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08远东狂人-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句实在话,赵北一开始的时候确实打算拉上唐绍仪一起去东三省跟俄国人谈判,顺便用他做挡箭牌和替罪羊,万一“丧权辱国”的事情败露,被人穷追猛打的话,那么,赵北将毫不犹豫的把唐绍仪这个替罪羊踢到前台去替他挨骂,如果顶不住了,那么就顺势革了唐总长的职,平息众人怒气,转移斗争视线。

但是没想到唐绍仪也是精明,一看总统亲手草拟的谈判策略,他就明白,此次就外蒙古问题与俄国人交涉,中国一方肯定吃亏,这差事不好干,说不好就要替中枢背黑锅,于是,唐总长思来想去,索性决定撂挑子,向中枢请假,去香港“修养”,试图躲过去,实在躲不过去的话,唐总长也想好了,那干脆就辞职,反正他不去东北。

赵北也是聪明人,一见唐绍仪早不请假、晚不请假,偏偏在看了他草拟的谈判策略之后请假,这摆明了是在撂挑子,要说总统先生不生气那是假的,因此,他没有批准唐绍仪的假条,但是也没有接受唐绍仪的请辞,而是改变了原来的计划,他决定不带外务部的人去东北,只带几个翻译,他要以总统的身份直接与俄国外交特使举行会谈,拉拢俄国对抗日本,至于唐绍仪,则被总统“派去西山修养”。

没办法,别人既然指望不上,也就只能自己赤膊上阵了,这既是一位总统的责任心,同时也是一位历史穿越者的责任心。

担当身前事,何计身后评。如果人人都撂挑子不干,这个国家又该向何处去呢?

虽然赵北没有让唐绍仪滚蛋,但是他心头的气还没消呢,因此,这见了唐绍仪的面,总统的话可就没怎么客气。

“唐总长,这几日你修养得如何?我见你现在气色不错,想必你在西山过得很是惬意,幸亏你没去香港,不然的话,现在公使先生可就找不着你了。”

总统话里夹枪带棒,口气也是不善,唐绍仪当然不可能听不出来,不过此时他确实没什么好辩解的,而且,他心中有愧。

作为外务总长,这处理外交事务是唐绍仪的本分,也是他的职责所在,这一次,总统想带他去东三省跟俄国外交特使进行谈判,虽然有可能背上骂名,但是如果谈判顺利的话,对于制约日本势力在东北地区的扩张是很有利的,可是就是这样一件差事,一件中枢交代下来的工作,他却推三阻四,不肯帮总统办事,这往轻了说是藐视总统,往重了说,那就有渎职之嫌了。

但是总统却没有因此而将他一脚踢走,依旧让他领导外务部,这可以看作是总统对他的信任,但也可以看作是总统的无声抗议,这是让他唐绍仪看看,没有你们外务部,老子总统一个人也把事情给办妥了。

办妥是办妥了,可是却走漏了风声,现在国会里出现了弹劾总统的声音,偏偏没人替总统充当挡箭牌,唐绍仪心中的愧疚也是由此而来,偏偏却又不知该如何面对总统的冷嘲热讽。

“卑职愧对总统,愧对中枢,自请处分。”

唐绍仪憋了半天,最后决定还是主动求退,以免里外不是人。

“你的事情,我们等会儿再说,现在还是与公使先生说几句。”

赵北摆了摆手,向坐在另一边的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望了过去,见对方正盯着脚下的地毯出神,却也不知在琢磨什么。

“朱尔典先生,今日你到总统府,可是有什么紧急外交事务?”赵北问道。

朱尔典收敛心神,看了眼坐在对面的唐绍仪,然后向赵北望去。

“请恕我直言,对于贵国中枢政府与俄国政府就外蒙古问题进行的外交谈判,英国政府也是知道一些内情的,虽然具体的谈判内容尚无从知晓,但是在我个人看来,此次贵国中枢政府恐怕是在外蒙古问题上做出了重大让步的。作为英国外交官,作为一个局外的旁观者,我个人认为,贵国此举是在向俄国政府示好,以便拉拢俄国对抗日本,但是需要提醒总统阁下的一点是,目前根据我得到的情报,俄国政府也正在与日本政府加紧磋商,以便进一步联手保护两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既得利益,而由于贵国政府与俄国政府的这次谈判,日本政府也不得不向俄国政府做出让步,现在,在我看来,在东北亚的对峙局面中,得到最大好处的就是俄国,俄国甚至没动一枪一炮就从中国、日本攫取了巨大利益,而中国,作为一个夹在日俄两国之间的弱国,说不好,就是一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贵国中枢政府的这个‘钢丝绳’走得非常危险,随时都有落进深渊的可能。作为一位对中国有着强烈感情的英国人,我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总统阁下眼前的这个局面。”

虽然朱尔典用“贵国中枢”指代赵北,以避免过于刺激对方,但是不可否认,他的话很有道理,在这个“东北亚迷局”中,俄国政府真正做到了左右逢源,得到了最大的好处。

但是赵北却知道,俄国现在得到的东西用不了多久就会连本带利还回去,如果他不是一个穿越者,或许他会被朱尔典的这几句话吓住,但是他就是一个穿越者,朱尔典的话并不能改变他的立场。

“公使先生的话或许有些道理,不过在我看来,我国中枢政府之所以要做出这种无奈的选择,实际上是被英国政府逼的。”

总统的话让英国公使很是气愤。

“总统阁下,请注意您的言辞。英国政府从来就没有逼迫中国做出任何有损世界和平的事情,我们一直致力于改善两国关系,并维持贵国的稳定,没有英国,或许贵国早已成为列强瓜分的对象了。”

朱尔典忿忿不平,向唐绍仪望去,见这位外务总长也是眉头皱起,显然也不同意总统先生的见解。

“公使先生,如果我刚才的话伤害了您的感情,那么,我向您道歉,但是我不会收回刚才的话,因为我说的都是事实。如果不是英国政府与日本政府结盟,中国又何必去跟俄国套近乎呢?其实,我本人倒是很乐于与英国结盟,共同对抗俄国、日本在亚洲的扩张,无奈英国政府坚持将日本作为盟友,我也只好去寻求其它强国的支持了。”

总统此话一讲,唐绍仪顿时一愣,而朱尔典也是颇为惊讶,因为这是他与赵北打交道以来第一次听到赵北说他曾经想过与英国结盟。

必须承认,总统先生的话有些惊世骇俗,但是联想到这位总统“远东狂人”的绰号,他说这话似乎也就不难理解了。

可是理解又能怎么样呢?

英国选择与日本结盟,这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结果,可是最根本的因素还是国力问题,就以目前中国这虚弱的国力,怎么可能比得上日本?虽然日本国力远远比不上俄国、德国,但是毕竟在远东地区是个强国,尤其是它的海军力量,这不仅能用来对抗俄国,也能用来遏制德国,一旦战争爆发,远东方向的同盟国海军力量完全可以交给日本收拾,而英国则可以集中海军力量,专注于欧洲战场。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英国政府现在的立场,英国绝对不可能舍弃日本,更要避免将日本推到同盟国一边,而现在,因为“东北亚危机”中英国未能给予日本强有力的支持,日本国内的舆论正在对此抱怨,为了挽救两国“友谊”,英国政府现在正在千方百计的给日本政府输血,以维持日本那越来越动荡的经济。

但是另一方面,能不能在维持英日同盟的同时将中国也拉进协约国阵营呢?

这种可能性比较低,因为日本政府绝对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猎物跟自己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中国是英国用来喂养日本这条看门狗的骨头,两国之间的冲突根本无法调和,现在的世界已被欧洲列强瓜分完毕,日本要想分一杯羹,只能向中国扩张,日本所面临的这种窘境与德国非常相似,而这也正是英德冲突的根源。

所以,对于赵北刚才的那句话,朱尔典也仅仅只是兴奋了一下而已,他很快就冷静下来,英国的国家利益决定,至少在近期内,英国绝不可能将中国视为自己的准盟友。

“总统先生,我很遗憾,中国是个值得关注的国家,但是目前来讲,中英两国结盟的可能不大,但是如果两国能够解决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的话,或许可以进一步促进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朱尔典的话留有余地,毕竟现在世界局势很不明朗,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确实有值得拉拢的地方,或许,可以将赵北刚才的那些话转回英国,告之英国政府,看看政府高层如何决断,以决定下一步的外交重点。但是另一方面,朱尔典今天过来并不是来加强中英友好关系的,相反,他今天的工作对中英关系的友好发展是不利的,不过这到底是他的工作,他必须完成这个工作,于是,他话锋一转,开始言归正传。

“现在有一个促进中英两国友谊的好机会,希望总统阁下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去年底,贵国西康省长派兵进入了拉、萨,但是却遭到了当地贵族的反对,在这一过程中,许多拉、萨的头面人物被贵国士兵打死,没死的贵族流亡到了不丹,他们寻求英国印度总督的庇护,出于人道主义考虑,英国印度总督接纳了他们,现在,那些贵族要求重返家园,而且,他们要求罢免西康省长,因为那个人嗜杀成性。英国政府正式授权我与贵国中枢交涉此事,所以,我今天过来拜会总统阁下,就是来商议此事的,我建议,中英两国政府应该立即就这个问题举行高规格的外交会谈。”

朱尔典说到这里,就停下了话,因为他发现总统先生的嘴角突然挂起一丝“残忍的冷笑”,唐绍仪也看到了总统的冷笑,他的脸色因此变得苍白起来。

“总统阁下,您为什么发笑?”朱尔典问道。

“没什么,只是笑那帮农奴主贵族愚蠢罢了。西康省军是我下令调去西、藏的,平息农奴主贵族武装叛乱的命令也是我下达的,西康省长做得很好,我嘉奖了他。西、藏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一切事务由我国中枢政府决断,英国政府无权插手我国内政。现在,我国中枢政府正在边疆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以及废除奴隶制的政策,这个政策既是人道主义的,更是文明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无论阻力多大,我国中枢政府都会坚定不移的将这个政策推行下去,所以,依我之见,这个中英会谈就免了吧。那些农奴主贵族如果不回来,你们英国人想怎么收容就怎么收容,但是,如果他们回来,他们将面对‘买卖人口’、‘一级谋杀’、‘故意伤害’、‘武装叛乱’等诸多指控,说不好就是死路一条,我国现在是文明国家,法治国家,容不得那些中世纪的残酷行为,也容不得那些破坏国家利益的敌对分子。”

赵北收起冷笑,面无表情的否决了英国公使召开外交会谈的提议。

国宾馆会议室里立刻变得死寂,唐绍仪的脸色更加苍白了,而朱尔典也是差不多的表情。

这个世界上,敢当面回绝英国政府“建议”的国家元首还真找不出几个来,赵北算一个。

第523章 利益与利益

作为一个历史的穿越者,赵北很清楚英国政府为什么要在西藏事务上做文章,对于英国政府而言,西藏的价值体现在对抗俄国上,虽然现在英国与俄国是盟友,但是两国结盟的目的只是为了对抗德国,在英俄同盟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英国,相比踌躇东西的俄国,英国更需要一个战略上的盟国,俄国对英国而言至关重要,但是这并不代表英国会坐视俄国力量在亚洲的增长,俄国的价值只是对抗德国,而不是在亚洲与英国争夺利益。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英国为什么要咬住西藏不放了,英国政府试图通过控制西藏而遏制俄国势力南下的企图,将俄国的力量限制在中亚地区。

满清王朝覆灭之前,英国就已开始大举向西藏渗透,并通过1906年与清廷签订的《中英续订藏印条约》部分的达到了目的,但是英国政府对此并不满意,仍在等待机会进一步加深控制。

“戊申革命”爆发之后,英国利用混乱局面试图一举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由于当时的西藏僧俗首领十三世并不在拉萨,而是在遥远的北方,英国通过当地上层贵族控制权力的目的没有达到,本来英国是打算等北洋集团稳固了中枢权力之后再来谈此事的,但是北洋集团迅速覆灭,这给了英国政府当头一棒,而随后联合阵线的上台使英国政府的计划完全落空,而之后,联合阵线中枢政府又将西康省军调去拉萨,对西藏贵族上层分子进行了无情的扫荡,如此一来,英国人完全失去了通过傀儡控制当地权力的机会。

现在,英国印度殖民当局给英国政府出了个主意,打算以那些流亡贵族为突破口,继续在这个问题上掌握主动权,于是英国政府决定让朱尔典出面,与赵北讨论这个问题,但是没想到,赵北当即就回绝了英国政府举行外交会谈的“建议”。

赵北压根就不打算就这个问题与任何外国政府进行谈判,这固然是为了国家利益,但是更重要的是,他要让英国人明白,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国了,英国人不愿意跟中国人做朋友,那么,中国人也绝对不会去热脸贴冷屁股,现在这个时代,“国际友人”多得是,没了英吉利,还有德意志。

更何况,现在国会里头正有一帮人揪住外蒙古问题大做文章,这种时候,确实不宜继续在外交问题上冒险,这也是赵北回绝英国建议的重要原因。

过去的两年里,英国政府虽然没有大的动作,但是对华的小动作不断,西藏事务是一方面,在云南地区,英国在去年挑起了“片马事件”,驻缅甸英军两千人入侵尖高山片马地区,差点与驻守当地的中国军队发生战斗,虽然这个事件很快就平息下去,但是从这件事来看,英国政府的政策仍旧处于左右摇摆状态,一方面,英国政府不希望看到联合阵线继续掌握中枢权力,另一方面,英国政府又担心一旦联合阵线失去中枢权力而引起中国混乱,因为这种混乱只能对俄国有利,而对英国不利。

也正是在这种左右摇摆之中,中国与英国的两国关系就这么磕磕绊绊的糊弄了两年,其间赵北一心发展工业,没怎么主动招惹过英国,而英国政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中国不和德国结盟,那么英国也就不再主动挑衅,英国需要等待欧洲局势稳定,然后才有可能认认真真的收拾联合阵线。

但是随着欧洲局势的越来越动荡,英国政府的如意算盘眼看要落空,所以,现在的中国与英国的两国关系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点,朱尔典奉命就西藏事务与赵北进行磋商,英国政府也有试探的意思在里头,看看这个联合阵线政府的底线到底在哪里,以帮助英国政府调整远东政策。

但是现在看来,这个“远东狂人”似乎一点也不担心将英国政府逼到悬崖边上狗急跳墙,难道他真那么有把握英国政府不会利用日本对中国进行遏制么?

见赵北表了态,朱尔典压住心头的火气,尽量用平和的语气继续试探。

“总统先生,我没有听错吧?您的意思是,您拒绝与英国政府就西藏事务进行磋商?”

赵北不动声色的从口袋里拿出一本工作笔记,翻开看了看,然后合上那笔记本,不紧不慢的说道:“朱尔典先生,西藏事务是我国内政,外国政府无权干涉,而且,现在的西藏正在进行改土归流的社会改良运动,对于这个运动,美国记者和德国记者已经做过相关的新闻报道,这个改良运动在国际上是赢得了赞誉的,英国政府支持那帮坚持奴隶制的贵族和僧侣,未免过于逆时代潮流而动了吧?据我所知,英国的废奴运动起源很早,英国政府不应该不明白时代发展的潮流是什么,在我看来,英国政府插手我国西藏事务,既无道理,也容易在国际上招惹是非,这个道理,朱尔典先生理应明白的。”

朱尔典倒是没想到过对方竟然还会站在道德层面讨论这个问题,他看了眼赵北手里的那本工作笔记,很好奇那里头记着什么内容。

“总统先生,英国政府对待这个问题是很严肃的,因为这涉及英国的亚洲利益。”朱尔典很严肃的提醒了一句。

“英国有利益,难道中国就没有利益么?”

赵北看了朱尔典一眼,话锋一转,又道:“不过,我拒绝与英国方面举行外交磋商并不代表我会刻意的去损害英国利益,只要中国利益不受损,那么,英国利益自然也不会受损。我知道,英国商人一直希望能够参与川汉铁路的修筑与管理,现在美国财团正集中注意力于东北地区铁路建设,川汉铁路暂时无法利用美国资本,所以,如果公使先生不反对的话,我可以与英国财团就川汉铁路修建问题举行磋商,这显然也可以加强中英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总统这是拿出了一颗糖果,就看英国人愿意不愿意吃了。

朱尔典有些无语,这两年里,川汉铁路全线只有成都至重庆段开始修建,而且利用的是中国商人的投资,外国人没份,虽然英国、德国、美国、法国都对这条连接四川与武汉的铁路非常觊觎,但是考虑到四川的地形条件太过复杂,所以真正有兴趣完成这条铁路建设的只有英国和美国,而激烈争夺这条铁路的外国财团也基本上来自于这两国。为了帮助英国财团取得这条铁路的修筑权和管理权,朱尔典没少跟赵北磨嘴皮子,但是由于德国的捣乱,以及美国的竞争,英国人一直未能得逞,而川汉铁路也因此迟迟不能加快修建进度,目前为止,这条铁路的完工里程还不到一百公里。

现在见赵北突然用川汉铁路做饵,试图迫使英国政府将注意力转到这上头来,朱尔典也只能感慨对方狡猾了,他甚至怀疑,川汉铁路很有可能从一开始就是赵北布下的一个局,用来在关键时候派上用场的,不然的话,无法解释他为什么迟迟不给美国人这个机会,以致于美国财团竟然失去了耐心,不得不将注意力转到东北铁路建设上,去跟日本人虎口夺食。

“但是总统先生,铁路建设问题与西藏问题是两个问题,英国政府不会混淆,您的这个建议或许会使英国商人兴奋起来,但是未必能让英国政府改变主意。”朱尔典仍是不甘心。

“如果英国政府不支持英国商人,那么,我就只好将这条铁路交给德国工程专家主持修建了,我相信,德国的技术是可以应付四川地形的,德国财团也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挣钱的机会,届时,英国商人会怎么想,我就不清楚了。其实,德国政府早就想用川汉铁路作为抵押,向我国政府提供巨额贷款,但是事关重大,此事一直拖延着没办,这件事,公使先生也是知道的,那份抗议德国的外交备忘录就是你交给我的。”

总统的话说得很直白了,如果英国政府决意干涉中国内政,那么,就别怪中国进一步向德国靠拢,这可以看作是威胁。

朱尔典很是无奈,碰上这么一个“毫无原则和立场”的国家元首,任何一个外交官恐怕都会与他一样感到束手无策,在他看来,这个总统先生脸皮之厚、心肠之黑足以傲视远东,这“厚黑学”的本事高明,北洋那帮人恐怕是望尘莫及。

“那么,我就没有必要再罗嗦了,我会将总统阁下的这个意思转告英国政府。但是我必须提醒一下总统阁下,您的看法不一定正确,在捍卫英国利益上,英国政府从来都是强硬的,如果中国与德国过于接近的话,对于贵国而言,绝对是一个灾难。”

朱尔典说完,站起身,客客气气的鞠躬退下,带着那名完全是摆设的英国翻译离开了国宾馆,民国外务总长唐绍仪急忙起身相送,而赵北仅仅只是站起身,目送朱尔典离去。

见总统坐了回去,那几名唐绍仪带过来的外务部司员都是面面相觑。

“总统先生,是不是让唐总长再斡旋一下?万一真把英国人给惹急了,咱们在国际上就孤立了,如果以后中日之间再起冲突,想找个调停人都找不到啊。”

一名司员壮着胆子劝了几句,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赵北冷哼一声,说道:“你们怕什么?自从南非战争之后,英国军队还打过什么大仗?就算是惹急了英国政府,中国和英国也绝对不会开战,最多,英国再支持日本搞些小动作,但是以目前日本国内的经济状况,近期内日本军队也不会全面动员,咱们中国还有时间。”

“总统先生,这战争还是不打最好。”

“不打?你想得倒美,你不去打别人,别人早晚要过来打你。战争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中国与日本之间必有一战,不是它来打我,就是我去打它。我劝诸位,早些放弃幻想,准备打仗。”

准备打仗?

在座众人更是惊骇,他们突然发现,他们的总统先生似乎正在向“战争狂人”方向发展。

第524章 人尽其才

总统的最后那几句话非常有杀伤力,在座的几位外务部官员人人脸色苍白,“放弃幻想”、“准备打仗”,这两句话轻飘飘的从总统先生嘴里飞出来,语气淡淡的,声音低低的,但是在众人听来,不啻是霹雳一般,这让他们一度认为总统是个“战争狂人”。

这个世界上固然有战争贩子、战争疯子,但是赵北却不是,他很清楚,中国需要和平稳定的局面,以发展国家的经济,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和国民素质,但是他更清楚,这个时代没有核武器,所以也就不会出现冷战,这个时代的所有战争都是热战。

战争的根源在于利益冲突,作为利益冲突很强烈的两个邻国,中国与日本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除非日本改变战略计划,将主要注意力放在海洋战略上,而不是目前的大陆战略,否则,中国与日本之间必然只能通过战争来解决矛盾,对于日本来讲,这场战争关系到日本的殖民事业,而对于中国来讲,这场战争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且,从后世的经验来看,这场中日之战还关系到中国的未来发展道路。

后世的经验同样也告诉赵北,至少在近期,日本政府不会改变“大陆战略”,那么,中国就必须做好与日本开战的准备,更何况,东三省、台湾等地区的主权和利益绝不会自己回来,只能通过战争从日本手里夺回来。

战争不是说打就打,在开战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此次赵北巡视东三省,其中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视察当地的防务情况,并与当地的军事指挥官磋商开战之后的各种细节问题,但是这只是战争准备的一个方面,而另一个方面就是稳定后方,而这,正是赵北接下去要做的事情。

唐绍仪送走了英国公使朱尔典,匆匆返回国宾馆,见总统仍坐在沙发上翻看那本工作笔记,于是走了过去。

“总统钧鉴。英国公使这一次是非常生气,中枢必须做好应变准备。”

“知道了。”

赵北点了点头,然后继续不紧不慢的翻看他的那本工作笔记,这上头记的都是一些等待处理的公务,比如川汉铁路的修建进度问题,比如某个下属何时奉了总统命令去办某件事情,这些事务有的不太方便记在侍从室日程表上,所以赵北就将其记在笔记本上,以便随时查阅。

唐绍仪有些不明白,为什么赵北能够向俄国让步,签订“丧权辱国”的秘密条约,但是却不肯与英国举行外交会谈,在他看来,英国政府在对华立场的政策上是比较务实的,既不像德国那样急功近利,也不像法国那样若即若离,只要不触动英国的底线,英国政府甚至可以为中国火中取栗。

“不知总统为何如此厌恶英国?”

唐绍仪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决定问个究竟,于是在总统的右手边坐了下去。

赵北合上笔记本,扭头看了眼唐绍仪,没有正面回答唐绍仪的问题,而是反问道:“你倒是说说,我们有什么理由喜欢英国?”

“这个……卑职惭愧。只是,在卑职看来,英国远比俄国强大,英国政府也比俄国政府更有效率。”唐绍仪确实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于是他决定岔开话题。

“是啊,英国强大,国力昌盛,殖民地遍布世界,是现在的世界领袖,英国政府的话,所有国家都必须重视,否则,就会成为被孤立的对象,但是,如果因为这些原因而向英国屈服,却并不理智,相比俄国近在眼前的威胁,英国的威胁却远在天边,我可以暂时向俄国做出让步,但是这并不代表着英国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浑水摸鱼。唐总长,你以为英国政府早不来晚不来,偏偏选在我跟俄国外交特使举行谈判之后过来跟我提西藏的事情是出于什么目的?英国政府就是想浑水摸鱼,它以为中枢现在的外交立场变得软弱了,所以,它想趁机空手套白狼。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我为什么回绝英国政府的建议了,因为一旦我答应了英国政府,那么,美国政府、德国政府就会尾随而来,到时候,那就是真正的瓜分危局了。”

“总统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英国绝不会允许列强瓜分我国,何况,现在欧洲局势紧张,英国也绝不会允许远东发生事变。”唐绍仪并不同意赵北的看法。

“是啊,英国政府到底打得什么算盘,我们只能猜测,但是目前来讲,我们不能继续退了,再退就会引起国内局势的变化,此次外蒙古风波再起,这实际上是给我们的一个警告,再不收拾收拾那帮地头蛇,中枢今后的决策将变得举步维艰。”

“如此说来,总统之所以回绝英国人的建议,是担心国会里头有人借此问题继续发难?”

唐绍仪总算是明白了总统真正的担心所在,想想也是,一个中俄密约已经在国会里掀起风波,如果现在这个时候再跟英国政府磋商关系主权的问题,只会使局面进一步恶化,进而影响总统的威望,甚至会导致联合阵线政府的垮台。

“唐总长啊,如果此次你们外务部能够跟我一起去东北与俄国人谈判,中枢政府现在也不会这么被动了。”赵北淡淡的叹了口气。

唐绍仪急忙站起,惶惶说道:“卑职有失职守,愧对总统,愧对中枢,自请处分。刚才总统就说过,我的事情等会儿再说,现在英国公使已经离去,似乎可以说了,无论中枢如何处罚,卑职绝无怨言。”

赵北示意唐绍仪坐回去,收起那本工作笔记。

“唐总长,你自己说,中枢应该给你个什么处罚?”

“卑职认为,作为外务总长,未能协助中枢处理好外交事务,这是渎职,理应解除职务。”

唐绍仪倒是一点也没含糊,只是让他感到惊讶的是,总统先生居然对他的这个回答非常满意。

“不错,这个处罚最合适不过。不过,唐总长去后,何人可以接替你的外务总长职务呢?”

见总统居然赞同自己的看法,唐绍仪反而定下心来,略微琢磨了片刻,说道:“外务部中人才颇有几个,王克敏、施肇基、孙宝琦、梁敦彦,这些都是才俊之士,中枢可择贤任之。”

“你看伍廷芳如何?”赵北问道。

“伍文爵数次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