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华大帝国-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佑我,那支军队一定是我的友军。”在这时,鲁登道夫完全理解到当年滑铁卢战场上,拿破仑大帝和威灵顿公爵的心情。
赵刚也十分紧张,他并不清楚这支军队到底是自己的偷袭部队还是吴俊升的残余部队,距离太远了。
那支军队速度很快,突然间,赵刚的部队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士兵们士气大振,终于穿透了德国人的防线,而德国人的身上被加上了最后一根稻草,轰然倒地。
战线崩溃的德国人仍然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在几个临时构筑的工事里面负隅顽抗,但是在有组织的军队面前,没有组织的军队只有败北一条路可走。
第一战的结果出人意料,赵刚的第一师击溃了第二师,第三师,取得了远比胜利条件(守住摩天岭,连山关五日)更大的成绩。第三师在战斗中取得了远比第二师更多的战果(第三师消灭2400多,第三师消灭700多)。
在战斗中,平寇军还使用了一些新武器,轻机枪,手榴弹被初次用到了演习中。但是就像所有新生的事物那样,手榴弹和轻机枪远没有是几年后那么完善。虽然有一定杀伤力,但是没有哪种武器能够扭转战局,而火炮再一次成为决定性的力量,在战场上有70%的人被炮弹打中,每1。2发炮弹就能消灭一个敌人,而用子弹的话需要3200发才能消灭一个敌人。
这些宝贵的经验都被记录下来,分门别类的保存下来,而有个人在收到一份相关资料后,怒发冲冠的去找赵刚。
赵刚这时正在和自己的参谋筹划第二次演习的事情,第一次演习带来的新东西太多,赵刚觉得有必要用一段时间将这些消化掉,所以宣布半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演习。
“啪”一份报告被摔到桌子上,打断了赵刚的思路,赵刚升起的抬起头,看看是哪个不要命的敢这样耍脾气。
“原来是翼夫呀,今天怎么这么不高兴,是谁得了虎胆,冒犯我们大财神呀!”
能令赵刚改颜相向的人,名叫梁士诒、字翼夫,原先是袁世凯的书办,负责朝鲜的财务。后来袁世凯败死平壤,梁士诒等一干幕僚随着败兵退了下来,被赵刚发现。几经交谈后,赵刚发现这个后来被称为梁财神的人,在理财方面实在是强,正好自己没有专门的理财人士,就任命梁士诒管理财政。
梁士诒也一个是有魄力、有眼光也有理想的人物,对于赵刚的邀请并没有太过动心,不过因为实在没有地方去只好暂且屈尊。
但是一接触到赵刚的内部,梁士诒就发现这个年轻人具备了极其强大的实力。明面上,赵刚手上的军队有一万多,暗地里的还有两三万,旅顺港牢牢地掌握在手上,那些朝鲜人也有些瓜葛。最令梁士诒吃惊的是几笔巨款去向不明,数量竟然有几百万之巨,以赵刚为人来看应该是加强到军队里面去了。
这样的实力就连袁世凯极盛时也是远远不及的,梁士诒开始接受赵刚,死心塌地的为赵刚卖命,没想到今天竟然气成这样。
“赵知府,你这次演习费用支出太大了,这样搞下去,银库都空了。”
赵刚听了这话,手一挥将参谋人员清场后,一脸严肃地问道:
“这次演习花了多少银子?”
“整整二十八万两,光是三万发演习炮弹就用了七万两,五百万发子弹五万两,你这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你知道现在每天要花多少银子吗?”
赵刚小心翼翼的回答:“一千两?”
“一千两,你现在有四万三千人要养活,每天支出三千六百两,朝廷那里能拿到八百两,剩下的全部都是你一个人掏钱,银库现在只有七十多万两银子,满打满算只够一年的,你这一折腾,只够大半年的。”
赵刚听罢,有些庆幸的说道
“还好,第二次演习还没有开始。翼夫,上次去朝鲜发了一笔小财,还剩下一些,我把清单全部交给你,省得以后没钱为难。”
说完话,将清单递给梁士詒
梁士詒听了眉头一皱:“还演习,在演习我就不干了,快点把清单给我。”
打开清单,梁士詒突然瞪大了眼睛:
“赵知府,你是怎么弄到怎么多钱的?”
赵刚带着微笑问道:“翼夫,你不用担心钱的事情,在我这里你可能只要操心一件事,如何把钱花出去。”
而在神州大地上,还有一个人在为如何将钱花出去而烦心。
第二卷 甲午风云卷
第三十四节 … 大清皇家海军的诞生
金銮殿上年轻的皇帝大发雷霆
“战前都说得好好的,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七。到了叫真的时候,全都蔫了,怎么现在不说话了?”
这句话说得太重,金殿上众大臣再也站立不住,尽数跪倒在地
“臣等无能,请万岁赐罪。”
厌恶的看了一眼下跪的大臣,光绪有些不耐烦的说道:
“起来吧,跪在地上就能解决问题了?”
“谢万岁。”
众人站起身来,见皇帝大怒,不敢多言,垂首站着唯恐一个不小心出了皇帝霉头。
大殿陷入一片寂静之中,过了一会,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刘坤一站出来奏道:
“臣有本奏”
“准奏”
“年初,臣曾与德国德国伏尔铿厂及硕效厂询价后,决定在两厂分别订购2艘鱼雷艇,现在已经完工在即。”
“如此甚好,刘爱卿真是国之栋梁。”光绪皇帝激动地看着刘坤一又问道:
“听闻日本已在英订造两大铁舰,其坚利为东方海面所无。不知这四艘鱼雷舰能否打败日本的两个铁甲舰吗?”
刘坤一答道:“回皇上,鱼雷舰远非铁甲舰之敌,只有铁甲舰才能击沉铁甲舰。”
光绪听了有些懊恼,语气就冷了下来
“翁师傅,为何不买几个铁甲舰回来,难道日本有钱,我大清反而无钱码?”
翁同和答不出来,一旁的张骞说道:
“皇上有所不知,欧洲列强有国际法规之约定,一旦双方国家开展,各国禁止向交战双方运送武器,所以现在买已经买不到武器了,铁甲舰更是无法购买。”
光绪听了,急道:
“难道真的有钱都买不了铁甲舰了吗?”
这个情况翁同和倒是知道上前奏道:
“月前曾商议订购智利军舰“白朗古。恩喀喇达”号,该舰确与吉野是同一式样,但更为新式,较大,速度、火力亦较高,报价是34万英磅另加28000磅保险、运输等费用。”
“一周之后智利不允,价格抬高到42万英镑时终于同意,但是一周之后又反悔不卖,我价格升至50万英镑仍然不卖。”
“此后又向我推荐“额士默拉达”号,然其船迟价贵,竟然索价20万英镑,最后被日本以26万英镑购得。”
“此后又商谈诸多铁甲舰,均被日本人破坏,至今尚未购得一艘铁甲舰。”
听到翁同和的话,光绪更是气愤,这时刘坤一上前说道:
“皇上,前几天有一德国人与臣交洽,此人可代为购买一铁甲舰,较日本“吉野”号犀利甚多,只是此人提的条件,臣不敢答应。”
“难道是要价太高,无妨,只要打赢了海战,再多的钱也值得。”
“皇上,此人不卖此舰,只是租舰,租价却是要将北洋舰队尽数抵给他,否则不但不租与我,相反要高价卖给日本人。”
光绪听了,沉默不语,眼睛瞄向翁同和,示意翁同和。
翁同和无奈,只好上前说道:
“皇上,臣觉得可以先答应德国人,对我们来说都没有坏处,北洋舰队十艘主力舰三沉七伤,两大铁甲舰被敌鱼雷袭击沉没港内,实力大为削弱。如果德国海战赢了,我们不过再建一支海军而已;即便输了也必定重创日本,使其无力再犯中国。这是老臣愚见,请皇上三思。”
光绪又想了想做出沉思的样子,半响方道:
“就依翁师傅之言”
当天,光绪皇帝下旨任命德国人莱因哈特•;舍尔为新组建的大清帝国海军司令,原来的北洋舰队并入大清帝国海军。为了恢复海军战斗力,特拨款白银两百万两修复破损船只。
这个好消息马上传到了莱因哈特•;舍尔耳朵里面,抑制住自己激动的心情,莱因哈特•;舍尔提笔给自己的在海军学院的老师,现在担任海军参谋长的提尔皮茨写了一封信。
“尊敬的提尔皮茨老师:”
“作为您最器重的学生,我有幸被大清皇帝任命为大清帝国海军司令,这支舰队有十二艘超过两千吨的巨舰,虽然短时间内只有四艘能够出航,但是在两个月之后,所有的船只都会被修复一新,而且我真正的东家还允诺,半年之内再给我添加17艘简易版的2000吨级巡洋舰。这样帝国海军的吨位将达到令人恐惧的7万5千吨,这是一支多么强大的力量呀。”
“但是,我面临的问题是,目前我缺乏足够的海军军官,大东沟海战过后,我在旅顺港见过北洋海军的提督丁汝昌。我不能不向其深切沉痛追悼。他既是勇敢的武士,又是温和的绅士,他迫于滥命和强敌作战而一败涂地。及见大势已去,尽毕生最后的职责,为了麾下将士的生命而承担全部的罪名。这是他自己的决定。他曾期望活着,但他知道祖国的不仁,对他的冷酷待遇将要超过不共戴天的敌国。在夜半孤灯之下,左思右想,饮鸩而逝。老英雄当时屈辱的表情令我铭刻今生。”
“对不起,我说的多了,对于这位提督我只有敬佩之意。话说回来,大东沟之后原来本洋舰队的水手大部分逃走了,留下的大部分是无用的人,粗略统计一下,现在我们还差300名水手,70名初级海军军官,30名中级军官,10名高级军官,等到两个月后舰艇全部修复之后,将需要7倍的人员。这些要求对于大清政府来说实在是无法做到的,他们甚至连民间的船舶运输都加以限制,船舶数量少的吓人。所以我恳求你,在能力许可的范围内尽力多调一些人过来,关于他们的薪水我将从优发给。”
落款是“你忠实的学生莱因哈特•;舍尔”
这封信大约要经过二十天的旅程才能赶到德国,而电报就快的多,一天后,一封电报已经放在时任德国海军参谋长的提尔皮茨面前。
提尔皮茨刚刚在德国国会里游说了一个上午,以说服那些议员将钞票送到那些造船业和军火业的巨头手中,再由他们把那些钱转化成一艘艘钢铁巨兽,来为德意志赢得无上容光,从议员们的表现来看,一切都十分顺利,那些人争先恐后的附和他,唯恐落后一步,被人视为民族罪人。
但是作为海军的实际掌握人,提尔皮茨是知道自己的家底的,德国海军只是一支近海防御力量,实力上仅和瑞典丹麦相当,或者略强少许。这些都不是提尔皮茨想看到的,自己的眼光早已远远的越过了这些国家,这些国家不配作为德国海军的对手。
自己的目标……英国皇家海军强大无比,不但拥有规模庞大的舰队,而且海军的素质也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国家的海军,这支舰队有着光荣的传统。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之后300年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西班牙,法国、德国、俄国都无奈的倒在英国皇家海军面前,成为英国皇家海军的垫脚石。总之,英国皇家海军的战斗力对德国具有绝对优势。
看着面前的电报,提尔皮茨面上露出了笑容,在海洋面前,德国显得封闭和内向。德国人在陆地上公认是所向无敌的。他那辽阔的陆地边界,布满了精锐的德国陆军。他的陆军让周围所有的国家敬服。但也许正是在陆地上太强大了,德国人对海洋的了解又是那么贫乏。短短的海岸线,还被日德兰半岛分成了两部分。他能体验到最多的海洋,不过是波罗第海……而她和真正的大海相比,只不过是一个池塘罢了。
对于海军来说,仅仅是拥有巨舰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经验的海军士兵,显然目前的日清战争就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相信国内几万名缺乏实战经验的海军将士会在这种大规模海战中快速成长起来。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新兴的缺乏殖民地的帝国,那还有比大清朝更好的目标呢?只要德国能在远东插入自己的脚,那任何力量都无法将自己排斥出去。
而德皇顶到这个消息后,高兴地叫道:“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显然皇帝也看到了插手远东局势所带来的巨大的利益,这种利益可以让一个国家疯狂。”
他要求参谋总部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海军的人员输出,尽力造成德国在远东的现实存在,那个不知名的舍尔被紧急任命为海军中校,几天后又升任海军少将,兼任理论上的德国远东舰队司令。
严谨的德国人做起事情来真是十分迅速,三天后,第一批300名精选出来海军军官踏上了去远东的路。而第二批三千名海军士兵正在准备行囊,在他们略显年轻的面孔后面,第三批人员正在大规模挑选中。
与此同时伏尔铿船厂调出了当年的定远舰的图纸,参与设计的人员被集中到一起,研究定远的战斗力,这些宝贵的资料都会被记录下来,送交海军部。大批的相关维修设备在各个工厂里面制造,305mm炮弹被紧急征调限期送往远东。,大清海军和日本海军的全部主力船只的资料都被德国海军参谋部汇总起来,两百多名参谋开始利用这些资料进行海战推演。
赵刚这只蝴蝶煽动得翅膀终于改变了历史,尽管只是一小步。但是从当天起,一个全新的历史出现在赵刚面前,旧的历史被悄然粉碎不复存在了。
第二卷 甲午风云卷
第三十五节 … 蝴蝶效应 上
德国人将大量的军事人员派往远东的行动惊动了周围的邻居,有两个国家警惕得注视着德国人的行动。一个是俄国,作为将远东看成自己的地盘的大俄罗斯帝国,是不允许别的国家将手伸到远东的。
但是这一次伸出手的是欧洲的皇帝,第一陆军强国的德国,强大的北极熊不得不迂回的布置一下,以防被德国人捷足先登。
俄国实际的统治者,皇储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罗曼诺夫紧急召见了远东的专家前任远东总督穆拉维约夫,现在这个老人担任远东地区的情报顾问,由老人的侄子阿雷库塞也夫少将担任远东总督。
门开了,满头白发的穆拉维约夫被内侍搀扶着出现在尼古拉面前,尼古拉示意内侍拿些酒过来,然后年轻的皇储站起身,走到老人身前搀扶着老人坐下。在这个老人担任总督期间,累计为帝国取得了三百万肥沃的土地。在尼古拉来说,一个为国家取得如此巨大收获的人,有权利获得自己的尊重。
这是侍卫已经将酒倒好,尼古拉拿起一杯,示意穆拉维约夫干了这杯。
穆拉维约夫也不客气,将酒喝了下去。一旁的侍卫马上将酒杯斟满,穆拉维约夫连喝了几杯,原来一幅需要人搀扶的样子不见了,腰杆挺得笔直。穆拉维约夫虽老,但是脑子还是十分好使,马上想到了问题所在。
“陛下,是什么事情让您想起了我这个老骨头,难q|z|o|n|e道是清朝那个政府又出了什么岔子吗?”
“是的,而且我的兄弟也派了一批人马去那里,事情有些看不清楚,我需要你的帮忙。只有你睿智的双眼才能看清楚现在远东的局势,为我们指出方向。”
穆拉维约夫听到皇储的话,手握酒杯开始沉思,尼古拉耶不打扰这位老者,静静地等候。手习惯性的摸到了头的右侧,一条蜈蚣般的伤疤附在上面,尼古拉又想起了几年前的一幕
“巴嘎”,接下来是匹练般的刀光,四周尽管有很多日本警察,但是都无动于衷,甚至有些人有意无意的挡住了保镖的路。一个大俄罗斯帝国的皇储,不得不连滚带爬的躲避一个野蛮日本人的追杀,而那个可恶的日本人,嘴角里流露出恶意的笑容让尼古拉铭刻终生,发誓要让这个日本人付出高昂的代价。也许绞死这个胆大的日本人能够平息尼古拉的愤怒。
突然间,尼古拉眼前一片光辉闪动一阵剧烈的疼痛袭击了他,
历史上这次刺杀事件给皇储带来了极大的伤害,留下了永久的伤疤,而且带来的可怕的偏头疼。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凶手竟然是负责警卫尼古拉安全的警察津田三藏。津田是一名极端仇俄分子,他认为尼古拉来访其实是想打探日本的虚实,为进攻日本做准备,日本不应该对尼古拉如此礼遇。为了表明对日本皇室的忠心以及出于对皇室软弱的愤怒,津田三藏实施了刺杀沙俄皇储的疯狂行动。
“大津事件”的审判于1891年5月27日开庭。由于法院坚持适用刑法关于普通谋杀罪的规定,最终以谋杀未遂罪判处被告津田三藏无期徒刑。东方之行对尼古拉二世影响也是巨大的,尽管在“大津事件”发生前,也就是他刚刚踏上日本国土的时候,那里的一切似乎都使他产生了美好的印象。但在受伤回国后,尼古拉曾愤怒地称日本人是“野蛮的猕猴”,发誓要扭断让两千万日本人付出血的代价来补偿自己受到的屈辱。
努力抑制住剧烈的头痛,尼古拉接过侍卫递过来的红酒,颤抖着将酒喝了下去,终于渡过了痛苦的时刻。
喘息片刻,尼古拉示意自己已经没事了,叫侍卫们在一旁待命。
穆拉维约夫也结束了自己的思考,开始慢慢说了起来:
“目前来看,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清与日的实力。清与日本的海陆战斗中,都失败了……。”
“日本的实力在目前来说,远远高于清,在两场战争中可以看到……。。”
“我们注意到清朝的一个年轻官员,所具备特质…。。。”
“坚持原则又不失灵活,有实力…。。。”
“可以成为我们的盟友…。。。”
“他的名字…。。。”
“赵刚”
七月初,俄国紧急调迁三万哥萨克骑兵前往远东,同时远东总督也接到命令,积极与赵刚接触,必要时给与一定数量的援助。
而另一个国家英国,则突然发现欧洲列强的手已经伸到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英国牛的反应令人吃惊,索尔兹伯里公使几乎没有任何作为,二十年的安逸享乐早已磨平了他的棱角,只要没有人触动长江流域的利益,伯爵大人是很乐意享受每年8千英镑的薪水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英国人都像他那样,约翰牛并不缺乏冒险者。
七月的北京城是美丽的,阳光和煦、风景如画,就像花季的少女处于最美丽的季节。黄昏时分,在落日的余晖中,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罗伯特•;赫德爵士的家,显得十分漂亮。即使命仆人忙来忙去,为即将到来的晚会做准备。
赫德爵士在中国任职40年,很多外国人在刚到中国的都受过他的指导。而他作为清朝海关总税务司司长,把守清朝银库方面所得到的清誉让人敬佩,人们几乎忘了他是英国人,而是把他当作了一个诚实的清朝库管员。
今天是周末,照例要开一个草地晚会。大约有100位先生和30位女士,赶来听赫德的铜管乐队所举办的一场音乐会,音乐会在足有8000平方米大小的总司花园里举行。这是本周的社交大事,任何一个有头有脸的外国人都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们穿越北京城来到这里。
女士们漫步在丁香花下,曲折蜿蜒的小径上,弥漫着7月的紫色薄雾,空气里飘散着丁香花的气息,其中一位女士显得十分美丽,只见她身着穿柔软的细麻纱布,衬出窈窕的身材,淡玫瑰红饰以丝带花边更显得脸色白嫩;许多男人的眼光不由自主地落在这位女士身上。
第二卷 甲午风云卷
第三十六节 … 蝴蝶效应 下
而在这位女士身边的护花使者,也十分出色,这人就是英国驻清新任武官窦纳乐。
窦纳乐身材高大,着黑色燕尾服,雪白的领口上打着黑色须结。淡褐色的鬈发已经略显谢顶,更加衬托出宽阔的额头,高耸的眉弓下,戴一副金丝眼镜,一双灰蓝色的眼睛熠熠闪光。
毫无疑问,窦纳乐夫妇都非常漂亮,他们两个是北京城里最优雅迷人的西方夫妇。
窦纳乐再来清朝之前,被派驻到桑给巴尔和尼日尔的领事馆作一份情报员的工作,他曾在希腊战役期间服务于英国的军事部门。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远渡重洋来到这个古老的帝国,现在的他还处于位卑人微的地位,但是甲午战争的爆发让他看到了希望。
在窦纳乐看来,索尔兹伯里已经降到了与猪相提并论的地步:
“在战争的初期没有果断的对日本进行机警示,而是被日本玩弄于股掌之上,轻巧的避了过去。什么保障大英国在清朝的利益,真是愚蠢,这场战争规模之大,在最近二十年都没有见到。双方都是举国动员,无论哪方获胜,必将打破东亚的平衡,而破坏大英帝国一直以来刻意保持的平衡。而无论哪一方势力膨胀之后都必然导致大英帝国势力的衰退。”
这时,宴会的主人走到了窦纳乐身边,赫德爵士面带笑容的对窦纳乐说道:
“美丽的女士,十分抱歉要占用你丈夫几分钟时间,对面的女士已经等得不耐烦了,一定要我将这位英俊的男士介绍给她们。”
窦纳乐太太迷人的笑了一笑“去吧!”
赫德也是一笑,对窦纳乐说道:
“不知道窦纳乐有没有兴趣跟我去见见这几位夫人?”
“那是我的荣幸。”
两人一前一后,走出了草地,穿过一个巨大的喷水池,再转过一个长廊,两人进入了一间书房。两人的脸色都开始严肃起来,所谈的话题也不再是风花雪月,变成了最近的战争
“目前的情况来看,清朝处于十分不利的地步,这时最好的办法是趁日本还没有进攻清朝本土的时候求和,以便体面地退出战争,但是清朝那个年幼的皇帝似乎只认得战争,丝毫看不到自己国内军队现状。”
“我并不这样看,爵士,日本的情况也仅q|z|o|n|e仅比清朝好一些而已,据东北情报网反映,日本的经济经过开战之后的短暂景气后,又开始萎靡不振。而庞大的陆军和海军在动员情况下,每天消耗大约2万3千英镑,而一旦开始大规模行动,这个数字还会飙升五倍。日本的国库里面早已空空如也,全凭向列强借的款项支撑,而我们知道日本的借款大约为2500万英镑。
“我有些看不透日本的皇帝,是什么原因让这位皇帝将钱投入到这个无底洞,他一定能赢得这场战争吗?而且一定能取得大胜吗?否则靠什么去还总额高达2500万英镑的借款呢?“
“年轻人,这些事情并不需要我们去考虑,还是让日本人去烦恼吧。我们要做的是为英国赢得利益,或者,保护英国的既有利益不受损失。有一个人我觉得你应该去了解一下,在最近半年内,他购买了大量的物资,总价值超过100万英镑,而此前一年,他成功的将法国的一个巨型钢铁厂的整体搬运到东北。这个人的名字叫赵刚。”
十分钟之后,窦纳乐满面春风的回到自己太太身边,窦纳乐太太有些醋意的问道:
“我还以为你要几个小时才能回来呢?没想到竟然这么快就回来了,是不是魅力不够呀?”
没有察觉话语里面的醋意,窦纳乐高兴得对自己太太说道:
“宝贝,我觉得我的机会马上就要到了,有没有兴趣陪我去东北?”
德俄之后,英国也伸出了自己的触角,东北变成了一个危险的火药桶,随时可能爆炸。但是这阻挡不了美国,东北巨大的矿藏,肥沃的土地对于美国来说同样诱人。
“赵,我们又见面了,这次我带来了我国政府的最大程度的善意,你们的商品可以在我国通行无阻,享受最惠待遇;而且我国还准备了五百万美金的贷款,条件不过是签署友好互助的协定。”
赵刚冷冷的看着协定,美国的最惠国待遇在他面前还不如一张纸,真正有吸引力的是五百万美金的贷款。但是赵刚知道美国人的狡猾,多少聪明人吃下了美国递过来的毒饵,死的不明不白的。赵刚自思没有那些人聪明,对于协议一概不理。
“田先生,我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知府,这些东西实在不是我能做主地。”
田贝见赵刚还没有仔细看,就拒绝了自己的提议,有些奇怪,但是他又信心凭借自己的口才说服赵刚:
“赵,我记得你们国家有句话,叫胜利者成了帝王,失败的人成了草寇。虽然今天你人微言轻,但是在我国支持下,凭借你的实力完全可以做到封疆大吏的位置。如果在努力的话……。”
田贝说到这里,很有技巧的停了下来,但是赵刚连眼睛都没有动一下,田贝只好继续自己的独角戏
“我们国家对于反抗暴政的民主势力十分支持,如果必要的话,我们将提供高达三千万的援助。美利坚合众国对于朋友一向十分慷慨。”
赵刚将头低下,似有所思
田贝见了,还以为赵刚动心,继续鼓动道:
“赵,凭借你手下的10000精锐,完全可以打败腐朽的清朝,至少可以划江而治,到时候,我们美国将会派来大量的军事援助,帮你抵御俄国和日本等国家的武力威胁。”
赵刚抬起头,面色严肃:
“田先生,请你记住,我是一个中国人!”
“我们国家的事情,不会乱到那个程度,不会搞南北对抗,不会自己人打自己人打了五年。”
“就算有那么一天,也不会发生在外人入侵的时候,兄弟打架的时候强盗到来抢劫,兄弟两个会把强盗先打跑,再处理自己的事情。”
“就算有些人卖国求荣,我赵刚也不会做出这种辱没祖宗的事情,但凡我又一口气在马厩对不允许一个外国兵踏上中国的土地。”
赵刚说的铿锵有力,贫弱的国家,麻木的人民,强大的帝国这些一直向三座大山一样在压在他的心头,今天说出这些话浑身轻松了好多。
田贝无言的看着赵刚,尽管他自诩是中国通,但是显然他只了解中华文化的一点毛皮,对于赵刚的反应毫无准备,在毫无防备的情况写被赵刚的言辞击败了。
田贝也是聪明人,见话不投机,心里也是有些生气,就恶意的问道:
“赵,上次与我谈话的唐哪里去了,我听说他离开了你,而且带走了将近一万名士兵。”
赵刚轻轻一笑,举起茶杯:“唐兄才华横溢,鄙处水浅,难养蛟龙,唐兄要走,鄙人虽然不舍,却不敢委屈了唐兄;那一万士兵,使我特地相送,以谢他为我做过的事情。”
见挑衅无功,主人又是一副端茶送客的样子,田贝只好郁闷的离开了赵刚的府邸。
赵刚送走了田贝,回到自己的书房,定定的看着墙上的地图。地图上小小的朝鲜就像一条带鱼,周围是几个巨大的动物,不管这几个动物厮杀结果如何,带鱼绝对是死定了……。
而这时的朝鲜,一幕黑色幽默局正在上演。
第二卷 甲午风云卷
第三十七节 … 瘟疫
一名日本士兵走到一朝鲜农民面前
“老乡啊,我们是抗清援朝的日本第九旅团的勇士,为了让你们国家富强起来,不远千里过来打击清朝人。”
朝鲜农民‘看起来比上次来的人矮了一截,应该是编号越高的身材也越高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