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末英雄-第5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是自己人,我也不多废话了。昨晚朱局办把国银的张总办一声不响的带走了,弄得整个沪上都人心不安,好在股市不开盘,要不然又要大跌了。朱局办,这凡事说不过一个理字,我不管你有谁撑腰,今天我可一定要见到张总办的人。”
程子卿说着,后面一辆汽车跳下的洋装客上前给了朱家骅一张名片,而后义正言辞的道:“朱局长,我是张行健先生的律师,根据大中华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四条、大中华刑事诉讼法第八十条,作为张行健先生的律师,我有权马上见到张行健先生……”
“好了好了,”朱家骅毫不紧张的摆手,他道:“事情已经弄清楚了,是下面的人不会办事,本来就是几个问题要问张先生,不想他们却把人带回来了。”
朱家骅皮笑肉不笑,一下子就把事情推到了下面,看出苗头的程子卿当即打蛇随棍上,道:“既然是下面人不懂事,那人可以马上放出来了吧。”他说罢又笑看朱家骅,“关了这一夜,该审的东西都审的差不多了吧,不该审的东西,这么问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都是国安同仁,听闻程子卿的话朱家骅会心一笑,他出人意外的道:“程局办误会了,这本就是个误会,张先生在我这好好的,本来我还说下午张先生回去,现在程局办来了,正好,给我省下了不少汽油,哈哈…”
朱家骅这么爽快就放人,一行人几乎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即便是程子卿也还以为他要扣足七十二个小时。他不得不抱拳道:“朱局办给面子,在下记住了。”
“哪里哪里。”朱家骅也抱歉回礼,而后伸手道:“请,张先生正在休息室休息。”
本来以为来杭州是一场硬仗,心细的程子卿暗地里连迫击炮都带上了,不想到了地头人家客客气气的把人给放了,可既然要放那昨晚为何要抓?这个问题他百思不得其解,不过见到脸色发面、全身困倦的张坤,他又把心思放到张坤身上。在朱家骅盛情挽留下,一行人中午饭后才动身回沪,出城后看着身后越来越远去的杭城,张坤努力的睁了睁眼睛,最终还是睡着了。
事情似乎就这么结束,可第二日再次看到新闻报头版,一干人才发现情况不大对头——警局装甲汽车队入城时的情形被记者拍下了,头版上先是装甲汽车队照片,后面则是一身白衣的朱家骅;标题也具有十足的诱导性,那大黑字写道:官官相护,巡警强索嫌疑犯;嫉恶如仇,局办怒辞五品官。标题下的文章半文半白,完全是按照官场现形记来写的,不知内情的人一看全然为真,根本不知道这是杭州与沪上之间的争端,只以为这是在沪上本地发生的事情。
“行健,人心恶毒啊!”次日上午,像张坤汇报欧洲金融形势的陈光甫不由感叹了一句。
“银行家本是如此。”张坤也看了那篇文章,对此却不以为意。“官府要你的钱,劫匪也要你的钱。还是先生以前说的对,在中国,银行家要么是黑帮老大,要么是官僚代理人,真正独立的银行家是不可能有的。”
“那这些文章怎么办?新闻报、大公报、汉报……,这些个报纸不明是非、不辩曲直就恶意中伤,鼓动民意,现在又正值经济危机,浙省失业丝工破产桑农巨万,真要是煽动起了民意,这可就是……”陈光甫完全明白文章的杀伤力,而浙江学子众多,近几年忽然流行起社会主义,其信者甚重,说不定就出了乱子。
“这事情不是我们能管的。”张坤说道,“如果我估计没错,南面的事情完了,北面的事情才刚刚开始,光甫你要做好接任我的准备。”
“接任?北面?你是说京城那边?”陈光甫吃惊问道。
“是。最少大部分浙籍代表会拿着这篇文章在稽疑院里闹起来的,所以……,”张坤仔细的看了吃惊的陈光甫一眼,苦笑道,“你要做好接任准备,要把早前的计划坚持下去,欧洲马上就要大乱了。”
张坤想着北京,八大胡同的陕西巷内,昨夜苦等杭城消息的议员又聚在一起准备一份弹劾书,这份弹劾书明日将出现在稽疑院和各大报纸上,其焦点就是国家银行总办张坤。
“把张行健弄下去了,之后又是谁接任总办?”陶葆霖读罢刘春霖写就的弹劾书,心满意足的问。
“似乎是由二十三家省立银行推选,而后经稽疑院金融委员会通过任命吧。”徐新六道,“其实金融委员会那边只是走个形式,它不任命,银行事务就将交由银行副总办,也就是陈光甫。”
“是他啊!”本来感觉这次有七成把握让张坤下台,可一听到接任者是陈光甫,大家又高兴不起来了,张坤和陈光甫有什么差别吗?什么差别也没有!
“所以这次是白费劲了。”陈敬第摇头,他说罢又看向张万田,“东荪,任公这次到底想干什么?”
“任公这次只想揭破复兴会的画皮,把他们吃人的本性露出来。”张万田道。“那张坤下去了,陈光甫虽和他同气连枝,可最少以后行事肯定不会像他那么张狂。”
“梁任公据说现在笃信社会主义,他这不会是要在杭城搞游行罢工吧?”在一边笑看的罗杰突然出声,只让张万田面色发红。“诸位,社会主义这东西,和苏俄那套杀人如麻的共产主义本质无异,不过是名字不同罢了,浙省真要搞社会主义,那,呵呵…,各位可是有福了。”
壬卷家与国第九十九章何处去
湘籍代表罗杰的指责直让张万田到了杭州想起也面红耳赤,他完全知道政客嘴中的主义只是个随时可以更换的马甲,而民众常常是健忘的,虽然他们只要拿出几年前的报纸和当下的报纸对比就能发现问题,但,谁又会那么做的?
任公最初是提倡立宪民主的,戊戌后则变成共和民主,游览美利坚后又改推崇君主,待国内立宪风起,又转而支持君主立宪,可慈禧身死光绪复出,又改初衷,再次坚持君主。这仅仅是清末时的变化,而本朝,初则支持共和民主、现在终于没有再走重样,宣扬欧式社会主义。明显的,要是其他人这么变来变去,民众早就厌烦了,但对于有才学的‘大师’,他们还是能忍容的。
满怀心事的张万田于萧山机场上车,一个多小时候他在昔日的日本租界见到了任公。和他在一起的除了徐勤、日本领事外还有一个日本友人;立宪国民党党员、众议院议员,柏原文太郎,不过,张万田虽是任公的心腹,但对眼下这个日本人并不知道确切的身份。一尘不染的榻榻米上,西式打扮的此人正与日本驻杭领事米内山庸夫一起听取他的汇报。
“稽疑院对国家银行在去年股灾中的举止极为关注,在报章的渲染下,一些代表已经嚷着张行健该杀。”说道此张万田看了梁启超身边的徐勤一眼,正是他鼓动了这次舆论,让张坤无比狼狈、备受攻击。“受舆论影响,现在复兴会的大部分代表对此都不置可否,他们已不再像前几届代表那样完全听命于杨竟成,如果本次质询中张行健答辩不得体,他们则会赞同国民党代表的提议,给银联极大的压力,迫使他们解除张行健的总办职务……”
在张坤回到沪上第次日,三十多名国民党代表联名弹劾张坤,指责其在股灾中无所作为且落井下石,在内部和舆论的双重压力下,稽疑院不得不召唤张坤入京以作质询。而之前张坤在接见记者辟谣时也表示过自己可以辞职,只要银行联合会批准。
“这么说,张行健这次下台的可能性很大?”看了凝神细听的柏原文太郎一样,未在两年前的亡故的梁启超着重问道,这是日本友人最为关心的问题。
“是的。”张万田点头。“股灾中除了小部分人收益,不少代表都损失惨重,现在大家都把矛头对准了张行健,难知内情的他们对他极为厌恶。”
“哦……”梁启超的脸庞有些灰暗,虽然中医和青霉素压住了病情,可他的身体依旧不适,尿血不断。“稽疑院代表也有不知内情的?”
“金融上的事情,即便摆在面前,不是专业人士又怎能说的清楚。”张万田复述着徐新六的话,“去年大家发懵,现在有人出来说找到了罪魁祸首,他们当然会群起而攻之了。”
“这倒也是。”梁启超笑了起来,国人最擅长的就是人云亦云、群起攻之,最不擅长的就是冷静思考,调动情绪比说理强百倍。“那接任张行健出任国银总办的会是谁?”
“很可能是陈光甫。”张万田道。“现在是国银的副总办……”
听张万田说到陈光甫,柏原文太郎一通日语,驻杭领事米内山庸夫翻译道:“请问张桑,如果张氏下野,陈氏有多少可能会得到任命?贵国对此人的评价如何?”
日本友人的提问并不出梁启超预料,他们总是尽可能收集更多的情报以印证已知的内容,并且,陈光甫也不是他们乐意接受的对象,因为他会继承张坤的计划进一步发动对日元的袭击。但张万田并不知道这一点,他回忆着徐新六等人对陈光甫的评价,道:“陈光甫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商学院肆业,与张行健一样是老复兴会员,当初张行健负责关东银行,他就负责侨商银行,所以此人对国际金融界怕比张行健更加了解,而对国内,他虽不似张行健那样张狂,但国际金融背景使其原则性更强,如果内阁想通过更换总办来使国家银行接受无抵押建设债券的话,他恐怕会比张行健更加坚持立场。”
“那么……”听闻陈光甫对国际金融界更为了解,柏原文太郎咳嗽了一声再道:“此人对日本、对日元作何看法?阁下是否了解?”
“这……”张万田毕竟只是道听途说,而他自己昔日在东京帝大学的是哲学,金融方面一窍不通,是以根本就回答不上来。张万田如此,明白这个弟子能耐的梁启超挥挥手,让他下去,而后他道:“柏原君,既然张行健很可能下野,那挤兑日元之事便能罢了了吧?”
“这个……”柏原文太郎欲言又止,见此梁启超一侧的徐勤也借故离开,这时他才饱含歉意的道:“梁君,日本经济备受经济危机打击,张氏策划挤兑日元,所害甚大,这次如果将其撤换并终止原有计划,敝国上下都会对梁君此举铭记在心。”
日本人只说丁不说卯,梁启超不得不点破道:“柏原君,挤兑日元只是杨竟成之流束缚日本的一个方式,我听说现在贵国国内很多人都乐意实现中日合邦,”说起中日合邦,梁启超忽然想到已故的康有为、四十年前被杀头的六君子,当下唏嘘不已,好在他正端着茶,一饮而尽后他才道:“即便不挤兑日元,贵国日后又如何能抵挡杨竟成的其他计谋?我一直认为,贵国接受北庭新日本是个天大的错误,这等于被中国捆住了手脚,之后趋势便是贵国逐渐变成中国大陆的一部分而非独立的海洋国家,以未来计,这绝对是得不偿失的。
东亚宛如欧洲,日本则酷似英吉利,只有抗拒中国统一的日本才能从大陆的分裂对抗中获得真正的好处,更何况英美等国忌讳中国做大变强,而日本又恰好可以牵制中国,成为一个永不沉没的桥头堡,这才是贵国真正要做的事情。可惜啊!贵国明治时期的政治家俱已凋零,如果他们在,是绝对不会同意贵国深入中亚的。”
梁启超用两个绝对来表示自己的哀叹,这让柏原文太郎心有戚戚,可现又有什么办法?在日本需要欧米援助时,欧米却袖手旁观幸灾乐祸,现在好了,中国越来越强大,想要拉拢日本日本却已经深陷于大陆事务;而国内,那些随同复兴军进击察里津的帝国警察被国民视为开疆拓土的英雄,北庭成为希望之地,未来的新日本。
那里不是台湾、不是朝鲜、不是南满,那里是面积超过以上三者人口却只有区区一百万的荒芜之地,帝国可以不受阻碍的往那里移民,耕地、森林、矿产……,这都让人欣喜若狂。对于这种诱惑,又有多少日本人能冷静思考?即便抗拒中日合邦的国际派们,怕也无法割舍看似荒芜、实则宝藏无数的新日本吧?
“那梁君又何高策?”柏原文太郎想过当今国内诸君的心思,再向梁启超问策。
“放弃新日本。”梁启超道,“即便不能放弃,也应该任其自治乃至独立,以减少它对帝国国策的牵绊。只有这样,日本才是真正的英吉利,才能于英美和东亚大陆之间,游刃有余。中国强大一日,日本便两面得利一日,待日后中国衰败了,那便如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那般,把沿海膏腴之地割出去。当然,不是并入日本,而是有日本来助其独立,并且由日本来保证他们的安全;内陆穷弊之地则尽数让给俄国。如此,东亚才能形成以日本为中心的格局,这才是贵国先贤毕生所追求的大东亚共荣。”
梁启超的建议简直是石破天惊,柏原文太郎目瞪口呆好一会才道:“是这样吗?那阁下又……为何……”
“当然是这样。”梁启超笑了笑,“中日合邦有两种中日合邦,一种是中国服从于日本,其实就是各省独立后亲近于日本,最后合邦;再一种就是现在杨竟成做的这种,中国是一个整体,而日本只是一个海岛,不管合邦的条件怎么谈,你能强得过一个统一的中国吗?即便给日本一个平等的地位,最终主导邦内事务的也只会是中国。
不管阁下怎么想,我是对这个国家越来越失望了。她不是往前而是往后、不是进步而是复古、不是科学而是迷信、不是民主而是,这么下去她最终会变成鴉片战争前的闭塞帝国。所以,能拯救中国的只能是日本重新站在她的对立面,联合英美一起刺激她,迫使她停止这种退步而不是随同他一起退步。我希望日本能帮助我一起完成这件事,让中国摆脱杨竟成主义,回归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梁启超直抒胸臆,柏原文太郎思索着、扶了扶眼镜才道:“日本亲华者众,他们只是不希望被中国主导,根本不想与中国为敌,要想帮助梁君,恐怕……”
“那贵国天皇陛下意下如何?”梁启超问道。对日本而言,底下怎么想无关紧要,天皇怎么想才是重心。
“这……”柏原文太郎仅仅是一个众议院议员,他怎能在梁启超面前妄议天皇,他结巴着道:“天皇陛下…当然…希望…两国亲善…提携……这……”
“天皇陛下难道不知道杨竟成想吞并日本么?”梁启超笑道。“美日之间的矛盾本是可以缓和的,虽然海军存在对抗,但一与中国结盟,那美日便是死敌,而日本以本国实力又无法独自对抗美国,所以只得愈加亲近中国。中日同盟条约和北庭新日本一样,是杨竟成控制日本的第二道枷锁,同盟条约存在一天,日本就受制于中国一天。
可反过来,如果日本亲近英法而敌对中国,便成为欧美亚洲殖民地和既有利益的守护者,那整盘棋就活了。不过,”梁启超饱含深意的对柏原文太郎一笑,道:“如果贵国想开疆拓土,那自然是和中国结盟的好,说不定那天两国就能联合出兵,一起光复亚洲呢。”
梁启超一语中的猜中裕仁天皇的心思,这让柏原文太郎和杭州领事米内山庸夫汗湿全背,好在梁启超仅仅是点到为止,之后待他说起了昔日的东京时光,紧张的气氛才为之一松。须臾,待他离去,两人才长舒一口大气。
米内山庸夫带着些余惊道:“阁下,梁君所言正是我国一切烦恼之根本。如果局面得不到改观,任由其发展下去,那日本最终将变成中国的附庸。”
米内山庸夫是中国通,沪上东亚同文书院第八期毕业,为云南四川班的主角。二十多年的中国经历让他极为了解这个国家。他接着道:“日本受制于中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日本人最后全部变成中国人。阁下,中国文化有着人性的、本能的魅力,具有将其他民族溶入自己的文化熔炉中,将他者同化的伟大力量。
有时就连使用武力征服了中国民族的其他民族,其武力也会被散布在武力缝隙中、无所不在的文化毒素击溃瓦解,金、蒙古、满洲都是明显的例子,这些征服了中国的民族反而被收伏并装进这个文化的药罐。日本千万不要像满洲人那样,盗木乃伊反而成了木乃伊。”
米内山庸夫的木乃伊比喻让柏原文太郎发笑,现在的日本有何资格成为盗木乃伊的人?现在的日本明显被中国强势压制着,挤兑日元便是其中之一。要是以前,日本早就用军舰对此进行抗议了,可现在外务省只能不痛不痒的告诫,甚至连抗议都做不到。
不想深入去想越来越受制于人的中日关系,柏原文太郎转而问道:“米内君,梁君最近几年在干什么,他需要帝国什么样的帮助?”
“梁君最近几年正在组织一个新的政党,民主社会党,以推行基尔特社会主义,但是这遭到孙氏余党和无政府主义同志社的狙击,所以他希望能获得帝国的支持。”米内山庸夫道。
“基尔特社会主义?”柏原文太郎不解。
“就是英式社会主义,提倡议会斗争,而不是俄式暴力斗争,因此被苏俄秘密支持的孙氏余党和无政府者强烈抨击……”米内山庸夫道。
“孙氏余党和无政府者也能在中国活动?”柏原文太郎奇道,他记得苏俄曾经承诺过绝不在中日朝等国组织共产党。
“杨氏执政时不能,但现在各省各自为政就不一样了……,两广已是无政府主义同志社的大本营,孙氏余党也在山西、沪上、辽东这些工人多的城市办了不少报纸,不过明地里他们都遵守法律,不鼓吹暴力。梁君无处可去,便只好来杭州了,杭州手工业发达,作坊工人众多,而工场主又不能实行终身雇佣制,所以……”
山内不想在梁启超身上浪费口舌,他结束这个话题后对柏原文太郎认真道:“柏原君,梁君所言对帝国未来至关重要,请回国后务必找机会禀明陛下及诸位大臣,以更改国策!”
“哎…”山内说的正是柏原所想的,可陛下他……,茫然若失间,他真不知日本该往何处去。
壬卷家与国第一百章乱了
赤坂离宫是一座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建筑,青顶灰墙、拱窗石柱,占地一万五千平方的建筑在青山林荫大道间显得格外宏大厚重;外表如此,其内部的装饰也如同时期的欧洲宫殿,水晶、油画、金箔、浮雕……,浓墨重彩间以致几乎让人忘记身处东方。这是明治时期日本脱亚入欧后的重要杰作——不仅仅整个宫殿,就连设计此宫殿的建筑师也是日本人。
欧洲还是亚洲,在明治时期根本不是问题,但昭和时代这似乎又变成一个问题,特别是日侨在美的遭遇让日本人重新意识到,西装再怎么高档,外语再怎么地道,日本人也无法改变被歧视的命运;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推崇西化,在普通民众看来,传统依旧是传统。于是,整个国家便宛如沪上那栋无比怪异的市府大楼,上层是中式琉璃瓦屋顶,下层却是标准的西式建筑,妥妥的生拉硬拽、中西合璧。
当然,日本的情况是反的,上层是经典的巴洛克屋顶,下层却是单薄的日式木制建筑。上下层价值取向的分离使得政府不但与民众疏远、还常常被民众抨击。这真不如中国和朝鲜:从上到下都是东方结构,连法律基准也异与西方,如此上下一体、万众同心。据说,汨罗、波斯、阿富汗等亚洲国家在此影响下也不再盲目崇外,而是汇集国内学者,去本国的历史中寻找治国之道。
汨罗波斯等国如此,可欧化已经半道的日本却难以调头,重拾传统则等于背叛明治,继续欧化却得不到欧美真正的认同,这到底该怎么办?
早餐过后,身着和服的裕仁在赤坂离宫的花园散步,他身后跟着的是伏见宫博恭王和几个宫廷侍者。伏见宫博恭王正向他汇报着上次前往通化的经过以及海军对伦敦条约的反应——伦敦谈判已经结束,但海军内部对条约很是不满,前几天还发生一次动乱,幸好没有伤人。
“伏见,杨氏对中华政局还有控制力吗?”裕仁听完伏见宫所说的一切,问了第一个问题。
“陛下,杨氏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对华国政坛的控制力,不过他似乎不想太过干涉宋氏内阁,近年有些疏懒罢了。”伏见宫一五一十的说着自己的判断,却不知为何天皇问起这个,刚才本来是在商议海军问题的。
“哦。但是他任命的国家银行总裁即将遭到解职……”裕仁说着昨天的消息,“如果真能影响政局,他为何不事先对此做出干涉?”
“陛下,臣……”伏见宫带着些苦笑,这根本不是海军大将能回答的问题。
“呵呵,我知道你不关心这些事情。”裕仁停步转身看了伏见宫一眼,而后道:“那就说说海军吧,杨氏真想让华国海军与帝国海军真实一战?”
“是的,陛下,”伏见宫博恭王点头,“中日要成立联合舰队,那就必须解决作战意识问题,杨氏一直推崇飞机作战,认为这才是海军发展的方向,华国海军也正是抱着这种意识建设和训练的。如果任由他们这么发展,那日中海军不但不能联合,反而互相掣肘。如果不能在战棋推演上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只能实战了。我相信经此一役,华国海军会对帝国海军重新抱学习之姿态,而拥有华国海军的帝国海军,将变得更加强大。”
“这是军令部商议的结果?”裕仁追问着,散步已有一会,他已经往回走了。“我听说另外一些人不是这么认为的。”
杨锐向日本海军邀战之事随着岛田繁太郎的回归在帝国海军上层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虽然时间是在六年后,但六年时间并不太久,而且战争框架是定死的,即两军争夺是硫磺岛制海权、登岛则胜。没人清楚中国人是怎么想的,但不清楚没关系,在固定海域以航母抗击战列舰绝对是外行人臆想。为此杨锐在日本海军军令部得了一个外行的名声,够大家笑话几年了。
但并不是所有将领都这么认为,井上成美大佐闻言几乎是手舞足蹈,居然大喊什么日本海军将在此役重获新生;而素来推崇空母的山本五十六少将也表示此战日本海军必败。这种不协调的声音使得两人更成帝国海军高阶将领中的异类,不想天皇对此也有耳闻。
“陛下,飞机技术虽然进步神速,但战列舰也在进步,现在最新式的战舰超过三万吨,而且受限于华盛顿海军条约,各国都不能建造更大吨位的战列舰,这看似给了飞机机会,但一旦条约到期,盾的力量又会得到加强。”伏见宫说道,他这是把岛田繁太郎的矛盾具体化了。
“飞机真正的作用是帮助舰队侦察敌情、掩护战列舰到达战场与敌军进行最后之决战,背离这一点是万万不能接受的。很多推崇飞机的人、或者推崇飞机作战的海军都是后起之秀,他们或是想得到更快的提升、或是希望用这种取巧的办法使自己早日变成海军强国。华国海军便是这么考虑的,他们试图以飞机超越帝国海军,但事实将会证明这是不可能的。”
“好了,我知道了。”裕仁几年前也接受过海军教育,对大炮巨舰深深认同,不过中国飞机毕竟击沉过帝国军舰,所以他不得不细问实情。“那也就是说,假如发生战争,我们对于中华海军是占有绝对优势的?”
不知道天皇为何提战争,伏见宫狐疑间还是点头,裕仁见此则笑道:“我只是说假如。中日当今极为亲善,即便有不愉快之行为,也只是一些势利之徒的个人作为罢了。伏见宫,虽然还有几年,可海军依旧要好好准备,帝国在海军上的优势地位必须是不可动摇的。”
“是,陛下。不过现在杨氏要求帝国空母交由华国海军管理……”伏见宫说出心中最关心的问题,“这是东北油田入股的条件。”
“八百万吨石油……”裕仁的语气有些无奈,帝国毕竟是资源匮乏的岛国,虽然新日本发现了无数矿产,但新日本一样没有石油,而国内年石油消耗量已超过五百万吨……。石油、钢铁,都是掐脖子的事情。“东北油田有多大?”
“臣听说年产量超过一千万吨。”伏见宫说道。“杨氏确保每年都给我们八百万吨,哪怕占用中方产量份额。如果真是如此,那二十年之内,帝国石油供应无忧。且此油田离日本海很近,我们可以单独修一条输油管道至日本海。”伏见博恭王说完石油的好处,又担心裕仁不答应,加紧道:“空母部队只是按照中国的方式管理,指挥权依旧在军令部。这对帝国海军并无威胁,不过会让海军的航空派振奋。”
“杨氏处事都是谋而后定,所算极远……”裕仁似乎是自言自语了一句,待见伏见宫博恭王一直在等自己的圣断,便道:“空母部队军官必须是精忠为国之人,不得被中华影响分毫!”
“是,陛下。”伏见宫躬身道,如此圣断算是答应了。
“好吧,你去安排吧。”裕仁此时已经走到了离宫的入口,本次谈话就此结束。
得了圣断的伏见宫数次鞠躬之后才告退,他一走,更衣的裕仁身着军服,立即前往镰仓厅,那里,将有一次重要的会议召开。
宫内大臣牧野早就在镰仓厅门口等着了,见裕仁一出现在大厅,他便对着厅内喊了一声:“天皇陛下驾到。”厅内闻声的木户幸一侯爵、近卫文麿公爵、原田熊雄男爵当即肃穆站立鞠躬,待裕仁就坐后,他们前倾的身躯才微微竖立。
不同与无法开口的御前会议,裕仁见三人没有坐下,只抬手道:“坐下吧。”而后待三人就坐,他再次看向三人,道:“华国的情况如何?”
“陛下,华国……”最先开口的是木户幸一,但发现近卫文麿也开了口,他便罢声了。
近卫文麿是贵族院的副议长,又是公爵,地位是三人中最高的,他完全明白天皇要知道什么,是以道:“陛下,华国内部自杨氏下野后,内部斗争极为剧烈,特别是经济危机以来,宋氏内阁和杨氏党羽多有交锋,上周国家银行总裁张氏被捕以及本次传张氏入京质询,都是内部纷争的具体表现。而以杨氏的反应来看,未见他又出手相助之意,由此我们判断,挤兑日元之事即便是张氏授意,也未必是杨氏的本意。杨氏据说每天的生活是打猎读书,并无其他举止。”
“陛下,经济危机之际,应尽量促成日华关税同盟,以求扩大出口,减少失业。前月警察厅再次破获共产党人案,他们正要策划一起暴动,以求实现俄国式的革命。”木户幸一这几天一直被破获的共产党党所困扰,而他自俄国革命以来就一直恐惧日本也会如此。
“陛下,关税同盟至关重要。”原田熊雄也出声,他曾是加藤高明的秘书,而后又是西园寺公望的私人秘书,很大程度是宫内和财阀间的联络人,更是情报收集专家。“华国国家银行总裁张氏确有将中日合为一体之计划,其先是市场一体化、再是经济一体化、金融一体化、货币一体化,但并不是说市场一体化就必定经济一体化,经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