庄里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了深夜,虽然这支装甲侦察部队最终放弃了突围行动,但是他们终究是守住了这座村庄,当次日拂晓时分,一支由二十辆坦克以及更多的装甲车和步兵组成的救援部队赶到村庄的时候,困守村庄的这支装甲侦察分队只剩下不到两百人了,而在那时,他们仍旧守卫着几座地窖,而他们的最高指挥官仍是田苗。

支撑他们的信念是什么?勇气?自信?强国的动力?或者,干脆仅仅只是为了活下去?

没人说得清楚,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通过这一仗,中国的装甲兵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战斗意志,事实证明,即使离开了装甲作战车辆,装甲兵也是能够顽强作战的。

东路纵队的这支装甲部队也因此被总参谋部授予荣誉称号:“铁军”,而这座村庄也在战后更名为“铁军庄”,以纪念那些为国捐躯的勇士,以及他们那永世长存的不朽功勋。

第709章 心腹亲信(上)

北京,南苑。

这里是南苑空军基地,京津地区最重要的空军基地,承担着保卫京津畿辅地区的职能,自从中日开战之后,这个空军基地就加强了戒备,各地空军基地多半抽调精锐北上作战,惟独南苑空军基地保持原有建制,一架飞机、一名飞行员都没有调走,最近一段日子以来,北京、天津上空巡逻的战斗机与侦察机都是来自于南苑。

今天一大早,南苑空军基地像前几天那样按照战斗值班表起飞了一些战斗机与侦察机,这些飞机将先往北飞,掠过北京上空,然后转向东方,前往渤海上空执行战备巡逻任务,然后再从天津上空兜个圈返航南苑。

与前几天不同的是,今天起飞的战斗机更多一些,原因很简单,因为就在今天,总统先生将来南苑视察,为了加强警卫,空军也必须承担起必要的警戒任务。

总统今天视察南苑空军基地,不仅是来检查空军战备情况,而且也是来接见一批青年军官的,这些青年军官都是刚从各个军事院校毕业的,陆军大学、舰艇学院、军政学院、国防科技学院、军事技术学院……基本上,现在中国最优秀的军事学校的毕业生就在南苑等待着总统的接见。

本来,按照以前的惯例,每当军事学院有毕业生毕业,总统都会亲自赶去学校为毕业学员亲手颁发毕业证书,但是现在既然在打仗,一切从权,所以,这次总统特意吩咐将所有的毕业生都集中到南苑,就在空军基地为毕业学员们授予学位和军衔。

其实早在开战之前,就已经有一批军校学员提前毕业了,他们在毕业之后就立即被派去了基层部队接受锻炼,许多人甚至直接就参加了辽东半岛的战役,与这批毕业学员不同,今天集中在南苑空军基地的毕业学员们主要是技术军官和政工干部,不过,在今天的毕业典礼之后,他们中的许多人也将走上战场,接受战争的洗礼,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他们的军事素质和政治素质。

今天天不亮时,所有的毕业学员都已穿戴整齐,虽然军装上仍然挂着学员章,但是谁也不能否认他们已是合格的军官,所欠缺的仅仅只是一份毕业证书,以及一份正式的军衔和岗位,而很快,他们就将从总统的手里接过自己的毕业证书和军衔,每一个人的心里都非常兴奋,略带着一丝惴惴的情绪,等待着总统的到来。

从早上八点整,到现在九点整,整整一个小时,所有的毕业学员都坐在空军基地的操场上,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喧哗,只是静静的等在那里,只有当天空中传来发动机的轰鸣声时,他们才会仰起头,向那掠过头顶的战斗机或者侦察机望去,并目送其远去。

终于,到了上午九点半钟,总统卫队准时赶到南苑空军基地,具体负责主持毕业典礼的陆军大学副校长吴振汉一声口令,所有的毕业学员都站了起来。

按照计划,总统将首先在阅兵台上检阅学员队列,那些擦得锃亮的步枪和刺刀终于派上了用场。

几分钟后,总统在军政长官们的陪同下登上阅兵台,与此同时,铿锵的军乐奏响,伴着军乐声,近一千名学员分列五个方阵,正步走通过操场,接近阅兵台时,几声口令,只听“咵咵”几声,持枪礼整齐划一,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很有气势。

站在检阅台上,身为总统的赵北也举起右手,向毕业学员们敬礼,看着这些英姿豪迈的军校学员,赵北倒是一颗平常心,做了这几年的总统,这样的大场面他见得多了,早已习以为常,如果一定要给他找点什么情绪的话,那么他现在唯一的情绪就是自豪。

能不自豪么?过去,这个国家的军事院校只能以外国为师,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别人真正的本事学不到手,只能学点皮毛,但是现在不同了,现在的军事院校,不仅能够为本国军队输送合格的军事人才,而且甚至可以自行创造战术与战略了,此次中日战争中,那些大出风头的空军战术、装甲兵战术、潜艇战术,都是通过这些军事院校进行细化的,虽然赵北可以给出这些战术的轮廓,但是如果没有这些军事院校参与其中的话,也是不能转化为战斗力的。

可以说,赵北一手创造出了一个军事史上的奇迹,这个国家的军事力量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迅速崛起,傲视远东,正是赵北这个总统先生的功劳,至少,他的功劳占总功劳的一半。

现在,又有一批新鲜血液即将补充到军队中去,只要这种新陈代谢能够维持几年,赵北完全有信心将他的军队变成整个亚洲最有战斗力的军队,到了那时候,区区日本又何足挂齿呢。

“全体都有,立正!请总司令训话!”

阅兵仪式很快结束,吴振汉几声口令,检阅台下一片鸦雀无声,所有的人都将目光投向检阅台上的总统。

赵北收敛心神,走前一步,站到了那根话筒前,清了清嗓子,然后将背得烂熟的演讲稿念了出来。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代世界,弱肉强食,国与国之间竞争激烈,经济、军事、政治、文化……诸多方面,无一不在激烈竞争,落后者必将被国际强权所淘汰,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真理,也是这个时代的现实。

军人为何从军?其一,报效国家,其二,追求荣誉。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升官发财请走别路,军人虽然也是一份职业,但是相比其它职业,从军的道路坎坷而艰险,这不是一条坦途,入得此门,便将身家性命抛诸脑后,以国家之强盛、国民之幸福为己任,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越是在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军人就越是要承担起救国救民之重担。

……

现在,我再问你们一声,你们后悔从军报国么?”

总统话音一落,现场寂静了几秒钟,然后是异口同声的斩钉截铁。

“不后悔!不后悔!不后悔!不后悔!不后悔!……”

“现在,授衔正式开始。”

赵北适时结束了煽动,后退几步,一名副官走上前去,手里拿着一份花名册,按照名单大声念着花名册上的名字,五人一组,每念一人,底下便跑上来一名毕业学员,在总统跟前立正敬礼,等着总统亲手将军衔挂在肩章上,然后再从总统手里接过一本烫金的毕业证书,之后,再次敬礼,退下。

……

这场授衔仪式进行了几个钟头,直到中午才结束,总统再次训话之后,这场毕业典礼才算是正式结束。

午饭就在南苑空军基地吃,赵北特意吩咐厨房为学员们做了一顿很特殊的午饭,主食是馒头,上头印着“铁血共和”,为的就是让学员们记住,这个共和是怎么创造的,以及是由谁创造的。

至于总统先生的午饭,也很简单,像平日里一样,四菜一汤,作陪的只有几名亲信,杨度、吴振汉、陈铁山、张激扬、李燮和、黎元洪,虽然菜式花样少了一点,但是能与总统共进午餐,在座所有人都非常荣幸。

尤其是吴振汉,更是百感交集。

自从被扔到武汉做陆军大学的挂名副校长,吴振汉就远离了政治中心,这次奉命赶到南苑,主持军校学员毕业典礼还是其次,更主要的任务是,接替蔡锷,担任陆军部总长之职。

从当年安庆起义、黄泥港起义时起,吴振汉就是赵北的得力手下,跟着总司令东征西讨,立下汗马功劳,而且协助赵北创建了共和军,可以说,吴振汉从一开始就是共和军的二号人物,至少表面上看上去是如此。

但就是这样一个共和军的二号人物,自从联合阵线取代北洋集团掌握中枢权力之后,却突然变得“默默无闻”起来,政治上是赵北唱主角,军事上是那帮留洋军校生表演,至于吴振汉,似乎是被总司令晾了起来,至少表面上看上去是如此。

在安徽做了一段时间的军事长官之后,吴振汉就被中枢一纸调令调到了陆海军联合参谋部,担任高级顾问,给蓝天蔚打下手,此举耐人寻味,许多人都在猜测总统到底打算干什么。

自古以来,上位者一旦掌握了中枢权力,最顾忌的就是那些曾与自己一同打天下的高级将领,这些人不仅掌握着军队,而且也对上位者知根知底,如果想坐稳江山,上位者必须想办法将那些跟着自己打天下的劳苦功高的将领们架空,将他们手里的军权收回来,历代开国皇帝无不如此,或者如宋太祖一般杯酒释兵权,或者如明太祖那般对功臣宿将大开杀戒,简单干脆的解决问题,一了百了,以免后患。

也正因此,有人猜测,总统将吴振汉调任闲职,就是为了收权,而且从那平和的过程来看,人们认为总统是在采取和平手段,杯酒释兵权,用高官厚禄换取吴振汉手里的那一部分军权。

这个世界上小人很多,吴振汉手下就有小人,他们曾向吴振汉进谗言,诋毁总统,煽动吴振汉背叛总统,投靠国民同盟或者别的政治势力,但是吴振汉并没有这样做,他不仅置之一笑,而且还将那帮小人赶走,然后就在他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认认真真的完成他的本职工作,直到被再次调离,去武汉做了陆军大学的副校长。

在去武汉之后,吴振汉也曾一度动摇,如果不是总统还与他保持着密切的书信联系的话,他或许真的会心恢意冷、解甲归田了,但是他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虽然他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事教官,但是在陆军大学副校长的位子上,吴振汉还是很好的履行了他的职责,不能授课,他就整顿纪律,不能编制教材,他就制造训练器材,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这样一个人,有人说他傻,有人笑他痴,此中滋味,只有吴振汉自己体会。

中日开战之后,吴振汉原本信心满满,以为总统一定会让他上前线领军,与日寇作战,而且他也为此向总统去了书信,希望总统派他打先锋,就算不能做方面大员,也可以做个先锋官,但是总统的回信却给吴振汉头上浇了瓢凉水,总统已决定让吴禄贞做总指挥,至于吴振汉,继续留在武汉监督军校事务。

总统回信一到,吴振汉就病倒了,这是心病,无药可治,不过当前线捷报传来之后,吴振汉的心病就好了一半,然后,当总统邀请他带领陆军大学毕业学员北上南苑之后,他的另一半心病也终于好了。

当时,吴振汉还不清楚总统叫他过来主要是为了陆军总长继任人选的事情,这件事情还是在抵达南苑之后由蔡锷转告的,得知总统即将对自己委以重任,吴振汉终于明白,自己这些年的辛劳到底是没有白费,总统到底还是将他当成自己的心腹亲信。

第710章 心腹亲信(下)

此刻坐在总统身边吃午饭,吴振汉心里也是百感交集,既有兴奋,也有忧虑,兴奋的是他终于可以一展抱负,忧虑的是自己才能有限,未必能比蔡锷更合适。

由于心里挂着心思,这吃起饭来自然是有些心不在焉。

“百山,你在琢磨什么呢?可否相告啊?”

耳边响起总统声音,吴振汉回过神,向总统望去,见总统已停下筷子,正在看着他,另外那些作陪的军政官员也都好奇的向他这边望了过来。

“没,没什么。我只是在琢磨前线的战事。”

吴振汉急忙摇了摇头,赶紧拿筷子往自己碗里夹了一筷子菜,以掩饰脸上的古怪表情。

“百山,你平时不是不吃辣椒的么?怎么尽往自己碗里夹辣椒呢?那可是四川的朝天椒啊。”

赵北笑了笑,对于吴振汉的心不在焉很是好奇,揣测着他现在正在琢磨什么。

前两年让吴振汉远离政治中心,这是赵北刻意为之,目的却并不完全是别人所猜测的“杯酒释兵权”,其目的之一是为了保护吴振汉这个嫡系中的嫡系,当时赵北与北洋集团的较量仍在进行,为了避免将吴振汉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去,赵北只能将吴振汉调去安徽,一来是保护这个性格耿直的军人,二来也是帮助他稳定地方,后来形势稍稍稳定下来,赵北便急匆匆将吴振汉调去陆海军联合参谋部,准备在培养一段日子之后委以重任,但是他很快发现,以蓝天蔚、蒋方震那帮留洋派为骨干的职业军人对吴振汉这个“草莽军人”有些排斥,虽然这种排斥并不是非常激烈,但是考虑到内部的稳定,赵北果断的将吴振汉一脚踢到了陆军大学,将他与他的那帮“草莽部下”隔离起来,目的也很简单,就是避免两个军人团体的内讧。

赵北需要时间消化胜利果实,内部的军事力量也需要整合,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前,他必须极力避免内部的激烈冲突,在他看来,吴振汉作为共和军的元老,在不少共和军派系军官中很有威望,而赵北现在是总统,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与部下随时打成一片,不可能亲自去经常聆听部下的声音,如此一来,那些共和军派系军官肯定会团结到吴振汉身边去,而另一方面,蓝天蔚、蒋方震那帮留洋派军官在军队中几乎没有根基,但是他们的军事素质却远高于吴振汉那帮起义军出身的军官,在当时那种情况之下,赵北可以放心的提拔蓝天蔚、蒋方震,但是却不能坐视共和军派系军官集团的坐大,那不利于他的统治。

这可以看作是赵北的未雨绸缪,但是却不能说他当时就对吴振汉起了疑心,当时的吴振汉,并不具有挑战赵北权威的能力,不仅他没有这个能力,任何人都不能有这个能力,赵北不会允许出现这样的人,为了确保自己的权威,更是为了保护吴振汉这个忠诚可靠的部下,赵北果断的将吴振汉踢到了陆军大学,不仅使他远离了政治斗争的漩涡,而且还避免了一场很可能激化的内部冲突。

将吴振汉踢到陆军大学之后,赵北一边加紧整顿共和军派系,在国防军里削山头,一边也时刻盯住了吴振汉那边,他在仔细的观察吴振汉,看看这个部下是否是那种胜骄败馁的人物,事实证明,吴振汉并不是那样的人,这是一个坚韧不拔、毅力顽强的军人,他并没有因为被排斥出权力中心而抱怨,也没有因为暂时的挫折而自暴自弃,而是坚守着心中的信念,坚守着他那一丝不苟的做事风格。

赵北现在就需要这样的部下,其实早在去年,他就准备将吴振汉调回身边了,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位子,直到段祺瑞辞去陆军总长,赵北才决定将吴振汉调任陆军部,协助他整顿陆军,不过在这场对日战争打完之前,陆军总长还是应由蔡锷代理。

现在将吴振汉调回权力中心,时机拿捏的非常好,现在赵北已经将国防军里的那些大小山头削平,昔日的共和军派系军官集团已经无影中解散,蓝天蔚、蒋方震那帮留洋军官团也已在军队中确立了威信,这种时候将吴振汉调回来,正好互相牵制,不使任何一方坐大,这就是为君之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百山,等去了陆军部,你先跟蔡松坡打下手,等这场仗打完了,你就接替蔡松坡,做陆军部的总长,至于蔡松坡,正好去美国疗养,顺便考察军事。”

赵北揣摩着吴振汉此刻心中所想,试探的说了几句,就看见吴振汉连连点头。

作陪的军官基本上知道陆军总长的人事变化,但是那帮文官却还是第一次听说吴振汉要接替蔡锷做陆军总长,于是,黎元洪、杨度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向一边的陈铁山、李燮和望去,见两人颔首,这才明白,那两位主任也事先知道这件人事调动。

黎元洪倒也罢了,不过拿起酒杯,敬了吴振汉一杯,说了几句漂亮话,但是杨度就不一样了,放下酒杯之后,他立刻琢磨起来,想弄清楚总统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个人事调动。

现在训政促进会发展得很快,各地的训政团体也纷纷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尖,人人都在宣扬训政,人人都在喊训政比宪政好,各色人等纷纷投身于这场训政运动,颇有几分当年敦促清廷预备立宪运动一般如火如荼,而偏偏这种时候,总统不动声色的将陆军总长的位子交给了一名跟着自己浴血奋战的将领,这说明什么?

在杨度看来,这说明总统正在进行训政的实质性准备,为了确保训政制度建立的顺利,总统首先要稳定军队,而吴振汉是一名共和军的元老,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