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春秋狼烟-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诺………,小的们一定把眼睛睁的大大的,不放过一丝一毫的东西。”
“好………”赵罗满意的点点头,抬眼望了一下不远处的赵无恤,只见他两手空空,什么也没拿,“哼………,不拿工具,不带随从,我看你怎么找到宝符。走………”
赵罗命令一声,带着人就早早走了。
临出门前,赵伯鲁到底心善,上前对赵无恤道:“二弟,你不带工具怎么找宝符呀?”
赵无恤自信的笑了笑说道:“兄长,你也不想想若是宝物肯定用眼睛就能看到,如果用眼睛也看不到,你带上耒耜也不会找到,常山那么大,你一块一块的去挖。那要挖到何年何月?”
赵伯鲁听完赵无恤的话,虽然觉着有理,但他想父亲既然能告诉自己说他把宝符埋在了常山就一定会有,只要自己认真去找就一定能够找到。
驾车也就是多半天的路程,兄弟三人便来到常山。
望着巍峨的常山,赵无恤并不着急挖掘,而是信步向山上走去,随后又从山顶走到山下,来来回回走了几遍,最后在山顶停了下来,久久凝视的望着北方,没有一点要挖宝符的样子。
赵伯鲁来到常山以后,左右观察看了几遍,又派人仔细查看山上的洞穴和风水宝地,最后确定好几个位置,便开始挖掘,三天后除了沙土、石块、野果之外一无所获。
老三赵罗来到常山之后,一边派人寻找最有可能藏宝的地方,找到之后便开始命人进行挖掘;另一方面派人到山上居住的人家去一家一家的搜查,看谁家有什么宝贝、古玩等等一一都不放过,三天后找到了一些珠宝玉器和珍惜古玩,也算是有所收获。
三天后赵府大厅,赵鞅和所有赵氏的族长们早早就等在了那里,等待着三位公子寻找宝符的结果。
时间不大,赵伯鲁、赵无恤、赵罗兄弟三人带着各自的宝物来到了大厅,只见赵伯鲁一身的尘土,赵无恤和赵罗倒是浑身上下干干净净。
望着三人一身疲惫的样子,赵鞅问道:“你们三人前往常山寻找宝符,效果如何?伯鲁,你先说说。”
赵伯鲁拱手对赵鞅和各位族长拜了拜后说道:“父亲大人,各位叔伯,孩儿按照您的吩咐对常山上的洞穴和风水宝地一一挖掘,三天来一无所获,孩儿没有找到宝符。但是孩儿找到了泥土和野果,我觉着这就是我们赵氏的宝符;土地是我们赵氏赖以生存的基础,野果是我们食物,只要有了这两样东西,我们赵氏就一定能够兴旺发达。”
哦?
“你找到了泥土和野果?”
“嗯………”赵伯鲁规矩的答应道。
赵鞅点头,赵氏宗族的族长们也对赵伯鲁的回答表示满意。“好,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赵鞅示意赵伯鲁退下。
随后赵鞅面向赵罗:“你找到宝符了没有?”
“孩儿对常山上的百姓家里一一搜索,搜到了不少的好东西,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父亲大人所说的宝符。”随后赵罗叫人把搜到的宝物抬了上来。
东西确实不少,看来赵罗也是费了些功夫。望着这些珠宝玉器、珍藏古玩,赵鞅的脸色越来越老难看。
“啪………”
赵鞅猛拍一下案几,吼道:“无用的东西,你这是扰民,毁坏我赵氏的声誉。立即命人把这些东西给我送还回去。否则我对你定斩不饶。”
“啊?”赵罗吓得面如土色,赶紧说道:“孩儿一定送还,一定送还。”说完,连滚带爬的离开了赵氏大厅。
最后赵鞅望着赵无恤,之所以把赵无恤留在最后,乃是他有意为之,也对他给予了最大的希望,赵鞅:“无恤,你找到宝符没有。”
赵无恤拱手答道:“找到了。”
哦?
赵鞅以及赵氏的族长们听罢都有些吃惊。
“拿来看看。”赵鞅问道。
“这件宝符现在还不能拿来。”
“既然是宝符,为什么不能拿来?”赵氏族长们更为吃惊,有人问道。
听着众人的议论,赵无恤望着父亲赵鞅,“父亲,我能说吗?”
赵鞅点头道:“可以说出来。”
赵无恤转向赵氏的族长们,“赵氏的这件宝符是一个国家,一个严重威胁赵氏安危的国家………代国。”
“啊?赵氏的宝符是一个国家,这是为何?”族长们惊异望着赵无恤。
赵无恤继续说道:“诸位爷爷、叔伯,虽说我们赵氏的封邑不少,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在北方的土地形状呈月牙状,而这个月牙的缺口处就是代国所在的位置。可以说代国在我赵氏领地的心脏位置,距离我赵氏封地晋阳太近,从代国出兵晋阳不足百里,几个时辰就可以打到赵氏的核心地带,现在看似无事,但是谁敢保证,今后代国不会被他人所利用。一旦代国被他人利用将会对我赵氏找成灭顶之灾。所以说代国才是事关赵氏命运安危的宝符。”
赵无恤的分析领所有赵氏的族长们既震惊又欣喜。
赵鞅微微点头,“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理?”
赵无恤环顾之后,“在座的既然都是自己人,那我就直说了。拿下代国,为我赵氏所用。”
“嗯………”
听完赵无恤的话,在座的赵氏族长不由得长长的舒了口气,随后赵鞅族叔捋了捋胡须道:“现在的代王乃是宗主的女婿,不足为虑。”
赵无恤:“今天当然不足为虑,但再过几十年就会成为大麻烦。”
众人点头,这的确是个问题,实实在在关系到赵氏未来的命运。在所有人的赞许中,赵鞅更是感到欣慰,无恤果然不负众望,深知自己的想法。
赵鞅回首望了望身边的其他人,众人都对他点点头。
于是赵鞅对赵无恤道:“无恤,你先下去吧,我和你的叔伯们还有话说。”
“诺………”赵无恤退出了大厅。
等孩子们都走后,赵鞅对各位族长们道:“各位叔伯兄弟,既然我们都是自己人,你们听了三个孩子的话,大家有什么看法就明确的说出来,我们好一起商议。”
大家左右对视了一下,一切都在不言之中,最后大家的目光又集中在了赵鞅族叔的身上。
族叔左右看了看后道:“既然大家不愿说,那老朽就先说几句,不对的地方还请宗主和各位指正。从三个孩子的表现来看,当然是无恤对我赵氏的前途和未来看的最准,分析的也很到位;但是他的庶子出身我不能不说,一旦用他为未来的宗主,我担心会与戎狄走的太近影响到赵氏高贵的血统,必定他的一半血统不是我晋国世卿贵族的血统;另外一旦将舍弃长公子不用,如何安置也是个问题。还请宗主和各位考虑。”
族叔的话基本上代表了大家的,众人点头认可。
听完族叔的话后,赵鞅道:“大家的担心也是我的担心,困扰了我很多年了,不过今天我倒是想到了一个万全之策,请大家替我把把关。伯鲁已经三十多岁也应该独当一面了,不如封他为晋阳令,管理赵氏封邑上的所有事情,依他稳妥的处事作风,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同时对于将来要做太子的无恤也是个制约;然后让无恤跟着我领兵打仗,继承赵氏宗主之位。大家以为如何?”
选择了新的继承人,也对赵伯鲁做了很好的安排,对于赵鞅这样的安排,赵氏族长不约而同的说道:“如此甚好,甚好。”
既解决赵伯鲁的去留问题,也解决了赵氏未来的宗主的人选问题,可以说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第二十一章 常山立储(三)
“来人,把三位公子请进来。”
“诺………”
很快赵伯鲁、赵无恤、赵罗等三人走进大厅。
赵鞅左右看了看,用目光征询了族叔等人的意见后当众宣布:“今天通过对你们的考察,我和各位族长们一致认为只有无恤一人找到了我们赵氏的宝符,因此我代表赵氏家族宣布赵无恤为赵氏的太子,将承继赵氏未来的大业。”
“啊?”
听完赵鞅的宣布后,赵伯鲁等三人不由得吃了一惊,特别是赵伯鲁的脸上明显是挂不住了,他稍稍有些站立不稳。
随后,赵鞅说道:“赵伯鲁能够在寻宝中认识到土地和粮食对赵氏的重要性,决定任命赵伯鲁为晋阳令,掌管赵氏封邑上的日常事务;赵罗纵容下人扰民抢夺财物,罚俸半年,并责成其立即归还所抢财物。”
听完赵鞅的宣布,压在赵氏头上的一块巨石终于落下了,众人终于感到了一种压力的释放。
最后赵鞅对各位族长们说道:“各位叔伯兄弟,既然我们大家一起见证了对太子人选的考察,也一同参与选择了赵氏未来的继承人,今后还望大家能够齐心协力,继续支持我和无恤。”
各位族长:“宗主大人客气了,身为赵氏成员,我们为能有您和无恤太子这样的首领感到高兴,一定会以您和无恤太子马首是瞻。”
“好好好………”赵鞅连连答道,这才是他最想听到的话。
赵鞅父子四人一起送走各位族长之后,赵鞅首先把赵伯鲁留下了,“伯鲁,你过来一下。”
“诺………”
随后赵鞅与赵伯鲁一起来到书房,一般情况下,这里是赵鞅最隐秘的地方,也是他与人私聊的场所,一般人不得进入。
“伯鲁,我知道你对今天的结果很有意见,是不是?有话直接说,为父听着呢!”赵伯鲁进来后,赵鞅直接说道。
赵伯鲁默不作声,低头看着自己的脚。
“你身为嫡长子,按理确实应该做赵氏的太子,再说了几十年来,你一直勤勤恳恳,虽无大功,但也无大错,表现也算不错。但是你也知道当今天下纷争不断,若用你作为赵氏未来的继承人,你愿意领兵跟敌人去打仗吗?愿意在朝堂上跟那些对手们唇枪舌战吗?”
赵伯鲁摇摇头,他知道自己没有那样的胆量,更不喜欢领兵打仗、流血疆场。
赵鞅继续道:“晋阳乃是我赵氏的根基所在,为父和诸位族长用你为晋阳令,就是想让你替赵氏守住这份根基,不管将来无恤在绛都的处境如何,晋阳都将要成为赵氏最后的堡垒和根基,这份责任也很重啊!”
听完父亲的话,赵伯鲁抬起头望着父亲,声音低沉的说道:“父亲,我愿意留在晋阳,我已经三十多岁了,该为赵氏做点事情了。”
听完赵伯鲁的话,赵鞅上前,拍着赵伯鲁的肩膀声音哽咽的说道:“孩子,为父委屈你了;但你莫要怪罪为父,为父今日之举,也是为了赵氏着想。”
“父亲莫要伤心,作为赵氏的子孙,我愿意替赵氏守住北方,守住这份基业。没事我就先走了。”赵伯鲁说道。
“哦,好,回去后多看看你母亲,让她也想开点。”赵鞅叮嘱道。
“诺………”赵伯鲁就此退出了赵鞅的书房,从这一刻起,他永远与赵氏的宗主无缘了。
赵伯鲁之所以很快接受这样的结果,原因在于赵伯鲁原本就是一个生性平淡的人,遇事不争不抢,安于自己平静的生活;另外虽然赵伯鲁一出生就是赵氏的嫡长子,但是三十多年来父亲从来把自己当太子用没有给他历练的机会。现在虽说不能当太子了,但是却能够直接管理赵氏封邑上的日常事务,总比将来接管赵氏以后打打杀杀的生活好,他从心里厌恶血腥的战争。
赵伯鲁走后,赵鞅又把赵无恤叫进了书房。进门后,赵鞅示意把们关上。
关上房门,赵鞅对赵无恤道,“刚才有些话不便于在广庭大众下讲,现在只有你我父子二人,为父想问一句,说说你对代国的真实态度?”
“时机成熟,立即拿下。”赵无恤坚定的说道。
赵鞅点头,“依你之见我们该如何拿下代国?”
“智取为上,强攻次之。代国距离晋阳较近一旦强攻势必有死伤,即使最后拿下了代国,也必会招致当地百姓对我们的怨恨,不利于我们今后的治理。所以儿臣建议智取。”
赵鞅微微点头,“你以为何人可以办成此事?”
“正是孩儿。”赵无恤毫不犹豫的说道。
“你?”赵鞅听罢吃惊的望着赵无恤,“为何是你?”
“目前代国的国君乃是你的女婿也是我的姐夫,一旦父亲出马拿下代国,国人一定会认为父亲没有人性,以大欺小,对自己的亲人也不放过,将来凭什么领导晋国,凭什么当晋国的正卿,这对父亲在晋国执政很是不利,所以由孩儿来夺下代国最为合适。”
“为什么不是你哥哥或者你弟弟。”
“恕我直言,哥哥为人宽厚下不了手,弟弟没有军事才能,拿不下来。”
“嗯………”赵鞅点头继续问道:“那你认为何时拿下代国最为合适?”
“父亲百年之后。”赵无恤继续道:“到那时孩儿所做的一切就不再影响父亲的声望,一切罪责也就由孩儿自己承担,与父亲您没有关系了。”
“你考虑的甚是周到,那就让代国再多存活几年,为父最后再问你一句,一旦拿下代国你将派谁去管理?”
“兄长或者兄长的儿子。”
“哦?”这次赵无恤的回答的确出乎赵鞅的预料,赵鞅吃了一惊,看着赵无恤问道:“这是为何?”
“父亲一定会想为什么我打下代国却让兄长或者兄长的儿子执掌代国,因为孩儿乃是庶出,深知自己今天的一切全是父亲一手提拔的结果,但是庶出就是庶出,赵氏的天下应该由嫡出子孙担当,孩儿始终不敢僭越。”
这?
赵鞅迟疑了,赵无恤的话让他真的无话可说。
看来这个孩子不一般啦!
赵鞅走上前去扶着赵无恤的双肩,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孩儿呀,委屈你了,委屈你了。”
但就是从这一刻起,赵鞅已经认定自己的继承者就是赵无恤了,也只有赵无恤才能够真正知道自己的心思,也才能够处理好赵氏今后面临的一切问题。虽然春秋时期的中原大地,嫡出与庶出有着严格的界限,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但历史证明赵鞅的选择是正确的。
第二十二章 母亲的教诲
晋阳所发生的一切很快就传到了绛都,赵无恤当上太子最高兴的人并不是他的母亲而是他的岳母韩不信夫人。
当韩不信把赵无恤当上太子的消息告诉家人之后,夫人既吃惊又高兴,“我是怎么说来着,我就知道这小子有出息,你别看他只是一个庶出而且长得又难看,但我就知道他有能耐,能成大事。”说完看着大家的反应。
“哈哈哈………”
“哈哈哈………”
……
许久,韩不信和儿子韩庚终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韩不信笑的差点闭了气,于是韩庚调侃母亲说道:“我好像记得当年妹妹嫁给赵无恤的时候,母亲大人是极力反对的啊!说人家妹夫极难看又出身不好,我妹妹肯定要受苦的;现在怎么突然又说妹夫的好话了,难道太阳今天从西边出来了啊?”
说罢,一家人都跟着笑了起来。
笑完之后,韩不信道:“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赵鞅是有意要栽培无恤了,我也不得不说一下咱们韩氏的事情。现在我也老了身体一天比一天差,我考虑从下一次朝会起就由庚儿代我上朝。毕竟你也是三十多岁的人了,该担些重任了。”
“诺………”韩庚点点头道。
韩不信继续说:“在你代我上朝之前,我会和执政大人打声招呼,让他多关照你一下,这对你的发展有利。另外,你也要多到赵府、魏府转一转,多与大家相处相处。”
对于父亲的教导韩庚只知道点头,从这一刻起,他感到了自己身上的担子,他已经三十多岁了,有能力也有责任担起韩氏的重担了。
最后,韩不信对家人说道:“你们也准备准备,女婿当了赵氏的太子,过几天就要过来,我们应该庆贺一下才是。”韩夫人听后高高兴兴的下去安排去了,多少年了,她还没有像今天一样高兴过。
众人走后,韩不信起身,背着手在无礼走来走去,自言自语道:“看来还是赵鞅会处事,如此复杂的事情竟然处理的滴水不漏,让所有的人都心悦诚服。不简单,不简单啊!”随后,韩不信仰起头,望着屋顶喃喃自语:“看来我还是老了,该歇歇了。”
几天后,赵鞅、赵无恤父子回到绛都,在赵鞅的引荐下,赵无恤拜访了晋国的世卿贵族以及朝中的达官显贵,望着这些满脸堆笑的大臣们,赵无恤想到了自己童年时受到的各种白眼和不屑。
拜访完之后,按照赵鞅的安排,赵无恤和夫人韩俪一同前往韩府,摆放岳父韩不信大人一家。这一次他受到非同往日的接待,特别是平常对他相当冷淡的岳母,这次热情的让他难受。
吃完饭之后,韩俪多日没有见到父母,想和他们多说说话,赵无恤便一个人回到赵府,一直来到母亲居住的偏房。他打算把自己当上太子的事情告诉母亲,让她老人家高兴高兴。
“母亲大人,孩儿回来了。”见到母亲,赵无恤赶紧拜道。
“哦………,回来就好。”翟氏见状平静的说道。这些年,翟氏所住的地方虽然环境变了不少,但依然很冷清。虽说赵鞅多年前已经让翟氏搬到了偏房,但却很少到她这边来,一直以来都是翟氏一个人居住。
“母亲,孩儿当上了赵氏的太子。”坐定后,赵无恤对母亲说道。
“哦………,我已经知道了。”翟氏平静的答道,随后很淡很淡的笑了笑。
望着,母亲一脸的平静,赵无恤吃惊的问道:“孩儿当上赵氏的太子,母亲您不高兴吗?”
“我当然高兴,但是你不能高兴,太子乃是赵氏家族的继承人,应该为赵氏的未来着想,而不是因此就得意忘形。”翟氏说道。
赵无恤立即收起溢于言表的兴奋,他知道这些年来母亲已经过了太多的悲欢离合,看惯了人间的横眉竖眼,听惯了下人们的冷嘲热讽,今天能这样,肯定是有话要对自己讲。
翟氏继续说道:“无恤,你今天能当上太子除了你个人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你父亲对你的栽培,这才使得你能够成为赵氏未来的继承人。但这些东西原本就不是母亲所想要的,母亲根本不想让你成就什么大业,只要能够平平安安过好小日子就行了。”
赵无恤点头。
对于母亲这种平静的处事态度,多少年来,赵无恤已经适应了,但是如今这样的大事落在自己的头上,母亲还和以往一样的平静,倒是让赵无恤有些意外了。
“既然你已经当上了太子,母亲给你提几个建议,一是你要始终牢记自己虽然是赵氏的子弟,但是咱只是个庶出,庶出在这个讲究出身的社会上地位并不高,不管我们如何的奴隶,但那些出身高贵的人始终从心里低看咱们,所以你要时时刻刻管住自己,低调做人。”
赵无恤点头,对于母亲这句话,这些年来,赵无恤已经司空见惯了,也适应自己的庶出身份。
“二是虽然你当上了太子,但无论是朝中还赵氏家族中依然有很多人从内心里还是向着你大哥赵伯鲁,更不乏一些人还想趁机作乱,暗中扶持你大哥上台,所以今后无论你处理任何事情都要多想想,切不可意气用事,弄不好就得罪了一些你连知都不知道的人,这些暗藏的人对你的将来很不利;三是要多向你父亲请教,你父亲是一个很伟大的人,他能够教给你许多做人处事的办法和策略,你一定要多向他学习。”
听完母亲的教诲,赵无恤连连点头称是,他没有想到平常不言不语的母亲,如何懂得如此多的道理。
父亲?
多少年来,父亲很少关心母亲,为何母亲还如此尊重他呢?
既然提到了父亲,赵无恤就问道:“母亲大人,父亲这么多年一直冷淡你,你不记恨他?”
“记恨?我为何要记恨他呢?”一听到赵无恤用记恨这个字眼,翟氏稍稍有些不满的说道:“我感激他还来不及,为什么要记恨他?当你若不是你父亲在乱军中把我救下来,我早就被晋国的大军给杀了。”
“这是为何?”赵无恤直愣愣的望着母亲,多少年来母亲从来没有跟他说过这些话。
“我本是戎狄最大部落河东部首领的女儿,小时候在晋北草原上快乐的生活,我喜欢草原那高高的天空,白白的云彩还有那成群的牛羊。我们一群孩子在草原上跑啊跳啊,玩的可高兴了。虽然那时的日子并不好过,经常忍饥挨饿,但能够跟父母亲人在一起,我们觉得很幸福。”母亲说这些话时候,竟然露出了孩子般的表情。
“我的父亲,也就是你外爷为了戎狄人能够生活的好一些经常带兵前往晋国抢夺食物等,这当然引起了晋国的不满,于是发兵攻打我们,就在那场战争中,中行寅杀死了你的外公,就在他准备杀死为娘的时候,你父亲见我可怜,就请求中行寅留下我在赵府当下人,就这样母亲我就成了这群被屠杀的戎狄人中唯一留下的一个。晋国的当权者害怕我心存报仇心里,多次要挟你父亲让他杀了我,但你父亲一直没有同意,直到生了你之后,这种声音才小了下来。”
“你想想,我一个俘虏能够活下来就已经十分不易了,更何况现在还能够住进赵府,孩子再当上赵氏的太子;这会引起多少人的猜忌和眼红,他们能不在背后说我们的坏话吗,能不找我们的把柄吗?”
直到今天,赵无恤才真正知道了母亲的身世,原来他的母亲也是首领的女儿,若放在戎狄那里也是受人尊敬的上层人,可是放在晋国却成了人人瞧不起的翟人,这些年的经历,母亲稍微有个风吹草动就会担惊受怕,生怕自己或者孩子受到牵连。
“今天你当上了赵氏的太子确实出乎母亲的预料,但母亲更加担心树大招风,唯恐有人会加害于你。”
赵无恤找不出安慰母亲的话语,只是重重的点了点头,“孩儿一定会小心谨慎,低调做人的。”
“这就好,这就好。你刚当上太子肯定会有很多人来向你道贺的,时候也不早了,母亲就不留你在这里吃饭了。”
赵无恤起身向母亲拜别,自从他离开母亲跟着父亲南征北战之后已经很少在母亲这里吃饭,他真的很想和母亲坐在一起吃顿饭,听母亲聊一聊她过去的事情,看来今天这个心愿是难以实现了。
临出门时,赵无恤望着母亲,眼里充满了泪水,走出一段距离之后,赵无恤抬起袖子擦了一把眼中的泪水,头也不回的走了。
他走出母亲的小院来到赵府大厅,大舅哥韩庚、魏驹(魏侈的儿子)以及智瑶等一帮人年轻人已经在那里等他了。
赵无恤一到,智瑶就冲着他喊道:“无恤今日当上赵氏的太子他年可就是晋国的执政大人了,今天一定要好好喝上几樽。”
赵无恤打着哈哈:“好好好,一定一定。”说着来到魏驹跟前问韩庚:“这位是?”
韩庚:“这是魏大人的公子魏驹,你们认识一下。”随后指着赵无恤对魏驹说道:“这位就是赵氏的太子赵无恤,也是我的妹夫。”
赵无恤对着魏驹抱拳道:“久仰久仰,里面请。”
在走进大厅的时候,韩庚对赵无恤小声说道:“我把妹妹给你带回来了,你们小夫妻刚回来好好亲热亲热。”
赵无恤望着一脸得意的韩庚,轻轻地摇摇头,诸位大舅哥一点也不像他父亲韩不信那样老成持重,特别爱说爱笑。
大厅内几个年轻人自然又是一番热闹欢快的场面。大厅的另一边,赵鞅书房内,韩不信正在与赵鞅聊着。
韩不信:“看到无恤能够顺利成为赵氏的太子,我真是感到高兴,如此复杂的问题在你的手里就这么轻轻松松的处理了,执政大人的能力不一般啊!”
“这还不是你老兄帮助的结果。”两个人对视一下,都笑了。
笑完之后,韩不信一本正经的说道:“今天我来找你,可不是相互恭维来了,是来谈正事的。”
“韩兄请讲!”
“你也知道我已经六十有余,春秋所剩不多。我想从下一个朝会的时候让庚儿代我上朝,趁我还活着的时候多帮助一下他,也请你多指点指点他,免得今后在朝廷里生疏。”
望着须发皆白的韩不信,赵鞅的心情有些凝重,没想到这么快韩不信就老了。
人哪!真像那秋天叶子一样,昨天还是嫩绿嫩绿的不知不觉间就黄了。
赵鞅点点头算是同意,韩赵良家相互提携,这已经是几百年来的规律,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层关系,晋国的政坛上始终都有他们的身影。
第二十三章 你想赖账?
绛都智府。
智瑶正在和豫让在花园里比剑,自从豫让进入智府之后,很快就跟同样是年轻人的智瑶打成了一片。
智瑶没事就喜欢同豫让在一起学习武功。
“少爷,客栈的店主要见您。”
“客栈的店主要见我?”智瑶听罢,很是不解的望着下人,“他没说要做什么?”
“他说,他本来是要见老爷的,无奈老爷外出,只好来找少爷您了。”
“哦,原来是这样,请他来这里。”
“诺………”
不一会儿,下人便带着客栈的店主来了,“小人拜见公子。”见到智瑶后,店主拜道。这家客栈乃是智氏在绛都所开设的客栈,店主也算是智氏自己人。
智瑶停止舞剑,“见我有什么事?”
店主上前说道:“最近客栈来了一个人在店里白吃白住一个多月了。前几天小的们要他结账,他不肯结账还说要见老爷。小的不敢擅自做主,就去找老爷。老爷事忙,小的这就找您来了。”
“竟有这样的事,我们过去看看。”智瑶一听当下火起,对豫让说道。
智瑶和豫让跟着店主,一起来到客栈,店主指着角落里一个正在喝酒的人道:“公子,赖账的人就是他。”
智瑶望去只见此人四十岁左右,穿着青色的衣衫,不胖不瘦,背微微有点驼,此刻他一个人正在自斟自饮,完全没顾忌到已经走到跟前的智瑶、豫让等人。
智瑶见此情景,火气更大了,快步走到来人跟前,一把夺下此人手中的酒樽,怒斥道:“自古以来,住店喝酒都得开钱,你这么长时间在这里白吃白住,成何体统。今天我来了,你不但不赔礼道歉还有心情喝酒?”
衣人看都没开智瑶,自顾自说了一句,“你是智申?”
“我不是,我是他儿子智瑶,有什么话直接跟我说。”
“既然不是智申就不要打扰我喝酒,你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