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春秋狼烟-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晃几个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遥远的晋北高原上赵氏的晋阳城依然还在赵鞅的手中,这倒是让这位下军将感到意外,“哎呀呀,没想到副卿大人还是很能坚持的吗?”

  坐在自家的城邑上,魏侈不经意的想到了自己魏氏的命运,说实话他也不愿意让赵氏就这样倒下,毕竟一直坚持讨伐赵氏的范氏等人,根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父亲大人,韩大人来了。”秋日的阳光照的魏侈身上暖洋洋的,快要睡着的时候,儿子魏驹上来禀报道。

  “嗯?韩不信来了,快快有请。”听到韩不信带人来了,魏侈立即高兴的有请道。同病相怜的人自然有更多的话要说,此时的魏氏和韩氏基本上处在同一条战线上。

  魏侈刚刚回到大厅,韩不信就带着赵无恤和董安于进来了。

  “哎呀呀,韩大人,这么多天过去了,你咋就不过来看看我呢?”见到韩不信,魏侈高兴的说道。随后一看韩不信的身后还有两个人,“这两位是?”

  “这位是副卿大人的公子赵无恤、这位?”

  没等韩不信介绍完毕,魏侈立即道:“这位是赵氏的家宰董先生,我认识、认识。来来来,快请坐下说话。”

  摆上案几、铺上席子,韩不信等人坐下后,魏侈这才说道:“今天韩大人带着这么多人来我这里,不用说肯定是为了赵氏的事情而来,你就直说吧,需要我做什么?”

  赵无恤、董安于原本准备了好多的说辞,竟然没想到一句都没有用上,魏侈一开口就直接问需要自己做什么。

  “好,既然魏大人如此爽快,那我就直说了,我们今天一起来安邑,就是想请魏大人出面,我们一起前往荀城邀请执政大人一同向君上建议,停止二卿进攻晋阳的行为,救赵氏与危难之中。”

  “哦……,原来是这事,救赵氏与危难之际,我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只是这个执政智跞实在是狡猾之际,我担心他不会愿意跟我们一起向君上建言啊!这万一碰壁我们怎么办呢?”

  魏侈倒是实在,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事在人为,若执政大人愿意一起向君上建言,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很大,若他不愿意,我们再行商量下一步的办法。”对于智跞能不能愿意跟随他们一起向国君建言,韩不信也不敢保证。

  但天下事就是那样,走一步算一步吧!

  “好,我没什么意见,我们何时出发?”

  “事不宜迟,迟一天赵氏就危险一天,若魏大人方便的话,我们现在就前往荀城。”

  “好………,待我收拾之后,我等就出发。”魏侈爽快的答应道。

  随后,韩赵魏三家即刻启程前往郇城,寻求智氏帮助。


第二十八章 荀城智氏


  郇城智府。

  晋国执政智跞也回到了自己的封邑荀城。按说当此国家危难之际,作为执政的智跞应该待在都城才是,但是中行寅、范吉射发兵进攻晋阳,绛都城里早就乱成了一团麻,整天不是催缴粮草,就是替二卿揽后事,实在是烦的不得了。

  智跞思前想后之后,还是决定回到自己的封邑上去好好思考一下当下的局势,也好为智氏的未来好好规划一下。

  此刻,智跞正在与儿子智申、孙子智宵、智瑶商议当下晋国的时局。

  “父亲,现在范吉射、中行寅越来越无法无天了,上次竟然公开在大殿上预谋扳倒父亲,是可忍孰不可忍。现在又借着晋阳的事情向赵氏发难,父亲大人,一旦赵氏被灭,对我智氏并不是好事啊!”儿子智申道。

  智跞微微的仰起头,不以为然的说道:“没什么,不过是些跳梁小丑而已,成不了大气候。”

  听完父亲的话,智申不再说话,这时二孙子智瑶说道:“虽说二卿是跳梁小丑,但是他们的胆子也太大了,太不把咱们智氏当回事,公开挑战爷爷的权位,这才是最气人的地方,您想想当初要不是赵鞅帮忙,结果还真的很难说。”

  听完智瑶的话,智跞慢悠悠说道,“嗯,赵鞅这个人关键时候不糊涂。”

  “赵鞅一个副卿尚且如此,爷爷身为正卿更应该对这类胆大妄为之徒给以无情的打击。不然将来他们还不爬到咱们头上才怪。”智跞的这两个孙子是各有千秋的,智宵稳重,却稍稍显得有些懦弱;智瑶刚强,处事则有些霸道。

  “莫要争强好胜。你先说说现在军队的情况,你的新军练得如何?这才是最终克敌制胜的关键。”智跞岔开话题问道。

  “现在军队的训练我一直抓的很紧,也很有成效。存在的问题就是新军司马的人选还是没有定好;虽说有好几个军官都想当新军司马,但都不太合适;最后的人选还要爷爷和父亲大人敲定。”智瑶答道。

  国家混乱已经冒出了苗头,智跞深深的知道,关键时候军队对于一个家族的重要性,于是便把这个重要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孙子来操办。

  实力是决定地位最关键的因素。

  这一点智跞深信不疑。

  听完孙子的回答,智跞微微的点点头,“其实朝中的事情我们不用着急,这个时候还有比咱们更着急的人。”

  “谁?”儿子智申问道。

  “等着吧,这几天就会有音信的。”智跞深藏不露的说道。

  果不其然,没过几天韩不信就带着魏侈、赵无恤、董安于一起来到了荀城智府。

  一番客套之后,智跞与儿子智申将韩不信、魏侈、赵无恤等人请到大厅。韩赵魏三家一起前来,智跞还是稍稍感到有些意外,听完韩不信的介绍,智跞对于赵无恤这么一个庶出的孩子竟然敢单枪匹马冲出重围前来救赵氏与危难之中的行为更是感到惊诧。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对于赵氏后人中能够有这样一位年轻人,智跞深深感到吃惊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后人稍稍有些担忧。下意识的望了一下身边的两个孙子。

  随后,智跞问道:“韩赵魏三家一起前来我府上,有何赐教?”

  魏侈等人望着韩不信,示意由他来说,韩不信会意说道:“执政大人,今天我们三家一起前来贵府,就是为了解决晋阳之围而来。前天赵氏二公子赵无恤前来向我和魏大人陈述了目前晋阳的情况,我等商议后,还是决定请执政智大人定夺。无恤,你把晋阳的情况向大人禀报一下。”

  赵无恤会意,上前拱手道:“执政大人,从今年六月起范氏、中行氏二卿开始对赵氏用兵以来,赵氏节节败退,目前已经完全被围困在晋阳一城之中。由于晋阳本来就是新建之城,粮食、水源以及其他生活物资都比较匮乏。三万多百姓的吃用成了问题,每天都有饿死的兵马。”

  “哦,到现在有多少?”

  “十之三四。”

  “也就是说有一两万兵马饿死了?”

  “正是。”

  听完赵无恤的陈述,智跞眯上眼,轻轻摇头道:“赵鞅擅自杀死国家官员,违反晋国法令;虽然我等在大殿上一再为其辩护,但赵鞅返回绛都竟然不向国君请罪,还擅自调兵攻打邯郸,这简直是在挑战晋国的君权和朝廷的权位,国君和群臣都非常生气,你们现在来求我,我也是勉为其难呀!”

  听完智跞的话,赵无恤的泪水一下子就下来了,“噗通”一声跪倒在智跞的面前,声泪俱下,“就算我父亲擅自杀死自己的邯郸午,那也是赵氏家族内部的事情,没有必要动用军队剿灭呀;目前范氏二卿的行为明显就是要置赵氏于死地,这是灭族呀!大人如再不出手相助,赵氏只有等死的份了。更何况上次父亲返回绛都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向国君请罪的准备,谁知范吉射、中行寅当天晚上就带兵杀进赵府拿人,父亲无奈之下才逃出绛都的。无恤所说句句属实,请大人明察。”

  嗯?

  赵鞅返回绛都的当天晚上,二卿竟然带兵冲进赵府准备抓人?

  “这两个东西简直是无法无天了,没有君上的命令,他们竟敢擅自带兵冲进副卿大人的府邸,这罪过可就大的去了。”魏侈听罢,掩饰不住心中的怒火,气冲冲的说道。

  除了魏侈,赵无恤的话令在座的所有人都感到吃惊,智跞睁大眼望着赵无恤,“此话当真?”

  赵无恤点头道:“千真万确!”

  智跞吸了一口气,意味深长的说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看来这事远没有二卿说的那么简单。他们从中隐瞒了自己的罪错,这是明摆着的欺君之罪啊!”

  到现在他终于了解了其中的原委。

  韩不信趁机向智跞进言道:“执政大人,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范氏二卿的行为远远超出了国君的授权范围。他们明显是打着国君的旗号,再行灭族之事,大人如再不干预,一旦赵氏被灭,晋国六卿的制度就要就此终结了。执政大人、几百年来,六卿制度可是晋国的根本啊!”

  韩不信的话虽然没有说的很满,但聪明的智跞已经能够听出其中蕴含的重要意义。

  那就是一旦作为晋国六卿的赵氏被灭,晋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赵氏之后的晋国是继续坚持六卿制度,还是就此消亡六卿制度。万一六卿制度被毁,智氏将何去何从呢?

  一想到这里,智跞只觉着后背上,凉气嗖嗖的往上窜。


第二十九章 艰难的抉择


  很显然,韩不信的话已经触动了智跞的灵魂,他沉默了。

  魏侈也趁机道:“韩大人所言极是,现在二卿对赵氏的战斗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甚至会影响到晋国六卿制度的存亡,执政大人不得不提早预防啊!”

  智跞继续保持了一会沉默后说道:“说说你们的想法。”。

  魏侈急切的说道:“我的意思就是,我们智、韩、魏三家共同出兵干预,迫使范氏二卿退兵。”

  “不妥,没有国君的授权,智氏断然不会做擅自出兵此等忤逆之事。”听到一起出兵的话,智跞断然拒绝。

  “依大人之见,应该如何?”

  “分两步走,一是请求国君下令要求二卿退兵;如果二卿执意不退兵,我们再请示国君后出兵干预。”智跞说道。

  听到智跞的话,赵无恤急切的说道:“如果这样下去,等不到你们出兵,我父兄早就被二卿剿灭了。”

  赵无恤的话令智跞有些不悦,“你如果嫌慢的话,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智氏既为晋臣,当然要按照晋国的国法办事。”

  见到智跞生气,韩不信赶紧圆场:“智大人莫怪,无恤年幼,这也是担心父兄的安危,情急之下才这么说的。”

  智跞毕竟是一国的执政大人,自然不会跟赵无恤一个孩子计较,随后说道:“我看这样吧,你和魏大人还有无恤你等先前往绛都,联络与范氏二卿不和的大臣,我稍作收拾就前往都城,到时候我们一起向国君建言,请求国君下令二卿退兵。”

  韩不信、魏侈、赵无恤:“诺………,大人。”

  随后三人退出智府,前往都城绛都。

  路上,韩不信对赵无恤和董安于说道:“无恤,董先生,现在的绛都赵府已经完全控制在二卿手中,你等回到绛都也没有去处,不如随我一同前往我府如何?要不你等还不如先回阳翟,待在我的封邑上,等到有了消息之后,我再派人通知你等。”韩不信的话让赵无恤等人听罢心里暖暖的,他清楚只有真心爱护他的人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听罢,赵无恤说道:“谢谢伯父关心,无恤不惧危险,没有确切的消息,无恤岂能心安。”

  董安于想了想说道:“韩大人,不如让我家公子扮作你的随从,一路跟着你吧,不然的话公子会心急的。”

  韩不信不再坚持,“也好,那你就一直呆在我在新绛的府里,有什么情况,我们一起拿主意。”

  一天后,韩赵魏三家悄悄来到都城绛都,一场运作正在展开。

  赵无恤等人走后,智跞环视了一圈身边的子孙,随后说道:“你等也看见了,今天赵鞅的二公子前来我府请求我们出兵救赵,这对我的影响很大。你们看看赵鞅这个庶出的二公子小小年纪就能够为赵氏出力,我甚是感慨啊!为了历练你们,今天我看看你们对时局的看法,谈一谈我们到底要不要出兵救赵。智申你把当下的局势跟孩子们说说。”

  智申就把今天韩赵魏三卿来智府的情况以及多年来晋国六卿之间的恩怨一一说了出来。

  智申讲完后,智跞说道:“刚才你父亲已经把今天三卿的所说所讲都已经给你们说清楚了,我想听听你们的看法,大胆说,这事关我们智氏的前途。智宵,你是长孙,你先说吧。”

  “诺”智宵答道:“以孙儿来看,当下正是我们出手相救的时候了,至于为何要出手相救赵氏,那是因为赵氏的灭亡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灾难。”

  “灾难?”智跞一听立即引起了兴趣,“继续说下去。”

  “一则赵氏是目前除范氏二卿外势力最大的一家,一旦赵氏被灭,那么下一步范氏等二卿要对剩下的三卿下手,到那时对我们来说百害而无一利。因为韩魏两家太弱,经不起二卿的打击,所以说下一步范氏二卿要对付的就只有我们智氏,而从从实力上讲,我们不是二卿的对手,毕竟二卿的军队经过这场战斗之后,实力肯定会大有增加。”

  智宵的话,得到了在场众人的认可。

  “二则从目前情况来看,赵氏在晋阳每天都有死亡的人,虽说这些人都是赵鞅的兵马或者臣民,但是对于整个晋国来说也是晋国的臣民;孙儿觉着不管是谁的臣民我们都应该加以救助,而不是眼看着他们一个个被屠杀或者饿死。”

  听完智宵的建议,智跞表示认可,“有道理,那你之见我们应该如何出手相救?”

  “先礼后兵,先请示国君要求二卿退兵;如果二卿拒不退兵,我们再联合韩魏两家共同出兵干预。”

  智宵的建议与智跞不谋而合,获得了智跞的赞许,“好,有道理。”随后智跞转向二孙子智瑶,“智瑶谈谈你的看法。”

  智瑶上前一步道:“我的看法与兄长的稍有不同;我认为我们不应该急于出兵帮助赵氏。”

  一语中的,智跞、智申听罢稍稍吃惊的问道:“这是为何?”

  “因为孙儿认为我们和赵氏之间迟早会有一战,现在应该多消耗一下赵氏的实力,等到他们的兵马消耗殆尽的时候,我们再出手相助。”

  哦?

  仗还没打,智瑶竟然会认为智氏与赵氏之间将来会有一战,这话就有些耸人听闻了。

  “你怎么就知道我们与赵氏迟早会有一战?”

  “爷爷、父亲,目前的晋国已经到了礼崩乐坏的时刻,六卿之间矛盾重重又各自为政,名义上是国君在统治,实则是六卿各自在自己的封邑内独立统治,封邑显然成了独立王国;为了扩大土地和人口,六卿之间相互之间不惜刀兵相见,以孙儿所见在不久的将来晋国将会是国将不国了。一旦我们共同出兵消灭了二卿,以后的晋国将会是智赵之间的争斗,与其今后大打出手,不如现在就将其消耗殆尽。”

  智瑶的话音刚落,智跞凝视着了好长一会儿。

  “爷爷,难道我说错了吗?”

  智跞摇摇头,“你没有说错,你说的不无道理,但是如果我们现在不出手相救赵氏,只怕赵氏等不到消耗殆尽的那一刻就会被消灭,到那时我们要面对的可就是范氏二卿的兵马。在赵氏与范氏二卿之间,你认为我们应该选择留下哪一个呢?”

  “当然是赵氏。赵鞅虽然强大,但是能够顾全大局,范吉射、中行寅则是十足的小人,为了一己之私不惜朝堂上恶意攻击我们,为了打击赵氏也不惜刀兵相见。”

  “那我们还要不要帮助赵氏呢?”

  既然赵氏和二卿今后都有可能会成为敌人,那么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是选择赵氏放弃二卿,对于爷爷的见解,智瑶感到认可,“爷爷说的有理。”

  智跞:“你们下去准备一下,我明天就出发前往都城。”

  智瑶关切的说道:“爷爷,目前我晋国正处在混乱时期,都城内二卿的势力很大,您一定要小心为上啊!”

  “我会的。”说罢,智跞走进了自己的房间,连日来的事务早已经令他操碎了心,他已经老了,也累了。

  


第三十章 转机?


  晋国大殿。

  自从二卿向晋阳发动进攻之后,已经好久没有开过像样的朝会了,今天智、韩、魏三卿齐聚朝堂,这让晋公姬午多少感到有些意外,“诸位爱卿今日齐聚大殿必是有事相商,不妨道来。”

  说罢,国君的目光放在了智跞身上。

  智跞于是出列来到大殿中央,“启禀君上,臣请君上下令要求范氏二卿速从晋阳撤兵。”

  平常不多话的智跞突然提出这样的要求,令国君姬午多少有些意外,“爱卿为何要二卿从晋阳撤兵?”

  “臣始终认为赵鞅杀死赵午虽有不妥,但那是赵氏家族内的事情。目前,范氏、中行氏以国君的名义出兵伐赵,已经引发成晋国国内的战争。长此以往,耗费国家大量的财力物力不说,久而久之也会造成国家的内耗,致使国力受损。国力受损,更会引起其他国家借此对我晋国出兵,目前南边的郑国,西边的秦国,东边的齐国都有借机出兵晋国的意向。为了国家长远着想,所以臣请国君撤兵,安定晋国。”

  智跞的话音刚落,范吉射的弟弟范弥牟立即出列道:“不可,赵鞅杀死赵午虽说是赵氏家族内的事情,但是赵鞅擅杀死族人却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这牵扯到国家的信誉,如果任由赵鞅胡作非为却不加惩处,那国君的威信何在?晋国的国法何在?今后我们将以什么治理国家。臣认为在此关键时刻不但不宜撤兵,而且还应该增加兵力一举拿下晋阳。”

  望着殿下两种不同的声音,晋公姬午道:“众位爱卿以为如何,大家议论一下。”

  韩氏宗主韩不信说道:“正如正卿大人所言,晋国六卿的势力牵扯到方方面面,除了本国错综复杂的关系之外,还与与列国之间关系错综复杂,虽说是晋国内部的事情,但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目前秦国已经以防患晋国内战为由陈兵两国边境,郑国也以帮助二卿为由准备出兵伐赵。一旦这些国家的兵马都进入晋国,我们晋国就会变成一个大战场,那时晋国还是一个国家吗?值此晋国生死存亡的时刻。臣请国君立即下令二卿马上撤兵。”

  大臣刘阳上前道:“君上,臣以为不可从晋阳撤兵,四个月前君上就在殿前议事时曾要求范氏二卿发兵攻打赵鞅,目前战事还在进行之中,就下令从晋阳撤兵,那么殿前议事岂不成了儿戏?”

  智跞反驳道:“四个月前的殿前议事要求二卿出兵也只是为了将赵鞅押解回绛都,但没有说道要杀掉赵鞅,灭掉赵氏;但是目前二卿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教训赵鞅吗?这分明是要灭掉赵氏,甚至说是破坏晋国的六卿制度。”

  智跞话音刚落,魏侈附议道:“现在的晋阳已经成了晋国的战场,这分明不符合当时国君要求的安定晋国北部的初衷。长此以往不但晋国北部不能安定,也会大大消耗晋国的实力,以后我们凭什么立足于列国之间,若战争继续打下去,晋国还是晋国吗?已经变成一个战场了。所以臣请君上下令二卿从晋阳撤兵,同时要求赵鞅回都城请罪。”

  “不可能,赵鞅乃是大罪,必须予以剿灭。”

  ……

  不一会儿,晋国大殿内分成两派,再次因为晋阳赵氏陷入一片争执之声中。

  就在双方争执不下之时,执政智跞突然说道:“臣有重要事情要当堂向君上禀报。”

  重要事情?

  这个时候还有什么样的重要事情呢?

  吵吵闹闹的晋国朝堂立即安静下来。

  晋公姬午吃惊的问道:“现在还能有什么重要事情,执政大人说来听听。”

  智跞上前一步道:“君上,诸位大人,赵鞅其实并不是目无君上,更不愿意违背晋国的伦理纲常。赵鞅上次回绛都本来要就擅自杀死国家官员一事向国君请罪的,但是就在赵鞅准备前来王宫的路上,中行寅、范吉射二位大人却趁机带兵冲进赵府以国君的名义抓赵鞅,赵鞅因怕被人趁乱杀害,才不得不逃亡晋阳的。”

  啊?

  竟然还有这样的事情?

  此言一出,国君和朝臣大惊,“竟然会有这等事情,这么说中行寅、范吉射是矫诏抓人了,简直是胆大妄为。”

  同样更为吃惊的便是晋公姬午,他愣愣的望着智跞道:“真有此事?”

  “千真万确,臣已经调查过当时巡逻的护卫,确信二卿确实在赵鞅回绛都的当天晚上带人前往赵府,不过等二人到达的时候,赵鞅已经离开赵府,二卿虽然没有抓到人,但是矫诏一事难辞其咎。”

  “哦………,竟然还有此等事情?”晋公姬午听罢脸上露出不满的神色。

  说实话,对于范吉射、中行寅的一贯的做法,国君也是很不满意的,这两个人仗着自己的封邑在绛都周边,实力较大,一贯张狂。现在又听到二人矫诏抓人,逼跑赵鞅,晋公姬午终于忍不住了,“岂有此理,范吉射、中行寅竟然敢矫诏抓人,简直是无法无天。”

  韩不信趁机建议道:“君上,由此看来,赵鞅并不是狂妄自大之人,当时逃离绛都实属迫不得已,臣请国君下令二卿从晋阳撤兵。”

  晋公姬午沉思后说道:“赵鞅擅杀国家官员虽有不妥,但能够认识错误,愿意回到都城请罪,这就说明他有悔改之意。范吉射、中行寅等人在没有国君诏令的情况下,擅自带兵冲进赵府,此事有待调查。在没有调查清楚的情况下,寡人决定先从晋阳撤兵,等事情调查清楚之后再做处理。”

  随后,晋公姬午对内侍道:“寡人心意已决,你即刻前往晋阳宣布诏令,要求范吉射、中行寅从晋阳撤兵,不得有误。”

  “诺……”

  听到晋定公下令撤兵,士弥牟赶紧上前说道:“君上,不可呀!”

  士弥牟乃是范吉射的兄弟,晋公姬午一见此人出列,脸上立即带怒色道:“寡人意已决,不必再议,中行寅、范吉射必须马上撤兵。退朝。”说罢,晋公姬午头也不回的走出了大殿。

  士弥牟无奈只好走出大殿,路上对大臣刘阳说道:“看来智跞这个老东西这摆明是要和我们对着干了。”

  “不是智氏一家,是韩魏智三家,他们已经串通好了对付我们的。我们应即刻将此事禀报范大人,请求他们拿主意。”

  “我即刻修书给家兄禀报此事。”


第三十一章 纯属意外


  不出韩不信等人的预料,当晋公姬午的诏令下达到晋阳时,范吉射、中行寅二卿拒绝执行。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一是在当时的晋国六卿的实力远远在国君之上,而范氏、中行氏二卿合起来的实力又在其他四卿之上,国君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而真正的行政权在六卿手里;二是范氏二卿认为四卿中实力最强的赵氏灭亡就在旦夕之间,如果此时撤兵无异给了赵氏喘息的机会,以后要想有这样的机会就难了。

  接到国君的诏令后,范吉射与中行寅商议后,决定给国君回信陈述情况,信中也并无新意和前面一样,在陈述完赵鞅一系列的罪错之后说道:“赵鞅生死在旦夕之间,如现在退兵无疑是自毁前程,臣等恳请君上再耐心等待几日,静候他们凯旋的佳音。”

  晋国绛都。

  “大胆,实在是太大胆了,寡人诏令他们竟然敢不执行,中行寅、范吉射的眼中还有寡人这个国君没有?还有晋国这个国家没有?”接到二卿的回信后,晋公姬午大怒。

  “来人啦,召智跞、韩不信、魏侈上殿。”

  “诺………”

  不一会儿,智跞等人在内侍的带领下来到了晋国大殿。

  “臣等拜见君上。”

  “起来吧。”见智跞等人到来,晋公姬午没好气的说道。

  智跞起身后,晋公姬午直接把二卿的回信交给了他,“你看看吧。”

  智跞看后,不由得吸了一口气,“这二人未免太大胆了,竟然敢拒绝执行君上的诏令。”

  “来,我看看。”魏侈性急,从智跞的手中接过二卿的回信看罢道:“君上,拒绝执行国君的诏令,乃是死罪,臣请君上下令由臣带兵前往晋阳,迫使二卿退兵。”

  嗯?

  晋公姬午听罢,冷冷的望着魏侈,“晋国已经够乱的了,你难道还嫌国家不够乱吗?”

  魏侈知道自己说错话了,“君山,臣的本意当然不愿意晋国因此走向混乱,但若不发兵,二卿会自己退兵吗?若二卿不主动退兵,君上的诏令岂不成了儿戏?”

  魏侈的话虽不中听,但道理却很明了。晋公姬午和诸位大臣一听都明白了。

  国君铁青着脸望着智跞和韩不信,“面对当下的情况,你们说说我们该怎么办?”

  这一次韩不信没有先说,他知道国君此时最想听到的是执政智跞的意见。

  智跞想了想道:“君上,以当下的情况看,要想让二卿从晋阳退兵,也只有出兵干预这一条途径了。”

  “这么说,你也同意出兵晋阳,迫使二卿从晋阳退兵了?”晋公姬午再次确信了一下。

  智跞微微的点点头。

  随后,晋公姬午又转向韩不信,“你的意见呢?”

  “臣同意执政大人的意见。”这一次韩不信没有说他同意魏侈的意见,而是先把执政大人摆在了前面。

  晋公姬午脸色铁青,随后狠狠的说道:“中行寅、范吉射,你等休怪寡人无情。”

  随后晋公姬午对智跞、韩不信、魏侈道:“寡人命你等三人带兵速速赶往晋阳,迫使范吉射、中行寅二人立即退兵,不得有误!”

  “诺………”

  晋公姬午之所以最后决定发兵进攻范吉射等人,因为他比谁都清楚,一旦赵鞅被灭,范氏二卿就失去了制约,今后就会更加肆无忌惮,架空他这个国君只是迟早的事情;另外一旦赵氏被灭将会破坏目前六卿执政的局面,对于晋国国君来说六卿执政虽然对国君是个威胁,但是不会影响到国君的地位,一旦六卿执政的局面被打破,就会出现一家活着两家独大的局面,那样必将严重影响到国君的统治。再加上中行氏父子多年来在都城胡作非为已经引起了国君及都城人民的极大不满。

  智氏三卿接到国君的诏令后,立刻着手调集兵马出兵晋阳。

  晋国晋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