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末英雄-第2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耸敝泄怂屠戳颂箍撕涂ǔ担罢咴黾硬慷咏セ鹆Σ凰担笳咴诤艽蟪潭壬辖饩隽撕笄谖侍猓驮谇凹柑欤丫ㄒ榈禄士即罅看⒈覆裼停迸抗郝蛑泄牟裼头⒍灾圃齑罅靠ǔ担恢劣谔箍耍悸堑讲裼痛⒈负驼绞庇邢薜母痔幌M倭恐圃煲恍┯糜诓奖髡郊纯伞
“殿下,皇家海军也可以在海战中消打败英国海军,以破坏敌人的封锁,中国人只要配好陆军牵制俄国人即可。”海军元帅提尔皮茈见小毛奇显摆陆军威力,自己不得不站出来说话。德国海军这几年的军费上升的极快,但海军的作用却被帝国内部,特别是被陆军怀疑,尤其在英国人宣布自己的造舰计划之后。
“好了。我的将军们。”皇帝高兴的看着信心十足的帝国将领,很亲切的道:“阿尔贝特此次不但给我们带来了中国人的新式武器,更带来了他们珍贵的友谊。这对身处包围之中的德意志是极为宝贵的。将军们,我们现在要的不是争论。而是有效的谈论即将开始的战争,比如如何借用中国人的力量,从而赢得这场伟大战争的胜利?阿尔贝特,还是你先开始吧。告诉我们现在以前那个可笑的国家变成了什么样子,他们的皇帝还有像女人一样的辫子吗?”
皇帝一说到辫子。几个德意志将军都是大笑起来,甚至连最严肃的冯。戈尔元帅也忍俊不住,虽然他早从自己的学生那里知道,新的国家虽然有不少人留着长发,但已经没有那根可笑并且肮脏的辫子。
“陛下,中国的皇帝很年轻,只有十七岁,他周游过世界,据说在几年前曾经来过柏林。他是一个英明的皇帝,这点应该归结于他从小就受过完整的西方教育。并且他是谦和的,把大部分的政务都交给帝国的宰相杨竟成负责。而宰相杨竟成对皇帝非常忠诚,据说在他的部队刚刚占领北京的时候,有部下建议他自立为皇,但是被他否决了,并且还重重的责罚了那几个提出这种建议的人,把他们远远的赶走。”
中国的政体一向被皇权国家所忌讳,无权的皇帝也为其他皇帝所不喜,所以在讨论中国皇帝时候,各国的大臣面对自己的皇帝。不但要把中国说成是帝国,还要把那子虚乌有的事情反复述说几遍。果然,在海因里希亲王说完这些话之后,皇帝原本耸立的眉毛悄悄的放松下来。
“帝国的权利通过皇帝陛下的允许、和一个被操控的国会牢牢的抓在杨竟成手里。那是一种叫做农会的组织,它们遍及每一个农村,为了讨好他们,杨竟成通过了土地减租案,去除捐税案等等,目的就是要让那些贫穷无法吃饱的农民可以变得更加富裕。而那些地主虽然因此受到损失。但毕竟没有全部没收土地,并且,只要他们想创办工厂,那么政府将鼓励他们,现在中国政府正计划用三亿马克贷款扶持国内的工业。
政府对国家的控制是严密的,以前帝国的官员只任命到县,但现在帝国的官员已经任命到每一个村庄。随着对国家控制能力的加强,帝国的税收也大幅度的上涨,去年在清帝国的预算中,全国的税收只有八亿多马克,并且这些税收有一大部分留在各个省,但在新的税收体制下,帝国的税收除了个别省份,全部都交由北京政府调配,因为去除了以前那些贪婪的税吏,开征新的税种,帝国的税数额按照估计,在今年将超过十五亿马克,可以想象等几年后帝国完全稳定下来,那么税收也许将超过二十亿马克。
现在宰相和他的官员们正在用增加的税收和借款,倡导教育、奖励工业、完善军备,这些措施大体上被人民赞同,只有前清帝国的王室以及官员、还有那些被迫降低地租又没有能力兴办工业的地主,非常仇恨现在的政府,他们在青岛想与我会面,但被我拒绝了。
和皇帝陛下的信任、农会的支持一样,军队的将领完全支持宰相杨竟成。这些人在十年前曾经是他的学生,并且通过威廉公爵,他们进入了设在南非的军校,并且在威廉公爵的带领下参加了日俄战争,他们曾经在那里歼灭过日本一个旅的后备部队,虽然这一点日本到现在都不承认;在去年的东北战争中,他们也围歼了日本师团,但同样他们也不承认。”
海因里希亲王的社交能力无疑是出众的,随着他说到军队,在场将军们的注意力也越来越高,听到他连续说了日本两个不承认,他们又是笑了起来。战争本来就注重结果,输了就是输了,日本人百般掩饰,只让在座的将军元帅们看不起。
“因为担心没有合格的高级将领,他们的陆军编制比德国师小了三分之一,每个师只有一万两千多人。他们有严格训练的军官和士兵。军官中有大部分人都经历过实战,并且有小部分人从日俄战争一直打到统一战争,这些将领中,有三个人最为优秀。一个是占领北京的雷,一个是浙江的林,一个是曾经打败过日本人的齐。现在中国有四十三个整编师,总兵力有五十万人,这些只是现役部队。帝国现有的农会还在推行农兵制度……”
说到这里海因里希亲王忽然有一个长长的停顿,他叹息道:“陛下,这是一个有四亿多人口的帝国,即使中府不想把农兵的范围扩大,但是按照现在的征兵标准,他们也有超过一千万的农兵可以加入任何一场战争。”
“哦!上帝。”皇帝叹息起来,并且因此有些激动,他挥舞着自己的权杖,“我就说过!我就说过!那是一个可怕的国家,只要他们愿意。完全可以武装起四千万甚至更多军队。以前我当心日本人吞并她,但是现在她自己已经开始崛起了,中国的军队将驾驶着他们的坦克,将向蒙古人那样,乌云般的席卷整个世界。哦,上帝!幸好他们站在我们这一边!……不!不!我应该和中国人达成协议,亚洲的归亚洲,欧洲的归欧洲,就是这样!就是这样!”
皇帝不合时宜的发言让在座的将军微微动容,不说武器。就是听到四千万军队他们都很是不安,德国的人口也只有六千五百万,如果四千万军队横扫而来,那整个欧洲都只有投降。
“是的。陛下。中国人大部分是汉族人,不是蒙古人。在势力范围上,他们对亚洲以外,甚至是远东以外的领土并无兴趣。宰相杨竟成告诉我,中国人有一种祭祖传统,即便是要他们从山东移民到东北。很多人都是不愿意的,要想他们离开故乡,只能使用一些温和的强制措施。”海因里希明白德皇的担忧,但在他看来,中国还是极为落后的国家,就是一千万军队的武器他都不知道中国怎么生产,那就更不要说四千万了。他此话说完,见皇帝已经平静下来,他开始把之前未完的话接上。
“中国陆军的战斗力并不比德军逊色,他们欠缺的只是大口径火炮而已,几个月前所签订的合同中,帮助中国完善军备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他们和前清的部队一样,在每个师配备五十四门75mm口径野炮或者山炮,对于机枪他们也非常重视,每个师大概配备四十五挺马克沁机枪,士兵的训练和装备也很优秀,唯一的缺憾就是那些士兵因为人种和营养的关系,略显廋弱。
中国军队的武器估计是全世界陆军中最多的。他们除了步枪和大炮,他们还装备手榴弹、霰弹枪、迫击炮、掷弹筒,那种掷弹筒让我印象深刻,它小到一个人就可以携带发射,虽然射程很短,只有一百多米甚至几十米,但是它的作用非常大,在两军身处堑壕之中的时候,这种可以从口袋里拿出来,并且把小炮弹发射到敌人头上的武器,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战果;还有迫击炮同样如此,它是宰相和施罗德伯爵一起发明的,在堑壕、山地地形中,这种武器非常有用,我建议德国陆军大规模装备这种武器。
中国陆军还有一个重要的武器就是坦克,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发明!”海因里希的语调突然间高昂起来,他在通化的秘密营地里见过这种武器的演习效果,觉得它根本就是为了德国设计的。“陛下,军队之前一直考虑如何才能有效冲破敌人讨厌的堑壕,这种武器正是为此而生的,只要有一千辆这样的坦克,只要三天的时间我们的士兵就能占领巴黎。”
“阿卡贝特,我已经按照赫尔穆特的建议,开始专门拨款储备柴油、并购买或者生产这种武器,但是它的火炮太小了,钢板的厚度也不能抵御敌人火炮的轰击,我们正在改进它,以使它更能适合在欧洲战场上作战。”坦克是今日必定会说谈到的内容,皇帝其实很喜欢这种完全用钢铁制造的武器,只是因为技术的限制,它还很弱小。
杨锐提供给德国人的只是一款类似一战法国雷诺FT17那样的坦克,它只有一门37mm短管坦克炮,显然因为没有吃透液压制退技术,所以火炮只能用弹簧制退机构。另外上面的诸多配件和重要部位的特种钢材大都是从德国进口的,说到底,这完全是一款组装货。唯有柴油发动机、履带、还有车体是国产的。但即便是这样,这种武器还是让所有看过实战效果的德海因里希亲王动容。
“殿下,欧洲不是东亚,我们不能像中国人那样使用坦克。即使三天之内坦克可以开到巴黎城下,我们的步兵和大炮也要能跟上它的步伐才行,坦克无非只是一支重盔甲骑兵而已,他必须和炮兵以及步兵一共使用才能产生效果。”在皇帝说话之后,小毛奇补充道。
“不,我们可以让步兵也坐上卡车,然后和坦克部队一起向前突击。”海因里希亲王纠正道,在东北他被灌输的作战思想不是这样的。
“那请问殿下,重炮部队如何跟随坦克作战?”小毛奇直指亲王想法中的缺陷,其实这也是杨锐故意省略的部分,那就是没有给飞机技术。二战闪电战中,重炮是用俯冲轰炸机代替的,现在德国人没有飞机,那结果只能是选择一战对坦克的传统用法——成为步兵坦克,支援步兵作战。“东亚并没有那么多堡垒需要重炮轰击、敲碎,但是欧洲不一样,法国人将会在边境上设置坚固的水泥工事,没有重炮,即使是坦克也是寸步难行。相对于坦克,卡车才显得更为重要,他们可以支撑我们的后勤,只要柴油足够,他们能发挥火车那样的作用。”
听闻自己最看重的坦克在欧洲并无大用,海因里希亲王有些失望,他看向海军元帅提尔皮兹,“那鱼雷呢?如果使用长吻鱼雷,那么即使是数量很少,我们也能在某种程度上改变海战的结果吧?”
“是的。那种鱼雷很有用,但是它的数量太少了,而且射程也太短。”提尔皮兹说道。“中国人说的完全正确,这种武器只适合潜艇使用。”
“那我们也可以像中国人一样大量生产潜艇。”海因里希亲王在远东呆久了完全被杨锐给洗了脑,陷入杨锐那套战争理论中去了,以至于他和皇帝以及各位元帅有着不小的差异。
“殿下,潜艇并不能用于主力舰和主力舰之间的海战。它的航速跟不上舰队,这种二等武器只是试验品博物馆,只能进行微不足道的小型局部战争。”提尔皮兹对潜艇毫无好感,甚至是厌恶提起这种垃圾东西的名字,“我们不能相信从来就没有经历过海战的某个人的理论,哪怕他被许多人认为是东方奇迹,只有海上决战才能获得制海权,而要想赢得决战,那只能建造主力舰。让中国人去建造潜艇吧,他们要的只是近海制海权。”
“阿尔贝特,不要灰心,一两件武器并不能改变战争的结果。最重要的是中国人将如何配合我们作战,如何才能使他们配合我们作战?”皇帝看着弟弟情绪忽然不高,只好出声安慰。武器他很喜欢,但更在意的是中国人的承诺。
己卷第十四章不顾身
随着中国态度的改变,海因里希亲王给国内信件上陈述的情况也对德国越来越有利,但是他在信中还是反复述说中国的现有策略,那就是打垮日本,而后再进攻俄国,并且强调这个时间上的顺序是无法调整的。只是德国国内、从皇帝到总参谋部,都希望中国把矛头指向俄国而不是日本,他们需要中国牵制俄国以保证有多于六个星期的时候去打败法国。海因里希亲王觉得自己已经把事情说的很清楚,但看皇帝和其他大臣的意思,似乎还是要坚持原来的观点,他不解的道:“陛下,中国人必须先战胜日本,而后再进攻俄国,我想……”
“不。阿尔贝特,我们并没有要改变中国人策略的意思,我们只是希望他们能够提前进攻日本。他们需要的那些小船,对,就是那些潜水艇,我们可以提前生产好交付给他们。明年,明年这个时候他们就进攻日本人,而一年之后战争结束,他们再进攻俄国,这样能做到吗?”皇帝左手驻着权杖,边思考边说着自己的思考,引起旁人的沉思。
“陛下,”在海因里希亲王没有开口之前,小毛奇就打断道:“我们并不能把战争的开始时间寄希望于中国人,我们和他们并不是盟国,如果在他们和日本打的时间不止一年,或者他们根本就没有胜利,那么对于我们来说,目前有利的局面就失去了。俄国人正在扩军,法国人正在巩固防线,比利时人越来越对我们防备,战争对于德国来说是越早开始越有利,即使英国会选择均势策略,但当我们打败法国和俄国,他们的选择也就不重要了。”
小毛奇是坚持战争越造开始越好的,海因里希亲王还没有接口,站在一侧海神般的提尔皮兹就大声道:“即使是战争是越早开战越有利,可陆军也要先把那些空空的军营填满。而要想打破英国人的封锁。我们还需要继续建造主力舰。陛下,海军希望能把战争延续到一年半以后,那个时候基尔运河工程已经完毕,主力舰可以自由的进入波罗的海和北海。中国人的潜艇战术我们虽然不能完全借用。但使用潜艇进行适当的破袭战依然重要,但这要等赫尔戈兰岛的潜水艇港口竣工。”
提尔皮兹声音洪亮,所说的理由又是无可辩驳的,只海因里希频频点头。而这时一直沉默的帝国宰相贝特曼。霍尔维格开口道:“陛下,如果海洋贸易被封锁。那么我们粮食将是一个大问题。每年帝国都要进口六百五十万吨粮食,一旦开战,那不光是要解决人的吃饭问题,军队士兵和马匹的给养也要解决。在今年年初,军队已经开始囤积黑麦和燕麦,但为了不引起价格上涨,我们只能是不引人注意的、循序渐进的购买。可这远远不够,殿下这一次和中国人商谈的粮食换潜艇对我们极为重要。虽然中国人的粮食也只能自给自足,但他们年产粮食有一点五亿吨,出口几百万吨并不引人注意。我们需要两年的时间囤积粮食,现在开战实在是不合时宜。”
潜艇的款项有一些用现金支付,有一些则通过东北出产的粮食和大豆支付,这是户部虞辉祖和海因里希亲王在北京谈好的,尤其是大豆,德国人喜欢这种东西。见终于有人重视自己此行中国的好处,海因里希亲王道:“陛下,中国对日本的开战大致时间将在明年年底或者14年年初。杨竟成认为凭借日本人现在的实力,一年的时间战争就会结束,在15年末。他的军队就可以对俄国发动攻势,以配合欧洲的战争。不过他还认为俄国如果看到中国在战场逐渐获得优势,那他们势必会干涉这场战争,以使日本人保存绝大部分实力。
这其实就是我们的机会。在满洲南部的战争俄国人即使不干涉,也会曾派部队到远东以防止战火蔓延到俄国势力范围之内,这就象当年日俄战争的时候,清国政府虽然宣布中立,但他的新式陆军还是把守在山海关外以防万一。在中国逐步取得优势,获得决定性战役胜利的时候。如果此时有一种谣言在俄国蔓延,比如说中国将马上进攻俄国,那么不管这种消息是不是真的,俄国陆军的注意力都将东移。西比利亚大铁路只是单轨,把几十万俄军调到远东是一件无比麻烦的事情,同样把几十万俄军再调回欧洲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随着亲王的叙述,开始对中国不屑一顾的小毛奇眼睛开始发亮,而冯。戈尔茨男爵则是满脸微笑,他知道这是谁的主意,即使已经放弃了德国国籍,但是雷奥威。廉的心还站在德国这一边,这就是德意志人啊!
死劲的拄着权杖,皇帝大叫道:“太好了!真是太好了!这样俄国人将在铁路上来回奔命,等我们的发动进攻的时候,那些灰色牲口们还没有从长途火车上回过神来。我喜欢这个主意,虽然它是这么的狡猾。将军们,看来战争发动的时间应该是当中国即将进攻的谣言在俄国国内漫延,俄国陆军抽掉到东方的时候,对吗?”
“陛下,最好的做法还是让中国军队直接进攻俄国。”小毛奇在惊喜之后犹不满足,“这样我们的胜利才能更好的保证。”
“伯爵大人,这不可能。”海因里希亲王说道,“在中国和日本作战的时候,这样的谣言已经使中国处于极度危险之中,杨竟成认为最快进攻俄国要到15年年底。”
“这个时间太晚了,几乎没有什么作用。”小毛奇道。“中国人只会玩一些小花招。”
“伯爵大人,如果对法国的战争没有胜利,那么中国的进攻恰到好处。”戈尔兹男爵说道,“战争中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在远东有一只可以牵制俄国的力量对于我们极为有用,哪怕他们不进攻而只是把几十万军队驻扎在边境线上。想想吧,就像我们现在担心法国和俄国同时进攻我们一样,如果俄国人也担心我们和中国人一起进攻他们,那么战争的局面就会完全不同。陛下,我们应该维护好和中国的友谊。特别是应该帮助他们壮大陆军,他们的陆军越强大,俄国就会担心,俄国越担心。那俄国陆军将会更多的调往东方。”
“是的。是这样的。我是这样考虑的。”皇帝觉得戈尔兹男爵说的极为有用,“我已经命令国内在陆军上,特别是在火炮上满足中国人的一切要求。”他说到此又是摇头,“真是可怜的国家,到现在都还不知道怎么炼钢。也不知道怎么制造火炮,甚至连步枪和子弹都要我们亲手教他们才会制造。”
“陛下,那是因为我们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海因里希亲王见机插言道。“中国人一直在学习我们,从七年前建立的德意志大学起就是这样。这一次杨竟成还希望我们多派一些教授和技术工程师前往中国,我欣然同意了,并且保证派去的人都是优秀的。”
“很好!”皇帝看和自己的弟弟,无比亲切,他到现在脑子里还在想象俄国士兵在西伯利亚铁路线来回奔命的场景。想到中国那可怜的财政,他不由激动道:“也许我们可以在财政上支持他们,把他们彻底的从美国人那里拉过来。这样和俄国开战他们就不要再顾虑美国人的反应了。”
早知道皇帝心血来潮什么都说得出,宰相霍尔维格连忙出声道:“陛下,我们并没有多余的钱借给中国。现在财政赤字已经有四亿马克,国债也增加到八亿马克,如果再借钱给中国,陆军扩军和海军建造主力舰的资金将不能得到保障。”
“陛下,现在我们做的并不少了。”海因里希亲王道:“中国人对于德国技术兴趣似乎大于德国马克,他们什么都想要,我已经尽可能的在这方面答应他们。如果他们真的进攻俄国,那么我们可以支付给他们一笔钱。”
“是的!陛下。我们对中国的支持已经够多了,帮他们生产完那一百多艘潜艇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提尔皮兹元帅也道,那些黄种人身着德国海军军服,并进入基尔军港训练可是很挑战他神经的。要不是这件事是皇帝亲自压下来的,他绝不会同意。
夏洛腾堡宫中的会议是德国高层评估中国加入德奥同盟的影响,海军除了对中国人提供的英国主力舰参数感兴趣外,潜艇以及那种神奇却数量稀少的长吻鱼雷并不能挑起提尔皮兹的兴趣,而陆军,总参谋部认为战争越早开始对德国越有利。虽然亲王所说的惑敌之计对德国也有帮助,但最终还是希望中国能直接进攻俄国以缓解东线压力,不过这主要是小毛奇的臆想,戈尔兹男爵认为能这样的调动俄国已经是最佳了,中国人再多,也不可能同时抵御日俄两国的进攻,即使中国宰相大权在握,他也不可能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富有诗意的秋天里,一伙男人在宫殿里谈论着战争,而在柏林皇宫西北面的基尔军港,同样的讨论也在进行着,不同的是,这是两个中国人。
“你是说,我们将加入德国这边?”烟雾弥漫的房间里,一身德国海军军服的钱伯琮满脸诧异的看着从国内刚过来的贝寿同,从他的介绍里,他感觉战争就要打响了。和长处国内的贝寿同不同,钱伯琮在参加完开国大典授勋赐爵之后便急忙回到了德国——长年和德国人打交道的他,因为海军缺兵少将被杨锐任命为潜艇部队主官,因为他只是陆军出身,所以部队思想政治工作才是他的重点,海军具体的训练则交给其他人负责。
“不完全是这个意思。”贝寿同是参谋部里仅有的几个全面知道万历计划的人,他虽然知道整个作战计划的细节,但杨锐在外交上会怎么取舍,他却是不知道的。“我们的敌人在近期只是日本。在没有解决完日本人之前,我们谁也不打。只是现在英法等国开始偏帮日本,那先生就开始对德国示好,这应该是一种策略。”
“哦。我说最近德国人为什么会我们这么客气。”钱伯琮了然道,“以前这基尔军港可是不许我们进入的。”
“不说国内了,你这边如何了?”贝寿同把烧到烟屁股的烟头在烟灰缸里掐掉,而后又接着点了一根。和部队主官喜欢酗酒不同,参谋们是焦虑的,彻夜彻夜的不眠让他们都染上了很重的烟瘾,是以思考的时候贝寿同是一根接一根的抽烟。
“情况很好!”钱伯琮一开始就下了这么给结论。极为兴奋,“先生真是个天才!要是给我三百艘潜艇,半年之内我可以让英国人跪地求饶。”
“哈哈,你也不怕把牛皮吹破。”贝寿同看着他的嚣张模样不由大笑。钱伯琮虽然不是南洋公学特班的,但两人关系依然不错。“要知道有矛必有盾,潜艇现在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它也是有缺点的。”
“我知道有矛必有盾,”钱伯琮道。“可一旦开战哪有那么多时间让英国人去想那么多对策,等对策出来了,战争已经结束了。岛国有岛国的优势,但也有岛国的劣势。现在部队士气极高,我是要求以英国而不是以日本为作战对象的。”
“那德国人怎么看潜艇的?我们一下子建这么多潜艇,他们有没有跟着建?”贝寿同问道。他此次来除了了解潜艇部队备战情况,还想知道德国海军的备战情况。
“他们?只要有那个大胡子提尔皮兹在,德国潜艇部队就别想有什么日子过。现在德国人都还跟着我们训练呢。”钱伯琮道。“对了,季眉,为何参谋部要德国人跟着我们训练。现在可是我们可比他们强,让他们跟着,这不就是让他们偷师吗?”
钱伯琮毕竟是在外太久,对于国内的战略选择并不了解。而贝寿同了解但不能告诉他,只好道:“毕竟是在人家的地盘上,再说中德两国也不可能发生战争,他们开放海军基地,我们开放潜艇部队,对于两国来说虽吃亏但都有些好处,你就别在意这个了。你的人到了吗?我想去看看他们。”
“应该都到了。”钱伯琮都看着表。通知部队集合已经三个小时,那些在海里训练的应该都回来了。不过他看贝寿同身着便装,笑道:“我这里没有海军中将官服。”
贝寿同是总参谋部的高官,军衔也是复兴军南非军校毕业学生中最高的。他此次出来完全是隐秘行事,甚至他从汉堡来都没有声张,只是到了再联系钱伯琮的。“我带了。”贝寿同说道,说罢起身向外喊道:“勤务兵,来,准备衣服。”
基尔海军军港内的一个临时海军学校操场上站满了黄种人。这其中有十五艘正在训练的潜艇艇上官兵,还有潜艇学校的教官和学校第六期学员。潜艇水兵是在国内培养,军官则在基尔培养。至于把潜艇开回国,则是在水兵们在国内训练完毕之后坐邮船赶到德国,而后再随艇回去。两百艘潜艇,六千多人的潜艇部队,其中有四分之三是要来德国转一圈的。
一片白色的队伍中,随着值日官的一声‘立—正!敬礼!’,原本有些松懈的官兵们身躯一震,敬礼的同时,目不斜视的瞪着前方。三十七岁的贝寿同身着墨绿色的陆军中将军服,在一片雪白色的年轻海军官兵中很是显眼,官兵们对他敬礼,他也郑重的回礼。此时值日官陈策跑步上前敬礼大声道:“报告长官,中华海军潜艇部队少校陈策向您报告:潜艇部队官兵应到四百一十三人,实到四百一十三人,潜艇学校师生应到一百七十三人,实到一百七十三人,现已列队完毕,请您检阅!”
“辛苦了!”贝寿同回礼道,等陈策退下之后,他看着满操场的官兵开始训话,“同志们,能在德国和你们会面时我的荣幸。此次来,我是代表皇上、代表总理、代表总参而来,异国他乡生活不易,部队出海训练更不易,但是在九年前亦有一所军校、一批愿意为国家为民族牺牲一切的青年和你们一样,身处异国,他们铸造了今日钢铁般的复兴军陆军,而你们,在将来也将铸造钢铁的复兴军海军。这是国家对你们的期望,也是民族对你们的期望。”
潜艇部队多是二十岁不到的年轻人,贝寿同看着他们不由想到了九年前的自己,他激动间不想多言什么,只是忽然唱起复兴军军歌来:“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潜艇部队和陆军不同,全是小学以上毕业的学生,对于辞藻华丽、典故丰富的复兴军军歌比陆军官兵更是深爱,现在见国内来的中将动情吟唱,他们也情不自禁跟随过来,一时间潜艇学校里都是激昂的歌声。
下午的检阅在歌声中完毕,钱伯琮在小会议室里开始向贝寿同介绍潜艇学校的教官和十五艘训练艇的艇长:“这位是陈策少校,字筹硕,广东文昌人,广州黄埔海军学校结业,加入我会后赴德海军学院留学,是潜艇部队的老人了,现在是潜艇学校教官。”
陈策就是刚才的值日官,和潜艇部队其他人一样,他的身材只有一米六出头,年龄也不到二十,青春洋溢的脸上有一种说不出的自信,在钱伯琮介绍之后,他利落的向贝寿同敬礼。
“这位是田士捷少校,字佩卿,江苏江阴人,烟台海军学校第三期毕业,后加入我会,入德国海军学院,现在是潜艇部队教官。”钱伯琮说完,一个略为年长一点的军官上来敬礼,之扽完毕他再道:“这位是吴志馨少校,字意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