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春秋狼烟-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衣人看都没开智瑶,自顾自说了一句,“你是智申?”
“我不是,我是他儿子智瑶,有什么话直接跟我说。”
“既然不是智申就不要打扰我喝酒,你还是请智申来了,我再跟他说。”说完,青衣人闭目养神。
青衣人一副瞧不起的表情,快把智瑶给气疯了,他拔出剑来直逼青衣人的脖子道:“如此狂徒,看我不杀了你。”
青衣人眼睛抬都不抬一下,继续闭目养神。
豫让见此,上前拉住智瑶的手,“我观此人临危不惧,神情镇定,很不一般,我们还是回去向大人禀报才是。”
“哼………”智瑶也恢复了冷静,转身离去。
青衣人抬了抬眼皮,“把酒樽还我,不要影响了我的酒兴。”
“咚………”智瑶气恼的将酒樽重重的蹲在桌上,转身离开闲来客栈。
时间不大,智申在智瑶、智宵以及豫让等门客的陪同下一起来到闲来客栈。
“先生可是要见智申。”见到青衣人之后,智申客气的说道。
青衣人一听是智申亲自来到,赶紧起身向智申拱手说道:“周人士茁见过智大人。”
智申也回礼拱手道:“士先生好,不知先生见智申有何要事?”
士茁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两手一背,问道,“智氏有三利三不利,大人可否知道?”
三利三不利?
初次见面,士茁就给智氏提出了如此尖锐的问题,这令智申等人甚是意外。
“何为三利三不利,请先生明示?”智申客气的问道。
士茁指着对面的座位对智申说道:“大人请坐。”
智申坐下后,士茁说道:“眼下晋国智氏有三利,一利是智氏承继智跞大人执政的功德,在晋国可谓是德高望重的世卿贵族,有极大的号召力,另外大人又担任着下军佐的位置,对于智氏的发展极为有利;这二利吗?那就是智氏的封邑在晋国的南部,土地肥沃,人口众多,而且地理位置重要,为晋国西进南出的必经之地,得此地进可以成王霸之业,退可以守护家园;三利是智氏上下团结,没有出现其他世卿中父子反目、兄弟相残的悲惨局面。有此三利智氏距离成就王霸之业不远亦。”
智申听着士茁的分析,不住的点头,就连站在旁边的智宵、智瑶等人也不由得对士茁的分析表示认可。
就在众人准备听士茁的“三不利”时,士茁却重新坐下,继续喝了口酒,不再说话。
站在一旁的智瑶的着急的问道:“愿闻先生的三不利是什么?”
士茁望了一眼智瑶“你不是要杀我吗?还问我干嘛?”
智瑶尴尬的笑了笑:“智瑶有眼无珠,不识先生大才,还望赎罪。”说完智瑶拱手下拜。
既然智瑶态度诚恳,士茁继续说道:“智氏的三不利对智氏的发展极为关键。一是智氏虽在晋国有着很深的根基,但是面对强大的赵氏,智氏始终只能处于陪衬的角色,难以展开拳脚施展抱负,也就是说赵氏不消弱,智氏就难以发展。”
嗯?
智申等人愕然,不知道士茁这样一个外地人,为何对晋国的形势了解的如此精准。
“二是在目前晋国四卿中智氏没有可以依靠的帮手,你们应该知道晋国四卿中韩赵两家百年来一直是相互提携,互为依托,魏氏又与韩氏关系密切,我想问一下智氏的帮手在哪里?”
士茁环顾了一下,智申、智宵、智瑶都摇了摇头,的确智氏在晋国确实没有帮手。
“这第三不利对于智氏最为重要,那就是智氏没有杰出的人才辅佐。纵观今日智氏的核心人物除了智氏家族内的人员以外很难找到当今世上的名士辅佐,可以说智氏是文弱武强,这种格局很不利于家族的发展啊!”
说罢,士茁长长的叹了口气,“不知我分析的是否准确?”
“先生所言极是,智申深感钦佩。”智申说完站起身双手抱拳弯下身,对士茁说道:“智申及智氏所有成员诚恳邀请先生辅佐智氏,还望先生不要推辞。”
智宵、智瑶、豫让等也抱拳说道:“还请先生不要推辞。”
见智申等人如此诚恳,士茁也起身对着智申等人拜道:“周人士茁拜见主公。”
智申双手扶起士茁道:“有了先生的辅佐,智氏一定会蒸蒸日上。店家,快准备雅间,我等要与先生一醉方休。”
店家很快就为智申等人准备好了雅间,双方重新坐定后,智申问士茁:“请问先生师出何门?”
“周室苌弘。”
此言一出,智氏皆惊,“这么说先生的老师是周王室的苌弘大夫。”
士茁一脸平静道,“就是被赵鞅逼死的苌弘大夫。智大人担心了,害怕赵鞅因此加害于你?”说完,士茁自顾自的喝酒,根本没有在意智申的表情。
士茁是苌弘的学生?
对于赵鞅逼杀周王室苌弘的事情,智申是知道的,也知道赵鞅因此还差点要了命,于是有所担心的说道:“不是,不是。我怕他干什么?”
“智大人若是担心,士茁就此别过。”说罢士茁准备起身离席。
智瑶上前,一把按住士茁,“先生莫走,我倒是觉着当下的智氏更需要像先生这样与赵氏有隙的有识之士。今日赵氏势大,我们不得不妥协以求存活,但赵鞅之后,谁将是晋国最大的家族尚不可知。今日我们收留先生,除了先生的大才之外,也可以借机试探一下赵鞅的反应,他若加以阻止就说明他有意打击我们智氏,从内心深处对智氏抱有敌意;若果他置之不理,那就说明他有容人之量,值得我们继续合作。父亲大人,我们没有必要战战兢兢仰人鼻息。”
士茁抬眼望着智瑶,“智瑶公子有胆有识,前途不可限量,智氏有望亦!”
听完智瑶的话,智申也来了胆量,端起酒樽对士茁说道:“能够得到先生这样的高才为智氏效力乃是智氏的大幸,望先生竭忠尽智为智氏服务,智申敬先生一樽!”说完,智申等人一起举樽庆贺士茁来到智府。
绛都赵府。
当家臣将苌弘的学生士茁成为智氏家臣的事情告诉赵鞅的时候,赵鞅并没有显得意外,淡淡说了声“知道了”就此了事。
就这样,春秋末年著名的谋士士茁就进入到智府,成为智氏的家臣。
第二十四章 建议
士茁投奔智氏给智氏带来新鲜的血液,智氏上下都对这位经天纬地的大才佩服的五体投地,特别是智瑶更是没事就望士茁的院子里跑,聆听先生的教诲。
这天,智瑶和豫让视察完军队又不约而同的来到士茁的院子,一进院子就看见士茁正在给花浇水,智瑶走上前道笑呵呵的说道:“先生累了,我来帮你浇水。”
说罢也不管士茁同意不同意就直接拿过士茁手里的瓢,士茁一见如此就随他去,智瑶一边浇水一边给士茁说最近发生的事情,“先生,今天我和豫让前去军队检查营房,发现好几个士兵都在营房里藏有吃不完的食物,我把他们狠狠的收拾了一顿,今后再发现私藏食物就军法伺候,看他们还敢不敢藏东西。”
士茁拍了拍身上的土,随后坐在花园边的台阶上说道:“你有没有问这些藏东西的士兵都是什么地方的人,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些士兵一定是从晋卫边境一带过来的。”
“啊?”
站在一边的豫让听罢吃惊的说道:“先生说的不错,我问过他们大都是晋卫边境过来。”
“那里遭了旱灾,他们的家里早就断了口粮,他们是想藏一点食物等到换休的时候带回家给家人吃的。你打了他们还收了他们的食物,还让他们的家人怎么活啊?”
智瑶一听,立即站起身,原来简单的表象背后还有如此深的原因,“那依先生之见,我该怎么处理此事?”
“这还要我说吗?适当给他们发点东西,放几天假让他们回家看一下父母,管保下次打仗的时候他们一定会不要命的往前冲。”
智瑶哈哈大笑:“先生高明,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本质,雪中送炭总比锦上添花要好得多,就依先生之策。豫让,你下去就从军粮中拿出一些来送给这些家里受灾的士兵,再给他们放几天假,让他们回去接济一下家里。”
“诺………”
过了一会,智瑶道:“先生,你的花浇完了,不知你是否满意?”
士茁笑着说道:“满意、满意。公子给我浇花,哪有不满意的。”
智瑶拍拍手上的土说道:“花都浇完了,还不请我喝杯茶水。”说着自顾自的望士茁的客厅走,士茁、豫让也笑着跟了上来。坐定后,智瑶自己先倒了一杯茶一口饮尽,随后再给士茁、豫让倒上。
“这大热的天,先生就不要自己浇花了,让下人们去干好了。”
士茁听罢,立即制止道:“公子,这你就不懂了,自己养花的感觉和别人替你养感觉大不相同,别人替你养花,那只是单纯的养花,但是自己养花,那就是养性了,怡然自得,美不胜收啊!”
智瑶和豫让都笑了,对于先生的雅景,他们虽不能做到,但也能够理解,毕竟这些读书人和他们这些武夫喜欢的事情就是不一样。
喝了口茶,智瑶问道:“先生以为在今天的晋国智氏该如何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也就是说请先生为智氏谋划一个未来。”
士茁调侃道:“看来二公子很有远见,还没当家就考虑智氏的未来了。”
智瑶笑着说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智氏若有不测,作为智氏的子弟肯定不会有好下场,所以提前考虑既是为了智氏也是为了自己吗。”
士茁慢慢的抿了一口茶,“公子可记得我那天说的智氏有三利、三不利?”
“记得。”
“我这里还有兴智三策,公子愿意听不?”
智瑶凑到士茁跟前说道:“愿闻其详,先生请讲。”
“以目前的情况来,赵氏在十年内将始终会是晋国最大的家族,无人可以撼动他的地位,所以公子一定不要心急,更不能有和赵氏一争高下的想法。反而应该多与赵鞅处好关系,得到他的信任和倚重,唯有这样你才可以在晋国站得住脚。等你站住脚之后,下一步就要向军队里发展,乱世出英豪但军队始终是基础,你和豫让都是难得的军事人才,只要你在军队里有了较高的威望,那么等到时机成熟取代赵氏成为晋国的最大家族就顺理成章了。这就是我的第一策就叫藏其锋芒、循序渐进。”
“智瑶记下了,请问先生第二策。”
士茁喝着茶,继续说道:“第二策就是争取外援、连魏抗赵。现在的晋国四卿中韩赵是世交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不会拆散他们的联盟,弄不好还会弄巧成拙引起他们的防备。但是魏氏却一直处于游离状态,一旦拉过来就会成为智氏的盟友,有了这个盟友,你想想实力上处于第二的智氏与第三的魏氏结盟,就不逊色处于第一和第四地位的韩赵联盟。”
这一席话听得智瑶如梦大醒,“好、好、好,先生之计太好了。智瑶真服你了。那依先生之见,如何才能拉拢到魏氏呢?”
“公子对赵鞅了解多少?”
智瑶摇摇头道:“不甚了解。”
士茁听罢也摇摇头道:“这就是公子乃至智氏的不对了,要想打败一个人首先应该了解这个人,你们应该好好了解赵鞅才对。据我所知赵鞅是个相当霸道的人,凡是霸道的人一般都不会太听进去别人建议,时间长了那些经常被他否决的人自然就会有了怨言;这时候如果您能够与他们保持一致,一次两次是巧合,那么十次八次以上可就不是巧合了,别人会以为你与他是知音。以后再多与他走动走动,久而久之是不是就和你保持同步了,不用说联盟也是联盟了。”
智瑶喜形于色的说道:“妙啊,有道理,有道理。魏侈等人没有太多城府,遇事喜欢直来直去,意见多会被赵鞅否决,时间长了魏氏会以为赵鞅有意与他们为难,此时如果我们多与其保持一致,自然就是联盟。”
士茁望着智瑶微微的点了点头,算是肯定。
智瑶给士茁倒上茶水,“愿闻先生第三策。”
士茁一边喝茶一边说:“这第三策就是广招人才、百家争鸣。一个家族一个国家如果只有一种声音,那么这个家族或者国家就会走向狂妄和自大,到那时距离灭亡就不远了;只有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够发展强大,特别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能够多听听反面的意见和建议,针对这些反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的进行商量讨论,最后得出的结果肯定是经得起考验的正确结果。”
“而智氏的弊端就在于家族的核心人物都是家族自己的人,一旦遇到重要事情都是智氏自己的人在做决定,从来都不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你们,因为在智府中就没有当今的天下名士。”
“先生大才天下无双,智氏如虎添翼,不在需要其他人了。”
士茁淡淡的说道:“公子须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士茁只是这芸芸众生中普通一员罢了。智氏如果要得到长足的发展,还需更多的人来帮助。公子以后多留心就是了,别动不动就拿剑指着别人。”
智瑶不好意思的笑着道:“看来先生还是在意智瑶当初的无理举动了。”
“礼贤下士,如果智氏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天下的贤士自然就会蜂拥而至,如果你态度傲慢莫要说别人来投奔你,就是你原有的贤士也会离开。”
智瑶诚恳的说道:“智瑶记下了。”
第二十五章 再次进攻朝歌
朝中的事情办完了,家里的事情也解决的差不多了,现在晋国执政大人赵鞅再次想起了他的对手,远在朝歌的范吉射和中行寅。
不把这两个晋国的叛贼彻底剿灭,赵鞅始终是睡不踏实的。
这一年的十月,赵鞅再次集结兵马向卫国进发,这次他要一举拿下朝歌彻底铲除范吉射与中行寅的势力。整装待发的晋国主力很快就打到了朝歌城下,并在朝歌南门下安营扎寨。
之所以选择在朝歌南门安营,那是因为朝歌城紧靠晋国,西北面都紧邻晋国,东面可以逃往齐国,但路途遥远,南面则可以逃往卫国腹地。
为了防止二贼向南边逃往卫国腹地,特地在超哥南面安营扎寨。
卫国朝歌城内。
范吉射望着城下黑压压的晋军,心里犹如结了冰一般,这些年来,在与赵鞅的斗争中自己所带的兵马基本消耗殆尽。而且自从上次邯郸之战中行亮被杀之后,他的政治盟友中行寅就像失去魂一般,一点也没有当年的锐气,再一次从邯郸逃回到了朝歌。
此后的中行寅就知道喝酒纵情声色,什么事情他都不管了,当下的局面只有他一个人在这里独立支撑。
但是好久没有用兵的赵鞅确再一次兵临城下,万般无奈的范吉射只有找中行寅商量。于是便疾步匆匆的来到中行寅的住处,只见中行寅正躺在榻上,身边两位美女正在给其捶腿,另一个美女正在和中行寅喝酒。
看到范吉射进来,中行寅拍拍美女的脸说道:“宝贝,去陪范大人喝一樽,让范大人也尝尝鲜。”
听了中行寅的话,美女端着酒来到范吉射跟前,完全没有顾及到此时的范吉射已经是脸色铁青,他一把打翻美女递过来的美酒,“滚出去!”
几个美女吓得赶紧跑了出去。
望着整日浑浑噩噩的中行寅,范吉射的心情糟透了。
他在中行寅的榻前坐了下来,打算和这位昔日的政治盟友好好谈一谈。
“中行大人啊中行大人,你好坏也曾经是晋国的上军将,怎会沦落成为今天的这个样子。”
中行寅打着酒嗝,口齿不灵道:“就是因为我曾经是上军将,所以才应该这样,你想想当年一心为了往上爬,错过了好多的青春年华,现在我已经老了,应该好好享受一下。”
范吉射气急败坏的说道:“现在赵鞅已经打到家门口了,你还想享受,等着受死吧!”
中行寅又打了个酒嗝,一脸不在乎的说道:“大不了是一死,现在我就等着受死,没什么可怕的。”
“你整天这样,就不为以后想想。”
“以后?哈哈哈,我还有以后,现在孩子都没了,我还有以后。再说我现在都已经快七十岁了,还敢考虑以后。”多年前,中行寅五十多岁的时候就担心活不过六十,所以急着当执政以了却一生的心愿,结果十多年过去了,虽然执政没当上人却还继续活着,只是当下他连唯一的孩子也没了。
现在对他来说能活的都是多余的,好好享受吧。
看着已经颓废到底的中行寅,范吉射叹了口气,“中行大人,我想最后问你一句,你真的想流落他乡,横尸他乡。”
中行寅站起身,清醒了一下自己后说道:“范大人,别幼稚了,我们不流落他乡还能干什么,难道还能打败赵鞅重新回到晋国执政,做梦吧!”
中行寅的话虽然不好听,但是他说的也是实情,回到晋国现在看来是完全没有可能了,只要能够安安生生度过余生就不错了,但是就是现在自己想安度余生,赵鞅也是不会放手的,他是要赶尽杀绝了。
范吉射明白,只要他和中行寅活着,赵鞅就不会放手,就会派兵追杀。
“哎……”范吉射长叹一声走出了中行寅的住处,现在他才明白什么叫做英雄末路、烈士暮年,早知今日悔不当初啊。
路上他碰见了刚才被他赶出来的几个美女,她们正在那里说话,不是发出笑声。她们那里知道范吉射心里的苦处,即就是赵鞅打过来,哪管她们的事情,对她们来讲谁来了号不是一个样。
几位美女看到范吉射过来赶紧停止了说话,范吉射抬头示意。美女们心领神会赶紧跑向中行寅的住处,不一会儿里面又传来****的笑声。
范吉射默默的走了,他的心里空空荡荡的,面对强敌,他现在一点主意都没了。
回到住处,范吉射呆坐在下来,逃亡的这几年他一下老了,没有了当年的锐气和有主见。
这时,下人来报:“主公,梁大人要见您。”
梁大人?
难道是梁婴父?
“哦,快请。”梁婴父自从上次策划范皋夷叛乱的时候就感到必败,于是在范皋夷冲进王宫的时候就撒腿往朝歌跑了,随后被范吉射收留。
梁婴父走了进来,看到面色难看的范吉射,“范大人气色不佳啊!”
“现在都是困在笼子了的羔羊了,还能有什么气色?”
“就算是被宰的羔羊也不能等在这里啊!打不过我们也可以跑啊,当年文公不是就在外面流亡十九年最后取得胜利成就一番霸业的吗?这么小的困难你就如此消极,今后还怎么活?”
梁婴父的话犹如一剂强心药,再次激起了范吉射的斗志,“梁大人所言极是,比起当年文公来,我们现在的困难根本算不了什么?最起码还有这么多的国家在帮助我们,只是当下中行寅大人的意志彻底消亡了,整天就知道花天酒地,我恐怕这样下去会影响到我们的军心民心。”
“他死了孩子没了依靠,这个我们可以理解,对他还是要想想办法,最不行也不能让他呆在这里,影响军心不说,到时候赵鞅打过来,如果中行大人有个三长两短我们也不好交代,必定他也是为了二卿事业出了力的人。”
“也是,那依梁大人之意该如何处理这事?”
梁婴父眼珠子一转,“可以将他再次送到邯郸或者外国去,邯郸的赵籍可是他的外孙,这样中行寅大人也就有了依靠,或许会重新振作起来。”
范吉射听言,点头道:“也只能如此,虽然他没了孩子,但是还有外孙,至少到了邯郸他不会感到寂寞。只是现在赵鞅数万兵马围住朝歌,我们很难出去!”
“我想这应该难不住范大人吧!声东击西的策略总会吧!赵鞅的兵马在朝歌城南安营扎寨,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我们从南边突围,但他绝对不会想到我们竟然会向北边的晋国腹地逃跑。”
范吉射点头道:“也就是,那晚上我就派兵攻打东门造成我们要从东门突围的假象,然后就安排中行寅大人从北门突围出去。”
二人就这么说定了,只等晚上的突围。
第二十六章 突围
与梁婴父商定之后,范吉射再次来到中行寅的住处。
却意外发现中行寅却没有喝酒而是一个人走出住所,来到院子里。已经是深秋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一片一片的叶子落下,中行寅头发蓬乱,心情也犹如这萧萧落木一样糟透了。
就在这时范吉射又来了,中行寅看了一眼淡淡的说道:“又来做什么?”
“准备送中行大人出城。”范吉射说道:“你也知道赵鞅攻克朝歌是迟早的事情,我想趁赵鞅还没有攻克之前先将中行大人送出去,以免今后有个三长两短。”
中行寅听罢,倔强的说道:“我哪也不去了,就把这把老骨头留在这里好了。”
范吉射急了,“中行大人你好糊涂,你可知道我准备将你送到邯郸去,那里有你的外孙赵籍,到了那里你可就不寂寞了。”
一听说要将自己送往邯郸,中行寅情绪低落,前几天他就是因为儿子死在了邯郸,心情难受才刚刚从邯郸跑到朝歌,谁曾料到这还没过几天又要回邯郸去了。
但是事出紧急,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稍稍一想,中行寅却提出了一个令范吉射啼笑皆非的要求:“这样也好,不过我一定要带上我的这三位美人。”
啊?命都保不住了,还要带上美人?
此言一出,一下子把范吉射气的无话可说了,命都快没了还惦记这美女,真不知这中行寅到底是怎么了,于是他没好气的说道:“大人,你可知道,我们这是突围,是有生命危险的,突围的好了能够安全出去,突围不好,那就把命丢在城外了,你带上她们怎么跑?”
“我不管,就是死我也要和她们死在一起,我本来就没有抱着活的希望,死就死吧。”
一看到中行寅如此执拗,范吉射彻底没话了,那就随他去吧,是死是活由他,于是没好气的说道:“你自己看着办。”
虽然范吉射已经是非常生气了,但是对中行寅还是不能不管,当天晚上他便将名将籍秦请来了。
“籍秦将军,依你之见我们在朝歌城能够坚守多长时间?”
“最多一个月。”
范吉射点点头,沉思之后说道:“不瞒将军,以目前朝歌城的兵力和食物来看,我看最多只能坚持半月。不过今天我请将军前来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将军去办?”
“大人请讲。”
“将军应该知道,你家主公自从上次邯郸之战失去公子之后,情绪就一直不好,仗不想打,国不想回,整天就知道喝酒玩乐。面对大战在即,我打算派将军连夜护送你家主公突围出朝歌城,并将你家主公护送到邯郸,那里的赵籍毕竟是他的外孙,见到外孙,至少可以减轻一下你家主公的丧子之痛。”
“大人所托,籍秦将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一定会将我家主公安全护送到邯郸。只是籍秦担心我等走后朝歌城的兵力将会更加不足,到时候大人拿什么与赵鞅对抗?”
范吉射望着籍秦,坚定的说道:“这个将军不用担心,大不了拼个你死我活,血洒疆场,将军只管护送好你家主公就行,其它不用担心。”
当天晚上籍秦前往中行寅的住处准备带中行寅突围。但执拗的中行寅却不管不顾要带上三位美女一同出城,否则他就要和美女们一起死在城里。
当下就难住了籍秦,他怎么也不会想到曾经意气风发的主公,今天竟然变成了一个好色之徒,而且顽固的不得了。这使得籍秦不得不想到了被杀的中行亮,原来只知道中行亮好色贪财,现在看来这父子二人是一丘之貉,子承父业。
百般劝阻不成后,籍秦只好答应中行寅带着美女一起逃出朝歌城。
三更时分,范吉射亲自带领朝歌城的所有兵马全力从东门突围,引诱赵鞅挥军向南门集合。
战斗打响之后,籍秦即刻护送中行寅的车驾从北门杀出,由于要带上几位美女,原本可以驾车轻松逃出的籍秦不得不增加了突围的难度。
当籍秦带领的三千多兵马杀出朝歌北门不远,突然前面出现了一队兵马,为首的乃是韩庚,“大胆贼人,哪里走?”
啊?
原本以为已经逃出城的籍秦大惊,回首对中行寅道:“难道我们中了赵鞅的埋伏?”
中不中埋伏,中行寅已经不是那么太在乎了,七十多岁,他已经活够了。
原来在赵鞅下令围攻朝歌的时候就知道城中的二卿一定会从哪个门突围,必定在数倍于与自己的兵力的围困下,二卿迟早都会找到一个突破口进行突围。
于是赵鞅下令由自己亲自守护南门,智瑶守护东门,魏侈守护西门,留下相对安全的北门由刚刚代父上朝的韩庚来守,必定出了北门只有晋国一条出路,就是二卿再蠢也不会从北门出逃。
可是事情就在最不可能的地方发生了,结果二卿就选择了从北门突围。
在安排好四门防守的同时赵鞅还要求所有守门的将领在没有得到他的命令之前,不得随意增援其它门的守将,以免给敌人找成可乘之机。之所以如此安排,那是因为赵鞅当年在晋阳被围困的时候就多次使用这种声东击西之计,今天决不能让二卿在朝歌重演。
于是当中行寅从北门出逃的时候,韩庚的军队已经在北门外不远处等候他们了。
“哼?你是何人,竟敢拦住我的去路?”虽然遭到围堵,但籍秦并不慌张。
“我乃是赵大人手下的将领韩庚,你是何人?竟敢带兵突围?”
“韩庚?哼哼,无名小辈竟不认识我籍秦?”
籍秦?
“哼…,你的大名我早有耳闻,但是你不分敌我,助纣为虐,必定死路一条。还不快快投降?”
话已至此,大战在所难免。于是,籍秦驾车向韩庚冲去,很快就战斗在一起。
但是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无论籍秦多么勇敢,但见自己的兵马不断减少,却一点也看不到敌人的兵马有后退的迹象。战斗一直从晚上打到快天亮的时候,借着黎明的亮光,韩庚下令用箭射死籍秦等人。
“众将士,莫要恋战,射死他们。”
“啊?”
听到韩庚要射死自己。
坐在车里的中行寅吓得魂飞魄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