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春秋狼烟-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卫国濮阳。

  按照赵鞅的安排,赵无恤与周舍再次担当使臣,继续开始了拆散齐盟的计划,现在他们已经来到了卫国都城。

  从走进卫国大殿的那一刻,赵无恤就感到了这里与其他宫殿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同,别国的宫殿都是威严森严的,但是卫国的这座宫殿却充满了一种淡淡的香味,说是香味,但却不是那么浓烈,只是淡淡的,似有非有。

  穿过长长的宫殿,赵无恤与周舍一同来到大殿前面,卫国国君姬辄要在这里召见晋国使臣了。

  “晋国使臣赵无恤、周舍拜见卫国君上。”赵无恤说完,拱手低头拜道。

  ?

  ?

  时间过了很久,咋就不见卫国国君跟自己说话呢?赵无恤有些疑惑。

  “晋国使臣赵无恤、周舍拜见卫国国君。”赵无恤高声再次拜道。

  朝堂上依然没有回音。

  赵无恤抬起头,只见卫公姬辄正在回头与王座背后的一个女人正在说话。只见这位国君八九岁的样子,虽然身着国君的衣服,但脸上依然是一脸的稚气。此刻正兴奋的扭头望着身后,在他的身后,垂着一道用珠子做的帘子,隐隐约约能够看到后面坐着一个人。

  至于是男人还是女人,赵无恤就不得而知了。

  就在赵无恤抬头望上面望的时候,从帘子后面传出了一个女人甜美的声音,“孙儿,你看看这个使臣长的怎么如此难看。”

  “就是,我听说他还是晋国执政的儿子。”卫公姬辄对着里面小声说道,完全忽视了殿下的晋国使臣赵无恤和周舍。

  “哦,晋国执政大人怎么会有如此难看的儿子,不会是亲生的吧。”女人小声的说道。

  “那我问问他。”

  “好,不过你要问的婉转点,不可太直接。”

  “是的,祖母。”

  卫公姬辄这才转过身,对着殿下的赵无恤说道:“贵使平身,你可是晋国执政赵大人的公子?”

  久久不给自己回音,一开口就问出如此没有水平的话来,赵无恤紧绷着脸,没有回答。

  这时,副使周舍有些忍不住了,略带生气的说道:“这位乃是我晋国执政赵大人的太子赵无恤大人。”

  卫公姬辄一听,立即露出欣喜的神色,赶紧转身对后面说道:“祖母,他不但是执政大人的儿子还是太子。”

  王座后面传出轻轻的笑声:“他竟然是执政大人的太子,真不知道执政大人看上他哪一点。”

  听着卫公姬辄与背后的女人闲聊,赵无恤已经气得无话可说了,但是面对一个只有几岁的孩子,赵无恤还是忍了下来,脸色铁青的望着殿上的卫国国君以及他身后的神秘人物。

  他能忍受,但副使周舍却不能忍,堂堂晋国的使臣何时受过如此侮辱?要知道在当时除了南边的楚国和东边的齐国,天下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与晋国抗衡的。要知道当时的秦国还在西陲与西戎打斗,根本无力与中原对抗。

  晋国的使臣走到任何一个国家,那绝对是受到高规格的接待,怎么到了一个小小的卫国,竟然会受到人家如此的冷遇。于是,性格耿直的周舍发飙了,“我说你们卫国这是怎么了?有没有一点接待使臣的规矩。”

  周舍如此高声一说,整个卫国大殿立即安静下来,国君和大臣们都吃惊的望着这位性格刚烈的晋国使臣。随后大臣们又不约而同的望着国君身后的帘子,似乎是在等待着某种回答。

  周舍见状,继续怒斥道:“卫国国君,你们如此窃窃私语,不顾外交礼仪,实在是太不像话了,今天我把话撂在这里,你们若再这样下去,我们可就要走了。对此造成的后果你们可要负责。”

  说完,周舍拉起赵无恤转身向大殿外走去。

  要知道此时的卫国国君卫公姬辄还是一个孩子,哪里见过如此激烈的场面,当下就吓得无话可说了,张大嘴巴惊异的望着即将离去的赵无恤和周舍。

  “吆,正使还没发话,副使倒是急了。”一个女人的声音从王座后面传了出来。

  帘子终于揭开了,从后面走出一个女人。

  赵无恤回首望了一眼,当下就惊呆了,如此美貌的女子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一眼令他终生难忘。

  


第四十三章 一个有故事的女人(一)


  不错,此女正是南子,春秋时期著名的美女。也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物。

  南子本为宋国公主,长得秀容窈窕,如花似玉。在没有出嫁之前和他的弟弟(同父异母的弟弟)公子朝被称为宋宫的一对俊男靓女,由于从小一起长大,又是世上少有的帅哥、美女,帅哥爱美女,一对情人就这样倾心相爱着,但因是同族,便只能私通而不能成婚。

  后来南子的父亲眼看着自己的一对子女要做出惊天动地的丑事来,就赶紧派人四处给自己的宝贝女儿找婆家,最后终于找到了卫国的国君卫公姬元。虽说当时的姬元已经是四十多岁了,君夫人也不知道册立了几个,但是直到南子嫁给他的时候,人家还是毫不犹豫的把君夫人的位置给了南子,毕竟南子可是当世稍有的美女啊!

  虽说嫁给了国君,也坐上了君夫人的宝座,怎奈卫公姬元一个糟老头子,其实也不能说是糟老头子,人家当时也就是四十多岁。但是到了这个年龄的卫公姬元除了长相平庸之外各项功能也开始减退,根本满足不了南子的需要;单凭这一点,南子就无法忍受了,于是结了婚的南子便经常借口回宋国探亲,与公子朝幽会。

  俗话说,纸包不住火,更何况这样的男女偷情这等艳事,岂能长久隐瞒?时间不久卫公姬元就发现了,可是他必定是一国之君,南子也是一国之后,碍于国君颜面,又因为自己年老体衰不能满足,卫公姬元只好隐忍。

  俗话又说,忍字头上一把刀,卫公姬元虽然表面上隐忍了,但是心里偏偏又咽不下这口气,于是便找出各种理由不再让南子回国。更何况此时的南子已经有了儿子,取名蒯聩(kuǎikùi,就是前面我们提到帮助赵鞅突围的卫国公子)。卫公姬元确实很爱南子,哪管蒯聩究竟是谁的儿子,便直接册立他为太子,以后好继承王位。

  卫公姬元的出发点是良好的,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做法拴住南子的心。

  但南子却不这么认为,虽然是将要做太后的人了,仍欲火甚旺,旧情缠绵。她见卫公不让自己回国,便在宫中大闹了几场,只闹得偌大的卫宫天昏地暗,鸡犬不宁。最后卫公万般无奈只好让步,只好定期将公子朝请来,以商谈国事为名,留在宫中,任他们重温旧情,而自己则听着老婆与别人呻吟,唉声叹气。

  一个男人能够忍受老婆给自己戴绿帽子就已经很是稀罕之极了。那么当一个男人愿意主动自己带上绿帽子那自然是奇闻,绝对的天下奇闻,而且是丑闻。

  丑闻很快传遍朝野,我们常说百姓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春秋时期卫国的百姓也一样,他们很快就将此事编成歌谣进行传唱,歌曰:“国君做媒人,姐弟共绣枕,郎舅争衾温,立国靠谁人。”

  对于宫中出现了这样的丑闻,朝中大臣多半明哲保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也有个别大臣敢于直面宫廷丑闻表达不满,大夫史鱼就是这样的人,他不忍心见后宫不堪,国政腐败,更不愿意卫国成为诸侯嘲笑的榜样,便想法让日渐成人的太子蒯聩知道。

  太子蒯聩此时年龄虽小,但已颇晓世事,闻听此事,羞辱难当,转身便要前往王宫向父亲卫公姬元挑明此事,让父亲痛下决心,处理此事。

  史鱼急忙阻止道:“太子不可操之过急,君上乃不得已而为之。我们只要想个办法让公子朝不再来卫国就是了。”

  “史大夫之言何意?”

  “臣有一计,可使公子朝不再来卫。”史鱼沉思后说道。

  “何计?”蒯聩忙问道。

  史鱼望着蒯聩说道:“我的这个计谋是专为太子您设的,不知太子敢不敢做?”

  “为国雪耻,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有何不敢?”

  史鱼见蒯聩已经上钩,继续激道,“如所行不秘,被夫人知晓,臣一家性命不足虑,太子将危矣!你可要想清楚了?”

  “我为太子,将统千乘之国,何惧夫人哉!大夫但说无妨。”蒯聩到底年轻,很容易上钩。

  史鱼摈退众人,附耳低声,如此这般地说了半天。蒯聩听后连连点头称是,盛赞“此计甚妙”!

  二人商议后不久,卫公又请来了公子朝与夫人床上议事。待到日落西山,卫公亲自执灯将公子朝送入后宫内室。此时南子已经梳妆打扮得如出水芙蓉一般,站在宫门外等候公子朝。

  望着含情脉脉的二人,卫公姬元咬紧牙关,喘口粗气,脸色甚是难堪,但又不好发作。待公子朝与南子相拥进入内室,卫公长叹一声,不顾宫仆在旁,跌坐在台阶上哭泣。

  一位老年内侍进卫公姬元如此伤心,上前安慰道:“君上,夜晚天凉,小心风寒。”

  说完扶起国君向外走去,卫公姬元回头看看,自己的寝室已溶进黑乎乎的长夜之中……

  在距离自己的寝宫不远的偏殿,卫公姬元瞪着两只喷射嫉火的眼睛,不时地向黑洞洞的寝室张望。就这样煎熬了一宵,直到东方发白,方才依着几案昏昏欲睡。刚迷糊了一阵,内侍就来禀报早朝的时候到了。

  “哎………”卫公姬元一声长叹晕晕乎乎的来到大殿,此时文武大臣已经列在大殿两侧,准备议事。

  坐定后,卫公姬元有气无力的说道,“诸位臣工,有事奏禀,无事退朝。”

  大臣们你望着我,我望着你,都不说话。就在此时,只见太子蒯聩一手提着剑,一手抓着衣衫不整的公子朝踉跄走上大殿。

  “啊?”

  今天真是稀罕啊!竟然会发生如此古怪的事情?

  众位大臣见状,相互对视,心照不宣,暗暗高兴。

  “这这这?”

  卫公姬元望着殿下的这一幕,坐不住了,他的心情是复杂的,真可谓是又惊又喜。惊的是太子竟然捉到了其母的情人,如果此事在朝堂之上张扬,自己这国君的脸面往哪儿搁?喜的是这样以来,经此一戒,公子朝怕是再也不敢来卫国了。

  尽管如此,但卫公姬元的心里还是埋怨蒯聩,心想你这做儿子的怎么倒管起母亲的私事来了呢?连我都睁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强咽下了这口气,你何必如此多事呢?虽然是为了父亲,但万万不该将他带到朝堂中来!这公子朝该如何发落才好呢?

  想到这里,卫公不由得口中期期艾艾起来:“这,这个……这个……”

  见父亲不好发作,蒯聩双手捧起宝剑,跪地说道:“儿臣从内室捉到一名刺客,请君父发落!”

  “哦………,原来是这样?”

  卫公一听,长长嘘了一口气,心中好似一块石头落地。

  众位大臣听罢也十分吃惊,原本是准备看卫公王宫笑话的大臣们这才意识到,人家太子根本就没有把公子朝当做母亲的情夫,而是作为刺客捉到了朝堂,无不暗暗佩服太子的智慧。

  但回首一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因为此时的额公子朝身披一件长袍,趿拉着足屐,另一只手还提拎着衬裤,发结未挽,乱蓬蓬的头发散落着,这哪里是什么刺客,分明是从被窝里拖出来的。

  “嘿嘿嘿……”

  见此情景,有几位大臣禁不住掩口窃笑。

  虽然被人从被窝里拔了出来,但是公子朝倒是面无惧色,毕竟从亲戚关系上将,他还算是蒯聩的舅舅,谅他卫国也不敢把自己怎么样?于是他一边整系衣带,一边傲然四顾。

  这种目无卫国朝堂的样子,惹恼了蒯聩,于是大喝一声道:“刺客跪下!”

  公子朝这才不得不低下了头。

  稍稍尴尬了一下,卫公姬元问道:“我儿于何处捉拿的刺客?”

  “儿臣清晨起来前往内宫问安,只见一人手持利刃立于君父床前,打算行刺君父。儿臣见状从身后扑上前去,将其捉住,这一看原来竟是宋国大夫。不知其为何图谋刺杀君父。随后儿臣细查看,见君父并不在内宫,于是就将其押来听候君父发落。”

  虽然卫公早已明白了儿子的用意,但是心中反而为难。毕竟公子朝是宋国人,更是自己请来的“贵客”。他与夫人私通,也是自己默许的,朝堂上审问,岂不是自寻难堪!

  转眼又一想以蒯聩的智慧绝不会想出这个主意,定是有人谋划,如不审理,情理上不通。怎么办?卫公左右为难,不由得茫然四顾。

  站在殿下的大臣史鱼自然猜透了卫公的心思,上前奏道:“公子朝乃宋之大夫,臣想他也不至于谋杀我国君。但持利刃出入内宫,违犯宫禁。君上应逐其出境,永不得再来卫国!不知君上以为如何?”

  卫公听罢,心中大喜,连连说道,“此法甚妙,此法甚妙,就以史鱼爱卿之言,将公子朝赶出卫国,永不准再来。”

  就这样,南子的首任情妇公子朝被驱逐出了卫国。


第四十四章 一个有故事的女人(二)


  公子朝走了,这下难以再次进入卫国了。

  没有了公子朝的温存,南子欲火难平,自然就对儿子蒯聩有所怨恨。虽然此后卫公姬元百般温存,无奈一个糟老头子长相令其生厌,功能又不能满足,真是无甚乐趣,感情上总觉空虚。

  感情上空虚的南子总要找点什么事情来弥补自己,动不动就跟国君发火。

  卫公姬元爱也不是,恨也不是,苦思冥想之后竟然想出了让南子上朝听政的愚蠢做法,但是枯燥乏味的朝堂议政有什么好玩的,几次之后,南子就感觉厌倦了。

  希望总在失望之极的时候出现。

  有一天南子听着无聊国政都快要瞌睡的时候,站在朝堂后面的一位大臣让南子眼前一亮,只见这位大臣长得很是不错,生得眉清目秀,仪表堂堂。

  “站在门口的那个人叫什么名字?”南子问卫公姬元道。

  卫公姬元抬头望着站在门口的大臣,只见他生得眉清目秀,形象俊朗,于是心中后悔的苦水就上来了,“你叫什么名字?”

  “臣名叫弥子瑕,刚从外地回到濮阳。”怪不得国君不认识,原来是刚刚从外地回来的。

  “弥子瑕?”南子默念了一声这个名字,随后对卫公姬元说道:“下朝后,让他到内宫来一下,我有事向他请教。”说完离开朝堂,转身回宫了,这无聊的朝堂对她来说一点意思都没有,呆着也是难受。

  南子走后,卫公姬元再也没有心情开朝会了,他知道南子想要做的事情,但他又不能不答应她的要求,他太爱这个女人了,爱到无怨无悔、甘愿戴绿帽的程度。

  当晚南子便同这位名叫弥子瑕的大臣睡在了一起。有了这一夜,弥子瑕立即意识到了女人与女人的不同,老婆与南子虽然都是女人,但是味道却截然不同。

  为了能够长期与南子温存,弥子瑕连家也不回了,就在王宫外租了一间房子住下来,专等南子召见。

  卫公生来惧内,既然南子与弥子瑕已经好上了,他也只好眼睁睁看着弥子瑕顶了自己的窝。弥子瑕也乘机让南子为自己谋得了更高的位置,此后他便畅通卫国内宫,无所顾忌。

  这一年夏天的一个午后,卫公姬元、南子、弥子瑕三人在王宫桃园里游玩。桃园总是能够让人产生遐想的地方,南子就是这桃园里快乐的精灵,虽然卫公姬元已经酸楚到了极点,但是南子高兴啊!

  不一会儿,南子就看见了一颗又大又红的桃子,于是摘下来拿在手中,对卫公姬元和弥子瑕甜甜的一笑道:“这里有一颗桃子,就像我一样,我要你们每人各吃一半,你们吃过这颗桃子之后就要像好兄弟一样,不再分你我。你们愿意吗?”

  弥子瑕点头高兴的答道:“这样最好,这样最好。”

  可是卫公姬元的心里却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心想这是我的桃子怎能让别人吃一半呢。但卫公姬元虽有怨言,却只能埋在心里,也像弥子瑕一样高兴的点头。

  随后,南子将桃子先给了弥子瑕。弥子瑕拿在手里边吃边笑剩了一半后,便将桃子给了卫公姬元。卫公姬元拿着别人吃剩的桃子,心里那个难受别提了,简直就是在滴血呀!

  他一口一口的吃着桃子,终于含着笑硬是将桃子吃完了。

  此后弥子瑕更是色胆包天,为所欲为。最后竟然同卫公姬元、南子一起过上了同吃同睡的怪异生活,卫公姬元也落下了同性恋的恶名。

  由于卫公姬元内惧南子,外宠弥子瑕,以致卫国政权旁落,国势衰微。

  虽然卫公姬元能够忍受这样的怪异生活,但是作为卫国太子的蒯聩却不能忍受。

  自从计逐公子朝以后,蒯聩满以为母亲会收敛自己放荡的行为,不料半路却又窜出了个弥子瑕,于是蒯聩便想到了大夫史鱼。

  无奈此时的大夫史鱼已经重病在身,不能上朝,蒯聩便去府上拜访,请史鱼出谋划策。

  病床上的史鱼喘着粗气对蒯聩说道:“为臣病入膏肓,生命垂危,不能助太子雪耻矣。鲁之孔仲尼(即孔子),乃当今圣人,太子可前往讨教。”

  蒯聩沉吟片刻,摇头叹息道,“此乃家丑,岂可外扬!孔子既为圣人,更加避讳宫廷艳事,还求大夫赐教蒯聩。”

  既然蒯聩不愿意请孔子帮忙,大夫史鱼无奈只好拿出最后的杀手锏:“臣作为卫国重臣未能劝谏国君重用贤臣而削弱弥子瑕,实在是不忠也。现在臣已是将死之人,想来必无机缘再谏君上,只好待臣以尸谏君吧!”

  史鱼无神的双眼流出了两滴混浊的泪水。

  蒯聩见状不忍心再问下去,便起身告辞了。

  就在这天夜里,史鱼与世长辞了,文武百官无不前往祭奠。

  得知消息的卫公姬元决定派太子蒯聩代他前往吊唁,当蒯聩再次来到史鱼府上时,史鱼的儿子拦住了蒯聩,“家父遗嘱,定要请君上亲自来吊,以偿生前对太子的许诺。”

  蒯聩会意,返回宫廷奏明卫公。

  卫公听后,捻着胡须思忖,国君往吊臣子,不合祖祭。但史鱼大夫本为先朝重臣,深明礼制,临终既有如此遗嘱,其中必有奥妙。

  再仔细一想大夫史鱼一生忠君为国,莫不是让我借机昭示天下爱才举贤之心?史鱼死后尚为寡人着想,真乃忠臣也!想到此,卫公便令决定前往吊唁史鱼。

  史鱼的儿子听说国君驾临,重孝迎到大门之外,将卫公姬元请进灵堂。

  卫公进入灵堂,只见史鱼的尸体直挺挺地躺在床榻之上,并未装棺入殓。

  啊?

  见此情景,卫公姬元大惊,要知道不装棺入殓在古代可是重罪。卫公姬元大怒对大夫史鱼的儿子责问道:“此乃欺君之罪,祸及九族,你等知罪否?”

  史鱼之子扑通一声跪倒,哭泣道:“家父留下遗言,不准装殓!”

  “哼………”卫公怒气未消,拂袖转身,就要离去。史鱼之子跪行拦住去路,苦诉道:“常言道,事出必有因。君上难道不愿听听这其中的缘故吗?”

  卫公停下脚步,怒气冲冲的说道:“快说!”

  “家父屡奏君上,免去弥子瑕之职,国可昌盛,家可安宁。君上不纳家严之谏,家父自觉愧对国人,便行尸谏。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上圣明,如若降削弥子瑕之职,臣即刻装殓。如若尸谏不成,为臣一家大小愿与家父黄泉相见。”说罢,史鱼之子伏地不起。

  卫公听后,盛怒稍稍有些消退,一丝怜悯之情油然而生。低头看见史鱼之子哭得悲痛欲绝,泪人一般,自己不免也洒下几滴同情的泪水。

  卫公姬元暗想,我何尝不想撤销弥子瑕呢?只是没有抓住真正的把柄,苦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啊!

  弥子瑕与夫人私通,岂能明言?

  现在史鱼以死来谏,看来他是愿意替寡人承担责任。好………,那寡人就依大夫史鱼的谏言为由免去弥子瑕的职务。卫公想到此,扶起了史鱼之子,说道:“速将史爱卿装殓入棺,爱卿所奏,寡人一切皆准!”


第四十五章 一个有故事女人(三)


    如果简单地用“惧内”来解释卫公姬元对南子的态度,那是不公正的。

  除了他本身深爱南子之外,还有更深的一层意思在里面,那就是南子是宋国人,宋的保护国是强大的晋国,而晋国又与卫国比邻,时刻都在虎视耽耽的盯着卫国的土地。

  而当下的卫国正同齐国交好,但也决不想得罪晋国。

  卫公姬元选择南子,宠爱南子,甚至默许她的一些放荡行为,固然因为她长得绝世无双,着实讨人喜欢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万一卫晋发生争端,宋国可以出面斡旋。

  这叫做忍辱负重,或者说,他是怕小不忍而乱大谋啊。他的苦衷,他的策略,一般人并不理解,因此而讥笑他;太子蒯聩也不理解,由嫌弃转而憎恨他。

  既然已经答应史鱼,卫公姬元也不能食言,回宫之后便以弥子瑕“文无安邦之策,武无定国之力”为由,降削了弥子瑕的官职,减掉俸粟五百石,并严令弥子瑕“今后非宣不得入宫!”

  很显然卫公姬元这一招是致命的,一下子把弥子瑕从云端打落到地上。

  虽然卫公姬元能够离开弥子瑕,但是南子却不能离开这个男人。自从弥子瑕离开卫国王宫之后,南子日夜思念弥子瑕,不久就染病在身。

  几天后南子的病情日见加重,此时的卫公姬元拿出了作为一个丈夫的职责,为南子端茶送水,穿衣叠被,把一个南子伺候的服服帖帖。

  南子毕竟是女人,见作为国君的老公对自己如此之好,南子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她似乎在自责,在忏悔,把对公子朝和弥子瑕的爱全都集中到了卫公的身上,以千般的温存,万般的春潮来弥补自己的过失,将一般女人难以具备的调拨风情、招云弄雨的技艺和解数全都施向了卫公,只弄得卫公受宠若惊,神魂颠倒,言听而计从。

  卫公姬元和南子这对夫妇似乎一下子找到了新婚夫妇般的甜蜜。

  当南子与卫公姬元的关系回暖之后,一个人却跟着遭殃了,这个人就是太子蒯愦。

  失去了弥子瑕的南子,现在开始有些怀念公子朝了,但只要她一想到公子朝,南子就开始怨恨蒯愦,若不是这小子做事鲁莽,说不定现在她还在和公子朝缠绵,“哼………,别看蒯聩这小子是自己生的,实际上是一直白眼狼,专给我找麻烦,看来这小子呆在朝中,对我一点好处都没有。”

  此后南子一有机会就在卫公姬元面说一些关于蒯愦的坏话。

  女人的话犹如一支支的利箭射向蒯愦,在南子的鼓动下卫公开始疏远蒯聩,常常斥责他的不孝与无知,鸡蛋里挑骨头似地挑剔他的过失,废太子而另立的念头也一点一点的形成。

  政治斗争常常是十分敏感的,君父对自己态度的变化,让日渐受到冷落的蒯聩察觉得毫爽无差。为了赢得这场政治斗争,蒯聩决定先发制人,除掉南子这个家与国的祸根,否则,他将不仅太子、君位难保,恐怕连头颅性命也难保全。

  经过几天的思考,蒯聩决定采取暗杀的手段来除掉南子。想好之后,蒯聩没有像父亲那样优柔寡断,一经决定,便立即行动,刻不容缓。

  蒯聩派心腹遍访卫国,终于找到了一位训练有素的刺客。功夫不负有心人,心腹很快就替蒯聩找到了目标。此人名戏阳速,生得小巧玲珑,眉清目秀,一身商贾打扮,颇似一名文弱书生;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一位肩不能担,手不能提的公子哥。

  当手下将戏阳速带到蒯愦跟前时,蒯愦直愣愣的望着面前的这位公子哥,许久说道:“你真的是位刺客?”

  戏阳速点头反问道:“太子不信?”

  “除非你能让我见到你的武功,我才相信。”蒯愦道。

  戏阳速淡淡一笑道:“太子今后就可以知道。”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蒯愦与戏阳速吃住在一起,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观察这位世人眼中的刺客。

  若不是经过反复实际考察,蒯聩无论如何也难相信,面前这位英俏的少年竟会是位行刺的老手。戏阳速头脑机敏,双目有神,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胆大心细,遇事不慌。更令蒯聩感叹的是他腿脚灵便,身轻如燕,手眼心步,配合协调,所有轻短利刃,在他手中,无不像大姑娘手中的绣花针那样飞走生花。

  而且戏阳速此人讲义气,重感情,嫉恶如仇,欲杀尽天下不平事,为朋友和主子肯两肋插刀。

  在对戏阳速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蒯聩先晓以大义,让戏阳速明了刺杀南子此行乃为民除害,为国立功,是保江山社稷的壮举。然后馈以重金,并答应事成之后,高官任做,荣华任享。

  经过一番鼓动之后,戏阳速爽快的答应了帮助蒯聩除掉南子的请求。

  一个多月后的一天早上,蒯聩将一装璜精致的小匣子递给戏阳速说:“此匣中装有献给南子夫人之重礼,你需小心侍候!”

  戏阳速庄重的点点头,在接过盒子的那一刻,他明白时候到了,该行动了。

  随后戏阳速仍作巨商大贾装束,衣着十分考究,一切准备停当,蒯聩带戏阳速来到南子宫中,满面春风地对南子说:“启奏母后,儿臣新得了一件稀世之宝,特来孝敬娘亲。”

  近来南子很少见蒯聩这样毕恭毕敬,和颜悦色地对自己说话,心里竟也十分高兴。毕竟是自己的孩子,亲生的骨肉,过去的一切似乎都不应该发生,一句“娘亲”喊得她心里酸楚楚的,她甚至悔恨不该在卫公面前说蒯聩的坏话,更不该劝卫公废太子而另立,毕竟女人的心肠总是软的。

  “何种宝物,竟把我儿喜到如此程度?”南子眉开眼笑地问。

  蒯聩转身对戏阳速说道:“快将宝物献上!”

  进得宫来,戏阳速便双手捧匣,双膝跪地,使劲地低垂着头。这大约是小民百姓见君夫人的礼节和规矩。听蒯聩命令献宝,戏阳速急忙膝行而前,将精致的小匣双手捧与南子,但仍死死地低垂着头。

  南子接过匣子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颗硕大晶莹的明珠。

  “果然是稀世之宝!”南子惊喜地说,“难得我儿的一片孝心……”

  就在他们母子谈话的刹那间,戏阳速偷偷瞥了南子一眼。

  这罪恶的一瞥呀,便酿成了大祸。


第四十六章 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