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08远东狂人-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位“狂人总统”手上,“狂人总统”说打仗,那就打仗,说和平,那就和平,除非他被赶下台,否则的话,这远东的战略棋盘上日本政府只能见招拆招,不可能掌握主动权。

“真是一个奇怪的人物啊,能够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当上总统,古往今来,没有多少人有这个实力吧?毕竟是实权人物啊,不是傀儡人物。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在跟他的较量中,帝国政府很是吃亏啊,真是一个迷一样的人物。”

“迷一样的人物”,这就是小幡酉吉对民国大总统的评价。

第619章 贸易制裁

坐在外交马车里,小幡酉吉仍在琢磨着民国的这位“狂人总统”,他看不明白,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在这个国家面临衰亡的时候,却突然出现了这么一个力挽狂澜的人物,在他的努力下,这个衰亡的国家竟然奇迹般的起死回生,难道,这就是气数未尽么?或者反过来讲,是日本帝国的好运将尽?

小幡酉吉赶紧压下后面那个念头,他不敢相信,自从明治维新以来,豪杰并起的日本帝国就这样走向衰落,明治时代的那帮维新志士都还没有死光呢,日本国运怎么就会这么转折呢?

就在小幡酉吉胡思乱想的时候,马车却停了下来,那名坐在一边的公使馆秘书向车窗外看了一眼。

“阁下,前方出现了大批游、行队伍,我们是不是绕道?毕竟,中日两国关系目前非常紧张,而这个国家又有排外的传统,1900年,德国公使就是被暴民们打死在街上的。”秘书非常紧张的说道。

小幡酉吉是从火车站那边过来的,如果想进入东交民巷使馆区,必须穿过几条主干道,而而现在,几条主干道已被游、行的青年占领了。

小幡酉吉点了点头,于是,外交马车迅速调头,从一条小巷绕了过去,不过到底是没有躲过那些游、行的青年,等这辆早就收起日本国旗的外交马车赶到英国驻华公使馆的时候,马车上已经被贴满了标语。

小幡酉吉从车厢上撕下几张标语,看了看上头的内容,除了反日口号只外,剩下的就是对那位“狂人总统”无限的景仰与忠诚,甚至还可以看到“大总统万岁”的字样。

“真是一个迷一样的人物啊。”

小幡酉吉叹了口气,他确实想不明白,这位总统先生到底有着什么样的人格魅力,以致于让这些青年沉迷于狂热之中。

得知小幡酉吉过来拜访,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放下架子,亲自走出公使馆迎接,让小幡酉吉惊讶的是,与朱尔典一同走出公使馆的人竟然是民国工商部次长周学熙,不过周学熙显然不是过来迎接小幡酉吉的,他走出公使馆后,只是出于纯粹的礼貌向小幡酉吉点了点头,然后就乘上一辆轻便马车,急匆匆的离开了公使馆。

“公使先生,周学熙先生过来做什么?为什么他见了我就像是见了敌人一样呢?我们前些日子还坐在一起喝酒啊。”小幡酉吉的开场白很是奇特。

朱尔典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公使先生,周学熙先生过来,是为了目前的远东局势,作为国民同盟的一员,周学熙先生反对将这个国家拖入战争之中,但是只依靠国民同盟的力量是不足以对抗联合阵线的,所以,他奉命过来与我磋商目前的中日局势问题,但是考虑到目前中国国民的情绪,尤其是那些狂热青年的情绪,周学熙先生决定谨慎从事,所以,他才刻意避免了与贵公使的直接交谈,同样道理,国民同盟也希望避免直接与日本方面有什么联系,以免被政敌抓住把柄。对于国民同盟的这个忧虑,我相信,公使先生一定是理解的。”

小幡酉吉点了点头,朱尔典这话有些道理,自从中日交恶以来,中国国会中的许多亲日派议员纷纷变了脸,与日本划清界线,这倒未必是与反日派保持一直,许多人纯粹只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因为在南方的某些城市,已经有亲日派地方议员和缙绅遭到了反日派青年的殴打,在“铁青团”的刻意煽动下,这个国家目前的舆论主流是反日,谁敢与此唱反调,那就是“国民公敌”。

“那么,国民同盟现在的立场是什么呢?如果他们仅仅是想避免战争,恐怕是难以达到目的的,毕竟,总统掌握着权力。除非,除非国民同盟能够提前举行大选,从而主导国会。”小幡酉吉说道。

“公使先生,咱们想到一起去了,虽然目前总统的强势地位不可动摇,可是如果国会掌握在和平主义者手中,那么战争似乎是可以避免的。所以,刚才我已向周学熙先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他已答应就此问题与国民同盟高层人士进行磋商,很快就能做出答复。”

朱尔典点了点头,邀请小幡酉吉进了公使馆,在会客室进一步磋商目前的远东局势问题,这一谈就是一个多小时,直到一名公使馆秘书从外务部返回,两人才停止了交谈。

“公使先生,刚刚从中国外务部得到的消息,总统府方面已正式决定,延长对汉口日本租界的托管,同时,中国的工商部已正式决定,从今天起,暂时终止中国铁矿石对日本的出口,而且,中国钢铁厂出产的生铁也同时停止对日出口,与此同时,中国也正式宣布,停止从日本进口工业制成品,尤其是轻工业产品。在我看来,中国对日本的贸易制裁已经正式开始。”

秘书带回来的消息让朱尔典和小幡酉吉都非常震惊,现在的日本,其钢铁工业所需的铁矿石与生铁原料中的三分之一来自中国矿山与铁厂,现在中国人突然决定停止对日本输出这些原料,无疑将使日本的钢铁生产陷入无以为继的局面之中,而对于日本商品进口的限制,更是对日本经济的致命一击,中日之间的对抗果然升级了。

“这怎么可以?中国怎么能够终止商业合同呢?汉冶萍公司的铁矿中,有一部分铁矿石无论如何也是应该输往日本的,那是正式的商业合同,中国怎么能够单方面撕毁合同呢?我必须对此提出抗议。”

小幡酉吉太过震惊,以致于有些失态,他甚至忘记了,他正在跟“狂人总统”打交道,既然那位总统先生可以派遣军队托管日本租界,那么,总统先生为什么不能单方面撕毁商业合同呢?

“公使先生,请冷静下来。这个决定太过突然,我也非常惊讶,不过我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之下,中国人做出这个决定实在是顺理成章的,现在的问题不是递交抗议,而是认真的研究一下应对之策,另外,贵公使似乎应该立即拍发电报回国,向贵国政府报告这个消息,以便使贵国政府及早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作为英国驻华公使,目前我能帮上忙的或许只剩下帮贵国留意铁矿石供应商了,据我所知,澳大利亚和印度的铁矿石是比较不错的,如果能够解决运输问题,贵国的钢铁厂或许就不必担心原料供应问题了。”

朱尔典努力稳定情绪,尽量做出一副镇定自若的表情,但是内心也是非常的忧虑,他很清楚日本钢铁企业失去了铁矿与生铁来源之后会面临着什么样的局面,日本国内资源贫乏,许多重要的工业原料都依赖中国供应,前几年,日本已经在与中国纺织商人的竞争中失去了中国的棉花来源,而现在,显然中国又在钢铁问题上从背后捅了日本一刀,而且,不早不晚偏偏在这个时候断绝对日本的钢铁原料供应,这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了,朱尔典甚至怀疑,前几年中国中枢政府决定继续向日本钢铁企业提供廉价铁矿石,就是为了实施这个战略阴谋。

这等于是全面的贸易制裁,按照国际外交准则,这离战争就只差一步了。

再联系到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国驻华情报机关搜集的相关军事情报,中国的国防军部队似乎正在陆续调往东三省地区,朱尔典几乎可以肯定,中国的那位总统先生已经决心对日开战了。

“公使先生,我认为,在愤怒之余,你似乎可以向贵国政府正式提醒一下目前中日之间局势的紧迫性了,我个人认为,日本政府现在应该加快备战脚步了,虽然我一向反对用战争解决问题,不过目前的局势下,我只能建议日本政府做好准备,以应对远东局势的剧烈变化。”

朱尔典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提醒一下盟友。

听了朱尔典的建议,小幡酉吉非常忧虑,作为驻华公使,他当然清楚中国人正将大批部队调往东三省地区,但是作为宪政派官僚,他非常反感日本军部对政府工作的干扰,日本军部已经凭借着日俄战争的胜利取得了国民的信赖,如果日本军部借着对华开战的机会进一步确立他们对内阁的优势控制的话,对于日本的宪政势力将造成威胁。

小幡酉吉匆匆离开英国公使馆,乘马车赶回日本驻华公使馆,站在电报室里彷徨了很久,直到一名公使馆的武官匆匆赶回公使馆,并带回一个让他更加震惊的消息,他才最终拿定了主意。

“阁下,据刚刚得到的可靠消息,中国的总统已经于一个小时前正式签署了一份特赦文件,对刺杀伊藤博文阁下的朝鲜刺客安重根予以了特赦,现在,刺客安重根已经离开监狱,目前行踪不明。”

武官的话让小幡酉吉震惊不已,他很快意识到,他对和平的期望是奢望,中国的那位“狂人总统”或许并不仅仅是利用国民的反日情绪维持他的权力,“狂人总统”很可能在进行一次军事冒险。

不能犹豫了,再犹豫的话,日本帝国的远东利益就会遭到损害,这不是小幡酉吉愿意看到的,他虽然是个宪政分子,但他更是一个沙文主义分子。

“现在,草拟电报,收报人大日本帝国外务省、大日本帝国内阁。”

小幡酉吉向电报员下达了命令,这种局面之下,他已决定放弃和平期望,并以驻华公使的身份建议日本政府立即进行全国战争动员,但是即使日本政府立即接受他的建议,恐怕日本军队尤其是陆军也不可能在一个月之内完成战争动员。

现在,只能祈祷了,祈祷中国人只是在虚张声势,就像他们以前常干的那样。

但是,中国人真的只是虚张声势么?小幡酉吉完全没有把握,因为他的对手是一个“迷一样的人物”,要想揣摩透对方的心思,这非常不容易。

第620章 愤怒的笔杆子

太阳照在黑土地上,光芒万丈,那青纱帐也泛出淡淡的金黄,一派赏心悦目的东北风光。

南边是青纱帐,北边也是青纱帐,两片青纱帐中间夹着一条乡间的土路,被太阳晒得坚硬,木制的车轮走上去,经常是一跳一跳的,坐在车上并不舒服。

现在,邵振青就坐在这样一辆东北大车上,虽然屁股下垫着草垫,可是仍被颠得东倒西歪,与他同车的还有几位,也是同样的东倒西歪,当然,同样的,他们也都是记者,来自不同的报社与报馆,但是目的却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去东北边境地区采风。

邵振青是《申报》资深记者,此次到东北采风,是应政宣委的邀请而来,实际上,他们这些记者都是政宣委出资从关内请到这东三省的,旅费由政宣委支付,而且他们早在半个月前就已经到沈阳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他们现在或许也在汉口采访“六二六事变”呢。

说句实话,邵振青是不太喜欢“政宣委”这个机构的,他认为这个机构管得太宽,而且政府背景太深,与新闻的自由性是相违背的,但是另一方面,他毕竟只是《申报》的一名记者,报社下令让他去东北采风,他也不得不奉命行事。

到沈阳的这半个月里,他们这几名记者整天无所事事,除了采访那些政宣委给他们找来的当地头面人物之外,他们基本上就一直住在旅馆里,直到前几天“六二六事变”爆发,他们得到消息,准备动身南下采访汉口的时候,政宣委却突然通知他们去吉林边境地区采风,思忖之后,他们决定还是留下,去吉林那边,毕竟,汉口那边已经聚集了太多记者,多他们一个不多,少他们一个不少,还不如就在吉林那边采风呢,自从共和以来,确实也没有几个记者认真而系统的对东三省地区进行过报道,虽然这里目前是日本和俄国的势力范围,可是到底是中国的领土,在这里,生活着中国人,他们与关内的同胞并没有什么区别。

乘火车一路北行,到了哈尔滨,领到了出国护照,然后继续乘火车西行,一直出了国境线,进入俄国境内,到了海参崴,在这座城市休息了半天,然后又调头往东,重新进入中国境内,在一座兵站找到联络人,然后分乘几辆马车,在一队中国骑兵的护卫下一路往西南方向走,目的地就是延边地区。

之所以这么安排行程,一个原因是铁路交通不够发达,另一个原因则是政宣委想让记者们沿着铁路线看看,让他们对目前东三省的实际情况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让他们看看中国东北的辽阔,以及这片土地上外国势力的猖狂。

必须承认,政宣委的目的基本上达到了,这几位报社的著名笔杆子对祖国主权的沦丧非常气愤,他们的报道带着越来越强烈的民族与国家主义情绪,这非常有利于政宣委的工作,毕竟,这些记者都来自于民间报社与报馆,他们并不是中枢政府的直接喉舌,但是通过这种办法,中枢政府确实有效的利用了这些记者的爱国情绪。

邵振青也是中国人,他也热爱这片土地,虽然对政宣委没什么好感,不过他的报道依然是充满了爱国情绪的,对于日本人与俄国人在这片土地上的横行跋扈,他通过笔杆子进行了形象的描述,一边是对列强的愤怒斥责,一边是对同胞觉醒的呐喊,作为一个记者,他做的确实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当然,作为此次采访计划的重点,边境地区中国人的生活景况才是这些记者们的目标,此次赶往延边地区,他们就是为了去那里寻找那些“闯关东”的中国人。

这一路过来,众人都是风餐露宿,确实非常辛苦,眼看着就快到目的地了,众人都是非常兴奋,连连催促车夫加快速度。

到了中午的时候,终于抵达了第一个目的地,一座锯木厂。

到了锯木厂,随行护卫的骑兵就离开了,按照计划,记者们将在这里小住几天,等骑兵回来,他们才会继续行程,沿着图们江往南走,一直走到鸭绿江入海口。

据陪同采访的政宣委工作人员介绍,这座锯木厂的老板以前曾经是一名东北的马匪,后来改过自新,不再干那纵横呼啸的买卖,而是先办烧锅作坊,后办锯木厂,算是“闯关东”的中国人中的代表人物。

那锯木厂老板倒也豪爽,见了记者们的面,也没有掩饰过去的马匪身份。

“我是直隶人,早年跟着别人闯关东,先跟着人淘金,后来庚子年闹义和拳,俄国人杀过来了,抢了金矿,砸了我的饭碗,所以,我后来就落了草,不过咱是义盗,劫富济贫,可惜后来被人打了黑枪,一条腿废了,从此金盆洗手,离开了绿林,因为瘸了一条腿,人称‘杨拐子’,诸位不必奇怪,现在我就叫‘杨拐子’。”

锯木厂老板的名字很快引起了记者们的浓厚兴趣,于是,这话题立即扯到了当年那纵横东三省的绿林武装上去了,杨拐子也没怎么客气,往那树下的石碾子上一坐,拿着旱烟杆,一边抽着旱烟,一边回忆往事,不多时,众人就沉浸在这绿林传奇故事之中了。

就在记者们听得如痴如醉的时候,一声枪响,让众人一时有些惊慌,护卫的骑兵们早就离开了,如果是大队土匪来袭的话,就靠锯木厂那几杆土枪、洋枪,是抵挡不住的。

很快,放枪的人出现在锯木厂,但并不是什么土匪,而是一队扛着膏药旗的日本兵,从军装和番号来看,他们应该是图们江对岸的日本边境守备队。

这座锯木厂位于中国境内,而且也不是什么日本租借地,按说日本军队是不能随意进来的,于是,那名陪同记者们采访的政宣委工作人员立即上前交涉,但是那帮日本兵只一枪托就将他砸翻在地,然后,日本兵们就叫嚷着将锯木厂所有人都赶到了木材场,用蹩脚的中国话让他们蹲在地上,并询问谁是老板。

没费什么力气,杨拐子就被几个日本兵捆上了,然后押着他离开了木材场,进了一座工棚。

一进工棚,那名领头的日本兵关上门,然后小声问了杨拐子一句。

“杨上尉,咱们没有来晚吧?”

“没来晚,来得正是时候,别愣着,赶紧动手,对面那仓库里有煤油。其实啊,要我说,你们把那帮苦力打死几个最好,演戏就要演得像一点么。”杨拐子点了点头,抬起下巴,朝工棚对面指了指。

“行了,没你的事了,你可以过去了,这里我们会安排妥当的。蒋上校在后山等着呢,等一会儿你们跑的时候,别往后山跑,往别的地方跑,不然就露馅了。”

这个“日本兵”点了点头,然后吩咐几名手下将杨拐子押出了工棚。

杨拐子垂头丧气的被“日本兵”押回木材场,往地上一蹲,哭丧着脸嚎了起来。

“早知道日本小鼻子霸道,老子就不在这里开什么锯木厂了。日本小鼻子在汉口吃了亏,不去汉口找回场子,偏偏来这里找麻烦,这是欺软怕硬!”

杨拐子的干嚎让在场的其他人都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他到底在嚎什么,更不知道那帮“日本兵”想干什么。

不过很快,他们就弄清楚了这帮“日本兵”的意图,杨拐子嚎了几声之后,就见工棚方向黑烟腾起,然后很快,那边烈火熊熊,锯木厂的几座建筑被“日本兵”点燃了。

“我的屋子啊!我的机器啊!”

杨拐子两眼一翻,往后一倒,就靠在邵振青肩膀上,那是口吐白沫,“人世不醒”,急得邵振青和另外几名记者手忙脚乱的掐他人中,连喊带叫。

等杨拐子“苏醒”过来,面前仍是“日本兵”的刺刀和军靴,再往远处一瞧,一帮“日本兵”竟然已从工棚那边满载而归,甚至连杨拐子的那只黄铜饭碗也没放过。

“日本小鼻子,你们毁了我的厂,老子跟你们拼了!”

杨拐子呐喊着想冲过去跟对方“拼命”,但是却被邵振青和几个记者给死死抱住,不过纵然如此,他的肩膀上到底还是挨了“日本兵”的一皮靴,连带着邵振青和那几名记者也都挨了几枪托,着实吃痛,这足以保证让这些记者记住这帮日本兵的暴行。

眼见那边的建筑已完全淹没在火海之中,这帮“日本兵”才心满意足的扛着战利品离开了锯木厂,走之前还不忘了放一阵乱枪。

“跑啊!大伙都跑啊!跟着我跑啊,跟着我跑啊!”

杨拐子起身就跑,其他人见状,也都没头苍蝇一般跟着他往河谷那边的伐木场狂奔,等他们逃到伐木场,与那些伐木工人会合之后,再回头去望那锯木厂方向,却已是黑烟滚滚,遮天蔽日了。

邵振青和记者们向杨拐子探听究竟,这才得知“真相”,却原来是那帮“日本兵”借口杨拐子的工人越境采伐树木,将他的工厂捣毁,并勒令他立即离开这里。

这里是中国领土,“日本兵”所做所为无疑是在挑衅,于是,几名记者立即决定,联名草拟一份电讯,电讯的题目就是《他们连铜碗也抢!》。

这些愤怒的笔杆子们此刻并不清楚,他们的这份电讯很快就将引起一场战争,而这场战争也必将名垂史册。

第621章 战争不可避免(上)

总统府戒备森严,要想进入总统府,必须经过一套严格的手续,和平时期,某些拥有特殊证件的人可以较为方便的出入总统府,但是现在,眼看着国际局势越来越紧张,这总统府就不是说进就能进的了,即使拥有特殊证件,也必须接受最为严格的检查,而且,普通车辆已无法进入总统府,只有挂着侍从室特殊通行证的汽车才能驶入总统府。

现在,一辆侍从室的轿车正缓缓通过总统府大门,车上除了司机之外,只有两名乘客,一人是侍从室副官,另一人则是兵工署署长刘庆恩。

此次造访总统府,刘庆恩是奉命而来,就在昨天上午,总统派人通知兵工署,让兵工署就一些军事工业生产问题整理一些文件,然后交总统过目,按说这事可以由别人代劳,不过作为兵工署署长,刘庆恩还是决定亲自跑一趟。

轿车载着刘庆恩一直驶到统帅堂那栋二层小楼前,等车停稳,刘庆恩下了车,跟着副官上了楼,总统现在就在那间一号办公室里,仍像平时那样忙于公务。

等刘庆恩跟着副官走进办公室,这才发现早有一位客人在办公室里等候,正是老熟人谢缵泰,他现在是航空署署长,这是一个已成立两年多的老部门,但是从去年起,这个部门就从陆军部下独立出来,与兵工署一样,成了直属于总统府的政府机构,权力很大,几乎所有与航空工业和航空技术相关的事情都归航空署管理,飞机的制造也是在这个机构的领导之下。

见了刘庆恩,谢缵泰也是非常高兴,虽说两人的衙门都在北京城里,可是兵工厂遍布全国,刘庆恩整天东跑西颠,不像他,只用往武汉、南京等地跑跑就行了,所以两人见面的机会并不多。

至于总统,仍在埋首公务,总统正在翻阅的是航空署整理的飞机制造业相关文件,与兵工署一样,航空署最近几天也是忙得连轴转,谢缵泰已是加班了好几天,吃住都在署里。

见刘庆恩亲自赶了过来,赵北倒没觉得惊讶,刘庆恩这个人与他一样,都是事必躬亲的人,两人的想法也基本相似,都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两人也都做得很好,分寸也把握的很好。

“刘署长,你来得正好,刚才我与谢署长已经就飞机制造业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有必要将兵工署、航空署、重工业部的工作统合起来,成立一个工作小组,谢署长刚才已推荐刘署长担任组长,我已同意,从现在起,这个‘战时军工业生产指导小组’就算是成立了。”

赵北与刘庆恩寒暄片刻,很快切入正题,他的话让刘庆恩很是惊讶。

“这么说,中枢已经决定对日开战了?”

刘庆恩突然有些激动起来,说话的声音也有些颤抖,虽然总统早就跟他透露过一些战略上的细节问题,但是他确实没有想到,中枢这么快就下定决心了,兴奋之余,他也没忘了提醒总统一下。

“目前我国重工业已部分转入战时轨道,利用前几年陆续积攒下来的原料,维持半年的军工生产不成问题,但是如果半年之后原料来源断绝的话,则我国军工生产将无以为继,所以,在我看来,要么速战速决,要么,想办法维持进口贸易,不然的话,光是智利的硝石就是一个大问题。”

刘庆恩的提醒很有道理,日本的海军实力强大,对于中国的海运非常具有威胁性,实际上,从前几天日本联合舰队行动以来,中国的沿海对外贸易就出现了下滑,中国轮船公司也相应减少了班轮航次,只有内河航运暂时没有受到影响。

“这个你们不必担心,中枢已全面考虑到了。既然我们敢对日作战,我们就有信心赢得胜利,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赵北点了点头,他的自信是源于对中国军事实力的了解,虽然中国的海军力量微不足道,可是作为中国军事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陆军的实力足以让人放心,更为重要的是,到目前为止,根据驻日公使传回的消息,日本仍未进入全国总动员状态,而且即使日本政府现在就开始总动员,至少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完成陆军的初步整备,这一仗,打得就是一个措手不及。

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日本政府可能会狗急跳墙,跟中国死拼下去,不过考虑到目前的国际形势,以及日本国内那糟糕的经济状况,赵北也相信,只要把握好分寸,战争是可以按照他的意志进行的,虽然还是有些冒险,不过军事行动本来就带有很大的冒险成分,畏首畏尾的话,这个国家或许就找不到什么崛起的机会了。

“关于坦克的生产,你们必须抓紧,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不仅关系到我们军队的战斗力,而且也关系到国家的战略方针,我们必须让外国人看到中国的工业潜力,只有这样,日本政府才不会选择长期战争。”

赵北非常关心坦克的产量,此次对日开战,他不仅要击败日本,而且还打算让欧美列强看到中国的工业实力,这非常有利于争取战略主动,列强看重的就是实力,谁有实力,列强就跟谁走得近,尤其在这种欧洲大战一触即发的情况之下更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国现在的战略劣势。

“请总统放心,目前武汉、郑州的车辆工厂已经全面转入坦克制造,根据保守估计,在原料充足的情况下,每月可制造坦克一百辆,这还是在不影响装甲汽车生产的情况下,如果停止装甲汽车的生产,坦克的产量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现在,我们正打算从机器厂、机车厂、技术学校、军工企业中抽调更多的技术骨干与熟练工人,保证坦克的优先制造,而且,我们也在组织工人,继续对重型拖拉机进行改造,不过夏收将近,征用农业拖拉机,多少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希望中枢也考虑到这个问题。”

刘庆恩尽量将问题考虑得全面一些,他也知道,这一仗是中国能否扭转国势的关键一仗,能不能打好,不仅是军队的事情,也是全国所有人的事情,越是向工业时代迈进,战争就越是复杂,需要考虑的问题也就越多,这就是“总体战”的关键所在,只有充分发挥国家的综合实力,扬长避短,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

在这间办公室里,几人对军工业的统合问题进行了为时两个小时的磋商,虽然赵北的战略是速战速决,但是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必须考虑到所有的可能,持久战也必须考虑到。其实预案早就制订了,但是由于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必须考虑到很多细节问题,这直接关系到前方的战斗,赵北不得不亲自做出指示,哪些武器要优先生产,哪些武器可以暂时维持较低产量,只有制订这个战略计划的人才知道如何抉择,而刘庆恩与谢缵泰的任务就是将总统的意志贯彻下去。

许多时候,事必躬亲是很有必要的,这能提高工作效率,并使部下不敢懈怠。

等完成了军工业统合问题的指导,已是下午五点整,送走了刘庆恩与谢缵泰,赵北叫来了卫队长秦四虎。

“四虎,副总统到了多久了?”

“在会客室已等了差不多一个小时。”

“张季直这个人算是个沉稳的,只不过屁股经常坐错地方。”

“沉稳?那可未必啊。刚才我见他在会客室背着手走来走去,一副猴急的模样。”

“猴急?也是啊,他们这帮人不想打仗,也不想让日本货重新占领中国市场,如此,焉能不着急?四虎,走,拿上文件,咱们去瞧瞧这帮和平主义者现在是不是还没有改变主意。”

带着卫队赶去会客室,副总统张謇与几名国会议员已在这里等候总统召见差不多一个小时了,他们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