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末英雄-第3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压抑沉默之后,原先那桌桌子的老爷忽然跳起来骂道:“屠夫!畜生!屠夫啊!杀人不眨眼的屠夫……”
老爷在楼上叫,楼下的短衣帮中却有人歇斯底里的大声喊道:“好!杀光劣绅!杀光那些丧尽天良的劣绅!!”
楼下的短衣帮这般呼喊,楼上的本已是惴惴不安的长衫客更加仓惶,终于,有一桌客人手忙脚乱的起身,留下茶饭钱急匆匆的下楼去了。一桌走了,其他的桌子也跟着下楼,十分钟不到,刚才人满为患的二楼,顿时只剩下朱建德这一张桌子还有客人。
刘寿川见此故作正定的说道,“好了,这下租界又要人满为患了。”
“去租界就去租界。乡下多他们不多,少他们更好。”朱代历并不惊慌,只是吃惊。他是受过地主之苦的——小时候去丁阎王家上学,他和建德都饱受地主小孩的欺负,现在世道反过来了,是穷人欺负地主,他高兴还来不及。
“就不知道那些报纸又会说什么啊。”朱建德是把总理的整段话听完整了,他知道总理还是想突出依法治国是政府的一切行为的最终准则,而不是真的要杀人。
“报纸都是士绅老爷们看的。一些政论看报还不如不看报,或者看中华时报。”刘寿川面色此时恢复了正常,他看向朱建德道:“总理真的会杀人吗?”
“这个啊…”朱建德斟酌着词语,他是军中受过土改教育的,道:“地主如果造反就会。不土改那穷者越穷,富者越富,最终贫富差距会越来太大,招致一场革命。总理不想杀人,但这是战争,虽可以选择一个死人最少的办法,但不管什么办法,战争终究要死人。”
庚卷第六十章决心
朱建德说的死人在第二天回家的时候就看见了,当时是一阵炮声把他给吸引了,等转过树林,便见在道路的东边不远有一个简设的野战炮兵阵地在放炮,硝烟很不和谐的在收割之后的田野里升了起来。那不是75MM野炮或者山炮,而是口径更小的57mm山炮。很多当地人远远的围着看着,而另一些指挥官模样的人则站在一个小山丘上,拿着望远镜看一公里外的一处村庄,那里就是炮击的目标。
有一发炮弹落在村外侧的屋子上,干打垒的墙壁在炮弹的爆炸中瞬间四分五裂,屋顶上的茅草也炸上了天后,又像一个从树窝上拆散扔下的鸟巢,零零落落的掉下来;还几发炮弹是落到村子里头,因为树木和房屋挡着,朱建德只能看到爆炸的硝烟升起,还有便是一处高耸的屋檐在爆炸声中倒塌了——那应该是这个村子的祠堂。
熟悉的战场出现在身边,朱建德不知道为什么,眼眶不争气的一热,他不太愿意看到复兴军对着自己人开炮,可那些迷彩绿又是他的同志,良心和纪律此时在他心里碰撞着,于是他整个人都在微微颤抖。
“那是王阎王家,”朱代历也被吓了一跳,他没想到昨天总理说要屠尽劣绅,今天一早就干上了。“他一直就不服农会,仗着以前在江湖上混过,这次听说请了不少棒老二……”
朱代历还没有说完,朱建德就丢下他从田野里疾跑了过去——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跑上去要干什么,反正他就觉得自己能做些什么。
“站住!”一个负责外围警戒手持红缨枪的农兵将他给拦住了,他这边一喊,旁边拦着其他围观百姓的另外两个巡警闻声过来,他们拿枪对着朱建德。经他们这边一吓,靠近他的百姓全都往后退开。
“这是我的军官证,我想知道这里是在干什么。”朱建德入城穿的是一套没有军校的作训服,能证明他身份的只有军官证了。
听闻是军官,那两个颇为紧张的巡警有些放松了下来。一个头目模样的人接过后看了道:“请问朱上校予以何为啊?”
朱建德本担心这些巡警不识字,但显然他是多虑了,不但这个头目看了他的军官证,他旁边那个巡警也接过看了。“那边是怎么了?”朱建德问道。
“王有仁杀了当地的农会干部。拒不缴械并阴谋叛乱,现在驻军正在平叛。”巡警煞有其事的说道,朱建德从他说话的神色能感觉出来,杀人和拒不缴械应该是真的,后面阴谋叛乱怎么说都不太可能。
或许是知道自己说的不太靠谱、或许是把眼前的上校当自己人。巡警说完又说道:“朝廷已经下旨了,抗拒土改的一律从严、从重处置。”
“我要见部队的指挥官,这么那村子里的人怎么办?误伤怎么办?”炮声还在缓慢的持续,朱建德眉头皱的更深了,表情甚为严肃。
“那长官……,我先去汇报,这里的事情都被土改衙门接手了,县巡警只是帮忙的。”巡警头目说完就向那小山丘跑了过去。
朱建德是在十几分钟后赶到小山丘上的,迎接他的是一个壮实的陆军上尉,他对着朱建德郑重的敬礼:“下官游老虎见过长官。并向长官及陆战队第1师全体官兵致敬!”
如果游老虎不想见朱建德也是可以的,但看见朱建德所属部队是收复台湾的陆战队第1师,他便亲自过来迎接。
朱建德没穿军装,便没有回礼,他关切的问道:“那村子里没其他人了吗?”
“当地农会的人说村里的人都和姓王的一个祠堂的,全是本宗,没有外姓人。”游老虎双书将军官证递给朱建德,还给他敬了支烟。
“一个村都造反?”朱建德讪笑道,他不太好责问这个问题。
“巡警去抓人的时候被姓王的鼓动村里人赶了出来,再去那就不一样了。他们还没到村里就听见了枪声,有鸟铳也有后膛步枪,数量还不少。杀了人,还拘捕。还有枪械,按照上头的命令,已经够得上叛乱了。”游老虎边点烟边和朱建德介绍着情况,在带着他上小山丘前。他又压低声音道:“其实这里不是听我的,这里都归一个土改衙门的娘们负责,她有太尉府和总理府的任命状。还有尚方宝剑,有生杀大权。”
“娘们?”朱建德不由想到在济南土改衙门的女仲裁官了,待上到山丘顶上,果然看见一干人簇拥着一个身着青袍的冷酷女人,她腰上还宣了一柄剑,看见的样子不是军官所配,倒像是尚方宝剑。游老虎前去和她嘀咕了几句,那个女人回转过来,朱建德这才发现她的另一边脸极为恐怖,像是被沸水烫过再捞出来似的,全是肉色的疤痕。
“军队正在平乱,朱上校有何贵干?”青袍女官看着朱建德道,声音也是北京官话,且一如既往的清冷。
她的声音将朱建德从愣神中惊醒,这时他才看见女子身前绣的是白鹇,比济南的那位冲裁官高了两级,是五品。他这边光看人,一时间忘了问题,只等那女子咳了一声他才道:“我……,我只是想少死些人,老是开炮会伤及无辜的。”
“不剔除害群之马,伤的只会更多。”女子说罢便转身回去,不再搭理朱建德。而那村子外,一记若有如无的军哨声过后,伏在野地里的野战军士兵起身。没有口号,他们都是几个几个的入村。随着他们的进入,村庄里很快响起了不算激烈的枪声,以及手榴弹的爆炸声。
良久,一杆军旗在村内最高的那幢祠堂屋檐上出现,一个士兵在上面不断摇晃着,示意村子已经占领。山丘上诸人见状都走下山丘往村子去,朱建德见那个女官不拦着,也跟着这些人前行,他想看看这到底是怎么样的叛乱。
农兵、巡警、税警、复兴军士兵四者间似乎有一定的合作默契,农兵和巡警除了在最外围设置警戒线外,还负责给复兴军带路、翻译本地方言;而税警基本是复兴军友军,他们全部都挂有军职。装备也和复兴军相同,不过身着的是巡警制服而不是野战军迷彩服,一样头戴钢盔。
农兵和巡警在村外警戒,税警把持着要道和屋顶。复兴军士兵则在叛乱的大本营:王家祠堂。到祠堂的路上,除了刺鼻的硝烟,朱建德还看见了地上的血迹——尸体都搬到了一边,用一个破草席盖着,身子和脑袋都遮住了。只能看到脚。
一个排长对着游老虎和那个女官敬礼后道:“报告长官,我部现已控制王村,缉拿叛匪一百一十五人,击毙十六人,缴获鸟铳、步枪共七十四杆,子弹一千余发,大刀长矛无数;我部及税警部队牺牲六人,负伤七人,报告完毕。”
“所有武器、罪证都拍照存档,还有马上审问以获得足够口供。其他的先别管。”那女官对军人的敬礼没有丝毫不习惯,只是按程序发布命令,说完后她又道:“王有仁呢?”
“在…祠堂里头。”少尉本是给游老虎汇报的,不想发号施令的是女官。
“带我去看看!”女官冷笑了一下,面色更加吓人,不过少尉视而不见,当下就把她带入了祠堂。里面的被俘的棒老二都黑压压的蹲在那里,等着巡警用绳子来捆,而一个老爷模样的人正躺倒在地上,似乎是寿伤了。一个卫生员正在一边救护。
“问他,被杀的农会干部尸首在哪?”女官站到王有仁面前,傲然的看着他,
在一侧的巡警经她一个随员转告。用本地话问过后回道:“他说他不知道,他还说……”
“还说什么?都说出去来!”女官眉头紧蹙,脸色冰寒。
“他还说我们这般没有王法、不讲宪法、不讲公义…”巡警苦逼逼的传话,真不知道怎么好。
“王法?”女官冷笑,她用腰间的佩剑连着鞘指着王有仁:“要说王法,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皇上已经下旨收地,这就是王法;要说宪法,稽疑院已经修宪,这就是宪法;要说公义,你们哪家不是趁着天灾逼死农民,低价买地?当初你们低价收地的时候就有公义,今日官府折价收地就没公义,这公义跟你姓么?”
很明显的,知道政府此举不合宪法的王有仁是听得懂官话的,在女官责问下,他强忍着一口气半挺起身子,骂道:“妈逼的……,老子做鬼也不会放过你们!”
他虽骂,但女官却不理他,只是大声命令道:“掘地三尺也要把农会同志找出来,另外,集中这个村的人,告诉他们,不想和叛乱者同罪,那就先招认,不然全部充军!”
“是!”游老虎几个和税警的军官都大声喝道,说罢就各去忙活了。
朱建德本是极赞成女官说的那番话的,他自己家原本有的几挑地,就是灾荒年景典当最后卖给地主的,不过听到‘全部充军’之语,他又忍不住问道:“他们都要充军吗?”
“刑法规定:叛乱者不但要受刑,家产也将充公;而土革执行条例细则又规定:没有耕地或生活技能的农户,为使其有田可耕,将全部移民东北。朱上校对此有疑问?”女官问道。
“没有疑问,没有了。”听她这么解释,朱建德立即就知道自己误会了。充军这词虽同一个,但意思却完全不同。微微尴尬间,他见此地事情已经平息,便道:“此地事情既然已了,那在下便告辞了。”
他说完便朝女官拱拱手,然后退出来这幢有些阴冷的祠堂。此时外面暖阳正好,出到院子的他被阳光一晒,顿时打来个激灵。心情莫名的轻松后,他走出村子一段便看见在明媚的天际下,大哥朱代历正在大路的那一侧等他,他好像没再用旱烟袋,而是点起了他带回来的纸烟。
朱建德见证了一起反抗的镇压,而在各大口岸的报纸上,昨天晚上总理‘屠尽劣绅三百万’的惊人之语和各处的民乱一起被刊印出来,上面竭尽污蔑之所能,把镇乱说成是屠杀。弄得即便之前最支持杨竟成之人,现在也开始转变立场,怒斥其丧尽天良,残酷凶暴。
得益于这波助力。加入护宪党的人数更是暴曾,看着党员越来越多,汤化龙、林长民这些人越来越担心,生怕银安殿那位杀神会做出什么事情来。他们担心。而吃定杨锐性子的梁启超却满不在乎,他甚至还想把护宪党总部搬离沪上租界,迁至北京。不过他此举却被诸人给拦住了,在租界他们觉得很安全,出了租界则不是。到了北京那简直是自投罗网。
大家都不敢搬出租界,素来语言上反叛,行为上拘谨的梁启超也只好作罢。不过这一次从北京倒是来了一个人,和他谈的正是迁部北上的事情。
“任公既然不想和忠山先生合作一起反杨,那就应该迁至北京,挤垮国民党,与复兴会争夺稽疑院席位。若是在沪上不死不活,那真是可惜了现在这局势。”沪上护宪党总部的会客厅内,坐在客席的前民报驻北京记者戴天仇侃侃而谈。不过这戴天仇是他以前的名字,他面见梁启超的时候。用的是他的本名:戴季陶。
他说完梁启超沉思间,和他同来的福建人林森却激将道:“任公不会是因为戊戌之事……害怕了吧?”
“咳咳……”一边坐的林长民咳嗽道,虽然林森是他同乡,也是他牵线介绍来的,但他这么直言任公是不行的。
“哈哈哈哈……”梁启超听闻后放下茶盏,起身笑道:“政治上的风险,启超见的多了。迁往北京,我也想啊,奈何党员们不同意啊。杨竟成是残暴、是好杀成性,可依法治国是他极力推行的。他不会因为我们这小小护宪党就大开杀戒的。”
“哎……”戴季陶叹气道:“任公谬矣!护宪党能有今日之声势,是因为什么?是因为大家都害怕杨竟成除了没收土地,还要没收家财,甚至还保不住性命。这些士绅老爷个个都滑如油、奸如狐。平常时候那会拿出数百两来入会?这次是真让他们害怕了,这才狠心掏钱。护宪党若是为安全,一心困守在租界,那等这些人恢复正常,谁还会再信护宪党?
任公若是能将护宪党迁至北京,那全国士绅才能相信这护宪党不但不惧复兴会。还能在复兴会眼皮子底下安家,更有可能在下届国会中夺得席位,以确保他们的利益。他们这些人要的是安全,可要的是自己的安全,不是护宪党的安全,护宪党越是在危险之境地和复兴会竞争,那么他们就越感觉越安全。”
听戴季陶所言,确实有那么几分道理,林长民笑道:“那岂不是说护宪党成为地主老财的看家护院党?”
“护宪党就是给地主老财们看家护院的。”戴季陶笑道。“若不是他们的财产性命有忧,还要这护宪党干什么?既然成了看家护院,又不冲杀在最前,那还要看家护院的干什么?”
“是这么个道理。”林长民点头,戴季陶所言只是将一些东西说透了,护宪党就是代表有钱人利益的。“任公,看来我们还是得迁到京城啊。”
林长民换了主义,原来坚持不牵的汤化龙道:“我就是奇怪了,这杨竟成会何要出此狂言呢?他这不是自己往自己身上泼脏水么?他不出此言,支持他的人极多,可一出此言……”
“这不过是复兴会为保权位的无奈之举罢了。”戴季陶不赞同汤化龙的意见,说出了自己的猜想:“如果全国都这么温温和和一片……;也不是,以前的温温和和是为了对外战争,现在战争已基本结束,那么杨竟成就要再找到一个靶子为敌,唯有如此,复兴会才能团结如一人,也唯有如此,复兴会内的会员才不得不表明立场,无法在立场上敷衍了事。要是和以前那般温温和和,那复兴会将像满人那般很快被这个社会溶解掉。
以各国政党的历史看,一个政党在犯天下之大讳的时候,便是他最有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时候,所以立场含糊不清的定位是最不可取的。以前革命的时候,复兴会可以对外宣称立宪,对内依然坚持革命;可现在呢,他庞大的身躯已无法说一套做一套了,他只能堂堂正正的表明立场,不然会内就会混乱。
‘屠尽劣绅三百万’,士绅们听后是大骂不止,可那些农民却如遇甘霖啊!以前,杨竟成想让他们去送死,是要用银子、官位、减租哄着;可现在呢,全天下人都知道复兴会、都知道杨竟成是确确实实站在穷人这边的,是确确实实为穷人谋生计的。现在他再让农民去死,那就是一句的事情。
可以说,口号越激烈,那就越受喜欢此口号的民众支持。报纸上现在说护宪党是富人党、复兴会是穷人党,就凭这个,复兴会的根基在三十年内便无可动摇。忠山先生正是鉴于此,才不赞成进行政党斗争,认为只能进行武装斗争才有出路。中国毕竟是穷人多,富人少,而选举又是靠票数决定胜负,富人再多,能有穷人多吗?或许杨竟成会放护宪党入稽疑院,可入了又能怎么样呢?
按照宪法,倒阁的前提是要组建一个可替代的内阁,而要新内阁要想组建,那就要获得三分之二的票数通过,不然连倒阁的前提都达不到;也就是说,只要复兴会的代表超过半数,那银安殿永远是复兴会的,且在野党只能指责执政党的违法之处,根本没有达不成倒阁之事实。这种模式,说是说为了政权稳定,可实际上就是为复兴会实行一会专政而设。民主也好,选举也罢,不都是应景之物吗。”
随着戴季陶的述说,度着步子的梁启超神色越来越凝重。是啊,富人永远不如穷人多,真要是靠票数算,那护宪党怎么也是赢不了。除非,除非等三十年后全国穷人都变成了富人……,可要等的时间实在是太久了,护宪党能不能维持到那个时候,或者更具体的说,自己能不能等到那个时候还能难说。
梁启超想着护宪党以及自己的以后,而汤化龙却反问道:“既然贵党的孙先生,认为政党斗争无法获得的胜利,因为复兴会拉拢了绝大多数穷人,那武装斗争就能成功吗?复兴军的根基就是农会的农兵,全国的农民,绝大多数都加入了农会,不管怎么算,农兵的数目都不会低于一千万,贵党的军队能比农兵还多?”
汤化龙此问让戴季陶语塞,旁边林森见状说道:“我党自有必胜的革命计划,贵党如果不打算和我党联合反杨的话,那这个计划还是暂且保密吧。以我看,贵党的实力还在云南一省,现在复兴会正打算以土改为名,将贵党遗留在云南的那些势力拔除,任公真要是坐视不管的话,那这一省之根基可要毁于一旦了。”
汤化龙听林森指向云南,不好说话,反倒是林长民见此说道:“云南虽偏,但却太穷,尤其是国内禁绝鴉片,一旦政府断了粮饷,那不要说反杨,就是自己都会内乱。贵党可有良策外援?若是有,那反杨还可一战,若是没有,那这只能是……”
“良策当然是有,就不知道任公还有贵党诸君是否有反杨的决心?”戴季陶见话题终于又转了回来,当下笑道:“军费一事绝无问题,若是云南今日反杨,那明日我党便能援助五百万两军费。”
戴季陶说的胸有成竹,林长民却道:“钱是重要,但云南更缺的是武器弹药,还有就是列强的支持,孙先生能找到外援吗?”
“忠山先生早就有外援了。问题是任公有决心吗?”戴季陶看着停步看来的梁启超微笑问道。
庚卷第六十一掌而已
年关越来越近,京城的天便越来越冷,地上的积雪也越来越厚,环卫工人即便早上和下午都铲一次雪,路面也还是会被积雪覆盖,于是黄包车轮子绑上了铁丝,马车也换成了爬犁,就连轿子也越来越多,耐不住寒的老爷们已经顾不得京城越来越简朴的风气,只求过了这个冬再说,唯有新开通的京城公交线路,人满为患,但公交两分钱的票价让所有人力车夫都不满。
相比于农民,人力车夫在京城算得上是白领阶层了,每天的收入在四吊钱以上——京城和南面及关外不同,使当十文的大子儿,叫做铜儿子。几十年前制银贵钱贱的时候,这钱被朝廷勒令当二十文用,是以五十个铜儿子当一千文刚好一吊;现在呢,银贱钱更贱,这种铜儿子,也就相当于两个制钱,一吊一百文,合银两九厘,合华元一角两分。'注:清末北京志资料,P269'
车夫一日最少收钱四吊,日入华元近五角,每月能挣十多块;如果不是车行的车,那收入即便减去车捐,也要比八品官员高。公交车两分起价虽然不低,且之前也有可坐十多人的马拉大车,但那毕竟是马拉大车,如今在京城路上跑的可是又长又大的洋机器车,一个车要是全塞满了,那可坐四五十个人。
生计的威胁使得公交车刚开的时候,车夫们就闹了一次,但当顺天府市内交通管理处联合国家银行北京分行推出零首付分期购车贷款后,鼓动车夫闹事的车行立即全破产,那些本来每天要上交一半收入的车夫全都有了自己的国产黄包车,收入顿时大增。
站在一辆‘砰砰砰……’直响的柴油机公交车上,国民党干事刘揆一以平息人力车夫闹事为例,在向他扶着的国民党元老谭人凤介绍着复兴会处事有多狡诈多术。他是希望谭人凤能在一会的年会上说服党魁宋教仁,使其脱离亲复兴会立场,真正做一个反对党。
发动机的声音极吵,但刘揆一的声音就在耳边。谭人凤只是静默着看着玻璃窗外,并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他这次是刚才湖南回来的。政府推行土地改革已有一月,成效却极为显著,很多无地的佃户都分得了土地,虽然还要再熬个十年才能出头。可毕竟是有了希望,十年之后就不要再交租了,这是那些佃户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虽然在土地改革过程中,地主时有反抗甚至是武力闹事,但这对组织起来的农会和准备好了的军警屁都不是。他们就像是洪水里泥房子,一冲即垮,而后散落于浩浩荡荡的洪水,消失的无影无踪。也正因为大势如此,在前期地主的反抗被快速、严厉的镇压了后,杀鸡儆猴的效应开始出现,剩下那些观望的地主们一个个都去了土改衙门签字画押,以绝后患……
谭人凤想着在湖南看的那些事情,也在想着国民党应该如何应对这场风暴时,卖票的售票员摇响了铃铛。大声呼喊道:“虎坊桥到了,虎坊桥到了,要下车的到车门这边来,要下车的到车门这边来……”
“这就是到了?”谭人凤不是第一次来京城,但却是第一次坐公交车,感觉这车要比马车快。
“谭老,是到了,不过下了车还要走一小段,这就是公交车的不好。”刘揆一道。国民党总部就在外城区的湖广会馆,离虎坊桥很近。离菜市口也不远。
“可才两分钱啊。”谭人凤在刘揆一的搀扶下下车,他站在公交站台没有马上走,而是目送这公交车离去,很是赞叹。他接着问道:“这真像报纸上说的,是国人自己造的吗?”
“确实是自己造的,工部还专门给通化柴油机厂发了赏。可这又能怎么样呢?洋人用的全是汽油车,那种车轻快灵巧还不吵,唯我国把柴油车当宝,说这车油价比煤油还低一半云云。可便宜又如何?公车的票价即便涨到四分钱大家也还不是一样会坐。”刘揆一说着报纸上看来针对工部偏爱柴油车说辞,其目的就是不想让谭人凤对复兴会那帮人有好感。
听闻他的这般言语,本有些赞许的谭人凤也开始沉思了。见目的达到,刘揆一道:“谭老,我们还是早些去会馆吧,最好是能在开会前和遁初聊一聊。”他说到这,又担心道:“就不知道他有没有回来……”
“今日不是年会吗,怎么遁初不在?”谭人凤有些奇怪。年会可是一年中无比重要的事情,这宋遁初怎么能不在。
“哦,谭老,年会是下午开始,遁初昨天收到杨竟成的请柬,不知道回来没有。”刘揆一道。
“收到杨竟成的请柬,他要和遁初谈什么?”谭人凤道。
“就是不知道他要谈什么啊,还听说章行严也被请过去了。”刘揆一道。
“章行严也去了……”谭人凤小声道,对杨竟成此举无法猜测。
刘揆一带着谭人凤入湖广会馆的时候,银安殿后宅里炭火烧的正旺,琴音飘荡下,杨锐、杨度、宋教仁、章士钊四人围着桌子觥筹交错,言谈正欢。当然,这气氛还是杨度和章士钊弄起来的,杨锐和宋教仁要沉默了一些。
等杨度和章士钊两人谈完东京旧事,宋教仁放下筷子忽然问道:“竟成兄,这土改之后真就只振兴农业,不奖励实业了?”
他此言一出,喝了三成多,面色发红的杨度就指责过来,“遁初你真是没劲,官府的都封印关衙了,你还谈什么公事。来,罚一杯!”
杨度如此,章士钊也道:“遁初何必为国事如此操劳,你看竟成兄明知道大理寺压着不少状告官府强征民地的状子,他都没问半句。”
四人一桌,杨度和章士钊都反对,宋教仁有些悻悻,他拿起酒杯猛了一口,又自己满上。杨锐见他这般却笑道:“遁初不必如此,你的问的问题太大了,真要说起来那一天也说不完,还是不说的好。省了扫了大家的兴致。”
“那就长话短说好了。这革命说到底还是为了强国富民。就像你那一日报告里说的,无工不强,这国家没有实业是不行的。”宋教仁见杨锐搭话,又追问过来。
“我说了遁初就不反对复兴会当下的政策么?”杨锐反问。此时章士钊也看了过来。他之前不想谈国事是不想杨锐询问大理寺之事,但要话题在政府的政策上,他是乐意听的。
“要真是为国为民,教仁有什么好反对的呢?”宋教仁笑着反问。
“好。”杨锐放下手中的杯子。他这一次请宋教仁来,就是要实行统一战线的。和以前不一样。他以前认为统一战线就是含糊的表达自己主张,以尽量团结他人,但如今,他越来越明白,统一战线是在明确表达自己主张下,然后求得他人的认同或理解,最好是能将对方拉到自己这一边来。统一的前提是明确自己的立场,若是立场不明,统一毫无意义。
“就这么说吧。在现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工部是不会再像以前那般扶持实业了。现在国内这些公司需要融资,一是股票上市,再是资产抵押贷款,三吗……,现在工部成立了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他的做法是,只要你能赚钱,比如你有专利,有技术,那即便你一无所有,也会砸钱给你办厂。亏了算他的,赚了呢,那就按照事前谈好的比例分成。这其实就是一笔生意,是把公司当猪养着。养大就卖钱,投资公司不参与公司长期经营。
这属于实际行动,不过我更看重的还是实业环境。比如说收回关税主权、逐步取消厘金,还有就是颁布一系列商法,比如: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企业法、票据法、破产法、保险法、海商法、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等。有一个好的环境、对业界公司的不法行为有约束,那就能振兴实业。但要是像日本那样扶起几个巨无霸公司来,使其是靠政策优势,而不是竞争优势存活,那就没有必要了。”
听闻杨锐说要收回关税,还要颁布这么多法律,宋教仁和章士钊眼睛一亮,章士钊着急追问道:“那领事裁判权什么时候能收回?”
“等全国的佃农分了地那就能收回来。”杨锐笑答。
“呵呵,竟成你还是说笑吧。佃农分地和领事裁判权有什么关系?”章士钊道。
“我可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