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宋武大帝(殷扬)-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好好!”高达,文天祥和赵佥一齐叫好。高达兴奋地说:“这可比我们原来用的射程远了五十步以上,你小子就知道藏私,不拿出来给我们用。”
“高将军,你不知道,我们才改进完成,还没来得及投入生产,哪里有多少。”黄永善怕给高达抓住小辫子,忙着解释。
“好什么好,只比烟花好看点,一点威力也没有,要想投入实战,路还长着呢。”李隽心里如此想,还不得不装出一副惊喜的样子,赞扬了黄永善几句,问道:“白烟这么大,你们是不是用的三三开配的火药?”宋代时的火药白烟大,残渣多,很不好使。
在黄永善的记忆里,宋度宗只知道整日里寻花问柳,出入青楼找女人,根本就没有技术天赋,哪里知道配方,乍听李隽说出配方,心里很是惊讶,道:“皇上圣明。正是三三开。”
李隽明白他的心思,也不点破,道:“我这里有一个配方,你去试试看,能不能用。”
李隽的话就是圣旨,黄永善虽是不信,也不敢不遵,忙带人去忙活,不多一会儿就配好了,指挥士卒往竹筒里装填。
“装那么多,还不炸膛啊。”李隽心里如是想,道:“别太多了,减半,对,再减点,一半的一半就行了。绑在竹杆上,不要用人拿,人走远点。”在李隽的指点下,士卒好不容易完成,把火箭绑在树上。
只装了原来用药量的四分之一,能不能有原来的那样的威力,高达是一万个不相信,要不是李隽专心致志地指点士卒操作,早就问出来了。李隽的话音一落,高达马上就提出疑问,道:“皇上,才装那么一点,我看是不成,还是多点。”
高达所言,文天祥等人心中所想,都期待地看着李隽,希望他改变决定。
“再多点,想把人炸死啊?”李隽心里如此想,嘴上却道:“好了,点火吧。点了就跑开,不要站在树下,当心给炸着。”
士卒点燃引信,撒丫子就跑,高达嘴一撇,不屑一顾地道:“真没种,这有什么好怕的?还是不是个男人?摸摸你裤裆,有没有那玩……”他的话声给一声惊天动地的响声打断了,吃惊地看着一团火光闪过,并没有期待中的火箭划过天空的美丽曲线,倒有树枝掉在地上发出的响声。
正如李隽所料,真的是炸膛了,箭矢给炸成了数截不说,还把一根酒杯粗细的树枝给炸断了。这种威力不要说文天祥、高达和赵佥三人没有见识过,就是专心研究火箭的黄永善也是没有见过,个个惊得象只呆头鹅傻乎乎地站着。
过了好一阵子,一片欢呼声响起,出自在场众人之口。
“太好了,我们就这样配。”黄永善兴奋地说道,继而不无遗憾地道:“我们到哪里去找比竹筒更牢固的东西?”
“这好办。”李隽才说了一半,就给黄永善打断:“皇上,你有什么好办法?快说。你说,我做。”心够急的。不仅他急,文天祥他们哪一个不是很急?盯着李隽直瞧,巴不得李隽马上说出答案。
李隽非常理解他们,笑笑说:“火箭嘛,就不用造了。这东西没什么用处。”
他的话实在是太惊人了,就连一向心直嘴快的高达都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还是文天祥愣了一愣才道:“皇上,是不是有更好的办法?”
李隽点头说:“对付蒙古骑兵,我倒是有一个办法。”
高达马上就说:“皇上,你快说。”
“在这里说不太清楚,还是到里面去说吧。”李隽大步一迈走在头里。高达一跺脚,道:“哎呀,急死人了。什么地方不好说,还到里面去。”小跑着跟了上去。
第038章 新式科技(下2)
在李隽的吩咐下,黄永善找来干牛皮,绳子,酒杯大小、指头大小的不规则碎石,配好火药。李隽先在一张干牛皮里放上四斤左右的火药,放上引信,包好扎紧。再把十来斤碎石放在干牛皮上,把包好的火药放在里面,包好,再捆扎好,把引信留在外面。李隽有一双巧手,包扎得四四方方,捆扎得紧实,和现代用的炸药包差不多。
高达最是心急,直截了当地问道:“这玩意象砖头。皇上,能有什么用?”文天祥他们无一不是存着这样的念头,疑惑地看着李隽。
“有什么用,演示给你们看。”抱着炸药包就往外走,道:“弄一架回回炮出来。”
李隽把炸药包往石斗里一放,用火把点燃引信,下令道:“放。”早就准备好了的士卒一齐用力,随着一声破空之声响过,炸药包划着美妙的曲线飞向远方,飞了大约三百米的距离,快落地之前突然出现一个大火球,紧接着就传来一声惊天动地的响声,声音之响亮比适才火箭爆炸的声音大了千百倍,震得在场的人耳朵嗡嗡直响,过了老半天头还是昏昏的。
过了好半天,文天祥他们才清醒过来,仍然弄不明白李隽的用意,惊疑之极地看着李隽。李隽走在头里,道:“我们过去看看。”
在李隽的带领下,来到爆炸处,地上有一个磨盘大小的坑不说,以坑为中心的地面给碎石嵌在里面,五丈方圆的距离都嵌满了碎石。如此威力,高达他们哪里见过,又一次惊呆了。
还是文天祥的反应够快,率先明白了李隽的用意,道:“皇上圣明!”跟着,高达,赵佥和黄永善也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都称:“皇上圣明!”
心急的高达一语道破机关:“这下好了,再也不用怕鞑子的骑兵了。要是几百上千个这样的……皇上,这东西叫什么名字好?”
“炸药包。”李隽微微一笑,回答。
“对,炸药包,好名字!要是有几百上千的炸药包在鞑子的骑兵阵里爆炸,那光景肯定挺美,鞑子躲无处可躲,藏无处可藏,那才叫一个爽!”高达几乎是以宣誓的声音吼出来的。(高达怎么成了现代人了?说爽了。说笑。)
高达说得确实不错,真的有几百上千的炸药包在蒙古骑兵阵里爆炸的话,蒙古骑兵肯定是死伤惨重。李隽加入大小不一、不规则的碎石,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杀伤力。要是仅凭炸药爆炸的冲击波进行杀伤的话,威力会小许多,加入了碎石这种又便宜、随处可以找到的“材料”,一旦炸开无异于一逢逢石雨,任凭蒙古骑兵的本事再大也要吃大亏。就算是披着重铠的重装骑兵也是禁受不住,铠甲覆盖得再全面,也不可能一点部位都不露出来,马腿要是给击中,真的就是“射人先射马”了,混乱就不可避免。何况蒙古骑兵是清一色的轻骑兵,重装骑兵几乎没有,裸露出来的器官很多,在雨点一般的碎石面前,是最好的攻击目标。
炸药包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耳熟能详的了,由于中国的科技落后,没有先进的武器,在打鬼子的年代就没有少用炸药包。解放战争中也大量用过,董存瑞炸碉堡用的就是炸药包。关于炸药包的故事,只要是个中国人都能说一段半段的,对于李隽这个有着多年军龄的军人来说,印象更是深刻,在如何对付蒙古骑兵这个问题上,立马就想到这个办法。
文天祥他们这些古人又哪里知道这些,还一个劲地乐着,好象这是了不起的发明似的。
“可以把火药的生产方法改变一下,威力还会更大。”李隽对黄永善说。
李隽这一连串的表演已经够惊心动魄的了,居然还没有穷尽,还有增加威力的办法,承受力有限的黄永善连说声好的心思都没有了。还是文天祥的心理素质高,道:“皇上请讲。”他的话给高达的质问声打断了:“丞相,你扶着我干什么?不会是要昏倒了吧?”
文天祥很郁闷地在高达耳边轻声说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心照不宣,你何必说破。”
“对对对。”高达一口气不知道说了多少个对字。
李隽把高达他们演戏似的表演看在眼里,莞尔一笑,道:“先把硝石,硫磺,木碳用水浸湿,再混合起来,做成一块一块的,就象大饼。晒干之后,再打碎,用筛子筛过,放在圆桶里不停地翻搅。翻搅的时候,在桶里放上酒杯大小的光滑石头,一起翻搅。直到火药已经很细,没有棱角再把石头分离,再用石墨对火药进行最后的抛光。这样生产出来的火药,威力更大。”
(按:这是法国人在1550年发明的湿法生产法,这样生产出来的火药结构稳定,便于运输。其实,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火药主要是增大了接触面积,也就是使得可燃烧的面积增大了,威力自然也就大了许多。
在圆桶中加入碎石一节是按照我的理解增加的。我的专业是化工,就来卖弄一下。要是不加石头,仅靠火药自身的重量进行摩擦磨去棱角,消耗的时间太多,产量跟不上去。之所以选中石头,那是因为石头易得。用光滑的石头是因为棱角没了,石头与石头之间的碰撞减少了,石屑掉落的机率降低了,降低对品质的影响。)
这种方法对当时的南宋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在黄永善的意识里,不使火药受潮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要用水去浸湿,他无论如何是难以相信的,迟疑了好一阵子,道:“皇上,这这这这……”他不说后面的话,等于说了,谁都明白。
高达可不知道火药研究中的技术问题,脸一虎,道:“你小子真的是胆子太大,居然连皇上的话都敢怀疑。你说,皇上有哪句话是假的?你找一句出来给我看看。”他说黄永善的胆子太大,他当着李隽的面说黄永善是小子,胆子更大。
不是高达不知道好歹,而是因为他们觉得李隽和以前的宋度宗比起来英明神明了许多不说,人还特别亲切随和,和他在一起好象和兄弟朋友在一起一样亲热,完全没有和顶头上司皇上在一起时的拘束。
李隽挥手打断给高达吓得诚惶诚恐的黄永善认错,道:“科学嘛,讲究的是实事求是。但是,方法并不一定是绝对的,有很多看起来是不能改变的东西,事实上是最需要改变的。正向思维走不通的时候,你试试逆向思维,或许能有一片新天地。这正如人们常说的钻牛角尖,意思是说越走越狭隘,那是因为在从大的那头往小头走,要是从小头走向大头走,就会越来越宽广,会有一片全新天地。”
黄永善还没有来得及感谢李隽的教诲,高达率先发表高见了:“皇上的话也真够怪的,牛角尖也有这种钻法,这种钻法还能是钻牛角尖吗?听着还是挺新鲜的,是不是有道理,丞相?”他真是厉害,居然扯上文天祥了。
文天祥方正之士,自然不会象李隽那样去思考问题,心里对牛角尖的钻法大有不同看法,也不好说什么,道:“有道理,有道理,很有道理。”
第039章 新式科技(下3)
李隽差点笑破肚皮,心想人真是奇怪的生物,当他认可一个人时,无论你做什么他都能包容,要不是文天祥认可了他,推崇他,要是他还是以前那个宋度宗的话,文天祥肯定会当面驳斥。李隽对黄永善道:“我给你画一张图,你看能不能造出来。”捡起一块石头,蹲下身子,在地上画起来。画完之后,道:“这是火铳,你看能不能造出来。”
黄永善歪着脖子看了一会,道:“能,肯定能。这东西不难,只要一个铁匠,一个木匠就能做出来,一点也不难。皇上,火铳是什么?”
“火铳是一种火器,要用火药进行发射。在枪管里装上钢珠或小铁球,也可以把铁丝截成一公分长短的小段装在里面。在装钢珠之前,要先装上火药,用通条压紧,再装上钢珠,再装一层火药,用通条压紧。最后,把头发团紧了,用通条压紧在火药上面,可以避免火药散落。要用的时候,在药锅里倒上一点火药,扳动蛇杆,蛇杆打在药锅上就会引燃火药,枪膛里的钢珠就会飞出去击中目标。不用的时候用一个小铁片,或是小木片之类的东西把药锅与蛇杆隔开,可以避免走火。”李隽指着图解说起来:“钢管大的这一头,外形做成六面体,方便固定。”
(按:在我的家乡有一种鸟枪,据我观察就是火绳枪的改进型,使用方式如上面所说。制作也很简单,只要一个铁匠一个木匠,一天可以制好几支,对南宋的科技水平来说,根本就不是难事。难点在于没有无缝钢管,不过,可以手工打成。
装填时用头发这一说可能有人会怀疑,其实这是真的。我家乡的猎人都是用他们老婆或女儿的头发,之所以用女人的头发是因为女人的头发长,才团得紧,压得实。因而,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喜欢打猎的人家,在挂枪的地方总是会有很多乱发,每次出猎的时候,猎人们都会带上一大把乱发以供使用。
我的老爸一向以“神枪手”自诩,我小的时候也很佩服他的神枪,长大了才知道那是他自吹的。这种鸟枪可以在枪膛里装上好几十粒钢珠,打出来就是一大团,根本就不用考虑什么弹道学,也不用管枪法准不准,只要不是太差劲都不会有问题。我记得很清楚,我老爸每次装枪的时候,总是要放比别人多的火药和钢珠,所以他的命中率特高,这就是他之所以成为“神枪手”的原因。他打的猎物,中枪的地方总有一大块烂肉,我妈妈总是用刀割去扔掉,老妈老是抱怨:“也不装少点,装那么多,肉都打坏了,想多吃一块都不行。”
这种鸟枪的一个不足之处在于威力有限,杀伤力严重不足。家乡的猎人要是打黑熊的话,就会把粗点的铁丝截成一公分长短装在里面,增加穿透力。就是这样,还经常有悲剧发生,不是人把黑熊干掉了,是黑熊把人给干掉了。原因就在于威力太小,打不死黑熊,受伤的黑熊暴起伤人。凡是打黑熊的时候,老妈总是不让老爸参加。久而久之,在我们家形成了一种惯例:黑熊与老爸无缘。每当有人打到黑熊,老爸就会抱老妈:“要不是你,我也去分一块熊肉,让几个小的尝点。”这句话很是温馨,让我记忆犹新。一旦有人给黑熊干了,老妈就会说:“要不是我,你又去了,你看那多危险。”)
黄永善沉思着说:“最难的地方就是钢管。这可以把钢锭打成铁皮,再打成筒状,把缝隙打在一起,就成了。哦,皇上,我们连造钢弩的钢都不够,哪里还有钢来造火铳?”
“火铳不急,钢弩优先,有条件就造,没条件就不造。”李隽非常清楚火铳的特点,不能连续射击,整体杀伤力根本就不能和钢弩相比,站起身来,道:“走,去钢场看看,看看能不能有收获。”
天空中雷鸣电闪,大雨如注,雨水打在地上,溅起一朵朵美丽的水花。
“一,二,三……”一声声吆喝声从一个金发碧眼的大个子嘴里吼出来,这大个子足有一米八几的个头,膀大腰圆,胸大肌鼓起,证明他不弱的力量。他就是蒙古回回炮手营的副总管布伯,他的父亲就是著名的炮匠亦思马因。
亦思马因造炮有功,很得忽必烈的赏识,赏赐有嘉。遗憾的是,亦思马因英年早逝,忽必烈非常痛惜,就要布伯继承了他的爵位,当上了回回炮的副总管。布伯大有父风,继承了父亲的专业知识,也是一个很有造诣的炮匠,在焦山一战中,正是他突出奇招烧毁了张世杰的船只,才使张世杰大败。
在焦山一战中,阿术初次进攻,想火烧张世杰的战船,给张世杰打退。布伯把油脂在石头上涂得厚厚的,点燃了发射出去,砸到张世杰的战船上,油脂给木板刮下来点燃就成了火源,引起大火。阿术乘乱出击,张世杰不敌,才有焦山大败一事。
可以说,要是没有布伯率领的回回炮营的参与,焦山一战的胜负之数还很难说。在这一战中,布伯表现不错。伯颜和阿术分兵之后,布伯率领回回炮营随伯颜前来临安,由于回回炮太过笨重,行动迟缓,很难跟上进展神速的大军的推进,一直落在后面。更让布伯郁闷的是,居然下起了漂泼大雨,一下就是好几天,地面泥泞不堪,根本就不能前进。
布伯知道伯颜在皋亭山被宋军阻挡住了前进的步伐,急需他的回回炮营赶到进行增援,才不顾部下的反对冒雨赶路。地面实在是泥泞不堪,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随着布伯的吼声,那些使出吃奶的力气推着回回炮前进的士卒也是大吼起来,借着吼声的助威,回回炮才缓慢得象蛆虫一样前进。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布伯抬头望过去,只见一队蒙古骑兵急速驰来,骏马飞驰,泥水飞溅,这队骑兵不一会儿就来到跟前,骑士勒住马缰,随着一阵希律律的马嘶声响起,骑士们停了下来。
为首的军官上大声道:“布伯听令:丞相有令,要你在三天内赶到大营报道。”
布伯马上反驳:“天啊,三天?三天要赶两百里的路,这怎么可能?我们又不是鸟儿,可以飞过去。”
军官手按在刀柄上,冷冷地道:“丞相要我告诉你,已经开始漏沙了。丞相要得一个确信,你能不能赶到?”
古代计时是在沙漏里装上沙子,根据漏掉的沙子多少测算时间。伯颜治军极严,每当他下达死命令时,就会在沙漏里装上计时用的沙子,要是部下不能在沙子漏完之前赶到的话,结果只会有一个,就是杀头。这是伯颜随旭烈兀西征时在中东地区就开始使用的法子,当时的伯颜仅仅是一名小小的百夫长。以漏沙计时,非常公正,没有任何的私情,久而久之,伯颜公正之名就在蒙古军中传开了。
伯颜治军极严,说要砍你的头你的人头肯定是保不住了,布伯非常清楚这点。瞧军官的模样,摆明了是得到伯颜的命令,要是布伯不能按时赶到的话,军官马上就会杀了他,取而代之率领回回炮营赶去大营。
事到如今,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布伯愤怒地吼起来:“什么狗屁命令,这么不近情理?伯颜,狗屎。”
军官刷地的一下抽出了弯刀,指着布伯,随来的骑兵也抽出了弯刀,只要布伯说不能完成,马上就要血溅五步。布伯一点也不害怕,吼起来:“你滚回去告诉伯颜,我会象草原上的鹰一样飞到大营。”
军官把弯刀还入鞘中,向布伯敬个礼,道:“副总管大人,我会把你的话报告给丞相。草原上的雄鹰长着硬郎的翅膀,是折不断的。大人,告辞。”拨转马头飞驰而去。
望着骑兵消失的背影,布伯抹了一把雨水,愤怒地一脚踹在回回炮上,骂道:“狗屁命令,狗屡伯颜。”
第040章 三千壮士(上)
“皇上,那个屁股上冒黑烟的是什么东西?”高达生性耿直,看一个大烟囱冒着滚滚浓烟,好奇地问起来。
高达见识过的新奇事物实在是太多了,兴奋起来,想到了就说,已经完全不顾当臣子的规矩,文天祥在他的足踝上轻轻踢了一下,提醒他:“高将军,不要忘了礼仪。”提醒归提醒,望着那两根冒着浓烟的烟囱,心里着实好奇,偷眼瞄着李隽,盼望他给出答案。
李隽是个随和的人,特别喜爱高达的直爽,一点也不以为意,解释起来:“那是烟囱。左边那根是炼铁的,右边那根是炼钢的。”
黄永善是技术专家,一听李隽这话,马上就来了兴趣,问道:“皇上,这炼的是什么钢啊?这么大,这么高的烟囱?我们炼钢的烟囱没有这么高,没有这么大。”
李隽设计的炼钢方法和宋代比起来复杂得多,先进得多,一时之间也难以说得清楚,道:“去看了就知道了。”带着一行人直去钢场。
远远地看见钢场门口站着好几十号人,排着整齐的队列好象在欢迎贵宾,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身穿朝服,腰悬银带迎了上来,向李隽施礼,道:“臣沈毕参见皇上。”
李隽以手相扶,道:“快起来,快起来。叫他们都散了吧,去做自己的工作,不要跟着我们了。我们去看看你们的进展。”
准备欢迎李隽的人只好散去,沈毕汇报起来:“皇上,三天前,我们已经放了一炉铁水,炼出了差不多一万斤生铁……”他的话给黄永善的尖叫声打断了:“一万斤?这么多,我的老天爷,你真能吹吧。”
宋代的生铁产量低,哪里比得上现代练铁工艺。虽然李隽限于当时的产业水平采用的是小钢厂的炼钢方法,依然不是他们能够想象得到的,黄永善这个技术专家不相信也很正常。
沈毕括清说:“老黄,我可不是说笑,这是真的。我们把生铁按照皇上的要求放进了炼钢炉,已经生出了波光,应该是炼好了,只等着皇上来放钢了。皇上,我们把炉子清理完成后,又投入铁矿和焦炭开始炼铁了,照这样的速度,我们四天就可以炼出上万斤精钢。这可是了不起的成就!皇上,你真了不起!”
“不是我了不起,是你这沈大场长了不起,只用了十来天时间就把炉子砌好。要不是你组织得好,肯定是完不成的。”李隽心想就十来天时间就把炉子砌好,开始炼铁,不要说在宋代,就是在现代社会,也是个奇迹。这正好说明了一个结论: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能够创造奇迹的民族。
沈毕忙逊道:“皇上过奖了。这都是在旧有炉子上改造的,要是新起炉子的话,没有两三个月是不可能完成的。耐火砖都是现成的,各种材料都是以前库存的,没什么好说的。要不是皇上的图纸好,切合实际,无论如何完不成。”
“这也很了不起了。要不是你平日里积存这些原材料,就算我的图纸再好,一时间也不可能如此顺利,这功劳都是你的。黄永善制钢弩有功,获得了一根金带,你也有一根。”李隽边走边和沈毕说话,心里感叹无已:“我当初到钢场来了解情况,发现他库存了很多材料,省了我不少事。历史上的南宋之所以灭亡,并非没有人才,而是不会用人。别的不说,就说黄永善和沈毕他们,都是很有造诣的科学家,要是在我来的那个时代,早就是名满天下的科学院院士了。朝庭不重视,一直倍受冷遇,才能无法施展,还时不时地给斥为奇巧淫技。我只是稍加点拨,他们干得比我预想的还要好得多。我只要发现人才,用好人才,不愁打不赢这场战争。”
李隽来巡视时,发现沈毕库存了不少耐火砖材料不说,还带领人砌炉子,更难得的是他克服没有经费、没有人重视、没有人支持的困难组织老百姓从城外抢运铁矿石、燃料等。在他的努力之下,原物料一堆堆的,堆得象小山。
李隽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临安是大宋朝的根本,无论如何要保住,要保住大宋朝,就要用很多的钢铁,臣这是想在蒙古人围城之前多积聚点原物料。”
李隽对他的远见赞叹不已,抚慰有加,责令文天祥配合,满足他的要求,要人给人,要银子给银子,一定要在蒙古人围城之前尽可能多地贮存原物料。
“谢皇上。之所以能够进展得如此地顺利,都是皇上设计的新式机械帮的忙,要不是有起吊车帮忙,无论如何是完不成的。”沈毕钦佩无已地说。
他说的新式机械不过是滑轮组。李隽巡视时看见民夫光着膀子搬运材料,累得象老黄牛,不仅人累,而且效率极低,马上就想到了省力的动滑轮组,再配上改变力的方向的定滑轮,装在支架上,可供起吊。李隽画出图纸,问沈毕能不能造出来,沈毕看了一下想也不想地说:“能,肯定能,这东西不难造。皇上,这东西有什么用?”
南宋时期的产业水平相当的高,要造滑轮还不是难事,李隽也有信心,笑着说:“你先造出来,我再教你运用之法。”古人并不知道滑轮组的妙用,要解说的话真的有点难以说清楚,要是根据实物来解释就容易多了。
在制造滑轮组的事情上再一次展现了沈毕的高效率,才过了一天他就兴冲冲去见李隽,告诉李隽滑轮组造好了。李隽指着滑轮给他上课,教会他使用之法。按照李隽的说法,应该很神奇,沈毕兴奋地命人使用,第一次就吊起了好几百斤的重量,要往哪里放就往哪里放,好用得很。这一来不仅沈毕给唬住了,就是那些民夫也给唬住了,吓得嘴巴老半天合不拢。
李隽心想这有什么好稀奇的,在他来的那个时空谁也不会用这种费力的土玩艺,用的是吊车、吊臂这些现代化的机械,一次性可以吊起几千斤甚至更多,象滑轮组这样费力又费事的机械根本就见不着,只有在物理教科书里才会提到,他们居然当成了惊世之作。
李隽哪里想得到,他为了应急设计的滑轮组给黄永善和沈毕加以改进,制造出了多种型号,更加方便适用,应用在各个领域,特别是在修路、建桥、筑城这些方面的使用,为即将到来的全国大开发、大建设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按: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动滑轮组和定滑轮,我就不再多说了。李隽设计的滑轮组由于没有动力,还得使用人力来操作,按照现在眼光来说很费时费力,很土的方法,但在南宋却是了不起的成就。)
第041章 三千壮士(中)
说话间,走到近前,只见两个十人高下的椭圆形竖炉矗立在地上,粗嘛大概有十二三人粗细,两根高高耸立的烟囱正冒着滚滚浓烟。在竖炉旁边还有两个睡炉,炉子旁边有几架风车,七八头驴子在工人的驱赶之下不停地打着转转,空气不停地向炉子里鼓动,炉子里不断传来呼呼的火焰欢笑声。
李隽拾级而上,顺着扶梯向竖炉上走去,沈毕他们忙跟在后面。先到炼铁炉看了看,道:“火候快到了。”
“皇上圣明!”沈毕带着几分兴奋说道:“只等把钢水放掉,就可以放铁水了。皇上要是再不来,我就要去请皇上了。”
“哦,这么说来,你们迟迟不放,是我的过错喽。”李隽笑着说。
沈毕忙解释说:“不是那个意思,不是那个意思。皇上千万不要误会,千万不要误会。”
沈毕的话音刚落,高达的声音就响起来了,道:“我看你是故意的。”沈毕吓得不轻,忙求饶道:“高将军,你可别乱说,我哪有那意思。”高达右手按在沈毕肩上,道:“要我不乱说也行,你给说说这炼钢什么的是怎么一回事。”
沈毕望着高达摆出的你不给我说法楚,我要你好看的模样,心头咔噔一下,只得打白旗,道:“高将军,这竖炉里装的是焦炭和铁矿石,分层装的。焦炭是我们过去炼铁没有用到过的秘料,皇上要我们用无烟煤来烧制,这是个很好的办法,炼出来的生铁既多,品质又好。这睡炉是蓄热用的,里面的热量可以循环使用,可以减少燃料的消耗量。”
高达哪里明白这些技术上的问题,摸着脑壳,道:“什么睡炉竖炉的,循环又是什么东西?听不懂,我糊涂了。我脑子本来是清醒的,给你这么一说,变成一团浆糊了。”
黄永善听得兴奋不已,点头道:“妙妙妙,妙不可言。”
沈毕又称又赞的,李隽听在耳里,笑在心头,心想这在现代来说平常得紧的事情,他们当成了不起的创造发明,要是他们知道在现代社会一炉可以产出上万吨的钢铁,不知道他们又会怎么说?说不定会把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