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末英雄-第3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是他是同盟会会员我还不这么担心了。”杨锐道,“担心就担心他念着师徒之情,被梁大忽悠一忽悠,回云南去搞什么再造共和,事情可就难办了。很多事情啊,说起来是正确的,可结果却是错误的;可有些事情呢,说起来似乎很错,可结果却又是好的。
老子有云:‘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我们行君主立宪是因为此。选择先农后工也是因为此,可就是有些人脑子只会看直线,看不懂曲线,也不会拐弯。哎。这真是……”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只要梁启超决心铤而走险,那蔡锷就会铤而走险。这师徒俩都不想在野,也不想坐冷衙门,以梁启超的性子。只要有机会他就会抓住,好乘机上位。
戊戌的时候是这般,新政实行立宪的时候也是这般,前清覆灭、新朝开国,他还是这般;杨度之前不是没有看出来梁启超的性子,更不相信他会谋反,可当看到情报局拿出的证据后——一叠梁启超发往蔡锷及同党的密信和电报,他才感觉此人为了能出头,确实是什么都敢做的。
“现在梁卓如不是没动作吗?”杨度想了想再道:“只要梁卓如觉得自己能光明正大的当选议员,进稽疑院。那又何必妄想着招安呢?”
“招安?”杨锐冷笑。“这就是嘴炮党惯用的伎俩吧。先闹出一些大事情来,让政府头疼,实在受不了了政府就想着去招安。招安成了,他变成了官儿,青云直上啊;招安不成,他可是要倒打一扒,标榜自己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什么的。报纸上那些骂政府骂得凶的,不都是这路货色吗?想当年慈禧赦免谁都不赦免康梁,我又何必去招安他呢?”
杨锐的偏执杨度是知道的,他却趁着三分醉意规劝道:“这招安梁卓如也就是几个官位的事情。可真要云南反了,那代价就不是几个官位了吧。”
“皙子,要是招安后又再反了怎么办?”杨锐问,待他一愣又笑道:“难道要杀你的头么?”
“这……。要是我杨度的脑袋这么有用,那就请总理大人拿去吧。”杨度倒没想到梁启超有再反的可能,不过招安后他如果嫌权利太小,确实可能会把官一辞,然后说官场太黑暗,自己不想为五斗米折腰。到时候舆论又要大赞了。
“好了,不说笑了。梁启超那边,还有遁初这边你都跟着,不要玩脱了。这事情越是熬到后面,那对我们就更有利,云南那边我们要的就是时间。”杨锐道。
“明白。”杨度点头,不过他再犹豫着问道,“这孙汶难道会死灰复燃吗?”
“什么死灰复燃?孙汶那些人就一直没死。”杨锐说完,见他不解,提点道:“我们和俄国虽然实质上已停战,但却未签订合约……”
“啊……”杨度的思维瞬间北转,知道自己漏了这么一个还没休战的邻居。
“好的。今天不说这个了,皙子你先回去吧,有事就再来商议吧,反正两家不远,权当串门吧。”杨锐笑道,言语中难道的客套。这立马让杨度酒全醒了,他立马起身行礼便出去了,出门坎的时候身手矫健的根本不像是个喝过酒的,只看的杨锐直摇头。
杨度欢快的跑了,正想小歇一会的他忽然想到上午徐华封送来的那几个东西,当下也不睡了,出去把女人往书房里拖。
“干什么啊?”程莐有些莫名,但见男人把门栓上,开始疑惑。
“那裤子脱了。”男人命令道。
“啊……”女人的脸羞红起来,“这还是白天,孩子和仙凤就在外面呢。”她道。
“让你脱就脱,听话。”杨锐哄着她。找程莐来时因为她这个娇生惯养的小姐比吃苦长大的寒仙凤大腿白嫩。他见女人麻利的把裤子脱了,便从一个档案袋里拿出一双极长的薄袜来,道:“穿上它。”
没想到男人是要自己试一双袜子,女人接过便感觉这袜子很古怪,手感非丝非麻,滑溜的很,弹性也很好,还比丝绸透明些,真不知道是什么做的,不过她还是欣喜的穿上了。
“不错,可惜不是黑的。”看见女人漂亮的长腿被丝袜裹紧后显得更加修长,男人一边抚摸一边赞叹。不想脑子里忽然某些情节翻涌,摸着摸着就把持不住了。(此处略去两千五百字……)
庚卷第六十三章担保
振兴农业并不是不发展工业,而是除了发展军工以外,只发展优势产业,以永磁电动机为代表的机电产品是其中之一,再有就是化学产品,纯碱、合成氨以外,有机化学产品是其中重点。高中化学选修五整本书讲的都是有机化学,而其中高分子化学更是介绍了两种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方法。
一种是加聚合成反应,另一种是缩合聚合反应。前者书中举的例子是聚乙烯,后者则是聚酰胺纤维,也就是锦纶66,美国人称之为‘比蜘蛛丝还细、比钢铁还硬’的尼龙。除了聚乙烯和尼龙外,书中还有酚醛树脂、涤纶、顺丁橡胶、聚丙烯酸钠(尿不湿)的反应方程式和反应介绍。
东西虽多,但都少有催化剂的介绍,这是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合成氨的原理早就有人知道,但反应条件,反应所需的催化剂才是合成氨工业的关键。高分子材料也是如此,以聚乙烯为例,其虽在三十年代就已发明,并在二战前投入了实用,但真正实现低成本生产,还要等六十年代末中压、常压高效催化剂出现才得以实现,而即便那时,产量也才七百万吨。
技术发展的细节并不是杨锐所知的,他只知道这些东西日后必大行于世。现在即便不能实现工业化生产,也还是要持之以恒投入,今日高分子实验室拿来的尼龙丝袜就是其中之一。
没有顾及依偎在身侧的女人,他把玩着已经从女人大腿上脱下来的丝袜想着事情:这东西能赚数十亿打死他都不信,现在生丝丝袜的价格在三十美分到四十美分之间,尼龙袜即便能翻五倍,那也只能卖两美元一双,全世界十七亿人口,唯有欧美女人才能消费得起生丝袜,而比生丝袜贵五倍的尼龙袜,以欧美不到五亿的人口计算,全世界的潜在客户不会超过一亿二千万。这一亿两千万潜在客户多少人会买尼龙袜。会买的人又能买多少双丝袜?
杨锐对尼龙袜预估是年销售额在一亿美圆以下,十年之后如果不推陈出新,那不说销售俄会在爆发后下降,技术也很有可能会被欧美公司破解。真要是那样。那高额利润将马上消失,尼龙最终变成一种比人造丝高端一些的原料而已。
尼龙如此,聚乙烯那就更是不堪,因为要反应要在100300MPa、300度的环境下反应,高昂的成本使得得产量极低。工部提上来的一个计划年产量只有可怜的一百吨;涤纶也是如此,催化剂的限制使得其成本太高;酚醛树脂德国人已经做出来并投入使用了;而合成橡胶更是坑爹,成本是天然胶的好几倍,即便扩大产量结果还是要比天然胶贵,项目负责人认为除了保证战略军事物资的供给以外,合成橡胶毫无意义;最后就是尿不湿了,这东西或许可以卖给那些收入极高的家庭,可销售终究有限。
男人眼睛混乱混乱的转,程莐用手抚着他的脸,柔声道:“又有事情想不开啊?”
“嗯?嗯。”男人应了一声。好半响才道:“这袜子觉得怎么样?要是卖一块钱一双,你会买几双?”
“一块钱一双?”程莐惊讶道,她接过那袜子道:“这价钱太贵了,怕没几个人能买得起。还有,这……,这袜子这么薄,谁敢穿出去?最多只在家里穿。”
“嗯。”杨锐想着整个高分子化学产业,根本没心思说话。和后世遍露大腿,恨不得不穿的女人相比,这个时代的女人是极为保守的。不说亚洲,就是欧美也是如此。难道这袜子只能做成情趣,勾引男人用吗?
上有所思,下有所动。贴着他的女人大腿忽然感觉到了‘异动’,嫩白的脸再次修红了。就在她以为又要大战三百回合的时候,男人却一骨碌掀开被子起了床,很正色道:“很忙啊,很忙啊,很多报告还没看呢。”
书房的门关了一小时后又打开了。找了半天娘的杨无名一见来就蹭到程莐身边,追问她刚才去哪了。夫妻俩好笑下只得编了一个谎把孩子骗了过去。待母子俩走后,杨锐点上烟翻开了农部关衙前递上来的文件,新乡村建设报告看了起来。
这是农部几个留学生在辽东诸县调查之后写出的报告。与全国其他县不同,通化、怀仁、宽甸等县的识字率高达百分之六十,乡村的道路、学校、卫生、文艺、农业、林业、组织、经济都出乎意料的好,这里仿佛不是中国,而是日本或者是西欧国家。
带和这样的惊异,在研究两年之后,农部希望能把辽东乡村模式推广到全国。即通过教育消除青壮文盲、德育农民,使其摆脱‘愚、贫、弱、私’之旧性,成就一个健康良善之新农民;在教育农民、改变农民旧习的同时,再通过合理的经济规划、有效的科技推动、良好的农户村庄协作,共同建设富裕的新乡村。
在这份报告中,杨锐能看到开国前中国教育会所实行的那些东西,也能看到自己以前所教授的区域经济学的内容,还有农会的组织办法、增产增收的科学技术等内容。这报告基本把以前中国教育会、关东银行辽东经济规划工作组、东北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会四者的工作有机的整合在一起。提出‘以土改和教育为基础、以合作和科技为手段,达到丰富乡村文化、繁荣乡村经济、改善乡村卫生、稳固乡村政治之目的’的新乡村建设方案。
报告做的很全面,对辽东开国前农垦公司、农贸公司、农会、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社的工作做了中肯、积极的评价,而在这个基础上所提出的乡村未来规划,很像后世的日本、韩国的农协;特别是考虑到中国农村地块狭小,小面积种植成本高昂的缺点,报告提出要以辽东乡村的农村专业合作社为模板,将其在关内各省推而广之,以真正实现的农业科学化;而因为辽东各县都有榨油厂,报告上又认为可扶持建设乡镇工业,以繁荣乡村经济。
看到乡镇工业杨锐就笑了,他提笔把乡镇工业改为乡村企业。而后再细细思考这些乡村企业包含什么内容。很明显的,乡村企业只能像在温州的柑橘合作社那样,有全体柑橘种植户投资,也由全体柑橘种植户经营。各户农民按照产量将一定的资金停留在合作社,以保证合作社的运行。这种美国新奇士模式,只适合农产品加工销售,并不代表所有工业品都能行如此实行。
一些外来的工业品,比如农资用品。农具、农机、化肥、农药等,只能在临近矿产资源或综合工业园附近生产才最合理;而生活用品,肥皂、鞋袜、服装、日用百货,则应该在交通更为便利、经济更为繁荣的地方生产。
农村真正能做的还是初级农产品加工,为全国各工业区提供原料。只有那种本就处在交通节点上并临近城市的农村,才能真正的发展成工业园。不然,最终还是像张謇建设南通一般,再怎么建设也只是纺织和制盐,其他工业想建设也建设不起来,毕竟江对岸就是中国经济的中心沪上。有沪上在,南通怎么能出头?
后世的乡镇企业起家的时候在乡镇,但等发达之后,全部会离开农村,进入更高层次的经济圈,之所以还称呼其为乡镇企业,不过是因为从成乡镇起家而已。
乡村企业是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第一步,第二步那就看造化了,要是本身具有资源、地域优势,同时管理者能抓住机遇。那或许能变成后世的乡镇企业、最终做大,不过这其中的概率实在是太小了。
乡村工业和城市工业相比,其真正有优势的地方还在于就近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不过资源优势不是绝对的,现在张謇的大生纱厂就能感受到西北的棉花要比通州的棉花。不管是在量还是质上都有很大的优势,当西北的棉花产量超过江浙,甚至整个中国都不再进口棉花后,那大生纱厂只剩下交通优势;而再当全国铁路网建设完毕,大生纱厂的优势只是熟练工人以及多年以来在棉纺产业上的产业、市场管理经验,除此以外一无所有。
乡村工业不是杨锐关注的重点。农村专业合作社才是他真正在乎的东西,一旦成立合作社,小户经营的模式将被改变,数户联合购买拖拉机是能买得起的,不过人口一定控制,不可因为人口增长而分摊了社会财富。
开征人丁税后,生育率一定大减——在这个时代,控制生育并不是一定要靠避孕套,几千年来历代王朝都开征人丁税,而人口控制因为明代士绅官绅免税产生的隐户开始失控,在清代则因为摊丁入亩彻底崩溃,重新开展人丁税,因为要交税,那流产避孕、吃药避孕、时间避孕、甚至是溺婴都会重现;溺婴是违法的,但民不告官不究,为了控制人口,这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事情。
至于人口红利,只有人口接受教育后才能成为红利,不然以后世非洲的人口,早就脱贫致富了。全国亩产提高后,农户真要是把增产的那部分粮食全拿去养孩子,那不说教育成本增加的问题,以后这些人长大后怎么安排?不实行外贸模式走改开路线,人口多了有何意义?再说即便是现在人口也是过剩的,当全国大部分农户都加入了专业合作社,采用机械耕种后,节省下来的劳动力城市根本消化不掉,所以节育是必须做的事情。
杨锐在此想起由稽疑院代表独自制定的人丁税法案,其征收对象为神武四年八月十五后出生的人丁。和个人所得税一样,它也实行累进税率:两夫妻两个孩子以内的,依照旧例每丁二钱;超过两个不超过四个的,每丁四钱;四个以上,那就翻倍计算,第五丁为八钱,第六丁一两六钱,第七丁三两二钱……,至于第八丁,累加前面的那些,穷苦人家根本出不起,他们最后的结局就是移民,移民到西域、黑龙江、还有新占的外东北,这些地方是不收人丁银的。在那他们可以放开肚子生。
而对于少民,唯有西域、蒙、藏、云南这四地是特殊的,蒙、藏人丁银由地方政府,其实就是旧贵族出面征收。中央政府只监督其不能超过征收标准;而云南和西域,前者控制后将实行和其他省份一样的标准,而后者则不是控制人丁这么简单了,那里的一百七十万白民,留下终究是个隐患。以杨锐之前的计划是想将其移民至巴尔喀什湖,也就是现在俄国的七河省,那里土地肥沃,但哈萨克人不少,让他们两者互相牵制也是个办法,即便不成西域也是清空了。
将隐患其中在一处而不是分摊在各处是杨锐的想法,而巴尔喀什湖地区并不是他在乎的地方,他的目标最低是想和波斯国土接壤,最高是能获得里海海岸。不过这个计划现在想来十分可笑,这实在是太一厢情愿了。
中国和波斯接壤。那等于苏联失去了南下的通道,英国是高兴了——在他失去阿富汗这个屏障的控制后,可苏联和布哈拉、希瓦两个汗国是不会同意的。苏联是不是会满意于西伯利亚铁路和海参崴的租借权不说,布哈拉和希瓦两个汗国(今乌兹别克斯坦)人口有四百多万,全是虔诚的白民,中国的铁路要想连通波斯,那就要从布哈拉汗国穿过,而不走布哈拉汗国,那就只能从后世吉尔吉斯南部和塔吉克翻越帕米尔高原。
杨锐还没把这个设想告诉运部,只和杨增新讨论的时候。他就惊的掉了下巴。他认为这条路高山峻岭、白雪皑皑,就是一百年也修不成铁路,且就是铁路过去了,还是要有要穿越布哈拉汗国的土地。布哈拉汗国和阿富汗是接壤的。按照杨锐的想法——不想布哈拉和希瓦两个汗国成为中国的领土,以免绿化;同时又要求领土接壤波斯甚至里海,那就只能强行占地,将布哈拉汗国的南部重镇泰尔梅兹拿过来,再将土库曼部落南面的马雷,或者是再南面一点靠近阿富汗的边界之地拿过来。才能实现这个想法。
里海先不要想,就说接壤波斯,如果波斯会将土库曼重新接纳为自己的领土,那事情就简单了,只要解决泰尔梅兹就好;可要是波斯和以前一样,惧怕土库曼部落,宁愿失地也要将其丢给俄国,那和土库曼又牵扯到领土问题。土库曼是俄国在中亚最后也是最难征服的民族,占领土库曼俄国花了数年时间并屠杀了无数的土库曼部族才吞并此地。中国离那里实在是太远,杨增新建议如果只是为了谋求一条通道,那就不应与土库曼部落交恶,也不应与布哈拉汗国交恶,能做的办法就是换地或买地。将膏腴之地费尔干纳盆地一部与布哈拉汗国交换泰尔梅兹;同时帮助土库曼部落建国,代价就是其将南部无用的五千平方公里土地卖给中国。
土库曼只有一百万人口,每人十两也只要一千万两白银,这些钱远比开战的军费、日后武力维护的军费少,而且既是买卖,那以后就不再有纠纷。不过这只是单对单的臆想,杨增新认为,俄国、英国、甚至是阿富汗对此都会有意见,当初阿富汗划界的时候,有很多部族划在了俄境,现在中国大善人解放中亚人民,他们势必会要求归还之前被占的领土,比如塔吉克和土库曼南部地区。
建设新乡村的报告扔在一边,再次打开已经快被翻烂了西域中亚地图,杨锐凝重沉思起来。中亚和外东北是难以两全其美的,即便趁着俄国沙皇政府垮台的时候占领中亚,那也只能派驻小部分军队,而这个时候美国应该对德宣战了,中国再次发起进攻并占领俄国领土,那英法美必定大怒,可这又是战争生意的关键时期,为了不触怒协约国,杨锐能想到的对策就是将东北被俘的二十万俄军交给协约国,并且自己也要明确对德立场,甚至是对德奥宣战。
如果这还不能让协约国满意,那也没有关系,一旦布尔什维克夺权中止和德国的战争后,那和协约国的外交又将转变。趁着沙俄势力消退、布尔什维克还在内战时,是否可以将中亚的边界稳定下来?
杨锐想到这里脑海里忽然闪现复兴军联合中亚本地军队被苏联红军虐翻的场景,忍不住摇头。那里太远了,西域铁路按照进度要连通上俄国中亚铁路,最少需要到神武十二年底。即便是这样,有限的军队,唯一一条铁路也未必能在苏联红军潮水般的进攻下守住巴尔喀什湖到里海北部海岸这一段平坦的草原。
打不过那就只能谈判。可凭什么苏联失去远东后又要再失去中亚呢?以情报局俄国科的研究结果,俄国并不指望从中亚南下印度,他们失去中亚后最无法忍受的是失去中亚的棉花,这对俄国是至关重要的物资。且在失去远东这个软肋后。俄国已没有必要再顾及中亚,如果铁路修筑时间过晚,大战结束后的俄军很有可能还会占领西域的天山地区。
铁路!铁路!!莫名其妙的转到中亚问题上后,杨锐再次念叨起那条最长的铁路,他站起身给秘书处打了个电话。开始是要找西域铁路负责人詹天佑,但秘书处回话却说詹天佑还在兰州没回来,电话最终转到了盛宣怀的宅子里,老头子一会就来了。
“西域铁路怎么样了?”杨锐劈头就问西域铁路,这是他最最关心的。
“总理大人,铁路已经过了宝鸡,快修到天水了,只要过了天水很快就能到兰州。”盛宣怀本以为是什么急事,一来却是西域铁路,当下就放心了。“修路都是用机器。这进度要比之前想的要快,真正难的还是此段地势险要、隧道极多。”
平原上修铁路那一年可以五六百公里,从山西铁路修到西安后,往西的工程就一直没有停过,可这一年多下来,铁路还在山里打转。杨锐长叹道:“西北的安定,甚至中华的国运都和这西域铁路什么时候修好息息相关。不趁着俄国势弱从他身上咬下一块肉来,那我们,哎……”
杨锐在总理的位置上越久,积威就越盛。他如此长叹,盛宣怀心中也开始着急,他道:“总理大人,铁路虽然堵在天水。但夏季趁着黄河能通航,一些修路的机器和工人已经调到兰州去了,这样就不是天水这边一段再修,兰州那边也在修路架桥。这条路标准之高超过所有铁路,再有宝鸡天水段、兰州过去的乌鞘岭隧道、入疆的星星峡、入疆后的百里风区,还有沿途很多路段缺水少人。这些都是拖慢进度的关键。这毕竟是三千多公里的铁路啊,没有十年,怕是难以修成。”
“俄国人西伯利亚大铁路可是七千多公里,沿途也是冰雪高原,了无人烟,它只花了十一年就建成通车,即便加上后续收尾工作也才用了十五年。我们这条三千多公里,难道就不能早些完工,缺水少人的路段是慢,可从兰州过去到张掖,这一段可不是缺少少人啊。”杨锐道,“这条铁路的修筑速度事关国运,了不是领土不领土的问题了。运部务必要想出办法,提前两年,在神武十年、甚至是神武九年开通。”
伟大领袖拍脑袋决策,盛宣怀欲哭无泪,只得应下回府想办法。三十多年前,和李中堂不对路的左宗棠率兵入新疆收复失地,三十多年后,他这个当初不赞同左宗棠入疆的人却要急着把那么长一条铁路修到新疆,这真是说不出的讽刺。在他看来,收回远东已是了不得的好事了,现在却要再去收复西北失地,那里能有多少价值。
盛宣怀出身江南鱼米之乡,对西北新疆的印象只是一片黄沙,不过既然身居运部尚书之位,那就得尽其责。回到府第他也没歇着,当下就把颜德庆和胡栋朝两人找来了,也是开门见山的道:“总理大人又问西域铁路了,大人对修路的速度不满意,催促着要我们想想办法,看看是否能在神武十年通车,你们说说吧,都有什么办法?”
盛宣怀此话说完,颜德庆和胡栋朝就面露苦色,当初估计十年修成已是冒险,现在要提前到八年,这是万万不成的,颜德庆道:“铁路的标准太高,很多地段地形路况又复杂,要想八年通车,谁敢担保?”
庚卷第六十四章坚定
北京对西域铁路的压力很快就通过电报传到兰州,见盛宣怀在电报里的语气那么急切,詹天佑看完电报过年的心思消散的无影无踪。“西域铁路事关国家之安全,西域铁路之修筑速度事关民族之运脉。”这两句话实在是太沉重了。而运部要求工程总指挥部评估八年修通整条铁路的建议,则让他沉思不语。
看着詹天佑读罢电报便神色大变,他的搭档邝景扬见状问道:“眷城,京城有何事?”
“啊…”詹天佑愣了一下,他苦笑道:“盛大人来电,估计是总理又催促铁路之事了。俄军占我国土,铁路不通,大军无法作战,哎…,这路啊!!”
“地势太复杂,标准又高的出奇,更离奇的是路线还是钦定的,这怎么能快的了。”邝景扬也是留美幼童出身,和詹天佑几乎搭档一生。
“路线我坐飞艇看过了,确是最为合理的,以之前修山西铁路还有侯马铁路的经验看,选线从经济性来说并无太大问题。不过……”詹天佑这段时间以来就发现上面给定的路线都是最优路线,但最优路线却往往不是修筑最快的路线。
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伊吾(哈密)到轮台(乌鲁木齐)的选线,以詹天佑的初测,伊吾到轮台可有两个方案,一为天山南线,一为天山北线。南线经过了墩、鄯善、吐鲁番、达坂城最终到达轮台,线路长为五百七十四公里;而北线方案,则经木垒河、奇台、吉木萨尔抵达轮台,路线全长六百二十四公里。
北线的气候地质情况好,矿产、水源都丰富,但路线比南线多了五十公里,拔起高度增大,投资将多两百万两,同时北线地理位置偏僻,人口少。经济效益低,最重要的是西域铁路规划中是有南线的,即南域铁路,如果选择北线。那势必又增加了铁路向南延伸的长度,这对于整个西域铁路网的经济运行是极为不利的。
以上是以经济效益来考虑的,但如果为求修筑速度,那就一定选择北线。南线虽然有那么多好处,可南线要经过百里风区和三十里风口。同时沿途缺少水源,不能全线展开施工,这段线路的铺筑将会极为艰难,特别是铁路要经过三百一十公里的戈壁和丘陵地带,修筑难度大、土方量大,最后是翻越天山那一段,线路地势极为险峻,十二座隧道总延长为四千四百五十五点六米,洞头最深路堑最深处为二十三点九米,最低处为四点七米。最少要两年才能凿通。
南北两线的不同选择将使工程最少拖后一年半,除了这段线路,玉门到伊吾的路线、轮台出国境的路线都有类似的情况。可以说,这个不知名的路线勘测队并不是从战时的角度选择线路的,而是以和平时期为背景,以经济效率为标准选择路线,这和当下的情况是不切合的。不过也不能责怪前人,以前的人又怎能知道现在中俄在西域交战、前线万分火急呢?
詹天佑左思右想,忽然站起身对邝景扬道:“不行,我得出去一段时间。”
“你去啊?”邝景扬放下手中的文件。之前两个人正在讨论乌鞘岭隧道施工情况的,“没两天就过年了,雪又那么大,你出去干什么?”
“这里还是交给你了。”詹天佑说完就拿外套怎么出门。却被邝景扬拦了下来,他道:“乌鞘岭隧道怎么办?”
“乌鞘岭隧道你看着办。”詹天佑一边说一边穿好了衣服,“要想将路早些修通,那就要更换既定路线,这样便能省出好几年的时间,但经济效益却受损了。一条铁路要运行几十年上百年。一旦修好,那就再难更改,到底是要快还是要省,这事情只能总理能定夺。”
“你要去京城?”邝景扬明白了詹天佑的意思,他反问道:“可另外的路线也只是初步勘测了,并没有具体的数字啊。”
“但那条路我几来几回走了好遍,即便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边施工边勘测,这是细节问题,方向才是大问题。”詹天佑说着便出去了,挡风的棉被一掀,屋子里只剩下邝景扬一人。他回想詹天佑说的话半天,也穿起外套掀开棉被往施工现场而去,那里是西域铁路的重难点工程:乌鞘岭越岭工程。
即便有飞艇,詹天佑人到京城的时候,也已是年后初一。他本以为杨锐要在次日才见他,不想他一下飞艇,总理府的马车就来接了。
温怒如春的银安殿内,又老了一岁的杨锐神情并不是太好,就在昨天晚上,新加坡因为驻守的英国陆军西调,剩下的那些印度白民兵听说奥斯曼和英国已互相宣战,奥斯曼是白民心中的圣地,即将调往香港的他们似乎是听说自己要调往中东去和奥斯曼军队作战,虔诚的教徒们立即发生了叛乱。他们占领了亚历山大兵营,还放出了德国巡洋舰埃姆登号的部分被俘人员,最后拥进了新加坡城。虽然他们杀的大多是欧洲人,可城内住的主要居民是华人,现在城内只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