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08远东狂人-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里是牧区,按说不适宜农耕,但是考虑到这科尔沁左翼前旗是京沈铁路的侧翼,距离铁路很近,京沈铁路就是以前的京奉铁路,沟通北京与沈阳,因此这安全保障工作就格外重要,而向这里移民恐怕是建立安全保障区最廉价也是最可靠的手段,所以,最终中枢还是批准了向这里移民的计划。

其实早在1902年,满清朝廷就已开始执行“移民实边”政策,一个方向是吉林、黑龙江,而另一个方向就是这蒙古草原了,封禁了二百余年的北部边疆就这样成为了“闯关东”的热点地区,但是相比黑龙江、吉林的黑土地,这蒙古草原的吸引力就差了很多,目前来讲,也就是靠近黄河的中蒙河套地区关内移民较多,东蒙和西蒙则因为自然条件以及蒙匪猖獗的缘故,一直是未开垦的处女地。

但是现在不同了,作为赵北“东北战略进攻计划”中的重要一环,东蒙草原的移民垦殖计划大大加快了,而且,相比前清时候毫无计划性可言的移民垦殖行动,赵北主持的这个移民垦殖行动就有条理得多,举个例子来说,所有的关内移民在收拾行装出关北行之前,他们就已经被严格的编入了保甲之中,十户一保,十保一甲,十甲一屯,十屯一区,这叫“准军事编制”,移民们不仅将装备由政府配发的农具,而且也将装备同样由政府配发的单发步枪,和平时期,他们是农民、团丁,战争时期,他们就是民兵、预备役,这叫“寓兵于民”,目前正推行于所有的边疆省份。

仅仅是“寓兵于民”是不够的,文化的普及也是必需的,移民区里,都将建立起五年制的国立小学,这也是目前中枢政府正在推行的五年制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至于师资力量,主要依靠那些新设立的师范学校以及一些进步青年的奉献。

这个国家百废待兴,需要国民做出奉献的地方很多,这移民垦荒工作只是众多急务中的一项而已,而赵北作为这个国家的元首,在战略上指导全局,细节工作用不着他费心,自有手下去做,他只需要指明前进的方向就可以了,这也是为君者之道。

今天到这草原上来,赵北的本意倒不是过来打猎的,他过来是视察垦区的,前天他已结束了与俄国外交特使的会谈,昨天由哈尔滨南下,准备沿着京沈铁路返回北京,这沿途一路过来,颇有几处移民垦区,赵北也就顺路看看,视察一下,昨天视察的垦区已有移民,今天视察的这个垦区却还处于蛮荒状态,于是赵北临时改变决定,打算趁机放松一下,带着这班副官到草原上散散心,只是翠旖这两天不方便骑马,不能跟着赵北一起过来,不然的话,这草原上的风景还会增色不少。

从新民府一路走来,这帮业余猎人收获倒是比较让人满意,那条草原狼只是比较惹眼的猎物罢了,相比狼肉,众人更喜欢吃野兔肉,所以,当午饭进行到一半的时候,那条草原狼居然还基本保持完整。

作为一个并不怎么讲究享受的人,赵北的这顿午饭同样简单,几块锅盔饼加几块尝不出什么滋味的兽肉,面前还不忘放上一张地图,边吃饭,边研究这战略问题。

与总统先生一起研究战略问题的基本上就是侍从室里的那几个高级军官,也只有他们最能把握住总统的心思。

“这个垦区地理位置不错,靠近京沈铁路,往北走是黑龙江,往西走是内蒙,往东南方向走,就是辽宁了,如果在两年时间内完成垦区建设,那么,这辽西北地区的粮食自给问题就基本上解决了,就算日本海军截断了锦州至山海关的京沈铁路,辽宁的部队也是可以依靠垦区囤粮支撑一段时间的,不过根本的解决方法还是修一条支线铁路,从热河地区绕过锦西走廊地区,从内蒙草原兜个圈去沈阳,这样,除非日本陆军深入内蒙,否则,我军后勤就是稳如磐石,坚不可摧。”

赵北一边说,一边拿起铅笔,在地图上画了画。

“当然,这条铁路咱们不用自己修,咱们联合美国财团一起修,美国公使司戴德虽然有些铜臭气,可是必须承认,这个美国人对我们是不可或缺的,有他在,美国财团就很大方,只要我们与美国人靠得越近,那么在将来的战争中,美国人也就越需要支持我们的立场,至于俄国人,目前给他们的好处已经足够,他们在短时间里不会再狮子大开口了,利用这段平静的时间,咱们好好把国内的事情理一理,该消灭的敌人坚决消灭,该团结的势力继续团结,必须保证‘四年工业发展计划’顺利完成,只有工业化之后,我们才有底气谈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问题。”

总统拿着锅盔饼,坐在一口弹药箱上慷慨激扬,众人也是心驰神往,虽然侍从室里的工作人员并不一定都是职业军人,但是必须承认,在这样一个国家危亡的时代,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为祖国做出奉献。

就在总统指点江山的时候,侍从室秘书长杨度拿着一封电报匆匆走了过来,一声不吭的将电报交给了总统先生。

“哦?国会里头有人想闹腾?”

赵北看了看电报内容,虽然略微有些惊讶,但是很快恢复了镇定自若,将那锅盔饼塞进嘴里,放下电报,拍了拍手上的饼渣,然后下达了命令。

“咱们的休假就结束了,吃完午饭,立即赶回新民府,兼程回京,弹压局面。现在老虎不在山里,这山里的猴子们就跳出来了,他们想翻天,咱们却是不能叫他们如愿,这天还是联合阵线的天,这国会还是联合阵线的国会。”

第520章 风波

北京,大前门火车站。

火车站里已是戒备森严,与此同时,火车站里也是军乐铿锵,礼炮轰鸣。

今天,这民国的大总统赵北就要返回北京,火车站里头都是政府各部的头面人物,毕竟,文明社会,礼节就是礼节,虽然总统在电报里说欢迎仪式“一切从简”,但是这再怎么从简,总统就是总统,一国元首,国民领袖,各部的主官总要是到火车站迎接的。

不过考虑到总统的命令,这欢迎仪式就没必要让士民代表参与了,而且,多数记者都被挡在火车站外头,以免他们乱哄哄提问,问出一些让人不好回答的问题。

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对中枢政府不利的传闻,据说中枢政府正在与沙皇俄国政府进行秘密外交谈判,虽然谈判的细节无人知道,但是据说中枢打算向俄国人让出一些蒙古地区的利益,用国会里某些反对派议员的话讲,这就有“卖国”之嫌。

在这种局面之下,国会里现在就出现了一些别有用心的议员,开始对总统的北巡东三省说三道四,指桑骂槐,颇有些“为民请命”的意思。

按照这些议员的说法,总统先生此次离开首都北巡东三省,据说就是去与俄国政府的外交特使进行秘密会谈的,而现在掌握中枢权力的是联合阵线,总统先生同时又兼任着联合阵线党魁的职务,所以,在国会里的那些反对派议员们看来,中枢有必要对国会做出一个交代,总统也必须去国会,接受国会议员们的质询,如果总统的回答不能让议员们满意的话,那或许就又是一场国会弹劾案了,上一次的国会弹劾案发生在两年前,当时的总统徐世昌因为弹劾案而被迫下野,现在,民国的又一次国会弹劾案眼看着有些爆发的苗头,这全国的记者、报纸都非常关注此事,所以,当得知总统今日回京,于是记者们就蜂拥而至,但是多数人却被士兵们挡在了火车站外头,无法当面采访总统先生。

其实,舆论界和新闻界早就对蒙古局势非常担忧,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沙皇俄国一直在外蒙古地区上蹿下跳,通过哲布尊丹巴、杭达多尔济等人组建了一个所谓的“自治政府”,虽然没有明目张胆的将外蒙古地区吞并,但是其所作所为无一不是在为吞并外蒙古做铺垫,这些事实,虽然中枢政府一直采取敷衍态度,但是舆论界和新闻界却没有忘记祖国的北部边疆,蒙古尤其是外蒙古问题,经常被人拿出来做文章,攻击中枢政府,攻击国会多数派联合阵线,但是每一次的攻击,都被中枢和国会给不软不硬的顶了回去,再加上过去两年时间里,国人关注的重点是经济与工业建设问题,所以对外蒙古的关注并不是非常热情。

但是现在,这一次的外蒙古风波却与以前那几次风波很不同,这一次带头闹事的不是“在野人士”,也不是“中立人士”,而是国会议员,准确的讲,是国会中的那个少数派“国民同盟”,而他们的党魁正是现在的民国副总统张謇。

国会议员带头闹事,自然是非同小可,表面看,这似乎只是前几次外蒙古风波的延续,但是如果认真的分析一下其中的利害关系的话,就会发现,这深层次的原因却不是单纯的国家利益,而是财团利益。

“国民同盟”实际上就是由以前的那个“实业俱乐部”演变而来,而“实业俱乐部”当初就是北洋集团里的那帮遗老遗少组织起来的,他们通过这个政治团体寻求改头换面,以一个崭新的面貌重新登上政治舞台,而事实也证明,他们确实达到了目的,为了尽快稳定全国局势,联合阵线接纳了北洋集团的残余分子,其中的一些人很快被联合阵线同化,但另一些人却继续顽固的坚持保守立场,于是,“国民同盟”就粉末登场,与张謇等人掌握的立宪会合并,并也因此成为了国会里的唯一反对党。

“国民同盟”与联合阵线最大的不同在于经济背景,“国民同盟”不像联合阵线是个大杂烩,“国民同盟”的主要成员几乎都来自于沿海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一带,江苏籍、广东籍的“国民同盟”成员几乎掌握了这个政治团体的领导权,所以,这个政治团体代表的基本上也就是东南工业与金融财团的利益。

东南地区一向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区,尤其是清末以来,随着国门的洞开,以及洋务运动的发展,东南沿海地区逐渐成为支撑中枢财政的主要金融区,随着“四年工业发展计划”的执行,东南沿海地区的金融业因为融资的缘故而大大加强,再加上纺织、粮食加工等轻工业的快速发展,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东南金融财团的实力进一步增强,他们渴望利用手里的巨大资本攫取更多更长远的利益。

但是东南金融财团的这个利益诉求遭到了来自中枢政府的遏制,因为中枢的“四年工业发展计划”中,多数重要的重工业计划都被放到了华中和西南地区,而东南沿海地区除了少量采矿业和机器制造业之外,根本没有象样的、成系统的重工业,更让东南金融财团感到不满的是,中枢政府不仅没有向东南地区的重工业建设投入过一分钱,而且当东南财团打算自行筹措资金建设本地重工业项目的时候,中枢政府对此也是冷漠以对,不仅不愿提供国家担保和贷款,而且还千方百计的想将东南财团的资本“骗走”,然后投入华中和西南地区。

在东南财团的商人看来,沿海地区相比内陆地区更有优势,无论是人力资源、财力资源还是国际资源,所以,中枢政府的做法是“偏心”,商人们不可能没有微词。

前不久,财政部牵头,主持了一次全国工业普查,虽然目前这项工作尚未完成,但是从已经公布的调查情况来看,现在的重工业利润已经远远超过了轻工业利润,这种消息多少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于是,在某些“有心人”的挑唆下,代表东南金融财团利益的“国民同盟”终于出手了,而且利用的依旧是那个外蒙古问题。

由于这一次是通过国会发出声音,远比前几次的外蒙古风波更让人担心,毕竟,国会议员中虽然联合阵线成员居多,但是考虑到联合阵线的人员构成依旧非常复杂,这一次“国民同盟”来势汹汹,联合阵线能不能做到上下一心,齐心协力,联合阵线的高层也没有多少把握。

作为联合阵线的党务干事,熊成基心里就没有多少底,虽然他知道赵北与俄国政府外交特使进行秘密会谈的事情,但是与黎元洪、汤化龙一样,对于其中的会谈细节他也是一无所知,可是偏偏总统和中枢都需要他们帮着说话,这使熊成基非常为难。

熊成基当然明白,以现在的中国国力,在对抗日本的同时也对抗俄国是不现实的,必须拉一个打一个,所以,赵北选择拉拢俄国的策略未必不可行,但是另一方面,拉拢俄国就必须给俄国好处,而外蒙古的利益显然是俄国政府现在最重视的,如此分析下来,“国民同盟”的说法未必就是空穴来风,赵北很有可能在外蒙古的利益上向俄国做出了重大让步。

这个差事可不好干,弄不好就是一个千古骂名,此次总统北行,外务总长唐绍仪之所以打算提前请假,去香港“修养”,恐怕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怕担上干系,所以干脆撂了挑子,让总统好自为之。

总统到底是总统,肩负国家前途,他还真就一个人去了哈尔滨,压根就不叫外务部插手,往好了说,这叫爱护部下,往坏了说,这就是独断专行了。

虽然熊成基是信任赵北的,相信他的承诺,将来,失去的利益必然会再夺回来,但是,作为联合阵线的高层人物,熊成基还是很担心国会会发起弹劾案,毕竟,联合阵线里有不少议员也是东南金融集团的一分子,他们在利益上与“国民同盟”是一致的,很难说他们不会转变立场去支持“国民同盟”,联合阵线是一个利益集合体,但是另一方面,在大利益里头还藏着小集团的小利益,这是事实,不是依靠几次和风细雨的“整党”就可以改变的,对此,总统也有过一句相当地道的评价: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说到底,还是一个利益问题,利益一致,就团结起来,利益不一致,就互相斗争,甚至分道扬镳,联合阵线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但是却并不能保证所有人的利益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完全一致。

以前,熊成基不是没有试图改变过这种“千奇百怪”的现状,他在赵北的支持下进行过几次党务整理,开除了一批立场不够坚定的党员,修改了联合阵线的政治纲领,但是这种小打小闹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过去的两年时间里,联合阵线之所以表现的比较团结,完全是因为工业建设的热情,但是现在,因为工业建设的政策发生分歧,联合阵线内部已经出现了某些反对中枢的声音,而这,正是熊成基所担心的。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能够理解熊成基现在的心情了,自从赶到火车站之后,他与黎元洪、汤化龙一样,都是一直板着脸,与段祺瑞、张謇等人的谈笑风声形成鲜明对比。

“没办法,就看振华如何在国会里回答议员们的质询了。”

熊成基踌躇无措,最后只好放弃为总统想办法,他确实也应付不了这种局面,虽然他一直羡慕赵北处理重大事务时的从容,但是这种从容却是学不来的,这需要阅历的积淀,熊成基也不清楚赵北为什么在“阅历”上要远超于同龄人。

这种“阅历”其实并不是阅历,而是对历史的熟稔,这一点,确实没人比得上一位历史的穿越者。

正当熊成基彷徨无计之时,火车站东边传来几声长长的汽笛。

总统的专列到站了。

第521章 团结一切

在装甲列车的护送下,总统专列缓缓驶进火车站,并在一号站台停了下来,同一时间,二十一响礼炮也鸣放完毕,这炮兵指挥官时机拿捏得很好。

军乐依旧铿锵,演奏的曲目叫《团结的力量》,据说是由总统先生亲自作的曲,填的词,以前是联合阵线的党歌,联合阵线上台之后就成了代国歌,虽然尚无法律地位,但是现在这首歌已经传唱起来,尤其是青年人,早已在心里将这首歌当成了国歌。

在铿锵的军乐声中,总统先生面带微笑的走出了车厢,前来迎接总统回京的人们这才发现,总统现在穿了身笔挺的洋装,头戴小礼帽,已不是他离京时的那个军人形象了。

对于政府要员和国会议员代表们来讲,现在的总统先生看上去和蔼可亲了许多,军人身上的杀气几乎完全收敛起来,取而代之的则是文雅含蓄,甚至有些书生气。

当然,这只是与总统握手寒暄时得到的印象,所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军人出身的国家元首,再怎么彬彬有礼,也改变不了那坚毅而果敢的性格。

与政府要员和国会议员代表们寒暄过后,便是记者们的采访时间,照相机的镁光灯闪烁中,总统先生依旧微笑着,倒是他身后的那几名身穿军装的副官一直板着脸,不苟言笑。

这些被允许进入火车站进行采访的记者都很识趣,没有纠缠总统先生与俄国外交特使进行秘密谈判的“传闻”,只是对总统进行了一些简短的采访,重点则集中在东三省移民实边以及清剿土匪的事情上,这也是多数国民比较感兴趣的事情。

“东三省土地肥沃,足以容纳新移民数千万人之众,目前,中枢正与农林部、工商部、内政部着手制订下一步的东三省移民实边方案,再过几天,这个移民实边方案就可以公之于众,届时,国民可以了解每一个细节。本届中枢政府之东三省移民实边计划与工业发展计划一样,都是一个系统工程,移民垦殖的每一个方面都详细考虑到了,无论是农业、商业还是教育、治安等诸多工作,政府都考虑得非常周详,所以,如果国民有移民之兴趣,请尽快向地方政府咨询此事,尤其是国内之实业界人士,若想投资东三省之重工业与采矿业,中枢政府自当鼎力相助,无论华商独资,还是中外合资,只要工厂能够为国民带来利益,中枢政府绝无反对之理。”

总统的演说虽然也很简短,但是其中透露出来的细节也是让人颇费思量,尤其是那最后几句话,似乎表明,中枢政府在工业发展计划上出现了一些改变,至少,东三省地区也成为了中枢政府发展重工业的目标地区,这几句话显然是说给那些东南地区金融实业家们听的。

记者们不可能不清楚“国民同盟”掀起此次外蒙古风波的经济因素,正是因为过去中枢政府不肯鼎力支持东南金融财团在沿海地区发展重工业项目的要求,他们的政治代言人“国民同盟”才能找到表演的机会,但是现在,中枢已经明确表示东三省地区即将成为下一个重工业发展基地,那么,那片未开垦的处女地似乎可以安抚一下找不到投资机会的东南金融财团了。

东三省与华中地区不同,华中地区的重工业发展非常迅速,竞争也非常激烈,资本投资已趋饱和,对于偏重金融业的东南实业界而言,东三省地区正是重工业投资的理想地区,如果现在就将多余的资本投入东三省工业建设,可以很好的解决华中地区的投资过剩问题。

显然,总统先生现在抛出这个东三省重工业计划,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给“国民同盟”来个釜底抽薪,将那些国会里的动摇分子稳住,以应对目前的外蒙古风波。

但是这样做还是有风险的,一方面是东三省不如关内局势稳定,那里的日本势力太强盛,中国商人如果想在那里与日本商人进行商业竞争,必须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而另一方面,现在中枢突然决定支持东三省重工业建设,有可能打乱“四年工业发展计划”的整体布局,因为商人都不是傻子,中枢政府说支持东三省工业建设,那只是空口白牙,中枢政府必须拿出诚意,而最好的诚意就是金融贷款和商业融资,而现在的“四年工业发展计划”几乎已经将中枢政府财政节余分配殆尽,财政部哪里还有力量去支持东三省重工业建设?

或许可以与外国商人合资,但是这也不容易,问题还是日本的干扰,前几年,美国和英国商人就想向东三省渗透,但是却遭到了来自日本政府的强力阻击,而且,日本政府还得到了俄国政府的支持,在关闭东三省贸易大门的问题上,日本与俄国是立场一致的,那么,如果中国商人想与外国商人合资办工厂的话,至少在东三省地区只能与俄国商人和日本商人合作了,但是以目前的中日局势而言,与日本商人合作那是要挨骂的,说不好,还会被那些激进分子干掉。

所以,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对于总统和商人而言都是如此。

赵北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现在的局势之下,他必须做出一个和解的姿态,让那些支持“国民同盟”的国会议员们明白,总统还是照顾商人利益的,所以,那个外蒙古风波就让它再次悄无声息的平息下去吧,不能叫那帮政治上的野心家得逞。

在回京的路上,赵北已经通过电报将此次外蒙古风波的前后经过详细的了解了一遍,为了解决目前的这个棘手局面,他做好了两手准备,一方面是政治准备,通过做出和解姿态平息那帮国会阔佬议员们的怒气,将他们的主要精力引到工业建设问题上去,另一方面,如果政治手段无法解决问题的话,那么,赵北也将毫不犹豫的动用军队解决问题,无论如何,他也绝不会允许自己被一帮国会议员弹劾。

实际上,就在回京的一个小时之前,赵北已经通过无线电报,利用特级密码拍发了一系列绝密军事电报,命令驻扎在京津一带的国防军部队和那个被称为“屯田军”的革命卫队做好了应变准备,所有军官和士兵结束休假,禁止离开兵营,部队也以“军事演习”为借口进入了战备状态,士兵配备的子弹也按照作战令要求全额配发,一旦总统下达命令,数万武装部队将迅速开进首都,解散国会,并维持秩序。

经过两年多的整顿和磨合,赵北自问有九成把握调动大部分的国防军部队,至于革命卫队,一向唯总统马首是瞻,那更是总统的御林军,指挥起来如臂使指,得心应手。

但是军事手段是最后的手段,不到万不得已,赵北绝不会采取这种激烈的手段解决政见上的分歧,虽然他心里也很清楚,此次“国民同盟”之所以挑起事端,绝不是因为什么“政见分歧”,而纯粹是一次阴谋。

对付阴谋,固然可以用阴谋反击,但是在赵北看来,目前局势还没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用不着立即采取激烈手段。

毕竟,经过两年多的经济建设与和平局面,赵北的威望正如日中天,革命者的光环依旧闪闪发亮,许多青年也正是因此才对他膜拜之至,现在这种时候,如果一个口口声声“法律至上”的革命者突然用暴力手段干扰法律程序,那么,对于赵北的威望将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虽然或许不会导致权力的丧失,但是对于赵北的战略计划将是一次沉重打击。

国会叫总统去接受质询,这本身就是宪法赋予的权力,何况,现在国会议员们还吵成一片,动摇分子和骑墙派大把,这种时候,完全没有必要授人以柄。

所以,赵北最终决定尽量采取和平手段和政治手段解决问题,最多再动用一下军情局,至于军队,那是最后的安全阀,迫不得已的手段。

对于总统先生在军事上做出的安排,这火车站里的人基本上都还蒙在鼓里,但是对于总统刚才讲的那番关于东三省实业问题的演说,众人却听明白了,那些跟着“国民同盟”起哄的人迅速改变了立场,决定紧跟总统,但是另外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却没那么容易改变立场,他们挑起这场外蒙古风波的目的本来就不单纯。

不过对于这些人,赵北并不担心,这些人中许多都是前清官场人物,酱缸里出来的,没几个是清白的,多多少少都有把柄落在督政处和内政部手上,如果他们执迷不悟的话,赵北可以很轻松的用光明正大的手段将他们掀翻,甚至是抄家,上次“国会清算案”里,盛宣怀的下场就是前车之鉴。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总统先生为什么要匆匆离开火车站了,他要赶回总统府,叫督政处和内政部立即着手遴选黑材料,挑出那些最有杀伤力的,用来威胁那些国会里的顽固分子,过去两年里,督政处已经将这种政治要挟玩的出神入化,这一次不过是故技重施罢了,不怕对方冥顽不灵。

总统是乘坐汽车离开火车站的,为了方便说话,他甚至让总统夫人乘上另外一辆汽车。

总统的这辆车上的乘客除了他和卫队长秦四虎之外,只有熊成基一位,两人也趁机利用这个机会仔细商量了一下进一步整顿联合阵线的事情。

“味根,刚才我的建议只是一个框架,具体怎么整顿联合阵线,这事你自己看着办,在框架里行动。另外,不要将自己的注意力限制在城市里,限制在那些有钱人身上,中国现在依旧是个农业国,乡村才是这个国家的根本和基础,联合阵线要想避免成为富豪俱乐部、缙绅俱乐部,就必须团结国民中的底层人士,工人、农民、小地主、小作坊主……这些人虽然现在没有多少力量,但是只要被我们团结起来,他们的力量就比铁还要硬,比钢还要强!”

赵北罗嗦了几句,算是对他刚才的那些建议做了一个总结。

“但是,工人、农民、小地主、小作坊主,这些人没有多少家产,无法参加国会议员选举啊,甚至没有资格参加地方自治会委员的选举。”熊成基有些不明白。

“味根,这就是你的书生气了。规矩是人定的,也为人服务,不能反过来,规矩从来都不会一成不变,规矩可以改变,前提是我们紧紧抓住手里的中枢权力。”

赵北点到即止,熊成基是聪明人,虽然有时候有些书生气,但是他的领悟力很高,有些话用不着说那么直白,他也能领悟其中的深意。

熊成基恍然大悟,连连点头,说道:“对,对。规矩可以改,国会议员选举对家产有要求,可是这个要求可以降低。”

“不仅如此,现在女性无权参加选举,以后,这个规矩也是要改的,不过目前还谈不上,联合阵线还是应该将乡村纳入视线,这才是目前第一要务。今后的两年时间里,联合阵线必须将基层组织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味根,这就是你的任务,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赵北说到这里,向车外看了一眼,见离总统府已是不远,那交通管制区停着四辆马车,其中两辆正是外务部的公务马车,另外两辆是英国公使馆的外交马车。

“英国公使倒是勤快,听说我今天回来,这么早就过来恭候总统大驾了,如果不见,未免有些过分了。”

赵北淡淡一笑,吩咐司机将汽车开进总统府,直驶国宾馆。

第522章 国际“友谊”

赵北说得不错,乘坐英国公使馆外交马车赶来总统府的人正是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陪他一起过来的还有民国外务总长唐绍仪,这位唐总长前几天还试图向中枢请假,去香港“修养”,但是赵北却知道,他是不想跟着总统一起去东三省与俄国外交特使谈判,唐总长知道此去东三省肯定会背黑锅,所以,他干脆就撂了挑子,不陪总统玩了。

说句实在话,赵北一开始的时候确实打算拉上唐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