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末英雄-第3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深表同情。我认为即便真的两国处于战争状态,只要我国的利益没有受到侵犯,双方也可以宣而不战,但要是法国军队踏入我国领土或是对我国发起进攻,那诸位可就不要说什么中国趁火打劫、野蛮强盗什么的了。”

杨锐能做这样的让步难能可贵,芮恩施看着他感觉之前那个伟大的人又回来了,他在杨锐说完后道:“总理先生如果真的同情欧洲,那就应该开放西伯利亚大铁路,并将海参崴交由各国军队共管,以表明中国不站在同盟国一边,严格保守中立。”

“公使先生,中国是非交战国而不是中立国。”杨锐提醒道。“外东北本来就是我国的领土,交给各国共管没有法理依据,而各国驻海参崴的领事足以保证侨民的安全。西伯利亚大铁路是俄国投资兴建的铁路,如果俄国不再扩大战争的话,我国可以适当允许物资经过中国所管辖的部分铁路以运往俄国。”

昨天照会上的两个要求一个答应,一个不答应,明白这是答复的芮恩施和麻穆勒当下回去汇报了,而法国公使康德自觉中国人的让步已是仁尽义致,也是深鞠了个躬便回去了。

他们这边一走,杨锐就把手上的最后通牒无力抛在桌子上,一脸遗憾的道:“真是可惜了这么个机会啊!”

“竟成,占领外东北是各国的底线了,南洋那可是蛇窝啊,离英美殖民地都很近,复兴军真要占领安南,英国将马上宣战,美国也会立即翻脸禁运,这对我们实现当下的计划极为不利。”应对英法宣战的方案早就商议好了,谢缵泰坚持不能动南洋。在他的劝说下,本就半心半意的杨锐也就答应了。

“还是实力不济啊!”机会谁也不想错失,但在审视手上的实力和国家的现状。杨锐不得不同意谢缵泰的观点。其实以战略利益来看,占领安南还有马来亚、还有菲律宾。这不但不能改变中国的战略环境,反而会激化和各国的矛盾,得不偿失,唯有外东北的占领能彻底将熊爪从头顶上挪开,这样剩余的威胁就只在西域了。

“总理。开会了。”在一边等着的李子龙看见时间快到了,当下出身提示。

“好!我马上到。”杨锐答道。

开国三年,如何建设这个国家,一直是总理府以及各部工作的重点,之前杨锐所布置的只是怎么在欧战中捞一把,但战争不管打多久终究会结束,几年之后这个国家该如何建设就很值得深究了。现在国家已真正稳定,在土改方案公布之前,还是要重新梳理整个国家的建设纲要,以确保各部的工作能彼此配合。杨锐赶到侧殿的时候。礼部章太炎正在作关于铸造国民精神、弘扬东方文化的报告。

统治思想是极为重要的,没有精神上的感召,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兴盛,而当一个国家的国民全认为外国的月亮比本国圆时,那这个国家离覆灭也就不远了。儒家的三纲五常、太平天国的天父天国、美国的自由民主,普鲁士的军国主义、日本的武士道,以及后来苏联的麦克斯主义、纳粹的种族优越论、伟大且光荣之朝鲜的主体思想、甚至是塔利班的原教旨主义,都是有一套成体系的理论,可颠覆受众对现有世界的一切认知,进而组织起所有人。或者更简要的说。那就是要有信仰!唯有信仰,才能献身;唯有献身,才能强大。

章太炎的设计明显是没有领悟这一个精髓,一个能使国家崛起的思想最终的指向是死亡。即为信仰而死是光荣的,不为信仰而死则是可耻的。可他倒好,居然是反的,要求大家求生。

“……东方之文化,本是自然之文化,三纲五常禁锢民心。而要去除这种禁锢,那就要提倡齐物主义。何谓齐物,即是‘齐不齐以为齐’,易言之即‘任万事万物之不齐’……”

章太炎的报告是所有尚书中最让人难懂的,杨锐听了半响,越来觉得不对味,但好歹是听他把报告做完才质疑道:“枚叔兄,你这‘涤除名相’‘体非形器’‘理绝名言’,难道是要叫全国人都出家修道吗?”

‘涤除名相’‘体非形器’‘理绝名言’类似于佛家的词语,‘涤除名相’意思是说要破除名利,脱离功利世俗;而‘体非形器’是说要破除本体,何谓本体?一切宗教体系就是本体;最后的‘理绝名言’,则是不认为有一至高无上的理存在,这和后来海德格尔的‘事事皆合理,物物存善美’有些类似。放在平时这些东西杨锐是赞同的,可若是都没有绝对真理存在,那中央政府和伟大领袖如何能一言九鼎、统治国家?

“竟成说笑了,我提倡的正是破除宗教,还人以自然,何来叫全国人都出家修道。”要是别人章太炎早就发怒了,可面对杨锐他还是让了一步。

“我是说笑了。”杨锐坦诚,“可是枚叔,我们是一个集权制的国家,齐物主义会让大家各自为政,不能团结,不能团结就会被敌人一一击破,这样的教训是不少的。只有每个人都团结,我们才能克敌制胜。”

“我知道国家是集权制的,可不管何种集权都是在奴役民众,今日政府里的人大部分都是清廉的,一心为国的,可以后呢?如何能保证以后的人不会假团结之名行奴役之实?我之认为:只有涤除一切理之禁锢,人才能真正成为人,只要真正的人,才能反抗一切暴政。”章太炎道。他环顾四周,想找到目光上的支持,但这种思想层面的讨论,其他各部的尚书侍郎除了秋瑾偶尔会插言外,基本都是只听不说的。

“我们知道要让人成为真正的人,但是,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太少了。”杨锐摇头,“就和很多百姓觉得没皇上心里慌慌,担心生计不保一样,很多书生学生一样认为要信仰一个什么主义才有力量、才觉安全。以前有很多人把同盟会孙汶的三民主义当宝贝。有了复兴会,又把国粹主义当宝贝,再往前,戊戌的时候康有为的儒教也曾被广大书生所信仰的。

诸位有没有发现。治国和育人根本就是相反的概念。不管是儒教,还是孙汶的三民主义,还是之前我们所提倡的国粹主义,都是凝聚人心的,人心不可散。一散的话,那国家将不好治理,到那时候……”

“竟成,唯有真正在思想上不被束缚的人,才是一个民族的真正栋梁。提倡齐物主义是想多一些这样的人,一个国的国防不在中央朝廷,而是人心。只有国民都知道要抵御外辱,保家卫国,这国才能长久,也只有国民不被官僚愚弄。这国才能强盛。这和之前我们所提倡的国粹主义是一样啊。”章太炎大声反驳道,他扇了下扇子,最后又道:

“这说到底,是信朝廷还是信百姓的问题。信朝廷,必定要有一个便于集权的思想,团结以求安;而信百姓,那自然是破除一切思想束缚,让人真正成为人,只有人之成为人,才懂尊严、才知反抗、才能自强。”

章太炎的发言甚是鼓动人心。诸人都鼓掌之余,杨锐只能不断摇头,这是内阁会议,不是会内会议。很多事不能明说,他等诸人掌声稍歇,问道:“枚叔兄,我就这么说吧,日本人以武士道为治国之本,全民效忠天皇。这是他这么个小国能有今天的精神内在;而我们呢?我们有什么?我们信什么?”

“日本有武士,而中国则有侠士。”章太炎越说越来劲,“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数千年朝代更迭,国人自立反抗之精神完胜日本,此精神可做治国之本。诸君,我们为何革命,真是我们这些人日子过不下去吗?不是!我们是看不惯满清朝廷的昏庸奴役,看不惯满清朝廷丧权辱国,这才路见不平,拔刀革命,这便是我们的革命精神,也是我们为之抛头颅、撒热血,敢践踏一切道德戒律的原因。若全国四万万五千人都是侠士,巍巍华夏,何人敢犯?”

章太炎侠士之说一出,与会的诸人都大笑鼓掌,杨锐也不得不佩服他的妙语,复兴会真正的根基是浙江人,而会中元老之所以革命,确实是因为行侠仗义。杨锐等大家欢笑完,也笑道:“全国都是侠客,那贪官怎么睡的着。”他这么一说,大家更笑,待笑毕,他再道:“今天只是大家过个场,通过不通过我们明后几天在讨论吧。”

杨锐说完,主持会议的虞辉祖才道:“是这样的,各部的报告今天都过一遍,全部结束后再做全面讨论。下一个是……”虞辉祖年已五十,眼睛有些发花,当下扶着眼镜看了本子才道,“下一个是农部,焕卿,该你了。”

陶成章早就准备好了,他闻声清咳一下道:“我的报告是农业是工业之母。总理提倡要将建设工业化中国,工部也做了不少规划,五十六个工业项目花钱甚多,但,其目的还是以欧洲大战为指向,一旦欧洲大战结束,那这些工厂不少都将停工。

而上午华封先生的报告规划了诸多工厂,我听后只担心一件事情,就是这些工厂造出来的东西卖给谁?各国都有殖民地,各殖民地都是宗主国高价售出工业品,低价收购农产品的不平等市场,除非我国能建设像柴油机那般全世界只此一家的工厂,不然这些工厂最终将关门大吉……”

陶成章素来强项,他以农业部尚书的身份反对上午徐华封所提的工业化计划,但徐华封的报告是和杨锐反复讨论过的,陶成章不了解工业而要反对工业,杨锐和徐华封就笑了,不过他的报告听到后面还是有些意思的,他虽然不懂工业,却是懂农业。

“……以美国为例,美国工业之发达冠绝全球,可美国的工业为因何发达?其根源还是因为农业发达。从美国内战之后,是农业作为主导产业在引发和带动工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农业前向关联产业,如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皮革、制鞋工业很长一段时间占整个工业产值的一半以上,而农业的后向关联产业,则直接刺激和孕育了钢铁、汽车工业的发展。

以汽车工业为例,商情局的调查数据认为,美国汽车的买主有七成以上都是农民,这就是福特公司将汽车价格定在一千华元以下的原因,因为农民对价格敏感;而在欧洲国家,任何一家汽车公司都不会将汽车价格定在两千华元以下,因为这是富人的专享,车价卖的再便宜买的人还是很少。商情局调查发现,美国农民之所以愿意花钱买车,其一是因为他们不但能驾车进城、远道游玩,还能以此作为移动的动力来源,其二则是农民可用汽车拖曳农产品去市集售卖,以免受中间商的盘剥。

由此可见,农业是工业发达的前提。有发达的农业,才能有价低量足的棉花,才有繁荣的棉纺业;有发达的农业,才能有价低量足的粮食,才能有繁荣的食品工业;有发达的农业,才会有为农业服务的农机产业、化工产业,才能使钢铁和化学得以发展。可以说,除了矿业外,一切产业都是农业的衍生产业,只有农业的发达才有工业的繁荣。

然后,我国情况毕竟和美国不同,美国是地多人少,而我国是地多人更多,以去年考察的情况看,我国不适宜美国农业的发展模式,而适宜法国、日本、意大利农业的发展模式。换而言之,美国农业其实就是农业机械化,农民只要广种就能多收,其真正的关键是怎么能多种地的问题,我国的拖拉机在美国大受欢迎,年销数万台不止,除了柴油机使用成本最低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使用拖拉机能增加耕作面积;

而法国等国,去时很少见到大型拖拉机。有,也只有小型农械,这些国家的农民要想增收,除了发展轮作,充分利用土地以外,只能从肥料上想办法。对此,我称之为农业化学化,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的使用和普及才是增收之本。欧州大战结束后,我建议我国的合成氨炸药厂全改为氨肥厂,并在全国四百多个府推而广之,以增加土地肥力,帮农民增收;而第一代剧毒农业,除了在非食用农作物上推广使用外,食用农作物也可以在监管下酌情使用。另外,杂交水稻应该加大投入,争取在十年内获得初步成功,以将水稻亩产提到……”

陶成章去年带队出国到各国考察了一圈,而国内农业前两年也看了个透,是以对如何振兴农业心中完全有谱,但他的发言却涉及到了工业,虽然举得是美国工业化路径的例子,但对中国工业化还是有启示的。

杨锐所知的工业化道路只有两种,一是斯公模式,二是邓公模式;苏联1926年才开始五年计划,到二战也就十四年时间,这么短时间要将内战打的一塌糊涂的苏联工业重振,非斯大林模式不可,要是换一个软弱一些的领导,那二战真要投降了。中国可以走这条路,但杨锐感觉没必要,他认为中国的时间比苏联多了一倍,同时一战能拿到战争红利,再加上有高科技路引,发展到二战也极为可观。

而邓公模式,在这个时代根本没可能。改开是工厂在中国,市场在外国,但现在改开只会是工厂在中国,市场也在中国,何苦请外国人来挣中国人的钱?所以这次和日本签订新约之后,即日起马关条约中关于外国人可在中国办工厂的特权取消,算是扎紧了篱笆。

庚卷第三十六章路径

陶成章报告上提及的是第三条工业化道路,也是最为客观现实的道路,这基本解决了工业化之后产品卖给谁的问题;而斯公模式,那产品根本不存在卖,那是直接计划分配,这也就是说,要想实施五年工业计划的政经体制必须是极权模式,不然根本无法做到按计划分配,这也是杨锐不选择这种模式的根本原因,谁让他当年决心革命的时候选择的不是麦克斯主义呢。

只是中国农民的购买里太弱小了,记得十年前在东北的时候,一头不到三十两的小牛很多农民都买不起,哪像美国农民那样有钱,又是拖拉机、又是福特车。现在柴油机的成本已经压到最低了,不计任何利润、折旧、计提,四匹单缸柴油机机体的物料人工成本在十两以下,但喷油泵每一套成本为四十三点七五两,转上轮子、车架等配件,一部小型手扶拖拉机成本超过一百五十多两。这么贵的拖拉机,谁买得起?农业机械化行不通,只能是农业化学化,这是完全可行的,但只有这一种办法吗?

陶成章的报告作完,在座诸人鼓掌之余,杨锐问道:“焕卿,你说要么是农业机械化,像美国;要么是农业化学化,像法国;难道就没有第三条出路了吗?”

杨锐的问题切中要害,世界之大,难道就真只有这两种模式吗?是以他话语刚落,各部的官员都看向陶成章,他略略细想,道:“还有一个国家是在这两种模式之外的,那就是丹麦。丹麦也是地少人多的国家,其运用机械却很多,虽然那里牧业很发达,但也能证明农业并未只有机械化或化学化这两条路可走。不过,”陶成章特意看了学部尚书蔡元培一眼,很无奈的道:“丹麦的模式,我姑且称之为农业科学化。但这要求全民的素质到达一定的高度,在教育没有普及、国民素质没有提高之前,我国实行农业科学化根本不可能。”

‘啪啪啪啪……’蔡元培的掌声最先响起,虽然还没有轮到他做报告。但明显他已经按捺不住了,他忍不住道:“之前建设五十六个项目时,财政是向军事倾斜的,现在战争结束,是不是要以教育为重点。开始普及小学教育?”

之前所决定的初小教育市场化,实行下来虽有问题,但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可道德洁癖的学部官员总觉得这有辱斯文,对这种教育方式的评价很低。可杨锐只看结果,督察院下属审计局的报告对教育市场化则多有肯定,认为初小教育市场化充分调动了社会资源办学,而不完全依靠师范学校的毕业生,使师资力量的压力大为减少;

同时,从经济收入上看。师范毕业生因为执教高小和高中,社会地位、工资收入都能让人满意,而废科举后的那些秀才童生,以及那些留日学生,终于不在无所事事,有了一份正当职业。考出一个初小毕业生虽只给七两银子,可实际上学生家长年节时多多少少还会送一些粮米鱼肉,这就使私塾老师的收入比之前估计的好得多,乡间没有出路的读书人对此趋之若鹜。真要说什么缺点,那就是那些旧士子多信儒家。教的多是千字文论语之类,待到考试的时候才教授学部指定教材,这也算是儒教信徒对政府的一种软抵抗。

见蔡元培再提小学教育普及,民部的秋瑾也道:“确实是要由政府来普及教育。不然很多私塾都不收女学生,长此以往,女子还是不识字。”

杨锐记得以前算过,普及初小就要一亿两,若是连高小也算上,那要两亿两不止。土改赎地要钱,工业化要钱,修铁路要钱,哪有那么多钱搞普及小学,再则现在读书人这么少,小学生就相当于后世的大学生,一年一千万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当不了官那岂不是要全国大乱,以综合的眼光看,教育必须紧跟经济发展,两者必须匹配。

秋瑾出声附和,挑起整个话题的陶成章道:“我有一个提议,不管怎么普及,我都建议要在小学教育中加上农技教育。农业化学化,那最少要农民知道氮磷钾,农药,以及它们的使用,底层农会会员识字率很低,就是识字也不懂化学;再说中学录取比例很低,那些没被初中录取的学生回家后这些知识都能用得上。”

陶成章说完,蔡元培正要开口赞同的时候,会议主持虞辉祖敲了敲桌子道:“如果诸位对焕卿报告的内容没有不解之处,那农部这边就到此为止吧。”虞辉祖一说,蔡元培只能是住口了,而后虞辉祖再道:“下面请运部盛大人作报告吧……”

运部是大部,盛宣怀拉上来只是个牌坊,他本人也知道这一点,是以除了当初在回收邮政权时全力以赴,其他的时候大多是打哈哈,不过看到杨锐这边确实是不计过往,加上自觉年岁不久,估计是想在临死前办些事情,今年以来倒是有为起来。

随着他老迈的一声清咳,各部尚书中第二难懂的报告被念了出来,他的大意是赞同户部所提的特许经验模式,就是担心民间是不是有那么多钱投入铁路建设——他还不知道铁路特许经营权的初衷是为了土改后回收地主所得的首付现金,他的建议还是铁路由国家出资建设最好,特别是干路建设,刻不容缓;至于现在正在修的西域铁路,他认为如果财政允许,应该从日本聘请筑路工程师,多处开工,尽早把铁路修到伊犁……

西域铁路是国家重点工程,历史上这条铁路修了十年,但减去因特别原因造成的耽误,若像成昆铁路那样不惜血本,那在神武十一年是能抢先开通的,而且中华政府修铁路极为吊诡,那就是根本不需花时间勘探,直接按照后世地图修即刻,一定错不了。

记事本上把盛宣怀报告中的关键内容、特别是从日本请工程师一事记下后,便已经到了下班时间,虞辉祖宣布散会,回到后宅的杨锐想着章太炎的报告和陶成章的报告,虽然在陪着寒仙凤散步。但对她的娇语根本就有一句没一句‘嗯嗯啊啊’,寒仙凤见他如此也不责怪,男人想的都是国事,不理就不理吧。

月亮还没上来的时候。管家却说徐尚书来了,杨锐回去一看,发现徐华封正眉头紧锁的坐在客厅,等杨锐进来,他才回过神道:“竟成。听了焕卿的报告,我可怎么也放不下啊。”

“呵呵,我也在想。”杨锐笑道。不过他想的不光是陶成章的,还有章太炎的。

见杨锐也赞同,徐华封神色稍微舒展了一些,道,“其他我都想,我就想建设那么多工厂,造出来的东西卖给谁?俄国还有可能吗?”

之前商议的是想把工业品卖给革命后的苏联,但越来越觉得海参崴对苏联重要性的杨锐逐渐对这个想法开始失望。这其实是对的。伟大的列宁同志在后世有一句名言往往被世人所忽略,那就是‘远东虽远,但确是我们的。’真选择和苏联友好相处,最多能花大代价将外西北南部,也就是中亚失地拿回来,但远东,那是绝不可能的。

徐华封之前受杨锐影响,但他昨天看了国际形势通讯上所摘取俄国报纸的文章,见俄国人宣称宁愿失去波兰也不能失去远东,当下就对以后的中俄交好开始怀疑。真要是两国交恶,那工厂可就白建了。

将烟卷在烟盒上顿了顿,再缓缓的点着,第一口烟吐出来后。杨锐才说道:“难!如果没从沙皇手里要到远东,那只会和革命后的俄国交恶。”

“那沙皇不可能答应是不是?”徐华封追问。

“嗯。很难,皇帝不是政客,每一块地都是他的肉,割了会心疼。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把外东北的俄国人收买也好、驱赶也好,反正全部弄走。之后三四年间,和日本人一起填个一两百万人进去,造成既成事实。”杨锐说着现在仅能想到的办法,然后道:“最后在建立一个远东国,这样就避免了两国直接冲突,而这个远东国,如果人口都是亚洲人,那政府的主导权将最终被我们所掌握,海参崴将是商业港,可以租借给俄国。这就达到了阻止俄国在远东驻军的目的。”

“远东国?”徐华封念着这个奇怪的名字,殊不知这就是历史的远东共和国,当时列宁因为不想和日本直接对抗,便曲线救国了一下,杨锐反复考虑着历史,感觉这是唯一一个能不和苏联交恶,又能防止苏联驻兵远东的办法。

“对,远东国。要是没有从沙皇那里达成割地协议,那这是最后一个不交恶的办法。当然,仗还是要打的,可那是远东国在和俄国对阵,和我们没关系。”杨锐道。

“这样啊,”徐华封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半响后他道,“俄国的军队不是不能打吗?”

“呵呵,华封先生,那你看满清的军队能不能打?”杨锐明白他所指,当下反问。

对比着现在的复兴军和以前的清军,徐华封不由点点头,杨锐再道:“中俄两国,是这块大陆上真正的强者,真要举国开战,那就不是几百万对阵几百万了,而会是上千万对阵上千万。远东我们一定能赢,可西域呢?开国的时候西域有两百一十七万人口,汉人只有十四万,这两年鼓励汉人西去,大概有三十万吧;中亚那边,有七百万人口,俄国移民大概在两百万,俄国不需要动员欧洲部分就能吃定我们了。”

“所以着急着往那边修路?”徐华封道。西域铁路已是一号工程,所有资源都往这边倾斜。

“是啊,修好了铁路,部队过去,还能打一打,没铁路那真可能会一退退到甘肃。”杨锐道,远东和中亚的事情他不想再谈,当下问道:“如果和俄国交恶,工业计划确实是要做出调整的,焕卿那些话我想了很久,还是极有道理的。我不是说农业化学化,而是说农业才是工业之母,扶持农业,不但能繁荣轻工业,也能带动重工业,这条工业化路径是对的,可我们的底子太薄啊。要想实现工业化,那可不是三十年能完成的。”

“我想的也是这个路径问题。”徐华封道,“陶焕卿说的没错,工业必须依附于农业或者矿业才能有大发展。而要扶持农业,一是提高亩产,再是加强物资流通,竟成你不是说‘要想富,先修路’吗。这交通和亩产是相辅相成的,不然粮食打多了,最终只能烂在地里,所以说,铁路要建,河道要清,公路也要修。”

“公路?”杨锐很吃惊,运部也有公路计划,但杨锐没有细究。

“是啊,公路。当然不是天津到京城这种柏油马路。而是普通的石子路,这个只要在农闲的时候由县乡政府修筑便可,财政上是要拨款,但大头还是当地政府通过国税局筹集。咱们真要让农民增收了,那多收一些税并无大碍。”徐华封道,“有路才有车,美国不是有福特车,那我们就造三轮车。”

徐华封如此说,杨锐顿时失笑,可不想他却很认真的拿出一份资料出来。道:“这是太原柴油机厂几个大二暑期实习生,领头的叫支秉渊,设计了这么一款车,你看成不成?”

徐华封拿出的是几张图纸。最后才有一个照片,那样子一看就让杨锐亲切无比,这不就是后世的时风农用三轮吗。他笑着道:“手扶拖拉机都要到一百五十两,这三轮农用车多大马力,怕要三百两不止吧?”

“他们造的是四马力,后来马力不足。就换了一台八马力的柴油机。你知道的,柴油机关键是还是喷油泵贵,我没让人细算,但真要大规模生产,并像福特车那样彻底简化,成本还是能降到两百两的。”徐华封说完再道:“竟成,你也不能太低估农民的钱袋子了,直隶农村的一户中等人家,每年能收两千多斤粮食,一百多斤棉花,加上副业和做工,一年下来收入也是有五六十两的,如果能分期付款,加上化肥增收,这两百两的农用车还是能买不少的。

再有,我把工业制成品考虑透了,这不就是钢铁吗,说到底还是人工工时。比如在美国,美国汽车厂工人干一天活,能拿两点五美元,可我们呢,半个月能拿二点五美元那就了不起了。一辆车也就半吨多钢,二十多两银子,除了原料,剩下的成本就是人工,只要我们的效率能和美国人一样,那成本就能是他的十五分之一,也就是说,同样是造福特车,只要效率一样,我们人工成本只是他的十五分之一,他卖五百美元一辆,我们卖四十美元就够了。”

徐华封的成本算法很是新颖,冶炼业会因为矿山位置、埋藏深浅、矿质的不同而造成成本的不同,但当矿石变成了钢铁,那剩余的事情无非就是将钢铁变成零件,便最终组装,这其实就是人工。现在中国技术工人稀缺,所以工人工资比美国不是更低而是更高,但这是可以解决的,只是生产规模呢,福特一年可是造二十万辆车的……

想到此,杨锐说道:“一年能造二十万辆吗?”

“不是能不能造二十万辆,而是成本真的降到每辆四十美元,也就是六十两会有多少人买?”徐华封反问道。

“呵呵,我真是昏了头了,”杨锐笑道,“车价真要是将到四十美元一辆,那全世界都要疯了,不光是中国。”

“就是这个道理啊!”徐华封失态的大拍大腿。“我来之前没想通,但来了你这里却是相通了。真要实现工业化,五项工作要做好的,第一是教育,现在有些技术的老轨都贷款去开工厂去了,那些会出来做事的,也自以为是个师傅,要价高的很,离谱的一年居然开到一千两,也幸好我们之前培养了不少高中生、技校生,要不然真要被他们拿捏住了,所以要工业化第一条是必要有足量的、对工资要求不高的产业工人,这是降低成本的关键。

第二,要有买主。我国百分之八十都是农民,农民不富,那工业品真不知道卖给谁。现在咱们是什么情况,就是国内办工厂,规模化不起来,农民购买力差,市场太小,技术工人呢,薪水又很高,结果就是效率比欧美低几倍、十几倍,做出来的东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