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末英雄-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十一章仪器馆上

蔡元培正还要说什么,却见有人进来,急忙停住,只见一个年轻老师进来了,他见是熟人才高声道:“宪鬯兄,你下完课了啊。辛苦辛苦。”见杨锐和宪鬯不熟,就介绍道:“这是宪鬯兄,现在在教学社的化学。”又指着杨锐说:“这是竟成兄,教的是经济。”

杨锐忙拱手说:“鄙姓杨,字竟成,幸会,幸会。”

对方也是拱手,幸会之类。当下三人坐下聊天了,蔡元培今天倒也是得空。这位教化学的先生姓钟,宁波人氏,早年在浦东设立造磷工厂,去年在沪上创沪上科学仪器馆,因为学社缺少老师,蔡元培就把他请来了。

杨锐对钟先生的科学仪器馆兴趣多多,当即说希望去那看看,钟观光是个喜欢朋友的人,为人尔雅,也是一面圆眼镜——杨锐发现好像这时代都是哈利波特式的圆眼镜,就没有见过其他形状的,就顺着他到了四马路的仪器馆。

科学仪器馆这名字挺起来有点公益的味道,其实不是,只是因为这里买的东西都是教学用的教具和实验室设备一类等东西,门面到有好几间,客人倒是络绎不绝。科学馆主事的是两位虞先生,年纪大的是虞辉祖,年纪小一点的是虞自勋,两人都是宁波人,和钟观光是老乡,之前三人建造磷工厂失败,后面就一起办了这个科学仪器管,刚开办时没有生意,后来新学盛行,生意就好起来了。

杨锐其实就来看看科学仪器馆的,还有就是味精项目要先做实验,要买些试剂和工具,当下提出要买浓盐酸、烧碱、酒精灯、烧瓶等,钟观光却说道:“不要买了,你买回去也没地方做实验,索性就在这里做好,我还能搭把手呢。”

杨锐见他说的坦诚,再加上就自己对化学实验也是不懂,这里有熟手也再好不过了。当下就在仪器馆的阁楼实验室搞研究,先去面馆里找些面筋过来,按照记忆中的办法先把面筋蒸干磨成粉,再加到烧瓶里加入浓盐酸,开始加热,钟观光也在一旁帮忙,顺带记录实验步骤。乘着加热的时间,两人轮流吃了饭,差不多四个小时的时候,面筋不见了,烧瓶里的液体变成了黑色。关火后取下烧瓶,过滤多次后加热浓缩,之后再加入浓盐酸,这样析出的就是盐酸谷氨酸盐了。

下面的过程杨锐就没谱了,他看的毕竟只是公司案例,案例上只写到这一步,后面的过程只说用烧碱,析出谷氨酸,然后把谷氨酸晶体溶解再加烧碱,中和析出谷氨酸钠。但是应该加多少烧碱,溶液PH度是多少,杨锐就迷茫了,这可是没人告诉他的。有些问题他也不是很明白,就只能问钟观光了,钟观光只听说杨锐要发明一种新物质,兴趣非常大,他很好奇能做出什么东西来,特别是盐酸的水解,他以前是没有玩过的,现在又在把面筋加入烧瓶,继续水解,他还真是不亦说乎的。

杨锐在记不住的情况下,只能用穷举法了,好在PH值也就是七个,而且谷氨酸盐溶液的析出的PH值也不可能是1啊,当下溶了刚才的谷氨酸盐晶体,把溶液分成七份,分别加入烧碱达到不同的PH度,最终的结果是在PH3-4之间析出最多晶体。这些晶体就是谷氨酸了,离谷氨酸钠又进了一步。

谷氨酸盐的晶体又没有了,两人干脆把所有面筋都用掉,一时间实验室都是酒精灯。等歇下来的时候,外头已经天黑了,虞自勋已经把饭送过来了。两人吃完饭又开始讨论实验的细节,杨锐是以前学过化学,虽然学的不少,但是太久没有用了,而且后世的教习都是轻实验,重书本,水平不是一般的低;而钟观光没有正规学过化学,只是自己自学,基础不扎实,但是动手能力很强,上次办造磷工厂的工艺就是他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成功之后他们几个把样品呈现给商部大臣盛宣怀,说到这,钟观光的声音亮了起来:“那时盛大人派人看过我们制成的成品后,说我们的黄磷制造得法,不让外洋,并且准了十五年的专利,后来大家就头脑发热,我和含章就筹借一万块,在浦东开了个黄磷工厂,谁知道实验室制出来的放到工厂里却常常出问题,后来亏的厉害,就把厂关了。”钟观光叹了口气,没往下说了。

杨锐见他郁闷,掏出烟给了他一支,点上,自己也点上。转移了一个话题,问道:“你们现在仪器馆也还不错啊,看这生意赚的也不少。”

钟观光抽了口烟,估计是吸的深了被呛到,咳了几下。良久平复之后说:“也是险之又险的走过来的,刚开的时候根本没有人来,一个月只做出一单生意,收了十块钱。那时候大家都慌了,以为又要亏本关门,后来幸好朝廷兴办新学,生意就立马好起来了。真是运气啊。”

杨锐说道:“这个是冷门行业,只要站住了脚那么以后就没什么大问题了。”

“可是对这我怎么也提不出精神来,就这样去日本把东西拉过来,然后再卖出去,钱是能赚,可是总是那么的没味道啊。”钟观光不满的说:“我还是想自己做出点什么来,今年我去了日本,本是为了进货,到了日本之后就想去化工厂看看,但就是不让我进……我想还是去日本留学几年,学学化学。”

杨锐见他心思流露,劝他道:“别去日本了,现在全世界化学最厉害的德国人,你应该去那里。”

钟观光有点吃惊:“德国人有那么厉害吗,现在不是英国第一嘛?”

杨锐笑了笑:“现在全世界的高级染料德国人占了80%,你说厉害不厉害?”

钟观光还是很吃惊,毕竟德国现在有点名不见经传的,自从占了青岛后,也不怎么闹腾,所以一时不能把德国和第一这词联系起来。他拍了下大腿,道:“那就去德国,”像是下定了决心,复又问:“德国怎么去,那边学校收人吗?”

&;amp;lt;/a&;amp;gt;&;amp;lt;a&;amp;gt;手机用户请到m。xuanshu。阅读。&;amp;lt;/a&;amp;gt;

第十一章仪器馆下

“应该没问题啊。”其实杨锐也不敢保证,后世在大学的时候因为学校就是德国人创建的,因此和德国有一种天然的亲近,留德的学生很多都在这里读预备班的,但这个时代不是他熟知的,又道:“改天我们去领事馆问问就知道了。对了忘记说了,德国的大学不要学费的。成绩好应该有奖学金的,你有路费就行了。”

钟观光听的有点兴奋了,站起来在杨锐面前走来走去。杨锐见状大笑,说道:“你急什么,德语都没学会呢,去德国还早着呢。”

钟观光这才坐下来,冷静了一会,又问道:“对了,我见你刚才算的办法很奇怪,是不是计算反应体真正重量的办法?”

杨锐心里说了一声,你真聪明,发现了我在用MOL在计算。回答道:“是的。是用一种单位在计算反应物质的质量。”说完停了一下,脑子里使劲在想怎么编这个六十年后才出现单位的来历。终于想好了,就开始说故事:“我在国外读到中学就没读了,后来就常常去大学里旁听教授讲课,有一次在街上遇见一个老头子,估计是个教授什么的,见他可怜就送他回家,后来我就照顾了他几年时间,他就教了很多东西给我,再后来有一天他就忽然不见了,估计是……”

仙侠演义一样的东西很让人向往,钟观光道:“啊。竟成兄居然有这样的奇遇,那后来怎么样了,你没有追问他是谁么?”

“没有。”杨锐假装遗憾的说:“我只叫他摩尔,好像欧洲人,到美国不知道为什么沦落成那样的,估计有什么不好的经历吧。”杨锐这个谎说的很是轻松,看似哪里都是破绽其实就没有什么破绽,他也是为了不让别人怀疑他的来历,所以这么去编造,以致后来这个故事传开后,中国留学生在国外都是尊老爱幼,这却是他所没想到的。

等到凌晨的时候,酸解完毕他们得到了七百多克谷氨酸盐,兴奋中两人也不要睡觉,接着把后面的实验做完,终于把谷氨酸钠析了出来。钟观光看着这些一夜辛苦得来的白白的东西,非常好奇,见杨锐在计算什么,也不打扰,把之前的东西收拾起来。杨锐算完,报告放好,然后在钟观光惊异的眼光下,把白色的东西放进嘴巴里,他也学着弄了一点放在嘴里,那东西一入口,顿时觉得感觉一股鲜味在口舌中生成,他问:“这是什么,感觉一股鲜味?”

杨锐尝尝这味精,也激动的很。见他问:“这叫味精。”

“味精,”钟观光默念这个词,点头道:“这么鲜美的味道,确实是味精啊。要是放到菜里,那么菜的味道就不一样了。”钟观光这是说出了味精的作用。

杨锐道:“刚才不饿,现在听你一说菜就饿了,可惜现在不能出去的,没夜宵吃。”租界晚上十二点是会宵禁的,一般的店铺都关门了,哪里能找到吃的。杨锐不由摸着肚子发愁。钟观光也是饿了,于是带着杨锐跑到厨房,看见有面条就动手煮面,煮好的面里加了些味精,味道不是一般的好。

第二天十点的时候,杨锐才迷糊的醒来,昨天晚上是在钟观光房里过夜的,他们仪器馆虽然店铺多阁楼也多,但是没有铺盖,也就只能和钟观光睡一个铺盖。昨晚睡的很是香甜。毕竟心里想了很久的东西终于做成了。下来楼外面又是阳光普照,真是个好天气啊。仪器馆照旧生意兴隆,虞辉祖等忙的不亦乐乎。钟观光今天却是先起来了,等杨锐进到实验室,他又在研究怎么更好的析出谷氨酸盐。真的是个化学狂啊。

杨锐先回了下如意里,把一些重要东西带了走,还跟黄太太打了招呼,说这几天在朋友那边做一个东西,不回来住。接下来的这几天,杨锐和钟观光两个就在阁楼实验室蹲着了,虞辉祖也是见怪不怪的,找伙计安排好食宿,而虞自勋则常常没事就跑过来看两人实验,而科技馆所开设的理化传习所的几个学员则一直在旁帮忙,四五天近百次实验,终于把一些关键工艺摸索出来了,反应物质的最优条件和反应物质的数据比也了然了,可以说在实验室能完成的东西基本完成了,剩下的就是怎么工业化生产的问题了。

因为涉及到强酸高温,还有就是冷却析出,这些工艺土办法也许能用,但成本太大,同时会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在这一点上钟观光是有很深刻教训的,以前是黄磷厂就是这样垮的。而杨锐就更不用说是个半桶水了,而且还是小半桶,也无良策,实现工业化生产看来只能另想办法了。

钟观光道:“真要像竟成说的那样造的话,我是没有办法的。我看还是去请徐先生吧。”

徐先生是谁?杨锐不明所以,问道:“你说的徐先生是谁?他懂化学?”

钟观光笑道:“当然懂了。雪村先生知道吗?”晕,又出来个雪村先生,杨锐更是迷糊,他投降道:“宪鬯兄,你就不要卖关子了,要真是行,你就请人家看看。”

看到杨锐这个“海龟”真的是不知道雪村先生,钟观光只有叹服,他所说的雪村先生其实就是徐寿,而徐先生就是徐寿先生的小儿子徐华封,至于大儿子徐建寅早在去年湖北枪炮厂出了事故去了。

当下两人合计之后,钟观光出面去请教徐华封先生,前年他们开造磷工厂的时候曾关照过他们,他现在沪上开了一间肥皂厂,请他帮忙没什么问题;二是按照杨锐说的,登报招聘化学工程师,把招聘的启事刊登在主要的中英文报纸上,按照后世的通行范本,写了一个启事,云什么福利良好、待遇从优、男女不限之类,启事也要求应聘者将自己的简历邮寄到科技馆,并要求勿访勿扰,同时还要求招一名账房先生,要求了解西方会计。

&;amp;lt;/a&;amp;gt;&;amp;lt;a&;amp;gt;手机用户请到m。xuanshu。阅读。&;amp;lt;/a&;amp;gt;

第十二章专利上

十一月的最后这个礼拜晃一下就过去了,等杨锐回过神来已经是周四了,想到明天的课只得连夜备课。真是一个人忙不过来啊,还得找个助理什么的好,杨锐悲催的想。备课一直到深夜,第二天起来眼睛还是红的,当天学校的课也上的很顺利,上完课杨锐就去科学仪器馆,主要是去和钟观光讨论工业生产的问题的,再就是收收简历,看看有没有人才。

钟观光这边和徐先生谈的很融洽,徐先生对能有中国人发明连洋人也没有的东西很是高兴,不但自己想办法还写信给诸多朋友也想办法,信中并言:今华人研得此物,乃吾等华人之幸,诸君当全力以助云云。

杨锐听钟观光说徐先生那边的情况,心里想还是只能耐心等消息了,可徐先生的热情却让杨锐感动,不由心里一动说道:“宪鬯兄,徐先生倡议同行为我们想办法,不管成与不成,都是一份情谊。而情谊无价,想要回报最好是他人有难时我们也伸出援手啊,你说如果我们成立一个化学工业协会,让徐先生带领诸位同行入会,协会里大家互相照应,彼此团结,同时教育英才,振兴化工,你看如何?”

钟观光听得杨锐的畅想,不由的点头,当初的经历让他明白在自身弱小的时候,大家还是要团结起来是好,而当今洋货盛行,国货无从抵御,皆是因为技术不如人啊。“好主意啊。”他说道,“我们可以请徐先生为会长,联络众多同仁,大家一起来振兴国货啊。好啊好。我下午再去徐先生那里,把这番话对他说说,让他……。”

钟观光还没有说完就被杨锐打断了:“你这样去没有个计划怎么成,你先把所想的写下来,我们再一起讨论修改,等有了个大致的东西,再去找徐先生,再劝徐先生为会长,然后交由其他同仁讨论,最后呢大家约个时间在沪上开个会,以宣布协会成立。”杨锐借鉴现代的方式,想先建立一个学会,这样以后再要是搞什么研发就事半功倍了。

钟观光见杨锐说的靠谱,就立马找纸笔写计划去了。杨锐则仔细看寄来的简历,投化学工程师的只有一人,是个叫威克。麦克尼尔的美国人,简历上没有化工厂的工作经历,看经历只是应该中学还是小学学过化学,应该也当不了用的,投账房简历的有五人,看了年龄直接把两个二十多岁的淘汰,剩下三人都是中年人,学历什么的自然没有了——我大清要么都是秀才、举人什么的,小学、中学毕业生还要等几年——有两个在洋行里做过账房,另外一个则言自己虽然在华人商行,但也是通晓西人会账之术,却没有什么证明可以让人信服,杨锐也就把他也淘汰了。

又过了两天,钟观光的协会计划写好和杨锐讨论完毕就又去找徐先生去了,徐先生看毕也觉得这是培养人才,振兴国货之善法。当即同意以他出面联络众人,至于会长之职绝不受的,最后好说歹说,只同意成立大会时由大家公推,要是众人抬爱也会接受。钟观光见状也就只好等大家公推了。

这几天杨锐的生活又规律化了,一天的行程是这样的:早上六点就起床了,没课的话上午去仪器馆呆两个小时再回家,如果有课那么下课后再去科技馆呆到中午了;中午都是在上次那家茶馆吃饭,顺带再喂喂那只流浪狗——茶馆老板对他很熟悉了,要知道这么每天都来一人一狗到这吃饭的,想记不住也不行啊。那狗也聪明,中午时候就在这等着,见了杨锐总会蹭上来,欢喜的摇尾巴。昨天还跟着杨锐到了如意里,杨锐也没拦着,只是怕黄太太不喜欢狗,没敢带进院子里——下午和晚上就在房间里奋笔疾书,争取早点弄完那两本书稿,那可是两千块啊,这边味精厂可是等钱下锅的。

这一天上午没课,仪器馆里杨锐跟钟观光商量说要把工厂的架子先搭起来,杨锐的方案是大家组成股份公司,公司前期募集两万块为股本,发明及生产专利作价以五千块入股,这其中杨锐占四千块,钟观光占一千块,余下的一万五千块杨锐把书稿版费的三千块全部投入后再认两千块,这样两万块的总股本剩下一万块的缺口,这一万块就只能争取大家投资了,适时如果开厂本金还不够,那么就要再次筹资。

钟观光对专利占二成半股没有什么意见,只是感觉他拿这一千块不妥,毕竟自己只是在协助杨锐,如果杨锐没有在仪器馆里做实验,这也没他什么事情,杨锐心里知道自己的斤两,强调说如果没有你的话进度不会那么顺利,而且后续很多事情没有你没法办啊,听杨锐这样说钟观光还是不同意自己空占半成股份,最后决定,改由仪器馆占这半成股份。

同时,杨锐还要他尽快去找盛宣怀,尽早把味精的中国专利先拿下来,虽然这个时候没有专利法,发明不被国家承认的,但现在商部的势力大,商部承认也基本等同于国家认同了,另外重要的就是务必通过仪器馆在日本的关系成立一家小型会社——其实就是有个名字和执照就好了,再以这家会社的名义申请在日本的味精发明和制造专利,这样可以先把东亚这边的专利先抓在手里,至于欧美各国,那么就只有后面再想办法了。这个时代在国外申请专利对于华人而言没有丝毫保护的作用,杨锐这么做只是要这么个名义——若是自己不申请反倒被别人申请那么一打官司自己更惨——专利的内容造价即可,不必把真的东西写进去。

至于仪器馆这边,虞辉祖和虞自勋那里由杨锐去谈,希望他们可以入股,而最近因为实验在仪器馆这边的花费,就要等账房找来之后,再将所有的花费都算一下,支付费用给仪器馆。这点钟观光也很同意,毕竟这仪器馆也不是他一个人的。诸事商量完毕,钟观光匆匆忙忙的去了,也把杨锐写的项目书以及味精样品带走,好去找人盛宣怀。杨锐在仪器馆里没见到虞辉祖,只有虞自勋在,就想等明日再和他们谈谈,当下给几个选定的账房回信,约他们在下下个礼拜的礼拜二,也就是西历12月23日上午八点半面试,那个装蒜的美国人也约在这天,面试地点就在仪器馆,他发完信件不由埋怨这时代没电话,要不然可以体会下后世那些HR通过电话撩拨面试者神经的感觉。

第十二章专利下

盛宣怀此时饭也没吃,正在书房生闷气,这半年他可是流年不利,忧心不已,搞得茶饭不香的。因为家父离世,按照惯例是要丁忧开缺的,家父离世不提,最近花费心血开办的南洋公学又闹学。潮,学生一小半退学,最后虽然劝了不少回来,可造成的影响实在不佳,他虽然每天不出家门,但是报纸也还看的,外文报纸上面也纷纷刊登南洋公学学。潮的事情,上面所言都是站在学校立场的,而华文报刊倒莫衷一是,有一个之前名不见经传的苏报在使劲给退学学生说话,极力鼓吹学生民主之类,一副唯恐天下不乱的模样。这些报纸真是该死!盛宣怀如此想——他虽然不知道什么是眼球经济,但却明白为什么这报纸这么鼓吹。

其实南洋公学的事情再怎么乱也动不了他的根本,能让他忧心的只能是电报、轮船两局被夺,这才是他的心血和根本所在啊,因为他丁忧在家,朝廷想乘他不在,把这两局的收入全部收归户部,盛宣怀自然不肯,可自己目前实在没办法出面,就请了袁世凯帮忙,毕竟他还欠自己一个人情——去年可是他极力推荐,袁世凯才能由山东巡抚坐上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个位子的,可谁知道袁世凯却是个白眼狼,也是和朝廷一个心思,想趁他丁忧开缺之际,欲把电报、轮船两局收归己有。他心中暗想,看来电报、轮船两局是保不住了,这两局不保,那么汉阳铁厂就难以为继了。在盛宣怀的谋划里,这汉阳铁厂现在局势糜烂,是要靠轮船、电报两个现金牛养上个几年才能盈利的,这也是他当初敢接受张之洞留下的烂摊子的底气所在,现在若是这两头现金牛一去,那汉阳铁厂资金就要断了。

盛宣怀正忧心这汉阳铁厂如何办下去,他的文案张美翊在门外说道:“大人,适才宁波钟宪鬯来拜……”

盛宣怀正在郁闷中,特别是袁世凯的忘恩负义让他很是愤怒,向来长袖善舞左右逢源的他居然给别人背叛了。他心里怒极,脸上却反而平静,打断了张美翊的话,不客气的说道:“不是说了不见客的吗!哦…,钟宪鬯,我记得他,上次浦东造磷厂不是没办成么,这次他过来干什么?”

盛宣怀还是记得钟观光的,而且还是很喜欢他,曾委婉的让他有难事可来拜访,而之所以厚爱这个年轻人,却是因为他依稀从这个悉心办实业的宁波人身上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

张美翊在门口根本不敢进来,自从朝廷要收电轮两局开始,盛大人脸上就看不到笑容了,更严重的是,自从前几天直隶总督袁大人来过之后,就时常听见里屋砸东西的声音,大人现在语气这么平静,但以张美翊多年来的了解,大人现在一定是怒极了,真是悔不该喝了钟观光的迷魂汤啊,这么冒失的跑来禀告。

原来刚才钟观光求见盛宣怀是张美翊接待的,钟观光听说盛大人正在丁忧,知道求见无望,就只好留下味精样品和专利文书,以及一张由杨锐亲自编写的味精说明书——文中用半文半白的语句说明味精的发明缘由、使用方式、具体功效等,其中不但鼓吹发明味精的意义如何重大,还极力吹嘘了氨基酸的作用,称其有清肝醒目、强身健体,滋阴壮阳、美容美发之功效,其实就是一篇广告软文而已。

只是这样也倒还好,可是好死不死的钟观光偏偏来了现场示范——不得不佩服钟观光不但化学自学成才,传销技术也无师自通——让丫环拿了两个碗,一壶热水,当着张美翊的面在水中加入味精,等味精化开之后,倒了小半碗在空碗里,钟观光自己先喝以示无毒,张美翊一时迷糊也跟着喝了第一口,第二口……然后就彻底迷糊了。

张美翊没有办法,只好把事情说了一遍,因为盛大人是最厌恶欺骗了,盛宣怀听了不由有点兴趣,张美翊是个稳重的人,能被迷糊那说明那叫做味精的东西一定有过人之处。就说道:“那味精呢,拿进来我也尝尝。”

张美翊见大人气消了,就劝道:“大人,您最近茶饭不香,还是先请用饭吧,我让下人把味精加在菜里,钟宪鬯说这才是味精的用法,大人品尝便知其味了。”

盛宣怀点点头,张美翊就安排下去了。片刻,饭厅菜饭已上齐,夫人和丫环在旁伺候着,盛宣怀移步过去,坐定吃了一口菜,嚼过之后顿时感觉到一种之前从没有的鲜味遍布口中,然后就止不住的筷子了……盛宣怀很快就吃完了饭,出了饭厅张美翊正在外面花园候着。盛宣怀边走边说道:“那味精确实不错,可谓一绝,那钟宪鬯这次比前次有出息,他今天过来说些什么?”

张美翊回道:“回大人,钟宪鬯这次来其一是因为前次造磷工厂有失大人厚望,这次携味精来是想给大人报喜,其言这味精味为天下所无,他也恰巧才和别人一起发明了此物。”

盛宣怀点点头,表示嘉许,接着问:“其二呢?”

张美翊跟在盛宣怀后面,说道:“回大人,他还说希望大人开恩,和前次一样,能赐予专利权,他此次决不折戟而回。”

盛宣怀听了没说话,他是知道这味精只要能批量生产,一定是能大获成功的。只是这味精说到底也就是一吃物,远没黄磷、钢铁等有经国济民的功效,作为洋务派的坚定实践者,他还是喜欢那些重工业。

张美翊跟在后头见盛宣怀没有说话,自己也不敢出声,良久才听见盛宣怀说:“也罢,也许他十五年之专利,明天你拿他那个什么专利文书,递给吕大人那边吧。”这个吕海寰吕大人原是左都御史,因为庚子事变盛宣怀组织了东南互保,为慈禧所不喜,但最终因为盛宣怀会赚钱,慈禧事后也就没有严惩他,只派了这个吕大人过来沪上分权,有诸事都由两人合办的意思,现在盛宣怀丁忧,事情就全由吕大人负责了。

张美翊赶紧应下。

第十三章吕特先生上

第二日的上午,杨锐过仪器馆见虞辉祖和虞自勋都在,趁着时间还早没客上门的时候,拉着他们把组建公司的方案给两位做了介绍,对那一千块的技术股给予仪器馆的事情也做了说明,两位对化学也很有兴趣,并且一直都很关注味精项目的进展,虽然杨锐所说的技术入股从古未见,而且还似乎有点坑人的意思——如果投资失败那么杨锐损失的只是技术,而其他人损失可是白花花的银子。但这味精毕竟是杨锐发明的,不好驳他的面子,虞辉祖几个虽然在经商,但却还不是惟利是图的商人,并没有计较这些,他们只想看到味精这事情能做成。当下没有提出异议,并且对杨锐给予仪器馆一千块技术股,也推辞不受,杨锐直说的口干舌燥,心里埋怨,真是送钱都不要,什么人啊。

虞辉祖和虞自勋也都是宁波北仑人,和钟观光是一个地方的,这时代宁波因为地处通商港口,商人很多,地方上风气也较为开明,对西学的接触也早,他们几人很早就从洋货里见到了西学的价值,便购买书籍自学,略有所成后开始第一次创业实践,失败后又重整旗鼓开了这间科学仪器馆,终于苦心不负大获成功。

杨锐在科技馆发明味精这个前无古人的东西,他们也是很兴奋,这段时间招呼客人都大声几分,现在杨锐要白给股份,他们内心的自尊无法接受这样的行为,坚决不予接受。真是可爱的人啊,杨锐喝着水润润嗓子冒烟,无奈的想到。

技术股的事情只好暂时搁置,接下来入股的事情就很好谈了,他们对这样大振国民士气的事情自然要参与,当下虞辉祖说道:“竟成啊,入股一事我们早有考虑,因最近仪器馆正在开办自己的制作所也需要银子,再者现今生意铺大了流转也是要增加的,馆中的余钱自然也不多,但这能大振民气的事情岂能不入,我们几人昨日商定过,决定入两成的股份。竟成看如何?”

杨锐当然没有意见,当下谈定,杨锐又想到日本的事情,就把到日本注册专利的事情说了一下,保护自家专利的事情自然是头等大事,虞自勋自告奋勇的说:“这事情好办啊,过几天我就去日本进货,刚好可以办这件事件,终于可以让东洋人也吃吃酸。”说到最后有点激动,他宁波话上来,听到大家笑了起来。

虞辉祖笑骂道:“脑子靠耶,开心什么,”等大家笑完,他又问杨锐道:“中国和日本都安排,那么西洋各国专利怎么办?”

杨锐答道:“欧美那边暂时没有渠道,就是有渠道因为欧洲国家很多,花费甚多,还有就是欧美饮食和我们东方不同,都是煎烤为主,平常味精用量不是很大,所以我想英美法德意这几国先想办法申请,欧洲其他各国等公司开业之后,资金宽裕再做安排。当然,我们可以先把发明味精这一消息通过洋人报纸放出去,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