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08远东狂人-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昨天我已策划了几个行动方案,写在纸上,就放在枕头底下,你先去看看,我与宋先生说几句话,再跟他去办点事,等我回来,咱们再商议天津的行动。”
田劲夫拿着牙刷、茶缸回了屋,赵北接过秦四虎拿过来的军帽,整了整军装,走出了小院,赶去会客室。
到了会客室一看,宋教仁正襟危坐,洋装革履,手里捧着一顶黑色大礼帽,这副打扮,正式得不能再正式。
见赵北赶到,宋教仁急忙站起身打招呼,同时将那顶大礼帽戴好。
“用不着这么正式吧?”赵北打量了一下对方的打扮,这副打扮确实过于“古老”了些,尤其是那件燕尾服。
“昨晚是宴会,当然可以随意一些,现在我们将与德国商会代表团进行一次正式的会谈,穿戴、礼节都不能马虎。虽然我一向反对与德国结盟,但是我并不反对与德国进行商业上的合作。”
宋教仁一本正经,打量了一下赵北的打扮,一身军装笔挺,皮鞋锃亮,倒也马马虎虎过得去,就是腰带上的那只左轮手枪让这位宪政先锋有些不自在,不过与秦四虎挎在腰间的那把盒子炮比起来,这只小手枪就显得不是那么惹眼了。
“钝初,关于谈判,你是高手,你先请。”
“不,不。委员长是上级,理应走在前头。”
赵北与宋教仁客气了几句,最后两人还是决定并排走。
“钝初,此次南下,你没带多少随身行李吧?你这身打扮是从什么地方弄来的?”
跨出门时,赵北好奇的问了一声。
“这是从郑州总商会借来的。说来惭愧,鄙人家境贫寒,出国留学还是族中亲属资助的,像这身正式礼服,我也是购置不起的。”
宋教仁实话实说,倒也让赵北感慨了片刻,“穷文富武”这句话还是有些道理的,但是同时,革命,确实也是需要大笔金钱的,而建设国家更需要金钱。
现在,赵北就要与宋教仁去跟那帮德国商人讨价还价,为中国的工业发展寻求资金与技术支持。
作为一名宪政派国会议员,虽然对德国政府的拉拢没有什么好感,不过在争取德国经济援助的问题上,宋教仁的立场与赵北是完全一致的,所不同的是,宋教仁始终顾忌着英国人的反应,而赵北似乎没有什么顾忌,至少表面看上去是如此。
第372章 天上掉馅饼
虽然宋教仁是作为北洋集团的说客南下的,不过他并不急着回去复命,当他从赵北有意无意泄露的口风中得知委员长正与德国商界谋划着一个相当宏伟的工业建设计划后,他更不打算急着回北京了,而且还毛遂自荐,充当这场商业谈判中的谈判代表,因为在他看来,赵委员长在军事上确实无人可及,但是若说到涉及外交方面的事情,这位委员长似乎表现出一种难以理喻的偏执和狂热,外交无小事,出于慎重,他决定无论如何也应该参加这场会谈,看看德国人到底想干什么。
本来,赵北是打算在总司令部与德国商会代表们举行会谈的,但是宋教仁却坚决反对这样做,在他看来,这种会谈应该局限在“经济层面”,所以,最好应该将会场设在纯粹的商业场所,以免给人外交上的错觉,以为这是一场“官方会谈”。
对于这种书生之见,赵北也只能会心一笑,难道英国政府会因为德国的经济援助是从“商业会谈”中得到的而对联合阵线高抬贵手么?再说了,难道德国人向联合阵线提供经济援助的目的是单纯的么?
在这场国际外交斗争中,无论德国还是英国,它们都只是将中国当成了一颗棋子而已,而赵北所要做的,就是在扮演好这颗棋子的同时,为中国争取最大利益。
不过,出于对宋教仁这位理想主义者的尊敬,以及避免过于刺激英国人的神经的缘故,赵北最终还是同意了宋教仁的建议,将这场中德商业谈判的会场改设在了郑州总商会。
赵北与宋教仁走出总司令部,那辆美国的福特小轿车已经发动起来,就等在门口,虽然这里距离郑州总商会的直线距离还不到五百米,不过,总司令出巡,这排场不能不讲究,而为了讲究这个排场,这辆美国福特小轿车是从武汉挂上专车运到郑州的。
轿车的司机是从武汉派过来的,现在蒋方震已经为总参谋部培训了数百名专业司机,不过现在没有那么多汽车可用,那些司机中的绝大部分人只能等着,等着那批刚刚通过美国洋行订购的汽车运到武汉。
而在此次中德商业谈判中,重要一项内容就是关于德国奔驰汽车公司在武汉地区开设一家汽车制造厂以及一家内燃机制造厂的意向交涉,按照赵北的打算,这家汽车制造厂和内燃机制造厂将采取中德合资的方式经营,虽然德国商人普遍对于中国的技术工人能否满足汽车制造工业的需要表示怀疑,不过,即使奔驰公司最终放弃此项投资计划,赵北也不担心,因为对此工业合作项目感兴趣的同时还有德国另外几家汽车公司,只不过他们的商业谈判代表现在还在西伯利亚的铁路线上奔波,尚未赶到郑州。
总司令出巡,当然要前呼后拥,虽然作为上位者,时常应该做出些亲民姿态,不过这亲民姿态也必须分时候,现在战争还在进行,总司令的安全是第一位的,负责总司令保卫工作的不仅有警卫营,还有侍从室,而作为总司令手里的一把利剑,侍从室的权力相当的大,可以直接宣布进入戒严状态。
实际上,在赵北跨出门之前,这附近的几条街就已宣布戒严,所以,当福特小轿车载着赵北和宋教仁走在街上的时候,那空荡荡的街道让两人都有些不自在。
好在这路没多远,很快这辆福特小轿车就停了下来,而那位德国陆军退役上校汉纳根已与德国商会的代表们等候在郑州总商会的正门前,这些人中有不少是刚刚从武汉转道赶来的,为了搭上这列中德经济合作的快车,几乎所有的在华德国商业团体都在关注这场南北之间的武装冲突,而且多数人认为这场战争将以联合阵线的全胜而告终。
“美国汽车。”
汉纳根先为双方的谈判代表做了引见,然后对着那辆美国轿车撇了撇嘴,一本正经的向总司令拍着胸脯做了保证。
“如果总司令喜欢坐汽车的话,我可以马上通过德国商会为您从德国国内购买一批最新式、最舒适的高级轿车。不过请恕我直言,我依然认为马车才是最合适的代步工具,尤其在您的国家,而作为军人,最合适的代步工具应该是一匹最优秀的战马,如果您不反对的话,我可以通过关系,为您在青岛德国兵营里挑选一匹最好的战马,您完全可以骑着这匹德国战马,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北京城!”
“多谢上校的好意,不过现在我手头紧,实在买不起那么多轿车。当然,如果您真的方便的话,我并不反对您为我弄几匹欧洲战马,自从我将那匹荆州将军的白马送人之后,我一直在为这个坐骑的事情发愁,蒙古马虽然不错,可是太矮,我觉得,最好的军用马应该是顿河马。”
赵北笑咪咪的接受了汉纳根的礼物,这种便宜不占白不占,反正德国人也不会吝啬几匹战马,不过对于目前的部队来说,最合适的运输工具既不是汽车,也不是欧洲战马,而是骡子,这种综合了驴和马的优点的大牲口确实非常适合现在的中国军队,更为重要的是,直隶、山东等地区的百姓也一向有饲养骡子的习惯,骡子的来源不成问题,赵北现在玩不起“摩托化”、“机械化”,但是玩玩“骡马化”似乎还是凑合的。
“顿河马?哥萨克骑的那种战马?其实那种战马是一种杂交战马,血统不纯,算不上好战马。”汉纳根不同意赵北的意见。
“战场上,够用就行了。就好比我现在使用的这辆汽车一样,够用就行。”
……
一名中国军人和一名德国军人开始交换各自对于战马的看法,宋教仁也只能苦笑,好在双方很快结束了争论,并迅速开始了会谈。
虽然跟着总司令赶过来的还有那些一些军人、商人,不过他们都是花瓶角色,真正唱主角的还是总司令、委员长,就连对于谈判事务较为熟悉的宋教仁也坐在一边成了配角。
看着滔滔不绝的赵北,再望望桌上那幅中国地图,宋教仁直观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指点江山”,那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红圈、蓝圈就是赵北雄心壮志的最好注脚,这个时代没有哪个中国人比他更有雄心壮志了,如果指着地图向德国商人勾勒美好商业前景的是一位须发皆白的商业奇才的话,宋教仁或许不会如此的惊讶,但是问题在于,赵北今年不过二十六七岁,如此年纪却有如斯眼光与气魄,也难怪他能叱咤中原、睥睨天下了。
不仅宋教仁对此感到吃惊,德国商人也一样被赵北的勃勃雄心震撼了。
按照这位总司令的战略构想,他要在四年之内建立起一整套完成的工业体系,从棉纺业到机器制造业,从化肥厂到汽车、飞机制造厂,从矿山的开采,到铁路的修建……这不仅仅只是一个工业发展计划,这更是一个强国的雄心!
但是请不要忘了,中国,这是一个农业国,而且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虽然这个国家的农业文明起源得很早,但是那根深蒂固的农业传统和小农意识就是这个国家迈向工业时代的最大阻碍,想在短短四年时间里兴建这么多的工业企业以及与之配套的技术培训学校,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为什么这位远东的军事强人这么急着要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呢?为什么他不能将这个“四年计划”放宽为“八年计划”呢?要知道,如果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算起的话,英国用了差不多一百年才变成一个真正的工业国,而眼前的这位总司令,他竟然打算用四年的时间走完英国半个世纪所走过的道路。
中国有句古老的成语,叫做“拔苗助长”,似乎可以用来形容这位远东军事强人现在的这个工业发展计划。
不过德国商人并没有在这上头浪费精力,因为他们很清楚,无论这个工业发展计划能否像总司令计划的那样按时完成,德国工业界和商业界都能从这个计划中得到好处,想象一下,德国的钢铁辛迪加利用武汉的汉冶萍公司炼制中国的铁矿石,然后将这些钢铁低价向中国以及整个远东地区倾销,那么之后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显然,那些英国、法国的本土钢铁企业将遭到致命一击,而这,对于德国的国力提升将起到重要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总司令打算利用这个“四年计划”建立起一个基本的南北、东西铁路交通网,不仅那计划中的陇海线、津浦线会马上开工,而且川汉、粤汉铁路也会尽快动工修建,而在那条天堑似的长江上,至少将修建起两座铁路桥!铁路、桥梁,这些都离不开钢铁,而这些工程的开工,无疑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为德国、中国的钢铁合资公司提供巨大的市场容量。
何况,这些铁路也将以中德合作的方式进行经营,一旦铁路修建完毕,那巨大的中部、西部市场也将为德国商界带来滚滚财源。
……
什么叫做“天上掉馅饼”?这就是!
除了商业利益之外,更重要的是政治利益,一旦中德合作顺利开展,两国之间的“友谊”将进一步加强,对于英国的远东战略将造成根本性的改变!
在巨大的诱惑面前,所有的德国商会代表都跃跃欲试,恨不得立即签订所有的合作项目。但是问题在于,今天的这场谈判仅仅只是一次意向切磋,虽然双方的诚意都是实实在在的,但是目前来讲,还缺少一个关键的桥梁。
这个桥梁叫做“中枢权力”,赵总司令一天不掌握这个中枢权力,他就不具备与德国政府直接进行合作的权力,而这个宏伟的“四年工业发展计划”是绝对离不开德国政府支持的。
所以,无论是德国人还是联合阵线,都盼望着军事上的全面胜利,一旦打进北京城,这中枢权力就由北洋一方转到了联合阵线一方,确切的讲,是转到了总司令赵北手里,转到了一个对德国抱着强烈好感的军事强人手里。
只有到了那个时候,德国商人才能放心的将德国金钱投入到这个宏伟的工业发展计划中去。
换句话说,无论如何,赵北必须进入中枢权力层中,否则,这个工业发展计划就是画饼充饥。
当然,作为此次意向会谈的一个重要结果,同时也作为德国商人的“友谊”,一笔商业借款在会谈后正式成立了,虽然只是区区二百万德国马克,但这足以让会谈双方满意了,更重要的是,这笔借款不仅没有索要抵押品,而且没有限制用途!
为了拉总司令上自己的贼船,德国人可算是下足了本钱。
而且,就像是要庆祝此次会谈的成功一样,就在赵北与汉纳根率领谈判代表们走出会议室的时候,一封电报由一名副官送到了总司令手里。
这是一封来自于北京东交民巷的电报,在电报上署名的是英、法、美、德、日、俄、奥、意八国驻华公使,电报的内容也很简单,北洋中枢已正式通过英国公使向联合阵线方面转达了议和的急切心情,而英国公使在与其他各国公使认真磋商之后,一致决定参与此次南北调停,促使双方结束战争状态,坐回到谈判桌前,用和平的方式解决权力的分配问题。
“钝初,此次南北和谈,你是非去不可了。北洋军已撤出保定城,看起来,他们这一次是真心实意想求和了。”赵北笑着将电报抄稿交给了宋教仁。
“宋某必尽心竭力。”
宋教仁长嘘口气,微笑着只说了一句话,他心里也是感慨,他也更明白赵北那句“以打促和”的意思了,有些时候,如果不让对方看到你真正的实力,对方绝不会坐下来跟你和和气气的说话。
而这一次,宋教仁绝对有信心从谈判桌上得到更多的东西,得到那些在战场上很难得到的东西。
这场乱局,确实也该收场了。
第373章 捡便宜
风卷着沙尘从北方吹了过来,阳光被遮挡起来,整个天空看上去灰蒙蒙的,走在街上的人也多半灰头土脸,街边店铺门前的布幡随着风摇摇摆摆,上头也是灰蒙蒙一片,整个城市都是这样的色彩,单调而古朴。
这里是北京城,这个东方国家的国都,虽然现代化的味道远远不及南边的天津,但是这里毕竟是这个国家的权力中枢所在地,这里的一举一动都被人们关注着。
一辆四轮马车辚辚的碾过坑坑洼洼的街道,灰头土脸的从大前门火车站驶向城里,在那风沙弥漫的城市中缓缓前行,最终抵达了它的目的地。
东交民巷————其实,在列强外交官们的眼中,这里才应该算是这个国家的真正的权力中枢,至于离此不远的那座总统府,只不过是一个在前台表演的演员而已,这个国家几乎所有的重大政治活动与决策其实都由东交民巷策划,这里的列强外交官们才是这些政治“文明戏”的导演,没有他们的配合,总统府里的那位总统先生不过就是一个因失去提线而软弱无力的木偶而已。
自从1900年的那场战争之后,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实际上已经成了列强们的“公共殖民地”,之所以一直保留着一个看上去拥有主权的中枢政府,只不过是因为列强需要一位代理人统治这个国家而已,对于列强来说,直接统治这个国家太危险了,还是扶持代理人比较合算,列强只管从这部收税机器那里抽取利润就可以了。
以前,这个代理人是满清朝廷,但是列强很快发现这部收税机器已无法维持运转,维持它的费用远远高于从它那里得到的利润,所以,列强毫不犹豫的抛弃了那部陈旧不堪的收税机器,另外选了一部新的收税机器,这部机器叫做“北洋”。
但是还没等这部新的收税机器开始正式运转,列强突然发现这部机器空有一个新的外壳,内部却依然是腐朽不堪,如果不能取得列强的支持的话,这部收税机器随时都可能彻底完蛋,所以,列强又心急火燎的想办法维修这部收税机器,不过他们也同时遗憾的看到,现在并不是所有的列强都打算将这部北洋机器修好,至少德国人的心思是值得揣摩一番的。
虽然德国人居心叵测,不过在其他国家外交官的努力下,德国驻华公使终于还是决定参与此次南北调停,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中枢权力的分配问题。
不管德国公使是出于什么原因同意参与此次南北调停,至少现在各国外交官已在筹备这场中国南北实力派之间的和平谈判,而这东交民巷就是这场和平谈判的幕后策划者。
那辆从大前门火车站赶到东交民巷的四轮马车在美国公使馆门前停了下来,车门被里头的乘客推开,从车厢里走下两个金发碧眼的洋人,一个叫司戴德,是美国驻奉天总领事,另一个叫马文,是司戴德先生的主要助手兼华语翻译。
司戴德拿着一条丝帕,捂着口鼻,站在马车边,向那灰蒙蒙的天空望了一眼。
“马文,知道么?这个景象让我想起了十多年前席卷美国西部和中部地区的沙尘暴,那是因为过度开垦土地造成的,这个城市的沙尘暴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而且,这里分明是这个国家的首都,如果是初来乍到的外地人,或许会误以为这里附近有一片荒漠呢。”
司戴德嘟哝着,马文也望了望天空,然后看了眼自己的那双皮鞋。
“先生,我觉得在这里开擦鞋店会是个好主意,你看,我们的皮鞋在火车站刚刚擦过,可是现在,看上去就像是我们刚刚离开石灰厂一样。我认为,这座城市里的沙尘或许是从蒙古草原那边吹过来的,据我所知,现在有许多中国内陆省份的农夫去草原开垦土地,他们从蒙古王公的手里租下草原,然后将其变为农田,显然,他们在重复美国十多年前的那一幕,在不适宜农耕的地区进行农业活动。”
“农夫们目光短浅,政府也毫无作为,你能怪那些衣杉破烂的穷苦农夫么?他们只不过是想吃口饱饭而已,据我所知,中国内陆地区的地租确实太高了,佃农辛苦一年,却往往一无所获,高地租逼的他们不得不去偏远地区谋生,而蒙古草原显然是一个未开垦的处女地,如果这个国家拥有足够的工业的话,这些农夫或许就不用去草原与牧民们争夺草场了,这是一场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现代冲突。”
“先生,听说现在草原上也酝酿着冲突,牧民与农夫的冲突,王公与平民的冲突,看起来,这个国家到处都是冲突,即使此次南北和平会谈取得进展,这个国家恐怕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平静下来。”
“马文,你有些低估了美国政府维持远东和平的决心,无论如何,美国政府都不会坐视远东的和平被破坏,无论这种破坏力是来自于这个国家的内部还是外部。在我看来,只要此次南北之间的和平谈判取得进展,那么,草原和满洲的动荡局势会很快平息下来,一旦日本和俄国失去干涉的借口,那么,这个国家岌岌可危的局势就能迅速缓和下来。”
“俄国现在仍将主要注意力放在欧洲,恐怕没有足够的力量进一步在东北亚地区进行扩张,但是日本却不一样,美国政府应该采取更强硬的立场,对日本的野心进行正面反击。”
“是啊,日本才是远东现行秩序的最大威胁者,和日本相比,联合阵线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变量罢了,联合阵线还不足以破坏远东的和平。”
……
两个美国外交官站在美国公使馆前,谈论了一阵现在的国际局势,不过他们很快就停止了讨论,因为从使馆里走出了一些工作人员,手里提着大包小包,一些沉甸甸的木箱甚至必须由两个人抬着,这些行李都被装上了那辆停在使馆前的四轮马车。
跟着行李队走出来的是一名中年美国人,司戴德一眼就认了出来。
“咳,弗莱彻先生,您这就要回国么?”
面对“热情”的司戴德,那个美国人一脸冷漠,一句话也没说,直接上了马车。
趁着车窗还没关,司戴德又朝车窗里喊了几声。
“弗莱彻先生,我看见您带了这么多行李,或许您把那些多年来搜集的中国古董都带上了,不过我需要提醒您一句,您当成宝贝一样收藏的那只青花瓷花瓶是赝品,还有那只宣德炉,虽然做工很不错,不过在古玩市场上,这种仿制品最多值几美元。”
车里的那位乘客显然被激怒了,在车里咆哮着催促车夫赶车,马车启动之后,还有几件行李没来得及装上车,搬运行李的美国士兵大呼小叫着追了上去,将那几口小皮箱从车窗里扔了进去。
望着那辆马车渐渐远去,司戴德的助手马文吹了声口哨。
“先生,虽然我也很讨厌这个政客,不过您刚才似乎做的有些过分了,您知道么,弗莱彻先生的那只‘宣德炉’是他花了一百美元买到手的,为此,他还得罪了同时看中这件‘古董’的英国武官。”
“那个笨蛋,如果他把搜集古董的精力分出一半放在工作上的话,他现在也不会滚蛋了。”
司戴德非常开心的也吹了声口哨,能够看着这个政敌从自己眼前灰溜溜的滚蛋,领事先生确实非常开心。
由于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先生回国述职,弗莱彻前段日子一直代理着美国驻华公使的职务,不过他的工作态度确实非常敷衍,当中国南北实力派在进行豫南决战的紧要关头,这位代理公使先生竟然对此麻木不仁,他丝毫也没有意识到这场战役会对整个远东的格局造成什么样的潜在影响,相比积极的德国公使和英国公使,这位只顾搜集中国古董的美国公使既没有主动与联合阵线取得联系,也没有积极的向北洋中枢表示出“诚意”,这种懒惰和不负责任的渎职行为显然惹恼了美国政府,于是,当战局明朗之后,一封来自美国国务院的电报解除了弗莱彻先生的代理公使与驻华代办的职务,并将他召回了国。
实际上,就连宣布参与南北停战调停的决定也是美国国务卿替弗莱彻做出的决定,而在同一时间,国务卿先生也同时给远在奉天的司戴德先生拍了一封电报,催促他尽快动身南下,到北京美国公使馆接任驻华临时代办一职,同时也担任代理驻华公使。
所以,只要司戴德跨进使馆的大门,那么,他就是美国驻华公使了,虽然目前只是代理,但这对于他以后的政坛发展很有好处。
这场中国南北实力派之间的武装冲突虽然尚未最终分出胜负,但是至少使一位美国政客捡了一个便宜,对此,司戴德非常满意,他对联合阵线那位赵总司令的好感也随之提升了。
不过,这位新任美国驻华公使先生并没有急匆匆的走进公使先生的办公室,从武官手里接过那把保险箱的钥匙,他仅仅只是在使馆的电报室里逗留了片刻,然后,就带着助手马文又匆匆离开了使馆,乘上一辆轻便马车,赶往民国外务部,拜会那位代理外务总长唐绍仪先生。
“司戴德先生就任美国驻华公使,鄙人深感欣慰,并向阁下表示衷心的祝贺,能与公使先生携手合作,共同维护中美友谊,鄙人深感荣幸。如果公使先生不反对的话,鄙人打算在寒舍举办一场小型的宴会,以此向公使先生表示由衷的祝贺,并进一步增进我们之间的私人友谊。”
一见了面,唐绍仪就是一通客气与寒暄,脸上堆满了微笑,不过心里却有些苦涩。以前的那个弗莱彻虽然对于美国政府来说是个废物,不过唐绍仪却很“欣赏”他,因为那个弗莱彻不会在中国铁路的问题上死缠烂打,不会让民国外务部头疼,但是这个司戴德就不同了,这个人本身就是美国铁路大王哈里曼的走狗,当初在奉天的时候,就一直在与徐世昌纠缠东三省铁路的问题,前段时间为了粤汉铁路的事情,他甚至还与南方的实力派人物勾勾搭搭,这种行为在北洋看来就是对中枢权威的蔑视,现在,这样一个人物就任美国驻华公使,北洋中枢能不头疼么?
其实唐绍仪与司戴德的私交不错,不过当司戴德接任美国驻华公使的职务后,两人的关系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司戴德也察觉到了。
“听说唐先生曾经加入过同盟会?不知道现在与联合阵线还有无联系?”
司戴德倒是干脆,没有纠缠于外交上的礼节,而是直接切入正题。
“直接联系没有,目前也只是与联合阵线和谈代表团有些联系。公使先生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呢?”唐绍仪摸不清司戴德的用意,这回答也是模棱两可。
“是这样的。根据美国政府得到的可靠消息,联合阵线似乎与德国商人在商议联合修筑粤汉、川汉铁路的事情,国务卿先生命令我务必关注这个问题,所以我特意来打听一下。”
司戴德狡黠的眨了眨眼,盯着唐绍仪的脸,但是他没有看出这个老练的外交官的表情变化。
“关于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不过,既然美国政府认为得到的消息是可靠的,那么,公使先生为什么不去向联合阵线打听呢?他们的和谈代表团现在就在六国饭店住宿,而且昨天宋教仁先生也已返回了北京,现在或许也在六国饭店,您为什么不去直接问问宋教仁先生呢?”
唐绍仪的回答让司戴德很满意,他来的目的也就在此。
“如果唐先生不反对的话,我想与您一同拜访那位宋先生。其实我曾与他有过一面之缘,不过我们并不太熟,如果有唐先生为我正式引见的话,我会非常高兴的,因为你们曾经都是同盟会员,而且,宋先生似乎是您的上司。”
“这个……似有不妥。现在贵公使尚未向徐大总统递交国书,而在递交国书之前,您似乎不便以美国驻华公使的身份与联合阵线直接联系。”
唐绍仪有些后悔给司戴德那个建议了,这帮列强的公使们都有一种非常恶劣的倾向,他们都将民国外务部当成了本国的驻华办事机构,想怎么指挥就怎么指挥,偏偏外务部对此毫无办法,也不敢提出抗议。
弱国无外交,此话正是唐绍仪和他的同事们处境的真实写照。
“这个问题唐先生不必担心,此次去拜会宋先生,我并不是以外交官的身份,而是以美国铁路公司商务代表的身份,这次会晤,不会对两国的外交关系造成任何负面影响。”
司戴德的说辞让唐绍仪别无选择,现在北洋中枢政府全靠列强撑腰,确实不能得罪,于是便叫来几名外务部的工作人员,交代了几句之后,就与司戴德乘上那辆美国公使馆的马车,赶去东交民巷六国饭店。
第374章 尽人事听天命
唐绍仪和司戴德赶到六国饭店,老远就看见饭店前挤满了人,似乎都是记者,一名联合阵线的谈判代表正站在饭店前回答记者们的提问,不过说来说去,始终都是些场面话,涉及谈判详细内容的一概“无可奉告”。
记者们问不出个名堂,只好转移注意力,当他们发现一辆马车将唐绍仪载到饭店前的时候,便又一拥而上,将唐绍仪包围起来。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