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春秋狼烟-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建筑,以铜柱取代木柱,城墙由板夹夯土而成,墙骨选用丈余高的荻蒿等植物主干,泥土中掺和鸡蛋、食盐。一切完工之后,董安于派人前往绛都向赵鞅汇报。
听到晋阳城修筑完成后,赵鞅十分高兴,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下了。当即决定带着家人和家臣前往晋阳视察。
赵城晋阳。
当赵氏大宗主赵鞅等人来到晋阳后,春日和煦的阳光照耀在赵鞅等人的身上暖洋洋的,望着新建的晋阳城高高的城墙,宽阔的道路。家主赵鞅心中无比的高兴,今后一旦赵氏有难,晋阳城无疑就是自己和家人躲避战乱最好的地方。
“伯鲁,你觉着这晋阳城如何?”赵鞅一边走一边问身边的长公子赵伯鲁道。
“好,这座城池再好不过了。”赵伯鲁唯唯诺诺的答道。
“嗯………,我也觉着不错。”赵鞅高兴的说道,最后赵鞅转头问赵罗道:“你说说这晋阳城怎么样?”
赵罗左瞅瞅右看看后说道:“这晋阳城不错,很好啊!”
“难道你就没有看出这晋阳与绛都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赵鞅反问道。
赵罗摇摇头,“父亲,我没有看出来晋阳与绛都没有什么不一样地方啊!不就是一座城池吗?那儿还不都是这个样子啊!”
赵鞅微微的摇摇头,很不情愿的看了一眼赵无恤,“无恤,你说说这晋阳有什么与绛都不同的地方?”
要是从赵鞅的内心来说,他很不愿意带这个相貌一般的赵无恤来晋阳。但是鉴于当初姑布子卿的预言,于是赵鞅硬是忍者心中的不愿意,还是把赵无恤带来了,或许让他见识一下赵氏未来的封邑会有些好处,至于到底有什么好处,当下他也说不清楚。
赵无恤凝望这晋阳宽阔的街道说道:“这里与绛都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绛都人气很旺,而晋阳却没有人气。”
嗯?
听完赵无恤的话,赵鞅愣住了。其实他的内心想说的也就是晋阳的城池虽好却没有绛都的人气。不曾想竟然让这个庶子给说中了。
“嗯………,你说的不错,这座城池所缺少的就是人气。”赵鞅喃喃的说道,随后带着众人向晋阳赵氏的府邸走去。
众人坐定后,赵鞅环视了一圈后问道:“诸位觉着这晋阳城如何?”
“好啊!董家宰亲自督建的城池果然不同反响啊!”虽然一直以来,周舍很是不服人,但是这一次他却是实实在在的对董安于的筑城水平佩服的五体投地。
听完周舍的溢美之词,董安于谦虚的说道:“哪里哪里,要说这建造这晋阳城,主要是主公的英明决策,我不过是尽了一些人臣的责任罢了。”
傅便听罢跟着说道:“家宰也不要推辞,修筑这晋阳城,你可是功不可没啊!”
听完家臣们的赞美之词,赵鞅问道:“我也知道家宰修筑这晋阳城很是不易,但是诸位看完这座壮观的晋阳城之后,难道不觉着缺点什么吗?”
嗯?
众人听了不由一愣,“这么好的城,还缺什么!”
缺什么呢?
众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其实在来的路上,赵无恤已经说出了晋阳缺少人气的话来,但是这一次赵鞅还想听一听家臣们的意思。
既然大家都说不出来晋阳缺少什么,于是赵鞅的目光最后落在了董安于的身上,“先生你一手修筑的晋阳,那你说说当下的晋阳缺少什么?”
“人气!”董安于想都没想的说道。
人气?
听完董安于的话,所有的人恍然大悟,确实如董安于所说,晋阳的人确实是太少了,一路上走过去,几乎没有见到几个人啊!
“先生所见正合我意,这偌大的晋阳城就是缺点人气,人太少了。”
要知道,在中国古代象征一个家族、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重要标志,除了土地就是人口。同样衡量一座城池的标准不仅仅在于它的城墙和街道,还有的就是人气。一座城池如果没有了人气,建设的再好也没有多大的用处。
面对偌大的晋阳城,赵鞅首先就想到的是如何增加人口,“诸位一路走来想必大家也都看到了,这座宏大的晋阳确实没有几个人。现在诸位都谈一谈如何增加晋阳的人口!”
城池建好了,新的困难又来了。
姑布子卿想了想后,拱手说道:“主公,诸位,增加人口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具体说方法有二:一是将周围的人口迁入晋阳;二是鼓励城池里现有的百姓生育的同时减少他们的赋税;十多年后晋阳的人口将会有较大的增加。”
这确实是个好办法,不过时间是不是有些长了?赵鞅听罢说道:“先生的办法自然是好,今后我们当然会这么做;但是如何解决当下晋阳的人口问题呢?总不能让这么好的一座城池空闲几十年吧?”
说罢赵鞅望着董安于,用目光征求他的意见。
董安于想了想道:“主公,诸位大人,其实筑城之初我也就想这个问题了,主公是否记得您还有五百多户的了奴隶寄养在邯郸?”
一提这话,赵鞅立即想起来了,“嗯,不错,你说的不错。当年我刚即位赵氏宗主之位的时候,卫国为了表示祝贺,曾将五百多户奴隶送给我作为贺礼,由于绛都城里放不下这么多的人,我把它们就寄养在了邯郸,到今天已经有些年头了。数十年过去现在这些人生息繁衍应该也不少了,晋阳城新建正是要回来的大好时机,就是不知道邯郸赵午会不会赖账?”
周舍听罢说道:“应该不会,必定从辈分上讲赵午还是您的堂弟,我记得当年寄养在邯郸的时候,我们跟他讲的也很清楚。我想他应该不会赖账的。”
赵鞅听罢点点头,“那好就这么定了,我这就派人前往邯郸要人。”
一听说赵鞅当下就要派人前往邯郸,董安于立即制止道:“主公,数十年过去,今天的赵午早就不是当年的赵午了,为了安全起见,臣建议还是先派人将赵午请到晋阳来,再告知他要人之事。”
经董安于这么一提醒,赵鞅也觉着直接派人前往邯郸直接要人确实有些不妥,“好,就依先生之意。就说晋阳新建成功,请赵午前来饮酒庆祝,酒宴上我再向他提说索要五百户奴隶的事情。”
“主公英明。”董安于赞道。
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随后赵鞅书写请帖,派人送往邯郸。
第十四章 祸起萧墙(一)
邯郸城。
晋国邯郸大夫赵午得到宗主赵鞅的邀请之后,甚是高兴,对儿子赵籍道:“这么多年过去,我以为你这位中军佐伯父大人把我们这些小宗都给忘了,现在看来他还是记得我们的吗?这晋阳城一建好就立即想到了邀请为父前往庆贺,哈哈哈,哈哈哈,看来我这个堂兄还是知道亲疏远近的啊!”
虽然赵午甚是高兴,但是他的儿子赵籍却没有那样兴奋,“父亲大人还是小心为上,毕竟这么多年没有来往了,这突然之间却邀请父亲前往晋阳庆贺建城之喜,我总觉着这事情没有父亲想象的那样简单。”
“哎………,你这就多心了,不管怎么说赵鞅也是我们赵氏的大宗主,也是我们自己人,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吗?兄弟之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别看平常不太往来,关键时候还是要靠这些兄弟们来帮忙。”赵午继续道:“再说了这次庆贺活动,晋国各地赵氏的叔伯子弟都要前往,我作为赵氏的子孙怎能不去呢?我看这是好事,我应该前往晋阳,而且必须前往,不然会让赵氏的前辈们见怪的。”
赵氏是晋国的大贵族,子弟遍及晋国各地。赵鞅筑城成功,不但要邀请赵午等人,而且还要邀请各地赵氏宗族的代表前往晋阳庆贺。
赵午作为赵氏的小宗,不去肯定有些失礼。
既然父亲坚持要前往晋阳,赵籍也无话可说,只好同意。于是赵午带着几个信得过的家臣便前往晋阳了。
当赵午赶到晋阳的时候,果不其然晋国各地赵氏的代表都已经到齐了。试想一下,赵鞅作为赵氏的大宗主,赵氏在晋国的代表人物,发出邀请之后,赵氏的子弟能不欢呼雀跃,能不痛痛快快前往吗?更何况,赵鞅筑城这事情本身对于赵氏来说就是一件大好事,大家也像趁着这个机会好好观赏一下这座新建落成的城池。
能有这么多的赵氏子弟前来,赵鞅当然也很高兴,带着大家好好的参观完晋阳之后,便开始招呼各地前来的赵氏子弟饮宴。
席间,赵鞅对众人道:“诸位看这座晋阳城如何啊?”
“好………,当然好了,这座城池不但坚固,而且宏大,今后赵氏若有个什么事情,这里是再好不过的落脚之处了。”赵鞅的族叔开口说道。
族叔都已经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得知赵鞅筑城成功,非要亲自从南边赶过来看看这座新建的晋阳城,孩子们执拗不过,就带着他来了。
“有族叔的夸赞,鞅甚是兴奋啊!来来来,鞅敬族叔一樽。祝你老多福多寿啊!”赵鞅敬道。
喝完酒,赵鞅继续道:“诸位族人,我赵鞅之所以坚持要修筑一座城池,实在是为了赵氏的未来着想啊!今后赵氏若有难,晋阳将会是我们最好的落脚之地。今天我在这里宣布晋阳周边的赵氏子弟皆可搬进城里来居住,凡愿意进城居住者,可免一年的租税。当然了在座的诸位谁要是愿意把家搬到晋阳来,我也高兴啊!”赵鞅此举看似给周边的赵氏封邑上的百姓办好事,实则也是为了充实晋阳城的人气。
“好………”靠近晋阳的几位赵氏的族长高兴的答道,毕竟有了晋阳城的保护,他们今后就再也不怕北边的戎狄前来骚扰了。
说完这些,赵鞅转过眼望着赵午道:“赵午,你我同宗同族,你也不说说,我们将如何提升晋阳的人气,增加晋阳的实力?”
赵午何等聪明,从赵鞅的话里,他早就听出了不同的味道,那就是赵鞅想接着今天这个机会向晋阳城里迁徙百姓,充实晋阳,于是笑道:“宗主,晋阳新建我理应出人出力才是,无奈邯郸距离晋阳远隔着一道太行山,我也是有心无力啊!”
老滑头,典型的滑头。
赵鞅听罢,脸色立即就沉了下来,“我不是来向你讨要百姓的,我只是想提醒你,当初我刚继位赵氏宗主的时候,卫国曾经为了向我表示祝贺,送给了我五百户奴隶。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当时这五百户奴隶就放在邯郸,这几十年过去,这五百户奴隶至少也有好几千人了吧?”
“哦原来是这样。”赵午一听,总算是明白了赵鞅的真实用意,心中暗想:“老东西,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竟然还记得当年五百户奴隶的事情?给还是不给呢?要是给的话,这几十年过去,当你年的五百户奴隶早就变成了好几千人,要是不给,也有些说不过去啊!”
想到这里赵午头一弯,装作喝多了的样子,“哦?这事啊!我怎么不记得了,不记得了。”
赵鞅见状,拍了一下案几,正准备发火。董安于上前一把按住赵鞅道:“主公,今天有这么多赵氏宗族的人在这里,切不可伤了和气。”
赵鞅回头一望只见所有的人都不约而同的望着自己,于是换了个口气道:“来来来,我再敬诸位一樽。”
于是众人继续喝酒,直至深夜。
第二天赵鞅早早起床送走了各地的赵氏族人,这才转身回到晋阳赵府。
还没进门,远远就看见赵午正在与门前的侍卫争执,“你们这是做什么,为何不让我离开?”
“主公有令专门让我等留下大夫,他说还有要事要跟你商议。”侍卫答道。
“商议?我能有什么要事跟他商议呢?我实话告诉你们,我乃是朝廷命官,你等若敢阻难我,小心你们的狗头。”赵午见侍卫不愿意放自己走,于是下狠心威胁道。
可是不管他怎么说,得到命令的侍卫们就是不放他走。
正在双方争执之际,赵鞅带着董安于等人回来了,“赵午兄弟,我记得昨天晚上我们还有许多话没有说清楚,今天专门把你留下,我们再好好叙叙旧。”说罢拉着赵午的胳膊向府里走去。
赵午无奈只好跟着赵鞅再次走进府里。
双方坐下后,赵鞅道:“赵午,昨晚我跟你说卫国送给我五百户奴隶的事情,你想的怎么样了。今天我们是不是可以好好说说了。”
赵午稍稍想了下道:“这些奴隶本来就是给你的,现在你要回去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过这事需要容我回去好好准备一下,这么多的人交割肯定需要一段时间。宗主你说是不是呢?”
嗯?
赵鞅听罢疑惑的望着董安于,这赵午变得也未免有些太快了吧,昨天晚上还在装蒜,今天一早就如此爽快的同意了。
这,这算是怎么回事呢?
第十五章 祸起萧墙(二)
见赵午的变化态度如此之快,赵鞅疑惑的望着赵午,随后又望着董安于。
董安于会意,上前一步道:“主公,既然赵午大人已经答应要把当年的五百户奴隶给还给我们,那为何不让赵午大夫在晋阳多呆几日,我们一起见证一下这些奴隶的交割呢?”
其实从赵午爽快的回答中,董安于早就听出了他的本意,那就是想借这着回邯郸准备交割的借口趁机逃脱。
他明白一旦赵午回到邯郸,后面的事情可就难说了。至于到底能不能真真正正的把当年的五百户奴隶交给赵鞅,那就另当别论了。
于是董安于向赵鞅提出了让赵午一起见证一下交割的意见来,实际上就是想让赵鞅把赵午扣留在晋阳。
只要赵午人在晋阳,就不怕你邯郸的赵籍不交人。
听完董安于的话,赵鞅立即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对赵午道:“既然你已经答应要把当年的奴隶还给我,那我们何不一起见证一下这盛大的场面呢?我看这样,你这就禽兽书写一封信,让属下带回邯郸,让驻扎在邯郸的赵籍立即准备人马”
赵午心中的那个后悔啊!
只把肠子都悔青了。
但是话已经说了出来,总不能在收回去吧!于是在赵鞅和家臣们的见证下,只好亲手写信让手下带回邯郸。
书信很快就送到了邯郸赵籍的手中,拿着父亲的书信,赵籍冷笑着对身边的家臣道:“我就说嘛,这么多年赵鞅与我们不联系,现在怎么就会突然对我们关注起来,原来是问我们要人啊!”
赵籍年龄小,也就二十多岁,当年赵鞅把这五百户奴隶寄样在邯郸的时候,他还很小,根本就不记得有这么回事,今天父亲突然从晋阳来信说要让他准备把当年的人送还给赵鞅,他当然吃惊了。
一位年龄大的家臣出列道:“少主公,要说宗主这也不能算是要人,这些人原本就是人家赵鞅的,人家现在要回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我们不能失信于人。更何况主公已经答应把这五百户还给人家,我们有怎能不听命呢?又怎能失信于人。”
赵籍听罢一脸不屑的望着这位家臣道:“话虽这么说,但是这些人已经在邯郸寄养了十多年,现在已经不下五六千人,吃住用都是邯郸供给,就这么随便给赵鞅了?再说我们邯郸距离齐国较近,一旦齐国打过来,我们一下子少这么多人,怎么对付?”
赵籍的话令年老的家臣有些为难,“话说的是,但是当年人家把这些人寄养在这里的时候就有言在先,是临时寄养,等到有了地方就要还回去,我们不能不讲信用啊!”
赵籍想了想道:“那我们就还他老弱病残的五百人行了。反正不能一下子将五六千人都给赵鞅。”
“这么做是不是有点不讲道义,一旦把赵鞅惹恼了,咱们可就苦了,再说了主公还在人家手里,如此做法会对主公不利的。”老家臣提醒道。
“这个不必担心,我想赵鞅他也不敢把我父亲怎么样,你想想当下的晋阳新建落成,没有多少兵马,他赵鞅还得依靠咱们。”
听完赵籍的话,老家臣迟疑的说道:“那以少主公之意,我们该当如何?”
赵籍想了想道:“我这就给父亲回一封信,让他直接跟赵鞅把我们的意思说清楚。要给就给赵鞅五百老弱病残,不然就拉倒。你看这样如何?”
听完赵籍的话,老家臣叹息一口气道:“你这样做,会害了老主公的。”
叹息归叹息,但人家已经定了的事情,他一个家臣又能如何呢?
赵鞅在晋阳左等右等还等不到赵籍交割人口,于是便命人再次将赵午带到大堂质问,“都过去一个月了,赵午你说说为何还迟迟不交割人口?”
得到儿子书信的赵午这一次态度当然变了,很是不屑的说道:“宗主,前天我接到赵籍的书信,他信中说最近齐国一直在我邯郸周边发动军事骚扰。你好好想想,邯郸距离齐国较近,突然流失这么多人口,齐国来犯,我们将如何应对?”
偏不偏,正不正。齐国偏偏要在赵鞅要人的时候,来骚扰邯郸。
赵鞅一听就知道这又是赵午在耍滑头了,“休要说这些话,几百年来齐国一直都在晋国的边境地带骚扰着,我们现在不说齐国的事情,就说说你何时才能向我交割这五百奴隶?你要弄明白这些人都是当年卫国祝贺我继位时送给我的贺礼,根本不是你赵午的百姓。我当时碍于绛都没有地方放下这么多的人,才跟你说好只是暂时寄养在邯郸,现在我问你要人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你为何迟迟不与交割?”
很显然赵鞅不想听赵午的辩解之词,直接就问题的核心说事。
赵午一听也来气了说道:“哼哼,看来你是执意想要跟邯郸过不去了。既然你执意要人,那好我就给你五百人。”
五百人?
赵鞅一听当下就火了,“五百人?你是在诚信戏弄我不成?是五百户好不好?当年的五百户到现在也该有五六千人了,你怎么能说只给我五百人呢?”
见赵鞅动气,赵午也不客气了,直视着赵鞅道:“咋了?给你五百人还嫌少了不成,要知道你把这些人放在我邯郸吃喝拉撒住用十多年,耗费了我多少的粮食钱财,现在我给你五百人已经是不错了。”
“你你你?”
赵鞅气的快要发疯了,猛拍一下案几,指着赵午怒气冲冲的吼道:“看来你是成心跟我耍赖了?”
“耍赖?我赵午从来不是耍赖之人。怕是你有些自大了吧,你当我邯郸是什么地方,难道是你赵鞅的仓库吗?你想放就放,不放就自己拿走。我实话告诉你,你要是那样想就错了,彻彻底底的错了。”赵午也不示弱的回敬道。
这明摆着是在挑战赵鞅的底线了,不给罢了,还要在这里挖苦赵鞅,赵鞅岂能容忍。“赵午,我最后再警告你一次,这五百户奴隶,你到底给还是不给?”
“不给,一个都没有。”赵午也执拗起来,直视着赵鞅答道。
“好………,那你就不要怪我不客气了。”赵鞅怒视着赵午喝道:“来人啦………,将这个不讲信义的东西,捆起来,押入大牢。”
“诺………”手下侍卫冲进来,带着赵午就往外走。
见赵鞅竟敢对自己下手,赵午大骂,“赵鞅你个忤逆之徒,竟然敢对自己的兄弟下手,你也不看看这在什么地方,你敢对我不敬,邯郸兵马顷刻就能打到晋阳,叫你吃不了兜着走。”
赵鞅冷笑一声,“那咱们就走着瞧。”
第十六章 祸起萧墙(三)
赵午被抓紧监狱之后,赵鞅胸中的怒气还是难以消除,他愤怒的随董安于道:“我竟然没有想到赵午竟然变成如此不讲信义之人。”
“主公下一步有何打算?”对于今天赵午的表现,董安于的心中是有准备的。
赵鞅想了想道:“我这就派人前往邯郸,明确告诉赵籍要他立即交给奴隶,若赵籍还敢抵赖,我就只有是动用家法来对付着父子二人了。”
动用家法?
董安于听罢疑惑的望着赵鞅:“主公要动用家法如何处置赵午?”
赵鞅抿着嘴,随后狠狠的说道:“杀掉他,以儆效尤。”
赵鞅要杀掉赵午?
董安于听罢,愣愣的望着赵鞅,“主公千万要三思啊!不管怎么说赵午都是国家官员,杀掉他会引起很大的麻烦。”
赵鞅愣愣的说道:“我当然知道,但是时至今日,我不杀他,那我的颜面又何在呢?那五百户奴隶还要不要呢?那赵氏的家法用来做什么呢?”
听完主公的话,董安于知道赵鞅已经彻底生气了,也已经下了狠心,准备对赵午下狠手了。
“若主公执意如此,或许会将赵氏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见赵鞅执意如此,董安于劝解道。
赵鞅黑着脸一言不发。
当天下午,赵鞅命人将赵午的家臣涉宾找来后对他命令道:“今天的情况你也看到了,也很清楚你家主公的下场。我现在命令你速回邯郸告诉赵籍,命他半个月内务必将我的五百户奴隶迁往晋阳,如若不然,就等着给赵午收尸。”
说罢这句话,赵鞅愤怒的离开了大厅。
从赵鞅的态度上,涉宾明确感受了一种阴森森的杀气,他不敢怠慢,立即派人连夜向邯郸赶去。
“什么?赵鞅竟然敢把家父困在晋阳来要挟于我。”听完手下人的禀报,赵籍甚是吃惊,更加的愤怒。
“少主公,涉宾可是主公的亲信之人,既然他能连夜派人前来,肯定是主公遇到了危难。臣建议少主公还是按照宗主的要求把人家的奴隶送还晋阳吧。”年老的家臣听完后对赵籍劝道。
“哼…………,赵鞅无非是将父亲作为人质逼我就范罢了。他赵鞅越是这样,我偏偏就不听。我就不信他还有胆量敢杀了家父不成?”赵籍自言自语道。
“哎…………,少主公啊少主公,你再这样下去真的会害了主公的。你真的不知道我们的宗主乃是一个强势霸道的人吗?”老家臣见状,连声叹息。
一晃又是半个多月过去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鞅最终还是没有等到,邯郸的赵籍把奴隶给他交还回晋阳。
“来人了,带赵午过来。”
不一会儿,赵午被人从监狱里带到了赵府大堂。
“哼………”见到赵鞅,这一次赵午也没了好气,狠狠的“哼”了一声。
“赵午,直到现在还没有见到你的儿子吧人送过来,看来你是铁了心不打算把当年的五百户奴隶还给我了?”赵鞅强压着心中的怒火对赵午道。
“给又如何?不给又当如何?难道你还敢杀我一个国家官员不成?”赵午强硬的回击道。
“哼………,连基本的信义都没有,你也配当国家官员?”
“哼………,有种你就试试看。”
“啪………,你以为我真的不敢杀你吗?那我今天就动用一下我赵氏的家法,来惩治你这个不讲信义的子孙。”赵鞅猛一拍案几,怒喝道:“来人啦,将这个不讲信义的东西拉下去砍了。”
啊?
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他们没有想到赵鞅真的干啥掉赵午。
“主公,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董安于见状赶紧上前阻止道。
“这乃是我赵氏家族内部事务,你休要管。”赵鞅见状毫不客气的对董安于道。
“主公,你若执意如此会害了赵氏的。”董安于叹息道。
“我这是替赵氏清理门户。”随后赵鞅狠狠的挥挥手,“拉下去砍了。”
“咔嚓”一声,等众人回过头的时候,邯郸赵午的人头已经被送进大堂。
“涉宾,本将命你现在就带着赵午的人头回邯郸,告诉赵籍让认清形势,速速将属于我的奴隶送还给晋阳,如若不然我亲自带兵剿灭邯郸。”赵鞅命人将赵午的人头交给涉宾,命他速速回邯郸。
望着涉宾满含着泪水带人走出晋阳赵府,赵鞅一下子觉着整个人都被掏空了一样,无神的坐在榻上。
“主公事已至此,我们是不是该做些准备了?”许久董安于在一边轻声的问道。
“做什么准备?”
“一旦邯郸赵籍得知赵午被杀,肯定会带兵反叛的。若不提前动手,恐怕会遭殃的。”
人都被你杀了,还能指望人家的儿子乖乖的把奴隶送给你吗?赵鞅愣了一会,对董安于道:“既如此,那你就早作准备吧!”
“诺………”董安于答应一声走出了大堂。
晋城邯郸。
当家臣涉宾带着赵午的人头满怀悲愤回到邯郸后,整个邯郸城沸腾了,也惊呆了。谁也不会想到赵鞅竟然会因为此等事情杀死自己的兄弟。赵籍更是哭得死去活来,他绝对不会想到自己的任性竟然换来了父亲的死讯。
众人哭完了,喊够了,这时家臣涉宾道:“当此危难之际我们还不是悲愤的时候,而是要想一想下一步怎么办?如若不然,下一步等着我们的可就是赵鞅的大军了。”
家臣们听罢愤怒道:“现在还能怎么办,只有发兵攻打赵鞅了,要他以命抵命,为主公报仇。”
涉宾继续道:“主公已不在人世,谁来当邯郸大夫,谁来领兵?”
听完涉宾的话,众人这才安静下来,虽然赵午死了,但是从名义上讲人家还是邯郸的大夫。现在要领兵打仗,必须要有新的人选来接替赵午的邯郸大夫的职务,才能够名正言顺。这时涉宾说道:“主公不在,但是主公的儿子还在,我们一起拥立赵籍继任邯郸大夫,随后再向国君奏明情况如何?”
“我同意拥立赵籍为新主公。”
“我也同意拥立赵籍为邯郸大夫。”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赵鞅杀死主公赵午,最心痛的当然要数儿子赵籍了,再说了春秋时期是封邑制度,除了人家赵午的家人外,没有人能够继承人家的位置。于是在没有太大的反对的情况下,赵籍就继任为邯郸大夫。
第十七章 祸起萧墙(四)
新继位邯郸大夫的赵籍自然是对宗主赵鞅充满了仇恨,狠狠对诸位家臣道:“赵鞅杀我父亲,此仇我非保不可,诸位都说说,我们应该如何采取行动。”
“现在还能怎样,只有发兵进攻晋阳了。”赵籍话音刚落就有家臣说道。
发兵进攻?
众人听罢,稍稍沉默了一下,这时哪位年老的家臣说道:“主公,各位大人,虽然这时我们对赵鞅充满了仇恨,但是诸位好好想一想,当下我们邯郸只有几千兵马。用这一点兵马来对付朝廷的中军佐赵鞅,我们根本不是对手,要想为老主公报仇,我们还得联合其他人才是。”
对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