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华大帝国-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荆唬ㄈ┥枇⒌鹿校唬ㄋ模┲涓鞴囊械劝旆āK健罢剂旆选笔钍窃诖蟮每晒邸>萦⒐鞑樗玫赝臣疲鹿窀髡剂旃科日惺盏摹罢剂旆选保ǖ鹿ぞ址鸭案髦质滴锔旱T谀冢滥切┕椅幢徽剂烨暗耐饣懵始扑恪C磕曜苁蛲蛭迩蛴鳌�
1921年38日Anotonescu)透露一点消息。他说直至当时为止。“被邀请到”罗马尼亚。或“行军经过”罗马尼亚地德国军队已经费去罗国十亿罗元。不过他又掩饰道:德国驻在罗国,使它能够复员而节省了十亿罗元。
安东尼斯库这个数字也许会令人误会。以为德国向各国勒索而得的“占领费”只等于各国原来的本国军事费用负担。事实并非如此,即安东尼斯库所举的数字可靠,一兆兆罗元是代表罗国动员到顶点时地军费。无论如何。安东尼斯库地话足以证明:即是对德国“亲善”的各占领国亦须向德国纳贡,以买得德国的“保护”。
德国在各占领国征收的占领费,超过德国驻军的实际费用甚大。例如,德国每年向法国征收地占领费六亿比国法郎。约等于比国未战败时非常军事预算所规定的军费。除征收占领费外。德国在各占领国又掠取军用物资,以公开或欺诈的方式,没收铁路车辆,将在各国发现地原料存货,加以侵占而运往德国。
德国这种掠夺政策的一个结果。是1921年21日,法兰西银行报告德国驻军当局在该银行尚有五亿存款未用。322,维琪政府向法兰西银行借得1000亿法郎地无息贷款。交给德国当局作一部分占领费,在此次战前。法兰西银行地发行总额不过1300亿法郎。德国人用一部分这样取得的资金。大量购进法国工业的股票及法国支配地外国工业的股票,因而支配法国的各种企业。例如,德国人已经收购法国各大银行的百分之四五或百分之四九的股票。那个几乎垄断法国广告事业的哈瓦斯公司(Havasblicity)的遭遇亦如此。
1921年3。德国又组织了一个德法合股公司,支配法国许多工业部门,这大公司的法国股东股票只略占多数。中立观察家相信法国的其他外国的“多数股东”既是分散的,德国人不难实行支配(见39美联社维琪讯)。如果德国将在法国实施的办法,推行于他处,——事实上,德国已经在那样做——战后欧洲的结构将受很大的影响(除非德国战败),德国用其掠夺政策,不仅获得当前的利益,并在把握将来欧洲生产的成果。德国名义上“付出”当地的通货,购买工业,但这些代价实际是挂账。
所以,被占领的各国人民向德国人纳过数十年的捐税后,他们才可以从德国人那里收到他们“卖给”德国人的工业之“代价”。(意味德国由各国人民身上榨取金钱以付偿从他们手中夺去的工业。德国实未偿出一文。)
在各占领国内,德国的横征暴敛造成当地的通货膨胀,而受影响最大的是工人及支薪过活的大众。股票被德国人收买的各股东欲从公款里获得补偿。德国除掠夺各国的经济资源外,又设法扩大其在欧洲的货币统治及金融统治。他们已在努力将欧洲大陆立刻一举而变为一个“德国马克集团”。在各被征服区,马克与当地通货同时法币。至于当地通货与马克的兑换率则由德国政府规定。德国又发行各种“占领马克”,在各占领区通用,其价值亦随德国马克而定。
“占领马克”最先行使于波兰。当波兰被德军侵占后。全部信用机构随即崩溃。德国于是在波兰设立德国信托局,
通货流通,供给信用贷款。这些办法后来又推广至区,但在西欧各占领区地德国信托局,任务较简单。主要只限于以一种货币供给各地的德国占领军。让他藉此招购军需及其他物资。“占领马克”随各占领区而异。德意志银行不予承兑。
在各占领区,德国的货币办法不完全一致。在德国已经正式吞并的各区域,马克是唯一的法币。除法国外,所有其他占领国内,德国会将当地通货对马克的兑汇率略加提高,使超过占领前德国官价之上。德国行这政策,一半是为政治理由。一半是为经济理由:他们要藉此使各占领区内的工资与物价结构更配合德国的工资与物价结构。
德国政府在荷兰与比利时地措置可以作例,证明德国如何操纵汇率,以图自私,而损害当地人民地利益。德国人侵入荷比两国时,即大量收购肉类,牛油,牲畜,及家禽。他们付给比荷当地农人地价格。表面上似乎不低。反正,比荷的农人非将其物产卖给德国人不可,因为德国已将他们海外禾粮来源切断。使他们无法继续养活其牲畜,大体上,德国方面是用清算协定的办法,收购比荷两国的农产品。
结果,被占领他的本国政府用当地通货付价给农人,而德国方面付给各被占领地政府的却用占领马克信用款的记账。后者地清算账上,于是积存巨额的占领马克或马克信用。1920年7月22日德国政府突然将比国法郎的汇率贬低为每一比国法郎只值百分之八的德国马克。同时又将荷兰的通货贬值,只等于占领前对德国马克汇率的百分之一点三三。关于比国法郎贬低汇率事,德国官方的解释是说:占领开始时期规定的十个比国法郎等于一个马克是临时汇兑率,现在已经不符合德国马克与比国法郎地“内部关系”。
柏林官方这一解释也有它地道理,但它并未说明造成比国法郎贬值的实际情形。上述的德国办法无异强迫比国膨胀通货,因为比国政府不得不增加钞票发行,对比国人民,为德国购货付款。在理论上,德国在比国有马克信用作清算存款,又有占领马克预支比国各银行,足以作比国通货增加之基础。
但在实际上,德国或是不将德国商品运交比国,以维持两国间清算账目地平衡,或是延期交货,而占领马克又在德国不能通用。因这些原因,比国通货便真正膨胀了。德国于是对这种情形加以法律的承认,改变比国法郎与德国马克的兑换率,使马克的汇价增高。这不过是德国剥削整个外国民族之时髦方式的最后一着。德国所谓各国通货间的“内部关系”,听起来好像是个公正无私的科学名词,实际只是上述剥削异国的巧妙饰辩。
在所有依赖德国市场的欧洲各国,德国政策的共同趋势是设法将马克最后变成欧洲的领导通货。例如,在占领保加利亚,征服南斯拉夫之前,德国已经在执行清算协定时,将德国马克对保南两国通货的兑换价值提高。对其他各国,例如匈牙利亦是如此。1920年11月以后,南,保,匈等国,依清算协定办法与德国方面抵账时,不得不增加他们通货对德国马克的贴水。
除上述各种操纵别国的通货办法外,德国已完全统治各占领区的一切外汇。德国在每一占领区,设立一所“外汇保护局”,所有各银行及信用机构必须向外汇保护局详细呈报其一切外国资产,值钱的东西,珍珠宝石等。它的保险箱只有当外汇保护局代表到场时,方许开启。
各国这类资财,究竟有多少被德国劫掠而运往德国,现时尚不知道。除对波兰与比利时外,德国对其他被征服国的银行及金融机构,尚未有根本的改变。就大体而言,德国维持原有的银行与金融机构,但在德国设立一个“领导银行”(Bankdirigent)将那些银行与机构,置于它的支配之下,并修改他们的规章法令,使其适合他们的体系。
这些改变的重要特点为:(一)给德国政府以几乎无限制的借款权;(二)将现有黄金准备运往德国,而由德意志银行发给“黄金证书”执存。这一切德国措施的总结果是将那些国家的金融完全隶属于德国金融体系。它使德国征服者可以为政治或经济理由,任意操纵各国的金融。德国的私家银行与半私人银行,在各被征服国又大大扩展其营业,这更加重德国操纵各国金融的趋势。
19214,德国劳工银行——劳工阵线设立并经营的——宣布在荷兰与比国设立分行,并准备在华沙与克拉考,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设立分行。劳工银行荷兰分行的资本定为300基尔顿(荷兰银币,平时约值美金一元)。其中三分之一由德国劳工银行负担。比国分行的资本定为1000万比国法郎。
同时,德国的德瑞士德纳银行(Dresdner名为大陆银行,资本亦为1000万比国法。+4月20,纽约时报柏林电讯)。德国与各被征服国及各附庸国订立的清算协定,实与德国的通货政策,金融政策“占领费”有相当效果。在1921年已有12欧洲国家是通过柏林,而与挪威,荷兰,比利时,及波兰的“总政府”作经济往来。这12包括中立国如瑞士瑞典,及巴尔干小国如保加利亚,希腊,洛克谢,甚至轴心伙伴意大利。德国政策是使各附属国通过柏林而实行清算。这政策使德国能吸取各国的商业精华,加强马克做欧洲基本通货的地位,并加强有关各国对德国经济与德国友谊之依赖。
经过了这些无耻的剥削之后,德国人的实力像吹气泡般的增强了。
第十二卷 冷战铁幕卷
第十五章 … 临危上高楼
国对德国人民及其余全部欧洲的诺言只在三个条件下行。德国必须自己能够组织欧洲的经济生活,使其效率日益增进。他们必须保持欧洲的秩序与安宁。他们必须维持欧洲与其余全部世界的关系。德国所以能够在发展高度生产并消除失业,是由于他们实行军国主义的经济,而后者所以能实现,是由于他们采取国家筹款政策,实行政治压迫,并限制人民的消费。
德国将来的问题,是他们能否对军事工业寻出适当的代替物,可以继续维持高度的生产,避免失业,因而阻止失业所引起对德国统治的危险,并扩大人民的消费。德国的欧洲经济发展计划即是他们对这问题的答案。这些计划准备:(一)更提高德国的工业化;(二)令欧洲的农业各国,用改良的方法,继续艰苦工作;(三)使欧洲各国与世界其它部分间贸易日益隆盛。德国认为这些计划准可以实现,而造成永久的工商繁荣。因为人民的需要是无限的,资源是富厚的,组织运用的能力是现成的,而德国的“成功之意志”是坚强的。
无疑的,德国创造了若干经济统治方法,这些方法是德国战后在技术上,仍有继续全部生产的可能。德国已经知道私人工业刺激公众消费的技术,大规模兴造公共工程的技术及奖励私人投资政府企业的技术。他们按这些方法,可以计划经济生活的拓张。如果他们能支配欧洲地经济与贸易活动。他们便能够在各附属国,施用那些技术。
可是,同样无疑的,德国取得权力的方法和他们的政治社会思想,确实可以阻碍他们达成其目的。问题的焦点在德国的种族理论。这些理论使他们不能不在欧洲制造并维持经济及社会的不平等,而这些不平等必然会破坏他们自己地计划。
德意志“主宰民族”必须有别于各低级民族——所以,后者地工作时间必须较长,工资必须较少。生活水准必须较低。将欧洲分化为工业地德国与其四周的农业各区。使可以实现德国的唯我独尊。如果这样。德国计划建立的庞大工业结构将缺乏充足的消费为其基础。诚然,德意志“主宰民族”将吸收很大一部分的生产品,但它的等级制度会使它非限制各低级阶层地消费不可。
德国尽可建筑大的公共广厦,甚至建造雷博士常夸口的百艘游艇和百座海滨娱乐场。德国也许可以将整个欧洲满布大公路,如同德国的汽车大道并使欧洲的电车制度统一而扩展。公路上也许有几百辆“民众汽车”行使如梭。天空中也许有无数游乐飞机与滑翔机在往来翱翔。如果德国战胜,欧洲可以开始欣逢那样的战后繁荣。但是,那种繁荣依然缺乏继续的基础。
正如外界一直认为的那样。德国缺乏为满足普通公民地平时需要而运用生产地能力,德国人可以生产出精密的大炮,但是生产不出美味的食品,也没法生产出足以媲美意大利地时装,所以在德国人的统治下,这些需要创造力的行业开始迅速萎0
。德国既然准备降低欧洲很大一部分人口的生活水准,他们将来不免要破坏自己的计划之根基。德国的社会政治观念将阻碍并歪曲生产效率与力量之正常使用。维持欧洲秩序的问题既不简单,也不容易。在平时。东欧和东南欧。由南意大利到西班牙一带,为贫乏的农业区,而西南欧与西北欧如德国法国。斯堪的纳维亚,英国与荷兰,为较富足的工业区。
在这种程度内,德国准备加诸欧洲的尖锐不平等差别将符合农业欧洲与工业欧洲的原有划分。但,德国将于此种经济不平等外,添加社会的与种族的歧视,及个人的与政治的压迫。例如,波兰工人只许乘标有“波兰人”字样的车辆,而他们工资较低,工作时间较长,又被认为民族低贱的社会标记;波兰工人似难长此忍受下去。同样,捷克的,挪威的,荷兰的或其他各国的工人与农民也不能永远忍辱而不思反抗。德国如果战胜,当然会继续现行的扶植各国傀儡之政策,在各处制造一些与德国统治利益一致的集团。
德国可以扩大在各占领
的办法,将当地有政治野心或经济企图的集团,拉入而加以支配。这种策略并非新发明,在过去试用时,也会暂时成功。但这些政略必然造成阶级分化与政治仇恨,结果必引起冲突。所以,德国的伎俩徒足以加重各国的阶级斗争,而种下全欧内战的种子。德国要在此种情形下维持欧洲的秩序,必须建立大规模的警察及相当大的常备军。
这种生活情形,即对于无征不服的“主宰民族”,亦有不快的意义。那就是说,成千成万的德国青年工人不能参与戏院与海滨娱乐所之建造与享受,而须消磨其一生的大部分光阴在异国作戍卒。至于那部分可以安居国内的“主宰民族”,亦需贡献其一大部分精力,为海外的青年戍卒——“文化维护者”——制造军器。除非德国能有一个长时期的和平,去消化他们胜利之果,他们将无法履行其诺言。
威廉三世向欧洲各国厌战的人民大事宣传而颇收效的有利口号是允诺为大家造成一个长时期的和平。但是,正如前边所指出的,德国统治的内部与外部条件,使德国的征服决不能限于欧洲大陆。为了思想与经济理由,大德意志的扩展不会有止境的,即令它完全征服了或支配了欧洲,即德国扩大“生活空间”的要求所必需的非洲部分,小亚细亚部分及亚洲部分。
德国自称愿意依完全平等的基础,与其他“自然的生存空间”各国,共享世界霸权。德国可能会设法成立一个新的“国际联盟”,使欧洲各国的关系,表面上像是自动而平等的合作。德国也许会召集那个“御用国联”的代表们,通过领袖们的建议,一如今日的德国国会。
德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特别创设了一个德国式的国际劳工局。1919年以前,每逢有欧洲的或国际会议;工人的,或是其他性质的,德国无不极力争取支配权。1921年德国劳阵线主持人雷博士已经设立一个“国际社会组织的中央局”。可见德国如果胜利,必将创造一种国际主义,以扩大自己的势力。一个德国的国联可以负担若干技术工作,例如讨论贸易问题,及规定德国国联不直接支配的地域之势力范围等事。有一事值得我们注意者,即大战发生以后,德国仍继续作国际联盟的中央禁烟局之会员。在某种程度内,德国已经是欧洲国际组织的核心。签字于协定的不仅德国,还有一些小的卫星国。
直至如今,欧洲的讨论和谈判方法是由各独裁者举行会议,各小国的领袖于必要时,常“被邀”出席,签字割弃自己的独立,领土或其他权利为所有物。德国为了宣传,他们也许会将现行的独裁者会商,改为一般的国际会议,使其更显出自由与自动合作的面目。上述各节并非将来德国统治必取的形态。
依德国的理论,嗜好,和习惯说,德国无疑宁肯公开作统治者,而不肯装作合作者。如果德国胜利,他们大概会公开摆出统治者的面目。然而,今天德国在各征服区进行政治的“协调”时尚不得不小心翼翼,足见将来如果德国要消内乱和战争,他们对于各征服国更须谨慎从事,至少必须以今日同等的谨慎态度推行政令。
德国这种谨慎作风,由于其本身空虚无意义,而必然徒劳无功。在德国统治下的虚伪平等,并长期欺骗一切人民?德国坚信最强者应握统治之权,这种思想与平等完全背道而驰。即令战后的世界是按德国的策划,由各强国重加分割,其中若干强国亦会比其他强国更强大,因此有“权”奴役并统治次强者。
德国当然会企图使德国成为强中的最强国,而支配万邦。于是德国体系内这种不安定的关系必然破坏德国世界的均衡。换言之,德国德国必须继续扩展,否则它做世界强国的命运必然告终。
接下来枯燥无味的资料片即将结束,欧洲与亚洲的两大巨人的较力,将会引起那个大洲的滔天波澜呢
第十二卷 冷战铁幕卷
第十六章 … 美国的悲哀
而,在事实上,美国的经济是依赖若干区域的物资接区域很可能为德国所支配。美国需要欧洲,非洲与亚洲所特产的种种原料与半制造品。美国工业有许多种必不可少的基本原料如纤维类产品,矿物和油类,只可以在某些国家和地区购得,或是只能在那里以合理的价格购得,或是只能在那里购得充足的数额;而这些地方一半在政治与经济上将受胜利的德国支配,而另外一半则收中国支配。国防的需要表露了美国依赖国外原料的程度是何等深大19203月美国军需局的报告附有一表,群列该局所谓战略的与重要的物资。
依军需局的定义,凡“国防所必需的”物资,“其战时的供给必须全部或局部倚赖于美国在美洲大陆的国境外的来源,而美洲必须严密加以保存,并管制其分配者,”即为战略物资。凡“国防所必需的”物资,“其战时的取得问题比较稍易(或因其必要的程度较差,或因可以在国内取得较充足的供给),而保存与分配的管制亦比较程度可以稍小者”是为极重要的物资。美国军需局的表,共列出十四种战略物资与十五种重要物资。前者为,,椰子、纤维,水银,云母,,石英,水晶,金鸡纳,树胶,丝,锡,钨,后者为铝,石棉,软木,石墨,兽皮,,木棉花,鸦片,光学玻璃,困醇。白金,制革硝料,一困,,羊毛。
关于战略原料,美国是依赖世界若干国家之供给。例如,美国大部分的是来自南美与中美,主要为墨西哥与玻利维亚两国供给。铬是一种最重要地工业原料。出产于西伯利亚。南洛里西亚。南非联邦,土耳其与古巴,这五个地方所产的占全世界产量百分之八十。
1918年,美国由南非联邦,马来行~土耳其输入35万2000~:=|是由俄国,非洲黄金岸输入,但巴西,英属印度与古巴亦供给美国若干。吕宋纤维(麻)几乎完全自马来行省输入。一大部分的水银是产于西班牙与墨西哥,而美国为世界最大的水银消费者。世界金鸡纳霜树皮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出在荷属东印度。美国所需的橡皮大部分来自马来半岛,这两处地出产占世界橡皮生产总额百分之九十以上。
美国自1916年至38输入5500产于马来半岛各国。荷属东印度及玻利维亚。自1910年至1920间美国从外国输入地钨。比国内出产的钨,多过一半。供给钨的各国为中国,缅甸。玻利维亚,葡萄牙,马来与澳洲。关于重要原料方面,美国所需的羊皮,主要依赖欧洲,乌拉圭,阿根廷,澳洲,南非洲,与加拿大。
软木大部分来自葡萄牙,西班牙与非洲。铝由南美洲的英属及荷属几尼亚输入不少。美国还输入南美洲的咖啡与可可,印度与锡兰的茶叶,中美地糖,南美与澳洲的羊毛,挪威的沙丁鱼,法国的香烟纸,土耳其的烟草,瑞典的珠宝(作裱的装饰)等等。这些物品的输入在年至18年比1906年:)增加多地多。倘若没有这些输入增加,则1910年至20年间
上表可以表明若干欧洲国家,特别是东亚与非洲各地,以某种方式供给美国,其贡献是何等重大。以橡皮,吕宋纤维(麻),金鸡纳霜,,钨,锡而论,远东为主要或重要的来源地。不错,这些原料中有若干种可以在南美或中美种植,或大加发展地;另有若干种可以寻出代用品。这种事业并非多年的努力不能有效,而在别处生产这些物品或代替品,其生产成本比较要高得多。
美国对国外原料输入的依赖,只是对外贸易与美国人民福利有莫大关系的一项证明。另一种证明为美国输出贸易之广大。在所谓正常时期内,美国可移动的生产,约有百分之十是输出国外。从这一点可以窥见输出贸易对美国关系之重要。1909年美国输出品的总值为52金;1919年美国输出品总值为31万7700美金。这个估计尚不能完全表示国外市场对于许多美国工业部门之重要关系,更不能完全说明若干美国工业对国外市场之根本依赖性。
+有1919年的为例外),棉花全部生产额~额的百分之四十亦是输出国外的。在工厂制成品中美国的缝衣机器,印刷机与装订机器,公事房用品,农事机器,与飞机等每年约有三分之一产量赖国外市场。
美国的汽车每年约有十分之一的产品是销售于国外。尚有各种工业产品依赖国外的大量购销。美国的输出品约有三分之二是销售于国外某些地方,这些地方,如果德国战胜,大概会陷入德国的直接政治掌握中。1918年,欧洲各国吸收了美国输出总额百分之四十二又小数点八(总额共值1311433480金);亚洲吸收百分之十六又小数七;大洋洲吸收百分之三;非洲吸收百分之三点八。
同年,欧洲从美国购入未炼制的物资,约值346787934美及制成的食品值274005789美金;半制造品值228901866美金;制造品值461737900美金。欧洲各国中购进美国货最多者为英联合王国,占美国对欧输出总额百分之十六又小数八。美国商品的最重要主顾在亚洲为日本,中国,马来行省与印度,在非洲为英属南非洲。
如果德国计划成功,欧洲也许能够生产更多的农作物,以供给自己的需要。不过,即令如此,欧洲在很长时期中,仍然缺乏许多种食粮,即大量的工业原料。但德国将来可以采行它过去的办法,为达到特种经济或政治目的,不计价格的高低,将上述食粮及原料的收购,从甲国改到乙国。德国可以设法减轻其对美国供给的依赖。
自1913年以后,美国商品的欧洲销。》减轻其对美国物资的依赖,则欧洲市场对于美国商品的吸收必更趋疲弱。为换取外面的进口品,欧洲将来必须输出制造品。在“欧洲新秩序”下,德国会变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制造品生产者,以其工业产品供欧洲的消费,并输出欧洲以外。
德国会努力将它那更广大工业所生产各种商品,销售于东南欧,意大利,俄罗斯,以及拉丁美洲,亚洲与非洲。为控制其欧洲市场计,德国可能会设法减少欧洲输入的美国商品。为取得并保持欧洲以外的新市场计,德国廉价出售它的商品,或用其他胜过竞争者的办法。结果导致美国工业制成品的欧洲市场日益衰落,而在欧洲以外的各国,特别是拉丁美洲各国,德国商品与美国商品的竞争必日趋激烈。
美国有一个改善他对德国欧洲的贸易地位之机会。如果欧洲需要美国商品,或需要美国资本,那都可以作为美国改进其对欧洲贸易的账本。但德国手中握有若干种武器,可以削弱美国讲价还价交涉的力量。因为,在“欧洲新秩序”体系下,德国可以将欧洲做一个单位与外边通商,而将这一切买卖垄断在自己手里,以期对美国获得最有力的贸易条件。
德国可以令他们支配下的任何国,为德国利益计,随意减低,或延迟或停止美国商品的输入该国,而不管这种举动对该国人民发生什么影响。在德国的“欧洲新秩序”中,欧洲各国和美国贸易关系最大者尤其英国与法国,将被迫而降低其生活水准,减少其输入并发展其对德国统治下各区的贸易关系。德国又可以使“新欧洲”减轻其对美国资本的依赖。
1916年底,美国在欧洲各国的“直。500万美金;间接投资比“直接投资”的数目更大得多。这些“直接投资”代表美国私人,商家及公司在欧洲的汽车,石油化学品,机器,电话设备,及其他各种工业中保有的利益。
德国如今正扩展其对欧洲各种工业的金融支配权,美国投资者在欧洲的重要性与势力日益减低。亦如当第一次大战时一样,德国此次可以设法停止已经投入欧洲工业的资金向外流出,而强迫各种到期应付的股息与利息,再投入欧洲。大德意志将来控制荷兰,瑞士,英国及法国在欧洲积存的资本后,便可以用这一大批资金,进行大规模扩展工业的计划,而无需依赖美国资本的援助。
第十二卷 冷战铁幕卷
第十七章 … 中美联盟
一了欧洲之后,德国认为南美洲,亦如东欧一样,是业德国的不足之一个地域。他们认为南美洲是一个廉价食粮与原料的一大来源,又是德国化学品,电器机械,玻璃,瓷器工业品的一大市场。
如果德国发展其对南美的贸易,不仅以增加“新秩序”下的欧洲繁荣,并且可以刺激南美与美国的贸易。关于德国这一方面的意见,年529日纽约时报刊有顾德伊(Johncy)下列的报道:“德国工程师将用德国的设备,开掘隧道,铲平丘陵,开辟公路与交通路线,而南美洲日益发展的工业将购置德国机器。”
这实际上排斥南美洲的美国商业,虽然德国专家坚称这决不是排斥美国在南美的商业。他们说:现在销行于南美各市场的美国商品都是美国大规模生产的典型美国产品,并且是美国特别擅长而胜过别国的商品——例如客运汽车,大货车,电器冷藏器,无线电机,与商用机器。这些美国商品之出现于南美市场,与德国的特种商品如颜料,刀剑类利器,纺织物等,并无竞争。
德国专家表示:购买力的提高可以使一个正在扩张的经济有广大发展,一如欧洲各国间两国单行贸易协定将引起广大发展一样。德国如将售货于南美所得的收益购进南美的羊毛,棉花,肉类,铜。兽皮及其他南美原料,那么南美可以获得有利的差额,用以多购大量地北美商品。
所以,德国增加他的商业贸易,可以使各方面——即德国,南美洲与美国——均蒙其利。德国这一类的宣传十分美妙,但是其曲解事实,一望而知。在此处只须补充说明一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