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08远东狂人-第2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约国走向军事对抗,而且目前已经走到了战争的门槛上。

作为历史的穿越者,赵北也想打破目前的这种“国际旧秩序”,但是他的政策与德国政府的政策却并不完全一致,德国打破旧秩序的目的是为了夺取英国殖民地,而赵北没有那么贪婪,他只想从这个旧秩序的瓦解中保持中国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独立,至于夺取殖民地,以目前中国的国力以及国际力量的对比来看,似乎是高不可攀的,所以,赵北目前的政策很简单,那就是混水摸鱼,既不能叫欧洲列强稳固他们的亚洲殖民地,但是同时,也不能因为殖民地问题而引起欧洲列强的反感。

“高丽独立国”的建立确实是出于赵北的亲自谋划,他之所以特赦安重根,也正是为了这个目的,这既可以看作是他对日本的侧翼攻击,同时也是他下一步国际战略的重要一颗棋子,关系重大,无论如何也必须完成战略布局,即使因此而引起日本政府的震怒也在所不惜。

不过赵北倒是没有料到英国人竟如此敏感,由朝鲜的问题联想到了整个亚洲殖民地的问题,居然专门跑过来探听赵北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

怎么回答英国公使的问题呢?赵北一时有些迟疑。

英国在亚洲建立殖民地,如果从东印度公司算起的话,已可称得上历史悠久了,印度、缅甸、马来亚、婆罗洲……这些殖民地不仅面积辽阔,而且资源丰富,正是依靠着这些殖民地,英国才会成为日不落帝国,在对待这些殖民地的政策上,英国政府的态度与对待澳大利亚、南非完全不同,对待澳大利亚、南非是怀柔政策,而在对待亚洲殖民地的问题上,英国采取的基本上是高压政策,这不仅仅与人种问题有关,也与经济政策有关,对待亚洲殖民地,英国的政策是掠夺资源,无视当地土著居民的利益,这直接导致了反抗,虽然目前来讲,这种殖民地的反抗是虚弱的,但是英国政府却不敢掉以轻心。

赵北很清楚,英国的殖民帝国最终将瓦解,但是那似乎要等到二战之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剧烈变化,英国无力维持殖民地的统治,但是现在,英国的力量依旧强大,殖民地的独立似乎还遥不可及。

“公使先生,关于朝鲜半岛的问题,我的立场非常明确,那就是,作为一个国际利益斗争的牺牲品,朝鲜并不是日本的天然殖民地,现在,朝鲜侨民宣布成立独立的国家,这是朝鲜人民族意识觉醒的结果,日本对朝鲜的殖民统治是非常残酷的,这一点,已用不着我重复,在两年之前的朝鲜反日大起义中,新闻记者已经将日本殖民军的罪行曝光于天下,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朝鲜都有从日本殖民统治下独立的理由。

关于公使先生最后提出的那个问题,中国是否承认列强在亚洲某些地区的殖民利益?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在我看来,以目前的中国国力,似乎还无法影响到列强对亚洲殖民地的控制,公使先生现在问起这个问题,似乎有些突兀,虽然我没有征求内阁的意见,也没有与内阁讨论过这个话题,不过既然公使先生问起,那么我可以谈一谈我的看法。

在我看来,现在可以威胁到英国亚洲利益的国家只有两个,一个是德国,这个原因我就不多讲了,公使先生自己清楚,至于另外一个可以威胁到英国亚洲殖民利益的国家,似乎是日本,因为只有日本才拥有足够威胁英国亚洲利益的远洋舰队,所以,在我看来,公使先生不应该来问我是否承认欧洲列强在亚洲的殖民利益,而应该去问一问日本政府是否承认欧洲列强在亚洲的殖民利益。

当然,如果日本威胁到了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利益,那就说明日本政府确实已经利令智昏,或者欧洲已陷入混乱,无暇顾及亚洲利益,无论是哪一个原因,我个人认为,这都将成为世界格局发生剧烈变化的开端,或许到了那个时候,英国政府才会看明白,在亚洲地区,谁才是英国的好朋友,只有爱好和平的中国,才是英国的朋友。”

这话是连消带打,英国公使立刻愣住了。

第706章 敌人与朋友(下)

见总统先生居然又将话题扯到了中国与英国的“友好关系”上,朱尔典有些无奈,他觉得对方的话说得有些道理,但是好象又有些似是而非,日本会趁欧洲大战时夺取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地么?

从日本政府目前的表现来看,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但是不存在并不代表就可以高枕无忧,作为日不落帝国的外交官,朱尔典非常清楚英国依靠什么样的政策崛起,这样一个讲究弱肉强食的时代,任何强国都不会放过掠夺殖民地的机会,如果中国与日本没有爆发战争,或者日本能够在这场战争中占据上风,那么日本就不可能有什么觊觎之心,但是现在,日本不仅连吃败仗,而且日本国内的政局非常险恶,在这种情况之下,谁能够保证日本政局不会发生变化呢?谁又能够保证,一旦日本新政府上台,不会改变目前的亲英政策呢?

国际政治变幻莫测,今天的朋友可能就是明天的敌人,决定取舍的只有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而作为两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日本与英国显然不可能保持长期的友谊,同样都是野心勃勃的岛国,日本扩张的欲望比英国当年更强烈,与现在的德国倒是很相似,只是在日本开始对外扩张的初期,英国政府已经利用俄国的威胁以及中国的虚弱成功的将日本的注意力引到了东亚大陆上,这才得以避免了日本的南进政策,但是现在,随着中国的崛起,日本政府会何去何从呢?

过去的中国是“东亚病夫”,日本可以肆无忌惮的向中国扩张,仅仅是因为其它列强的牵制,日本才不得不收敛野心,谨慎的向前迈着步子,但是现在,日本的脚却踢到了一块坚硬的石头,日本这才发现,中国已经觉醒了,那么以前制订的东亚扩张政策能否继续实施呢?

除非击败中国,迫使联合阵线下台,迫使赵北下野,否则日本就必须放弃原来的东亚扩张政策,而一旦放弃了原来的东亚扩张政策,日本政府不可能就此关起国门,内部压力肯定会迫使日本改变扩张方向。

日本不能向中国方向扩张了,那么它能向什么地方扩张呢?北方?那里是俄国的领土,而且气候恶劣,日本未必看得上眼,那么剩下的选择就只有南方了,东南亚,那里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暖,非常适合日本,即使日本不敢打英国、法国的主意,但是谁也不能保证日本不会打荷兰的主意,如果日本政府真的就此改变日本的战略进攻方向的话,那对于目前的整个亚洲殖民秩序就是一个灾难了。

……

朱尔典很快收敛了思绪,这些国家基本政策原本就不是他这个外交官应该去操心的,他只需要做好他的份内事就可以了,而现在,他的份内事就是处理好中国与英国之间的关系,务必拉拢中国,防止中国彻底倒向德国,那样的话,一旦欧洲爆发战争,英国的亚洲利益将面临巨大威胁。

既然中国的总统先生已经再次暗示了中国与英国友好相处的可能,那么朱尔典自然不能不有所表示。

“总统先生,作为一个在中国生活多年的英国外交官,我在中国拥有很多朋友,也拥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我当然相信总统先生刚才的话,中国人非常平和,中国传统文化信奉的圭臬是中庸之道,这非常有利于国际和平。但是另一方面,我也看到,由于中国与日本两国政府之间的某些利益冲突导致两国现在处于战争状态,这非常令人遗憾,在我看来,如果中国与日本能够尽快结束这场毫无意义的战争的话,无论对于亚洲而言,还是对于世界而言,都是非常明智的。如果总统先生希望和平的话,我将尽力为此提供方便,督促国际社会继续进行调停,争取早日停战。”

见朱尔典还是在打官腔,赵北有些无奈,说句实话,他倒是非常乐于与英国结盟的,但是从朱尔典刚才的那段话里,他没有听出英国政府立场的任何变化,或许在英国政府看来,日本依旧是个值得拉拢的盟友,而中国,显然还不具有能够维持亚洲势力平衡的军事力量,尤其是海军力量。

“等一战爆发,你们英国人就会改变看法的。”

赵北心里琢磨着,嘴上说出来的却是另一套官腔。

“公使先生,从私人关系来讲,我对你没有任何成见,在我看来,你确实是名优秀的外交官,但是目前的中日关系并不是依靠外交官的才干和智慧就能够改善的,最终决定中日关系走向的是军事力量,目前的形势下谈调停还为时过早,不过如果日本政府真的打算用外交手段解决目前的争端的话,我个人并不反对。”

官腔对官腔,虽然废话占了多数,不过实质内容也是存在的,朱尔典已经得到了他想得到的答案,在他看来,这位总统先生依然承认英国的实力,不然的话,也不会再次当着他的面旁敲侧击的建议中英两国“加强友谊”了,在朱尔典看来,这就是“敬畏”,只要这份敬畏之心存在,英国就不必担心中国会在亚洲殖民地问题上给英国使绊子。

“打搅总统先生了,我的话说完了,现在,向您告辞。您的看法和建议,我会向有关方面转达的,关于中日战争的调停问题,我会继续努力的,不过我有必要提醒总统先生一下,日本政府对于‘高丽独立国’的事情非常愤怒,如果这件事情得不到解决,恐怕任何外交努力都是无济于事的。”

见朱尔典站了起来,赵北也站起,很客气的将这位英国公使送出办公室,并一直送到统帅堂楼下,目送英国公使的汽车远去。

回到办公室之后,赵北立即摇了一通电话去外务部,叮嘱外务部工作人员,一旦外务总长伍廷芳赶回外务部,就叫他再来总统办公室一趟,总统有要紧话说。

半个小时后,伍廷芳满头是汗的赶回总统办公室。

“伍总长请坐,四虎,上凉茶。”

赵北倒也客气,吩咐卫兵上茶,然后与伍廷芳在角落的沙发上面对面坐了。

“伍总长,关于青岛交还的事情,目前进行得怎么样了?德国方面是否确定了交还日期?”

伍廷芳一听原来是这事,悬着的心放了下来,点了点头,说道:“德国方面很是合作,虽然目前尚未敲定正式交还青岛的日期,不过相关会谈进行得非常顺利,目前就剩下胶济铁路的问题了,德国人的意思,是继续由德国公司控制这条铁路,但是外务部认为,既然是主权之恢复,这铁路就不应另行处理,因此,外务部的意见是赎回胶济铁路,只是目前战事紧张,国家财政捉襟见肘,中枢和财政部确实拿不出这么多现钱,目前外务部与财政部正与工商部磋商,看看能否在民间募集资金,将这条铁路变为民营铁路,此事仍在进行,因此并未形成报告呈上来,如果总统现在想知道详情,我回去之后就吩咐人草拟报告。”

赵北点了点头,沉吟片刻,又问道:“德国人是否仍在提中德结盟的事情?”

“在提,提了好几遍。不过外务部仍以上次国会的事给挡了回去,德国方面似乎很是焦急,但又不好翻脸。”

说到这里,伍廷芳话锋一转,问道:“不知总统到底是想与德国结盟,还是想与英国结盟?刚才会见英国公使时,总统似乎提过这方面的事情,虽然很是隐晦,不过卑职倒是能够听出总统的意思,似乎在总统看来,与英国人结盟也未尝不可。”

赵北淡淡一笑,说道:“关于我刚才的话,你务必保密,对谁都不要讲,我叫你过来,也是叮嘱此事。其实在我看来,与英国结盟也好,与德国结盟也罢,无非是找个靠山罢了,现在欧洲战事将起,结盟的事情倒是不忙着办,咱们等一等,看一看,所谓‘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即使结盟,也要选个好时候,不能热脸去贴冷屁股。”

伍廷芳也笑了笑,说道:“这个道理卑职也是懂的,不过以我之见,现在英国人似乎是指望不上,倒是俄国人有这个意思。”

“俄国?什么意思?”赵北一愣。

伍廷芳说道:“昨天少川从俄国拍来密电,说俄国的一位大公向他透露了俄国想与中国缔结盟约的想法,虽然目前还不清楚这是否就是沙皇本人的意思,但是少川说了,自从中日开战之后,俄国政界高层对于中国军队之表现非常震惊,不少俄国贵族担心,一旦欧洲战争爆发,俄国将无法顾及远东地区,因此,他们向沙皇建议,趁战争尚未爆发,赶紧与中国缔结盟约,消除后顾之忧,全力应付欧洲局面。”

“哦?俄国人这么想的?”

赵北又是一笑,说道:“跟俄国结盟有什么好处?好处没有,坏处多多,当年的满清不就是被俄国给坑了么?咱们不能上当,你回去之后就电告唐绍仪,叫他敷衍就行了,没必要当真,俄国不像德国,俄国领土跟咱们中国接壤,俄国也不像英国,英国好歹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能吃多少东西,俄国一旦吃起东西,不撑死是不罢休的。”

“可是现在局面与前清时候不一样了,咱们中国有实力啊,应该不会被坑了吧?”伍廷芳显然没有领会赵北真正的意思。

赵北现在当然不会亮明他的立场,只是摇了摇头,说道:“伍总长,谁是敌人,谁是朋友,我们必须分清楚,越是在这种时候,咱们就越是要沉住气,不能叫旁人占了咱们中国的便宜,现在只能咱们中国去占别国的便宜,很快,这国际便宜越来越多,咱们不占白不占。”

说到这里,赵北看了眼伍廷芳那满头的白发,叹道:“伍总长,你今年七十多了吧?”

“七十二了,确实老了。”伍廷芳点了点头。

“令公子伍朝枢在智利、秘鲁公使任上很是得力,有人建议将他调回国,委以重任,而且伍总长年事已高,朝枢确实也该回来看看,我已决定,等仗打完,就调朝枢回国,在外务部或者其它各部担任职务。”

听到总统这么说,伍廷芳回过味来,于是说道:“多谢总统对犬子的栽培,卑职现在行动不便,确实需要有人就近照料,马上我的任期将满,届时,我就离开朝堂,颐养天年了。”

见伍廷芳这么上道,赵北非常满意,关于外务总长的人选,他早已选定,就等这位伍总长退休了,现在的内阁中没有总理,外务总长实际上承担着内阁总理的角色,虽然这个角色的权力被侍从室、督政处分出很大一部分,但是作为统帅堂的必要补充,内阁各部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这个外务总长的人选一定要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而且必须能够服众。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707章 遭遇战

闷热难当,天空中阴霾积聚,但是只要那雨不落到地上,这闷热的天气就缓和不下来。

自从入夏之后,这辽东半岛中部地区还没下过雨呢,好不容易积聚起一些积雨云,可就是没落雨,空气湿度重,气温又高,这种天气下行军,确实苦不堪言。

尤其是呆在装甲作战车辆里,外头高温,闷罐子里头也是高温,人在车里呆上几分钟,便是一身的热汗。

田苗满头是汗的掀开了装甲汽车炮塔上的顶盖,将头探出了舱口,大口喘着气,然后双臂往上用力一抽,整个人就这么蹿出了舱口,利索的跳下装甲汽车,一屁股坐到了地上,一把取下头上那顶坦克帽,然后伸手从那湿漉漉的军装口袋里摸出一只铜制烟盒,打开之后,从中挑出一根还算干燥的纸烟,剥开纸皮,将烟丝塞进嘴里,嚼了起来。

作为一名武汉军政学院出身的装甲兵指挥官,田苗没别的爱好,就是爱吸烟,可是在装甲部队里,军人在战时是严禁抽烟的,因为装甲部队里到处都是易燃易爆品,没办法,他只好改变吸烟方式,改抽烟为嚼烟。

“这天气,热死人啊。”

田苗骂骂咧咧的将那只铜制烟盒装回了口袋,刚站起身,身后的装甲汽车上又跳下一人,正是驾驶兵。

“营长,这后头的补给车队咋还没跟上来呢?”

装甲汽车的驾驶兵望着田苗发问,但是田苗显然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你问我,我问谁去?刚才给辎重营拍电报,他们说还在路上,还说咱们冲得太快,他们跟不上。”

田苗嚼着烟丝,含混的嘟哝几句,然后走到装甲汽车前方,看着另一名装甲汽车兵检修发动机。

这时,一名参谋匆匆奔了过来,从背着的挎包里拿出一张军用地图,放在装甲汽车上摊开了,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点,对田苗嘀咕了几句。

“营长,咱们现在就在这个地方,距离长岭子还有差不多二十里地,距离咱们今天上午的出发地蓉花山也有将近二十里地,前不见村,后不着店,现在辎重部队还没到蓉花山,咱们的柴油、汽油只够跑十多里地的,所以,要么继续朝前走,要么就等在这里,返回蓉花山是不可能的。”

听了参谋的报告之后,田苗埋怨起来。

“你们参谋处是怎么策划的进军路线?不事先计算好油料、路程,现在跟我说就在这里等着,你当我们是来演习的?”

参谋一脸无奈,指着地图,说道:“这也怨不得参谋处,这地图上的比例尺画得不够精确,空军测绘大队也有责任,我们参谋处是严格按照地图策划的进军路线,可是等我们发现地图与实际位置有出入的时候,我们已经到这里了。现在我们最好是就在这里等着,等着后头的辎重过来。”

田苗狠嚼几口烟丝,然后将嘴里的烟丝啐到脚下,抢过参谋手里的那张军用地图,用尺子在上头仔细的研究起来。

自从前天接到命令南进之后,田苗就以侦察营营长的身份一直率领东路纵队装甲部队的这支混合部队走在主力前头,他们实际上是先头部队,侦察分队,人数一千多人,昨天下午才进抵蓉花山,在那里休息了一晚,等待后头的主力赶上,今天上午,田苗指挥侦察分队继续南行,但是等走到这里时,才发现地图有误,于是赶紧停了下来,等待后头的辎重部队。

现在看来,后头的辎重部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将侦察分队急需的油料和补给送上来,田苗有些着急,自从前天天气转阴之后,空军就无法出动侦察,所以,他目前并不清楚日军的行踪,由于走得太快,他担心装甲侦察分队是否已经深入到了日军纵深防御地区。

此次追击大孤山日军主力,东路纵队司令周道刚一心想抢在西路纵队之前拖住日军脚步,因此对于部队的进军速度很是重视,尤其是装甲部队,也正是在周司令的催促下,田苗才走得这么快,战场之上争分夺秒,谁先发现敌军的行踪谁就占有优势,现在空军无法出动侦察机执行空中侦察任务,那么就只有依靠装甲侦察分队。

为了走得更快,田苗甚至没有携带坦克,这支装甲侦察分队装备的是清一色的装甲汽车,虽然拥有一些装备着短管坦克炮的火力加强型装甲汽车,但是在防护上,却是远远比不上坦克,也正因此,田苗担心与日军大股部队突然遭遇。

“传令,就地布置防御,等待后勤辎重过来。另外,叫骑兵派些人到附近侦察,再叫步兵在西边的高地上挖掘战壕、掩体,咱们就在山脚下宿营。”

田苗权衡一番,最终决定就地防守,等待后勤部队赶上,现在前出这么远,始终没有发现日军踪迹,田苗心中忧虑加重,他的直觉告诉他,这种情况非常反常,日军要么已经远去,要么就是隐蔽了行踪。

趁着参谋们布置防御的时候,田苗带着几名高级军官赶去那条大道上仔细研究道路上的痕迹。

这条大道也是一条土路,修筑在辽东半岛东部沿海地区,当年日本与俄国开战,为了方便运输野战军需,日军和俄军的工程部队都曾为修筑这条大道出过力,日本占据辽东半岛南部之后,更是将这些纵横交错的大道连接起来,并打算在辽东半岛东部的沿海地带修筑一条与南满铁路并行的铁路线,原本的施工蓝图就是利用这条南北延伸的土路,但是到目前为止,这条铁路尚未动工,如此一来,辽东半岛东部沿海的南北交通只能依靠这条土路。

日本殖民当局完全是按照殖民地经营辽东半岛租借地,因此,这条大道虽然是土路,但是修筑的相当正规,道边挖掘有排水沟,甚至还栽种着树木,假以时日,未必不会变成柏油马路。

田苗的装甲侦察分队就是沿着这条南北走向的大道南进的,他们一路过来,曾在路上发现不少军用辎重马车行进的痕迹,而且痕迹很新,显示最近曾有大股部队沿着这条大道调动,这很可能就是大孤山方向过来的日军留下的痕迹,这些痕迹一直往南延伸,按照常理,日军部队应该就在向南进军。

但是一些细心的参谋发现,在道路附近遗留的日军宿营遗迹显示,沿着这条大道向南进军的日军人数不会超过一万人,而根据空军先前的空中侦察,大孤山的日军已经倾巢出动,兵力超过四万人,那么这就有个问题了,另外的那三万日军哪里去了?

有的参谋认为,日军是分兵两路,重装部队和辎重部队向南去了旅顺,而轻装步兵则向西进军,翻山越岭去了,日军很可能是打算越过那条分隔辽东半岛东西部分的大分水岭,向西直插盖平方向,去断西路纵队的后路去了。

这种可能是存在的,毕竟,穿越大分水岭的大道也颇有几条,但是这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拥有足够的后勤保障力量,考虑到中国的东路纵队仍然威胁着辽东半岛东部地区的日军后勤线,那么西去的那支日军部队随时可能被掐断补给,这是一招险棋,除非日军孤注一掷,否则的话,按照常理,这个进军方案不会成为日军指挥官的首选方案。

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日军确实分成了两支部队,一路往南,另一路则隐藏了行踪,他们没有去西边的盖平方向,他们仍旧在辽东半岛的东部地区,至于具体在什么地方,那就需要仔细搜索了,而这也正是田苗的装甲侦察分队的主要任务。

田苗领着军官和参谋们,在大道上仔细的琢磨那些车辙印,以及马粪,继续讨论着日军可能的进军方向,或者潜伏地点。

就在他们忙碌的时候,突然从西边传来了枪声,开始的时候,只是零星枪响,但是仅仅只过了一分钟不到的时间,枪声就响成一片,然后,山炮的轰鸣也传了过来。

装甲侦察分队没有装备山炮,这只能是日军的炮声。

听到炮响,田苗急忙向宿营地跑了过去,军官和参谋们也纷纷跟上,等赶回山脚,众人才发现上山挖掘掩体的步兵已经被人赶下了山,此刻,那山顶、高地上已经扬起了日军的旭日旗。

“狗日的,从哪里冒出来的这么多鬼子兵?”

田苗急忙跳上一辆装甲汽车,指挥装甲兵用车上的那门47毫米短管坦克炮向山上开火射击,压制日军炮火,但是日军居高临下,再加上坦克炮仰角有限,根本无法有效压制日军火力,而此时,山中密林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身穿土黄军装的日本士兵,他们用步枪、山炮向山脚下的中国军队营地射击,一时之间枪声大作。

“撤!撤!”

田苗就站在装甲汽车的车侧踏板上,大声下达命令,指挥装甲侦察分队向东撤,越过那条大道的西侧排水沟,沿着道路向北撤退。

遭遇日军的地方是平原与丘陵的交界地带,田苗原本想让步兵占领高地,但是不曾想却叫日军打了个埋伏,好在步兵发觉及时,发现日军从藏身的密林中冲出来之后,果断的与之接火,虽然到底是被日军赶下了山,不过却为装甲部队示了警,部队撤退及时,伤亡不大,仅仅只损失了几辆卡车。

第708章 铁军

装甲分队总兵力不过一千多人,而且装甲汽车机动不便,火力也不足,这支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前导侦察,试探日军主力,田苗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跟日军硬拼,指挥部队沿着那条南北走向的大道向北撤退,同时通过通讯车的无线电台向东路纵队司令部报告遭遇日军袭击的消息。

很快,司令部那边回电,这是一个命令。

这个命令很干脆,田苗必须率领装甲侦察分队立刻往北撤退,跟主力会合,原因很简单,因为就在田苗的装甲侦察分队遭遇日军攻击的同一时间,东路纵队的侧翼部队也遭遇了一支日军,而且也是由西部丘陵地区冲过来的,袭击的也是沿着道路向南进军的装甲分队。

种种迹象表明,日军那消失的三万部队并没有越过大分水岭,他们就藏在大分水岭的深山密林之中,等着东路纵队南下,然后予以邀击。

前导分队的行动已经使日军暴露了,确实可以撤退了。

田苗别无选择,只能继续北撤,考虑到油料已是不多,他只能再拍电报去司令部,请求后勤支援,同时集合部队,迅速制订了相应作战方案,将步兵和骑兵与装甲汽车混编,试图通过这条大道撤回北方。

这场撤退作战进行得非常艰难,那条大道距离丘陵边缘很近,日军占据高地,以山炮轰击道路,封锁中国装甲部队的归路,并且派遣步兵实施正面冲击,田苗不得不将步兵和骑兵安排在装甲作战部队的右翼,依靠装甲汽车那单薄的装甲保护步兵向北突击。

“啪!啪!”

“哒哒哒……哒哒哒……”

“轰!轰!”

“哒哒哒……哒哒哒……”

“轰!轰!”

……

枪声与炮声交织在一起,弹头、弹片撕裂空气,发出刺耳的啸叫,道路两边硝烟弥漫,尘土飞扬,虽然山炮的弹片无法击穿装甲汽车,但是对于步兵却是严重威胁,依靠装甲汽车的火力,很难压制住日军的炮火。

田苗站在一辆装甲汽车的右侧踏板上,右手提着一支手枪,左手抓住车门,扯着嗓子声嘶力竭的指挥着作战。

“瞄准山炮!瞄准山炮!……那挺机枪!那挺机枪,给我干掉!”

由于通讯手段的限制,田苗现在唯一可以直接指挥的只有这辆装备着47毫米短管坦克炮的装甲汽车,至于其它的装甲汽车,只能各自为战,由于路边就是排水沟,装甲汽车不能像坦克那样横冲直撞,再加上装甲太薄,根本就无法向日军阵地发起冲击,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相对较快的速度,希望能够尽快冲出日军的火力圈,抢在日军遮断部队截断道路之前突围到北方去。

至于那些原本装载步兵的卡车,就没有装甲汽车那么顽强了,很快,几辆走在后头的卡车被山炮命中,燃起熊熊烈火,黑烟直冲上天,司机们不得不放弃了卡车,操起步枪或者冲锋枪,加入到步兵行列,沿着排水沟向北方前进。

“当!当!”

两声清脆的撞击声,又有两颗步枪子弹击中了田苗所乘的这辆装甲汽车,不过由于距离太远,无法穿透那单薄的侧面装甲,弹头被远远的弹了开去,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