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春秋狼烟-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位小哥,烦劳你向执政大人通禀一下,就说曹国宰相曹叔求见。”来到赵鞅府门外之后,曹叔对赵鞅府门人说道。
一听说是曹国的宰相求见,门人不敢怠慢,撒腿跑进去汇报。可时间不大,门人又跑出来了,“不好意思,大人,我家老爷出门了,现在不在府上。”
执政大人出门了?
听到消息的曹叔有些失望。
“哦………”曹叔不死心的问道,“那小哥你可知道执政大人什么时候回来吗?”
门人摇摇头,“老爷的行踪岂能是我们这些下人所知晓的,这位大人还是先回吧。”说着,门人已经送客了。
曹叔疑惑的望着高大的赵府大门,轻轻的摇摇头。当了多年官员的曹叔从门人的表情能够看出,赵鞅就在府上,只是人家根本就不愿意见他罢了。
“这位小哥,我知道执政大人就在府上,麻烦你再去通禀,就是曹叔有非常紧要的事情要向执政大人禀报,请他务必见我一面。”情急之下,曹叔带着哭腔对门人说道。
可是无论曹叔如何说辞,门人始终不为所动,赵府的大门也始终没有为他打开。
虽然赵鞅不愿意见自己,但是曹叔这次是横下心来了,不管你赵鞅如何待我,我都要见到一面,于是曹叔让人带来铺盖,直接在赵府门前睡下了。
一个国家的宰相竟然睡在了赵鞅门前,这事情一旦传扬出去,岂不成了笑话。曹叔这一招虽然有些无奈,但却很有效果。第二天一早赵鞅本人还是没有见曹叔,不过却派来了阳虎。
“哎呦呦,这不是曹国的宰相大人吗?你怎么睡在了这里?快起来,快快起来。”
阳虎是春秋时期的名人,作为一国宰相的曹叔认识他,当然也知道阳虎在执政府的地位。
见到阳虎到来,曹叔不但没有起来,反而直接跪地大哭,“阳虎大人,请你一定转告执政大人,请他原谅曹国的无知。请他无论如何也要救救曹国。”
“曹叔快快请起,曹伯阳胆大而又无知,今天的结果完全是他自己造成的,怨不得你。”说着,阳虎硬是扶起了曹叔。
曹叔起来后,阳虎并没有让他进赵府的大门,二人就在门外说话。
曹叔泪流满面道,“虽说是曹国咎由自取,但外臣还是希望晋国大人不记小人过,放曹国一马,派人前往宋国要求撤兵,不然曹国就完了。”
“晚了,现在的形势是大水已经冲了龙王庙你才知道烧香了,太迟了。等到晋国的使臣到宋国的时候,说不定曹国已经被灭了。”
“这么说晋国是不肯救曹国了?”
阳虎默然。
从阳虎面无表情的脸上,曹叔能够看出赵鞅乃至晋国对于此事的态度。
“哎………”
曹叔一声叹息。
既然人家晋国执意不肯帮助曹国,曹叔也不敢在这里久留,他在这儿多呆一天曹国就多一份危险。“哼………,阳虎你可清楚了,晋国会为今天的行为后悔的。”说罢,曹叔愤然离开晋国,马不停蹄地赶往齐国。
待曹叔走后,阳虎望着老头的背影,轻轻的谈了口气,随后摇摇头进了赵府。
执政赵鞅就在大厅等他的消息。
阳虎上前道:“主公应早作准备才是,如我猜的不错,曹叔一定是去了齐国请求齐国发兵救援曹国。作为传统盟友齐国绝对不会坐视曹国灭亡而不管,一定会派兵前往。如果我们不出兵帮助,宋国要想灭曹可就难了。”
“你的意思是我们发兵帮助宋国灭曹?”
“非也,非也,一旦我们出兵曹国,只会引起宋国的警觉,还以为我们出兵要和他争利益、争地盘呢;臣的意思是我们出兵曹国边境,一旦齐国出兵我们拦住就行,至于灭曹之事还是由宋国去办。”
赵鞅听罢,点头道:“如此甚好,依你之见何人可担当此事?”
“韩庚。”阳虎建议道。
阳虎之所以建议用韩庚意思再明显不过,若用魏侈带兵弄不好就会和齐国打起来,而智氏又和齐国的关系有点说不清,看来看去只有韩庚最为合适。
当然赵鞅也不是傻子,这一层意思自然清楚,于是赵鞅说道:“好,就命韩庚率五万兵马驻扎曹国边境防止齐国进犯。”
“诺………”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韩庚带着五万兵马驻扎曹国边境数月时间过去,却始终没有见到齐国援救曹国的兵马。
原来,当曹叔请求齐国出兵的时候,齐国却因为国内政局不稳为由推脱了救曹之事,其实齐国田乞早就知道了晋国与宋国联盟时的承诺,更知道宋公头曼的女儿南子已经是赵鞅的宠妃,此时救曹就等于与晋国撕开脸皮,田乞当然不会冒这个险。
失望之极的曹叔没有办法只好返回曹国。路上曹叔想到自己以老迈之躯央求各个大国竟一事无成,不禁黯然神伤,留下了泪水,“哎………,堂堂几百年的曹国就要亡在我们这些人手里了吗?”
“大人不必伤心,既然这些大国不愿意帮助我们,那我们就找郑国如何?必定一旦曹国被灭,郑国作为宋国的邻国肯定不好受。”这时一路上默默赶车的车夫突然对曹叔说道。
郑国?
对啊,我怎么把郑国这茬事情给忘了呢?
这句话一下子提醒了曹叔,就是啊,一旦曹国被灭最不好受的肯定是郑国。谁愿意在自己的身边放着一个强大的邻国,既然今天宋国能灭曹,谁又能保证宋国明天不灭郑国。“对…,你说的很对,我们这就前往郑国。”于是曹叔命车夫快马加鞭赶往郑国,这一次他没有失望。
郑国新郑。
当曹国使臣曹叔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向郑公姬胜陈述宋国伐曹之事后,郑公姬胜沉默了许久,随后表示愿意出兵帮助曹国。
“啊?曹国有望了。”曹叔听罢,高兴的说道。
郑公姬胜是郑国后期一位有理想的君上,当他听到宋国伐曹的消息后,立即意识到了威胁的存在,在没有多少阻力的情况下同意发兵助曹,这让曹叔感到了一丝希望。
几天后,曹叔在郑国三万大军的护送下回到曹国,这一下宋国灭曹变得困难起来。
第七十二章 焦灼的战事
郑国的出兵让原本就是二流国家的宋国处在双线作战的被动局面,原本速战速决的战斗明显拖延下去了,每前进一步都显得十分困难。
此时已经是公元前187年春夏交接之际,宋国的军队终于打到了曹国都城陶丘城下。宋公头曼知道这场战斗将是自己人生中最后的战斗了,所以不管前面的困难有多大,他都要坚持打下去,直到拿下曹国为止。
攻城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经过半个月的艰难厮杀,宋国依然没能拿下曹国。此时的宋国军队已经出现疲乏之势,这令宋公头曼焦头烂额,一夜之间竟平添不少白发。
宋军大营。
面对两线作战的困境,宋公头曼无奈的问道:“战争进行到今天,大家都谈谈如何能够突破当下的困境?”
宋军都尉上前道:“君上,战争打到今天我军已经出现了疲惫状态,末将怕这样下去会影响到后面的战争。”
宋公头曼一听就有些来气,“我是让你们想办法如何把这场战争打下去,而不是让你们诉苦的,说说怎么样才能很快取胜?”
既然君上不让大家诉苦,那就只有继续打下去了,于是有将军说道:“怎么打,血拼到底就是了。”
“就是,我们与曹郑血拼到底就是了。”
。。。。。。
听着大家们的建议,宋公头曼叹了口气说道:“哎,血拼到底,说起来容易,可是打下去难啊。战争越往后打我们的粮草补给就越跟不上,到时候将士们就会更加思家心切,以后的形势变化又不可预知,这仗将会越来越难打的。”
“哎………”
宋公头曼的一声长叹,让所有的宋国将领无不感到失望,谁都清楚外出打仗最为忌恨的就是时间太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的问题都将会出现。
一片沉默之后,宰相说话了:“君上,当此之际我们可以用一个人了,也许她能够抵得上十万大军。”
“谁?”所有人都吃惊的望着宰相,等待他说出结果。
但宋国宰相却没有说。
宋公头曼急切的望着宰相,“你说吧!到底是谁?”
宰相始终没有说出到底是什么人,只是说道:“君上是否考虑老臣再去一次晋国。”
去一趟晋国?
宋公头曼如梦突醒,马上明白了其中的含义,于是他对所有将官说道:“你们先退下。”
待众人走后,宋公头曼上前道:“寡人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不是想说让南子出面帮忙?”
宰相点点头。
“难道非要赵鞅出兵帮助我们?”宋公头曼摇摇头,“我可不想让自己的女儿成为与赵鞅交换的筹码。”
“非也,老臣并不是想让晋国出兵帮助我们灭曹,我的考虑是让晋国派人前往郑国,威胁郑国退兵。只要郑国一离开战场,那曹国很快就会被击败。”
对啊!
当下宋国最难对付的敌人其实根本就不是曹国,而是前来帮助曹国的郑国。
宋公头曼沉思了一会,“只好如此了,那就烦劳宰相尽快前往绛都,照这样打下去,就算是人家不打,我们也会被拖死的。”
宋国宰相拜道,“老臣今日就出发,君上敬候佳音就是。”
由于事出紧急,宋国宰相不敢怠慢,连夜出发赶往晋国都城,熟门熟路来到了南子的住所。
这一次他的收获颇丰,在这里不但见到了南子,而且见到了执政赵鞅。
此时赵鞅正与南子和阳虎谈论宋国伐曹之事,听到有人汇报说宋国宰相求见南子王妃,赵鞅、南子、阳虎都笑了起来。
“看来,还是被我说中了。”阳虎得以的说道,“战事如此焦灼,宋国不派人来才怪。”
赵鞅点点头,命人将宋国宰相请了进来。
“外臣拜见晋国执政大人,见过我家公主。”见到赵鞅,宋国宰相拜道。
“相国大人快快起身,不知今日前来有何要事?”见过面之后,赵鞅问道。
宋国宰相左右看了看,见赵鞅、阳虎等人也在这里不好开口,只好望着南子等她发话。
南子望了一眼赵鞅,赵鞅点点头,南子对宋国宰相说道:“宰相大人就不必拘礼了,既然执政大人也在这里,有什么话就明说吧。”
宋国宰相稍稍迟疑一下,于是便对赵鞅等人说道:“执政大人、公主,老臣此次前来晋国是想请晋国出面让郑国退兵,曹国加上个郑国,宋国有些吃不消呀。”
听完宰相的话,阳虎笑道:“主公,我说什么来着,是不是不出三日。”赵鞅等人又笑了。
宋国宰相吃惊的望着他们,一脸迷茫。
南子笑了,她对宋国宰相说道:“宰相大人有所不知,就在你来之前的一个时辰,执政大人还和阳虎说起宋国的战事,他们打赌说你不出三日一定会来,话音没落多久你真的就来了。”
宋国宰相听后,也不觉得笑了,“看来老臣来的真是时候,既然各位大人都已经知道此事,还请大人为宋国做主,尽快结束这场战事。”
赵鞅微微的点点头,对阳虎道:“既然宰相大人都来了,我看就烦劳阳虎你跑一趟郑国,要求他们尽快撤兵,如若不然晋国将刀兵相见。”
“诺………”阳虎答应道。
郑国新郑。
当晋国执政府的宰(家臣的首领)阳虎来到郑国之后,郑国自然是不敢怠慢。郑公姬胜在王宫大殿接待了阳虎。
“晋国贵使前来郑国有何要事?”郑公姬胜问阳虎道。
“为救郑国而来。”阳虎在春秋末年是一位很特殊的人物,作为强国晋国的重要家臣,出使各国不但能够威逼利诱而且口气甚大,惹得诸侯甚是不悦。
为救郑国而来?
郑公姬胜一听就有些不高兴的说道:“寡人不知道郑国有何事需要别国救援,请贵使明说。”
阳虎不屑道:“宋国伐曹与郑国何干?为何要帮助曹国,难道郑国不知道曹国背叛晋国之事?”
“曹国是郑国的邻国,邻国有难请求帮助,郑国岂能坐视不管?”郑公姬胜有些不屑的说道。
“看来君上是成心在这里装糊涂了,好………,那我就明给你说吧。曹国背叛晋国在先、出兵宋国在后,这一前一后不但惹恼了晋国也从道义上得罪中原诸国,今天宋国伐曹既符合道义也出师有名。如果此时郑国一意孤行帮助无道无义的曹国那就是与我晋国为敌、与天下诸侯为敌。今日我就是奉我家主公之名前来劝阻君上尽快从曹国撤兵,如若不然晋国将派兵干预。请君上慎重考虑。”
哼………
听到阳虎这威胁的话语,郑公姬胜不高兴了:“难道晋国会因此攻打郑国?”
阳虎冷笑道:“攻打不攻打我不敢说,但我知道目前晋国已经派兵在晋齐边境,齐国因此不敢帮助曹国,难道郑国比齐国还强大,会置晋国的警告于不顾?”
啊?
当郑国君臣听到晋国已经出兵齐晋边境的消息后,当下就惊呆了。
看来晋国是真的动气了,如果齐国胆敢帮助曹国,晋国都不惜一战,何况小小郑国。
听完这话,郑公姬胜蔫了,他当然不敢与晋国一战,于是说道:“贵使先回馆驿休息,此事容寡人与众臣一议。”
阳虎心中冷冷一笑,随即说道:“议议可以,不过时间不要太长,明日我可是要回国复命的,我家主公可等着消息呢?”说完,阳虎头也不回的走了。
阳虎走后,郑国这次没有出现当年周王室群臣激愤的场面,大家都知道阳虎的到来意味着什么,群臣都装出一副思索的模样,谁也不愿意先发言。
虽然大家都不说话,但是谁的心理都跟明镜似的,都知道现在谁主张撤兵,谁就会受到大家的一致讨伐。
既然众人不说话可以,但是郑公姬胜你就不能不说话,于是郑公姬胜说道:“你们都哑巴了,说话呀!到底是打还是不打,你们都说句话呀!”众臣还是没有说话,朝堂上又是长长沉默。
“既然大家都不愿意表态,那就撤兵吧!”郑公姬胜无奈的说道。
第七十三章 曹国亡了
郑国撤兵了。
宋国伐曹的战争也顺利多了,经过连续三天三夜的猛烈进攻,曹国都城陶丘多处坍塌,负责守城的宰相曹叔也在与宋军的战斗中殉国了。
曹叔死了,曹国的士气也没了。其面对数倍于自己的宋军,曹国渐渐失去了抵抗的勇气,都城内更是乱成了一锅粥。
此时君上曹伯阳早就没有了主张,其他大臣都在忙着逃命,现在他该找谁商量?关键时刻他又想到了公孙强。
“公孙强、公孙强他在哪里?”曹伯阳喊道。
“回禀君上,公孙强还在监狱里关着。”内侍答道。
“快,叫他到这里来。”曹伯阳命令道。
得到君上的授命,公孙强很快就被带到了大殿上。见到了公孙强,曹伯阳就像找到了救命稻草一样。
“爱卿,你快给寡人拿个主意,现在该怎么办?该怎么办啊!”曹伯阳有点祈求的说道。
公孙强到底是个混混出身,也见过一些世面,他稍加思索之后对曹伯阳说道:“国家现在已经是万分危急了,君上的当务之急应该思考如何逃命。”
“逃命?往哪逃,都城马上就要被宋国攻克了,寡人还能跑到哪去?”
公孙强神秘的说道:“君上所言极是,现在出城即便不被宋军杀死,也会被百姓打死。不过微臣倒是想出了一处藏身之处可保君上渡过难关。”
“哪里?快说。”曹伯阳犹如救命稻草般问道。
“监狱。”
“啊?监狱。”曹伯阳吃惊的望着公孙强。
“这个时候只有监狱才是最安全的地方,君上可化装成犯人与微臣一起藏到监狱里,只要躲过了这一劫我们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公孙强自信的说道,“等到宋军一撤,我们偷偷出城,联络曹国逃出城的将士,再谋划如何复国。”
“我堂堂一个君上,跑到监狱里躲藏,说出去岂不让人笑话?”
外面的厮杀声越来越近了,公孙强急切的说道:“我说君上啊!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有时间想会不会被人笑话吗?还是赶紧保命要紧。”
曹伯阳转了一圈,“罢了罢了,也只好如此了。”
曹伯阳与公孙强二人化作犯人偷偷溜出王宫,藏进了监狱里。
二人走后不久,宋国的兵马就攻克了曹国都城陶丘。
当宋公头曼带着兵马进入曹国王宫后,却怎么也找不到曹伯阳和公孙强的身影。
“咦………,曹伯阳人呢?难道他会长了翅膀飞了不成?来人啦!全城搜捕,务必拿下曹伯阳。”
“诺………”
宋公头曼下令全城搜捕,但是一天一夜过去了还是没有见到曹伯阳和公孙强的身影。直到第二天早上,守护王宫大门宋国士兵发现一个内侍鬼鬼祟祟的顺着王宫城墙往进溜。
“站住,干什么的?”
宋军将士一喊,内侍激灵打了一个冷战,“我、我是这曹国王宫的内侍。”
“既然是王宫内侍,鬼鬼祟祟的干什么?”
“我我我,我想…………”
曹国内侍支支吾吾的话语更增加了宋军的怀疑,于是守城士兵将内侍抓住后送到宋公头曼跟前。
“说………,你溜进宫里准备干什么?”宋公头曼厉声问道。
曹国内侍吓得不敢说话,这时宋军都尉上前抓住内侍的衣领,用刀对准他的鼻子说道:“再不说我割掉你的舌头。”
内侍吓得哆哆嗦嗦说道:“我说,我说。我是进宫给君上拿吃的来了。”
“你说的是哪个君上?”
“当然是曹国君上。”
曹国君上?
当然是曹伯阳了。
“快说,他在哪?”都尉厉声说道。
“在、在、在监狱里,君上说监狱里的饭太难吃,让我回宫取点食物。”内侍颤抖着说道。
啊?
曹伯阳在监狱里?
听完内侍的话,宋公头曼与宋国臣工对视一下,都忍不住笑了,“哈哈哈,哈哈哈………”这个曹伯阳太有意思了,为了一口吃的连命都不要了。
“哈哈哈,真想不到这个曹伯阳竟然会想出这么一个藏身之处,真是难为他了。”宋公头曼开怀大笑。“来人,随内侍去监狱里将曹伯阳请到这里来。”
不一会儿曹伯阳和公孙强就被带回到曹国王宫。望着一脸杀气的宋公头曼,公孙强吓得直接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般。
“宋公,饶命啊!”公孙强哭道。
“饶命?饶什么命,寡人又没说要杀你。”宋公头曼不解的望着公孙强,对于这个獐头鼠目、一脸土气的人,他还真不认识。随后质问道,“你怎么就知道寡人要杀你,难道你心里有鬼?”
“啊,这么说您不杀我了。”公孙强有点意外,兴奋的抬起头说道。
“不杀你很简单,不过你要先告诉寡人,你是何人?”
“小民名叫公孙强,原本是曹国的一个农夫,因为会射箭,便被曹伯阳召到王宫,陪他练箭,其余的我什么也不知道。”公孙强辩解道。
公孙强?
这个人就是公孙强。在没有杀到曹国之前,宋公头曼就听说过公孙强的大名,也知道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一个人,曹国才加速了灭亡的脚步。
“哦………,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公孙强。”宋公头曼若有所思的说道,随后他话音一转,厉声道,“说………,进攻宋国是谁的主意,说清楚了寡人可以不杀你。”
公孙强头一歪面不改色的说道:“进攻宋国不是我的注意,那是曹叔鼓动君上所为,与我没有关系。您想想我一个农夫出身的人怎么会有那么多主意。”说完讨好的望着宋公头曼。
公孙强的话让在场的人都感到气愤,看来这家伙不但满口胡言而且人品也是差到了极点。
宋公头曼望着曹伯阳,惋惜的说道:“哎………,你我同为君上,寡人真为你感到羞耻,竟然会用这样的人做国家的宰辅,不亡国都难。”
见到公孙强如此做派,曹伯阳“哎……”叹了一声,把头扭到了一边。
宋公头曼起身来到公孙强跟前,飞起一脚将其踢翻在地,“一派胡言的狗奴才,竟然敢当着主子的面胡说,留着你这样的人将后患无穷。来人呀,拉出去砍了。”
“饶命啊………,宋公可是亲口说过不杀我的。”公孙强喊道。
“寡人是说过不杀你,但是你实在是太可恶了,不杀不足以平息寡人心中的怒气。”随后,宋公头曼手一挥。
“啊……”公孙强的头被砍在了王宫门外。
这位靠着射雁当上曹国高官的农夫最终为自己的愚蠢理想把命也搭上了。
一个人有理想是好事,但是当理想变成不可实现的妄想的时候就会变得非常可怕。
要是你是个普通人最多也就是想想而已,但是你如果是一个掌握国家命运的大人物,妄想太多可就不是什么好事了,极有可能将国家带入危险的境地,到那时受苦受难的可就不是你一个人了。
公孙强就是这样一个妄想太多的人,把一个好端端的国家带到了灭国的境地。
杀了公孙强之后,宋公头曼转向曹伯阳,,曹伯阳啊曹伯阳,你昏聩无能又好高骛远,不顾国家的实际情况竟然妄想称霸诸侯,这就是你的下场。”
面对宋公头曼的侮辱,一生平庸的曹伯阳此时倒还是拿出了君上的架势,面不改色的对宋公头曼道,“子头曼(宋公头曼的名字),你休得猖狂,若不是你把女儿送给赵鞅做妾,哪有今日的胜利。作为君上,我都为你感到羞耻,一个国家的公主竟然跑到别国去给一个大臣做妾,说出去你也不怕丢人。”
这乃是实实在在的挖苦了,此言一出,把宋公头曼气的直哆嗦,指着曹伯阳,“你死到临头还如此嘴硬,满口胡言。”
曹伯阳哈哈笑道:“别生气了,子头曼,你女儿做这事也不是一回两回了,再多做几次说不定你还能当上霸主。”
“你你你………”宋公头曼气的说不出话来,他指着曹伯阳哆嗦了几下,道:“来人拉出去砍了,砍了。”
曹伯阳回头边走便说道:“看来还是被寡人说中痛处了。”说完径直走出了曹国王宫。
“嚓……”曹伯阳的人头也落在了曹国王宫门外,至此立国555年的曹国走出了历史的舞台。
曹国灭亡以后,曹国的后裔以原国名“曹”为姓氏来纪念这个曾经的母国。
第一百一十章 索地风波(一)
当郤疵把索要土地这样的主意出给智瑶时,就等于把智瑶放在了刀山火海之上。
因为在那个土地就是命根子,就是枪杆子,就是称霸的基础和平台的年代;你伸手向别人要土地,无异于要对方的命,而郤疵偏偏给智瑶出了一个向三卿索要土地的主意,这确实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但智瑶并没有因此感到危险,而是默认了。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在智瑶看来三卿已经不足为惧,任他拿捏。更何况他的理想是一统晋国,就必须一步一步的消弱三卿,索要土地这是他必须要经过的一步,更何况还能打着为国君的名义,看他谁敢不从?
一旦理清了思路,智瑶也不觉着那么苦闷了,既然这些都是胜利道路上必须经过的坎,那就让他来的越早越好。
第二天一早,智瑶破例没有喝酒,而是命人将公孙忌请回来了。智瑶是这样想的,既然做好了向三卿索地的思想,那就先让公孙忌这个国君的父亲去打头阵。让公孙忌先去向三卿要钱,等到大家都不愿意给的时候,他再出面要地。
一见到喜笑颜开的智瑶,公孙忌的吃惊程度可想而知,“执政大人,您没事吧?”
“呵呵呵,没事,昨天心情不好,得罪了大人,还望多多见谅。”智瑶客气的说道。
公孙忌连连摆摆手,“不敢说得罪,我担当不起,担当不起啊。”
“来来来,坐下说话。”智瑶把公孙忌让到身边的椅子上。
“不了,我还是站着说话,免得等会执政大人再次发怒,我还能跑的快点。”到底是小时候一起玩大的,公孙忌说话倒是直接。
“也好,也好。”既然公孙忌不愿意坐下说话,智瑶也就没那么客气,“不知道,你昨天从我这儿走后,找没找赵大人提说国君要宴请群臣的事情?”
一听又说这事,公孙忌连声说道,“没没没,我与人家赵大人又不熟,干嘛要找人家要钱,更何况在他的面前不是还有您执政大人吗。你不先给钱,人家赵大人肯定是不会挑这个头的。”
一听到公孙忌的话,智瑶心里的火噌的一下又上来了,但是他还是有忍住了,“那你说说,为什么不敢找赵无恤?”
“这还用说吗,国君是你执政大人一手扶持上去的,又不是人家赵大人;可以说你就是国君的靠山,我们有事情不找你还能找谁?你要是不愿意出钱,人家韩赵魏三家才不管这事呢。”公孙忌的话说倒是直接。
智瑶听罢,心想别看公孙忌不受人待见,但话说的倒是很到位,国君又不是人家赵无恤扶持上去的,凭什么出钱的时候让人家先挑头,这确实也有些说不过去。
第一百一十一章 索地风波(二)
第二天,公孙忌硬着头皮开始了他的讨钱历程,首先他选择了前往赵府要钱。
他是这样考虑的,既然正卿智瑶已经给了一千金,那么作为副卿的赵无恤最起码也多少应该给点,毕竟你不同于韩魏两家,你赵无恤可是晋国的二把手。
打定主意之后,公孙忌带着两名王宫内侍,来到了位于城北的赵府。
赵府是晋国的一座比较古老的府邸,占地面积也是相当的大;这也不奇怪,必定赵氏可是从晋文公以来的晋国第一大家族,府邸历经赵氏的几代人的努力,早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
“喂………,你是干什么的?”刚一到门口,公孙忌就被赵府门卫拦住了。
“我是国君的父亲,要见你们宗主赵大人。”
“哦,原来是宫里来的,您稍等,我去通禀一下。”一听是宫里来的,名头挺大,赵府的门卫还算客气。
不一会儿,门卫就出来了,“公孙大人,我家老爷有请。”
赵无恤竟然没有给自己吃闭门羹,公孙忌随即高兴的进了赵府。
说实话,公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